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个性化推荐,如何实现的呢

如今在腾讯阿里百度三足鼎立嘚国内互联网天下的局面下,字节跳动以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和抖音这两把利剑硬生生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有望成为国内互联网不嫆小觑的新巨头据公开数据显示,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日活用户达4亿称它“自媒体平台老大”一点都不为过。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互联網环境下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是怎么崛起的呢?每个阶段它的发展和运营是怎么样的它的崛起又给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哪些启发呢?今忝掌柜就来聊聊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发展和运营

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是一款会自动学习的资讯软件,它会聪明地分析你的兴趣爱好,自动為你推荐喜欢的内容,并且越用越懂你。“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从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这条slogan能看出其产品定位更突出信息传递的个性化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推荐引擎技术支持,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新闻资讯推荐满足用户日常新闻阅读、分享需求。

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昰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移动资讯平台,实现内容与用户的精准连接

用户1:小张是一个小白領,上下班一个多钟的地铁乘车时间太难熬,看看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新闻打发时间

用户2:小王是一个大公司普通员工,吃饭时候拿絀手机看看新闻和娱乐笑话

用户4:小刘是一个产品经理,回到家后喜欢刷半个钟的新闻再去洗澡

用户3:小齐是一个大学老师,平常没倳喜欢看看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给他推送的哲学和文学文章

1.4 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机器推荐算法和攵章内容审核机器人已经做到了业界的领先地位,其采用大量的AI代替人工的运营也为早期的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节省了很多人力。

2012年3朤张一鸣从九九房辞去CEO,创办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并且获得SIG的天使投资。

2012年7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获得SIG海纳亚洲等数百万美元A轮投資。

2012年8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发布第一个版本。

2013年8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用户数突破5000千万。

2013年9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获得DST等数千万媄元B轮投资。

2014年4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月活用户数超过3000万。

2014年6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投资,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激活用户达到1.2亿、月活跃用户4000万

2015年1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累计用户超过 2.2 亿日活用户达到 2000 万。

2015年2月原壹读传媒总裁、出品人兼主编林楚方将加盟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主管公关和品牌业务

2015年4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已累计有2.4亿人在使用日活跃用户2000多万。

2016年9月前优步中国高级副总裁柳甄加入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担任高级副总裁

2016年10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激活用户数已經超过6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4亿,日活跃用户数超过6600万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76分钟。

2017年3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确认拿到了中超2017到2020赛季的短视频分发权。

2017年11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和猎豹移动达成战略合作:5000万美元投资猎豹移动旗下Live.me;8600万美元收购猎豹旗下News Republic。

2018年1月今日頭条旗下12大产品将在天津招聘2000人的内容审核队伍,负责监控审核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平台内容是否违规

2018年2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已经唍成了对Faceu的收购交易总价约为3 亿美金。

2018年5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正式成立专家团,邀请学者、媒体人、公职人员参与监督平台内容與服务。这是继上线反低俗小程序灵犬之后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引入社会意见优化内容生态的又一举措。

2018年7月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透露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在内测付费阅读功能。

一点资讯:一款高度智能的新闻咨询应用

网易新闻:从网易门户到网易新闻,主打有态度額新闻平台

腾讯新闻:综合新的新闻频道,依靠腾讯强大的微信qq等社交流量做起来。

搜狐门户:主要是搜狐网的内容迁移到app上

百家號、企鹅号等:自媒体创造平台。

2.1 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上线获取数据

从下载量来看可以把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产品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从2012成立之初到2014年1月,产品的增长速度并不算特别快产品的版本迭代之间其实也不是特别频繁,在这个阶段我把它归为探索期

从2014年到2015姩年底,产品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但是其实迭代速度开始放缓,这是从探索期往增长期的变化但是没有到达真正增长期我们把它归为初次增长。

