计算机多大硕士offer一枚,现在还有两个offer在比较,都是软件测试工程师。一个

国外办事处
您所在的位置: > >
条件一般,斩获康考迪亚应用计算机科学硕士offer一枚
标签: 加拿大计算机科学硕士申请 加拿大名校申请 加拿大计算机专业申请
dream school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新通专家解答之后,系统会将答案发送到您填写的E-mail里)
您还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版权及免责声明1、如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新通教育网();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51offer()是中国首个全免费的留学服务智能平台,也是国内目前功能最完善,用户数量最多的互联网免费留学解决方案的提供者,51offer旗下拥有运营超过10年的国内英国留学网络媒体第一网站:中英网(www.uker.net)以及美国留学第一站:中美网(www.usaer.net);整个平台每日浏览量过千万。 51offer凭借丰富的平台、学校资源以及多年的专业操作经验,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优势,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免费留学申请行业的领军者,每年都帮助无数学生申请到心仪的院校,深受广大准留学生们喜爱。
该公司全部职位
[西安 碑林区]
经验应届生
[西安 雁塔区]
经验应届生
101-300人
101-300人
[西安 雁塔区]
经验应届生
101-300人
[西安 雁塔区]
[西安 雁塔区]
[西安 雁塔区]
经验应届生
[西安 碑林区]
经验应届生
101-300人
[西安 碑林区]
经验应届生
政府/非赢利机构/其他
101-300人
,可查看联系方式哦!
关注英才微信,轻松跟踪应聘进展
扫二维码,主管排队等你勾搭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证060405号 京ICP备号-12 京公网安备37号 Copyright (C)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酷勤网 C 程序员的那点事!
当前位置: >
浏览次数:次
在微软当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的故事
背景资料:李敏,2005年开始在微软实习,半年后研究生毕业成为正式员工,先后经历了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2007以及SP1、R2的发布,测试的领域涉及UI测试、AMT feature和安全测试等。这篇博客,是她想分享给大家的一些体会和故事,一来给不熟悉测试工作的读者描绘一下在微软当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是怎么回事情,二来&揭秘&一下微软的职业发展体制 ---
2005年的秋天,李敏还在上海交通大学念研究生,还有半年就要毕业了。一天,同学发了个链接给她,是微软在上海招聘实习生的消息,职位的名称叫做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简称SDET),这个职位对学生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没几个人清楚具体情况,在好奇心的驱动和微软的吸引力之下,她投出了简历。接着她经历了传说中的微软&五轮面试&,走出美罗大厦的时候已是下午一点,时至今日她对这个时刻的印象只有两个:饥肠辘辘,大脑高速运转。经过一周的焦急等待之后,她同时收到了SDET实习生和正式员工的offer,所在的组是System Management Server(也就是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2007的上一个版本)。
就这样,李敏开始了在微软当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的旅程。
几个月过去了,当同学好奇地问起在微软工作的感受和SDET的情况时,她说了自己的&微软测试初体验&:
测试初体验一、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很&奢侈&很&酷&
问起对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她的回答是:挺&奢侈&挺&酷&的。
说到&奢侈&,先看看一个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的典型&测试财产清单& && 一到两台配置先进的工作机;两个21寸的液晶显示器,一个屏幕用来显示产品的界面,另一个屏幕用来发bug或者编程序;再加上实验室里面十几台测试机器或是一个16G内存的&巨无霸&。如果你需要测试Windows Mobile,那恭喜你了,各式各样的smart phone、pocket PC可以装满一抽屉。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她也知道了这样&奢侈&的配置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让测试工程师能够考虑到各种复杂的配置以及模拟客户环境。
说到&酷&,印象中,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总是有机会走在尝试各种微软新技术、新产品的前端,也总是有机会通过动手能力来展示自己的&酷&。比如工程师会把十几台测试机器装成各种各样不同的Bench, 操作系统从Windows 2000、XP到最新的Vista、Longhorn甚至Windows 7,从x86到x64,从英文到德文、中文、日文等;微软最新的产品或者尚未发布的产品都可以拿来&研究&一把,比如Longhorn、Windows 7、Hyper-V等;虽然不一定考过MCSE,但是每个人都会配置DNS、DHCP、AD、network等。
