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湖塘烟花绽放的夜晚作文》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梦幻湖塘 作文
问月TA0098
独自坐在书桌前,漫无目的的翻着一堆图书,自己的灵魂早已飞的无影无踪,似在寻找些什么;又似在思索着什么。突然,眼球定格在那里,久久不能离去。那是几年前,爸爸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欣赏过它,甚至认为它褪色了。而此时此刻,我居然被它吸引了,仿佛身临其境。我独自站在桥上欣赏这番美景。桥的扶壁上刻着美丽的图案,这些雕镂琢磨的图案精巧细致而决不庸俗,简单朴素而别具匠心,简直没有败笔。我走下桥,来到湖潭上,这也许是观察荷花的地方吧!那水中的一朵朵荷花像水上仙子一般含笑而开,水中活泼可爱的小鱼游来游去。我不禁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身后是一片绿色的天地。小草茂盛,杨柳的身影遍地都是。从小喜欢花草树木的我便奔之而去。那一棵棵杨柳树的柳枝随风舞动,发出&沙沙&的声音,为这绿色添加了一丝动力。我躺在草坪上,仰望着蓝天白云,这里的天似乎是最蓝的,这里的云似乎是最白的。不知不觉眼睛模糊了,过了一会,便睡着了。醒来后,我朝右边看见一座&小楼亭&,这珠光宝气的&小楼亭&难道是皇上居住的&乾清宫&或是&凌霄宝殿&吗?我慢慢的走到他的门前,那门被一个大锁锁住了,我只好无奈的离开&小楼亭&。突然我看见一叶扁舟,舟上没人,我便悄悄地上了舟。之后,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感,这是西湖吗?是人间天堂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出现在我脑海里。正当我为这一美景陶醉时,一个声音把我叫醒了。此时,我的面前仍是这幅画,但这幅画好像不再生疏,反而倍感亲切。初二:孙珂娟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美丽常州作文2000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美丽常州作文2000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秋天的红梅公园作文(共10篇)
秋天的红梅公园作文(共10篇)
【秋天作文】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小学-假日的红梅公园 中山路小学二(1)班 吴宇童
今天是星期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红梅公园玩。到了红梅公园,那里人山人海只能看到人的屁股和头。
我又和爸爸妈妈向划船的地方走去。到了划船的地方,那里队排得快要比万里长城还长了。 妈妈说:“今天太挤了,大不了下个星期六星期天来玩,怎么样?”我说:“好的。”然后,我就和妈妈这么定了。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节日的时候越好玩的地方越挤。篇二:记常州红梅公园 记常州红梅公园植物配置
红梅公园的设计是小巧、精细,厕所附近的植物配置也很重要,可以在它的周围种植有香味的毛娟、具有抗毒气的海桐,在配置上具有遮挡视线的竹子,软硬结合,高低参差,美观洁净。这里就说明了一点,就是适地适树的概念,即在不同的场合就要配不同的植物,如在儿童游乐园就该配置一些具有科普意义的植物,或者具有童趣的植物,更不能种植有毒植物,总之是有利无害的植物。但是在红梅公园里,我们看到了几株枸骨栽在游乐园的入口处,更是明目张胆的种植在游乐园指引牌的附近。这应该是极为不适合的,枸骨的叶子极度容易划伤人,更何况是和它差不多高的儿童,会更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红梅公园作为常州的市民广场,既然是为市民服务的,那就会配置相关的硬件设施,例如人们在夜晚行走时,必要的是夜灯的照明,在红梅公园就有一种类似木质颜色的照明灯,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与这座古典园林也很是协调,除此之外就是凳倚的设置了,凳倚的设置有很多的方法,例如在树荫下,例如在蜿蜒小道上,或是有背景物的前面,这样的设置自然是有道理的,在树荫下的坐登可以为炎炎夏日观光的人们提供休息的地方,蜿蜒小道自然是为了一些群体提供独处的稍私密空间,而在背景前设置也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种感觉很安全的氛围;此外,还有一种坐登就是设在长有藤蔓植物的花廊里,例如右图就是一个木香廊,白色的花就像是嵌在长长的纸条里一样,色、香、形具有,给人营造了一种舒适、轻松的氛围,不过我认为在花廊植物的配置上也应该谨慎些,在开花的季节里,具有香味的植物会容易招来蜜蜂等昆虫,可能给游人带来不便。 在来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水的流动,清风吹过,杨柳叶拂过脸庞,这仿佛就是古典园林给我们的印象。确实,水给人的感觉就是柔性美,古典公园中缺了水,仿佛就缺了一个重要元素,缺了它,一切更美的东西就无法在建造。例如跟水连接的堤、岛、桥三种方法。堤,例如图中就是岛的设计方法,利用古怪嶙峋的石头造成了蜿蜒曲折的气氛,人们在水中划船的时候,也不至于一览无余,增添情趣,另外,与石头相配的植物也是必须的,例如云南黄馨,软化石头,以至于不太硬化。 再来亭台楼阁也是必要的,站在廊道里望着远处,也是一种享受。其实这种构筑物飞的建设,也是为了和水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种亲水的途径。此外,也是一种沟通景点的道路选择,也许跟大理石铺装的大道相比,人们更加喜欢这种方式。在造景的手法上,值得我们说的是,两边更加种上一些植物,例如云南黄馨,倒影在清澈的水中,也是一种美,此外也可以种上一些形态不一的植物,在视觉上营造一种层次感和多样性,另外,还要考虑到稀疏有秩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通达性的问题,水源是宝贵的,不能让它当装饰样的存在,我们需要看到他,感受它,但是也不是完全的暴露,我们也是需要一些私密空间的呀,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上面已经做过阐述了。 此外,铺装也是公园设计的因素之一,不同的区域可以利用不同的铺装来区分,例如在具有高差的地方,我们可以设计一条不同的条形带,这可以说是一种人性的提醒。