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 X下的os下如何删除鼠标驱动为什么那么难用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 OS X 使用技巧 - 简书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 OS X 使用技巧
OS X 是个了不起的操作系统,这个优秀的操作系统中包含了太多太多功能,有常用的、有不常用的、有明显摆在台面的、有隐藏在深处的……由于我们每个人使用 Mac 的用途和需求不同,大多数人都并不能、也不需要完全掌握它们。
但是,有一些你不知道的功能或技巧,实际上可能会对你的工作或学习非常有用,所以,笔者想通过这样的文章形式,带你发现一些 OS X 系统中你不知道的技巧,哪怕其中恰巧有那么一项让你能发出「原来还能这样」的感叹,本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快捷键开启 Dark Mode
Dark Mode 作为一种类似「皮肤」概念的外观特性,在大部分情况下,用户是不会刻意想到去切换它的。但有时,开发者在调整 Dark Mode 状态下的应用菜单栏图标时,需要频繁地调整,以更好地预览实时效果,而在 OS X Yosemite 正式亮相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开发者都不知道还能通过快捷键控制 Dark Mode 开关,所以,笔者分享此方法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方面需求的读者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鼠标的点击上了。
具体方法如下:
打开「终端」并执行命令:sudo defaults write /Library/Preferences/.GlobalPreferences.plist _HIEnableThemeSwitchHotKey -bool true
输入系统弹出的密码请求窗口,以允许命令的最终执行
完成后,(最好先重启电脑)再通过键盘组合键 CMD-Option-Ctrl-T 验证并使用。
杂交版 Dark Mode
经过几个月的使用体验总结,我发现,有些用户既喜欢 Dark Dock 栏,又喜欢 Light Menubar 菜单栏,可能这样的颜色搭配更另类,也更容易吸引别人的眼球。总之,无论出发点是什么,该效果倒也确实可以通过一个小技巧实现。
打开「终端」并执行命令(将系统「外观样式」设置为 Dark Mode):
defaults write NSGlobalDomain AppleInterfaceStyle Dark
完成后,继续执行命令(重启 Dock 并应用新的样式)
killall Dock
最后,还要执行一行命令(将系统「外观样式」修改回非 Dark Mode)
defaults remove NSGlobalDomain AppleInterfaceStyle
完成后不难发现,Dock 会「忽略」该步骤的操作,除非操作涉及到清空、重启系统缓存的行为,否则都不会使其失效。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笔者建议,有需求的用户可以编写一个 Automator Workflow 并使其开机自运行,这样就无需反复执行这些命令了。
需要注意的是,App Switcher (?-Tab) 会按照 Dock 而改变它的外观背景色,所以此时它也会呈 Dark Mode 黑色效果。
单独启动 Spotlight Dark Mode
与上面的原理近乎相同,单独启动 Spotlight Dark Mode 的方法也一样钻了系统缓存的空子,而且在命令执行完成后,也不能操作涉及到清空、重启系统缓存的行为,望注意。具体的实现方法:打开「终端」并按顺序执行以下两行命令,最后别忘了重启电脑。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potlight AppleInterfaceStyle -string D killall Dock
快速调整 Dock 位置
说到界面外观,自然还要谈下 Dock 栏,同样作为 Aqua 界面特性之一,Dock 栏的重要性在于它的状态,而不是纯粹的视觉效果,因为不同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的系统细节,例如:Launchpad 图标尺寸,文件夹位置及尺寸、最大化应用的屏幕占用率等,继而还会间接地改变字体、控件和其他元素的显示效果,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 Dock 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快捷的使用方法为:按住 Shift 并拖拽。
