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图

查看: 36110|回复: 39
泉州“六区三县”行政区划图
本帖最后由 泉州梦 于
22:35 编辑
1.gif (74.66 KB, 下载次数: 114)
21:21 上传
说明:以上区划图参照《泉州城市总体规划()》制作。& && & & && & 一般情况下,地级市的区不能超过六个,因此,泉州行政区划按照“一湾两翼多支点”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设“六区三县”。& && & & & “一湾”:指环泉州湾,是泉州海湾型城市的核心区,由鲤城区、晋江区、洛秀区(台投区)三区组成;& && & & & “北翼”:惠安区,为北部门户,是环湄洲湾南岸地区的增长极核,向北对接莆田、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 && & & & “南翼”:安平区,为南部门户,是环围头湾地区的增长极核,向南对接厦门、珠三角,并为将来对接台湾预留充分的战略用地。& && &&&& && & & && & “多支点”:指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城镇支点。南安区为西部门户,向东与环湾核心区的功能、产业进行衔接,向西联系和带动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山区的发展。& && &&&& & 以上“六区三县”方案参照了《泉州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考虑了地域实际,最大限度地传承了泉州各县(区、市)历史,恢复了鲤城,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晋江和惠安。撤消了并没多少历史的石狮市、丰泽区、洛江区和泉港区,应该说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都是比较强的。& & & & 希望泉州的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尽快进行,现代化海湾型城市梦想能够早日实现!& & & & 最后,附上一张《泉州城市总体规划图》
泉州城市空间结构总体规划.jpg (259.06 KB, 下载次数: 40)
22:34 上传
还得加个金门县
这个傻棒意淫肢解南安毫不手软,应该是近亲交配的产物
有当年色目人的风范!
安溪县永春县划归厦门市管辖,德化县划归三明市管辖,这样小泉州就开心又开胃了!!!
泉港划给莆田人管吗?
这个还挺靠谱的
的确,丰泽这个名称太难听了,并入鲤城比较好。台投区也要改名,听起来太不舒服了。
干脆独挡一面建立王国
比较合理,不过鲤城区,晋江区还得斟酌
有想法,要支持。
我石狮直接覆灭了,坚决不同意。
你这个傻棒子意淫肢解南安毫不手软,应该是近亲交配的产物,先天基因缺陷,建议去三院就诊,不然发展下去肢解你的家人就惨了。
Powered by区号:0591
邮编:350000
面积:1.20万平方公里
人口:660万人
位置: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
行政区划:辖5区2市6县和1个经济区
【地区概况】
  福州别称称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福建省的省会,海西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福建省的政治、文化、科研中心。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921736人,全市总人口7115370人,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福州是福建省的文化、政治、科研中心。自南朝陈朝开始的1000多年大部分时间内是福建地方的行政中心。福州在传统上是福州十邑(包括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清市、平潭县、罗源县)的统称。
【行政区划】
  福州市辖5个区、2个市、6个县。面积1.20万平方公里。人口660万。
   面积35.7平方千米,人口56万。辖9个街道、1个镇。
   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10个街道。
   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76万。辖8个街道、5个镇。
   面积552平方千米,人口51万。辖3个街道、4个镇、2个乡。
   面积276平方千米,人口9.26万。辖1个街道、3个镇。
   面积2430平方千米,人口123万。辖7个街道、17个镇。
   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68.2万。辖4个街道、12个镇、2个乡。
   面积2136平方千米,人口61.95万。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
   面积4280平方千米,人口62万。辖16个镇、7个乡。
   面积1187平方千米,人口25.4万。辖6个镇、5个乡。
   面积1468.8平方千米,人口30万。辖11个镇、5个乡。
   面积2241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9个镇、12个乡。
   面积371.91平方千米,人口40.1万。辖7个镇、8个乡。
【历史沿革】
  福州是历史名城,199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首批35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
  秦置闽中郡。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福州,自南朝陈朝开始的1000多年时间内,大部分是福建地方的行政中心。南朝陈朝年间,在今福建设置闽州,后改名作为丰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名为泉州,大业三年泉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郡治在今天的福州。唐武德元年(618)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复称名为泉州,八年(625)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再改名为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改为闽州。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为出现“福州”之名之始。天宝元年(742)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五代汉乾佑元年(948),地划入吴越,分出尤溪、德化2县。宋太平兴国三年属两浙西南路,六年(981)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为治所。
