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应考虑哪些地震作用?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桩基础抗震验算案例稳定性验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四章路基稳定性计算要点解析.ppt9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四节 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主要病害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会遇到
路基不稳定
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且工程性质恶劣,尤其在振动荷载的作用下,易产生侧向滑移及蠕变,对路基、构筑物的影响较大。
主要措施: 薄层软土―原则上清除换土 厚层软土---- 稳定分析,达到要求; 加固措施; 采用其他结构物-修筑桥梁 第四节 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指天然路基状态下,不采取任何加固措施,所容许的路基最大填土高度。
计算公式 ◆1、临界高度的计算 1)均质薄层软土地基 2)均质厚层软土路基 式中: Hc――容许填土的临界高度; c
――软土的快剪粘结力; γ
――填土的容重; Nw――稳定因数,其值与路堤坡角及深度因素γ (d+H)/H有关。如后图 第四节 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 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临 界 高 度 的 计 算 γ
d+H /H 第四节 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规范规定: 1)总应力法-地基抗剪强度采用总强度 天然十字板快剪强度 , 或采用直剪快剪指标。 表征稳定性的安全系数为: ◆2、路基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式中: i,j ――路堤填料内的分条编号; PT ――各土条在滑弧切线方向的 下滑力的总和; Si ――路基土内(AB弧)的抗剪力; Sj ――路基土内(BC弧)的抗剪力。 第四节 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Pj
2)有效固结应力法 可以求固结过程中任意时刻已知固结度的安全系数,但本身不计算固结度,只是将其作为已知条件。 安全系数为: 第四节 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浸水路堤是指受到季节性或长期浸水的沿河路堤、河滩路堤等。
浸水路堤的水的浸润曲线
由于土体内渗水速度远慢于河水,因此,当堤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四章 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PPT)
下载积分:1471
内容提示:第四章 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5:54: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四章 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PPT)
官方公共微信分享到:&&& 一、 引言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从2008年初南方雪灾到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导致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大面积瘫痪。公路、铁路工程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抗震救灾中,公路、铁路交通运输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 建家园的重要环节。而桥梁又是其关键部位和控制性工程。因而桥梁抗震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主要对桥梁抗震分析方法作简要综述。 &&& 回顾,桥梁抗震分析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静力法、以动力法为基础的反应谱法和动态时程分析法这三个阶段。 &&& 二、静力法 &&& 早期结构抗震分析采用的是静力法。该方法不考虑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假设结构物为绝对刚性,地震时结构物的运动与地面运动完全一致,结构物的最大加速度等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于是,结构物所受的最大地震荷载f等于水平地震系数 与结构物重量w的乘积,或者等于建筑物质量m与地面最大加速度 的乘积。即: &&& 其中, 为水平地震系数,其值等于地面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 在设计中,把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水平地震系数和地震烈度联系起来,且通常根据重力加速度g与地面最大水平加速度的统计平均值的比值对水平系数加以划分,我国铁路、公路工程抗震规范的规定见表1。目前采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取代地震基本烈度,两者之间的关系见表2。 &&& 从震动这一角度分析,把地震加速度看作是结构破坏的唯一因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忽略了结构物的动力特性,这使得静力法只有在当结构物的基本因有周期比地面卓越周期小很多时才能成立,即结构物在受地震的振动作用时表现为绝对刚体而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形。由于概念简单,计算公式简明扼要,挡土结构和桥台等质量较大的刚性结构物的抗震计算常常采用静力法。我国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中挡土墙和路基的抗震强度和稳定性均采用静力法计算地震荷载。 &&& 三、反应谱法 &&& 在逐渐认识结构的动力特性后,美国学者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了计算地震力的反应谱法,也叫动力法。它不仅考虑了地震时地面运动的特性,而且考虑了结构物自身的动力特性,是目前工程设计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震设计方法。它的设防标准采用加速度或烈度来表示。 &&& 该方法称为弹性反应谱法,因为其是以弹性体系作为研究的对象。但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物一般都会发生弹塑性变形,此时,结构物的延性将起到消耗能量的作用,这就是延性设计。 &&& 四、动态时程分析法 &&& 时程分析法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抗震分析方法,用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至于80年代,已成为多数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分析方法之一。 &&& “时程分析法”是由结构基本方程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求得整个时间历程内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一种机构动力(辅助)计算方法,也就是说满足规范要求的时候可以不用它计算。规范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及超过一定高度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 五、结语 &&& 大地震对桥梁的损害是直接的,同时由于道路的不畅通也进一步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及更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地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以上只是对几种抗震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所以,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桥梁抗震,更先进、的抗震分析方法是必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认真努力、刻苦钻研。 &&& 参考文献: &&& 范立础,卓卫东.桥梁抗震延性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 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08.此文章由亲亲影视()收集整理.随机推荐信息资源分类,视频教程网,51自学网视频教程,我要自学网,亲亲网,百度影音视频教程网,51自学网视频教程,我要自学网,亲亲网,我爱百度影音电影电视剧导读:12.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5.《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16.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抗震设防类别,21.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22.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
1. 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
塌陷地震 )和(
诱发地震 )四种类型。
2. 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浅源地震
)、( 中源地震
3. 地震波可分为(
4. 体波包括( 纵波
5.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6. 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7. 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8.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9.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0.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1. 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2.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3. 地震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
