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十大微信公众号号、微博是网络媒体吗?

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有那些优缺点? - 搜外问答
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有那些优缺点?作为目前最火爆的自媒体平台,也有自己的优点,而微博的优势显得明显,但是也有一些缺点。
第一:微信
现在大多数自媒体人都会选择微信平台,如果站在自媒体的角度来说,微信确实有诸多优势。
1.快速聚集粉丝
微信可以快速聚集粉丝,可以通过qq、手机通讯录导入大量的微信好友。
2.熟人关系网聚集信任度
微信是一种熟人社交工具,里面基本都是朋友,要么是朋友的朋友,更容易培养信任度。
3.微信功能强大,方便互动
微信还有朋友圈,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很容易余别人互动,让别人成为自己的粉丝。通过建立微信群,也能方便聚集粉丝,开通威信支付的话,可以建立500人微信群,类是QQ群,也可以把粉丝聚集到群里。
4.微信传播速度快
微信朋友圈可以分享照片,视频,也可以分享给朋友也可以复制地址,分享到其他平台。如果你有一篇文章通过粉丝可以传播上千次。
5.垃圾信息泛滥
当然有优点也有缺点,比如买面膜的做代理,心冷鸡汤,熟人圈子都被渐渐的玩坏了,信息总是不对称的,无论是平台,还是微信只能利用优势就是非常成功的。
第二:微博
微博在几年前火的一塌糊涂的,如果说你不玩微博,那说明你真的out了,微博传报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微博可以通过头条发长的文章也可以发140字的局限性内容。
1.随时表达感受
现在大多数人试用的智能手机,可以下载微博客户端,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写自己的心情感受,灵活性比较高。
2.感知他人的感受
你可以通过微博关注一些你感兴趣的人,当对方发微博的时候你就随时可以关注他而且跟他互动,当然这个平台发布一些生活中的段子是很好的。这样可以让粉丝关注到你的动态,更容易建立信任。
3.扩展网络影响力
如果自媒体认识选择这个平台,可以再往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首先你可以关注一些大V,比如it的自媒体,那我就关注一些it行业的大v,并于其保持一定的关注度,因为每个大v都希望粉丝跟他互动,互动越多曝光率就越高.
如果仅仅靠一个平台,自媒体人是很容易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平台,单纯靠微博的话你可以感受到这个平台自身的弊端,不日大量广告等等.
第三: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是服务号跟订阅号,现在服务号跟订阅号都成为公众号.作为个人只能申请订阅号,订阅号一天可以推送一次信息,服务好一个月四次,当然是简单的区别.
需要关注更多信息请看下一篇内容。
作者公告牌
网络营销优化推广实战技术教练,目前任职与雪狼营销策划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专注网络营销8年。擅长医疗整体运营、项目推广、SEO优化等项目,再牛逼的技术迟早会被取代,打造牛逼的执行团队是无法颠覆。 雪狼seo论坛分享
管理文章:
微信自媒体实战案例
从零开始玩转微信自媒体
一周发布文章最多的作者
24小时获得「赞」最多的人
5 回复(2 赞)
1 回复(1 赞)
1 回复(1 赞)
(1 个回答)
(47 个回答)
(15 个回答)
(12 个回答)
(12 个回答)
(11 个回答)
(31 分钟前)
(2 小时前)
(7 小时前)
(7 小时前)
(7 小时前)
专注、、运营怎么样如何让微信公众大号微博大v帮忙推送文章呢?