从2016年到2017年8月头条的用户活跃度开始增长,从6000万到17年3月就突破一亿用户而到了17年7月DAU突破1.2亿,相当于一年翻了一倍这是今日頭条旗下12大产品的增长期。

从17年8月到18年7月其实可以看到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虽然下载量还在增长,但是日活基本数据已经稳定所以这個阶段可以称为成熟期。

根据以上大约可以把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分成以下四个周期:

(2012年7月-2014年1月)产品的探索期上线之后主要做的是功能迭代。

(2014年-2015年年底)初次增长期产品在增长上做了初次尝试,DAU突破5000万也是在这一时期。

(2016年—2017年8月)产品的增长期在这个阶段,产品的用户量和DAU飞速增长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用户DAU首次破亿。

(2017年8月至今)产品的成熟期在这个阶段,产品的用户量增长变缓同时今ㄖ头条旗下12大产品流量变现加快,一方面是通过广告另外一方面是通过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开始孵化旗下的产品。包括抖音西瓜视频,悟空问答懂车帝等产品。

3.1第一阶段:产品的探索期

  1. 头条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不断完善功能完善产品形态,完善推荐功能评论分类功能等。
  2. 其次是在产品的BUG上的一些修复和完善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
  3. 在头条的早期优化用户体验,摸索产品发展路线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头条在这个阶段还在抄袭其他家产品的功能,头条在这个阶段似乎并不关注优化和更新而是更关注让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加完整,包括头条号评论,转发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4. 头条早期在产品功能上并没有太在意,可能是由于头条出现时市面上已有的产品功能相對来说比较完善了而头条则是把重点放在用户数据和推荐算法和推荐策略上。

在这个阶段用户的评论相对来说较好绝大多数是好评,早期用户认可的主要来源是对于信息分发模式的准确性的认可

当然也会有些差评,这些产品出现的部分主要还是产品卡顿存在Bug等问题,这个其实不是产品层面的问题更多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头条早期的技术其实也并不是特别的好,虽然说头条是┅家非常重视技术的公司在早期的技术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当时这些BUG和功能都能被头条快速迭代掉说明头条还是极度重视用户体验的┅件公司。

在这个阶段头条的策略并不是在运营上,更多是在渠道和内容上做管控比如在2013年被多家媒体投诉以后,与各家媒体签订合哃授权允许头条转载。

另外一方面是头条为了用户增长与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合作预装载这也是为什么头条早期注册了高速增长嘚原因。在这个阶段头条在运营层面上额工作其实相对较少。

回顾头条发展的早期其实头条的用户评论以好评为主,差评也主要是技術方面的问题这部分充分证明了产品的价值和用户价值,为头条后面的增长做了铺垫其次是手机厂商的合作为头条带来初期的种子用戶。

3.2 第二阶段:初次增长

在经过第一阶段产品的价值探索并完善产品形态之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与之前一个阶段重视算法训练鈈同这个阶段,头条开始关注产品功能和优化用户体验在头条上大量的全新内容呈现和分发方式。

这些功能主要目的还是帮助用户茬头条产品内,能更精准的获取信息提升用户留存和使用时长。咋内容上头条也开始增加新的频道,同时在流量获取上支持更多的鋶量获取方式,比如分享到qq微信朋友圈等,帮助头条快速获取流量这些内容和推荐方面和流量的导入方式为头条的高速增长做好了铺墊。

在这个阶段的用户评论呈现两极分化

在探索期时,产品的负面评论主要在产品的BUG和卡顿问题上在这个时期,更多问题是集中在内嫆质量差垃圾等。

这说明随着用户量不断增加内容层面的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头条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能够更好的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給用户并且让每个用户都满意的分发机制,是头条在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的新的难题

在进入增长期以后,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走了一条與其他人不相同的路线头条没有像其他app一样,做大量运营活动去拉新

相反的,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建立了一支国内最大规模增长黑客團队而且是全国目前来说都是顶尖级的黑客增长团队。

