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温带季风气候成因影响,内江容易出现什么气候灾害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
优先监测指标体系必须满足对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进行评价的最大的要求。优先监测指标的确定原则是:当前受外力影响最大、可能改变最快的指标;反映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
气候:江南即长江以南的地方。江南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主要交通方式:主要以水运,铁路,还有铁路为主
答: 病情分析:
地图舌症状持续了3,4年,偶尔会有轻微痛感,这是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
指导意见:
建议可以吃复B片,补充维生素B。清淡饮食,不吃辛辣,刺激,上火的食...
大家还关注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 【范文十篇】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
范文一: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是:天气是多变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2、 表示天气和气候的句子:天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声,花落知多少。
气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 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
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
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5、 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要求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
6、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7、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8、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9、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10、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11、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12、 测量降水的仪器是雨量器。
13、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1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15、 纬度位置影响气候:气温----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
降水----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海陆位置影响气候: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
降水----近海迎风处降水多;远离海洋出降水少,近海无风处降水少。 地形影响气候:气温----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
降水----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例子:夏季青藏高原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庐山是我国夏季著名的避暑胜地;--地形因素
冬季黑龙江省冰天雪地,海南省繁花似锦;---纬度因素
北京的气候比乌鲁木齐湿润;同纬度的西亚、北非是沙漠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海陆位置
16、 大气变暖的原因是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数量不断增加。二氧化碳增加的人为原
因是: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17、 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名称、分布、特点:
(1)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2) 热带沙漠气候----西亚、北非-------终年炎热干燥
(3)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夏热干燥,冬温湿润
(4) 温带海洋气候-----欧洲西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18、 亚洲的东部、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从北到南依次是:温带季
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9、 气温、降水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的联系,自己能够举例。
2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1、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22、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率高,人口增长快。
23、 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总人数÷总面积
24、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
近海的平原地区。
25、 在沙漠地区、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是人
口稀疏地区。
26、 人口的疏密分布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人口稀疏。
27、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
短缺、犯罪率上升、医疗卫生条件差、教育教学条件差等。
28、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年人生
活困难、生活孤单等。
29、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0、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31、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32、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建筑分别是教堂、清真寺、寺庙。
33、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34、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在我国,维吾
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藏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35、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
36、 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37、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鱼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
38、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
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9、 比较特殊的传统聚落:
(1)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东南亚的高架屋----气候湿热
(2)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西亚的村庄-----早晚温差大,风沙大
(3)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寒冷
(4)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黄土的黏性、直立性;降水较少;
(5)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湿热的气候;盛产竹子
40、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巴黎塞纳河岸。
4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4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位是印度。世界上有两种政治制度分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43、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埃及-----亚洲和非洲;土耳其-----亚洲和欧洲;俄罗斯-----亚洲和欧洲。