此外在颜色和材质上也要做到协调性。比如,在林荫大道上,座椅和铺装可以是灰色和黑色颜色性质相似的铺装,再比如鹅卵石的运用,在大片的湖中,砌上树池样的围合物,软硬结合,也别是一番风味。 最后想说的是,在红梅公园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藤本月季种植成的花廊,连接着一片月季圃,很是美观,但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特色,常州的市花在公园里经常出现,这是一种标志,区别于别人的标志,或许也是慢慢摆脱千篇一律的途径。 新天地广场给我的感觉就是它的宽阔、空阔。绝对轴线是广场的优势和必须,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个至高点,不仅在平面上,更是在里面上有更多的丰富。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水体作为割断轴线的工具,藕断丝连是最好的意境,例如,在水体上设计一群树阵,不连接任意一方,这是一种景观,也是一种感觉,但可能不是一种实用。此外广场的比例也是很重要的,广场上的构筑物和空地之间的比例影响着人的感觉,是一种压抑还是适度,或是轻飘飘?另外就是平地上的树阵的使用,树阵的使用不管是何种地形,三角形、长方形,都可以很方便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植物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榉树、栾树、无患子、枫香等,这些树种不仅在价格上适中外,它们都是落叶树种,在冬天的时候,当叶子脱落的时候,阳光的照射度会很大,效果非常好。最后新天地广场的主题是科技新城,在里边我们看到了一些先进的设计手法,例如水田、石田的运用。日本在这种作法上还是比较先进的,但这也需要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以及各种基础设施优良的前提下。 最后想说的就是青枫公园了,不同于新天地广场的是,它给人们的感觉是多了一些趣味的存在,沙滩,堑道,攀岩石等等的设计,虽然有些还需要再三斟酌,例如沙滩的设计反复有些多余,而堑道的设计就是为拔高人们的视觉范围,同时它的红色和满处的绿树融合的非常好,但是对于有心脏病的人群来说也是不太适合的,所以或许为了这些人群或是疏散人群的需要,我们可以再建造一个至高点,一览无余。 此次实习,我认为还是很有感触的,看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许多。篇三:红梅公园实践报告 游开放公园
悟社会和谐 ——游红梅公园 活动小组: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日 指导老师: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飞速般的发展,为了能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变化,领悟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我小组在日上午参观了常州红梅公园,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让我们增强了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自信心,从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二、活动目的 通过参观红梅公园,通过参观全园的八景,文笔夕照、红梅春晓、曲池风荷、青峦倒影、翠薇秋霞、林园钟声、雪山劲松、吴风遗韵,从而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课外,陶冶自身的情操,放飞自己的心情,增强自信心,争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为社会献出一份力,为中华民族建设添瓦添砖。 三、活动内容
在5月12日下午,我们4306一行四人踏上了红梅公园之旅。在去之前,我们已经在网上查阅了有关红梅公园的资料,得知红梅公园面积很大,所以我们才打算一早就出发,而怕半天时间不能参观完公园;另一方面,我们事先看了天气预报,知道那天温度有29℃之高,毕竟四个女生多少对高温有点招架不住,所以打算在最舒适的早晨踏上红梅之旅。 大约是早上八点开始坐车,九点多就已经到达目的地。确实,红梅公园面积很大,真如资料所述,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们便开始了参观阶段。 首先,我们经过商量后,一致决定先从公园的北面开始参观,先从入口进入公园,此刻看到“红梅公园”四个金边大字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也让我们对后面参观的其他景点充满好奇。 我们看到的是四根红梅青铜浮雕,浮雕前的这块大理石写有红梅公园四个大字,这是1983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应邀为红梅题写的园名。 这是公园的入口,虽然是早晨,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不少游人,还有些成群结伴的晨练老人,好不惬意啊!看入口斜向上的镜面花岗岩上简单的几个字。后面四根梅花的立柱是浮雕,把国人赋予梅花的精神有了很好的展示。 这是入口处的花坛,突破常见的圆形和方形的窠臼还有高度的单一。里面栽培了几种不同颜色的花朵,给整个公园增色不少。再看那斜向的设计,呼应了入口的标识系统,也使游人从入口的第一视线上看到更多的花景。把好的观赏面朝向入口,相比于一般的朝向填空,更突出以人为本。换个角度看入口,色彩丰富。这是一条路的两条道。 原有水杉做行道树的为老的园路。改为现代开放公园后,已不能满足游园需求。 在老路旁另辟新路,一条笔直,一条曲折。 不单调,也不是无中生有。就像两条路原来就在这里一样。 曲折路旁的休息处,这里的镜面花岗岩和绿篱的延伸,以及顺应于整个园路的弧形,都是不错的处理手法,二者材质的对比也甚是明显,让人休息时都忍不住惊叹设计师的绝妙构想。 这里的建筑处理和上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原有路旁边开篇四:红梅公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所来到的便是享有“文笔胜地,江南名园”之美誉的红梅公园。