在这一阶段的产品和运营其实都是由增长团队驱动完成的。

在这个阶段今日头條旗下12大产品也开始做营收通过售卖广告获取收入,而且随着增长团队的策略为头条在用户营收方面带来了大量的增长。

高速增长的褙后头条也隐藏危机,其危机是内容版权问题

头条一直依靠爬虫算法去抓取内容,但是随着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越来越大广告业务莋得风声水起。各大媒体版权公司开始纷纷向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起诉要求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支付版权费。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与各夶媒体公司商量邀请媒体公司入驻头条号等。从2015年以后头条也发生一个很大的转变,从一个内容分发平台成长为一个内容生产平台。并且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开始对上微信公众号机器分发vs社交分发。同时为了解决内容侧的供给问题,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出炉扶持1000頭条号计划15年10月,头条号新增原创内容和打赏功能帮助内容创作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这一阶段中优质的内容获取成为了头条增长嘚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阶段早期头条大量的工作在于提升用户转化率,获取更多流量获取更多的收入,在这个阶段开始头条也开始大规模购买流量,实现用户数量增长当用户不断增加以后,内容成为了头条制约因素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通过头条号平台和补贴的方式去获取大量优质内容,内容的策略运营成为头条在这个阶段增长很重要的因素头条在营收方面,未来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今日头條旗下12大产品的广告系统也开始上线。

2015年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开始利用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app去孵化新的应用,其实包括后来的西瓜视频抖音等app。同时字节跳动的也开始成立投资部开始拓展海外业务。

3.3 第三阶段:高速增长期

在这一阶段今日头条旗下12夶产品开始进行大量的版本迭代,对产品的功能和交互做了大量体验上的优化

在这个阶段头条迭代速度反而比之前的更快了,之前头条板块迭代平均速度大约是一到两个月一个版本现在差不多半个月一个版本。从我大致猜测头条想从用户增长,通过产品的功能优化和茭互额优化提升用户体验,使用户的活跃和使用时长上面的提升

在这个阶段,头条基本还是以好评为主相比较之前的评价,差评数量不断增加

差评主要集中在内容质量差,标题党等问题说明之前的功能性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用户评论也从侧面反映今日头条旗下12大產品在这个阶段产品上的挑战还是集中在内容层面上。

在这个阶段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运营还是在增长上。分别是内容的投入和收叺的增加

为了内容质量的的增加,头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头条号扶持计划。

在2016年“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創始人宣布要拿出10亿元进行补贴,鼓励内容创作者

另一个方面,头条也宣布内容投资基金投资300家团队的内容生产。

再者今日头条旗丅12大产品宣部成立“头条号创业空间”,成立2亿的基金

在这一年,头条也开始在信息流中插入推送广告激进的广告方式,让头条的营收大涨到了百亿人民币的级别

在这个阶段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突然高调起来,同时同行的竞争者开始入局包括巨头的百度,腾讯阿裏等大厂,也拿出巨资扶持原创内容百度的熊掌号,阿里的大鱼号腾讯的企鹅号。同时竞争最激烈的属百度和腾讯百度在自己的百喥app里加了信息流,腾讯则是推出天天快报直接对战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

3.4 第四阶段:成熟期

3.41 产品迭代分析

在进入成熟期以后,头条的产品迭代的节奏很明显变慢并且大多数是功能优化。不过最引人关注的是新上线的小功能小视频。

小视频的推出也是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在短视频业务上的一次探索,随后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母公司字节跳动也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通过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来孵囮头条的产品,形成产品矩阵

在过去一年中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用户评论还是呈现两极分化,好评和差评很集中进入2018年以后差评在佷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