44、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4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46、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
47、大洋州的发达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的发达国家有加拿大、美国。
48、亚洲唯一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是日本。
49、欧洲的发达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
50、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51、世界上有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之称,其中南指发展中国家;北指发达国家。
52、贫穷的国家不一定什么都落后,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53、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其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有: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最小的是英国。
54、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英文简称WTO
55、石油输出国组织又称欧佩克。
1、 读世界气候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特点、及分布
气候类型的名称
分布最广的地区 ①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美洲的巴西 ②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中国(我们黑龙江省是此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③温带海洋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④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非洲沙哈拉撒哈拉沙漠 ⑤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亚欧大陆内部
⑥极地气候
终年寒冷干燥
⑦地中海气候
夏热干燥,冬温湿润
地中海沿岸
⑧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 读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
(1)、A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2)四地中属于热带的是 A
,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3)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年较差最小的是 A
(4)四地中属于全年多雨的是
,属于冬季多雨的是
,属于夏季多雨的是
,常年降水较均匀的是 D
3、 读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回答问题:
(1) 写出字母所代表国家的名称并写出首都
A : 加拿大
C: 澳大利亚
(2) 把六个国家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D
(3) 六个国家中,位于西半球的国家是:美国 加拿大
位于南半球的是:
; 中国位于
半球;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美国
;其余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4)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国家是:巴西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国家是:
范文二:摘要 对辽阳地区2015年冬季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冬季,辽阳地区平均气温为-6.7℃,比常年偏高1.0℃,属暖冬。平均降水量为29.6 mm,比常年偏多2成,属正常。平均日照时数为487.4 h,比常年少59.2 h(-10.8%),属正常。2015年冬季辽阳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雾、霾及阶段性低温。近60年辽阳市冬季气温呈极显著升高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4 ℃/10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但不显著,降水变化倾向率为1.2 mm/10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9.7 h/10年。   关键词 冬季气候;暖冬;降水量;日照时数;大雾;霾;辽宁辽阳;2015年   中图分类号 P4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9-02   辽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太子河畔。东与本溪接壤,东南与丹东邻界,南、西与鞍山毗连,北邻沈阳。现有5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灯塔市),1个县(辽阳县)。辽阳地区生态环境较好,农业以水稻、玉米、蔬菜等为主,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良好。   在气候变暖[1-2]背景下,分析辽阳地区气候[3-4]特点,有助于了解当地气候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本文利用辽阳地区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资料,重点分析2015年冬季气候特征,为当地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辽阳市气象局,包括逐月、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辽阳市资料时间跨度为年,灯塔市和辽阳县资料时间跨度为年。   以辽阳地区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辽阳市、灯塔市及辽阳县)数据的平均值为辽阳地区平均值。冬季是指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常年值是指年平均值。   用线性倾向估计法[5]分析气候变化趋势。以xi表示气候变量,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间,n为样本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xi=a+bti(i=1,2,…,n)。   当回归系数b>0时,表示随时间t的增加x呈上升趋势;当b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   2015年冬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下同),辽阳地区平均气温为-6.7 ℃,比常年偏高1.0 ℃。辽阳市、辽阳县、灯塔市冬季平均气温分别为-6.3、-6.1、-7.6℃,分别比常年偏高1.4、1.2、0.4 ℃。按照辽宁省地方标准《气象预报 预测术语(DB21/T)》之规定,冬季平均气温距平≥0.5 ℃,为暖冬;且辽阳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中有2站为暖冬,因此确定辽阳地区2015年冬季为暖冬。   从时间分布看,2015年1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9 ℃,1月气温偏低1.1 ℃,2月气温偏高1.1 ℃。季极端最高气温12.2 ℃,日出现在辽阳县和灯塔市,季极端最低气温-25.9 ℃,日出现在灯塔市。   由图1可知,近60年来辽阳市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4 ℃/10年,即每10年冬季气温升高0.4 ℃。冬季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432,通过0.001水平显著性检验,说明辽阳市冬季气温升高趋势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2.2 降水   2015年冬季,辽阳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9.6 mm,比常年多5.1 mm(2成)。辽阳市、辽阳县、灯塔市冬季降水量分别为30.4、26.7、31.8 mm,分别比常年偏多4.1 mm(1成半)、4.3 mm(近2成)和6.8 mm(近3成)。按照辽宁省地方标准《气象预报 预测术语(DB21/T)》规定,-30 %  从时间分布看,12月降水比常年多8成,为特多;1月降水比常年少8成,为特少;2月降水比常年多3成多,为偏多。   由图2可知,近60年来辽阳市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1.2mm/10年,即每10年冬季降水量增多1.2mm。冬季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153 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辽阳市冬季降水量升高的趋势不显著。   2.3 日照   辽阳地区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487.4 h,比常年少59.2 h。辽阳市、辽阳县、灯塔市冬季日照时数分别为482.9、527.4、451.8 h,分别比常年偏少25.1、49.6、102. 9 h。   