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参加工作,乡镇卫生院编制待遇股级事业编制,到现在听说没有编制了,找他们不说,我该怎么办?

事业编制人员 【范文十篇】
事业编制人员
范文一:事业编制人员
目录 概述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的区别
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检察院之类
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不过现实很难实现,公安局里还是有一些编制人员,一般也是通过公开考试。
编辑本段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的区别
进入行政编制的意味着你是国家公务员,如通过了选调生考试就是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享受着国家的各种法定待遇,如医疗、晋级等。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像学校就是典型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全额拔款三种类型。不用我说大家也能自明白,第一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全由自己单位的收入来支付。比如你进入一个一个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作,可能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负担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单位的收入负担。像医院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你的工资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负担,这种的事业编制就从形式上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了。
现在讲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最大的区别: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股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而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能当领导干部。
想进入行政编制只能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国家的和省的公务员考试。要注意,现在只有地级市才有权力组织公务员考试,也就说县级市的乡镇或
单位来招聘的话,一定是事业编制的。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编辑本段事业单位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
范文二: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最大的区别是 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而事业单位属于事业编制,也就是说事业单位一般没有行政执法权 公务员单位和一些参公单位都有执法权。
其次,事业单位工资是走职称路线(初级、中级、高级),而公务员单位是走职务路线(科、处、局)。
国家财政支持的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单位叫“事业单位”。
国家各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叫“公务员”。
事业单位举例: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文化站等。
党政单位举例:党委、政府、人民团体等。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举例:教师、医生。
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举例:市委书记 、市长。
事业单位只不过是待遇比较好的工作单位而已(俗称铁饭碗)。
公务员不管大小,俗称“官”,我国最低级别的公务员是镇人民政府办事员。
范文三: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区别(扫盲帖)
通常所说的编制,有两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公务员,属于前者,根据《公务员法》的解释,要满足三点: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3个条件缺一不可,要不就不能称为公务员)。行政编制就是我说的干部,是“走”行政级别路线的,如:科员、科长、处长、部长等。
现在事业单位中,决大部分人员是事业编制,是“走”职称路线的,如:医生、护士、老师等等。事业编制中又有“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的区别(其实事业编制相对行政编制来说,就是工人)。“干部身份”就是我们说的技术干部,如工程师、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等等。 “工人身份”就是我们说的工勤人员,如:技工、高级技工等等。
公务员队伍界定:我国的干部身份很复杂。公务员队伍的确和一些网友所说,其实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对并不是十分庞大的队伍。很多人都把事业单位和具有一定行政职能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作为公务员收入比较高的论据,因此,我就把他们全列进来了。
在我国真正具备公务员身份也并不是所有党政机关。党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也有干部身份、工人身份,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而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具有行政编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务员。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比如说史志办(政府)、党史研究室(党委)、考试办、编办、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分配办(人事局)、电教中心(组织部)等这些部门都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这里的工作人员肯定不是公务员。再就是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这些具有明显党政机关特征里的工作人员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里面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具有干部身份,是事业编制,事业编、行政岗。就是领导干部里面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大家一注意就能明白,看组织部或政府的红头文件任命书里,凡是任命的,一般是公务员,而聘任,则肯定不是公务员。就这么说吧,类似财政局、人事局、经贸局、环抱局这样具有典型性特征的行政机关,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也就是所有工作人员的40%—50%。
再说其他事业单位,比如说学校,虽然说学校是事业单位,但是学校也具备一定的行政职能,所以学校里面也有人具有公务员身份,而学校里的教师(除了临时工),统统都是干部身份、事业编制(吃财政拨款);卫生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机关,受它管理的比如说防疫站和少数没有改制的医院,都是事业单
位,而部分医院改制后,虽然成了企业单位,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都保留了原有的身份,或者是干部身份或者是工人身份,或者是行政编制或者是事业编制。再就是粮食局,这也是个比较特殊的机关,因为这个部门的行政职能日益减少,很多地方把粮食系统进行了改制,所以说粮食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不是公务员。
