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自行车站立踩踏技巧踩踏怎么变轻

  一般人普遍认为自行车的“踩踏”并没有什么技术性,因为踩踏不像泳姿或跑姿,动作人人皆异,每个人的脚掌在踏板上都是画圆,并没有差异可言,所以也没什么技术可谈,想骑得快,用力踩就对了。
  但当我读了&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铁人三项技术的姿势方法)这本书之后,才了解到“踩踏”原来存在“技术”。
  传统上所认知的技术是把目标放在发展流畅地圈状式踩踏,使双脚在踏板每一个点上所施加的力量都相同。 大部份的人也认为“圈状式流畅地踩踏,平均分配下踩/上拉力量”的踩踏方式是优秀的自行车选手骑乘时所做的事。
  但运动力学家在研究了优秀自行车手的踩踏力道之后发现,仅管他们的双脚看起来是流畅地画圆,事实上他们并非把力气平均分担圆上的各个点上,而是把主要的力气出在垂直踩踏的“一点到四点钟方向”,这样才能有效“创造较大的力矩”,他们在上抬过程中所花的力气对于驱动后轮几乎没有帮助。 主要施力点发生在垂直往下踩时的一点到四点钟方向。 最大的力矩发生在90度时,也就是三点钟方向。 越大的力矩施加在踏板上意指你的轮子将跑得越快。
  视频中的图表显示自行车选手以平均功率持续踩踏一个小时,各个角度所产生的平均力矩。 从实验中的数据图我们可以发现,90度时(三点钟方向)的力最大;180度以后(也就是通过下死点以后),施加于踏板上的力虽然变小,但却没到负数的程度(负数代表的是上拉的施力方向),那表示优秀自行车手在上抬时所花的力量并没有用来驱动后轮。
  铁友提问
  问1:在0度与180度的力矩并非是0,是否代表着仍有前踢与后拉力量只是不会太多?
  答1:没错,越少越好。 在0度与180度的力矩并非是0,但会是最低点;技巧好坏的差别在于“时机”与“力的集中度”,图中下方是练完技术训练动作后的改变,两脚踩踏力量的集中度从62与58度,降为38到45度,虽然花的力气一样,但把力集中在最有效率的三点钟附近,但输出的功率会比较大。
  问2:要能在三点钟有最大力气的输出是否需要有出力的淮备期?是从11点开始好抑或1点还是2点?
  答2:没错,一定要提前,因为力不可能忽然产生,所以尼可拉斯博士在&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铁人三项技术的姿势方法)中很明确指出要从1点钟开始把重量分配上去,3点力到最大,4点就要把力收回来。
  问3:所以国峰老师的意思是,脚不需出力做拉提吗?
  答3:不是,当然还要出力气拉提,但不用用力到驱动后轮(因为连顶尖的自行车选手也不会去做这件事),从下死点到上死点的阶段,上拉的力气只要使脚的重量从踏板上消失即可。 在高转速下,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精淮的技巧。
  问4:请问国峰教练觉得在一点钟就开始下踩踏板好还是往前下推踏板(尽量施力垂直力臂)好呢? 因实际操作时间很接近,如果是向前下推那么在三点时的力量方向难免如您影片中图之方向,如果直接向下踩似乎较能于三点创造最大力矩但在1-3点的力矩就会被抵消,不知您看法为何?
  答4:先传一张接近完美的踩踏技术分析图,我个人认为在骑公路车时,不管在1点钟还是3点钟,都会“略微”向前产生法线力(下图中的浅蓝线),当然还是切线力较大(深蓝线)。 因为公路车的座管角度较大,所以比较容易像下图这样踩。 不过这已经接近完美,你可以看到从下死点到上死点阶段完全没有负向力,代表这个阶段的踏板上完全没有脚的重量。
  补充:趴休息把时比较难这样踩。
  下面这张图则是相对来说踩得比较不好的,因为从下死点到上死点有负向力(蓝线),负向力会抵消下踩的力;此外,它在5~ 6点钟方向的力气还用那么多(没有时即收回),大部分的力都会浪费掉。 应该在4点就把力收回来,这是&Pose Method of Triathlon&在踩踏技术教学上的重点。 书中有一系列的技术训练动作在教人做到这件事。 因为“明白”很简单,但要做到很难,需要特殊的练习,这是尼可拉斯博士厉害的地方。
  补充:这个图形比较像三铁车踩出来的,但技巧上的缺点就是收力太慢,发力重点错了!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专注铁人三项赛事、知识,关注可了解更多关于铁三的那些事儿。帖子主题:你不能不知的单车踩踏秘诀
共&208&个阅读者&
军号:1778526 工分:6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你不能不知的单车踩踏秘诀
文章提交者:监理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296-0-1.html
文章来源:原文地址:元旦在台北,逛了逛书店,留心了一下骑行期刊,扫了一番看到有五六种之多,均图文并茂,价格在99、150、200甚至更高台币不等(除4.66=人民币)。觉得Bicycle Club (单车俱乐部)这本实用知识最多,花哨东西很少,就买了一本。这是一本国际刊物,双月刊,国际中文版由乐活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授权出版,售价99台币。 我买的这期是2012.12期,总第27期,开篇第一篇文章是本期“封面文章”,自然是最重要的文章,标题是“战胜北风的加速法”,貌似讨论在冬天强劲的寒风中如何克服风阻确保速度的文章,可是拿来一读,发现远远不止于此。 文章主要谈的是如何采用和训练360度踩踏法,做到让臀部、腹部、大腿、小腿部位的多块肌肉分别调动起来发挥踩踏的作用,而不是只用绝大多数人无意识使用的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来做蹬踏,让不同的肌肉轮番休息,减少肌肉疲劳、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耐力。以前听到车友说过,踩踏时要踏出圆圈的感觉,但没有细节,既不知道为何,也不知如何训练。 读了这片文章豁然开朗,特别是这片文章采用日本人惯用和善用的方法,用丰富、详细的图示做了绝佳说明,真的非常实用。好文章自己看了过瘾,自然想和车友来分享。今天让公司的小姑娘把这篇文章进行了扫描(不知此行为是否侵权,望车友闷头悄悄浏览为妥),可刚才打开文件才发现,扫瞄工作做的不到位,质量实在不够, 再经压缩,读起来可能很困难。 大家先凑活看,不行再想别的办法。本页重点提示: 能持续出力的360度踩踏法。注意蹬踏各“腿位”应该使用的部位肌肉。具体方法由日本教练归纳出来并用在职业运动员的训练上。本页重点提示:踩踏到下死点,腿脚要向后用力,“像是要将鞋底的泥土蹭掉般地向上提” ,让下死点的踏板向后移动;蹬到上死点,脚要象踢球时那样,要打开膝盖让腿向前踢出。 本页重点提示:360度踩踏训练方法 --- 在没有特殊训练器械的情况下,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练习用单脚蹬踏(要穿锁鞋。其实360度踩踏法的前提是必须穿锁鞋),为帮助有效地训练单脚蹬踏,最好在坡度为2-3%的路面以每分钟60次的踏频来训练。 本页重点提示: 1)把蹬踏360度一圈分为四个部分,以时钟的钟点说是: 11-01点,01-05点,06-09点,和09-12点,每个区间使用不同的肌肉,让肌肉轮番发力、轮番休息; 2)锻炼腿部肌肉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本页底部)下面是围绕本文的标题“战胜北风的加速法”,来介绍能在平地高速奔驰的“手臂压住把手”法,也一并放进来供车友参考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帖结束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你不能不知的单车踩踏秘诀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你不能不知的单车踩踏秘诀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垂直踩踏自行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