从时间分布看,仅有2016年2月日照时数比常年多8.4 h,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日照时数分别比常年少64.5 h和3.1 h。   由图3可知,近60年来辽阳市冬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变化倾向率为-19.7 h/10年,即每10年冬季日照时数减少19.7 h。冬季日照时数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536 5,通过0.001水平显著性检验,说明辽阳市冬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极其显著。   2.4 主要灾害性天气   2015年冬季,辽阳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雾、霾和阶段性低温。   辽阳市、辽阳县和灯塔市冬季大雾天气分别为10、3 、5 d,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2015年12月。霾天气分别为30 、26 、16 d,霾天气各月均有发生,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较多。   ―2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辽阳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出现低温时段。辽阳市平均气温为-17.6 ℃,比常年同期偏低7.0 ℃,为自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4冷,1976年以来近50年的最冷时段。辽阳县平均气温为-17.7 ℃,比常年同期偏低7.7 ℃;灯塔市平均气温为-19.4 ℃,比常年同期偏低8.5 ℃,均为198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冷时段。   3 结论   (1)2015年冬季,辽阳地区平均气温为-6.7 ℃,比常年偏高1.0℃,属暖冬。近60年辽阳市冬季气温呈极显著升高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4 ℃/10年。   (2)2015年冬季辽阳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9.6 mm,比常年偏多2成,属正常。近60年辽阳市冬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但不显著。降水变化倾向率为1.2 mm/10年。   (3)2015年冬季辽阳地区平均日照时数为487.4 h,比常年少59.2 h。近60年辽阳市冬季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变化倾向率为-19.7 h/10年。   (4)2015年冬季辽阳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雾、霾及阶段性低温。   4 参考文献   [1] 任国玉,郭军,徐铭志,等.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气象学报,):942-956.   [2]气候变暖背景下汾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   [3] 安娟,徐婷,陈玉光,等.辽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4] 徐婷,安娟,王鹏.近55年辽阳市日照时数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5]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37-41.
范文三:摘 要:2013年双阳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略低,降水偏多,日照时数正常。农作物生长季(5~9月)气温略高、降水略多、日照略少,虽然农作物播种期出现低温多雨,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气温高,对春季积温不足有较好的补偿作用,且水热匹配较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加之初霜较常年略晚,粮食生产获得历史性大丰收。   关键词:双阳区;2013年气候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   1 2013年气温变化特点   1.1 年平均气温主要特征   2013年气温略低,年均气温5.1℃,比常年同期低0.8℃,比去年高0.4℃。年内极端最高气温为32.7℃,出现在5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0.3℃,出现在1月17日。气温阶段性变化明显。全年1~4月、12月气温低于常年同期,其余各月高于常年同期。3~10月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同期低0.4℃,5~9月平均气温20℃,比常年同期高0.6℃。   1.2 气温季节变化特征   冬季气温特低,春季偏低、夏季略高、秋季偏高。冬季(2012年12月~2013年2月)气温特低,平均气温-17℃,比常年同期低4.3℃,居历史同期低温第3位。春季(3~5月)气温偏低,平均气温为5.8℃,比常年同期低1.6℃。整个春季前低后高,3、4月气温特低,分别比常年同期低2.7℃和4.5℃,居历史同期低温第2位;5月气温特高,月平均气温17.7℃,比常年同期高2.1℃,居历史同期高温第1位。夏季(6~8月)气温略高,平均气温为22.2℃,比常年同期高0.3℃。秋季(9~11月)气温偏高,平均气温为7.3℃,比常年同期高0.8℃。   2 降水变化   2.1 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2013年降水量偏多,全年总降水量877mm,比常年多41%,比去年多4%,为1959年以来同期多雨的第2位。全年中只有5、8月份降水量少于常年,其余均多于常年。3~10月,降水量799.8mm,比常年同期偏多36%,居历史同期多雨的第4位。5~9月全市平均降水量684.3mm,比常年同期多32%。   2.2 降水季节分布特征   冬季降水特多,春季降水略多,夏季降水偏多,秋季降水偏多。冬季(2012年12月~2013年2月)降水特多,降水量为42.4mm,较常年同期多134%,居历史同期多雨雪的第1位。春季(3~5月)降水略多。降水量106.6mm,较常年同期多11%。夏季(6~8月)降水偏多,降水量586.8mm,较常年同期多40%。秋季(9~11月)降水偏多。降水量为146.9mm,比常年同期多67%,为历史同期多雨(雪)的第7位。   3 日照   2013年日照时数略少,年总日照时数为2336h,比常年同期少96.1h,比去年少106h。(3~10月)日照时数1746.5h,比常年同期少16.8h。农作物生长季(5~9月)日照时数1150.6h,比常年同期少29.3h。   4 霜   2013年终霜结束时间较早,为4月27日比常年同期早4d;初霜出现时间略晚,为9月25日比常年同期晚2d;无霜期150d。   5 2013年双阳区气候分析   5.1 降水偏多,年降水量突破800mm   2013年双阳区降水量达877mm,比常年多256(多42%),位居历史第2位。   5.2 雨季暴雨频发,汛情险情频现   2013年夏季双阳区降水量为586.8mm,降水主要集中在2个时段,分别是6月26日~7月4日、8月15日夜间至16日白天,出现3次暴雨,部分农田受损、河堤决口、桥涵冲毁。   3、4月低温春涝严重,春播形势十分严峻。2013年4月双阳区雨雪天气频繁,共出现6次明显降水过程,总降水量48.7mm,比常年同期偏多67%;平均气温仅3.9℃,较常年偏低4.5℃。低温多雪导致土壤化冻较常年偏晚10d左右。土壤偏湿,春播期较往年推迟10~15d,备耕春耕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6 初冬暴雪史上最强,交通受到不利影响。   日~19日,双阳区出现入冬以来首场雨夹雪转暴雪天气,降水量28.8mm,与常年整个冬季27.1mm接近,特别是17、18日连续2d出现暴雪,雪量突破冬季降雪过程极值。由于降雪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雪量大,给交通运输、城市供暖、供气、供电以及正常生产生活均造成较大影响,并导致中小学学生停课。   7 5月高温突破同期极值,利于作物快速生长   ~31日双阳区气温明显偏高,平均气温17.7℃,比常年同期高2.1℃,居历史同期高温第1位。尤其5月31日最高气温达32.7℃,高温天气正值作物发育关键期,对春季积温不足起到较好的补偿作用。   总之,2013年双阳区气候异常多变,暴雨暴雪、寒潮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记录屡被刷新,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各部门积极应对,协同预防,联合抗灾,最大程度减轻和避免重大灾害的发生,在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全区未因异常天气气候而出现重大的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毁、安全生产事故和社会秩序紊乱。
范文四:第14卷第1期1998年2月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Vol.14,No.1
广东的气候分区?
刘黎明 陈创买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
用广东省47个测站年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标准化资料分别作按时间点分解的主分量分析,取其前6个主分量作为各测站的气候特征量,用相关系数-重
心法作聚类分析,作出各月、全年综合要素的气候分区。结果表明:(1)将广东各月分为有较显著差异的5个区,则冬半年(10-翌年4月)各月的分区形式较类似且规律性明显,夏半年(5-9月)各月的分区逐月变化明显,且分区形式差别较大。(2)若用6个自然季节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标准化资料分别作主分量分析,各取前3个主分量作为全年气候分区的特征量,则广东全年的气候区可分为东南沿海、西南沿海、西北内陆3个区。
关键词  主分量分析  聚类分析  气候分区分类号  P463.1
1 引  言