再说具有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比如说电业公司、电信公司、药材公司、房地产交易中心(也有的地方是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虽然说经过改制全部变成了企业,但是因为这类企业在2002年以前都是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因此这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改制,里面的工作人员也由原来的公务员变为工人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单位改制了,但人没有改制。况且,这类单位的领导干部,大都还是经过组织部门任命,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当然,除了少数聘任的)
再说银行,现在正进行银行系统的改制。也可以说,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大部分也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
再说企业,比如说烟草公司、旅游公司(少数地方还叫旅游局)、石油公司,这类企业也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就是他们在市场没有全部放开的情况下也具备一定类似行政职能的职能,所以,这些公司里面的领导层,也几乎全是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
最后再重申一点,事业编制的虽然是干部,但肯定不是公务员,行政编制的也不一定是公务员;真正的公务员只是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因此说,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当数量不是很大的队伍。
而真正队伍庞大的是具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领的是职称工资,具有本科学历的,就是拿初级职称工资,而中级、高级职能通过考试、评议也能容易获得,所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相对比较高。
而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拿的是职级工资,同样是本科学历,如果不是领导干部,就得能科员或者办事员工资,那样工资就很低了。与事业单位(包括教师)相比,那些具有中级支撑的就相当与公务员里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就拿公务员里的县处级工资。因此说,一个地方,能拿到县处级工资的公务员只有4个(书记、县长、政协主席、人大主任,有的人大主任由书记兼任),而事业单位就数量很多,高级教师有10来个、高级农艺师、会计师、经济师都很多。而大部分的公务员都是比不上事业单位工作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首先,公务员队伍不是很庞大,真正庞大的是事业单位、学校、银行和具有行政功能的企业单位工作人员群体。其次,公务员工资是具有干部身份(也就是说吃财政饭)这个群体中工资待遇最低的。
我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多人考公务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误解。社会上很多人被少数公务员中的领导干部给蒙蔽了眼睛,以外大多数公务员都象领导干部那样有权、有灰色收入、工作不累,因此就认为公务员收入高、待遇好,所以报考公务员的人很多,但考上之后,大多数人连呼上当,再想辞职,却感觉公务员只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是为了稳定。公务员工作相比其他行业来讲,工作相对比较稳定,虽然收入不高,但保险、公积金什么都不缺,虽然发不了财,但也饿不死,工作也很固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很多人是看重这一点。
三是为了抱负。政治抱负和经济抱负同样吸引人。那些有野心,而且背后有强大财力或关系做后盾的人,往往报考公务员,但是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当官。如果真为了挣钱,没有人去干公务员!
另外,事业编制还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收入和待遇差别也比较大。全额的待遇基本和公务员差不多了,区别就是公务员的养老保险是国家财政缴纳的,而事业的是单位帮你缴。
范文四:总的来说编制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
行政编制人员不一定是公务员,属于政府序列的单位的行政编制人员才属于公务员,如:市政府、公安局、财政局、农业局等。另外一类行政编制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但是他们依照公务员管理所有待遇,如:地方党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和一些事业局。
事业编制人员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总称。事业单位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和全额拔款。第一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全由自己单位的收入来支付,比如你进入一个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作,可能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负担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单位的收入负担,像人民医院之类的单位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你的工资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负担,这种的事业编制就从形式上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了。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差别
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科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 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能当领导干部。
在退休以后,公务员的待遇更好一点。
编制和人员的关系
公务员:公务员法颁布后指广义的公务员。具体界定范围是公务员法中的定义。
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指参照公务员管理。实际操作中基本和公务员一致。公务员法实行后,工(会)青(联)团(委)妇(联)侨(联)即属于
这个范围。改革前的党委、各民主党派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也属于这个范围。
上面这两种人员属于有行政编制的人员。
下面这两种人员属于有事业编制的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工作人员。 事业人员:党群或政府机关中一般有少量事业编制,主要为勤杂人员和司机。
什么是行政编制?
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执行国家职能及政治体系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党派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列为国家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人员编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类别之一。
什么是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
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依照事业编制”“依照行政编制”“非依照参照”有些什么区别?