又产生(水平振动)。
14. 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
15. 《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6. 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17. 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18. 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19. 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0.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
抗震设防类别。
21.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
22. 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23. 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关系。
24. 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
25.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26. 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27. 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
28. 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
29. 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
30. 结构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温度缝)和(沉降缝)。
31.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
32. (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
33. 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34. 框架-支撑体系的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
35. 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高厚比)。
36. 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
37. 天然地震主要有(
38. 地震波传播速度以(
)最快,(
)次之,(
39. 地震动的三要素:(
40. 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41. 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
42. 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
43. 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44. 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
45. 我国将建筑场地划分为
个类别,各类别根据
46. 为了减少判别场地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两步进行,即
47. 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
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48.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49. 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
50. 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波和
横(S) 波,
而面波分为 瑞利 波和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51. 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类。
52. 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
53. 《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 长悬臂 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
筑 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54.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建筑物的类型 和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55.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
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56. 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 反弯点法 和
57.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
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58. 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标准贯入试验
59.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包括
结构抗震计算
、抗震概念设计
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60. .一般情况下,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可取地面至土层的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石顶面的距离。
61. 从地基变形方面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比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62. 地震时容易发生场地土液化的土是: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
63. 目前,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拟静力方法,另一类为直接动力分析法。
64. 对砌体结构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墙体中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
65. 用地震烈度来衡量一个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66.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应高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关键杆件的延性要求,应高于对整
个构件的延性要求。
67. 抗震等级共分4级,其中 一
级抗震要求最高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的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
68. 根据土层剪切波速的范围把土划分为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四类。
69. 地震波中的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用来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
大小和尺度的是 震级,其为一种定量的指标。
70. 在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中,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应 &1.0
71. 当建筑物的地基有
饱和的砂土和粉土
的土时,应经过勘察试验预测在地震时是否会出现液化现象。
72. 对于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体系,应着重提高
第一道抗震防线
中构件的延性。
73. 未经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在梁柱的节点区,柱与梁相比,震害比较重的构件是 柱 。
74. 剪压比用来说明梁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其概念为:剪压比为V/fcbh0,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75. 在确定结构体系时,需要在结构的 刚度
、 延性 及
之间寻求一种较好的匹配关系。
76. 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宜采用
承重的结构体系。
地震系数K表示 ______ 与 ______ 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 ______ 与 ______ 的比值。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