测试初体验二、测试有时候就像是玩游戏,找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测试就像是玩游戏?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李敏拿了道面试题来打比方,给你一台笔记本电脑,你会怎么去测试它?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式问题,即使是没有测试知识的人也可以想出很多的&测试用例&。比如检查笔记本的型号、颜色、硬件配置、屏幕、电池、操作系统等,相信这是很多人拿到新买的笔记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这些多半都属于常规的正向功能测试;还有些人指出,外观要小巧方便携带,键盘手感如何布局如何,功能键是不是方便易用,这些人对可用性要求比较高;还有些会想到用它来玩3D游戏看看显卡的性能怎么样;有些人想到装上Vista、64位的操作系统,这就是兼容性方面的考虑;还有人思维&不走寻常路&,提出要把笔记本放在赤道的日照、南极的冰雪环境下试试能不能正常工作,当砧板切切菜,扔下楼看看碎不碎,这就是关于可靠性和压力方面的测试,有趣的答案还可以有许多许多,只要你去想&
在李敏的描述中,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真实的日常工作跟答这道题一样的好玩,只不过笔记本电脑换成了软件程序。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拿到&笔记本电脑&之后,会像上面说到的一样开动脑筋仔细检查,检查之前需要列出想测试的各个方面、策略、工具、风险以及怎么开展等,这称为测试计划(test plan);每项具体的测试叫做测试用例(test case),每个test case需要列出具体操作步骤(steps);找出来软件的缺陷、问题等称为bug,bug中需要记录怎样去重现它,称为重现步骤(repro steps);找bug的过程中你可以试图找出根本原因在哪里、甚至哪一行代码有问题,这就是debugging。优秀的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在这个&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足够的好奇心,想出各种各样的主意把软件&搞坏&,尽可能地找出bug,还要多从客户的角度去想,其终极目标就是为发布到客户手中的软件把好质量关。其中,找bug是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不久她就找到机会&测试&了一把自己的SDET指数,正好举办找bug比赛,优胜者可以获得一些小礼品,她拿到了一个印有Microsoft标志的水杯。
这时候,她的一个高中同学在MSN上面发了条消息:&你当了测试工程师,就不用编程了吧?&。看来需要澄清一下了:
测试初体验三、谁说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不用写代码了?
微软早年也设有只做手工测试而不写代码的职位,称为STE(Software Testing Engineer)。现在所有的测试工程师的职位都叫做SDET(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 in Test),从名字可以看出来,需要具备编程能力,这些编程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做测试。
举个例子,李敏负责的某个UI模块有1000多个测试用例,手工执行一遍想想都很累。为了偷懒,她写了些代码将其中80%的测试用例实现测试自动化,这样下班前只要让机器开始跑自动化,第二天就可以拿到结果,从而大大减少了验证这些测试用例所需要花的人工时间,又可以及时地捕捉到bug。此外,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经常会做一些实用的测试工具和研究测试技术,比如开发UI测试方面的工具,开发测试流程管理工具,和更好地运用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等。在坚持创新的公司文化引导下,大家都非常注重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把测试工作推进到新的高度。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李敏从上海的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老大的手中接过了一周年的水晶纪念碑,按照惯例还请大家吃了一磅的M&M巧克力。2007年秋天,她所在的团队发布了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2007。在这段时间里,她亲身体验了微软给员工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成长帮助:
职业发展体验一、员工成长路上的多种帮助
从加入公司的第一天起,部门就分配了一个资深员工给李敏做&Mentor&,Mentor的意思是良师益友,也就是&师傅&。Mentor会手把手地教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很多小问题都可以请教Mentor,比如打印机怎么用、测试用例怎么设计、甚至是开会的时候有个缩写名词没听懂等。第一个Mentor的作用就是&师傅领进门&。