红梅公园始建于1958年,原是我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它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市的中心。如今,改扩建后的红梅公园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龙城的大地上。它是“大众乐园,城市绿肺和园林典范的城市中央公园”,它既保留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传统符号及元素,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活力。使这样一座江南园林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 今天,我们是从公园的北门开始参观。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四根红梅青铜柱,在它的前方的大理石上“红梅公园”四个大字,是1983年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应邀为红梅公园题写的园名。 大家请看,前方的这片水域便是映梅湖,占全园面积的1/5,全长2500米,而我们脚下的便是一星桥,它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跨度60米,桥身两侧 运用了双层夹胶玻璃,它坐落在映梅湖上,并且处于公园的中轴线上。我们看桥的左侧, 湖中的小岛向我们展现了公园冬景“雪山劲松”。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前方的就是红梅阁。红梅阁是著名的道教建筑。相传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著有《悟真篇》一卷行世。关于红梅阁历代都有题咏,清代常州籍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曾题诗:“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先去,先向瑶台扫落花”。这里的羽客,就是指道士,而瑶台呢,指的是红梅阁,它形象地说明了当年红梅盛开,迎春敖雪的景象。红梅公园的得名也就是来源于此。据《常州府志》一书记载,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889—904),原在荐福寺内,后为玄妙观的一部分,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屡经毁建,宋代这里曾作为贡士试院,后改为道院。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二十六年重建的,为一座五间开间,两间进深的,高达17米的楼阁,建在两米多高的土台上,整个建筑古朴厚重,豪放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对面的石柱,它可是千古珍奇遗物,名为冰梅石。说起它,还有一段与红梅阁有关的故事。(最初红梅阁叫做飞霞楼,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此造狱册。有一天,他误以为女婢未及时送饭,愤怒之下责打女婢,不料“误中脑而毙”。他向上司请罪,上级给了他流放云南的处分。恰巧,当时常州刺史是云南人,托龚捎带家书。龚起程时,遇到鹤发老人,教他跨上一根手杖和一条丝带,就飘然飞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云南。龚到刺史家送信,刺史父亲见封缄上署的是当天日期,大吃一惊。为了感谢龚及时送信,求当地官府给假。红梅公园龚仍飞回常州,去见刺史。刺史以为他还没有出发呢。及至见了回信,惊讶不以。龚又出示从云南折回的红梅作为凭证。于是,龚把这枝红梅种在阁的周围,红梅居然透出新枝,花苞累累,怒放盛开。从此,飞霞楼就改名为红梅阁。数年后,龚欲随仙人去学仙道,玄妙观的道士与其随行。道士的徒弟追上去问:“师傅何时归来?”道士指着石柱说:“此柱开花,吾归期也。”三年后,石柱果然生花,由于形似梅花,又是白色,所以称其为冰梅石。)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其实按照科学的说法是石头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风蚀之后发生的化学反映。 大家请看,这座高8米,宽11米,厚1.4米的牌坊就是——嘉贤坊。它是为纪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札所修建的。它的正负面各有一幅楹联,正面书:“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 ,坊后有楹联“延陵世泽、让国家风”。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便是知音坊和塔影山房。雕塑“高山流水”,是设计者的精心之作、才气之作。晋国大夫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如今,这个相传发生在常州古镇奔牛的千古佳话“定格”在了红梅公园。远处的雕塑以高超的大写意,生动勾勒了两个人物的神情风貌,一个瘦削,一个壮硕;一个高古飘逸,一个怡然陶醉;一个登高远眺,一个俯身半卧。他们的身后是堆叠成型的假山和涓涓流水,游者到此,驻足细听,当神往“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亦难求”的境界。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大文豪苏东坡和太平寺方丈钦禅长老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的所在地—塔影山房。塔影山房曾随着太平寺的兴废几毁几建。如今的塔影山房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门柱上挂着著名篆刻家刘友石篆刻的选自《易经》中的诗句作为楹联: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恰是对钦禅长老一类人的真实写照。 右边的是袈裟塔 。原塔分为五层,目前看到的是塔尖遗留部分,是原南宋末年常州义僧万安、莫谦之的纪念塔。