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腓总腓浅神经支配分布图所支配肌肉之名称及皮肤的范围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系统解剖学实验报告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系统解剖学实验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15秒后,自动返回首页滑车神经支配的肌肉
滑车神经支配的肌肉
范文一: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1) 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发于臂丛,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并支配此肌。此神经损伤,前锯肌麻痹,表现为“翼状肩”,上肢上举困难。(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分布于背阔肌。(3) 肌皮神经(h.musculocutaneus)(C5、7)(图10—85、86)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4)正中神经(n.medianus)(C5、7)(图10—85、86)由来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在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沿前臂正中下行。经腕至手掌,发出正中神经掌支(返支),进入鱼际,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再各分为2~3条指掌侧固有神经至1~4指相对缘。(图10-87)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部和前臂发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发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做对掌动作。②感觉障碍:上述皮肤分布区感觉障碍,尤以拇、食、中指远节关节最为明显。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常变平坦称为“猿手”。(5)尺神经(n.ulnaris)(C7、T1)(图10-85、86)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进入前臂。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紧贴骨面,骨折时易受损伤。尺神经在前臂尺侧腕屈肌深面随尺动脉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下行称尺神经掌支,经豌豆骨桡侧分浅、深支入手掌(图10—88.89)。 尺神经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及第三、四蚓状肌。浅支在手掌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相邻侧只分布于近节背面的皮肤)。 尺神经损伤后可致:①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环指与小指末节不能屈曲。②感觉障碍:尺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而小鱼际及小指感觉丧失。③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由于骨间肌及蚓状肌萎缩,掌骨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度后伸,第 4、5指的指间关节屈曲,表现为“爪形手”。(6)桡神经(n.radialis)(C5、8)(图10—89、91)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初在腋动脉后方,继而伴随肱深动脉向后,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的桡神经沟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与深支。 ①浅支:在肱桡肌深面,伴桡动脉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的皮肤以及桡侧二个半指背面的皮肤(图10—86、88)。 ②深支:较粗、主要为肌支。穿旋后肌至前臂背侧,在深、浅肌之间下降,分数支,其长支可达腕部。(图-89) 桡神经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后群所有伸肌和旋后肌。 桡神经皮支:分布于臂、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二个半手指皮肤(图10—88)。 肱骨干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不能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功能减弱。②感觉障碍:前臂背侧皮肤及手背桡侧半感觉迟钝,“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③抬前臂时,由于伸肌瘫痪及重力作用,出现“垂腕征”(图10—90)。 7.腋神经(n.radialis)(图10—89)发自臂丛后束,伴旋肱后动脉向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绕三角肌后缘分布于肩部和臂部上1/3外侧面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损伤腋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②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③三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下肢神经损伤(一)股神经损伤1.病因
股神经是腰丛的最大分支,由腰2,3,4前支后股组成。在髂窝内分支支配髂肌和腰大肌,行至腹股沟韧带下方后分为许多肌支和皮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膝关节肌,以及股前股内侧皮肤。股神经的损伤比较少见。可能的原因有:腹后壁的血肿、腰大肌脓肿、髂窝中的肿瘤压迫股神经,耻骨上支骨折、疝修补术、大隐静脉的手术可误伤股神经和隐神经,股部的外伤等。2.临床表现
伸小腿、屈大腿无力,不能登阶梯和跳跃,容易跌倒,股四头肌萎缩,膝反射消失,股前及小腿内侧感觉障碍。3.康复治疗
应进行伸膝、屈髋被动运动和主动锻炼。肌力在3级以下时,病人健侧卧位,用悬吊带托住患侧小腿,进行减重屈髋伸膝练习,配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利用股四头肌训练器、功率单车进行抗阻练习,也可以练习下蹲起立和上下台阶。为防止屈膝挛缩,可带髋膝矫形器(HKO)或护膝架。(二)坐骨神经损伤1.病因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来自腰骶丛神经(L4-5和S1-3),在坐骨切迹处出骨盆,进入臀部。下行至大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图25-7)。因此,坐骨神经总干的损伤远比其终支的损伤为少见。腰椎间盘突出、脊椎骨折脱位等可压迫损伤坐骨神经根。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当、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骶骨及髂骨骨折等可损伤坐骨神经干。2.临床表现
坐骨神经损伤部位高时,出现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及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小腿不能屈曲,足及足趾运动完全消失,呈“跨阈步态”。跟腱反射消失,小腿外侧感觉障碍或出现疼痛,足底感觉丧失常导致损伤和溃疡。3.康复治疗
由于坐骨神经的行程很长,高位严重损伤后的恢复时间也很长,易出现并发症。应用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或矫形鞋,以防治膝、踝关节挛缩和足内、外翻畸形。脉冲高频电疗、低频脉冲电流、激光照射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小腿和大腿后面的肌肉、运动疗法增强肌力,感觉训练,以TENS、经络导平、封闭等缓解疼痛。对下肢肿胀,可采用抬高患肢休息、顺序充气循环治疗、干扰电疗、高压低频脉冲电疗法等治疗。(三)腓总神经损伤1.病因
腓总神经损伤在下肢神经损伤中最多见。可见于腓骨小头或腓骨颈骨折、小腿石膏固定太紧、腘窝后方切割伤、胫腓关节后脱位等情况。2.临床表现
损伤后,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瘫痪(图25-8),出现足和足趾不能背伸,足不能外展,足下垂并转向内侧而成为马蹄内翻足,足趾亦下垂,行走时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面感觉障碍,疼痛不多见。运动障碍比感觉障碍大。3.康复治疗
可用足托或穿矫形鞋使踝保持在90°位。物理治疗促进神经再生,运动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增强足和足趾背伸肌力。因足下垂和内翻,行走时稍不慎就可扭伤外踝,因教育病人预防继发性损伤。如为神经断裂,应尽早手术缝合。对不能恢复者,可行肌腱移植术和功能性电刺激。(四)胫神经损伤1.病因
股骨髁上骨折和膝关节脱位是损伤胫神经的常见原因。2.临床表现
胫神经损伤后出现小腿腓肠肌、比目鱼肌及屈趾肌和足底部肌肉瘫痪、足部感觉消失(图25-9),可出现足底压疮或神经性溃疡。表现为足跖屈、足内收及内翻动作困难,呈外翻足,足趾亦不能跖屈,足弓的弹性和强度丧失,小腿消瘦。由于胫骨前肌挛缩而踝关节过度背伸,跟腱反射消失。如果损伤部位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分支以下时,只出现足趾运动障碍和足底感觉障碍。胫神经部分损害时,常出现灼性神经痛,并伴有出汗和营养障碍。3.康复治疗
重点是预防足畸形,可用小腿矫形器或穿矫正鞋。训练足跖屈动作,做足跟提起练习。重视感觉障碍的康复和病人教育,防止足底压疮和溃疡的发生。控制灼性疼痛症状,可采用TENS、HVPC或经络导平治疗、中频电疗、超声波治疗、封闭,如无效可进行脊髓电刺激治疗。手的神经手部神经主要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是前臂的前肌群和大鱼际的主要运动神经,关系手的主要运动功能,也是手掌面的主要感觉神经。正中神经损伤后运动障碍,表现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外展力弱,拇指、食指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因鱼际为所造成手掌平坦,称“猿手”、“爪形手”。尺神经走行道腕部时,在豌豆骨外侧经腕横韧带的浅面和掌腱膜进入手掌。它是手肌和前臂尺侧屈肌的主要运动神经,也是手尺侧皮肤的感觉神经。尺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屈腕力减弱,无名指和小指末节不能屈,拇指不能收,指的内收与外展丧失;小鱼际合小指感觉丧失;因小鱼际萎缩平坦,称“爪形手”。桡神经的深支发出许多分支,支配前臂后肌群和前臂后面的皮肤,桡神经的浅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及桡侧两个手指背面的皮肤。桡神经受损表现为:不能伸腕伸指,粗线条“垂腕”;拇指不能外展;“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原文地址:上肢肌肉的神经支配 1) 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发于臂丛,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并支配此肌。此神经损伤,前锯肌麻痹,表现为“翼状肩”,上肢上举困难。(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分布于背阔肌。(3) 肌皮神经(h.musculocutaneus)(C5、7)(图10—85、86)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4)正中神经(n.medianus)(C5、7)(图10—85、86)由来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在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沿前臂正中下行。经腕至手掌,发出正中神经掌支(返支),进入鱼际,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再各分为2~3条指掌侧固有神经至1~4指相对缘。(图10-87)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部和前臂发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发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做对掌动作。