位于:系统偏好设置-日期与时间-时钟。报时是个非常基础的功能,但它有时却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起床时间、午饭时间、睡觉时间,亦或为其他整数时间段的行程报点等。按照默认的方案,两次报点的间隔时间单位可选三项:60 分钟、30 分钟和 15 分钟,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但如果对象不是「时间」而是「电量」,那么笔者建议使用
代替此方案。
关闭通知中心
不知道你是否有在 YouTube 上看过国外各路明星的「通知中心表演秀」?见识过这恢弘场面的我表示,有时候通知太多也确实非常扰人,所以,当你正在专注于工作、读书、写作、玩游戏,总之就是在不需要「通知」的场景下,请按住 ? Option 键,然后点击右上角 Notification Center 通知中心图标,即可快速开启「通知中心」的勿扰模式。
活动监视器的秘密
系统指数监控工具
应该都不陌生吧?如今,在谈到它的作用时,很多人早已没有当年那么激情澎湃了,理由很简单,它的功能被 OS X 部分取代了,其中就包括接下来要提到的:Dock 图标显示状态。具体方法为:打开「活动监视器」,在 菜单栏-显示-Dock 图标 路径中选择选项,就可以改变其 Dock 图标的显示内容。(例如:显示 CPU 使用率)
提取壁纸的最快方法
无论当前设定的壁纸来自系统本身,还是从第三方来源下载得到,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快速提取它的源文件,而不是傻乎乎地通过 Finder 进入到某个特定的文件夹中,相比之下,这个方法既方便又简单。
系统偏好设置 - 桌面与屏幕保护程序 - 拖拽至桌面即可。
有时,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遇到一段希望收藏下来的文字,你可能会这么做:先复制,后粘贴,最后以文本的方式暂存在电脑本地。这其实完全没错,只是 OS X 在这方面又加入了一项独有的特性,笔者将其称呼为「文字提取」,即选中文字后,重按触控板(非三指拖拽)并移动至桌面,最后松开触控板,这样就能以新建文档的方式完整地保存下这段文字了。
大多数情况下,笔者更推荐 LaunchBar 6 里的『连续拷贝』功能
恢复最小化窗口
使用 ?M 或点击窗口左上角的黄色按键,可以将当前窗口最小化至 Dock 栏。如果你依然希望保持 Windows 系统的操作方式,那么请直接跳过该 Tip。否则,请牢记一个键盘点按方法:先使用 ?tab 激活 App Switcher,将焦点移动到目标应用上后,放开 tab 键(继续按住 ? Command 键)并同时按下 ? Option 键,大约 0.5 秒后,同时松开即可恢复窗口。
如果你试了很多遍,还是掌握不了节奏,那么再推荐你一个差不多的方法:开头的步骤相同,但上面介绍的方法最后是同时松开 ? Command 和 ? Option 键,该方法是在两者都不松开的情况下,轻敲 return 回车键就可以恢复窗口,效果相同,也更好理解。
多屏状态显示菜单栏
就笔者这台 Macbook 来看,默认的设置是不会(在分屏模式下)打开除主屏外屏幕的菜单栏的,这样的优点是最大化了桌面空间利用率,但同时也使得你不得不在分屏与主屏中切换焦点应用时,找回原来的「菜单栏」位置。如果你反感,请打开图示箭头所指选项。(需注销)
在输入中文的时候,往往会由于默认方案的不合适,而在候选词条中自行寻找,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使用过输入法的人,都遇到过与目标文字「擦身而过」的经历,继而导致不得不再次从头开始翻阅。说实话,这条 Tip 无法提供出你需要的结果,但可以让你一瞬间「从头开始」,试试组合键 Shift-delete 就知道了。
还记得 Tweetbot 开发商那款全能计算器应用
吗?作为用户之一,我认为其最大亮点莫过于整合了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货币、单位转换功能,但从整体来看,除非是为了极端的「情怀」,正常的效率用户肯定不会想到会去使用它,因为系统的「计算器」应用就自带了这一特性。
OS X 原生『计算器』虽不华丽,但却很实用
丰富「预览」的导出功能
「预览」是 OS X 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可以打开普通的图片外,它还可以通过第三方 Bundle 集成的组件,实现对多媒体格式的识别,甚是强大!可这一般都用来形容它的「导入」,针对它的「导出」,其实同样也可以给予好评,但前提是你得按住 Option 键。
不得不说,Option 真是个神奇的按键
返回与前进