”依照事业编制”就是指进了政府部门,但是不属于正式公务员行列,但并不是个编外人员;
”依照行政编制”就是指正式的公务员;
另外机关中的事业编制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和非依照参照公务员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除了按照文件规定的工资部分不同外,其他的待遇与公务员相同,包括医疗、住房、培训等等。
请问事业单位的考试都考什么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考试的内容和题型都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
进入行政编制的途径
想进入行政编制只通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国家的和省的公务员考试。要注意,现在只有地级市才有权力组织公务员考试,也就说县级市的乡镇或单位来招聘的话,一定是事业编制的。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
事业单位的人员
事业单位编制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占用事业编制的人员;二是除有事业编制人员外,他们按企业用工对待且不占事业编制,属于工勤人员;三是事业单位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这个企业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和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从实际上看,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关于人员档案
最后,说说档案,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已经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了。所以,档案
的保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是身份完全不同,待遇从道理上是不同的。
范文五: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卡(干部)
注:此卡由机构编制部门保存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卡(干部)
注:此卡由单位保存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卡
一、本卡只限于事业单位人员使用,一人一卡,一式两
份,单位和机构编制部门各执一份。
二、在编人员调离、离退休、辞骢辞退晗除名、开除)、解
除聘用合同与单位解除人事关系等,单位必须在30
个工作日内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人员核减手续,机构编制部门收回《编制卡>(离退休人员除外)。
三、本卡内容如有变动,应在30个工作日内持相关材
料,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变更换卡手续。
四、本卡内工作岗位是指:管理人员(职工)、专业技术人
员、工勤人员。
五、本卡内批准机关及文号是指:批准调入、审批录用机关。 六、本卡内容如有涂改,视为无效。
中共凉山州委机构编制办公室
范文六: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财政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分三种,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经费来源不同。
2.升迁不同。公务员除了熬年头,即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升职才能涨薪水。
而事业单位,除了熬年头,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就说你专业扎实,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还高。
3、公务员升迁机会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4、事业单位未必工资比公务员低,一是看哪个单位,比如烟草专卖就比公务员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职称,副高相当于副处待遇,很不错的。毕竟基层公务员一辈子混到副处的很少。当然我指的是基层。省市和国家的除外,省里公务员起步就是处级。
开放分类:社会、政治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
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
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编制的分类
、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
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2、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检察院之类。
3、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
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
事业编制分三种:1、全额拨款事业;2、差额拨款事业;3、自收自支事业
其中,以1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2的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3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退休后,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编制的和公务员待遇是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比公务员待遇低。但是还是国家工作人员。
从金碗到铁碗,公务员似乎已经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最优的职业选择,进了机关就如同嫁入豪门一样,不管大家怀着怎样的就业心态。然而大家只知道庞大的考公人员
中学生是主体,因为他们有着迫切的就业要求;还有一些是在职但工作不稳定的企业人员,主要想获得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就是机关事业
编人员,他们在以公务员为主体的机关中,干着与公务员一样甚至更多更累的工作,拿着比公务员少的工资,承受着几乎没有晋升空间的职业压抑感,忍受着从低级
到高级公务员们暗地里的歧视,对外还要强颜欢笑的接受外界对机关干部群体的羡慕,整日为职称考试、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辛苦备战,还要被逼加入到千军万马中勇闯“考公”独木桥。
人为的鸿沟:身份标签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这几大群体,不仅仅是名称不同,而且待遇差别也很大,是人为贴上的以区别身份的标签。
其中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处于金字塔的最高端,待遇好、晋升空间大、科以下干部只要不犯错三年一小提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所有优势政府资源都向这个群体靠拢,所有提拔条件也必然倾斜于这个群体;
其二就来说说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这个群体承担着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的工作,而且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进口太紧,凡是需要用人的单位就想方设法成立事业
单位,招考事业编人员,这也是考公失败大学生们的次优选择。所以这一群体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数人还拥有技术职称,部分能力强的事业编年轻人往往被借调到政府最需要用人的部门,承担着高于一般劳动强度和难度的工作。比如:拆迁部门、应急机构、建设一线以及文案工作复杂的办公室等。