②感觉障碍:上述皮肤分布区感觉障碍,尤以拇、食、中指远节关节最为明显。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常变平坦称为“猿手”。(5)尺神经(n.ulnaris)(C7、T1)(图10-85、86)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进入前臂。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紧贴骨面,骨折时易受损伤。尺神经在前臂尺侧腕屈肌深面随尺动脉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下行称尺神经掌支,经豌豆骨桡侧分浅、深支入手掌(图10—88.89)。 尺神经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及第三、四蚓状肌。浅支在手掌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相邻侧只分布于近节背面的皮肤)。 尺神经损伤后可致:①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环指与小指末节不能屈曲。②感觉障碍:尺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而小鱼际及小指感觉丧失。③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由于骨间肌及蚓状肌萎缩,掌骨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度后伸,第 4、5指的指间关节屈曲,表现为“爪形手”。(6)桡神经(n.radialis)(C5、8)(图10—89、91)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初在腋动脉后方,继而伴随肱深动脉向后,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的桡神经沟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与深支。 ①浅支:在肱桡肌深面,伴桡动脉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的皮肤以及桡侧二个半指背面的皮肤(图10—86、88)。 ②深支:较粗、主要为肌支。穿旋后肌至前臂背侧,在深、浅肌之间下降,分数支,其长支可达腕部。(图-89) 桡神经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后群所有伸肌和旋后肌。 桡神经皮支:分布于臂、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二个半手指皮肤(图10—88)。 肱骨干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不能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功能减弱。②感觉障碍:前臂背侧皮肤及手背桡侧半感觉迟钝,“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③抬前臂时,由于伸肌瘫痪及重力作用,出现“垂腕征”(图10—90)。 7.腋神经(n.radialis)(图10—89)发自臂丛后束,伴旋肱后动脉向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绕三角肌后缘分布于肩部和臂部上1/3外侧面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损伤腋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②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③三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下肢神经损伤(一)股神经损伤1.病因
股神经是腰丛的最大分支,由腰2,3,4前支后股组成。在髂窝内分支支配髂肌和腰大肌,行至腹股沟韧带下方后分为许多肌支和皮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膝关节肌,以及股前股内侧皮肤。股神经的损伤比较少见。可能的原因有:腹后壁的血肿、腰大肌脓肿、髂窝中的肿瘤压迫股神经,耻骨上支骨折、疝修补术、大隐静脉的手术可误伤股神经和隐神经,股部的外伤等。2.临床表现
伸小腿、屈大腿无力,不能登阶梯和跳跃,容易跌倒,股四头肌萎缩,膝反射消失,股前及小腿内侧感觉障碍。3.康复治疗
应进行伸膝、屈髋被动运动和主动锻炼。肌力在3级以下时,病人健侧卧位,用悬吊带托住患侧小腿,进行减重屈髋伸膝练习,配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利用股四头肌训练器、功率单车进行抗阻练习,也可以练习下蹲起立和上下台阶。为防止屈膝挛缩,可带髋膝矫形器(HKO)或护膝架。(二)坐骨神经损伤1.病因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来自腰骶丛神经(L4-5和S1-3),在坐骨切迹处出骨盆,进入臀部。下行至大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图25-7)。因此,坐骨神经总干的损伤远比其终支的损伤为少见。腰椎间盘突出、脊椎骨折脱位等可压迫损伤坐骨神经根。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当、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骶骨及髂骨骨折等可损伤坐骨神经干。2.临床表现
坐骨神经损伤部位高时,出现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及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小腿不能屈曲,足及足趾运动完全消失,呈“跨阈步态”。跟腱反射消失,小腿外侧感觉障碍或出现疼痛,足底感觉丧失常导致损伤和溃疡。3.康复治疗
由于坐骨神经的行程很长,高位严重损伤后的恢复时间也很长,易出现并发症。应用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或矫形鞋,以防治膝、踝关节挛缩和足内、外翻畸形。脉冲高频电疗、低频脉冲电流、激光照射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小腿和大腿后面的肌肉、运动疗法增强肌力,感觉训练,以TENS、经络导平、封闭等缓解疼痛。对下肢肿胀,可采用抬高患肢休息、顺序充气循环治疗、干扰电疗、高压低频脉冲电疗法等治疗。(三)腓总神经损伤1.病因
腓总神经损伤在下肢神经损伤中最多见。可见于腓骨小头或腓骨颈骨折、小腿石膏固定太紧、腘窝后方切割伤、胫腓关节后脱位等情况。2.临床表现
损伤后,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瘫痪(图25-8),出现足和足趾不能背伸,足不能外展,足下垂并转向内侧而成为马蹄内翻足,足趾亦下垂,行走时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面感觉障碍,疼痛不多见。运动障碍比感觉障碍大。3.康复治疗
可用足托或穿矫形鞋使踝保持在90°位。物理治疗促进神经再生,运动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增强足和足趾背伸肌力。因足下垂和内翻,行走时稍不慎就可扭伤外踝,因教育病人预防继发性损伤。如为神经断裂,应尽早手术缝合。对不能恢复者,可行肌腱移植术和功能性电刺激。(四)胫神经损伤1.病因
股骨髁上骨折和膝关节脱位是损伤胫神经的常见原因。2.临床表现
胫神经损伤后出现小腿腓肠肌、比目鱼肌及屈趾肌和足底部肌肉瘫痪、足部感觉消失(图25-9),可出现足底压疮或神经性溃疡。表现为足跖屈、足内收及内翻动作困难,呈外翻足,足趾亦不能跖屈,足弓的弹性和强度丧失,小腿消瘦。由于胫骨前肌挛缩而踝关节过度背伸,跟腱反射消失。如果损伤部位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分支以下时,只出现足趾运动障碍和足底感觉障碍。胫神经部分损害时,常出现灼性神经痛,并伴有出汗和营养障碍。3.康复治疗
重点是预防足畸形,可用小腿矫形器或穿矫正鞋。训练足跖屈动作,做足跟提起练习。重视感觉障碍的康复和病人教育,防止足底压疮和溃疡的发生。控制灼性疼痛症状,可采用TENS、HVPC或经络导平治疗、中频电疗、超声波治疗、封闭,如无效可进行脊髓电刺激治疗。手的神经手部神经主要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是前臂的前肌群和大鱼际的主要运动神经,关系手的主要运动功能,也是手掌面的主要感觉神经。正中神经损伤后运动障碍,表现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外展力弱,拇指、食指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因鱼际为所造成手掌平坦,称“猿手”、“爪形手”。尺神经走行道腕部时,在豌豆骨外侧经腕横韧带的浅面和掌腱膜进入手掌。它是手肌和前臂尺侧屈肌的主要运动神经,也是手尺侧皮肤的感觉神经。尺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屈腕力减弱,无名指和小指末节不能屈,拇指不能收,指的内收与外展丧失;小鱼际合小指感觉丧失;因小鱼际萎缩平坦,称“爪形手”。桡神经的深支发出许多分支,支配前臂后肌群和前臂后面的皮肤,桡神经的浅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及桡侧两个手指背面的皮肤。桡神经受损表现为:不能伸腕伸指,粗线条“垂腕”;拇指不能外展;“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
范文二:支配肌肉的分节神经上肢下肢肌肉
神经支配的分节
L4阔筋膜张肌
L5股四头肌
S1股二头肌
S3 腓肠肌、比目鱼肌
S3 拇长屈肌
S3 趾长屈肌
腓骨长肌和短肌
S2趾长伸肌
S2拇长伸肌
S2拇短屈肌、趾短屈肌
S1骨间足底肌和足背侧肌
S2趾短伸肌
范文三:人体各部肌肉所受神经支配?
第一部分·头颈背部肌群第一节 浅层肌:1. 斜方肌: 起自枕外隆凸、上项线内侧,颈一至胸十二棘突,项韧带;止于锁骨外三分之一,肩峰、肩胛岗上缘;功能:璇颈(对侧),旋肩,转肩胛骨,肩胛内收。神经支配:副神经(传出支),颈三至四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横动脉。
2 .胸琐乳突肌:起自胸骨柄、胸骨内侧部,至于颞骨乳突。功能:屈颈(双侧),旋颈(单侧),神经支配点:副神经,颈二至三神经前支。血管供应: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第二节 颈前外侧肌1 .前斜角肌:起自颈三至六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功能:颈部侧曲(同侧),转颈(对侧),屈颈(双侧)。神经支配:颈五至七神经前支。血管供应:甲状腺下动脉。2 .中斜角肌:起自颈二至六横突,至于第一肋骨(前斜角肌之后)。功能:同前斜角肌。神经支配点:颈二至八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升动脉。3 .后斜角肌:起自颈五至七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功能:同前、中斜角肌。神经支配:颈五至八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升动脉。第三节 枕下肌1 .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至于枕骨粗隆下的上项线。功能:头部后伸(双侧),头向对侧屈(单侧)。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2 .头下斜肌:起自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功能:头向后侧旋转。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3 .头后大直肌:起自枢椎棘突,止于枕骨上项线。功能:头部后仰(双侧)头向同侧旋转(单侧)。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4 .头后小直肌: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上项线。功能:头向后仰(两侧)。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第四节 深层肌1 .头夹肌:起自项韧带下份颈三至胸四棘突,止于下项线、乳突。功能:头部后仰(两侧)同侧转颈(单侧)。神经支配:相应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2 .颈夹肌:起自颈三至胸六棘突,止于颈二至四横突后结节。功能 : 头向后仰(单侧),同侧转颈(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3 . 颈半棘肌 起自胸一至六横突,止于颈二至五棘突。功能:头颈部后伸(两侧)同侧屈曲(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4 .头半棘肌:起自胸一至六棘突,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功能:头颈部后伸(两侧)同侧屈曲(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5 .头最长肌:起自颈四至胸六横突,止于乳突后侧。功能:脊柱后伸(两侧)同侧屈曲旋转(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第二部分 上肢带肌1 .肩胛提肌:起自颈一至四横突,止于肩胛内上角。功能:头部屈曲,上提肩胛。神经支配:颈神经丛分支(颈四),肩胛背神经(颈五)。血管供应:颈横动脉。2 .小菱形肌:起自颈六至七棘突及项韧带,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功能:肩胛骨内收。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颈四或颈五)。血管供应:颈横动脉深支,肩胛背动脉。3 .大菱形肌:起自胸一至四棘突、棘上韧带,止于肩胛骨内侧缘(肩胛岗以下)。功能:肩胛骨内收。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血管供应:经横动脉深支,肩胛背动脉。 4 岗下肌:起自岗上窝肌筋膜,止于耾骨大结节上端。功能:肩关节外展,稳定股骨头。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血管供应:肩胛上动脉。