措施设计的基本思想是 ______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主震震级不突出,主要地震能量是由多个震级相近地震释放出来的称为 ______ 。体波经过地层界面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到地面时,激起两种仅沿地面传播的面波,即 ______ 和 ______ 。场地类别根据 ______ 和 ______ 划分为 ______ 类多高层钢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有三种: ______ ______ ______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规范》将建筑按重要性分为 ______ 类,其中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属于 ______ 类。体波包括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波。地震按其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深源地震和 ______ 、 ______ 三种类型;相对而言 ______ 的震害较大。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采用分为 ______ 度的地震烈度表,而日本采用分为 ______ 度的地震烈度表。
78. 高层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分为
几种类型。
79. 高层建筑基础类型有
80. 框架结构近似手算方法包括
81.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柱反弯点高度应考虑
82. 隔震又称为“主动防震”,常用的隔震形式包括
83.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抗震墙之类的杆系构件,抗震设计的优化准则是四强四弱包括:(
84. 地震动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是
阶段设计法。
86. 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分为
两大步骤。
87. 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
地震作用。
88.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设置。
89. 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通过内力组合得到框架结构的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以满足
90. 完整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包括三个方向的内容与要求,分别是
91. 在框架―剪力墙的内力计算时,总抗震墙和总框架之间用
92. 多高层钢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有
1.下列不属于地震破环作用的表现形式的是 (
A、地表破坏
B、人员伤亡
C、次生灾害
D、建筑物的破坏
2.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超过(
)层的建筑归为高层钢结构建筑。
3.多层砌体结构中当墙体的高宽比大于4时,墙体的变形情况是(
A、以剪切变形为主
B、以弯曲变形为主
C、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均占相当比例
D、视具体内力值而定
4.多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超越概率为(
5.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时,由于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
A、扭转效应
B、鞭梢效应
D、主体结构破坏
1、高层建筑采用(
)限制来保证结构满足舒适度要求。
A、层间位移
B、顶点最大位移
C、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值
D、顶点最大加速度
2、高层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
A、底部剪力法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弹性时程分析法
D、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3、当框架结构梁与柱线刚度之比超过(
)时,反弯点计算假定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
4、联肢剪力墙计算宜选用(
)分析方法。
A、材料力学分析法
B、连续化方法
C、壁式框架分析法
D、有限元法
5、框剪结构侧移曲线为(
1. 某高层建筑要求底部几层为大空间,此时应采用那种结构体系(
A 框架结构
B 板柱结构
C 剪力墙结构
D 框支剪力墙
2. 高层建筑结构防震缝的设置,下列所述哪种正确?(
A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包括基础也应断开
B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C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有地下室时仅地面以上设置 ;
D 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为独立柱基时地下部分可设防震缝,也可根据不同情况不设防震缝。
3.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建筑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为正确?(
A 6度或7度的地震;
B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C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 ;
D 6度以下的地震。
4. 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所受的风力最大?(
A 建在海岸
B 建在大城市郊区
C 建在小城镇
D 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5. 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
A 必定相等
B 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 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D 不能确定
6. 以下关于框架的观点,哪个是正确的? (
A 按照D值法,线刚度大的柱上的剪力必大于线刚度小的柱上的剪力
B 反弯点法在计算柱的抗侧移刚度时考虑了节点的转动
C 按照D值法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与框架层数有关
D D值法比反弯点法求得的柱抗侧移刚度大
7. 为体现“强梁弱柱”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
8. 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采用D值法分析内力及位移.关于D值法与反弯点法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
A D值法与反弯点法的物理意义没有区别,都是以柱抗剪刚度比值分配楼层剪力
B D值法中,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刚度的影响,反弯点法假定楼层梁刚度为无穷大,楼层柱反弯点在柱高度的中点
C D值法和反弯点法柱的抗剪刚度都考虑了楼层梁约束的影响,反弯点法取柱高中点为反弯点位置,而D值法由计算确定
D D值法中,柱的抗剪刚度考虑了楼层梁约束作用的影响,反弯点法中,柱的抗剪刚度不考虑楼层梁的影响
9. 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下列何项符合规定(
A 剪力墙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B 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C 不步于两层层高
D 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0. 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 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呈现为弯曲型
B 框架结构的弯曲型变形是由梁、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
C 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一般为下小上大
D 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而与梁的线刚度无关
1、《抗震规范》中将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划分为( C)
A 甲类建筑
B 乙类建筑
C 丙类建筑
D 丁类建筑
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B 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而且与场地条件和震中距有关;
C 建筑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直接取决于震级大小;
D 烈度直接反映了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多少。
3、在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记录图中,最晚到达的是( D )
4、对我国抗震规范中小震、中震、大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
A 小震、中震和大震之间各相差一度;
B 小震下,结构不需要进行抗震计算,只要满足抗震措施;
C 基本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是中震;
D 大震的重现期约是1000年。
5、“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C )
6度或7度的地震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
6度以下的地震
6、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B )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文档下载、办公文档、党团工作、人文社科、旅游景点、出国留学以及抗震试题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震验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