刚接触 OS X 系统的时候,笔者就感觉到,无论是在 Finder 还是在「系统偏好设置」,为了控制窗口返回和前进,而不得不去点击左上角那两个「愚蠢」的方向键,实在是个效率低下的操作,我个人对此深恶痛绝。其实系统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决方案:按住 ? Option 键,再配合四指左右滑动,即可实现。
通过 Finder 批量重命名
在大多数图像、代码、视频工作者眼里,工整妥当的文件命名格式,对于后期的数据采集和标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你不得不用
这类工具来实现,但在 OS X 10.10 发布后,通过 Finder 就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通过 Finder 编码
曾经网上谣传一种说法:更新了 OS X Yosemite 后,Finder 将加入「转格式」功能。但在经过笔者实际的操作后发现,这一功能的英文原称为「Encode 编码」而不是转格式(两者完全是不同的作用),所以那仅仅是谣传。(何为视频编码?指连续图像的编码,与编码着眼于消除图像内的冗余信息相对,视频编码主要通过消除连续图像之间的时域冗余信息来压缩视频。)
更详细的 Wi-Fi 信息
老用户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触:? Option 是个神奇的按键!因为在很多时候,这个键可以展现操作系统的另一面,其中就包括菜单栏上的 Wi-Fi 图标。具体实现方法是这样的:按住 ? Option 键,再点击 Wi-Fi 图标。你会发现其中的数据详细了很多,当然,这个方法只推荐给普通用户,对于网络调试和监控的用户,我推荐使用 。
iTunes Store 搜索
大多数情况下,开机后直接进入 iTunes 会跳转至本地资料库,那么此时进行搜索,iTunes 会默认以电脑已存数据进行索引,若要直接搜索 iTunes Store 的关键字筛选,请在轻敲回车键前,按住 Option 键。其次,若你已经安装有一款 Launch App,建议加以利用,以充分降低鼠标点击的次数。
修改截图保存路径
就我个人写作而言,为了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我会截取大量截图,再经过后期修改,并最终套用在文章里。这其中的重点在于,大量截图往往会让我感到眼花缭乱,继而无从下手,所以我想到,应该把截图文件单独放置在一个文件夹中,这样既便于使用,也便于查找。
第一步:在「终端」工具里输入以下命令并执行: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creencapture location ~/Desktop/截图文件夹名称/
第二步:继续输入以下命令并执行,步骤完成:
killall SystemUIServer
文字输入也有快捷键?
其实是这样的,可能有的用户听说过一款叫
的软件吧?简单的说,它的作用是将一些输入简单的字符组合,代替输入复杂的文字或符号,例如:「Retina MacBook Pro」就可以简化为「rmbp」。但考虑到软件售价和学习成本都较为昂贵,而且针对相对专业的用户,所以一般来说,自带的「文本」功能就足够使用了。
『自动填充文本』功能位于系统偏好设置 - 键盘 - 文本
此外,如果你在 iOS 设备上设置过输入短语,那么使用同一 Apple ID 的 Mac 也会将短语同步过来,供你在电脑上使用(仅支持系统输入法)。
打字也要快快乐乐的
打字也能不快乐?举个例子:如果我要输入「?」这个字,但我知道它该怎么读,那我只能用笔画或手写,这就叫不快乐。那什么叫快乐?切换至中文拼音输入法,连续输入 renrenren(就是将「?」这个字拆分了看),然后轻敲组合键 Shift-Space 就都搞定啦!此外,使用组合键 Option-Shift-K 还能输入 ? 图标。你说,这能不快乐吗?
带音标的字母
就像当初笔者的真实反应一样,不少人在看到 Exposé 这个单词后,都会问同样的问题:那个带音标的字母 é 是怎么打出来的?方法主要分为两部分:在 OS X 中,切换为「英文」输入法,长按字母 e 键就可以显示对应带音标的写法;在 iOS 中,这个方法同样可以奏效,而且,在使用「中文」输入法时,还会自动显示为汉语的四个声调符号,很方便实用的一个小技巧。
TextEdit 文本多选
若需要在「文本编辑器」中进行文字的多选,先按住 CMD 键再拖拽鼠标,就可以实现;在遇到需要同时选择有序列表的开头数字时,这个方法就不那么好用了,所以需要将 CMD 键改为按住 Option 键,就可以了。
真实签名扫描
为照顾到有远程签名需求的用户,Apple 在今年的 WWDC 2014 开发者大会上,着重强调了邮件方面的
功能,其中就包括两项关于「电子签名」的新特性:一种基于 Trackpad 手写,另一种基于摄像头扫描。很多人(甚至不少网站)都认为前者是更好的选择,但后者在实际效果上反而更胜一筹,不信你试试?!