5 岗下肌:起自岗下肌筋膜,止于肱骨大结节。功能:肩关节外展、外旋。神经支配 : 肩胛上神经。血管供应:旋肩胛动脉,肩胛上动脉。6 .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缘中份,止于肱骨大结节下端。功能:肩肱外旋。神经支配:腋神经。血管供应:旋肩胛动脉,肩胛上动脉。7. 大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下份,止于肱骨小结节嵴。功能:肩内收内旋。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颈五至六)。血管供应:胸背动脉。8.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前下窝,止于肱骨小结节。功能:肩关节内旋。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颈五至六)。血管供应:肩胛下动脉分支。第三部分·腰背臀部肌群第一节 背深层肌1 .竖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脊棘突,止于胸一至十二横突、棘突、肋骨角。功能:脊柱后伸维持直立(双)使脊柱同侧侧屈、旋转。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
2 .腰大肌起自胸十二腰四椎体侧面和横突,止于以髂腰肌腱止于肱骨粗隆。功能:屈髋,大腿外旋。神经支配:腰丛一至三前支。血管供应:旋股内侧动脉肌支。3 .髂肌起自髂窝上内侧面,止于以髂腰肌腱止于肱骨粗隆。功能:屈髋,大腿外旋。神经支配:旋股内侧动脉肌支。第二节 腹肌群1、
腹直肌起自第五至七肋软骨剑突,止于耻骨上缘、联合。功能:使脊柱前屈,维持腹肌。神经支配:肋间神经(胸六至十)。血管供应:腹壁上、下动脉。2、
锥状肌起自耻骨上支,止于腹白线。功能:维持和增加腹压。神经支配:肋下神经(胸十二)。血管供应:腹壁下动脉。3. 腹外斜肌起自第五肋骨至第十二肋股外面,止于髂嵴前二分之一外唇,半月线以内、髂前上棘以下移形成腹股沟韧带。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转向对侧,维持腹压。神经支配:胸七至十二神经前支。血管供应:腰动脉肌支。4. 腹内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前部、腹股沟韧带外侧二分之一,止于第十至十二肋软骨、肋骨,下缘移形于腱膜,止于白线。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转向对侧,维持腹压。神经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经前支。血管供应:腰动脉肌支。5. 腹横肌起自第七至十二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前部内唇腹股沟韧带外侧三分之一,移形于腱膜,止于白线,参与联合腱、提睾肌。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前屈。神经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髂腰动脉腰支。6 .腰方肌起自髂嵴后部内唇、髂腰韧带、腰二至五横突,止于第十二肋骨内侧半下缘(腰一至四横突、胸十二椎体)。功能:脊柱侧屈(单),降肋(双)。神经支配:腰神经丛(胸十二止腰三)。血管供应:髂腰动脉腰支,腰动脉肌支。第三节 臀肌1 . 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嵴前面,髂前上棘,止于髂胫束前面,大粗隆下方。功能:屈髋,使大腿璇内、屈曲外展。神经支配:臀上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臀上动脉,旋股外侧动脉。2.臀大肌起自髂骨内侧缘中分,骶尾骨背面骶结节韧带,止于髂胫束股骨臀肌粗隆。功能:强力伸髋、大腿旋外上部肌纤维协助大腿外展。神经支配:臀下神经(腰五止骶一)。血管供应:臀上动脉,臀下动脉。3 . 臀中肌起自髂骨外侧缘下,止于股骨大粗隆上面。功能:前部,外部肌纤维使内旋外展,后部肌纤维使大腿旋外稳定骨盆。神经支配:臀上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臀上动脉.4.臀小肌起自髂骨外侧缘止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髋关节囊。功能:大腿旋内、外展、稳定骨盆。神经支配点:臀上神经(腰四至一)。血管供应:臀上动脉。5 .起自骨盆面,止于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面,功能:使大腿伸直旋外和屈曲外展。神经支配:骶丛梨状肌支。血管供应:臀上下动脉。6 、闭孔内肌起自闭孔内侧面,闭孔筋膜,止于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面,功能:使大腿旋外、屈曲外展。神经支配:闭孔内肌支(腰五至一)。血管供应:臀下动脉。7 .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外面,止于股骨粗隆间嵴后面。功能:大腿旋外。神经支配:骶丛股方肌支。血管供应:臀下动脉。第四节 内收肌群1. 内收长肌起自耻骨前面耻骨结节下面,止于股骨中断股骨粗线内侧唇。功能:大腿内收、屈曲、旋外。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血管供应:股动脉肌支。2. 内收短肌起自耻骨体耻骨下支,止于股骨粗线上部。功能:大腿内收、屈曲、旋外。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股动脉肌支。3. 内收大肌起自耻骨下支(前层)、坐骨支(斜行纤维)、坐骨结节(后层)。,止于股骨粗线上三分之一,内收肌结节。功能:大腿内收、旋外、后伸。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股神经(腰四至五)。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4. 股薄肌起自耻骨下支、耻骨体,止于股骨粗隆下内侧鹅趾。功能:大腿内收、屈膝、大腿旋内。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血管供应:闭孔动脉。5. 闭孔外肌起自闭孔内面、闭孔膜外侧面。止于股骨粗隆间窝。功能:大腿旋外、协助屈髋。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血管供应:闭孔动脉。第五节 股前肌群1. 鏠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股骨体内面侧鹅趾。功能:屈髋、屈膝、屈髋并旋外。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三)。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膝降动脉隐支。2. 耻骨肌起自耻骨上支,耻骨梳,止于耻骨肌线,股骨小粗隆下。功能 : 大腿内收、旋内,屈髋。神经支配:股神经(腰三至四)或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血管供应:旋股内侧动脉肌支。3. 腹直肌起自髂前下棘,髋臼上的髂骨,止于髌骨(四头肌腱)筋骨粗隆(髌韧带)。功能:伸膝,屈髋。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4. 股外侧肌起自股骨大粗隆,股骨脊外侧唇,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功能:伸膝,髌骨移位。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5. 股中间肌起自股骨干前外侧面,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功能:伸膝。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6. 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隆间线,股骨粗线内侧,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功能:伸膝。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膝降动脉隐支。第六节 骨后肌群和小腿后肌群1.
半腱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干内侧鹅掌。功能:伸髋、屈膝、小腿旋内。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二)。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2.
瓣膜肌起自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髁后面、腘斜韧带及内侧半月板。功能:伸髋、屈膝小腿旋内。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二)。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3.
股二头肌起自,长头:坐骨结节,短头:股骨粗线外侧唇,止于腓骨头或胫骨外侧髁。功能:屈膝(短头)、伸髋(长头)大腿旋内外(屈膝位)。神经支配,长头:胫神经(腰五至骶二)。短头:腓总神经(腰五至骶一)。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4.
腓肠肌:内侧头起自:股骨内髁上面,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侧髁上面 ,止于跟骨。功能:足趾屈、屈膝,稳定膝、踝关节。神经支配:胫神经(骶一至骶二)。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5.
比目鱼肌;起自腓骨上部,止于跟骨。功能:足趾屈。神经支配:胫神经(骶一至骶二)。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6.
趾长屈肌 ; 起自胫骨后面小腿筋膜,止于第二至五末节趾骨基部跖面。功能:屈第二至五趾,足趾屈、内收、内翻。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一)。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7.
经骨后肌;起自胫骨近端后骨面,骨间膜,腓骨内侧,止于舟骨粗隆、楔骨基底面第二至四跖骨底、骰骨、跟骨或距突。功能:稳定踝关节,足内翻、内收。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一)。血管供应:腓动脉,胫后动脉。8.
拇长屈肌起自腓骨下三分之二后骨面、骨间膜、小腿筋膜拇趾末节趾骨基底,止于屈拇趾。功能 : 足趾屈、内收、内翻。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二)。血管供应:腓动脉,胫后动脉。第七节小腿前外侧肌群1.
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头上 三分之二外侧面及邻近肌间隔,止于骰骨基底、第一至二跖骨底内侧楔骨基底。功能:足外翻、外展、跖屈(部分)。神经支配:腓浅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腓动脉肌支。2.
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三分之二小腿前后肌间隔,止于第五趾骨基地外侧面粗隆。功能:足外翻、外展、跖屈(部分)。神经支配:腓浅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腓动脉肌支。3.
胫骨前 肌起自胫骨外髁、胫骨前外侧面三分之二、骨间膜、小腿前间隔,止于第一趾骨基底部内侧、锲骨内侧基底部。功能:足背屈、足内收、内翻。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胫前动脉。4.
拇长伸肌起自腓骨内侧面,骨间膜小腿筋膜,止于拇趾末节、邻节趾骨基底背面。功能:伸拇、足背伸(部分)足内收、内翻。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胫前动脉。5.
趾长伸肌起自胫骨外髁,腓骨前上方,骨间膜、小腿筋膜,止于第二至五趾末、中节骨基底背面。功能:伸第二至五趾,足背伸、外翻(部分)。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胫前动脉。6.