公司还提供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半年内,她先后参加了New SDET in Microsoft、Test Automation等培训,这些都是测试工作的基础知识。说起&修行在自身&,公司MyLearning网站上有不少测试专题,比如性能测试、代码覆盖率研究和安全测试等;这个网站有无数的在线课程录像,在这里可以学习其他员工的知识和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做测试工作;近期即将进行的技术讲座、培训、会议等也会在这里公布,热门专题一定要早点去注册&占座&,否则就没位子了。另外,她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棒的资源MSLibrary,那里有无比丰富的技术书籍、新闻杂志和研究论文等。公司还投资了一系列的综合能力培训,为员工提供从各方面提升&软&技能的平台:有些培训是语言方面的,比如觉得英文不够好的可以去上课,老外来到中国也可以学中文;还有一些是教你&怎么说话&的,比如告诉你怎么精准提问、精准回答,怎样做演讲,怎样去沟通得到大家都想要的结果;还有一些教你&怎么思考&,比如创新思考,不同情况下的思考方式等。这些培训很实用,一般学完了就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再后来,李敏对安全测试的兴趣日渐浓厚,她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兴趣找了美国这方面的&大牛&来做Mentor,渐渐地在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2007 SP1中挑起了做安全测试的担子。她还在上海的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中组建了一个跨产品组的虚拟团队,一方面带领团队成员学习安全知识和安全开发流程,另一方面积极向各个产品组推广实施安全开发流程的最佳实践经验。虚拟团队的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产品组,能花在安全方面的时间都是&工作之余&,要带领这个团队凝聚力量朝一个目标努力是并不容易的事情。最初组建团队的时候,她会用自己对安全方面的热情感染其他有兴趣的人,接着用事例让大家认识到安全对于微软产品真的很重要,而且安全方面的知识对于长期的职业发展也很有帮助,就这样&招募&到了团队的最初几个核心成员。接下来就是确定这个组的远景、使命和活动计划,她先提出了一个草案然后组织大家一起讨论,经过一番&激烈&辩论、修正大家达成了共识。其实,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活动,在团队成员兴趣减退的时候,需要振作士气让大家重新记起&最初的梦想&;在一些成员特别忙的时候,需要灵活修改计划,让他们能两头兼顾;另外还要考虑怎样能够更好地把安全意识和最佳实践经验传递给所有员工,比如会选择技术讲座、安全知识简报和展示等多种宣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李敏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influence without authority&的领导方式,通过影响来带动别人,而不是通过上下级的权威去要求别人。
此时,她对微软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职业发展体验二、微软的职业发展道路为不断挑战自己的人而设计
关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年中的时候会专门有一个关于职业发展的讨论(Mid-Year Career Discussion,在公司内部内部简称MYCD)。经理会和员工一对一坐在一起,评估员工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能力水平等,讨论员工的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然后进一步制定实施计划。微软给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也比较灵活,总体上有个人贡献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简称IC)和管理(Management)两条职业发展轨迹。
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属于IC,也是李敏最初选择的轨迹。在微软,资深工程师很受尊敬也很有影响力。公司为工程师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在这儿碰到一个为微软服务了十几年的工程师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于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来说,可以一路从Test(初级)做到Test II(中级),Senior Test(高级),甚至Principal Test(首席),随之而来的挑战是测试工作的范围、影响力不断扩大。比如一位Senior Test的挑战可能是对整个产品的测试工作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一位Principal Test面临的挑战则是在整个Microsoft倡导新的测试技术,这都需要多年的积累,也很有挑战性。还有一个职位叫做Test Architect,这个职位负责测试Architect设计出来的architecture,光听听就知道很酷了。