其三就是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这部分人在机关中非常少,多数集中在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单位,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收入报酬机制;
其四就是工勤编、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工勤编主要是技术工人,有手艺,没学历,工资待遇比照事业编略低,但比社会上技术工人收入高很多。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在政府机关中没有正式编制,只是临时性的在政府工作,他们的工资待遇往往比较低,大约在1000元左右,基本享受不到各项福利补贴。
不公正的待遇:同工不同酬,低薪干重活
这里主要想谈谈公务员(包括参公)和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的差别。在政府中,这两大群体承担着别无二致的工作,甚至在基层政府中事业编多于公务员,但他
们却享受着不同待遇。公务员工资改革早就结束了,以前的阳光补贴、考核奖和年终一次性奖金都平分到了各月,科员最低每月可拿3500元,逐级递增。事业编
还在执行老的工资办法,而且以前公务员每月500的考核奖被拿掉了,事业编科员最低每月2400多元,再加上节假日5000元的奖金。这样算下来事业编平均每月比公务员少拿600多元,这还不算公务员的电话补贴。这仅仅是经济待遇不同等。
提拔标准的倾斜:看身份、看资历,就是不看能力
提拔看身份。众所周知,在机关中工作,提拔就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激励措施,但在干部使用和提拔上,事业编却没有多少空间。以党委办公室为例,这在各级政府
机构中都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但就是这样整天在书记、常委身边工作的人员也有行政编和事业编之分。行政编二三年基本可以动一动,流动性比较强。事业编却是
十几年如一日,都是老面孔。工作任务繁重,行政编制一定,领导就扩充事业编,充实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但提拔是事业编就得靠边站。因为行政和事业就是无法逾
越的鸿沟,低级别的事业编永远也不可能被提拔到高一级的行政岗位上去,因为提拔看的是身份,不是能力,提拔条件里尤其是破格提拔的条件里往往都会加上一条:具有公务员身份。
而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及其有限,再加上近几年事业编人员不断扩充,领导指数却控制得很严,事业编人员就只能选择考职称这条提高工资待遇的道路。考职称其路漫
漫啊,既要准备全国统一的专业考试,还要通过计算机和外语考试,所以年轻的事业编干部大多都很爱学习,下班后不敢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闷在家里钻研专业知
识,背诵英文单词。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路也被去年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控制的越来越难了,技术职称岗位也定岗定编了,10个人按照1比3比6的比例,只能
有1个高级、3个中级和6个初级,这还是在没有管理岗位的前提下。试想哪个事业单位能没有一把手、二把手等管理岗位呢,又特别是在基层政府中超过10个人
的部门几乎没有,所以技术职称岗位现在也成了香饽饽,只要没有岗,你考出职称证来也无济于事,只能等。于是就会出现毕业好几年的大学生光干活不提拔,只能
拿着助理职称的工资,表面上看你还占着一个初级岗,但事实上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就等同与初级职称。不甘落后的人就只能终日沉浸在考职称、国考、省考等一大堆考试中。
提拔不看能力。要说年轻的事业编干部整年学这学那,考这考那,又干着任务重难度大的一线工作,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很强了吧,提拔干部不就是应该
提拔这样的人吗?对不起,不是。组织人事部门提拔不看能力和贡献,一是看身份,拥有了公务员身份才会考察你的能力和贡献;二是看资历,你前面有年纪的的人
占着岗就不能越级提拔你,你必须等大妈大叔们提拔了或者退休了,你才有出头之日。大妈大叔也就是40多岁,55退休,那时其实你已经迈入中年,青春不在、激情不复了!
基于以上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强烈呼吁事业单位改革能加快推行,不要自欺欺人的以身份划分群体,这样既是对人才的不尊重和浪费,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行
政编一定了,事业编不断扩大,请问这就是机构精简吗?当政者做出某一项改革决策可能只要动动脑、动动笔、动动嘴,但这些不公平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时
就饱含着酸甜苦辣的情感。中央、省级机关中的事业编想方设法转成了参照,对基层政府中的业务下级弃之不管。如此劣待事业编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硕士
生,他们耗费的不仅是青春、激情,浪费的不仅是体力、智慧,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失望啊!所以,几行文字,几句呼喊,想为机关事业编振臂一呼,为改变这种既不公平也不明智的现状略进绵薄之力。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
公务员最好,其次是参公的事业编,然后是工勤都是参公的
全额事业编还是还可以,工资比公务员低点
差额拨款这个有点保障,至少财政给钱
自收自支这个工资没有保障了
范文七: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编制的区别
什么是事业编制
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
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 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编制分类
1、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 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2、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之类。
3、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
事业编制的和公务员待遇是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比公务员待遇低。但是还是国家工作人员。
从金碗到铁碗,公务员似乎已经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最优的职业选择,进了机关就如同嫁入豪门一样,不管大家怀着怎样的就业心态。然而大家只知道庞大的考公人员中学生是主体,因为他们有着迫切的就业要求;还有一些是在职但工作不稳定的企业人员,主要想获得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就是机关事业 编人员,他们在以公务员为主体的机关中,干着与公务员一样甚至更多更累的工作,拿着比公务员少的工资,承受着几乎没有晋升空间的职业压抑感,忍受着从低级到高级公务员们暗地里的歧视,对外还要强颜欢笑的接受外界对机关干部群体的羡慕,整日为职称考试、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辛苦备战,还要被逼加入到千军万马 中勇闯“考公”独木桥。
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编制的区别
人为的鸿沟:身份标签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这几大群体,不仅仅是名称不同,而且待遇差别也很大,是人为贴上的以区别身份的标签。
其中 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处于金字塔的最高端,待遇好、晋升空间大、科以下干部只要不犯错三年一小提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所有优势政府资源都向这个群体靠拢,所有提拔条件也必然倾斜于这个群体;