  元朝设置福建行中书省,省治在福州,称福州路,领闽侯、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领闽、侯官、怀、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福清10县,清顺治三年(1646)仍为福州府,属福建行省,领县仍旧,清朝前期开始隶属宁福道(下辖今天的福州地区、今天的宁德地区)。雍正十二年(1734)析古田县增置屏南县。1912年废府,设东路,为福建省省会。
【自然地理】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接泉州市,三明市、南平市,北接宁德市,南邻莆田市。
  地形 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   森林资源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地热 福州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海洋 福州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第六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歧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多种,陆生动物属保护和禁猎的有20多种。
【气候特征】
  气候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福州气候资源丰富,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年相对湿度约77%。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春季:常阴雨绵绵,气温变化较大,是一年中阴雨天最多的季节。有春雨期(3~4月)和梅雨期(5月)之分,春雨期天气冷热多变,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梅雨期温度显著升高,湿度大,雨水多。
  夏季(6~9月):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是出现局地热雷雨天气和热带风暴、台风活动最集中的时期;
  秋季(10~12月):天高云淡,日照充足,湿度减小,温度适宜;
  冬季(1~2月):雨量一般较少,气候温和,极少有零下低温出现。
【经济状况】
  2010年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三次产业的比重为:9.0:44.9:46.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81.11亿元、1402.41亿元和1439.89亿元,分别增长4.0%、19.2%和11.0%;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402.51亿元,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82亿元,增长26.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2.42亿元,增长28.0%;全部工业总产值达4853.44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28亿元,增长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7.44亿元,比增40.7%;进出口总额达245.9967亿美元,比增37.81%;出口总额达163.1423亿美元,比增35.82%;进口总额达82.8544亿美元,比增41.89%;实际利用外资11.85亿美元,增长14.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增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16元,实际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02元,实际增长9.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概念在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被完整、公开地提出。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平潭是中国第五大岛,陆域面积面积267.13平方公里(全县陆域371.9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距离中心城市福州南翼重心福清经济区不过是隔海相望,从平潭到福州100公里的距离上有近2000多平方公里的台地、低矮丘陵及平地,又临福建最大的淡水资源库闽江水系,是福建乃至中国东南沿海最后极待开发的处女地。平潭虽然基础设施一片空白,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路桥、市政管网、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估计到2020年需要投资五百多亿建设基础设施。平潭地区紧邻福清、长乐靠近省会中心城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铁路、港口、机场都在区内,只要完善区内的交通、通讯、水、电及教育、医疗、体育、休闲、消防等等公共配套,引进金融、物流、信息、酒店、上下游等等产业配套,海西最强大的港口、机场、铁路枢纽、公路枢纽,最密集的路网,最具影响力的会展、物流、外贸、金融,最多的高等教育重点学科将会为平潭的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交通状况】
  福州火车站开行旅客列车46对,其中普速列车19对、温福动车组5对、福厦动车组22对。每日始发至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天津、沈阳、郑州、西安、广州、济南、成都、重庆、贵阳、长沙、武汉、南昌等18个省会城市和苏州、商丘、无锡、株洲、徐州、深圳、洛阳、青岛、宁波、温州等主要城市。日均到发旅客6万人,春运最高峰日到发13万人。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简称福州机场,IATA代码为FOC,四字代码:ZSFZ。长乐机场为福建省主要的国际机场,是中国航空国际口岸之一,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于日投入使用,为国内首座完全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兴建的大型现代化航空机场。航线基本覆盖全国各大城市。飞行区等级为4E级,停机坪面积30万平方米。