员工会选择一条职业发展轨迹前进,但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调整。从2007年开始,李敏的小组需要将部分测试工作外包出去,李敏在经理的指导下开始参与组建和发展外包软件测试组的工作,这让她发掘了自己在管理方面的兴趣和潜力。组建外包测试组的第一步是招人,先确定职位所需要的能力,然后筛选简历,开始面试,多方面考察候选人,最终做出决定。然后是培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老组员带新组员,要求新组员在一周之内学会并可以上手工作。接着是制订一些规范流程,让组员知道怎样去高效地独立工作,也让整个过程更便于管理。比如,为了保证自动化的代码质量,李敏搭建了一个回归测试平台和一个网站,所有的自动化必须在这个平台上通过3次,才能去网站上把它们标记为&自动化完成&。此时这个组能够较好地运作起来了,李敏会和组员定期会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的状态和遇到的问题等,综合分析之后会想一些办法去优化流程和提高团队的效率。经过观察,她还确定了一些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不错的组员,适当授权给他们去担当更多的责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减少自己的管理成本。整个过程下来,她发现管理很有意思也很挑战,自己有兴趣也有潜力去做,于是她在一个MYCD里调整了职业发展轨迹。经理了解之后也给与了相应的支持和辅导,比如会建议如何去&打磨&管理方面的技巧,也会抛出问题让她自己去思考该怎么解决、怎样做得更好。
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轨迹是一种挑战,而换个产品甚至迈进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是另一种挑战。她身边就有一些同事选择加入其他的产品组。在这一点上,微软多元化的产品结构给员工提供了特别好的机会,从Windows到SQL Server、Visual Studio,从Office到XBox、MSN等,跨度很大,就像是一个&IT业界&。员工总能找到挑战自己的机会,做熟了这个产品还可以做另外一个产品。在微软,经常可以看到工作了多年依旧保持着高度激情的员工,这恐怕是和公司提供的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道路是分不开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2009年已经到来,她所在的组正在做下一个版本的Configuration Manager,她也在带领一个小组负责产品的UI测试工作。
回顾这三年半的历程,激动人心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及团队合作的乐趣始终伴随左右。而抬头向前看时,还有太多未知的探索之旅等待着。
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些心得与经验的分享。
李敏,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
本文来自:
& 相关主题:一个女孩从软件测试工程师到主管的成长历程 - 文章 - 伯乐在线
& 一个女孩从软件测试工程师到主管的成长历程
摘要:燕子(化名)从前是学经济贸易的,由于对测试行业的强烈兴趣,毕业后在北京学校学习软件测试工程专业。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已经从测试员升职到测试主管了。对于学习、工作,她积累了许多点点滴滴的经验,愿意与大家分享。
走入测试行业:兴趣、知识
说实话,我做测试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学完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课程后,到现在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吧,不过,我愿意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积累起的这些点滴与大家分享。
我走入测试行业完全是因为兴趣,兴趣产生学习和工作的热情,真的是一点都不假。从我选择走入这个行业,学习、工作,从测试员到测试主管,我都是快乐的,也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我觉得,在决定走入测试行业后,就要在这方面多做准备和积累,首先要有坚实的测试理论基础,这些知识不仅是学习的时候要学的扎实,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不断的完善。其次,要有一定的行业知识。毕业后找工作时,有做手机测试的,也有做外包测试的。我做的是ERP产品。大家都知道,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就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我在学习测试专业前曾接触到ERP,所以,在毕业的找工作的时候就往这方面发展了。
说到找工作,我觉得精心制作简历是一方面,同时还要有灵活的面试技巧。有时还要把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面试中去。我记得我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比较凑巧,面试前的头天晚上我在电视里刚好看到一个和面试有关的节目,结果,第二天在我自己去面试的时候就被我用到了。当时是在问到薪金待遇时。我觉得这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面试时都会觉得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说的多了,不行;说的少了,也不行。这时,你就要用一些技巧了。
这时你可以先试探性的询问对方公司在招聘这个职位的时候是怎么规定的?等你了解了这些后,你再就自己的技术能力来衡量相应薪金的比价,另外就是看这个公司的实力,还有一点就是行业内这个职位的大致待遇情况。这样的话,在你说出你对薪金的要求的时候,如果,应聘的公司较小,但是还是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而且你也想试试的情况下,你要得工资低,对方会考虑到可能是你已大致了解了公司的实力所以才开出这样的条件,而不是你自己的技术不行;如果你看到这个公司的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是家有一定实力的公司,这时,你可以适当抬高自己的身价。