其二就来说说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这个群体承担着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的工作,而且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进口太紧,凡是需要用人的单位就想方设法成立事业单位,招考事业编人员,这也是考公失败大学生们的次优选择。所以这一群体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数人还拥有技术职称,部分能力强的事业 编年轻人往往被借调到政府最需要用人的部门,承担着高于一般劳动强度和难度的工作。比如:拆迁部门、应急机构、建设一线以及文案工作复杂的办公室等。
其三就是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这部分人在机关中非常少,多数集中
其四就是工勤编、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工勤编主要是技术工人,有手艺,没学历,工资待遇比照事业编略低,但比社会上技术工人收入高很多。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在政府机关中没有正式编制,只是临时性的在政府工作,他们的工资待遇往往比较低,大约在1000元左右,基本享受不到各项福利补贴。
不公正的待遇:同工不同酬,低薪干重活
这里主要想谈谈公务员(包括参公)和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的差别。在政府中,这两大群体承担着别无二致的工作,甚至在基层政府中事业编多于公务员,但他 们却享受着不同待遇。公务员工资改革早就结束了,以前的阳光补贴、考核奖和年终一次性奖金都平分到了各月,科员最低每月可拿3500元,逐级递增。事业编 还在执行老的工资办法,而且以前公务员每月500的考核奖被拿掉了,事业编科员最低每月2400多元,再加上节假日5000元的奖金。这样算下来事业编平 均每月比公务员少拿600多元,这还不算公务员的电话补贴。这仅仅是经济待遇不同等。
提拔标准的倾斜:看身份、看资历,就是不看能力
提拔看身份。众所周知,在机关中工作,提拔就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激励措施,但在干部使用和提拔上,事业编却没有多少空间。以党委办公室为例,这在各级政府机构中都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但就是这样整天在书记、常委身边工作的人员也有行政编和事业编之分。
行政编二三年基本可以动一动,流动性比较强。事业编却是 十几年如一日,都是老面孔。工作任务繁重,行政编制一定,领导就扩充事业编,充实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但提拔是事业编就得靠边站。因为行政和事业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低级别的事业编永远也不可能被提拔到高一级的行政岗位上去,因为提拔看的是身份,不是能力,提拔条件里尤其是破格提拔的条件里往往都会加上一 条:具有公务员身份。
而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及其有限,再加上近几年事业编人员不断扩充,领导指数却控制得很严,事业编人员就只能选择考职称这条提高工资待遇的道路。考职称其路漫漫啊,既要准备全国统一的专业考试,还要通过计算机和外语考试,所以年轻的事业编干部大多都很爱学习,下班后不敢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闷在家里钻研专业知 识,背诵英文单词。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路也被去年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控制的越来越难了,技术职称岗位也定岗定编了,10个人按照1比3比6的比例,只能 有1个高级、3个中级和6个初级,这还是在没有管理岗位的前提下。试想哪个事业单位能没有一把手、二把手等管理岗位呢,又特别是在基层政府中超过10个人 的部门几乎没有,所以技术职称岗位现在也成了香饽饽,只要没有岗,你考出职称证来也无济于事,只能等。于是就会出现毕业好几年的大学生光干活不提拔,只能拿着助理职称的工资,表面上看你还占着一个初级岗,但事实上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就等同与初级职称。不甘落后的人就只能终日沉浸在考职称、国考、省考等一 大堆考试中。
提拔不看能力。要说年轻的事业编干部整年学这学那,考这考那,又干着任务重难度大的一线工作,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很强了吧,提拔干部不就是应该提拔这样的人吗?对不起,不是。组织人事部门提拔不看能力和贡献,一是看身份,拥有了公务员身份才会考察你的能力和贡献;二是看资历,你前面有年纪的的人 占着岗就不能越级提拔你,你必须等大妈大叔们提拔了或者退休了,你才有出头之日。大妈大叔也就是40多岁,55退休,那时其实你已经迈入中年,青春不在、 激情不复了!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
公务员最好,其次是参公的事业编,然后是工勤都是参公的。
全额事业编:还可以,工资比公务员低点
差额拨款:这个有点保障,至少财政给钱
自收自支:这个工资没有保障了
事业编制人员热衷报考公务员现象
需引起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业编制人员热衷于报考公务员,为了解原因,今年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调研样本展开调研,根据统计,全局符合公务员报考条件的事业编制人员31名,其中,参加公务员考试的19人,占61.3%;其中股级干部3人,占16%。经与其他县直单位沟通,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
通过与这些报考公务员的事业编制人员座谈,初步了解他们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事业编制是“玻璃碗”,公务员是“铁饭碗”的看法。在座谈中,有5人,占37 %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是想通过考试取得更牢靠的工作。
二是借助考试提升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学习的主动性变弱了,从心理上产生了懈怠思想。在座谈中,有5人,占37%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是想通过考试逼自己多学习一些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三是不满意当前工作环境。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几年,对从事工作产生疲倦心态,迫切需要换个工作环境。在座谈中,有4人,占21%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是想借助考试
脱离目前的工作环境,考到自己更满意的工作岗位上。
四是家庭原因的影响。工作单位离家很远,早上很早就走开,中午不能回家,晚上回家很晚,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容易出现家庭矛盾,不利于家庭和睦。在座谈中,有2人,占11%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是感觉不能照顾家人,心里非常愧疚,想通过考试到离家更近的单位上班。
五是随大流、凑热闹的心态。看到自己的朋友、同事、同学都忙于参加公务员考试,感觉自己被独立了,就随大流的报考。在座谈中,有3人,占16%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是看的别人都在考公务员,自己就随大流的参加考试。
目前公务员考试一年有两次,很多事业编制人员为准备考试,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势必造影响全局工作进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范文九:通常所说的编制,有两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公务员,属于前者,根据《公务员法》的解释,要满足三点: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3个条件缺一不可,要不就不能称为公务员)。行政编制就是我说的干部,是“走”行政级别路线的,如:科员、科长、处长、部长等。