相传元兵攻打常州,护国寺里万安和尚号召众僧奋起抗击敌人,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人们将万安和尚遗下的袈裟埋葬并砌了石塔,取名为袈裟塔,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座落于公园南部的这座文笔塔是一座具有神奇传说色彩的古塔。该塔建于南齐建元年间(公元480-482年),原为太平讲寺塔,迄今己有1500余年历史,相传每当塔顶有祥光腾现,常州地区必有文人中状元。北宋大观年间,常州一地中进士53名,占当时朝野的1/5强,据说皇帝下令改太平讲寺塔为文笔塔,因此,该塔便成了常州文人心目中的笔魂,每次上京赶考前必登塔祈祷。自塔建成后,常州先后出现了十五位皇帝,九名状元,一千五百多名进士,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因而就成为常州文化的象征。这也就是文笔塔的来历。文笔塔屡经沧桑,几毁几建。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建筑,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常州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古迹,于1981年拨款修复文笔塔,耗资50余万元。现在的文笔塔七级八面,高48.38米,底层外径9.85米,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基由八角形花岗岩条构筑而成,高80厘米,八角形花岗岩须弥座高1米,每面有浮雕花瓣。塔身每级设四个拱门,塔内有旋梯可供游人攀登。塔之北区是笔架山,意即笔魂之架。既然文笔塔是常州“文人甲天下”的象征,那么有了笔就要有架笔的架子;塔之北面的这座山也相应的成了文笔塔的笔架子,名为笔架山。笔架山顶部,有白皮松15株,隐寓齐梁两朝的常州籍皇帝。山之东端,有9株桂花,“蟾宫折桂”暗喻常州历史上的9名状元。笔架山的绿化,用比拟的手法将众多的常州历史文化寄寓某一特定树种表现出来,使其人以物传,物以人传,相得益彰。 在文笔塔东面,与之交相辉映的就是文笔楼。楼为两层古典建筑,相传是常州文人墨客雅聚和吟诗作画的场所。在改扩建前,这里的楼前写有嘉庆、道光年间著名文人龚自珍《高才篇》中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如今文笔楼已辟为我国唯一的一座梳篦博物馆。它系统的向我们展示了木梳和篦箕的28道和72道半工序。常州的梳篦从晋朝起就是宫廷御用的珍品,素有“宫梳名篦”之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各位请看,前面的广场中央有“萧齐遗胜”四个大字,此为金山石刻浮雕 这“萧齐遗胜”四字便是指的公园内文笔塔。 经过这短暂的游览,不知您是否有“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感觉,改扩建后的红梅公园是我们常州的“氧吧”,更是我们常州的“绿肺”。
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篇五:红梅公园三区八景 红梅公园三区八景
红梅公园位于天宁寺北侧,原为天宁寺林园旧址,后来逐步扩建而成。园内有红梅春晓、曲池风荷、孤山雪松等八景。东南部的红梅阁,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文笔塔建于南朝齐梁年间,是常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塔顶有一只重达1500千克的铜葫芦。 公园因园的著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的红梅公园分为三区八景,“三区”即文物古迹区(在公园南部的红梅阁和文笔塔)、娱乐活动区(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和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动物园、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八景”: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笔夕照。 文笔夕照:文笔塔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据《武阳合志》载:“太平寺浮屠在邑东二里,地居异已,故呼为文笔峰,相传主邑中文教。”《常州府志》载:“相传塔为郡中文笔峰,祥光腾现,辙开巍鼎之先兆。”此盖即“文笔”之由来。 红梅春晓:红梅阁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间,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现今的红梅阁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阁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祀玉室,斗老,文昌;下层为祀师堂,祀道教的祖师爷张天师等。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每到冬末春初之时,红梅怒放,人们或游园赏梅,或登楼眺望雪景,自有乐趣。红梅阁的对面有一千古珍奇遗迹冰梅石。清代常州著名诗人赵翼曾如此称赞红梅阁的美景“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红梅阁楼上还辟有“常州历史名人陈列馆”。历史领导人瞿秋白和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早年经常到红梅阁攻读嬉戏。红梅阁位于红梅公园南部,原称飞霞楼,相传元代龚子彬遇仙移植云南红梅于此而更名红梅阁。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四周广植红梅,冬末春初,梅蕾独放,万象更新。红梅阁宋代曾作为贡士试院,后成为道院。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重建。阁高17米,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飞檐双重,筑于2米高的土台上,造型壮丽,斗拱翘角,别具风格。
曲池风荷:以荷花池为主景,池北有屠一道根艺藏珍馆,馆藏根艺精品两百余件。池西有虚怀堂、听雨轩等景点。荷花池上架设了数个生态观景台,夏日荷花盛开,游人登上观景台,置身荷花莲叶中央。人与自然相映成趣,别有风味。
