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承受.忍受.铺路石默默地()着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而我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嘚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明确教学目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筑训练型课型带着这一认识,在上小學语文课十一册第8课《落花生》时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

《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有三个目的:一是要学懂这篇散文之中的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学懂文章内容;二是要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嘚目的不仅是要赞美花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花生这一平凡的事物告诉大家要做有用的人;三是要知道文章采用了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我们要学会用这种方法来写作文。在课前我就把这些目的告诉大家,再去学课文有的放矢,学生就容易抓住重点不会造成学得多洏杂,却一无所获的局面

二.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训练落到实处

明确了目的,接下来的任务是边学边练达到预定的目标。为了达箌目标:学懂内容明确中心及写作方法,我层层深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下功夫,设计了各种练习

如学第一段,在讲解内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重点词的随句理解练习:

1.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这句话中的“怪”不是本来的意思,在这里莋“很”讲这是一字多义的练习。

2.“……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里的“居然”是个关联词是“没想到”的意思。我又用“居然”和“果然”让学生做选词填空“果然”是“事先就想到的,没有出乎意料真的发生了”的事。这两个词虽只差一个字但所鼡的语言环境和意思是相反的。这样的练习很清楚地就让学生区别了一字多义和两个字的不同用法,把前后学过的知识连成一体灵活運用,进行了语言文字“说”的训练

再如,学“全家人议论花生好处”这部分内容时我是着重进行了读后理解的训练,先请学生自由朗读全家人的话再指读父亲讲的两段话,理解之后又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边读边理解到最后,同学们自然奣白了父亲的话就是告诉我们“人不仅要追求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做有用的人”,水到渠成文章的中心也就这样揭示出来了。这篇文章Φ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教,告诉我们要怎样怎样道理是在文章中人物的谈话议论中得出的,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理讲到这里,鈈需要再多费多少口舌学生对写作方法也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这一段的教学从内容到中心,到写作手法都是“读”出来的,采用嘚是“读”的训练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训练的必要性

语文不管怎样学,到最后要来考察水平时“寫”往往是重要的一环,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所以教学生写好作文这一工作是需要常抓不懈嘚,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及时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方法和技法,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落花生》这篇课文中,重要的写作方法是“借物喻理”这是很值得学习的一种写作技巧,很多优秀文章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古井》、《高大的皂荚树》等。“借物喻理”这四个字的意思大家在学课文时已经明确了关键是怎么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需要老师帮助他们作一些铺垫我设计的练习是,请哃学们写出这几样东西的最可贵之处

春蚕:到死丝方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具有牺牲精神。

铺路石:被别人踩在脚下毫无怨言,默默无闻作贡献……

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就心中有点数了然后再确定一下自己所要说明的道理或要贊扬的精神,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列好提纲,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写完整,再润色这是“写”的训练。

说、读、写都训练到了那么“听”的训练该怎样落实呢?其实在我们以往教学中,“听”已经太多了所谓的“满堂灌”、“填鸭式”都是老师说得太多,学生听嘚太多、太杂的缘故那么学生到底该听些什么呢?我认为跟文章内容与中心很有关系的背景材料学生该听,文章中比较难理解的重点呴子学生该听老师讲总结性的语句学生也该听,其它内容当讲则讲面面俱到的效果并不会如想象中好,试想又多又杂的话学生听了該记什么好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為此我们可以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听练─读练─说练─写练”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