没有更轻,只有最轻
操作步骤非常简单:先点按键盘上的 F11 将音量降至无,接着再轻敲 F10,你就会发现,原本已经「静音」的状态变为了「非静音」,但也没有听到声音,难道只是换了个图标?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读者将电脑连接至外放音响设备,将其音量调大后再听听看,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听到的是 OS X 默认允许的最轻音量了。
快来玩一局游戏吧
很多人都说,OS X 不会像 Windows 那样自带娱乐型游戏(除了象棋)。这么讲不算错,但严格来说也不算对,所以本节就是要具体证实一下,到底错在哪儿?首先打开「终端」并执行命令 emacs,在轻敲组合键 Esc-X,最后执行命令 Snake 就可以玩「贪吃蛇」游戏啦!如果把 Snake 换成 Tetris 还可以玩「俄罗斯方块」哦!瞧,这不就有两款游戏了嘛 :)
废纸篓的秘密
与普通的文件夹相同,废纸篓也可用于文件存放,但由于属性的定义限制,废纸篓一般被当作垃圾文件删除的过继体(文件删除工具)使用。在经过了相对深入的体验之后,我发现,如果未能做到合理地使用废纸篓,那就很可能导致个人隐私的暴露,具体需要读者掌握的知识有以下几点:
移动文件至废纸篓:CMD-delete。
从废纸篓中还原位置:CMD-delete 或 CMD-Z。
清倒废纸篓:CMD-Shift-delete。
安全清倒废纸篓:按住 CMD 再右键图标。
直接清倒废纸篓:CMD-Shift-Option-delete。
截取 App Switcher 窗口
截图是基本的系统功能,但在 OS X 中则显得比较有内涵,能通过截图直接证明这句话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最具代表的无疑是 App Switcher。过去我一直认为,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都很难获取它的截图,在看了
王师傅的书后,这才恍然大悟!下面就分享一下具体教程。
下载一个支持 SSH 的 iOS 客户端,比如: 和 。勾选电脑端的功能:系统偏好设置-共享-远程登录。
在 iOS 客户端中输入系统给出的地址,或键入局域网 IP 地址。登陆成功后,输入命令 pd aux | grep Dock 获取 App Switcher 进程。
激活 App Switcher,并输入命令 kill -STOP(空格+进程 ID)暂停 Dock 进程。
此时 App Switcher 不会自己消失,所以接下来可以使用第三方截图应用,或预先开启自带的「抓图」工具,截取即可。
别忘了输入命令 kill -CONT(空格+进程 ID)继续运行 Dock 进程。
使用由网友
制作的 App Switcher 专用截图 Automator。
整个思路其实很简单,目的就是让 App Switcher 停在那里让你对它截图。只不过,由于其与 Dock 的进程关联,所以这一刻是无法点击 Dock 栏或进入 Mission Control 和 Launchpad 的,但好在菜单栏依旧受到用户控制,因此需要用户提前开启用得到的应用,否则只能后期通过 Launcher Apps 开启。(例如:LaunchBar 6)
扫除不需要的「本地化」服务
出于对中国消费者考虑,任何大陆买到的 Mac 电脑都会在 OS X 中内置一些第三方服务,例如:腾讯微博、土豆、优酷。当然,还有一些国际化的服务,只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无法直接从大陆网络环境中正常访问,所以这时候用户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怎样才能清理这些毫无意义的东西?