我国气候分区工作自竺可桢[1]、涂长望[2]等先辈开始研究以来,已开展了全国、各省
区性的多方面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综合性的气候分区、单一方面的气候
分区(如季风气候分区)、各种应用性的气候分区(如作物气候分区)等。近年来,由于气候资料的丰富、数学方法的改进及应用,大容量快速计算机的出现,使气候分区工作有可能更加细致、全面和客观定量。气候分区研究不仅可为区域性中长期气候分析、研究和预报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农业、水利、国家规划和经济计划等部门广泛应用和开发气候资源提供有用的工具及参考。
在对广东气候分析工作中我们发现广东虽然区域比较小但各地的气候差别还是很大的,而广东的气候区划工作还有不足。例如在以往的分析和预报工作中采用的分区多以地理或行政分区(如分为粤东、西、南、北、中等),这些分区并非真正从气候学角度分析得来,把它们应用于气候分析、研究和预报等工作中可能会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本文尝试以广东年47个测站的月平均温度、降水、日照时数3种气候要素,采用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月、全年的气候进行综合性的定量分区。并计算了各月、季、年的要素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用于描述和解释各区的气候特征。
热 带 气 象 学 报14卷
2 资料及分析方法
根据广东省47个测站年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标准化资料作为基本资料,分别对各要素各月的逐年序列进行关于时间点分解的主分量分析。即将某一气候要素某月的标准化资料阵Xns(n为样本容量,S为空间点数)分解为:
Xns=VnnTns
其中Vnn称为空间函数矩阵,Tns称为时间函数矩阵,又常称为主分量。
上述分解满足以下条件:
(1)Vnn的确定满足方差极大原则。(2)分解具有正交性特点。(3)Tns的总方差与Xns
的总方差相等,并且Tns各分量按方差贡献大小排序。
通过主分量分解,各要素各月前6个主分量的累积方差贡献如表1。
 表1 各月各要素前6个主要分量的累积方差贡献        Table1 Percentagesofvariancedescribedbythefirstsixtheigenvectors
ofthreeclimaticelements
方差气温降水日照
1月99.480.985.0
2月99.282.984.9
3月98.983.284.8
4月98.574.484.4
5月97.972.485.9
6月94.971.976.0
7月90.168.570.7
8月90.868.170.5
9月94.274.171.2
10月97.968.781.0
11月98.971.880.0
12月99.375.778.6
由表1可见,各月3种要素前6个主分量已集中了要素变化的大部分信息,特别是气温,所有月份的累积方差贡献都超过90%,而且对所有要素来说,冬半年月份各要素的累积方差贡献都较夏半年月份大。
在各月气候分区中,对所选47个测站由3种要素前6个主分量组成的变量(共18个)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步骤如下:
(1)为使数值和单位各不相同的变量具有同一度量,首先对它们各自进行标准化处理。
(2)采用各测站间的相关系数作为组合的相似性度量。
(3)采用重心法对47个测站进行逐次组合直到组合为1个。
(4)根据逐次组合的相关系数值,将测站依次联接,得到一树形的分类簇或称聚类树,如图1示。
(5)最后根据设定的某一临界相似测站值或拟设定的分区数目等标准,作出分类。
若以某一临界相关系数值为标准进行分区(如取0.35),则冬半年月份(10-翌年4月)分区个数一般在3-5个区,而夏半年月份则可分为6个区以上。而根据各月聚类树形结构和各分区的测站分布看,太细致的分区不仅分区界线较散乱,而且有的区只包含1-2个测站。为使分区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综合各种情况,本文对广东省作出四级气候分区(即分为5个区,各级的定义见图1),表2列出1-12月的前6级分区所对应的
1期刘黎明等:广东的气候分区
图1 变量聚类树形示意图
Fig.1 Thedendrogramaboutcorretioncoefficientofsomevariates
 表2 1-12月对应各分区级次的相关系数值    Table2   Thevaluesofcorrectioncoefficientcorresponding
toeachgradefromJanuarytoDecember
系数Ⅰ级Ⅱ级
Ⅲ级Ⅳ级Ⅴ级Ⅵ级
5月0.040.170.200.270.34
11月0.020.300.330.380.44
12月0.140.200.390.440.51
-0.92-0.90-0.95-0.93-0.94-0.95-0.92-0.97-0.82-0.94-0.92-0.940.12-0.28-0.38-0.360.230.370.330.350.250.410.490.360.400.380.490.430.52
0.09-0.12-0.23-0.40-0.29
0.16-0.04-0.05-0.050.120.220.190.140.120.140.240.310.180.250.400.34
由表2可看出:各月I级分区(即将全省分为两个区)的相关系数值都在-0.80以下,这一结果表明按本方法得到的两个最主要的分区其气候变化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点。即在两个区分别出现雨量偏多或偏少、温度偏高或偏低、云量偏多或偏少,甚至各要素的变幅偏大或偏小的分布。
3 广东逐月气候分区
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对广东1-12月的气候进行了分区(结果见图2-7)。在给出的各分区图中,以粗实线、细实线、虚线、点线分别表示Ⅰ、Ⅱ、Ⅲ、Ⅳ级的分区界线及层次。
1月分区(图2)粗实线将全省分成南(包括Z3、Z4、Z5区)、北(包括Z1、Z2区)两,
热 带 气 象 学 报14卷
利亚冷高的影响,冬季风明显。北部区域较南部区域有气温低、降水多、日照少及所有要素的年变率又较大的特点。而Z1与Z2区、Z3、Z4与Z5区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各要素变率间的差异,Z1与Z2间较Z3、Z4、Z5间的差别小些。2月、12月的I级分区界线(分别见图2、7)与1月相类似。Ⅰ、Ⅱ级分界线的形势近于“T”形。与其它月份比较,冬季
月份的各级分区界线都平滑得多。
图2 1月、2月的气候分区   
用Zi表示1月的分区号,2月的分区号略去。
图3 3月、4月的气候分区   
用Zi表示3月的分区号,4月的分区号略去。
Fig.2 Theclassificationofthe
climateinJan.andFeb.
Fig.3 Theclassificationofthe
climateinMar.andApr.
3月、4月、5月是春季(分区结果分别见图3、4)。在这期间,广东虽然大部分时间里仍是冬季风盛行,但西伯利亚冷高强度已逐月开始减弱,副热带急流开始北退,在中国西南部已出现低涡,扰动活跃,它们亦可影响到广东。广东地区的风向已开始在东北和东南之间摆动,北部地区虽然仍为南岭静止锋所控制,但南部地区已开始受不同系
图4 5月、6月的气候分区   
用Zi表示5月的分区号,6月的分区号略去。
图5 7月、8月的气候分区   
用Zi表示7月的分区号,8月的分区号略去。
Fig.4 Theclassificationofthe
Fig.5 Theclassificationofthe
1期刘黎明等:广东的气候分区
统的影响。3、4、5月份分区形式与1月已有明显差别。它们共同特点是Ⅱ级分区将广东分为西南沿海区、东南沿海区和西北内陆区3个区,虽然各月各区有差别,但基本形式为“丫”形。
6月、7月、8月为夏季月份(分别见图4、5),这些月份无论是I级还是Ⅱ级,分区界线都比其它月份散乱得多。这些月份各地温差小且年变率小,而且时常受到热带降水系统和局地环流的影响,各地的降水差异及降水变率都最大。这些月份分区的特点主要反映了各区降水的差异。
10月是广东夏季风转为冬季风的过渡季节(见图6),此时较冷的东北季风前沿已达广东,但在冬季风中断期间,台风、热带气旋或扰动仍可在广东地区活动,带来大雨。此时I、Ⅱ级分区的界线已呈“T”形,与1月份的形势较接近(见图2)。9月份的分区界线(图6)较10月份曲折,但却较8月又平滑了很多。11月份(图7),因此时东北季风已盛行,在西伯利亚冷高的影响下,干燥凉爽,阵雨已基本结束,此时其分区又比10月更接近1
月的形式。
图6 9月、10月的气候分区   
用Zi表示9月的分区号,10月的分区号略去。
图7 11月、12月的气候分区   
用Zi表示11月的分区号,12月的分区号略去。
Fig.6 Theclassificationofthe
climateinSep.andOct.
Fig.7 Theclassificationofthe
climateinNov.andDec..
各月份Ⅲ、Ⅳ级的分区界线不同,特别是Ⅳ级分区得到的一些区域只包含1、2或3个站,可想而知若对全省作更细致的分区,如Ⅴ级以上的分区,则有些区域根本上就只有一个测站,太过细致的分区可能意义并不很大。
4 广东全年气候分区
为了使全年的气候分区不仅能表现出各区年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的差别,而且还能体现各区的年内季节变化特征的差异,我们参照文献[6],采用6个自然季节(即用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分别代表广东的仲冬、春季、初夏、仲夏、秋季、初冬)的平均气温、降水总量、日照总时数的标准化资料分,
热 带 气 象 学 报14卷
区的指标量,通过前述分析方法作出广东全年的气候分区。各自然季节中各要素的前3个主分量的累积方差贡献见表3。
 表3 各自然季节中各要素前3个主分量的累积方差贡献          Table3 Percentagesofvariancedescribedbythefirstsixtheigenvectorsofthree
climaticelementsduringsixnaturalsynopticseasons
方差气温降水日照
1-2月99.174.380.4
3-4月98.565.980.9
5-6月96.361.576.8
7-8月87.164.156.9
9-10月95.661.969.9
11-12月98.960.570.0
类似各月气候分区的分析,作出Ⅳ级的分区结果(见图8)。Ⅱ级分区结果将全省分成东南沿海、西南沿海、西北内陆区,分区界线呈“T
图8 全年的气候分区
Fig.8 Theclassificationoftheclimateinthewholeyear.