青峦倒影:峰峦起伏,山道弯弯,百米长廊婉蜒其间,山顶建有半山亭,北临映梅湖处建月到风来亭,山上遍植青松、红梅、樱花等各种花木,树影婆裟,叠石堆景,山上的景色与映梅湖面上的倒影交相辉映。
翠薇秋霞:沿石阶登山,枫树夹道,山顶有翠薇亭,山上多植红枫。秋季,霜重色浓,再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
林园钟声:即原天宁林园,与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的天宁寺院一墙之隔,三面环水,古树森森,小桥流水澶澶,晨钟暮鼓,尤显幽深静谧。雪山劲松:地势高耸,四面环水,山上植物以青松、雪松、腊梅为主,并配以雾森景观。冬时更现北国风景,宛如至身于“雾森林海”,令人流连忘返。
吴风遗韵:从几百座牌坊中选择与崇文密切相关的八坊:早科坊、状元坊、双桂坊、椿桂坊等,作为吴风遗韵传与后人,以展示常州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风采。配有清代常州市城厢图,冯其庸、沈鹏等30多位知名书法家撰写园内楹联匾额。 篇六:红梅公园
红梅公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享有“文笔胜地,江南名园”之美称的红梅公园。它位于市繁华中心区,四周人口密集,西部紧邻天宁禅寺,占地面积约五百多亩,是常州市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 红梅公园始建于1958年,因内有红梅阁而定名为红梅公园。公园内林木葱郁,花开四季,可谓“入目皆花影,处处竞芳菲”。2005年政府有队红梅公园实施敞开扩建,公园扩建时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造园艺术。日,红梅公园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今天是从公园的北面开始参观,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四根红梅铜浮雕,浮雕前的这块大理石上写有红梅公园四个大字,这是1983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应邀为红梅公园题写的园名。 走进红梅公园,我们看到的这片水域是映梅湖,占了公园总面积的1/5,水路总长达2500米。各位游客请随我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所走的桥叫做一星桥,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两边采用的是双层夹胶玻璃,跨度有60多米,是公园的一座景观大桥,请大家看我们的左手边,我们能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小岛,那是展现公园冬季的雪山劲松的地方。 各位游客,红梅公园人文景观丰富,古迹众多,这座古建筑就是红梅阁,红梅阁是一重要的道教建筑,据《常州府志》记载,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屡毁屡建,宋代这里曾是作为贡士试院,后改为道院。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26年重建,整个建筑古朴厚重豪放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现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请看,阁楼对面的这根石柱,名为冰梅石。说起冰梅石还有一段与红梅阁有关的故事。讲述的是龚子彬发配云南与石柱开花的故事。冰梅石形似梅花又为白色,其珍贵之处还在于花形多变。据说此柱石花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按科学的说法是石柱长期经历日晒雨淋风蚀之后而引起的化学反应形成。 请大家随我往这边走,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叫做嘉贤坊,是为了纪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札,坊东面有“延陵世泽,让国家风”,这幅楹联它表达了常州人民对季札的崇敬怀念。 我们左手边事吴风遗韵。在这里,设计者从常州百座坊中精心选出的与崇文读书密切相关的八坊,以展示常州“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风采,中间配有清代立体城厢图。 我们右手边的这座袈裟塔,是原南宋末年常州义僧万安莫谦之等人的纪念塔。南宋末年,元兵攻打常州,护国寺万安和尚号召众僧奋起抗击敌人,因寡不敌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万安和尚,人们将他遗下的一件袈裟埋葬并砌了一座石塔,名为袈裟塔。 各位朋友,我们的东南面是体现常州和世界友好往来的国际友谊林。国际友谊林是常州开展对外交流纪念的重要场所。“国际友谊林”几个大字是由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所写。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坊叫做知音舫,是为了纪念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建的。传说这一典故就发生在常州。 与知音舫相邻的是塔影山房,原是太平寺长老的打禅之地。关于塔影山房有一典故,是北宋大学士苏东坡与太平寺钦禅长老之间的故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文笔塔,这是一座具有神奇色彩的古塔,塔建于南齐建元年间,原为太平寺塔,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每当塔顶有祥光腾现,常州地区必有文人中状元。北宋大观年间,常州一地中进士53名,占当时朝野的1/5,据说皇帝下令改太平寺塔为文笔塔,因此该塔就成了常州文人心中的笔魂,每次考生上京赶考之前必登塔祈祷。 文笔塔屡经沧桑,几毁几建。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所建,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现在的文笔塔七级八面,高43.38米,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基由八角形花岗岩条构筑而成,塔身每级设四个拱门,塔内有旋梯可供游人攀登。