第三腓骨肌起自腓骨下三分之二前骨面、趾伸肌远端外侧面,止于第五趾骨基底背侧。功能:伸小趾,足背伸、外翻(部分)。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胫前动脉。
范文四:第一部分·头颈背部肌群第一节 浅层肌:1. 斜方肌: 起自枕外隆凸、上项线内侧,颈一至胸十二棘突,项韧带;止于锁骨外三分之一,肩峰、肩胛岗上缘;功能:璇颈(对侧),旋肩,转肩胛骨,肩胛内收。神经支配:副神经(传出支),颈三至四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横动脉。2.胸琐乳突肌:起自胸骨柄、胸骨内侧部,至于颞骨乳突。功能:屈颈(双侧),旋颈(单侧),神经支配点:副神经,颈二至三神经前支。血管供应: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第二节 颈前外侧肌1.前斜角肌:起自颈三至六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功能:颈部侧曲(同侧),转颈(对侧),屈颈(双侧)。神经支配:颈五至七神经前支。血管供应:甲状腺下动脉。2.中斜角肌:起自颈二至六横突,至于第一肋骨(前斜角肌之后)。功能:同前斜角肌。神经支配点:颈二至八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升动脉。3.后斜角肌:起自颈五至七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功能:同前、中斜角肌。神经支配:颈五至八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颈升动脉。第三节 枕下肌1.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至于枕骨粗隆下的上项线。功能:头部后伸(双侧),头向对侧屈(单侧)。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2.头下斜肌:起自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功能:头向后侧旋转。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枕下神经)。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3.头后大直肌:起自枢椎棘突,止于枕骨上项线。功能:头部后仰(双侧)头向同侧旋转(单侧)。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4.头后小直肌: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上项线。功能:头向后仰(两侧)。神经支配:颈一神经后支。血管供应:枕动脉肌支。第四节 深层肌1.头夹肌:起自项韧带下份颈三至胸四棘突,止于下项线、乳突。功能:头部后仰(两侧)同侧转颈(单侧)。神经支配:相应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2.颈夹肌:起自颈三至胸六棘突,止于颈二至四横突后结节。功能:头向后仰(单侧),同侧转颈(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3. 颈半棘肌 起自胸一至六横突,止于颈二至五棘突。功能:头颈部后伸(两侧)同侧屈曲(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4.头半棘肌:起自胸一至六棘突,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功能:头颈部后伸(两侧)同侧屈曲(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5.头最长肌:起自颈四至胸六横突,止于乳突后侧。功能:脊柱后伸(两侧)同侧屈曲旋转(单侧)。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第二部分 上肢带肌1.肩胛提肌:起自颈一至四横突,止于肩胛内上角。功能:头部屈曲,上提肩胛。神经支配:颈神经丛分支(颈四),肩胛背神经(颈五)。血管供应:颈横动脉。2.小菱形肌:起自颈六至七棘突及项韧带,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功能:肩胛骨内收。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颈四或颈五)。血管供应:颈横动脉深支,肩胛背动脉。3.大菱形肌:起自胸一至四棘突、棘上韧带,止于肩胛骨内侧缘(肩胛岗以下)。功能:肩胛骨内收。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血管供应:经横动脉深支,肩胛背动脉。4岗下肌:起自岗上窝肌筋膜,止于耾骨大结节上端。功能:肩关节外展,稳定股骨头。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血管供应:肩胛上动脉。5岗下肌:起自岗下肌筋膜,止于肱骨大结节。功能:肩关节外展、外旋。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血管供应:旋肩胛动脉,肩胛上动脉。6.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缘中份,止于肱骨大结节下端。功能:肩肱外旋。神经支配:腋神经。血管供应:旋肩胛动脉,肩胛上动脉。7.大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下份,止于肱骨小结节嵴。功能:肩内收内旋。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颈五至六)。血管供应:胸背动脉。8.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前下窝,止于肱骨小结节。功能:肩关节内旋。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颈五至六)。血管供应:肩胛下动脉分支。第三部分·腰背臀部肌群第一节 背深层肌1.竖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脊棘突,止于胸一至十二横突、棘突、肋骨角。功能:脊柱后伸维持直立(双)使脊柱同侧侧屈、旋转。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血管供应:主动脉肌支。2.腰大肌起自胸十二腰四椎体侧面和横突,止于以髂腰肌腱止于肱骨粗隆。功能:屈髋,大腿外旋。神经支配:腰丛一至三前支。血管供应:旋股内侧动脉肌支。3.髂肌起自髂窝上内侧面,止于以髂腰肌腱止于肱骨粗隆。功能:屈髋,大腿外旋。神经支配:旋股内侧动脉肌支。第二节 腹肌群1、腹直肌起自第五至七肋软骨剑突,止于耻骨上缘、联合。功能:使脊柱前屈,维持腹肌。神经支配:肋间神经(胸六至十)。血管供应:腹壁上、下动脉。2、锥状肌起自耻骨上支,止于腹白线。功能:维持和增加腹压。神经支配:肋下神经 (胸十二)。血管供应:腹壁下动脉。3. 腹外斜肌起自第五肋骨至第十二肋股外面,止于髂嵴前二分之一外唇,半月线以内、 髂前上棘以下移形成腹股沟韧带。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转向对侧,维持腹压。神经支配:胸七至十二神经前支。血管供应:腰动脉肌支。4. 腹内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前部、腹股沟韧带外侧二分之一,止于第十至十二肋软骨、肋骨,下缘移形于腱膜,止于白线。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转向对侧,维持腹压。神经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经前支。血管供应:腰动脉肌支。5.腹横肌起自第七至十二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前部内唇腹股沟韧带外侧三分之一,移形于腱膜,止于白线,参与联合腱、提睾肌。功能:背肌拮抗肌,使躯干前屈。神经支配:胸一至腰一神经前支。血管供应:髂腰动脉腰支。6.腰方肌起自髂嵴后部内唇、髂腰韧带、腰二至五横突,止于第十二肋骨内侧半下缘(腰一至四横突、胸十二椎体)。功能:脊柱侧屈(单),降肋(双)。神经支配:腰神经丛(胸十二止腰三)。血管供应:髂腰动脉腰支,腰动脉肌支。第三节 臀肌1.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嵴前面,髂前上棘,止于髂胫束前面,大粗隆下方。功能:屈髋,使大腿璇内、屈曲外展。神经支配:臀上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臀上动脉,旋股外侧动脉。2.臀大肌起自髂骨内侧缘中分,骶尾骨背面骶结节韧带,止于髂胫束股骨臀肌粗隆。功能:强力伸髋、大腿旋外上部肌纤维协助大腿外展。神经支配:臀下神经(腰五止骶一)。血管供应:臀上动脉,臀下动脉。3.臀中肌起自髂骨外侧缘下,止于股骨大粗隆上面。功能:前部,外部肌纤维使内旋外展,后部肌纤维使大腿旋外稳定骨盆。神经支配:臀上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臀上动脉.4.臀小肌起自髂骨外侧缘止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髋关节囊。功能:大腿旋内、外展、稳定骨盆。神经支配点:臀上神经(腰四至一)。血管供应:臀上动脉。5.起自骨盆面,止于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面,功能:使大腿伸直旋外和屈曲外展。神经支配:骶丛梨状肌支。血管供应:臀上下动脉。6、闭孔内肌起自闭孔内侧面,闭孔筋膜,止于股骨大粗隆前内侧面,功能:使大腿旋外、屈曲外展。神经支配:闭孔内肌支(腰五至一)。血管供应:臀下动脉。7.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外面,止于股骨粗隆间嵴后面。功能:大腿旋外。神经支配:骶丛股方肌支。血管供应:臀下动脉。第四节 内收肌群1.内收长肌起自耻骨前面耻骨结节下面,止于股骨中断股骨粗线内侧唇。功能:大腿内收、屈曲、旋外。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血管供应:股动脉肌支。2.内收短肌起自耻骨体耻骨下支,止于股骨粗线上部。功能:大腿内收、屈曲、旋外。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股动脉肌支。3.内收大肌起自耻骨下支(前层)、坐骨支(斜行纤维)、坐骨结节(后层)。,止于股骨粗线上三分之一,内收肌结节。功能:大腿内收、旋外、后伸。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股神经(腰四至五)。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4.股薄肌起自耻骨下支、耻骨体,止于股骨粗隆下内侧鹅趾。功能:大腿内收、屈膝、大腿旋内。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血管供应:闭孔动脉。5.闭孔外肌起自闭孔内面、闭孔膜外侧面。止于股骨粗隆间窝。功能:大腿旋外、协助屈髋。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血管供应:闭孔动脉。第五节 股前肌群1.鏠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股骨体内面侧鹅趾。功能:屈髋、屈膝、屈髋并旋外。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三)。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膝降动脉隐支。2.耻骨肌起自耻骨上支,耻骨梳,止于耻骨肌线,股骨小粗隆下。功能:大腿内收、旋内,屈髋。神经支配:股神经(腰三至四)或闭孔神经(腰二至四)。血管供应:旋股内侧动脉肌支。3.腹直肌起自髂前下棘,髋臼上的髂骨,止于髌骨(四头肌腱)筋骨粗隆(髌韧带)。功能:伸膝,屈髋。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4.股外侧肌起自股骨大粗隆,股骨脊外侧唇,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功能:伸膝,髌骨移位。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5.股中间肌起自股骨干前外侧面,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功能:伸膝。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血管供应:旋股外侧动脉。6.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隆间线,股骨粗线内侧,止于髌骨(四头肌腱)胫骨粗隆(髌韧带)。功能:伸膝。神经支配:股神经分支(腰二至四)。血管供应:股深动脉肌支,膝降动脉隐支。第六节 股后肌群和小腿后肌群1.半腱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干内侧鹅掌。功能:伸髋、屈膝、小腿旋内。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二)。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2.瓣膜肌起自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髁后面、腘斜韧带及内侧半月板。功能:伸髋、屈膝小腿旋内。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二)。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3.股二头肌起自,长头:坐骨结节,短头:股骨粗线外侧唇,止于腓骨头或胫骨外侧髁。功能:屈膝(短头)、伸髋(长头)大腿旋内外(屈膝位)。神经支配,长头:胫神经(腰五至骶二)。短头:腓总神经(腰五至骶一)。血管供应:骨深动脉穿支,臀下动脉。4.