西北内陆区比其它两区受海洋气团影响弱,而受大陆气团及地形影响较大。故具有:冬冷夏热、温差较大,日照的季节变化大、春季寡照更为明显、夏季日照强,干湿季交替明显,雨季开始早、前汛期(4-6月)雨量远较后汛期雨量丰富等特点。
从东南与西南的两个沿海区比较看,东南沿海区受夏季风影响较迟,而受冬季风的影响稍强。东南沿海区较同纬度西南区具有气温较高、分布较均匀、年内变化小,而日照较多,冬春季较少雨、夏季较多雨等差异。故Ⅲ、Ⅳ级的分区分别将东南区和西南区
1期刘黎明等:广东的气候分区
5 结  语
(1)将广东各月都进行Ⅳ级分区,其结果较好。总的来看,冬半年(10-4月)各月的分区形式较类似且规律性明显,夏半年(5-9月)各月的分区形式差别较大。特别是Ⅱ级分区的结果季节变化规律显著,如冬季月份呈“T”形,春季月份呈“Y”形,而夏季月份最不规则,秋季月份是由夏季月份向冬季月份的过渡。
(2)广东全年气候Ⅱ级分区分为3个区,这3个区分别是东南沿海区、西南沿海区和西北内陆区。这3个区的区分是综合了气温、降水、日照3种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年内季节差异及分布的结果。西北内陆区较其它两区海洋性气候特征弱,而东南沿海区和西南沿海区之间仍有一定差异。Ⅲ、Ⅳ级的分区又进一步将两沿海区进一步细分。从分析方法的特点和最终的分区结果看,本文采用的方法有一定的特色。如从聚类树形图结合相似系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各区域间的关系和划分层次;从分区结果看各区域间界线较平滑且没有区域重叠等不良现象。
参 考 文 献
1 竺可桢.中国气候区域论.见:竺可桢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 涂长望.中国气候区域.气象杂志,-518.
3 张家诚主编.中国气候总论.北京:气象出版社,.4 吴明进,陈幼麟.台湾的气候分区.(台)大气科学,-56.
5 高由禧,徐淑英,郭其蕴等.中国的季风区域和区域气候.见:东亚季风的若干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49-63.
6 章基嘉,孙照渤,陈松军.应用自然正交函数逐年划分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尝试.大气科学,984,42:46-56。
THECLIMATICCLASSIFICATIONINGUANGDONGPROVINCE
LiuLiming ChenChuangmai
(DepartmentofAtmosphericSciences,Zhongsha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
Monthlymeantemperature,precipitation,sunshinehoursfortheyearsin47stationsoverGuangdongProvinceareused.A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andaclusteranlysisareappliedtoclassifytheclimatecompositively.Theresultsshow:(1)when5regionsareclassifiedinallmonths,theirpatternsarevariousmonthbymonth.Theclassificationpatternsofeachmonthinwinterhalfyeararemoresimiliartoeachotherandmoreregularthanthatinsummerhalfyear.(2)Theclimaticclassifica-tionoftheyearbasedonthedataofnaturalsynopticseasonsinGuangdongcouldbeclusteredasSoutheastcoastal,Southwestcoastal,andNorthwestinlandregions.
范文五:A.4
气候分区的确定
A.4.1 按照设计高温分区指标,一级区划分为3个区:
A.4.2 按照设计低温分区指标,二级区划分为4个区:
A.4.3 按照设计雨量分区指标,三级区划分为4
A.4.4 沥青路面温度分区由高温和低温组合而成,第一个数字代表高温分区,第二个数字代表低温分区,数字越小表示气候因素越严重。
A.4.5 由温度和雨量组成的气候分区按表A.4.5划分。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指标
中国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图(温度)
中国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图(雨量)
A.4.6在缺乏当地气象台站的有效数据时,可参考图A.4.6-1及A.4.6-2确定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气候分区。各地区宜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制订更切合实际的气候分区图
范文六:世界气候分区
根据气候分类的原则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把-定区域分成若干气候特征相似的小区域。例如,农业气候分区和建筑气候分区等。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现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个洲,都是根据它所处的位置而定的。
亚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叫做亚细亚(意思是“日出之地”)。这里位于地球的东方。亚洲即是亚细亚洲的简称。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为古老。亚洲是亚细亚洲 的简称,意思是“东方日出处”。相传亚细亚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 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具有精 湛的航海技术,活跃于整个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驶入茫茫的大洋中。他们发展 了 自己的文化,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为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字发展做出了贡献。频繁的海上活动 ,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一律称之为“Asu”,意即 “东方日出处”。“Asia”是从腓尼基语“Asu”演化而来,音译为“亚细亚洲”。 到了公元4世纪初,人们便把乌拉尔山作为两洲的界限,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称为亚细亚洲 简称亚洲;以西的地区则称为欧罗巴洲,简称欧洲。
欧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欧洲即欧罗巴洲的简称。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意译则为“西方日落之洲。”关于其名的由来,有一些传说 。 在希腊神话中,德米特(Demeter)是专管农事活动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在有关这位女神的画像中,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 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作为大洲的名字。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 说:“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想娶她作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在,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宙斯认为机会难得,连忙变成一匹 雄健、温顺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国王的牛群中。变成公牛的宙斯来到欧罗巴的身边蹲下来, 脉脉含情地望着她。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欧罗巴中计,马上起立前行,躲开了人群,然后腾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 ,带欧罗巴来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欧罗巴了。
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阳光灼热”。因为非洲被赤道横穿中部,非洲多处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 对于阿非利加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古时也门有位名叫Africu 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 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 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柏 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此后,人们便以 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还有一种传说,侵入迦太甚地区(今突尼斯) 的罗马征服者西皮翁的别名叫“西
皮翁·阿非利干”,为了纪念这位征服者,罗马统治者就 把这片地区叫做“阿非利干”。以后,罗马人又不断扩张,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时,这 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 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做阿非利 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后又泛指非洲大陆。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美洲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航海时发现的一块所谓的“新大陆”,欧洲人为了纪念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便用亚美利哥的名字称它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著名航 海家。尽管哥伦布早在1492年就已“发现”了美洲,然而他却误认为这块大陆是亚洲的一部 分 。7年之后的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 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经过对南美洲东北 部沿岸详细考察,确信这块大陆是世界上另一个大洲,并编制了最新地图。1507年,他的《 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的叙述了发现新 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 ,一下子冲垮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于是,法国几 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 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杰出贡献。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 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亚美利哥” 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 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区,过去曾是拉丁语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的通称。为什 么把美洲这一大片地区与拉丁二字联系起来?原来,从15世纪末,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 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拥而入。19世纪以后,这些国家才陆续获得 独 立。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因此它们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 语所取代。这两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便把这个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纪欧洲人发现了它,因其处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围之中,游离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纪被发现时,人们误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称为澳大利亚(即南端大陆之意)。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陆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数岛屿,但狭义上也指澳大利亚和新 西兰,太平洋东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群岛。 过去 ,大洋洲也曾被称为澳大利亚洲,简称澳洲,因为澳大利亚的面积占了大洋洲面积的85%。 大洋洲的名称最早出现于1812年前后,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命名。
