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10年经济形势10月经济没

您好,分享的企鹅
今年10月PMI指数达51.2% 中国经济回升信号明显
长江日报周俊生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1日联合发布的今年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1.2%,这个数据比9月份上升0.8个百分点。从9月份到10月份,在短短一个月里,PMI出现了可观的上升,这表明中国经济在临界点之上站稳后出现了明显回升的趋势。10月份PMI数据向市场透露的更重要信息是,它是自2014年7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而这两年正是中国经济面临很大困难的时期。近两年来,一直有舆论呼吁政府放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前者意味着由政府推出更多投资项目,以此来满足就业需求,拉升GDP,后者则意味着放松银根,让市场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制造市场的繁荣景象。客观地说,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主要就是这样一个路径,它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所造成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面对困难,是咬紧牙关,继续推进经济转型,还是回到原有的熟悉的路径上去,构成了对政府的考验。推进经济转型,其目标是为了建立起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的模式和路径。这种新的模式和路径并不意味着对原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完全放弃,因此,在这两年里,就投资扩张来说,政府仍然有很多动作,只不过更多地向道路交通、环保、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而不是继续上马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效益低下的项目,更不能向污染严重、破坏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项目投资;就货币政策来说,央行基本放弃了全面降准降息,而是侧重于定向降准,让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入在经济下行中面临更多压力的中小微企业。当然,这种有限度的宽松,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温和的,不可能收到像以往那样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避免了因为宽松政策急剧扩张而带来的产能过剩、物价上升等严重的后遗症。在10月份PMI数据公布以后,我们基本上可以确认,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开始转向平稳运行。只要国内外市场环境不出现大的不可控因素,我国经济就能够在目前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平稳状态。目前出现的经济复苏来之不易,但我们在看到希望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经济结构中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次公布的PMI数据来看,如果从企业规模来进行区分就可发现,大型企业PMI为52.5%,而中型和小型企业PMI则分别为49.9%和48.3%。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优势仍集中于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大型企业,而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小型企业和部分国有小型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再如,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则表明就业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严峻问题,这也客观地反映在中小型企业PMI上升不力这个现象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仍然是深化改革,建立既公平又高效的市场,让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落实到市场的每一类企业,分享到每一个人。更多创业资讯,请关注大楚创业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dachucy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athyli]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10月CPI同比上涨1.3%,较上月涨幅回落,PPI同比下降5.9%,与上月持平,再显通缩隐忧,结合10月份进出口同比下降12.1%,继续回落,反映当前内外需形势仍不稳定。建议继续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稳增长。按惯例,每年最后两个月是财政支出投放较为集中的时期,财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增加公共投入,改善民生。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适时再次“双降”,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改善内外需求。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对中新网记者表示,CPI涨幅继续收窄,主要是因为食品项贡献减弱,一方面,由于猪肉需求进入淡季,生猪供应加快,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回落,猪周期对CPI贡献减弱;另一方面,随着秋冬季鲜菜的上市,鲜菜价格对物价的影响变小。
从环比看,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0%,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食品价格下降主要是受鲜活食品价格下降较多的影响。食品中,蛋和猪肉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9%和1.9%;10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鲜菜鲜果的生产,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和0.5%。上述四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32个百分点,超过了CPI环比总降幅。非食品中,冬装上市,衣着价格环比上涨0.6%;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8%和1.0%。
今日,统计局发布2015年10月份统计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1.9%。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9%。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0%。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多家机构预测,受猪肉等食品价格下降影响, 10月份CPI涨幅可能连续两月回落,预计可能降至1.5%左右。专家表示,未来CPI仍将低位运行,年内通胀无忧。
在经过多次降息、降准及定性降准后,资金价格显著回落。关于后续货币政策,央行在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同时又不能过度放水、妨碍市场的有效出清。
对于未来的CPI趋势,连平认为仍将低位运行,全年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去年。对此,他予以进一步解释:猪肉价格上升周期可能走到尾期,猪肉预警价格开始下跌。原油价格仍在低位震荡,燃油及石油制品相关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商品房销售回暖带动相关的商品消费可能增长,但在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的情况下,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居住类价格基本运行平稳。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9日在北京表示, 6.5%的GDP年增速本身并非“十三五”目标,最终目标要等到明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才能确定。杨伟民指出,因为“十二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速是8%,如果今年全年经济增速为7%左右,“十二五”期间大体增速便为7.8%左右。
猪肉“感冒”、 CPI“发烧”已是常态,能不能通过调整膳食结构改变这一现状?众多专家呼吁,国人肉食结构需进入“替换时代”,少吃“红肉”猪肉,多吃“白肉”鸡肉,不仅能拉低CPI,还能节地节粮,促进国人健康。
食品中,蛋和猪肉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9%和1.9%;10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
综合多方机构预测, 10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大概率落在1.5%及以下,年内后...
在经历了连续3个月反弹后, 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 )同比上涨1.6% ,涨幅有所回落,...publication
中国经济简报 - 2014年10月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表明政府的各项可持续发展政策初具成效。
例如,控制信贷增长、降低过剩产能、内部化工业污染成本和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等。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支持措施,且国际需求日渐恢复,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经济下滑趋势,只是房地产市场的疲软仍对国内经济活动有较大拖累。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将继续面临收紧信贷、减少供应错配等调整。
鉴于今年国内经济活动低于预期,我们将2014年的增长预测下调至7.4%,但也基本符合政府提出的7.5%增长目标。
由于旨在将经济纳入可持续增长轨道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预计年的GDP平均增速将下降至稍高于7%的水平。
2015年的指导性增长目标表明,经济发展及改革是中国政府未来政策的首选。
如果对短期经济增长目标过分强调,将会压缩中长期改革的政策空间,不利于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中国应当保留较大的政策缓冲空间,以便在出现国内或外部经济冲击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中期政策调整的关键仍然是促进经济向更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增长道路转型,2014年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政府建立了比较综合、全面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改革的方案以促进公共财政的稳定发展。
修改预算法为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问责制提供了制度框架。
逐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实施上述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但这并不会扭转今后十年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
而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中国中期经济增长的减缓程度将更为严重。
新闻稿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未来10年经济形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