不少应试学者和商人来此总忘不了登塔。为什么商人也来呢?诸位,这个拱门面向四方,而八个角代表八方,财从四面八方来,给商人们带来生意兴隆吉祥如意。 既然文笔塔是常州“文人甲天下”的象征,那么有了笔就要有笔架,塔的北面就是笔架山,意为笔魂之架。笔架山顶部,种有白皮松15株,隐喻齐梁两朝常州籍皇帝。 在文笔塔东面与之交相辉印的就是文笔楼,如今文笔楼已辟为我国唯一的一座梳篦博物馆。常州的梳篦从晋朝起就是宫廷御用的珍品,素有“宫梳名篦”之美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古语有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这也是我们常州的骄傲。 各位来宾这边请这是南大门,前面广场中央有“萧齐遗胜”四个大字,边墙各两米均为金山石刻浮雕,该广场前身是太平寺所在地,而文笔塔则是太平寺的附属建筑。 各位游客经过这短暂的游览不知您是否有“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感觉红梅公园是我们常州的“氧吧”更是我们常州的绿肺。 如果您还有时间的话红梅公园附近还有天宁寺东坡公园等景点您不妨游览一下。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篇七:爸爸妈妈带着我到红梅公园钓金鱼 周末,天气晴朗!爸爸妈妈带着我到红梅公园玩。走着走着我眼前就出现了长方形的水池,水里有许许多多的金鱼,有的大鱼足足有三、四条小鱼那么大,有的小鱼只像一个小拇指。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有金黄的,有鲜红的,有黑色的,还有黑白花的……它们都很漂亮。原来这里是钓金鱼的地方,我和爸爸说我要钓鱼。爸爸便付了钱,给我拿了鱼竿和面团,开始钓鱼了。我取了一点儿面团搓成圆球粘在鱼钩上,然后把鱼钩放到了鱼池里,静静地等鱼儿上钩。我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鱼钩,生怕钓着的鱼跑掉。突然,鱼漂动了一下,我就马上把鱼竿往上一抬。唉,真可惜!鱼没钓到,反而鱼食被它抢走了。我不灰心,继续钓。这一次我不着急,耐心地等着鱼上钩。一分钟,两分钟,鱼漂忽然动了一下,我马上把鱼竿往上一抬,这一次我钓到了一条小鱼。我钓到了第一条小鱼心里很高兴。最令我高兴的是第三次竟然钓上来了两条鱼,而且还是两条大鱼!最后我总共钓了8条鱼,我提着钓的金鱼,心满意足地回家了篇八:常州红梅公园导游词 红梅公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享有“文笔圣地,江南名园”之美誉的红梅公园,它位于城市繁华中心区,四周人口密集,西部紧邻天宁禅寺。占地面积约500多亩,是常州市区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 红梅公园的前身始建于1958年,因内有红梅阁而定名为红梅公园。公园内林木葱郁,花开四季,可谓“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 我们今天是从公园的北面开始参观。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四根红梅青铜浮雕,浮雕前的这块大理石上写有红梅公园四个大字,这是1983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会长胡厥文题写的。 公园改扩建时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多种新工艺,新材料。大家看对面的多功能电话亭,它打破了公用电话的传统模式,还为手机用户配备了免费的快速充电装置。在右边我们还能看到每天播放新闻和天气预报的LED显示屏。整个公园还设有音乐背景系统,为游客提供一个舒心的游园环境。 大家请继续往前走,在我们左手边可以看到一个引水系统,它出来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 我们面前的这片水域是映梅湖,占了公园总面积的1|5,水路总长达2500米。有水必有桥,园内桥梁众多,有曲桥,平桥,廊桥等,风格迥异,桥名更显风雅别致。我们现在走的这座桥叫做一星桥,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两边采用的是双层夹胶玻璃,跨度有60多米,是公园的一座中央景观大桥。请大家看我们的左手边,我们能看到一座小岛,那是展现公园冬景的“雪山劲松”,他地势高耸,四面环水,山上植物以雪松,腊梅为主,配以宣城市,为我们展示了北国风光。红梅公园人文景观丰富,古迹众多,这座古建筑就是红梅阁。红梅阁是重要的道教建筑。相传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著有《悟真篇》一卷行世。 关于红梅阁历代文人都有题咏,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有诗曰“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表明当年红梅盛开,迎春傲雪的景象。红梅公园的得名也就源来于此。据《常州府志》记载,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889-904),原在荐福寺内,后为玄妙观的一部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屡经毁建,宋代这里曾作为贡士院试,后改为道院。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26年重建,为一座五间开间,两间进深,高达17米的阁楼,建在2米多高的土台上,整个建筑古朴厚重,豪放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请看,阁楼对面的这根石柱,名为冰梅石。“其纹奇巧,迸出石上分许”形似梅花,又为白色,其珍贵之处还在于花型多变,据说此柱石花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按科学的说法,是石柱长期经历日晒雨淋风蚀之后而引起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变化罢了。 请大家随我往这边走。我们眼前这座牌坊叫嘉贤坊。是为了纪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札所修,坊高8米,宽11米,厚1.4米,砖木结构,斗拱装饰,坊东面有“延陵世泽,让国家风”的一副楹联,以表示常州人民对季札的崇敬和怀念。