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难忘的端午节600字作文600字

昭通彝良人的端阳节_昭通微生活-爱微帮
&& &&& 昭通彝良人的端阳节
& &民俗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群体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固化下来的某种风尚习俗,特定地域的民俗往往体现该地民中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美好向往,并以某种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形式展现出来。彝良地处滇、川、黔三省八县结合部,历史上曾隶属过秦属夜郎国、明洪武四川布政司、清雍正云南镇雄州,所以彝良地方民俗在一定程度上有三省的痕迹,不过,彝良先民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在融合外来习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端阳节民俗,这样的民俗活动,既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成果,也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一般而言,彝良的端阳节民俗活动有以下这些活动。彝良人过端午不叫端午叫端阳,彝良最典型的端阳节民俗当然是吃粽子啦!夏历四月底五月初街上就开始有了卖粽粑叶的农民了,包粽子的叶子全国各地各不相同,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粽粑叶、竹笋壳,不一而足,而我们彝良人使用的是粽粑叶,一般生长在悬崖边上,采摘不易,端午节前后雨水充足,粽粑叶生长得较快,粽粑叶是一种竹芋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最重要的是经过蒸煮之后货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所以彝良人选择了它作为包粽子的原料。传统的粽子就是酒米也就是书面语所说的糯米做成的,选用上好的酒米,一般浸泡一个晚上就可以拿来包粽子了,彝良人传统的粽子一般就是甜粽,只用酒米,不添加任何馅儿,吃的时候蘸上糖就可以了。当然,现在彝良人也与时俱进了,像外地人那样会在粽子里面包上一些馅儿,什么枣子、花生、豆类、肉类什么的,品种越来越多了。我们彝良人包的粽子一般都是三角形的,将粽粑叶从中做成漏洞形状,填上酒米,包裹严实,然后用棕叶子扎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老年人更讲究,系粽子按照一定的方法系紧,但又不能打死疙瘩,而吃的时候在棕叶子的一头一拉,棕叶子解开粽粑叶散开里面的粽子就露出来了。煮粽子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是文火慢煮,有的甚至要焖一个晚上,经过文火慢煮,粽粑叶的香味慢慢的浸透到酒米中,加上酒米特有的香味,那就组成了粽子特有的香味了。粽子煮好,端上桌来,就可以开始享用了,正如欧阳修《渔家傲》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只是彝良捆缠粽子的不是“五色新丝”,而是棕叶子,我觉得这样更绿色更传统。煮好后简单一点的蘸上白糖或者红糖汁就可以吃了,讲究一点的就用酥麻、花生打成粉末兑上白糖,这样特别香。端午节吃粽子的来源流行得最广的自然是纪念屈原,不过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挂陈艾菖蒲。端阳节这天,许多人家都会买一些陈艾菖蒲捆起来悬挂在门头,这可是有来历的。隋代杜公瞻《荆楚岁时记》记载,“是日采艾为人形者,悬于户上,可欀毒气”。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散发出来的奇特芳香,还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此外,陈艾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清顾铁卿在《清嘉录》记载,“截蒲为剑,……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菖蒲叶片形状像剑,菖蒲又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古代方士称菖蒲为“水剑”,象征祛除不详的利剑。另外,菖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也有杀虫灭菌的功效。台湾 “午时联”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说的就是菖蒲陈艾的作用。可见,端午节在门头挂陈艾、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辟邪祈福,还可以驱赶蚊虫,算是一举两得了。元代的舒頔在《小重山·端午》中就描绘了菖蒲陈艾在端午节中的重要地位,“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每年端阳节这天,许多彝良人都会到街上买一些陈艾菖蒲捆扎起挂在门头上,希望就此无病无灾,招财纳福。草草药洗澡。在端午节这天买草草药来洗澡也是彝良人的一个端阳习俗,端阳节这天,来到街上就会看到街上很多的农民在买着陈艾、菖蒲、三角枫、臭草、金银花、臭牡丹、千斤草,老年人说,用这些植物熬汤洗澡,蚊虫就不会叮咬,可以洗去身上的邪气,实际上,这些植物的确能够芳香化湿、对湿疹等皮肤病起预防保健作用。我国远在战国时代就有沐浴兰汤的习俗,《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也。”也就是是采来兰草,以备沐浴之用。《大戴.礼记》记载的更为详细“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兰草在古代被看成是一种能辟邪的植物,《荆楚岁时记》也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当然,这里的“兰,不是今天所说的“兰花”,而是能够散发香气的菊科植物佩兰,而演变到今天就成了陈艾菖蒲之类的了。战国时代成书的《夏小正》中说:“此日(仲夏午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意思是采集各种草药,以消除此时到处弥漫的“毒气”。