南极洲:即南极所在的大陆。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陆。南极洲,被称为“世界第七大洲”,英文名为Antarctica,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加 上Arctic(北极),意为北极的对面,即南极。 南极洲是年由法国人布维发现的,他航海时发现了南极大陆附近的一个岛(今布维 岛)。英国人库克曾于年到达过南极大陆周围许多岛屿。但是,现在一般认为南极 大陆是19世纪被发现的。据说,美国人于1820年首次看见南极大陆,因该大陆处在地球的最 南端南极的周围,因此被称为“南极“。
括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和且末等县市农业区。这个区农业气候优势是光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冬夏和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大风风沙灾害多,区内无霜期长短差异大,影响作物布局。可划分四个副区。
1.霍拉山山前平原长绒棉,水稻、春小麦、香梨、工业蕃茄、蔬菜特产区:包括轮台县东北部,库尔勒市北部各乡场、农二师二十八团场、二十九团场、三十团场,这是巴州光热条件匹配得最好的粮棉梨高产区。年平均气温11℃左右,1月平均气温-10—— -8℃,7月平均气温25——26℃。开春期2月25日,入冬期11月20日,≥0℃积温4600——4700℃。≥10℃的积温4100——4200℃,无霜期(最低气温≥0℃,下同)200——210天左右。气温平均日较差13——15℃。 年太阳总辐射6150——6340兆焦耳/平方米, 年日照时数2780——2910小时,年降水量55毫米左右。旱地、草场的正常蒸发量750——920毫米,净灌溉定额450——580立方米/亩。适宜种植早熟长绒棉、 中熟陆地棉、中晚熟粳稻、春小麦和发展香梨、工业蕃茄、蔬菜等。 麦收后热量条件可以满足复播早、中熟玉米、油菜或绿肥的需要。
2.轮台冬小麦、陆地棉、杏、香梨产区: 这个区光热资源不及霍拉山山前平原丰富,年总辐射5700 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时数2735小时。年平均气温10.5℃左右,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4℃,开春期2月25日前后,入冬期11月21日,≥0℃的积温4450——4500℃,≥10℃积温4060℃,无霜期204天,平均日较差15℃。年降水量60——65毫米。旱地草场正常蒸发量640毫米,平均净灌溉定额430立方米/亩。这个区冬麦、果树越冬条件好, 但热量条件不能满足长绒棉需要,宜种植中熟陆地棉、冬小麦,杏、香梨品质也隹。灌溉水资源不稳定,属易旱地区。
天,开春期2月25——28日,入冬期11月20日前后,≥0℃积温4530——4660℃, ≥10℃积温4130——4370℃;冷热
差异大,冬夏温差36℃,平均日较差16——17℃;年降水量由南——北,25——50毫米,是大风、风沙灾害、干热风、干旱重灾区,尉犁县的暴雨灾害反比霍拉山山前平原多。宜种植中熟陆地棉、小麦、水稻、梨和发展以葡萄制干,红枣为主的园艺业。
4.且末冬麦、玉米、棉农林牧区:这个区无霜期仅有185天,年平均气温10℃左右,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5℃。 开春期2月末,入冬期11月20日,≥0℃积温4320℃左右,≥10℃的积温3860℃,气温日较差大,年日照时数2765小时,年太阳总辐射6280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21毫米左右,降水变率大。 这个区宜种植冬麦、玉米、早熟陆地棉和葡萄制干园艺业。
二、焉耆盆地中温带农牧副渔业区:这个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基本
无干热风,水资源丰富,是巴州粮油、糖、水产业基地,酒花生长良好,品质高。但最大的气候制约因素是无霜期较短,年际变化大,冬季易出现冻害,种棉风险大,香梨难以安全越冬。这个区年总辐射656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3140小时,为州内之冠,年平均气温8.2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12度左右,7月平均气温23——24度。开春期3月上旬末,入冬11月15日前后,生长期正积温3800——4000度,≥10℃的积温
3420——3580度,平均日较差15度左右,无霜期180天左右,最短仅140天,年降水量60——85毫米。旱地和草场的正常蒸发量750毫米左右,平均净灌溉量定额470立方米/亩。
三、天山高寒半湿润半干旱牧林区:除库鲁克山外,海拔2000米以上的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为0——5度,1月平均气温-26——-13度,巴音布鲁克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曾达48.1度,(为全疆第二),7月平均气温9——10度,≥0度的积温1260.2度,终年可见霜雪。巩乃斯林区雨量充沛,年降水量800毫米,其他地区年降水量200——500毫米,是北部农区的水源地,平滩和阴坡牧草丰茂,还有云杉林分布,阳坡以荒漠为主。这个区易遭寒潮、暴风雪袭击,给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也是巴州暴雨型洪水的易发区。 各达板的大风日数80——100天。这个区的闭塞沟谷冬暖夏凉,是牧民和畜群越冬的好地方。
四、东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寒干旱、半干旱荒漠牧区:这个区与天山山区的区别首先是雨雪显著偏少,从东向西, 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其次是永久积雪带高,积雪覆盖率小。这里气候变化剧烈,牧业生态条件脆弱。阿尔金山天然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个区年平均气温3——4℃,1月平均气温-10℃左右,7月平均气温16℃左右。≥10℃的积温1500℃左右,无霜期60——75天,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左右。
合理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构建适宜不同气候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需要按建筑节能体系和建筑节能气候要素进行分区。
中国现有关于建筑的气候分区主要依据《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 50178 —93) 的建筑气候区划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 GB 50176 —93) 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气候区划反映的是建筑与气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各个气象基本要素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建筑的直接作用。建筑气候区划以累年1月和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等作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5℃和≥25℃的天数等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成7个1级区[1]。
建筑热工分区反映的是建筑热工设计与气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象基本要素对建筑物及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的影响。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用累年最冷月(即1 月) 和最热月(即7 月) 平均温度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成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2] 。
建筑节能除了要求建筑热工性能的气候适应性外,还要求供暖空调技术的气候适应性。建筑气候分区和民用建筑热工分区所涉及的要素与建筑节能技术不完全一致,建筑节能体系的建设不能简单地按建筑气候分区和民用建筑热工分区来确定。
范文七:植被气候区位
Location in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图纸要点:
①依据中国植被气候区划细则,在明确项目地点的地理区位的同时,来准确界定项目地点属于哪个植被气候区。主要为接下来相关项目做植物配置起到参照作用。
②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是组成各种植被类型的基础,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所以,界定项目地点的植被气候区,同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该项目的自然条件因素,为项目设计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可供参考的资料。
○中国植被气候区划图(标明项目所在植被气候区)
简述项目所在植被气候区主要特点。
备注:各植被气候区特点
I寒温带针叶林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地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很强,一般说来,夏季温湿,冬季十分寒冷而漫长,一年中一年中 月平均温度超过10℃以上的只有1~4个月,年较差可达100℃,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大多在夏季降雨,在积雪不多的地方常有厚冻土层。
II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所处的温带气候条件,属于寒温带和暖温带的过渡类型,并受温暖湿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亚洲针阔混交林区也因受太平洋气候影响而有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有效积温(>10℃)℃,生长季120~150天,年降水量550~1100毫米,其中60~80%集中在6~8月份;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有较厚的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呈酸性反应,结构良好,肥力较高;此外还有草甸土及潜育暗棕壤。
针阔混交林的植物组成属第 3纪的植物区系。由于第 4纪冰川期的影响以欧洲最严重、北美东部次之、亚洲东北部最小,反映在植物组成上,欧洲针阔混交林的物种最贫乏、结构最简单,亚洲的最丰富、复杂,北美的则介乎二者之间。
III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 IV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落叶阔叶林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V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该区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类森林一般无明显优势种。因有落叶树的存在,群落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在落叶季节,林冠呈间断分布在北亚热带低山的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通常以落叶树为主,常居于乔木的上层,常绿阔叶树种的数量较少,常居于乔木亚层。随着