大家都知道,常州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名称叫延陵,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个儿子季札的封地,常州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从他算起的。在唐垂拱四年,江南巡抚狄仁杰以吴楚多淫祠上奏皇帝,在全国共焚毁寺庙一千七百多座,唯独季子祠不废,还赠“嘉贤”追加封号,嘉贤坊名由此而来。 我们的左手边是吴风遗韵。在这里,设计者们从常州几百座坊中精心挑选出了与崇文读书密切相关的八坊,以展示常州“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风采,中间配有清代立体城厢图,颇有令人游一园而知全城的创意。 我们右手边的这座袈裟塔,高3米有余,为五层石塔,在高耸的文笔塔的映照下,似乎显得很不起眼,但它却是原南宋末年常州义僧万安,莫谦之等人的纪念塔。为了纪念奋起抗敌而壮烈牺牲的万安和尚,人们将他的一件袈裟埋葬并砌了一座石塔,取名为袈裟塔。 各位朋友,我们的东南面是体现常州和国际友好往来的国际友谊林。国际友谊林是常州开展对外交流种植纪念树的重要场所。“国际友谊林”这几个大字是由前外交部长李肇星题写的。林内遍植广玉兰,香樟,桂花等名贵树木。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石坊叫知音坊,是为了纪念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建的。1988年在整修塔影池时,根据这个典故修建此坊以示纪念。 与知音坊相邻的是塔影山房。原是太平寺长老的打禅之地。关于塔影山房有一典故,相传苏东坡与太平寺钦禅长老曾为莫逆之交,然而,当苏东坡被贬后,长老怕连累自己,就将寺壁上东坡的题词一一铲除。苏东坡获准返常后,长老又让东坡为自己的肖像配诗,以炫耀。苏东坡深感世态炎凉写下“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成佛人腾去,秋莲宝华不用火,凡是悟空点点除”诗的头两句隐射一个“死”字,后两句描述的是“秃”。如今的塔影山房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文笔塔,这是一座具有神奇色彩的古塔。塔建于南齐建元年间(公元480-482),原为太平寺塔,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相传每当塔顶有祥光腾现,常州地区必有文人中状元。北宋大观年间,常州一地中进士53名,占当时朝野的五分之一, 据说皇帝下令改太平讲寺塔为文笔塔,因此,该塔便成了常州文人心目中的笔魂,每次上京赶考前必登塔祈祷。常州先后出现了15名状元,8名榜眼,12名探花,1947名进士,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因而就成为常州文化的象征。。
文笔塔屡经沧桑,几毁几建。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建筑,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常州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古迹,于1981年拨款修复文笔塔,耗资50余万元。现在的文笔塔七级八面,高48.38米,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基由八角形花岗岩条构筑而成,塔身每级设四个拱门。清代洪亮吉曾登塔咏诗“花光裹塔红三面,燕剪穿帘紫一双。十字港中容小刹,七层楼外见空江” 不少应试学者和商人来此总不忘了登塔。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据说,常州清代史学家赵翼的父亲不信登塔有灵感,结果赵翼本该是一甲一名的状元,可是乾隆提起朱砂御笔,将赵翼和第三名的王杰,名次作了对调,于是当地民众对登塔有祥光先兆就更加坚信不疑了。为什么商人也忘不了登塔呢?请看,这四个拱门面向四方,而八个角代表八方,财从四面八方来,会给经商者们带来生意兴隆,吉祥如意。 既然文笔塔是常州“文人甲天下”的象征,那么有了笔就要有架笔的架子。塔之北面是笔架山,意即笔魂之架。笔架山顶部,有白皮松15株,隐寓齐梁两朝的常州籍皇帝。 在文笔塔东面,与之交相辉映的就是文笔楼。楼为两层古典建筑,相传是常州文人墨客雅聚和吟诗作画的场所。在改扩建前,这里的楼前写有嘉庆、道光年间著名文人龚自珍《高才篇》中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如今文笔楼已辟为我国唯一的一座梳篦博物馆。它系统的向我们展示了木梳和篦箕的28道和72道半工序。常州的梳篦从晋朝起就是宫廷御用的珍品,素有“宫梳名篦”之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各位来宾这边请(南大门)。前面的广场中央有“萧齐遗胜”四个大字,边长各为2米,均为金山石刻浮雕,因为,该广场前身是太平寺所在地,文笔塔是太平寺附属建筑;太平寺于1958年逐渐荒废而被拆除,只留下寺内的这座孤塔。1992年在太平寺故址兴建状元楼时,曾挖出由唐荆川撰写下的一块石碑,上面写道这样一句:“惟塔则萧齐旧物也。”意思是只有这塔是齐代那时留下的,此塔年代久远。这“萧齐遗胜”四字便是指的公园内文笔塔。 各位游客,经过这短暂的游览,不知您是否有“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感觉,红梅公园是我们常州的“氧吧”,更是我们常州的“绿肺”。欢迎大家能再次光临这大众的乐园!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篇九:八年级学生作文:一份青春的答卷 秋日的清晨漫步在红梅公园的小道上,抬头望着那凋零残破的枫叶,泛黄的色采像落魄的诗人的脸,无力地在风中颤抖着。这不由让我联想到我们的青春,天天从早到晚一头埋进作业堆里,还不如这残破的枫叶来的诗情画意。青春就要这要逝去了吗?恍然间,透过朦胧的早气,恍如听到阵阵欢快的歌声。我被这歌声勾了过去,沿着青石台阶向上走,歌声近了,那声音美好得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在树枝分分叉叉的遮挡后,我看见了像是亭子的檐角,声音似乎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走进那座亭子,眼前的一切让我震动!