现在事业单位中,决大部分人员是事业编制,是“走”职称路线的,如:医生、护士、老师等等。事业编制中又有“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的区别(其实事业编制相对行政编制来说,就是工人)。“干部身份”就是我们说的技术干部,如工程师、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等等。 “工人身份”就是我们说的工勤人员,如:技工、高级技工等等。
公务员队伍界定:我国的干部身份很复杂。公务员队伍的确和一些网友所说,其实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对并不是十分庞大的队伍。很多人都把事业单位和具有一定行政职能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作为公务员收入比较高的论据,因此,我就把他们全列进来了。
在我国真正具备公务员身份也并不是所有党政机关。党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也有干部身份、工人身份,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而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具有行政编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务员。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比如说史志办(政府)、党史研究室(党委)、考试办、编办、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分配办(人事局)、电教中心(组织部)等这些部门都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这里的工作人员肯定不是公务员。再就是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这些具有明显党政机关特征里的工作人员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里面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具有干部身份,是事业编制,事业编、行政岗。就是领导干部里面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大家一注意就能明白,看组织部或政府的红头文件任命书里,凡是任命的,一般是公务员,而聘任,则肯定不是公务员。就这么说吧,类似财政局、人事局、经贸局、环抱局这样具有典型性特征的行政机关,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也就是所有工作人员的40%—50%。
再说其他事业单位,比如说学校,虽然说学校是事业单位,但是学校也具备一定的行政职能,所以学校里面也有人具有公务员身份,而学校里的教师(除了临时工),统统都是干部身份、事业编制(吃财政拨款);卫生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机关,受它管理的比如说防疫站和少数没有改制的医院,都是事业单位,而部分医院改制后,虽然成了企业单位,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都保留了原有的身份,或者是干部身份或者是工人身份,或者是行政编制或者是事业编制。再就是粮食局,这也是个比较特殊的机关,因为这个部门的行政职能日益减少,很多地方把粮食系统进行了改制,所以说粮食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不是公务员。
再说具有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比如说电业公司、电信公司、药材公司、房地产交易中心(也有的地方是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虽然说经过改制全部变成了企业,但是因为这类企业在2002年以前都是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因此这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改制,里面的工作人员也由原来的公务员变为工人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单位改制了,但人没有改制。况且,这类单位的领导干部,大都还是经过组织部门任命,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当然,除了少数聘任的)
再说银行,现在正进行银行系统的改制。也可以说,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
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大部分也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
再说企业,比如说烟草公司、旅游公司(少数地方还叫旅游局)、石油公司,这类企业也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就是他们在市场没有全部放开的情况下也具备一定类似行政职能的职能,所以,这些公司里面的领导层,也几乎全是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
最后再重申一点,事业编制的虽然是干部,但肯定不是公务员,行政编制的也不一定是公务员;真正的公务员只是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因此说,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当数量不是很大的队伍。
而真正队伍庞大的是具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领的是职称工资,具有本科学历的,就是拿初级职称工资,而中级、高级职能通过考试、评议也能容易获得,所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相对比较高。
而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拿的是职级工资,同样是本科学历,如果不是领导干部,就得能科员或者办事员工资,那样工资就很低了。与事业单位(包括教师)相比,那些具有中级支撑的就相当与公务员里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就拿公务员里的县处级工资。因此说,一个地方,能拿到县处级工资的公务员只有4个(书记、县长、政协主席、人大主任,有的人大主任由书记兼任),而事业单位就数量很多,高级教师有10来个、高级农艺师、会计师、经济师都很多。而大部分的公务员都是比不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首先,公务员队伍不是很庞大,真正庞大的是事业单位、学校、银行和具有行政功能的企业单位工作人员群体。其次,公务员工资是具有干部身份(也就是说吃财政饭)这个群体中工资待遇最低的。
我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多人考公务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误解。社会上很多人被少数公务员中的领导干部给蒙蔽了眼睛,以外大多数公务员都象领导干部那样有权、有灰色收入、工作不累,因此就认为公务员收入高、待遇好,所以报考公务员的人很多,但考上之后,大多数人连呼上当,再想辞职,却感觉公务员只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是为了稳定。公务员工作相比其他行业来讲,工作相对比较稳定,虽然收入不高,但保险、公积金什么都不缺,虽然发不了财,但也饿不死,工作也很固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很多人是看重这一点。
三是为了抱负。政治抱负和经济抱负同样吸引人。那些有野心,而且背后有强大财力或关系做后盾的人,往往报考公务员,但是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当官。如果真为了挣钱,没有人去干公务员!