这个习俗后来发展成为在端阳节专门采集各种药材,认为端阳节这一天的药效最好。当然,现在主要是给孩子们洗洗,孩子皮肤嫩,爸爸妈妈们都希望端午节给孩子洗了澡就不会被蚊虫叮咬了;成人呢,一般还是很少了。喝雄黄酒点雄黄酒洒雄黄酒。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他的《端午的鸭蛋》写到了雄黄酒,他说“喝雄黄酒,用酒和雄黄在孩子的额头画上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的确如此,彝良的端阳民俗里面也有这个习俗。这一天会喝酒的成年人一般都会喝一点雄黄酒,古人认为雄黄就可以驱邪避邪,当初白娘娘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出原形的;古人觉得雄黄酒可以克制蛇蝎等百毒,“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狼虎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俗话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除了成人喝雄黄酒,再有就是在小孩的额头写一个王字,将小孩比作猛虎,可以威慑邪魅,还可以以雄黄酒驱毒。“惟有儿时不能忘,持爻簪蒲额头王”,说的就是在小孩的额头上点一个“王”字了。此外,有的人家还会将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希望起到杀菌驱虫解五毒的作用。游百病。我们彝良过端阳还有一个许多地方都没有的习俗,那就是游百病,在端阳节的这天傍晚,或者一家老少,或者呼朋引伴,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街上或者公路上散步、闲游,彝良人谓之游百病,据说游百病就可以去除一年的病灾,一年中百病不生,当然,要想通过游百病就能够无病无灾只能算是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不过,通过走路、散步的确可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所以,端阳游百病的习俗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习俗。游百病的习俗也是古已有之,《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五月五日,四民踏青草“就证明了这一点。关于游百病,各地也还有各种相关的传说,比如贵州花溪关于游百病起源于神医华佗的故事,北方关于游百病起源于马仿的故事,当年贵州苍溪相和四川阆中都曾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提交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结果阆中有更为过硬的历史、更为丰富的资料,更符合申报条件,最终申遗成功。来源:微彝良 & 作者:汤朝阳& 昭通微生活传递真实昭通【联系我们】:QQ: 电话:昭通微生活合作媒体:昭通电视台《第一财金》播出时间:20:20 重播23:30 次日12:00播出频道:昭数财金频道(27频道)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用图片和视频,记录一个真实的昭通;有态度、有观点、有温度,还有十一县区热辣街拍、地道美食、绝色风情、新鲜事、奇趣闻。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随笔】又是一年端午时
又是一年端午时
近几年来,一直在外漂着,虽每个年底都回去几天,但又急匆匆的离开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关于故乡老家昭通的一些传统习俗,能捻得起来可供追忆的,恐怕也就是小时候种在脑海中的一些影子了。就拿端午节说说吧。
在节前,家乡的妇女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节日所用到一些饮食和祭品等。比如说,买粽叶,面粉,甚至还要帮男人买点包谷酒,雄黄等。这些家里琐事,经常都是落在妇女身上。小时候,常听母亲言,“过节,就是女人给男人过;女人忙,男人偷闲得多。”
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昭通的一些乡下都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到了节时这天,男人们一大清早地到里去摘菖蒲和艾叶。据老辈人讲,在早上太阳没有升起来时,摘到的菖蒲和艾叶是有露水的,摘到有“露水”的菖蒲和艾叶,寓意今年的粮食丰收好,日子过得才滋润。
菖蒲和艾叶摘回来,部分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另外一部分就用于泡雄黄酒,一般泡雄黄酒所用的食料,大概是菖蒲、艾叶、蒜头、雄黄之类的食料。菖蒲艾叶插好,接着是祈祷,祈祷是向祖人和神说一些吉祥的话语,以祈祷自家的人畜平安昌盛,以及粮食获得丰收等。
这天早上,妇女们要做的事是,揉面、擀面、削红糖,忙着包包子。我们那儿不产粽叶,集市上也很少有粽叶买,多数人家都是以包子代替粽子,包子又以红糖包为主,肉食包少些。而包红糖包所用的红糖,正是昭通颇有盛名的巧家小碗红糖,甜而味纯正。
待到午饭前,男人要做的事就是祭祖祭神。隐约地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父亲会用一把干净的稻草小扫帚,在饭菜上、家具上,以及猪牛羊马鸡鸭鹅圈里洒雄黄酒,作避邪驱瘟之意。而人饮雄黄酒,有激浊除腐,杀菌防病之用。
午饭过后,妇女们就呆在家里收拾庭院和屋子,男人们则带上自家小孩出去跑山。跑山是去山里采药。听老辈人讲,在端午节这天采到的药,是神药,其药用价值比平时采的要好百倍,治病能驱百病。
作家李丹崖说,“心是一方祭坛,在每个人心灵的几案上都有一个牌位,上书两字: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的根,就如昭通是我的根一样,乡土难离啊。(844字)
人民网发布:
作者简介:艾文华,原名段尹太,男,生于1990年06月06日。云南昭通巧家人。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等报刊和选本。
通联:650299
云南昆明官渡区官南大道188号康乐茶文化城毛线区21栋2号段尹太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端午节周记6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