腓肠肌:内侧头起自:股骨内髁上面,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侧髁上面 ,止于跟骨。功能:足趾屈、屈膝,稳定膝、踝关节。神经支配:胫神经(骶一至骶二)。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5.
比目鱼肌;起自腓骨上部,止于跟骨。功能:足趾屈。神经支配:胫神经(骶一至骶二)。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6.
趾长屈肌;起自胫骨后面小腿筋膜,止于第二至五末节趾骨基部跖面。功能:屈第二至五趾,足趾屈、内收、内翻。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一)。血管供应:腘动脉腓肠支,腓动脉肌支,胫后动脉。7.
经骨后肌;起自胫骨近端后骨面,骨间膜,腓骨内侧,止于舟骨粗隆、楔骨基底面第二至四跖骨底、骰骨、跟骨或距突。功能:稳定踝关节,足内翻、内收。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一)。血管供应:腓动脉,胫后动脉。8.
拇长屈肌起自腓骨下三分之二后骨面、骨间膜、小腿筋膜拇趾末节趾骨基底,止于屈拇趾。功能: 足趾屈、内收、内翻。神经支配:胫神经(腰五至骶二)。血管供应:腓动脉,胫后动脉。第七节小腿前外侧肌群1.
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头上 三分之二外侧面及邻近肌间隔,止于骰骨基底、第一至二跖骨底内侧楔骨基底。功能:足外翻、外展、跖屈(部分)。神经支配:腓浅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腓动脉肌支。2.
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三分之二小腿前后肌间隔,止于第五趾骨基地外侧面粗隆。功能:足外翻、外展、跖屈(部分)。神经支配:腓浅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腓动脉肌支。3.
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髁、胫骨前外侧面三分之二、骨间膜、小腿前间隔,止于第一趾骨基底部内侧、锲骨内侧基底部。功能:足背屈、足内收、内翻。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胫前动脉。4.
拇长伸肌起自腓骨内侧面,骨间膜小腿筋膜,止于拇趾末节、邻节趾骨基底背面。功能:伸拇、足背伸(部分)足内收、内翻。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胫前动脉。5.
趾长伸肌起自胫骨外髁,腓骨前上方,骨间膜、小腿筋膜,止于第二至五趾末、中节骨基底背面。功能:伸第二至五趾,足背伸、外翻(部分)。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胫前动脉。6.
第三腓骨肌起自腓骨下三分之二前骨面、趾伸肌远端外侧面,止于第五趾骨基底背侧。功能:伸小趾,足背伸、外翻(部分)。神经支配:腓深神经(腰四至骶一)。血管供应:胫前动脉。
范文五:肌群肌名额肌枕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提上唇肌面肌提口角肌颧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颊肌咬肌颞肌咀嚼肌翼内肌下唇下方下颌骨前面面颊深层颧弓颞窝翼窝下颌骨的咬肌粗隆下颌骨冠突下颌骨内面的翼肌粗隆下颌颈、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等处两侧收缩拉下颌向前(张口),单侧收缩拉下颌骨向对侧三叉神经翼外肌神经上提下颌(闭口)口角或唇的皮肤等降口角与下唇使唇颊贴紧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牵口角向外侧三叉神经咬肌神经三叉神经颞深神经三叉神经翼内肌神经面神经上唇上方的骨面提口角与上唇起点帽状腱膜上项线环绕睑裂周围环绕口裂周围止点眉部皮肤帽状腱膜主要作用提眉,下牵皮肤后牵皮肤闭合睑裂闭合口裂神经支配面神经颞支面神经耳支面神经颞支、颧支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翼外肌翼突外侧面颈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肌群肌名颈阔肌颈浅肌颈外侧肌胸锁乳突肌胸骨柄、锁骨的胸骨端颞骨乳突起点三角肌、胸大肌筋膜止点口角主要作用紧张颈部皮肤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向后仰二腹肌舌骨颈前肌舌骨下肌群上肌群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颈椎横突第1肋上面第2肋上面上提第1~2肋助呼吸(C5~7)颈神经前支(C2~8)(C5~6)与名称一致下降舌骨颈袢(C1~3)前腹:下颌体后腹:乳突下颌体内面茎突颏嵴以中间腱附于舌骨体舌骨体舌骨舌骨降下颌骨上提舌骨上提舌骨上提舌骨上提舌骨前腹:三叉神经后腹:面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第1颈神经前支副神经神经支配面神经颈深肌外侧群第1页共6页资料整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8级中医学五年制肌群肌名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上位颈椎横突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棘突骶骨背面及其附近、下位椎骨的棘突、横突、肋骨等项韧带下部、第7颈椎和上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主要作用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肩关节后伸、内收及旋内上提肩胛骨上提和内牵肩胛骨胸背神经(C6~8)副神经神经支配斜方肌背浅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肱骨小结节嵴肩胛骨上角肩胛骨内侧缘上位椎骨的棘突、横突,肋骨、枕骨及颞骨乳突颞骨乳突和第1~3颈椎横突肩胛背神经(C2~6)竖脊肌背深肌夹肌伸脊柱、仰头脊神经后支(C1~L1)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颈神经后支(C2~5)胸肌和膈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肌群肌名胸大肌胸上肢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胸固有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骨部膈肌肋部腰部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第1~6肋软骨第3~5肋骨第1~8或9肋骨上位肋骨下缘下位肋骨上缘肋骨内面下部见图后面第7~12肋内面第2~3腰椎体前面中心腱止点肱骨大结节肩胛骨喙突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下位肋骨上缘上位肋骨下缘第2~6肋的内面主要作用内收、旋内及屈肩关节拉肩胛骨向前下拉肩胛骨向前提肋助呼吸降肋助呼吸拉肋向下助呼吸膈穹窿下降,扩大胸腔助呼吸,增加腹压膈神经(C3~5)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C5~T1)胸内侧神经胸内侧神经(C7~T1)胸长神经(C5~7)肋间神经(T1~11)肋间神经(T3~6)腹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肌群肌名腹直肌起点耻骨联合与耻骨嵴止点胸骨剑突,第5~7肋骨软骨白线、髂嵴、腹股沟韧带白线白线第12肋、第1~4腰椎横突降第12肋,脊柱腰部侧屈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主要作用脊柱前屈,增加腹压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前外侧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下8肋外面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下6肋内面、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髂嵴后群腰方肌腰神经前支(T12~L3)第2页共6页资料整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8级中医学五年制肌群肌名起点止点主要作用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浅层三角肌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肱骨三角肌粗隆旋内(前部肌束)和旋外(后部肌束)冈上肌冈下肌深层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冈上窝肩胛骨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背面肩胛骨下角背面肩胛下窝肱骨大结节上部肱骨大结节中部肱骨大结节下部肱骨小结节嵴肱骨小结节肩关节外展肩关节旋外肩关节内收、旋内、后伸肩关节内收和旋内肩胛上神经(C5~6)腋神经(C5)肩胛下神经(C5~7)腋神经(C4~6)神经支配臂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肌群肌名肱二头肌前群喙肱肌肱肌起点长头: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肩胛骨喙突肩胛骨喙突肱骨体下半前面长头:肩胛骨盂下结节内侧头:桡神经沟内下方后群肱三头肌的骨面外侧头:桡神经沟外上方的骨面尺骨鹰嘴伸肘关节,助肩关节伸及内收(长头)桡神经(C6~8)止点桡骨粗隆肱骨中部内侧缘尺骨粗隆主要作用屈肘关节、前臂旋后肌皮神经(C5~7)肩关节屈、内收屈肘关节神经支配前臂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下一页)手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肌群肌名拇短展肌外侧群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起点屈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大多角骨屈肌支持带、头状骨、和第3掌骨屈肌支持带及豌豆骨钩骨、屈肌支持带小指近节指骨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第1掌骨拇指近节指骨主要作用外展拇指屈拇指近节指骨拇指对掌内收拇指、屈拇指近节指骨外展小指屈小指第5掌骨内侧第2~5指的指背腱膜第2、4、5指近节指骨底和指背腱膜第2~4指近节指骨和指背腱膜小指对掌屈掌指关节、伸指骨间关节第2、4、5指内收,屈掌指关节、伸