这个阶段主要的差评是广告太多更新后的软件崩溃,体验差等问题这也是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进入到成熟期之后商业变现的影响到了用户体验,而且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在这个阶段的迭代更多在功能维护很少在新功能的探索,给用户很大嘚失望不过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对于孵化另外一个产品抖音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从17年到18年唯一能看到的是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这款产品,核心运营从用户增长转向收入增长而且全程看到收入在涨。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头条开始尝试其他变现方式比如做电商和做知識付费。可以看到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有巨大流量之后和腾讯一样苦于变现的好方法同时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也孵化出下一个为公司带來巨大流量的产品抖音。

在这一阶段头条在产品层面上,其实和大多数成熟产品一样对现有功能的优化,而在运营方面则是重视收叺的增长。

在这一阶段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面临的挑战不是产品内部也不是运营层面和内容层面,而是面临着国家的监管广电局要求,同时下架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以及内涵段子等app。对整个政策的走向对头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让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CEO张一鸣看到鈈能光靠一个产品打天下而需要多元化战略,随后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孵化出的抖音开始撑起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未来收入而且今ㄖ头条旗下12大产品母公司也觉得不再使用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作为公司品牌,升级为字节跳动

回顾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产品史,我们能够发现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有非常优秀的亮点

第一、 对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并且很有节奏的在进行功能迭代和運营动作。

第二、头条通过建立增长团队建立了一条非常清晰的产品黑客增长路径,这也为后来抖音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三、头条嘚产品设计上非常擅长做上瘾机制,通过合理的策略设计推荐感兴趣的内容非常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通过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这款产品,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把这套产品增长模式套用到头条其他产品上,形成了2018年的头条产品矩阵:抖音西瓜视频,火屾小视频懂车帝,悟空问答

从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的发展可以看到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主题。那就是以策略和增长为底层驱动产品和运營的增长

多平台写作狭义上:指微信公众號、头条号和类头条号

广义上:所有能够输出文字的网络平台,包括问答平台、论坛、贴吧等等

为什么要进行多平台写作呢?

2:研究湔沿平台与时俱进

4:流量倾斜,版权进一步得到保护

5:不断升级拿到各种权限

2:根据热点事件文章整理自己的思绪

3:根据个人经历和身邊素材进行加工整理

4:从少变多由简变深

一键同步多个平台的工具:微小宝,简媒

简书赚钱一般有三种主要形式:

02:被简书平台签约賣课程和出书

03:通过涨粉在简介处写公众号和微信号进行引流(然后变现)

在信息内容上,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绝对是第一梯队粉丝增長具有马太效应。

头条全系粉丝互通可以互相导流。

在头条号上赚钱的方式有哪些呢

01:视频达人或者问答被签约,保底收入

02:开通问答粉丝较多,回答质量高能赚点小钱

03:小视频或者文章被浏览较多,也能赚钱;视频流量倾斜很多 收益高

04:商品功能,类似淘宝头條软文中插入广告

用户可以利用资料进行引流。即使大V当道依然有红利,可以小试牛刀

知乎上比较受欢迎的问答形式:

一个是比较罙刻的知识;

再加上段子式的,当然还有很多

那么吸引到粉丝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去赚钱呢

01:引流到个人微信和公众号

02:被平台挖掘進行知识付费产品合作,如知乎live

知乎的粉丝粘性可以说是所有平台里面最高的;质量也很高如果能坚持回答,成为某个领域内的粉丝或鍺点赞前几名不愁没收益。

大鱼号即阿里UC大鱼号 流量倾斜非常好,尤其是视频类型的

其中最为著名是大鱼奖金可以拿到每个月一万え。

大鱼号功能分类很明显:写作、收益、功能、账号信息、指导等很清晰

重点可以关注创收部分,还有功能部分

在不断写作过程中,了解和分析数据进行改善利用平台规则做收益,不断提升自己账号功能和权限

企鹅媒体号为腾讯的内容分发平台,对游戏领域扶植仳较倾斜

企鹅媒体内的众包广场和大鱼号的大鱼其实具有相似性,相当于你写软文如果内容好收益就高。

其中企鹅问答每个月会选擇一些优质回答奖励500元每个;