先通过 Finder 进入到该路径下的文件夹
/System/Library/PrivateFrameworks/ShareKit.framework/PlugIns
选出自己不想要的,备份(切记!)后删除,重启电脑即可。
杀手级图像处理工具
问:OS X 有自带杀手级图像处理应用?答:你不知道呗。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所谓「杀手级的应用」可以说每位 OS X 用户都使用过,它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预览」工具。再问:说它是「杀手级」有什么依据?答:这里要介绍一个大家普遍只在 Photoshop 中才会主动接触的功能-即时 Alpha。
识别精准度相当高的 OS X 原生『魔棒工具』
操作步骤:随意打开一张图片,并选择工具栏里第二个「即时 Alpha」功能,此时将鼠标移动至筛选区域(也就是最后要被删除的部分),点击后按住并往远离目标的方向拖动,直至红色区域覆盖恰当的筛选区域为止,最后轻敲 delete 键就能删除选区。
提升 Safari 用户体验
虽说 Safari 的近两个版本(在笔者的测试环境中)运行效果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得承认,它在浏览网页时,流畅度和功耗的调整是非常适合 OS X 的。基于这两点,我认为有必要告诉大家以下这些相对实用的小技巧:
轻敲键盘方向键和 tab 键,可以暂时隐藏鼠标指针,建议使用前者。
误触导致网页关闭?轻敲组合键 CMD-Z 还原最近关闭的页面。
文本框下选为轻敲 tab,反选为 Shift-tab。
网页移动下一视图为轻敲 Space,移动上一视图为组合键 Shift-Space。
鼠标长按书签栏标签,可快速重命名。
将链接拷贝至「下载」窗口可单独调用 Safari 进行下载。
Ω两指双击触控板,(按预设比例)放大网页尺寸。
窗口管理的那些事
用惯了 Windows 的小伙伴初上手 OS X 一定会感到不习惯,主要原因是由于后者没有最大化和最小化的概念,代替它们的是缩放和全屏,前者按照屏幕尺寸、Dock、Menubar 位置来控制窗口的比例,后者会被赋予特殊的 UI 界面,以突显其特殊意义(例如:虾米音乐 for Mac)。就我看来,无论这些概念有多么复杂,只要合理地运用键盘,甚至是搭配第三方工具(例如:BetterTouchTool),都能让操作变得有序且富有逻辑。
CMD-tab:切换至下一正在运行的应用。
CMD-~:切换至上一正在运行的应用。
CMD-H:隐藏窗口(若操作无效,请先切换至 Finder,再切换回来试一下)
CMD-M:缩略窗口(可通过 CMD-tab/~ + 回车,放大)
CMD-Control-F:进入全屏模式。
CMD-拖拽:移动窗口位置,而无需切换为焦点。隐藏除当前窗口外的所有非全屏窗口:CMD-Option-H。
Command 杂谈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笔者对 CMD 键的看法,我想应该这么回答:OS X 要是一辆手排档车,那 CMD 键一定是离合器。单单按下 CMD 可能不会有什么结果,但配合其余的按键,则会发生很多既有趣又耐人回味的事情,比如以下这些:
CMD-P:可以导出当前页面为 PDF,包括 Typed Markdown 编辑器。
CMD-Option-V:CMD-C 为复制,点击该组合键可实现剪贴-粘贴。
CMD-拖拽:实现 Finder 在不同磁盘间直接移动文件;Menubar 图标移动。
CMD-Option-拖拽:可快速制作替身。
CMD- [ 或 ]:代替触控板手势,实现 Finder 的后退或前进。
CMD-F2:设置后,让 21英寸 iMac 也能用作外接显示器。
CMD-方向下键:通过默认方式打开文件。
CMD-Option-减号/加号:快速开启桌面放大镜功能。
Option 才是最神奇的按键
上文笔者说到,如果把 OS X 比作一辆手排档汽车,那么 CMD 键就是离合器,而在本节内容的开头,我不妨换个说法:CMD 就好比奶茶中的牛奶,单独喝味道也是不错的,但要是加入了茶一起喝,那么味道会更加香浓,且令人回味无穷,显然,这里的「茶」就是指 Option 键。最后再提醒一下:茶也是可以单独喝的。
Option-拖拽(Finder):快速复制原文件。
Option-右键(Finder):快速更改默认打开方式。
Option-F1/F2/F3/F9 等(系统):打开对应的偏好设置。
Option-点击链接(Safari):只允许 Safari 下载目标。
Option-右键(Dock 正在运行的程序):显示「强制关闭」选项。
Option-双击(iTunes、iPhoto):显示「选择资料库」对话框。
Option-CMD(系统偏好设置):按住后启动,在「显示器」中会增加「旋转」选项。
前端程序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c os x 鼠标指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