分布纬度的向南,常绿阔叶树的数量增加,且可占据乔木上层。
VI中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区:
VII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亚热带湿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森林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东亚,特
别是在中国分布最广,北起秦岭山地,南到北回归线附近及北热带地区的山地,西达云贵高原和西藏南部山地,
东达台湾中部山地;日本的西南部和朝鲜半岛的南端也有小片分布。分布地区属于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季炎热而潮湿,年平均气温15~21℃,年降水量毫米。
VIII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是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也称季风林或雨绿
林。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低,植物种
类较少,结构比较简单,优势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老茎生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本、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
IX温带草原区:温带草原温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在世界上分布有两大区域,即欧亚草原区和北美
草原区。我国草原属欧亚草原区一部分。我国草原区的水热条件大体保持温带半干旱到温带半湿润的指标,年
均气温-3~9℃≥10℃,积温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7~29℃,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下,气候干
燥,雨量少而变率大,多集中夏季,冬季寒长,有明显的季相更替,土壤为黑钙土或栗钙土。
X温带荒漠区: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气
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XI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一)地势高亢、历史年轻;二)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三)冰雪与寒冻
风化作用普遍
范文八:高二区域地理配套练习--世界的气候(一) 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
例1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反思归纳】
1.判定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的依据:6、7、8月份气温较高说明是____半球,12、1、2月气温较高说明是____半球。
2.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弯曲程度与气温年较差的关系:整条曲线的弯曲状况反映了全年气温变化的幅度,弯曲越大,说明各月气温变化越______,气温年较差______。
3.分析降水分配状况的方法:观察各月降水柱的长度,结合各月对应的气温与月份,可判定所属的降雨类型(即________型、________型、________型和________型),进而确定气候类型。计算各月降水柱高度之和,可知__________数值。
二、点状折线图
例2 下图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下列国家中,具有该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是(
D.巴西 【反思归纳】
1.点状折线图判读方法:横、纵坐标分别代表气温和降水量,在图中用点表示月份。判读时先从图中读出每一个点对应的______坐标和________坐标,即为该月份的__________,然后选取________月和______月对应的点进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2.点状折线图中的点分布集中或分散与气候的关系: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越集中,气温年较差越__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越______。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越分散,气温年较差越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越________。
三、气温降水变率范围图
例3 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年温差最大、最小的一组气候类型? (2)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的气候类型? (3)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 2.气温降水变率范围与气候的关系: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纵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__就越大。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横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差别越大(即降水季节分配越不均匀)。
四、气温降水玫瑰图
例4 下图表示临太平洋某地气温与降水量逐月分配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所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五、气温降水单元格图
例5 读左侧“a、b、c三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1)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b地气候类型最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c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地区 D.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b、a 一、选择题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2.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D.山地 第十六届亚运会2010年在中国广州举行,开幕时间为日。据此回答3~4题。3.下图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
4.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从气象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B.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C.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雷雨天气少
D.广州11月份温和多雨,气候宜人
读“气候要素材料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B.乙图与图2反映的气候类型相同C.丙图气候类型在非洲和南美洲均无分布
D.丁图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 6.图2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水果有(
A.苹果、梨
B.猕猴桃、柠檬
C.葡萄、柑橘
D.哈密瓜、荔枝 7.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图”,其气候类型最可能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8~9题。 8.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9.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10.读右图,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11.左图所示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
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关于该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盛行西南风
B.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适宜发展橡胶种植业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分布状况图,回答12-14
12.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式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3.甲地的气候成因是 A.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B.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 受信风带的影响D.因海陆热力性质差
14.甲地的主要农作物是
A.水稻、油菜、茶、柑桔
B冬小麦、棉花、花生、梨 C.在小麦、甜菜、亚麻、苹果 D.油橄榄、无花果、柑橘、葡萄
15.上图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 右图为“某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6~17题。 16.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17.N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8.图中M、N两点间最短距离可能为(
D、850KM 18、图1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读图,回答问题。
(1)甲为________气候,能否判断甲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 (2)乙为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这种气候类型的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丙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但这种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的某些地方
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______(填“东”或“西”)岸,例如南美洲的
__________________,非洲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__________。
20、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简述地中海地区冬雨较
(2)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
海沿岸发展水果业的有利条
(3)描述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原因。
21、读世界热带沙漠分布图,完成
(1)这些沙漠分布的一般规是
, 共同的成因是
(2)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在分布上的显著不同是
(3)北部非洲的热带沙漠在分布上与其它地区的显著不同是
,其成因是
(4)在尼尔尼诺现象强盛的年份,AB两处降水增多的是
地,其原因是
。 (5)索马里半岛北部沙漠形成原因
22、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大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三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图6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8分)