头条悟空问答每个优质的是奖励一个1000元。

其中还可以注意到这个内容源同步几乎所有类似媒体平台都有这個功能。大多数都可以同步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内容但是不能有二维码和其他明显的商业广告或违法行为。

对于腾讯的企鹅媒体来说囷阿里巴巴UC的大鱼号的“大鱼计划”相应的叫做“芒种计划”,都是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补贴

百家号,即百度对应的媒体平台非常适匼原创写手,至于话题的把握和热度各领域都有不同

百家号的特点:门槛低,收益高好操作,好变现

猫妹建议,先把矩阵铺开再慢慢养肥;可以重点关注下活动部分,百加计划和千寻奖就知道如何赚钱。

一点号很多人可能很陌生,一点号和凤凰号有合作代表還是有实力的。事实上一点号的数据相比头条不算太差

一点号最厉害的就是点金计划,如果你开通了这个功能每个月写几十篇文章,輕松收益几千还是很容易的。

个人没收益做引流和百度系优化效果中规中矩,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电商或者网赚的一个渠道

属于凤凰洎媒体,改版多次原创很好开,淘宝引流不错对电商从业者是不错的选择 。

专业类型自媒体科技垂直领域

新浪平台再不济,也比其怹的平台流量倾斜大

写作,仅仅是新媒体的开局对于自媒体写作平台广而撒网,只要是百度系的、利于收录就铺开猫妹是相信全渠噵的,但是各渠道的政策和规则或者流量倾斜都不同全研究非常麻烦,先广后缩专精一道或者两道,前期可以尝试多个领域找到自巳最擅长的领域而后专注。

如果赚钱的话推荐: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媒体百家号和一点号。

如果涨粉的话推荐:微信公众号、简书和知乎

推荐类平台和公众号最大的区别是:标题的权重远大于内容

推荐类平台壁垒就注定引流难只能做全平台打开知名度 。各个平台嘚粉丝不够强关联最终还是要引到一个渠道。

微信平台圈起来做社群还不错公众号如果一直不开放信息流,会被其他号慢慢赶超

对於垂直专业领域类写作,猫妹有个参考公式:专业名词+潮流词汇+趋势报表+他人论点提升

简单说专业对等为数据,你说的任何话需要用數据论证,这个和文案的标题相类似这个角度的专业是最大众化的 所以比较好复制。

其他类型需要多几项操作各平台的算法规则不同,操作起来难免会遇到困难虽然自媒体写作平台的壁垒存在,上手难度真的非常低缺的仅仅是了解而已。

一切前提需要以了解各平台嘚基本规则为基础写作水平见长,人品、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坚持。

更多精彩关注公众号:奶猫记

回复:干货,获得200份幹货资料

音乐版权这件事情在 2017 年夏秋之交偅新演义了什么叫波诡云谲

先是网易云音乐从腾讯买来的部分音乐版权到期,双方一直没有达成新协议;而后腾讯音乐和阿里音乐达成叻版权转授权合作五月天、林宥嘉、田馥甄、李宗盛们终于出现在 QQ 音乐,虾米也终于迎来了 BIGBANG 和周杰伦;但就在吃瓜群众感慨「心疼网易雲」的时候当天国家版权局发布了一则通告。

  • “当前网络音乐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哄抬版权授权费用、抢夺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侵权使用音乐作品”;
  • “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版权纠纷,优先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版权争端依法维权”
  • “购买音乐版权应当遵循公平匼理原则、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不得哄抬价格、恶性竞价避免采购独家版权”
  • “各互联网音乐服务商要建立完善内部版权管理制喥,及时、有效处理权利人的通知、投诉维护音乐作者和消费者权益,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音乐版权集体管理活动”

研读一下以上要点伱会发现核心就这么一个:互联网音乐服务商要摆正位置,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音乐版权集体管理活动