我的应聘还是比较顺利的,第一天应聘,第二天就上班了。我记得当时面试的时候大约谈了两个半小时,就一次性面试过关。另外我自己也比较引以自豪的是我是我们公司唯一一个在两个月之内转正的。
初来乍到:熟悉环境,尽快融入
开始进入公司的时候首先要熟悉公司的环境。在一些大的公司可能会给大家熟悉环境的时间,还会安排一些相应的培训什么的。我当时进的那家公司比较小,没有什么相关的培训,当初只是我们部门经理拿来一些相关的资料,文档,让网管给配置工作环境。不过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处,他会很快让你介入到工作当中,给你分配任务。
所以,你必须尽快的在一到两周之内熟悉公司各个方面的环境,尤其是人员环境。我觉得人际关系在整个公司里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夸张一点说甚至是比你的本职工作还要重要的。因为,掌握技术是你智商方面的问题,而与人交往就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我们的兴趣、爱好可能差别很大,性格也有内向和外向的,所以在进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后与人交往真的是很考验一个人。如果你在公司人际关系搞得好的话,工作各方面的协调顺利,工作的进展也会很顺利。
还有就是要尽快的熟悉公司的测试环境,操作系统、开发语言、平台,接着就是要了解公司的产品,掌握产品相关的知识。像我们公司是自己研发的经销群、财务这样的一个系统。你要了解公司产品的时候,可以向产品研发部,或设计部要些相关的说明文档,尽快的介入这个行业,熟悉自己要做的测试项目。说实话,我是学习经贸专业的,不是学计算机的,所以我当初的时候有点晕,我就直接拿着产品自己在那儿摸索,自己写出一个产品使用说明。向这样的事情,可能在大的公司会有专门的配选,在小公司可能就要自己学习产品了。不过,我觉得这样是挺锻炼人的,又发掘了你另一方面的潜能呢。
尽可能多的参加研发部的会议
员工间的技术交流。在我们公司像这样的会一周大概要有一到两次,大家相互交流工作进展情况,或者是一些相关的技术方面的交流。不一定是非常正式的,但我感觉这样的会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还有就是公司研发部召开的会议,你也要一定要也应该的介入、参加。我当初介入最早的是他们的研发意向,然后他的一些需求调研啊,还有其他的一些设计啊等等一些会议。像这样的会议我觉得是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参加的,因为这确实是对你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在立项会议上,你可以了解项目的可操作性,以及项目的特点;在调研会议上,了解需求,市场需求是开发的依据,也是测试的依据。同时一定要参加需求更改会议,以便你更好的进行测试工作。在这些都做到位后,我们就开始写测试计划了。
写测试计划就像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那些,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开始我们的测试流程。这时就是具体应用的时候。写测试计划的时候要跟研发部要详细设计文档、产品规格说明书和需求调研的说明(产品使用说明)这样的相关文档。如果在大公司的话,他的设计部会写产品使用说明或者是一些测试规约。还有就是一定要他的开发计划,因为你做每一步测试是根据开发进度来进行的,开发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根据上述的文档,从时间、内容、资源、所用工具,还有人力安排,这样一份简单的测试计划已经成形。像一般小的公司,他会对哪个人在哪天完成那项工作是很关注的,像我们原来学的那种比较完整的文档,在这样小的公司是需要变通的,因为他们也没有很多的人力物力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看那样的文档。
编写测试用例首先要根据产品的特点编写。你的产品的特点在产品没有成型之前,你肯定不是特别了解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你可以根据它的框架大概的给搭出来,你能想到的尽量给细化写到文档里面,然后在测试过程中不断的完善。
如果在测试执行的过程中突然间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测试用例,一定要及时给补充进去,你不给它补充上去是你的一大损失,因为你以后的工作中可能还会需要这样的文档,或者以后接手你工作的人,他可能会看到这个文档,这对他以后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大的公司有专门的测试设计人员来编写这些东西,在小公司就是测试主管或者测试员编写。
像我们公司从测试用例、测试计划、测试执行什么的都是我来做的。当初是因为公司比较小,我自己做,本来是给我招了一个助手,也就用了大概一两个月吧。我个人的感觉是除非你招特别熟练的,对行业,对测试技术各方面都比较熟悉的,一来就能上手工作的还行。如果不这样,招一个刚毕业的应届生,他对测试行业不是很了解,而小公司人手本身就少,你根本就没有时间给他做培训,而你还要工作,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手把手的教人家。
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要考虑周到,不要重复。就我的工作来说做ERP产品就是注意各个模块的借口以及数据测试。有好多的接口,比如说销售模块是和财务模块在测试时是会发生重复的部分,这个要自己注意。行业性比较强接下来说执行测试。要按照测试用例来执行。你不能说做了测试用例而在工作的时候根本就不看,这样对你的工作是没有帮助的。因为你按照测试用例来执行的话基本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做,这样你走到哪一步心里都非常的清楚。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重复的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我想这点无论是在小公司还是大公司,还是就我们工作的本身都是很重要的。