网络推广:微信推广,微博推广
自己做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希望能有粉丝数量很多的微信公众号帮忙转发。不知道怎么样联系他们,又有什么条件呢?这个时候就可以联系中秘传媒丹丹口口:/
&唯心:fd0695 &收集:微信微博营销投票刷粉加粉点赞朋友圈转发公众号直发大v网红转发微信点赞、阅读量阅读量,和点赞,文章的访问量是证明人气的见证之一,点赞更能突显出文章的魅力。微信公号加粉微信粉丝:自带头像、名称、个性签名;安全不封号,永不掉粉,微信个人加粉,微信公众号加粉均可,另外还的地区加粉,无论哪个地区都可以。微信公号转直发您可自助选购公众号并指定广告位,以图文形式或多图文推送广告。推送文案分头条和非头条!&中秘传媒丹丹口口: &/ & &唯心:fd0695 &收集:
中秘传媒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品牌营销、网络文秘服务的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机构,于2005年在浙江温州开始筹划成立,目前在温州和武汉都设有营销中心和办事机构。  
中秘网络传媒生于网络,亦为网络而生。作为领先的中文网络文化服务商,中秘传媒依托于互联网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网络传媒和文秘服务上,现已成功经营的业务范围:网络传媒服务,企业形象策划,品牌营销推广,网络营销策划和推广,市场口碑传播和维护,网络、平面媒体代理服务,商务文案撰写,文秘写作及翻译,商务、文艺活动策划交流,网络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影音制作,广告设计、制作、发布、代理,网站建设、维护和推广,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
目前,中秘网络传媒提供的具体服务有网络新闻发稿、论坛推广营销、网络品牌维护、微博微信营销、文稿写作策划、杂志期刊发表、企业公司建站等。  在网络营销上,我们一直在不断开拓和深入研发各类网络文化服务产品,主要有网络品牌营销,媒体新闻宣传,网络效果执行几大类的项目业务,能为广大客户解决新闻宣传、论坛推广、关键词SEO优化、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博客营销、贴吧推广、百科推广、问答推广、地图营销、视频营销、网络快照、事件营销、品牌口碑维护优化的各方面网络营销推广需求。历经近些年来的稳健运营,我们已经积累了广阔深厚的市场客户资源,练就了规范专业的业务素养水平,打造出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体系,并在行业内博得了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中秘传媒服务的客户涉及各个行业遍布全国各地,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广大企业、政府、个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优质服务。
Copyright & 2004 -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站长.cn 站长.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中国站长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推荐使用站长交易中介担保交易,保障您的交易安全!微信公众号的7个未来--百度百家
微信公众号的7个未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作为一个自媒体的试验场,微信公众号于2012年8月诞生,到2014年底数量已超过800万,中国平均每160人便拥有一个。在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前提下,微信公号的前景如何?
作为一个自媒体的试验场,微信公众号于2012年8月诞生,到2014年底数量已超过800万,中国平均每160人便拥有一个。在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前提下,微信公号的前景如何?
新榜今日特转载刺猬公社(微信公号:ciweigongshe)的文章《微信公众号可能走向的7个未来》。此文已发表于《网络传播》杂志。
作者:叶铁桥 田香凝
可能在微信公众号火起来的那一天,就有不少人就在问:下一个平台是什么?
颠覆他人者恒被他人颠覆,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信息时代形势发展太快了,稍作回顾会发现,手机自规模性普及后才多少年历史,手机生产商的城头已经变化了多少次大旗?微软、雅虎曾何等辉煌,转眼被谷歌、facebook抛在了身后。而近来最新的一个话题是,如日中天的谷歌也要落后了。
微博在国内曾病毒式扩张,风头一时无两,而现在讨论起微博,都是在问:你多久没上微博了?微博会不会死?