指骨间关节第2、3、4指外展,屈掌指关节、伸指骨间关节尺神经深支(C8)正中神经(C6~7)、尺神经深支(C8)尺神经深支(C8)尺神经(C8)正中神经(C6~7)神经支配内侧群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蚓状肌指深屈肌腱桡侧第2掌骨内侧和第4、5掌骨外侧面第1~5掌骨对缘中间群骨间背侧肌骨间掌侧肌第3页共6页资料整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8级中医学五年制肌群肌名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第前群二层指浅屈肌肱骨内上髁,尺、桡骨前面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止点桡骨茎突桡骨中部外侧面第2掌骨底掌腱膜豌豆骨主要作用屈肘关节屈肘、前臂旋前屈肘、屈腕、腕外展屈腕、紧张掌腱膜屈腕、腕内收屈肘、屈腕、屈掌第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屈腕、屈2~5指骨第三层拇长屈肌桡骨及骨间膜前面拇指远节指骨底指深屈肌尺骨及骨间膜前面第2~5指远节指骨底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屈腕、屈拇指的掌指和指骨间关节正中神经(C6~T1)旋前方肌尺骨远端前面桡骨远端掌面前臂旋前正中神经(C6~T1)尺神经(C8~T1)正中神经(C6~T1)尺神经(C8~T1)正中神经(C6~7)神经支配桡神经(C6~7)第一层肱骨内上髁、前臂深筋膜第四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浅层小指伸肌后群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深层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桡、尺骨背面骨间膜背面肱骨外上髁、尺骨上端指伸肌第2掌骨底背面第3掌骨底背面第2~5指中节、远节指肱骨外上髁骨底背面(指背腱膜)小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第5掌骨底背面桡骨上端前面第1掌骨底拇指近节指骨底背面拇指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指背腱膜伸腕、腕外展伸腕、伸指伸小指伸腕,腕内收前臂旋后、伸肘拇指外展伸拇指伸示指桡神经(C6~8)第4页共6页资料整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8级中医学五年制肌群肌名髂腰前群肌腰大肌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前上棘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经髂胫束至胫骨外侧髁臀肌粗隆及髂胫束髂肌起点髂窝股骨小转子止点主要作用髋关节前屈和外旋,下肢固定时,使躯干和骨盆前屈紧张阔筋膜并屈髋关节髋关节伸及外旋髋关节外展、臀中肌髂骨翼外面股骨大转子旋内(前部肌束)和外旋(后部肌束)髋关节外展、外旋股骨转子窝转子间嵴髋关节外展、臀小肌深层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股骨转子窝髂骨翼外面股骨大转子旋内(前部肌束)和外旋(后部肌束)髋关节外旋闭孔神经(L2~S5)臀上神经(L4~S1)梨状肌神经(S1~2)骶丛分支髋关节外旋(L5~S2)(L4~S2)臀上神经(L4~S5)臀上神经(L4~S1)腰丛神经(L1~4)神经支配阔筋膜张肌浅层臀大肌臀下神经(L4~S5)中层后群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坐骨结节大腿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肌群肌名起点止点主要作用屈髋关节、屈膝关缝匠肌前群股四头肌髂前上棘胫骨上端的内侧面节、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股直肌:髂前下棘、髋臼上缘股内侧肌:股骨粗线内侧唇股中间肌:股骨体的前面股外侧肌:股骨粗线外侧唇耻骨肌浅内侧群深层层股骨耻骨肌线闭孔神经(L2~3)股神经及闭孔神经长收肌耻骨支、坐骨支前面股骨粗线髋关节内收、旋外闭孔神经(L2~3)闭孔神经(L2~3)坐骨神经内侧分支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微旋外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并微旋内坐骨神经(L4~S2)(L2~4)经髌骨及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屈髋关节、伸膝关节股神经(L2~3)(L2~4)神经支配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支、坐骨支、坐骨结节长头:坐骨结节短头:股骨粗线坐骨结节胫骨上端内侧面股骨粗线股骨粗线和收肌结节腓骨头胫骨上端内侧面胫骨内侧髁后面股二头肌后群半腱肌半膜肌第5页共6页资料整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8级中医学五年制肌群肌名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起点止点内侧楔骨内侧面、第1跖骨底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踇趾远节趾骨底第2~5趾趾背腱膜,止于第5跖骨底者为第3腓肠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浅层比目鱼肌腘肌后群趾长屈肌深层胫骨后肌踇长屈肌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内侧头:股骨内上髁外侧头:股骨外上髁胫腓骨上端股骨外侧髁的外侧份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骨面第2~5趾远节趾骨底足舟骨粗隆,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踇趾远节趾骨跟骨结节内侧楔骨、第1跖骨腓骨外侧底第5跖骨粗隆屈膝关节、足跖屈足跖屈屈膝、小腿旋内足跖屈、屈第2~5趾骨足跖屈、内翻屈踇趾、足跖屈足跖屈、外翻腓浅神经(L5~S1)伸第2~5趾、足背屈主要作用足背屈、内翻足背屈、伸踇趾腓深神经(L4~S2)神经支配前群趾长伸肌外侧群胫神经(L4~S3)足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肌群肌名趾短伸肌踇短伸肌内侧群外侧群足底肌中间群骨间足底肌第3~5跖骨内侧半蚓状肌趾长屈肌腱趾背腱膜第3~5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踇第2~4近节趾骨底和趾背腱膜足底方肌跟骨趾长屈肌腱屈跖趾关节、伸趾骨间关节内收第3~5趾小趾短屈肌趾短屈肌第5跖骨底跟骨第2~5中节趾骨屈第2~5趾踇展肌踇短屈肌踇收肌小趾展肌起点跟骨前端的上面和外侧面跟骨、足舟骨内侧楔骨第234跖骨底面跟骨小趾近节趾骨底屈小趾踇趾近节跖骨底止点第2~4趾近节趾骨底踇趾近节趾骨底主要作用伸第2~4趾伸踇趾外展踇趾屈踇趾内收和屈踇趾屈和外展小趾神经支配腓深神经(L4~S2)足背肌足底内侧神经(L4~5)足底外侧神经(S1~S2)足底内侧神经(L4~S2)足底外侧神经(L4~S2)足底内、外侧神经(L4~S2)足底外侧神经(S1~S2)骨间背侧肌跖骨相对缘外展第2~4趾第6页共6页资料整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8级中医学五年制
范文六:序列 1 23 4 5 6肌肉名 称方斜 背阔肌 肌竖肌脊 胸肌大 锯前 肌膈N 神经副胸 神背 经神脊后支经胸 、外内侧神 胸经长神经膈神经A颈 外 A→枕
锁骨下A →A胛背肩 A 腋A →胸背
A肋后 A间肋间
A后背侧 支、腰 A 腋A→ 外侧 A胸 肋间后A
侧支外胸背 、A 1 、胸内廓A →肌 A 2膈 胸、主 →A膈上A 3
、腹主A 膈下 → 1、 A中间组:腹上壁A、腹壁下
A2、外侧组: -511对 肋间A、肋
A、下腰 A 3 、外侧下:组旋髂 A 深甲腺状上A 腋
分支胸肩峰A A肱 A肱A
腰 A髂、外髂A
上 臀A臀、下A股A 或股深
→A旋股外 侧A→外股、直、中侧间肌7 8910 11
2 1 1 178 1920腹肌胸锁乳 突肌 角肌 肱三肌肱二 肌头肱 头三肌 腰髂 臀大肌 股肌头四肌 股二头肌半 腱 半膜肌肌小腿三头肌5第-2 1肋对神经、间腹下 髂经、神髂腹股神经沟副神
腋神经 肌皮神经经肌 皮神经桡神
经、1腰大 →肌丛腰支 肌2 髂、→股神肌 经臀神经下股 神 坐经神经 骨坐神经 坐骨神经 胫神经骨膝降 A股→内侧 股深 A、臀下 肌 A深 股、臀下 AA 股深A 臀、 A下胫 后A髂深 A旋2/:3发 自外髂A 1,3/ 自股 发A序列 1 23 4 5 6肌肉名 称方斜 背阔肌 肌竖肌脊 胸肌大 锯前 肌膈N 神经副胸 神背 经神脊后支经胸 、外内侧神 胸经长神经膈神经A颈 外 A→枕
锁骨下A →A胛背肩 A 腋A →胸背
A肋后 A间肋间
A后背侧 支、腰 A 腋A→ 外侧 A胸 肋间后A
侧支外胸背 、A 1 、胸内廓A →肌 A 2膈 胸、主 →A膈上A 3
、腹主A 膈下 → 1、 A中间组:腹上壁A、腹壁下
A2、外侧组: -511对 肋间A、肋
A、下腰 A 3 、外侧下:组旋髂 A 深甲腺状上A 腋
分支胸肩峰A A肱 A肱A
腰 A髂、外髂A
上 臀A臀、下A股A 或股深
→A旋股外 侧A→外股、直、中侧间肌7 8910 11
2 1 1 178 1920腹肌胸锁乳 突肌 角肌 肱三肌肱二 肌头肱 头三肌 腰髂 臀大肌 股肌头四肌 股二头肌半 腱 半膜肌肌小腿三头肌5第-2 1肋对神经、间腹下 髂经、神髂腹股神经沟副神
腋神经 肌皮神经经肌 皮神经桡神
经、1腰大 →肌丛腰支 肌2 髂、→股神肌 经臀神经下股 神 坐经神经 骨坐神经 坐骨神经 胫神经骨膝降 A股→内侧 股深 A、臀下 肌 A深 股、臀下 AA 股深A 臀、 A下胫 后A髂深 A旋2/:3发 自外髂A 1,3/ 自股 发A
范文七:下肢的骨:(62块)包括:髋骨、股骨、腓骨、胫骨、髌骨、跗骨、跖骨、趾骨跗骨(7块):跟骨、距骨、骰骨、足舟骨、内、中、外侧楔骨。跖骨(5块)、趾骨(14块)。 髋骨:髋骨由坐骨、耻骨、髂骨组成髂结节是骨髓穿刺的部位。股骨:内上髁的上方有收肌结节为收肌腱的附着处。 股骨的颈体夹角称为颈干角,角度为120~130度 髌骨、胫骨、腓骨:足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下肢的骨连接:骨盆 :由两侧的髋骨和脊柱的骶、尾骨组成。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骶髂关节:由髋骨和骶骨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的韧带:骶髂前、后韧带
,骶髂骨间韧带。 髋骨与脊柱间连结:髂腰韧带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耻骨联合:耻骨上韧带 、耻骨梳韧带
、耻骨弓状韧带 固有韧带:闭孔膜