然后,最好是做测试日记录,目的就是明确自己测试到哪里,以免重复工作。就我自己来说,我在做测试的时候每天都会做测试日记,一个是记录我今天发现了多少个bug,工作到哪一步了?做了哪些工作。我发现这个做测试日记录是很有意思的。每天测出了多少各bug,我虽然在那个bag管理工具上录了一遍,但是我还是要把它记录下来。
我当初第一天去上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执行测试的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我是找出了65个bug。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工作特别认真,一个是研发部有问题确实是有问题。所以,你不要觉得搞研发的都很厉害,很牛啊,你会有点怵。
当初我们公司也是联想、方正、惠普的这三个主力支柱,但是我没有觉得怵,虽然他们很自负。基本上很小的错误都能提出来,他们认为那根本不是bug。但是你到了讨论会或技术交流会、评估会的时候可以提出来,因为这是你作为一个测试员最基础的必须的工作,也是你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和开发人员的沟通。这个是对测试人员很重要的。这个我在前面提到过,每个人不是独立的在做事情,工作中都是需要相互的配合,特别是测试工作,有问题,你需要及时的和研发人员沟通。如果你连沟通都做不好,那么,你的测试工作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在这当中,你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因为,这个产品有问题,它就是存在bug,那么,就要有人负责去修改。你不能说,对方是部门领导你就不敢坚持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就是要坚守其他的测试原则,这就是我们在学习理论的时候所掌握的一些知识。因为,我们学习时的课程设计就是根据项目来设置的,很多东西基本和实际工作中相吻合。
作为测试负责人,在测试工作中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基本的工作流程,现在也就当作是部门的规章制度在执行。就是录入bug以后,我会在下面做bug描述,开发人员是否要修改,为什么要修改,大概时间是多少,这样督促对方的话,会有利于工作的进度。不然,如果工作没有完成,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查出bug后就是督促开发人员修改bug。同时也要注意bug管理工具。自己要用好bug管理工具,也要督促开发人员用好bug管理工具。因为,有很多开发人员还都是比较懒的,他当时会跟你说,都有什么bug,你到我的机器上演示给我看不就行了吗?
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很费时间。所以,你一定要督促他们使用bug管理工具。这是我深有体会的,而且,还在两次较大的公司会议上提出,最终是被大家所接受认同。大家都知道,一般开发的男同事较多,做测试的女孩子较多,你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态度不要太强硬,在日常的工作中委婉的提醒他,大家一般都不会太为难你的。不但工作解决了,同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
接着就是测试报告的编写。这些我们在就业班的时候都学过,就是测试背景、内容、测试通过率。以及产品的优点、缺陷,还有你对项目的建议。这一切都做好了就是开测试评估会了。
关于自动化测试我的个人意见
我个人认为现在是自动化成风。现在很多的公司,无论是大是小,无论这公司有没有用过这个测试工具,他都会问你会用几种测试工具,会自动化测试吗?我当时去面试的时候,也遇到这个问题,当时我首先问他的是,咱们公司做过手工以外的不管是性能啊还是功能其他测试吗?他们回答说没有。一个没有做好手工测试的产品,是坚决不能用工具代替手工的。
自动化测试是不能代替手工的。自动化测试用好了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如果你用不好,反而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如果你的需求和界面一直在增加,那么自动化也是用不起来的。我觉得适合自动化测试的公司,一个是产品对安全和性能要求严格的;一个可以有专人对教本文档进行维护的。像那些手工测试不过关,需求经常变动,人员少,产品的GUI 经产改动的公司都不太适合用自动化测试。
一不小心就整理了这么多点滴出来,还真没想到自己还是很能写的嘛。估计这和我在公司除了做测试工作,还做些其他工作有关。我说过,因为我们是小公司,所以,一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产品的安装说明,包括客服培训,都是由我来写的。在测试之余,一些和测试无关的工作我也会去做,比如测试制度的编写,OA 产品管理员,售前咨询顾问 这样的工作。我想我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内容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文章和译文分享给读者,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新浪微博:
推荐微信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7 伯乐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硕士offe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