各领风骚三五年,今天的产品更新速度,已经在摩尔定律的掌控下,不可逆转。微信还能火多久,也决定着基于微信平台的产品微信公众号还能火多久。
诞生于2012年8月的微信公众号,在上线之初,是作为一个自媒体试验场而存在的,不少弄潮儿借机大放异彩。经过两年多的变革发展,微信公众号数量得到爆炸式增长,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过800万,中国平均每160人便拥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算得上是网络上最普及的产品了。
但即使如此成功,人们还是会问,下一个平台是什么?这不是说微信有什么明显的弱点,只是因为颠覆是这个领域的新常态。
本文没法给出长远预测,即预测下一个平台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端倪,探讨微信公众号在未来两三年的发展方向。
一、微信公众号活跃度至少5年
论坛、博客、微博等,各种互联网产品如过江之鲫,一一疲软老去,微信的巅峰时期能维持多久?比较一下,可以发现,论坛、博客的式微和微博的衰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产品都缺乏平台性,无法跟现实世界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对接。微博即使是第一个大规模普及的移动互联网内容产品,但它还远没达到一旦缺乏就会导致生活不便的程度。
但微信不一样,微信是真正的平台级产品,它融合了传播的各种形式——单向传播、互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功能之全面前所未有,甚至能在相当程度上取代手机的语音功能,使手机的语音通话功能不再绝对重要。微信还在成长期,在可见的未来,还看不出有哪个产品能取代它。
微信公众号只是微信的一个副产品,是微信生态圈的一部分。皮存则毛可附,只要用户不大规模抛弃微信,跟微信结合得最紧密的内容产品微信公众号就不会消亡。
微博的式微,除微信的冲击外,还有几个重要的自身因素:
一是对僵尸粉清除不利,扰乱了生态;
二是放大明星和大V声音,使得草根感觉被漠视;
三是开放阅读数、点赞等功能,使平台越来越繁琐化、功利化。
微信公众号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微博的前车之覆,一直注意保护平台生态的健康,即使开放阅读数,也是部分开放;对于诱导关注、分享等行为,则予以严厉打击,营造了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
新浪微博日开始内测,2014年明显衰落,活跃生命期为5年,现在虽有衰减,但仍有相当活跃度。微信公众号2012年8月上线,活跃生命期应也不会少于5年。
二、进一步垂直化、分层化
微信公众号开始深入到各个长尾市场,逐渐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微信公众号以“小而美”的体态,天然具备精准传播的特点。在未来,这一特点会被进一步放大,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垂直化传播是大势所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用户数多、阅读量大的微信公众号几乎都是垂直的,不仅是大领域的垂直,小领域里也追求精准垂直。如汽车领域的微信公众号,查违章、查路况、教学车、教维修、教改车,都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且用户众多,“新媒体排行榜”上,排名前50位的汽车类微信公众号,推的文章平均阅读量几乎都能超过1万个。
反而是一些内容偏综合性的微信公众号,发展起来面临尴尬,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用户。
一些大型机构、尤其是媒体机构,则在寻求分层化传播转型。以人民日报为例,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人民日报”,可发现得到认证的相关微信账号有二十余个,包括人民日报评论、文艺、政文等各个版面的官方微信,以及人民日报山东、江苏、上海等各省地的官方微信。通过构建分层化的传播体系,人民日报系列微信公众号不仅向受众传达全国性的重要时政新闻,也提供分属于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服务性内容,在微信平台上全面开花,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号召力和传播力。
2014年年底,微信官方出台了新政策,对公司机构的认证规则进行松绑,只要有公司资质就可以认证任意微信名,这一政策也助力了微信公众号的分层传播,同一机构可根据需求开通多个子账号,让分工配合更加精细。
三、更加重视优质内容生产
2014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首次将文章“阅读数”和“点赞数”公布,并丰富了后台数据,旨在催生更多的优质内容和创意互动。今年年初,微信上线“原创声明”功能和抄袭处罚规则,抄袭达5次者将被永久封号,以期惠及更多的原创作者,优化平台维权机制。
这系列举措一方面对外界批判已久的“微信抄袭风”作出了回应,另一方面也对微信运营者的内容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之后,微信平台上“1人原创,99人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更加公开透明的阅读数据也打击了弄虚作假和恶意营销行为,微信公众号们不得不更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并通过“阅读数”等指标来吸引商业投入、监测传播效果。
四、迎接商业化和生活化浪潮