另外,事业编制还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收入和待遇差别也比较大。全额的待遇基本和公务员差不多了,区别就是公务员的养老保险是国家财政缴纳的,而事业的是单位帮你缴。
范文十: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归结到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拥有更多人力资本的企业将成为竞争中的赢家,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领导是让别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激励则是尽量激发别人的潜力,更加高效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种更加深入有效的领导。在现代企业日益发展的今天,组织成为人们群体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具体表现。社会的组织程度越高,表明人类的力量越大,因为人类的力量本质上是组织的力量。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1]。简而言之,激励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管理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和个人目标得以实现。[2]   二、典型的激励理论   我们研究的激励是在某一个组织中(这里是指事业单位),在一个共同奋斗的群体里。群体一般就包含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且有三个要素:活动、相互影响、情绪。群体成员相互影响,并共同接受“投入”,提供“产出”。“活动”是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行动;“相互影响”是成员在组织中相互发生作用的行为;“情绪”是成员内在的、看不见的心理活动。群体中各成员的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的综合就构成群体行为。群体成员主要以感情为纽带发生作用,从而形成特定的群体内部关系。为了促进群体建立积极的内部关系,更好地完成其任务,必须研究如何有效地达成这种效果。这样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激励理论。   2.1内容型激励理论   现有的管理激励理论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从人的需要角度出发,试图说明人的工作动机因素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典型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阿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首先,马斯洛认为需求要有5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依次增强,当一个层次需求满足了就会有下一个层次的需求。这一理论就告诉人们针对人的不同需求制定不一样的激励机制就能促进人的工作和办事热情。有时候人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在制定激励时,要尽量追求多元化。   其次,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他认为,人有三种核心的需求:生存需要、联系需要和发展需要,即ERG理论。他认为多种需要可以同时作为激励因素而起作用。应用这一理论,应重视下属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以防“受挫―回归”现象的发生。   第三,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归属需要。他认为,这三种需要对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缺一不可。其中,成就需要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训练培养较强的成就感,能使管理者倾向于承担个人责任、希望获得工作反馈和喜欢适度冒险或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但一个高成就需要者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管理者,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还需要有高权力需要和一定的从属需要。对企业管理者具有有益切实的启示。   2.2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二种激励理论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过程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相比,较为全面地阐述和解释了行为是如何被引发、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并且怎样持续以及怎样终止的全过程;同时探讨了需要是怎样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产生某种行为的。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是三种较为典型的过程型激励理论。   首先,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其次,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做出业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报酬的相对量。他要做一种横向比较,即将自己的“报酬”与自己的“投入”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做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这里的公平与主观判断、公平标准、绩效评定及评定人有关。   第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1960年代洛克(Edwin Locke)所提出。?认为挑战性的目标是激励的来源,因此特定的目标会增进绩效;困难的目标被接受时,会比容易的目标获得更佳的绩效。   本文结合激励的一般性研究,对我国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激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的相关对策   三、我国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调整工作绩效和工作报酬的关系,它反映了对工作的公正评价,涉及到体制是否合理,能否有效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问题。绩效评估对提高激励机制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其主要问题是:虽然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考核制度的制定和推行,已大大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但由于既有的思维定势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惯性,制度实施中具有一些不易克服的弊病。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1事业单位的委托――代理人问题   所谓委托代理问题是指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代理人不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市场失灵的问题。这种问题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都存在。尤其是公共部门(像事业单位)更为突出。在事业单位委托人是全体老百姓,代理人就是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并不知道代理人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某项工作,加上后期考核的难度。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就有不好好工作地 “逆向激励”,而不是努力工作的激励(因为好好工作和不好好工作的所得差距很小)。“在一项对14加大连锁医院中的725家医院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非营利医院和营利医院的投资回报率和平均成本进行了比较,已确定他们是否有不同的表现。” [3]这一研究发现,1977年到1981年,两种类型的医院回报率确实不一样,例如,在1977年,营利医院得到的回报率为11.6%。而非营利医院得到的回报率为8.8%。这说明在非营利医院这种事业单位中,委托代理问题很严重的存在着。   3.2工作人员迁就工作岗位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事业编制人员的选拔调动机制的特殊性,造成了很多工作人员不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和兴趣。在一个自己没什么兴趣的岗位上长时间做重复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抵触情绪。那么,就很难要求工作人员有什么大的作为。也就造成了事业单位人员在工作中动力不足和敷衍了事。由于在工作调动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考虑较少,主要是上级任免和指派。经常会出现大材小用和员工力不从心的情况。虽然,随着现在事业编制人员考核制度的制定和推进,已大大促进了我国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但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考核中的“人治”色彩。在“人治”环境下,提出过多要求的下属往往得不到重用。故工作人员也没有什么动力去要求自己想要的工作岗位。