(3)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12分)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II)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23—24题
23、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控制
D.①④ 24、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
示岛屿发展的是(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25、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5)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解释是 (
A. 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 B. 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 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中纬度降水增加
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2014年高考地理真题(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26—27题。
26.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27.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
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问题。
28. 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9. 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30. 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 甲站—乙站—丙站
B. 甲站—丙站—乙站
C. 乙站—甲站—丙站
D. 乙站—丙站—甲站
选择题:BDDAB;CCDBB;BCBDD;DC
18、(1)有利影响: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2)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 原因: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0.答案:(1)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 (2)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高温少雨,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3)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远,受大西洋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21.(1)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
西海岸受副高,信风和寒流的影响
(2)南美洲面积小,南北狭长;
澳大利亚面积大,东西跨度广,
前者山脉位于西海岸,后者山脉位于东海岸
(3)面积最大,且一直伸展到东海岸
非洲北部东西跨度大,东海岸的东北信风来自亚欧大陆,受不到海洋气流影响(5)① 赤道在其南部穿过,所以终年高温。
② 索马里半岛南部海岸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这里冬季和夏季的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
③ 夏季在半岛南部沿岸有海底冷水上翻,冬季海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动.水温较低,气流稳定,虽多雾而不易降水。
22、(2)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4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4分)
(3)优势: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2分)市场需求量大;(2分)原料(棉花)供应充足;(2分)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和棉布进出口运输。(3分)
范文九:建筑气候区分类
(1)I建筑气候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差较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II建筑气候区(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3)III建筑气候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庆等):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满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防雨的措施。
3)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4)IV建筑气候区(广州、香港、南宁、汉口等):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措施。
3)IV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面及墙身抗裂。
(5)V建筑气候区(贵阳、昆明):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使湿季有较好自然通风,主要房间应有良好朝向;建筑物应注意防潮、防雷击;施工应有防雨的措施。
3)VA区建筑尚应注意防寒。
4)V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雷。
(6)VI建筑气候区(拉萨、西宁):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夏天不需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注意防寒风与风沙;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注意大风的不利作用,地基及地下管道应考虑冻土的影响;施工应注意冬季严寒的特点。
3)VIC区和VIB区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
4)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
(7)VII建筑气候区(银川、乌鲁木齐):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以防寒风与风沙,争取冬季日照为主;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房屋外围护结构宜厚重;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以及大风等的不利作用;施工应注意冬季低温、干燥多风沙以及温差大的特点
范文十:巴燕中心学校 八 年级 地理 学科学(教)案 第 3 周
___2__课时
课题: 东北地区
评价组长:
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读图6.4,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东北
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描述本地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2、通过分析图6.5,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4、了解东北地区的林业发展状况和主要的树种。
5、了解东北成为重工业基地的原因及工业发展现状
自主研学: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
1、东北地区包括
2、东北地区濒临的海洋有
,相邻的国家有
4、东北地区的地形以
5、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包括
6、三江平原由
三江冲积而成,是我国最大
的沼泽分布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二、冷湿的气候
因纬度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
的主要特征。
2、东北的河流大多流量较大,能够通航,但因纬度高,冬季寒冷,许多河流
三、重要的农林基地
1、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分布有大面积土质肥沃的
,水源相对
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
2、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是
3、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
1、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3、东北山地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主要树种有
等原因,林区面积不断减少。
四、发展中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地区
等矿产资源丰富,又有稠密
,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多年来,由于人们
2、东北地区曾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主要有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主要的工业中心有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15-16页习题。
2、小组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3、分析东北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分析近年来对东北传统工业进行改革的原因及改革措施。
攀登高峰: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1.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
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2.有关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3.我国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居首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4.森林覆盖率很小,直接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A.木材产量减少
B.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
C.火灾、水灾频繁
D.不利于森林更新
5.有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
D.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拓展训练:只要全额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
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
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2.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3.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4.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学(教)报告: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