骶尾前、后韧带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构成。髋关节的韧带:髂股韧带 、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轮匝带、髋臼横韧带。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的内外髁和髌骨构成 膝关节的韧带:分为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囊外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髌韧带、腘斜韧带、膝横韧带囊内韧带: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半月板:内侧半月板(C形)和外侧半月板(O形)足关节: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胫骨和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踝关节韧带: 内侧:三角韧带外侧: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 后部:跟腱跗骨间韧带:距跟舟韧带 、跟舟足底韧带、足底长韧带、跟骰韧带、跟骰足底韧带、跟骰背侧韧带、骰舟背侧韧带、跗跖背侧韧带、跖骨间韧带、分歧韧带 。下肢的肌肉:下肢的血管:髂外动脉: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缘下行,穿血管腔隙至股部。 髂外动脉的分支:近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进入腹直肌鞘,与腹壁上动脉吻合。营养腹直肌 旋髂深动脉:分布于髂嵴及髂腰肌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的投影:自脐左下方2cm处至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 间的连线,此线的上1/3段为髂总动脉的投影;下2/3段为髂外动脉的投影。上、中1/3交界处即为骼内动脉的起点。股动脉: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向后发出股深动脉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在股三角内,股动脉先位于股静脉的外侧,逐渐从外侧跨到股静脉的前方,下行入收肌管,再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易名腘动脉。股三角: 位于股前部上1/3,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长收肌围成。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从外向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 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的管状间隙。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所以收肌管又称股腘管。股三角或腘窝的炎症可借此互相蔓延。收肌管内的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进入收肌管者为: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收肌管者为:股动脉和股静脉;途中穿出收肌管壁者为:隐神经和膝降动脉。股动脉的体表投影:在大腿稍屈和外展外旋位置时,由腹股沟中点到内收肌结节绘一直线,该线的上2/3是股动脉的表面投影线。股动脉的分支:(1)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及阴部外动脉等三条浅动脉 (2)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粗大的分支,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5厘米处发自股动脉的后外侧壁。先在股动脉的外侧,以后行于股动脉和股静脉的深面,至长收肌后方继续下行,终于大腿的下1/3(图4-7),其主要分支有:ⅰ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发自股深动脉根部的外侧壁,在缝匠肌与股直肌深面行向外侧,分为升、降两支。升支经阔筋膜张肌深面上行,营养髋关节和邻近诸肌。降支沿股外侧肌下行,营养邻近诸肌。ⅱ旋股内侧动脉medial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起于股深动脉根部的内侧壁,行向后内,在耻骨肌与髂腰肌之间进入深部,绕行股骨颈内侧至颈内侧到达臀部,营养髋关节及邻近诸肌。 ⅲ穿动脉多为3条,自下而上依次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穿动脉、它们分别于短收肌上方、前方和下方起于股深动脉,贴近股骨内侧向后穿大收肌至股后部,营养股后群肌。股深动脉的终支若在长收肌下方穿大收肌至股后部,则称为第四穿动脉。
范文八:滑车神经沉默了一会,打了面神经一巴掌,说,谁让你那么多分支?!日 22:32:53 有一条面神经在标本瓶里游荡,遇见了一条滑车神经。滑车神经说,面神经,谁让你那么多分支!然后就打了面神经一巴掌。面神经郁闷啦,就去找脑干商量。脑干答应帮面神经解决问题,面神经就很高兴的走了。走到一半,发现脑干那里有动静,就回去看看脑干在干什么。
结果,他听见脑干对滑车神经说:怎么能没有理由就打面神经呢?下次再遇见面神经,你就说,面神经,你是运动性还是感觉性?如果是运动性,你就说,怎么不是感觉性?如果是感觉性,你就说,怎么不是运动性?或者你说,面神经,你是支配躯体还是支配内脏?如果是支配躯体,你就说,怎么不支配内脏?如果是支配内脏,你就说,怎么不支配躯体?这样就有理由啦!第二天,面神经遇到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果然说:面神经,你是运动性还是感觉性?面神经骄傲地说:我是混合性!那你要运动性,还是感觉性啊? 滑车神经失望了,不过还有办法,就又问,你是支配躯体还是支配内脏?面神经更加自信:我既能支配躯体,又能支配内脏,你是要怎样?滑车神经沉默了一会,打了面神经一巴掌,说,谁让你那么多分支?!被滑车神经残忍的欺负过后,面神经决定复仇。 面神经纠集了三叉神经,迷走神经等多分支神经,一起找到滑车神经,把他逼到墙角。面对三个神经,滑车神经势单力孤,很害怕。面神经却笑眯眯地说,别怕,我们是讲道理的…我们不欺负你,只是问你几个问题,你答得上来就算了,但答不上来就别怪我们了。滑车神经只有答应。面神经问,我在脑干出来分几支啊?“……”面神经一巴掌扇过去,“要你走后门!不知道了吧!”三叉神经问,我在脑干从哪儿出来啊?“……”“啪!” “要你走后门!看不见了吧!” 憨厚的迷走神经说,我就不为难你了,问,从脑干背侧面出来的脑神经有哪些啊?“这个我知道!我知道!自脑干背侧面出来的脑神经就我一个~~”面神经冲上去就又是一巴掌,“要你走后门!”----------------------------------------------------------------解剖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十一副舌下全。
范文九:职业球员往往被嘲讽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粗人。但事实上,高水平的职业球员,其智商和学习能力往往超脱于常人。足球智商篮球运动中,球员的智商早已是老生常谈。比如在NBA中被用滥了的一个词是“篮球智商”,大概是指一种对于运动和比赛的感悟和把握能力。这当然是一种心智能力,但和其文凭、学位的高低往往没太大关系。既然存在篮球智商,那是否存在足球智商?Canal+电视台的解说员雅克·蒙克拉尔说,“篮球智商,既是指对篮球的认知和文化感触,也是面对各种情况、各种对手时的适应、调节能力。NBA喜欢欧洲球员,很大原因就是他们的篮球智商高。足球也是一样,很多球员的足球智商很高,德尚就是完美的例子。他们是球队的诠释者,在某种意义上是球场上的教练。”里昂中场球员古尔库夫的父亲、洛里昂主教练克里斯蒂安·古尔库夫不太喜欢“足球智商”这个词,但他坚信球员是有智慧的。他说,“那是开启一切的钥匙。不需要在学校里念很多年,也可以在球场上很有智慧,两者之间没有关系。”蒙彼利埃主教练吉拉尔说:“很多人上过大学,也蠢得像根扫把!很多球员出身贫寒,没机会好好读书,也没有读书的土壤。在蒙彼利埃青训营,我们尽量帮助小球员延长上学读书的时间,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毕业于名校。足球依然是他们首要关注的事情。”里尔青训营主管让-米歇尔·旺达姆举出了他的好学生里贝里的例子,“里贝里在学校的行为相当差,从没有人想过他能有所作为。16岁时,因为不守纪律,他离开了俱乐部。但他在球场上灵感四溢。他太聪明了,能够迅速解决球场上的各种问题。得承认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如果一个孩子踢球超棒,但学业很差,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一种选择。”智慧的内涵2006年,旺达姆请到了体育心理学家马可-安托万·沃克鲁斯进驻俱乐部。心理学家认为,没必要给球员的智慧做出定义,但足球智商应该有4个主要因素:“首先得有临场智慧,比如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通过传球和出人意料的动作解决战术问题;其次是总结能力,对于足球固有意义的了解,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思考;再次是情商,在高水平、超激烈对抗中控制情绪的能力;最后,足球是集体运动,得有社交智慧,能够迅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交流,得到信任。球队中最难的事情就是培养球员们的智慧和自省能力,然后让他们形成合力。此为教练的责任。在球员20岁之前,就得让他们学会这些。”古尔库夫秉承了法国学派的足球理念:“运动中的智慧,强调感悟别人,建立技术上的联系,也是一种等级概念。这是我选球员的第一标准。教练观摩球员训练,首要要看的也是这些。有些球员的思维太浅薄,没有伙伴的概念。球员思维肤浅,是最近这些年欧洲青训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如果一位球员能够在沃克鲁斯给出的四种能力中得高分,那他就能有很高的足球智商,拥有出色的职业生涯,即便他在传统学业中表现不佳。法国名帅德努埃曾在拉马西亚研究多年,他说:“又懒又笨的学生也有机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同理也有机会成为伟大的球员。”沃克鲁斯说:“没必要苦读多年,一位球员也能够修养出迅速处理各类比赛信息的能力(球的飞行轨迹、跑位、战术数据、集体战略)。心理学家在科学工具和方法的帮助下,可以帮助教练组确定球员的智商,比如评估关注能力、专注能力、预判能力等,可以找出球员头脑的优点和弱点。”当然,心理学的智商评估对于一线队球员已经为时太晚,但对于培养未来的职业球员意义重大。编译/陈明至少42%的法国球员高中毕业法国职业球员工会(UNFP)在2011年对球员的学历水平进行了一次调查。