  结合福州实际情况,根据《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拟在2009年至2018年间建设地铁1号线和2号线,其中福州地铁一号线长28.8公里,计划2014年建成通车;福州地铁二号线长26.5公里,福州地铁六号线长32.4公里,2、6号线计划2018年前建成通车,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十字形构架骨架网。3、4、5、7号线,2030年前完成建造。
  福州市内公交线路约200条,绝大多数是全年一元一票制的空调车线路,运营时间集中在6:00~22:00。康驰新巴士营运线路:3、4、6、9、13、18、19、25、27、29、109、122、124、125、126、128、129路,营达公交营运线路有8、22、105、106、107、108路。闽运公交营运线路:路别号为“3**”格式的线路,其余线路为福州公交集团营运线路。其中,线路名为3位数且开头为“2”的是夜班车线路,线路名为3位数且开头为“5”的是城乡小巴士线路。福州主要的公交枢纽站包括:火车站公交总站(火车站广场西侧)、公交仁德站(广达路仁德路口)、金山公交总站(金祥路金洲路口)、白湖亭公交总站(则徐大道南二环路口)、鼓山下院公交总站(鼓山进山口东侧)、公交鹤林站(三八路)、福州南站(火车南站)、金山金桔站(金桔路)。
【社会事业】
  2004年,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建成投入使用,25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5家企业新评为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新组建成立了文化艺术、环保、交通等职业教育集团和福州国际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0.3万平方米。至年末,市、区两级人才储备中心已累计储备人才5800多人,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内已有8所著名高校挂牌设点。在全省率先完成烈性传染病专用病房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依法依规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迹保护。特别是发掘、塑造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取得实质性进福州大学展。闽剧《红豆缘》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福州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举办第二十一届市运会。
200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达1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5万人。适时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统筹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全面实施。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10.5亿元,超过当年清欠计划5%;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1.8亿元,基本完成中央、
省确定的清欠任务。
【旅游资源】
  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 林旅游城市风貌。目前,福州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尤其是豉山,人说“到了福州没上鼓山等于没来福州”。陈运和《鼓山》诗赞“钻入古木参天的绿荫寻找游记标题
迈出大雄宝殿的香火遇见诗歌灵感”。市著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其中林则徐墓、福州华林寺、乌塔、马尾船政遗址、福清弥勒岩、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雪峰寺“树腹碑”等也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主要游览景点有鼓山、乌山、于山、三坊七巷、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江滨公园、华林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岛)、平潭岛等。名山有鼓山、旗山、青云山、于山、乌山、屏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福州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林则徐故居、严复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萨镇冰故居。
  闽菜常列为国宴之一,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扁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福州特产:有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牛角梳。
【地方文化】
  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温泉资源丰富有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渔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畜类和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历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福建省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以百计,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以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等遗存最为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年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福州地区就有氏族部落长期定居。“闽人”就是当时的土著居民。距今约4000年前,即前21世纪末至前16世纪初的夏朝时期,这里的闽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有了联系。至周代,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不仅向周朝进行朝贡,而且也进入了奴隶社会。