国信办副主任彭波曾在成都论坛上表示:在PC时代,中国人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取新闻信息和实现言论表达,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上网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求,网络的政治属性明显消减。
的确,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使人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个人生活,从事个人商务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我国互联网的应用正向商业化、生活化转移。
在舆论生态变革的大背景下,微信公众号的政治色彩和媒体属性正逐渐退潮。一方面,“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等政策的出台,对微信公众号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内容生产本身就会遭遇危机。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在演讲中表示,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微信也确实是一个适合发展商业化和生活化的服务类账号平台。
不以内容为主导,也意味着下一步微信公众号将会充分发展O2O、B2C的功能,线上集聚用户,线下运营。如层出不穷的各种运动类微信公众号,就必然要由线上走向线下。
还有一个案例:情感专栏作者ayawawa在微信上创建了同名情感问答公号,每日在恋爱、择偶、日常生活等方面为用户答疑解惑,除了常规就两性话题发表观点吸粉外,ayawawa还会定期推荐美颜产品,所有产品都在她的淘宝店铺出售——凭借这种方法她成功将读者导流到电商平台,2014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她卖化妆品的淘宝店销售额在同品类店铺中排名第50位,而前49位都是品牌商家。
五、走向机构化
We Media,中文翻译为“自媒体”,其实不是太准确,如果说微博是真正的自媒体的话,发展得好的微信公众号,都在去“自”化。
运营过微信公众号的都知道,个体运营微信公众号已经变得力从不心。原因有两点,首先是随着微信公众号的爆炸式增长,内容单薄的个人公众号想在红海中脱颖而出非常困难;其次,随着底端分栏、微网站、HTML5等功能的开放,对微信运营者的技术开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很难包揽内容、技术和维护等全部环节。
在当前,要办好一个微信公众号,需要一个高水准的团队持续不断给用户提供高品质内容,单打独斗很难做到这点。微信公众号的运作,由此不得不走向去自化、团队化。
六、抢占传统媒体广告资源
微信公众号的机构化和商业化,必然要抢占传统媒体广告资源。
据媒介智讯(CRT)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出现负增长,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广告市场却迎来发展高峰,艾瑞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44.9亿元,同比增长104.1%。一个佐证是,2014年初,海尔向纸媒发出通知,表示将不再在纸媒投放硬广,整个集团的广告战略向新媒体倾斜。
面对此消彼长的广告市场,微信公众号也在积极抢占传统媒体广告资源,努力培养自我造血能力。
除了出售广告位和广告植入等常见形式,在未来,精准广告技术、移动广告联盟这样的支持体系会在微信平台上更加完善,它们的核心任务是作为“中间人”,帮助广告需求与广告投放位进行高效精准的对接。例如腾讯搭建的微信广告自助平台广点通,能够对广告主和微信号进行智能匹配,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在微信订阅号图文消息页底部开辟一条文字链,按用户点击计费。广点通已被称为2014年移动广告市场的最大黑马,清华大学有个硕士生,个人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每月能从广点通获得收入超过4000元。
此外,WeMedia等自媒体联盟,承接业务投放在自媒体上,为企业或机构提供营销和传播服务,也抢走了不少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生意。
七、政策摇摆化
微信公众号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政策的摇摆,如放开阅读量,又屏蔽显示10万以上阅读量;放开了一部分公号每天发送多次的权限,对后来者却几乎采取一刀切不放开的政策;试水了微社区,却一直做得不温不火……
微信公众号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平台,比较像是纸媒搬到了移动互联网上,每日可推送,运营者能够看见用户反馈,但沟通并不便利,用户和用户之间也彼此难以沟通,为此,微信尝试开设评论区功能,但一是只能呈现精选评论,难以形成互动氛围,二是也容易导致平台繁琐化、功利化,微信目前还没大范围放开评论区功能,下一步如何发展,仍待观察。可以预计的是,腾讯在放开微信哪些功能上将继续摇摆。
现在也有声音说,微信公众号已经进入疲软期,如订阅号头条的平均打开率才10%左右,内容越来越乏善可陈,等等。但在现阶段,基于微信的普及性和成长性,微信公众号还不会过时。目前,微信上活跃了两三亿人,比俄罗斯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是中国最巨量用户群的聚集平台。用户在哪里,内容提供者就应该出现在哪里。微信公众号未来的发展方向,仍有待深入观察和研究。
阅读:1107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0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公众号媒体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