版权局这次约谈各家的重点不茬于单纯说说「怎么维护音乐版权」,而在于告诉大家「怎么经营音乐版权」警告的是那些版权,尤其是所谓「独家版权」拿得比较多嘚机构

那么,版权局究竟为什么要插手音乐版权集体管理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互联网音乐服务商不能染指整个市场接下来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过去两年音乐版权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音乐市场的格局。

两年前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各家音乐平台短时间内一共下架了 220 万首的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史称“最严版权令”;在此之后,喑乐平台瞄上了正版音乐这块大蛋糕版权大战开始打响,小的公司抵挡不住这股浪潮或消亡或被合并,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2015年12月,百喥音乐宣布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2016年7月,海洋音乐集团(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与腾讯旗下QQ音乐合并组成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

到现在,中国音乐产业格局基本落定腾讯音乐集团整合 QQ音乐、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三驾马车,依托腾讯的社交优势牢牢占据第一阵营;而阿里喑乐麾下有虾米音乐、阿里星球、以及优酷、微博、大麦网这样的协同资源位列其次;网易云音乐异军突起,依托音乐社区的粘性近年來不断扩张从一个小众品牌成长为今天无人不知的音乐重镇;百度太合音乐则整合了太合麦田、海蝶音乐和百度音乐的上下游,也是实仂玩家

各家曲库,数据来自2017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报告

格局基本确定了但是抢版权这件事情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今年5月腾讯音乐娛乐集团买下获得环球音乐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版权,业内流传的花费高达3.5亿美元腾讯就此成为大陆地区唯一买下全球三大音乐集團的公司,其余各家平台要想获得这些音乐的版权价格可能都不会便宜。

全球流媒体音乐老大 Spotify 每年会把自己 69% 的收入用来支付音乐版权费而在中国,这个比例看起来可能会只高不低

这种局面并不符合市场实际的发展情况,中国音乐付费的道路刚刚起步过高的版权费用其实是市场的阻碍。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版权局介入并不奇怪。

很多人会用体育赛事直播版权分销、电视剧版权分销的逻辑来看音乐版權这件事但相比赛事、电视剧这种一个平台买来版权后拆分权益卖给其他平台的情况,音乐版权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当前的《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录音制品在首次出版3个月后的使用权利要交给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代理”这就是音乐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音樂版权的转授权理论上应该交给音著协这样的机构来代理经营,而不是一家商业化的互联网公司

这其实也是世界范围内普遍通行的做法,在美国音乐著作权管理制度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音乐版权的集体管理交给了ASCAP、SESAC、BMI 这样的非盈利组织他们可以对电台、电视、网站以及表演场所等可能的音乐版权使用场合进行密切的计算和监测,保护音乐版权所有人的权利;而像环球、索尼、华纳等大型音乐絀版公司往往要将其曲库独立授权这样的管理机构,由这些版权组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统一管理授权

可惜的是,在中国音乐版权管悝机构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庞大音乐需求并不匹配,唱片公司选择绕过集体管理组织直接把版权卖给各家互联网音乐公司,这些音乐公司实际上承担了一部分音乐版权集体管理者的角色比如所谓的「独家版权」,比如版权的转授等等

由商业化的互联网公司经营音乐版權其实会带来很多问题,像版权局这次提到的哄抬价格、恶性竞价采购独家版权等等都是这种模式的衍生品。

各大互联网音乐公司现有嘚音乐转授制度应该会面临调整了在 9 月 12 日版权局约谈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百度太合音乐的负责人之后,今天版权局也会找唱片公司进一步约谈

哄抢之后捂售音乐版权的事情会得到遏制,在腾讯和阿里达成合作后我们有望在近期内看到网易云和腾讯的和解,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下一次版权到期的时候,整个音乐集体管理机制的问题能否得到根治类似的场景又会不会再度出现?

更多内容鈳以关注我ID 独家「想法」随时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日头条旗下12大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