战国中期(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击败杀死,越国开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闽,与闽族融合成为闽越族。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前220年,秦始皇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在福建地区设闽中郡。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无诸率闽越族人先是反秦,继而佐刘邦攻项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复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福州成为闽越国的都城。无诸依冶山建城,人称“冶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今建瓯市)侯官、东安二县设晋安郡,福州为晋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严高改建郡城,时称“子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闽县等地复设泉州(即今福州市)。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随其兄王潮率兵南下,占领福建全境,创立闽国,定都福州。王审知安置中原移民,选用贤能,兴文重教,浚湖拓城,减税撤卡,发展海外贸易。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在子城外环建大城,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称“罗城”,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城。罗城内除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之为坊,这便是“三坊七巷”的雏型。开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别称三山。后来,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立国号“大闽”,避乱者渐次而来,典章人物,极一时之盛。南宋末,益王赵昰登基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迁返福州。明代,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廉肃贪,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福州经济恢复,纺织业、商业、航海业复苏。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夹城与宋代的外城基础上砌石城以防倭,此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后才陆续被拆除。明末,清兵入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福州为天兴府,又称“福京”,作为行都。明清时,福州为福州府府治。清代时,福州为闽浙总督(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的驻地。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扩大。城内、南台和仓山连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为商贾云集的街市,仓山成为外国领事馆区。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经是中国海军、造船业的发祥地,为中国培养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军将领英才。
【民俗风情】
  新春佳节:是境内最大的传统节日。通常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祭灶”开始,节日气氛渐浓,至“除夕”大团圆之夜进入高潮,正月初一后为休闲娱乐时间,到正月十五日闹“元宵”止春节结束。
  祭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备饼、果饯行,祈求灶君上天多说好话,保佑合家平安。祭灶后,春节气氛逐渐浓烈。家家户户开始备年货、蒸年糕、贴春联,送旧迎新。旧俗女婿在此期间多向岳父母送年货,俗称“分年”。出外务工从商的人也陆续回家过年。
  除夕:连俗除夕分“小同岁”和“大同岁”。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月小为二十八日)为“小同岁”,民间传说主要敬祀临水夫人。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为“大同岁”,主要敬祀祖先。是一年中菜肴最丰盛的一天。改革开放后,多一家围坐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守夜待旦以迎新年。
  春节:俗称“过年”。为该县民众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初一零点起,燃放鞭炮,开大门,俗谓“开城门”,表示新的一年开始。机关单位多在初一开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互祝互勉。初二日,登门拜亲访友,主人用年糕、糖果、瓜子、福橘、花生、香烟等招待客人,或煮料为点心。长辈并给儿童“压岁钱”。已婚女子,多在此日伴夫及儿女回娘家探望父母。初三、初四多自行安排游乐活动或访友。互道“拜年”、“祝福”、“恭喜”、“发财”等。初五早谓“接神早”,各家于早上即点香放炮喜迎“财神”。并于晚上再一次点香放炮。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是该县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从正月初七、八即开始送灯,十六岁以下儿童所玩花灯由母舅赠送。娘家要给新嫁女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次年送“莲盆灯”,第三年送“吉灯”。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为“上灯夜”(即上彩夜),十五日“闹元宵”。
  拗九节:正月二十九日,各家早晨以糯米、红糖、米时、甘薯、花生仁、豆、红枣、桂圆干、葡萄千9种食物煮成“拗九粥”,敬祀神祗、祖先,馈送长辈亲戚,故又名“孝顺粥”。
  上巳节:三月初三日谓“上巳”,各家门楔两旁各插一束:荠菜,俗谓“懿旨菜”,以祓不祥。三月三日又是畲族传统的乌饭节,每年这一天,畲族男女老少都早起上山采摘乌饭树叶或果,与大米煮成乌饭,供奉祖先并作早餐,饭后举行赛歌,甚为热闹。新中国成立后多改为蒸煮糯米饭,加上猪油、红枣、白糖,拌上花生、芝麻等配料,更为香甜可口。