  3.3危机感相对较低,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主要靠国家财政拨付――也就是我们说的吃财政饭。事业单位是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只要进入事业单位就不愁以后的生计。因此,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就明显的比其他企业单位缺乏危机感。由于缺乏危机感,工作人员往往会有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经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反正自己不会丢掉饭碗,好好干不好好干都一样。”事业编制人员的工作成了耗时间,等下班。有些工作人员还因为没事可做而“提前下班”,这样就属于失职的行为了。是没有职业道德的表现。   编制人员感觉不到风险的存在,在日常的工作中就不会完全按照职业规范完成其工作任务,职业道德约束就放在一边不顾了,在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要求每一个事业编制人员严格为他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一些事业编制人员缺少正面和反面的激励,对工作比较懈怠。这就造成了职业道德的下降。   3.4约束机制严重欠缺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行为约束机制存在一定空白。与国外较完善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制度相比,我国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行为约束准则在某些方面还有欠缺,不能对某些消极工作、腐败、推脱责任等负面行为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3.5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无论事业单位内的行业监督,还是从舆论、媒体等的监督系统来看,对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监督机制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善。   四、完善我国事业编制人员激励机制的建议   4.1针对委托代理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形成激励机制   首先,公开政务信息。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所以要对症下药――公开工作信息。建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机制,让委托人能真正参与到代理人日常工作中。并将不合理事业编制人员工作中不合理之处计入工作考核。这样代理人就会在工作中更加用心。这属于从反面或是侧面激励事业编制人员努力工作的有效手段。   其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除了从反面强化约束机制外,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还可以从正面激励代理人。完善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一种方式。例如,将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水平同日常工作的量、质水平结合起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是运用科学的评价系统对人员素质和工作成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就需要评价系统中评估系统、信息系统相互服务。由信息系统收集整理信息,再由评估系统建立评估模型,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权数。同时,考核评价要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在过去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党组织评价的基础上增加群众评价一项。例如,引入事业单位工作群众满意度评价指标。并在总评价系统中赋予一定权重。逐步实现官方评价与百姓评价并重,人民监督与上级监督相结合的绩效推动机制。   4.2根据不同的需求分配工作,实现“因地制宜”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什么了,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特定点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并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据需求理论,在实施激励时,就需要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需求层次,有的放矢。具体到事业单位中,建议:由人事部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访谈,了解其最迫切的需求。然后对不同工作人员,根据其需求有分别地进行激励。这样便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兴趣,使工作更加有效率,最好能根据职位的不同层次分析工作人员需求。   4.3着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时间利用率   由于缺乏危机感,工作人员往往会有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经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反正自己不会丢掉饭碗,好好干不好好干都一样。”事业编制人员的工作成了耗时间,等下班。有些工作人员还因为没事可做而“提前下班”,这样就属于失职的行为了,是没有职业道德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提高事业编制人员的时间利用率,让工作人员有事可做。这就需要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   首先,激励方面。“事业单位缺乏外部的竞争压力,也缺乏内部的有效激励机制,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这是与企业的不同之处。垄断地位的存在,使得事业单位的存在和发展不像企业那样经历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失去的外部竞争力就是事业单位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现代中国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制度面对其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客观环境的变化,在行政管理理念上,必须树立激励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强化激励措施,充分认识到激励对于发挥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工作积极性、提高组织绩效,具有很大的作用。   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把个人利益与国家、服务对象的利益联结起来,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结起来,从而把国家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纳入自己的个人目标。个人目标结构改变了,就有可能消除或减少因个人利益得失所带来的情绪影响   其次,约束方面。要实行末位淘汰制和市场化的工作人员选拔形式。所谓末位淘汰制是指对工作业绩最差的工作人员辞退的一中风险约束机制。推行末位淘汰制对事业编制人员的人事制度进行风险机制的设计,可以给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能推动人们积极向上。事业编制人员的工作满意感也许就是稳定的收入和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当工资等级上的差距不足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时,使用以上两种风险机制会更有效。   4.4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对事业编制人员的约束力   平时考核要落到实处就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监督措施。各级事业编制人员管理部门应把建立平时考核制度列入议事日程,对平时考核工作要做到组织有序和管理有力。平时考核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好。“单位考核主管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与重点工作目标督查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对事业编制人员的日常表现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指导事业编制人员改进工作,提高绩效;另一方面检查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平时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郭丽卿.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8).   [2] 赵公民,李欣.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6).   [3] Regina E Herzlinger and William S. Kresker,“Who profits from Nonprofit?”Harvaed Business Review 65 (Jan.―Feb.1987):93~106.   [4]刘萍,景晓真.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5]王平,林建春. 促进`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初探[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镇卫生院编制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