共790位球员接受了调查,其中有32%曾通过高中毕业会考,10%在高中毕业后又接受了至少两年高等教育,有26%没参加过高中毕业会考,32%是初中毕业。总结一下,42%的法国职业球员至少拿到了高中学位。这个比例不低,但与之前相比,下降得厉害:2008年的此项数字为50%,2004年的为49%。法国职业球员工会的诠释是,球员们越来越年轻了。2011年,45%的法国职业球员年龄不足25岁,2004年时仅为33%。球员成名太早,没时间读书,只能在职业生涯的空闲或者退役后再补充学习了。在瑞典,射手都有大智慧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神经科专家普雷德拉格·佩特洛维奇领导了一项调查,新近将成果发表,数据令人印象深刻。2007年,科学家们对三组人群进行研究:瑞典男足和女足甲级联赛的球员、瑞典男足和女足乙级联赛的球员、普通人。通过各种办法,测试其认知能力,与记忆、创造力和决策力等各种能力相关。结果,甲级联赛的男女球员位于表现最出色的5%人群当中!接下来跟踪瑞典联赛年最佳传球手和最佳射手榜单的情况,科学家发现他们都是在2007年测试中得到最高分的人!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是否可以让孩子们玩魔方,从中找出未来的伊布拉希莫维奇?人们想把我们描述成马儿Q 很少有职业球员完成高等教育。你是吗?A 我是完美的例子。我17岁时,在圣艾蒂安拿到了会计学的职业文凭。人们对我说:“职业球队或者学校,你选吧。”我很快就做出选择。好吧,我不上学了。见识很多人,开了眼界,就连做访谈都能让我学到东西。我有很多空余时间,也在阅读。继续长学问是可能的。不是还有很多自学成才的人吗?但也有很多大学念了四、五年,还在麦当劳工作的人。Q 你厌恶经常被描写成只知道追着球跑的家伙?A 我们球员之间也经常以此开玩笑。一场比赛下来,累得要死,魂不守舍,还得立即接受采访,那还能说出些什么……人们总想把我们描述成马儿。但球员中高中毕业的也很多。新一代球员都随身带着iPad,随时上网,更有机会学习。职业球员联盟也在帮忙,我新近加入了他们的一个培训班,研修体育组织管理课程。Q 你能跟上吗?A 必须的。各种作业我都完成得很好。但我的拼写错误很多……但我丝毫不觉得学习有多困难。还有一件事:15年之前,我根本不会说英语;但现在我英语说得很好,因为要和外援交流。
范文十:相信每个男人都希望拥有迷人的身材,但不付诸于行动是不切实际的,以下是各种肌肉的锻炼方法,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练出肌肉!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过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关键是循序渐进,半年期可以出现一定效果最能体现男性美感的肌肉一、锻造优美肌肉的两大要素要想让你的肌肉训练的圆润、结实、刚柔相济,能够长时间的保持,就必须了解健美训练最为基本的两大要素:运动量安排和训练后恢复的关系。运动量是指训练的对肌肉所产生的刺激,即通过训练促使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分解。恢复的作用是合成肌原蛋白,补充一定数量的蛋白质,从而使肌纤维变得更粗壮。肌肉的增长是通过恢复阶段完成的。肌肉的恢复与增长有一定的周期,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再继续安排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两次训练之间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恢复,没有得到营养的补充,肌肉不但不会增长,反而会僵化,影响进一步的训练。也就是说,肌肉真正的增长是发生在健身房之外,而不是健身房之内。二、训练计划的调整在你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旧的训练计划就应该调整了。因为,肌肉适应了初步训练计划的刺激强度,要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增加训练强度了。然而,身体的恢复能力并不因训练强度的增加,力量及肌肉的增大而同步提高。对初学者来说,开始时臂围33厘米,可以弯举40磅。练了几年后,臂围达到46厘米,能弯举160磅。说明训练量和力量已提高了百分之四百。但恢复能力并未达到这个程度,也许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就是说,臂围练到46厘米时身体所承受的疲劳要比臂围33厘米时大。健美运动员愈强壮,高强度的训练带来的疲劳程度就越大。这也是臂围46厘米要比臂围33厘米时恢复的时间要长的原因所在。如果后者两天就能恢复的话,那么前者则需要5--6天才能恢复。为了取得进步,你必须增加训练强度,但强度的增加又会对你的恢复能力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在你提高训练强度的同时,一定要降低训练组数。当然,这要依据你具体是增加肌肉力量还是肌肉耐力而定。三、恢复的时间有的肌肉组织在营养充分和其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需要48--72 小时才能恢复。像肱二头肌等较小的肌肉48小时就能恢复,而股四头肌和背部肌肉则要近72小时才能恢复。通常,练一块肌肉间隔72小时就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还应明白,恢复过程是贯穿在整个身体及其所有系统中,而不是局限于某个肌肉组织。因此,隔天训练效果最好。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每次训练的时间不是越长效果越好,训练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同的年龄、训练目的、体质、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为了让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吸收营养,有时需要停练几天,特别是由于训练过量而使内分泌系统失调的时候。这也是隔天训练的原因。这样做是为了让整个神经系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恢复,以便组织下次战斗。而你所得到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放松,还有生理上的舒畅。过量训练的症状是综合性的反应,主要是肌肉疲劳,糟糕的是还会使你的其它系统受到损伤。四、训练过量的诊治训练后未得到充分的恢复,说明训练过量了,典型的症状是常感疲乏,容易发怒,睡眠不好,胃卤不好,关节疼痛,头痛恶心,无精打采。任何一种症状发生都会降低你的训练热情,使你不能全力以赴。贪恋健身房是这种症状的前兆。如果你已经在恢复方面碰了壁,则诊治的唯一良方是彻底离开健身房,直到训练热情重新燃起为止。当然,不碰这个壁更好。当你进行恢复时,要对训练计划进行分析,并重新规划以后训练课的内容,要么减少训练密度,要么降低训练强度。当你回到健身房恢复训练时,一定要坚持采用新的训练计划,彻底抛弃旧的训练计划。充足的睡眠是恢复必不可少的。睡觉时体内酸碱度的平衡会很快恢复,神经系统会得到修复,同时还会分泌生长激素。一份营养平衡的食谱是最好训练最好的保证。如果将食谱与训练/恢复分解开来的话,你56%一60%的热量的来自碳水化合物,25%一30%来自脂肪。促进恢复的主要补偿手段是食用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维生素B有助于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的吸收,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能力,可预防感冒、喉咙发炎和各种感染。免疫系统的破坏也是训练过量造成的结果。如果你不进行充分的恢复,你所有的训练都等于白费。你将失去肌肉围度、力量,感到无精打采。要知道,你的进步不取决于练得比别人苦,耗的时间比别人多,而取决于肌肉是否恢复的好。正确的锻炼+充分的休息+合理的饮食=肌肉增长!!!!正确的锻炼:胸部:A:(外侧翼中部、下缘沟、中间沟)1.平卧推举(杠铃宽握、哑铃)2.平卧飞鸟(哑铃或拉力器)3.双械两臂屈伸(稍宽握)4.俯卧撑(稍宽握,脚、手同高)5.重锤拉力器夹胸6.坐姿器械椅夹胸B:(中间沟、外铡翼中下部、下缘沟)1.双杠两臂屈伸(中握距)2.平卧飞鸟(哑铃或拉力器)3.平卧推举(中握距)4.俯卧撑(中握距,手脚同高)C:(下缘沟、外侧翼中下部 )1.下斜卧推2.下斜飞鸟3.俯卧撑(中握距,手高低于脚位)4.平卧推举(中握距)背部:A:坐姿颈前下拉B:坐姿颈后下拉C:哑哑铃俯立划船D:俯立正握上拉E:颈前宽握引体向上F:坐姿对握平拉G:俯卧挺身H:硬拉肩部:A:直立推举B:坐姿颈后推举C:哑铃前平举D:哑铃侧平举E:提铃耸肩F:哑铃俯身飞鸟肱二:A:杠铃弯举B:坐姿斜托双臂反握弯举C:站姿哑铃锤式弯举D:坐姿哑铃交替弯举E:站姿拉力器单臂反握弯举F:俯坐弯举肱三:A:站姿双臂胸前屈肘下压B:仰卧后撑C:仰卧屈臂上拉D:坐姿单臂颈后臂屈伸E:窄握推举F:俯立臂屈伸腿部:A:颈后深蹲B:斜卧负重腿举C:腿弯举D:腿伸展E:剪跨F:坐姿提踵胸肌腹肌二头肌(手臂上部肌肉)方法很简单,我也这样练的1:胸肌(俯卧撑)准备,现在地上最标准的俯卧撑,双手支撑点同肩膀。身体直上直下。如果一次性50个以内,记录自己极限个数。然后数目对半比如你极限是30个,一半就是15个,然后一组就做15个,然后间隔5分钟做第二组15个,然后再做第三组,如果连做三组没什么说明你耐力牛B,缩短间隔时间,如果只做到第二组或者第三组记录下今天坚持到第几个,比如我今天坚持到第二组第12个,记录在日历上,每天进步一点慢慢超越。半年,你胸肌轮廓可以看得出的改善2.腰腹肌平躺,将脚直伸高和身体成45度角,然后坚持。时间越长越好,然后休息2分钟来第二次,不断重复到肚子有酸胀感。关键是坚持3:二头肌,手臂肌肉买两瓶尖叫饮料等所有中间细长两头粗的饮料,喝完,装水,然后手贴身体,先放直,然后小臂弯起,这个动作无数电影里有。然后一组极限个数,一天3组,间隔2分钟。一个月后将水换成沙子注意:健美锻炼是一项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为辅的运动。锻炼时要求练习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否则易产生头昏、恶心、过早疲劳等现象。一般为:用力时呼气,恢复时吸气.充分的休息:所谓充分的休息是指,对一块锻炼后的肌肉给予充分的时间,使其肌肉纤维得以修复.一般大肌肉群(如:胸,背,腿)要在锻炼后48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锻炼;小肌肉群(如:肱二,肱三,小腿)要休息48个小时以上.合理的饮食:器械锻炼就是通过肌肉纤维的损伤再修复,使其变粗而得以增加肌肉纬度,所以在训练完后为了给肌肉纤维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我们就应摄入足够多的蛋白质(一般运动人士蛋白质摄入量为:1.5~2.0克/公斤体重.最后祝您锻炼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桡神经支配的肌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