  清明节:为传统祭祖节,家家上坟,扫墓祭祀,刷新墓碑,摆祭品,烧冥钱,压纸钱,下山时折两枝松枝带回,挂在门首,以表哀思。机关单位、学校组织干部、职工、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以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立夏节: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是日各家以豆芽、韭菜、或红糖拌米浆煎成咸、甜“夏粿”。是日起开始撤除床上草垫、棉垫等,以防湿潮生蚤虱。
  端午节:是最热闹节日之一,内容丰富。一是初五日午时各家门坎两旁遍插菖蒲、青蒿,以避邪招福;二是沿唐代“益智粽”遗风,以箬竹叶裹糯米、花生、豆、红枣或瘦肉等做成粽子;三是喝少量“雄黄酒”。并喷洒屋角,以雄黄粉涂抹小孩头额、耳朵祛毒,也把雄黄放置水井、水缸中祛毒,又燃放“雄黄炮”以禳珍气;四是贴“午时书”,解放后已极少见;五是炮制“午时茶”。
  七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连俗早晨以黑红豆、红糖煮糯米粥,供奉七夕夫人及祖先,祈求保佑儿童聪明平安。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连俗谓“七月半”节,各家任择一日备酒馔祭祀祖先,以表孝心。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传统家庭团圆节。节前亲友间互送月饼(多晚辈敬长辈),连俗十六岁以下儿童由娘舅送花饼,八月十五晚,家家户户设宴欢聚一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日男女老幼多作登山活动,城郊外之覆釜、玉华、宝华、玉泉、云居、石门、狮山及官头青芝诸山皆为主要登高地点。青年男女及儿童还携带风筝(俗称“纸鹞”),在山顶放飞。
  冬节: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也是祭祖节。冬至前一天晚,家家户户制煮咸、甜元宵丸(俗呼“油扁”)为主餐,并馈送亲戚。冬至晚上,合家团聚,在祖先牌位前摆设福橘、芹菜、青蒜、红筷等于圆盘或竹箩上。
【地方语言】
  福州最主要的本土语言为闽东语支的福州话(俗称平话),近现代也称为福州语, 它是福州族群与福州疍民的母语,属汉语闽语支,是闽东次语支的代表,约成型于唐末五代闽国时期,保留了许多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古闽越族语言的语音和词汇,和普通话差异极大,无法互通。福州话共有15个声母、47个闽剧韵母,7个声调,韵尾仅存3个,其中鼻音韵尾为/?/,入声韵尾为/?/和/k/。福州话典型特征为声母反映了“古无轻唇音”(如“房”读/pu?/)、“古无舌上音”(如“知”读/ti/)的上古汉语特点;语流音变带来了声母类化现象以及变韵、变调;韵母存在宽窄韵(除古田、罗源等一些地方外);存在文白异读体系等。福州许多县市的福州话口音甚至部分词汇与福州市区都有所差别,如市区/n/、/l/两韵母混淆的情况在许多县市不存在,罗源等地不存在宽窄韵,福清、平潭等地无双韵尾,沿海一些县市以声母/θ/代替/s/等等。
流传最广的福州话韵书是成形于明末的《戚林八音》。书写上,民间传统常采用汉字的福州俗字进行民间文学、闽剧剧本的编写和传抄,在近现代,福州俗字也用于翻译福州语圣经、基督教作品等等。现代的语言学家们则用考本字的方法为福州话找到音形意更符合历史源流的汉字写法。19世纪中期到福州的欧美基督新教传教士还发明了福州话的拉丁化文字——平话字,并用平话字进行宗教、语言、教育等方面书籍的编写。
福州畲族居民的母语为畲语,畲族人称之为“山哈话”(山客话),属于苗瑶语系畲语支,由于宋元时期畲族人曾与客家人混居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因此畲语受客语的影响很大,在迁入福州以后,畲语又受到福州话的一定影响,比如韵尾退化至只剩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福州畲族人很多也能使用福州话。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国家的强制推普工作,普通话逐渐在福州得到推广,当下很大一部分福州人能够听懂和使用普通话,但青少年中福州话使用者人数却不断下降,不少人无法听懂福州话,以致近年来民间和官方皆有保护福州话的呼吁出现。目前,福州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办有福州话节目,一些小学也开始试点福州话教育。
【当地特产】
  福州特产有橄榄、芙蓉李、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
  福州角梳:是中国传统的名牌产品,曾在旧金山、芝加哥、加拿大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过,荣获金牌奖和金盾奖。福州角梳采用中国南方水牛角和北方的绵羊角为原料。角梳的加工,工艺精细。一把角梳从原料制成产品,需经过二十五道工序,使每支角梳都色泽莹亮,光润如镜,现又增加了新品种,在制成的角梳上运用传统漆画工艺技法,精心绘制了虎、豹、狮、象等10多种飞禽走兽和南国花草的图案花样,画面生动,永不褪色,深受国内外顾客的欢迎。
  橄榄:福州名果之一,有丁香、惠圆、长营等名品,果面青绿、肉色黄白、味甘质脆。可加工成拷扁橄榄、甘草橄榄、五香果等,深受游客欢迎。
  芙蓉李:以永泰县最为出名,甜酸适口,品质上乘,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应子、李片、李咸、李饼等,为县外贸传统出口商品。
  福州纸伞:福州三宝之一,历史悠久。这种纸伞做工十分的精细。工人们采用油画、彩画喷花和绢印等方法,在纸伞上绘制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十分雅致美观。一把优质的纸伞可在撑开、收回一万多次后仍不变形,在水里浸泡二十四小时不变质,在近50℃的高温下不变质。福州纸伞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畅销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寿山石: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叫寿山的地方,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中华瑰宝“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软木画:以质地松软的栓树皮为材料,经手工精雕巧镂,制成山水、园林、花鸟等图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热门景点: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省区划图高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