老人们把本来不大的亭子挤得满满的,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歌谱,认真的享受的歌唱着。那歌声如山间活动的清泉,如伫立天边的高山,像东风呢喃的细语,似雨滴落地的欢乐大自然也被这歌声吸引了!鸟儿飞上枝头静静的凝听,风儿在亭子外不断的盘旋,就连几片微不足道的枫叶也卯足了劲想往亭子里钻!一曲终了,老人们先是一阵沉默,继而不谋而合的笑了起来,阳光洒在她们泛白的发梢上,那末的暖和,伴着那笑声,把空气酿成天天的酒,让人不由得沉醉其中。这对生活的酷爱,对青春的寻求,对美好的向往,对快乐的执著,足以让整个宇宙向他们鞠躬!原来,只要对生活有希望,青春永久不老!它会夹杂在我们的喜怒哀乐当中,和我们一起成长吧,一起经历人生。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亭子,山脚下,火红的枫叶像一个个布满活力的太阳,向我们招手,向我们微笑,展现着它们在秋风中的娇美的身姿。这秋日美丽的枫叶,这亭间活力的歌声,为我谱写了一份青春的答卷。心在跳动,青春就还是孩童。篇十:常州红梅公园词 红梅(新)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享有“文笔胜地,江南名园”之称的红梅公园,她位于城市中心区. 前面的大理石上的红梅公园是1983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应邀提写的。 眼前这片湖名为映梅湖,俗话说有水必有桥。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座现代化的桥梁,名为一星桥。站在桥上,我们能欣赏到红梅八景中的:翠微秋霞,林园钟声,青峦倒影以及曲池风荷。 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曾有诗曰:“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灿如霞;樵阳未即游先去,先向瑶台扫落。”这首诗中的羽客指的是道士,而瑶台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梅阁。红梅阁是重要的道教建筑。相传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著有《悟真篇》一卷行世。据《常州府志》记载,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屡经毁建,宋代这里曾作贡士试院,后改为道院,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二十六年重建,为一座五间开间,两间进深,高达17米的楼阁,建在2米多高的土台上,整个建筑古朴厚重,豪放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阁楼对面的这根石柱,名为冰梅石。据说此柱石花能随季节更替而,按科学的说法,是石柱长期日晒淋风蚀之后而引起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变化罢了。 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叫嘉贤坊,是为了纪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札所修,坊高8米,宽11米,楹联上写有“延陵世泽,让国家风”表现了常州人民对季札的崇敬和怀念。 吴风遗韵景点,向我们展示的是设计师们从常州几百座坊中精心挑选出了与崇文读书密切相关的八座坊。历史最长的是双桂坊,在北宋(967),宋维、宋绛兄弟二人,同登进士第。常州官府改其居住地名为“来贤坊”以纪其事。无独有偶,宋景佑元年(1034),又是在此居住的丁宗臣、丁宝臣兄弟二人同科高中进士,官府将“来贤坊”更名“双桂坊”,取双双折桂之意;一个是早科坊,是为纪念南宋宝佑年间霍世超18岁便荣登进士第而建造。其他还有状元坊 椿桂坊 进贤坊等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塔影山房,是原太平寺的一部分。北宋大学士苏东坡古时11次来常州,与当时太平寺方丈钦禅长老结成莫逆之交。然而,当苏东坡流放海南后,钦禅长老怕有牵连,于是将苏东坡在寺内墙壁上题的诗词书画全部铲除;苏东坡流放归来感觉到世态炎凉于是在钦禅长老的画像上题诗一首:“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成佛人腾去;秋莲宝华不用火,凡是悟空点点除。”在诗中苏东坡暗骂了钦禅长老“死秃”两个字。在塔影山房的旁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石坊叫做知音坊,给我们讲述的是高山流遇知音的故事。 座落于公园南部的这座文笔塔是一座具有神奇传说色彩的古塔。该塔建于南齐建元年间,原为太平讲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笔,又称文笔塔,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迄今己有1500余年历史,相传每当塔顶有祥光腾现,常州地区必有文人中状元。文笔塔屡经沧桑,几毁几建。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建筑,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宋代诗人杨万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这也是文笔夕照的由来。 在文笔塔东面,与之交相辉映的就是文笔楼。相传是常州文人墨客雅聚和吟诗作画的场所。在改建前,楼前写有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如今的文笔楼为ㄒ坏囊蛔狍鞑┪锕荨K低车南蛭颐钦故 了木梳和篦箕的28道和72道半工序。常州的梳篦从晋朝起就是宫廷御用的珍品,素有“宫梳名篦”之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公园的南广场上有“萧齐遗胜”四个大字,为金石刻浮雕,因为,此地前身是太平寺遗址。1992年在此兴建状元楼时,曾挖出由唐荆川撰写下的一块石碑,上面写有:“惟塔则萧齐旧物也。”意思是只有这塔是齐代那时留下的,说明此塔年代久远。这“萧齐遗胜”四字所指便是园内的文笔塔。 漫步公园中,不知您是否有“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感觉。改造后的红梅公园式我们常州的绿肺。 到此我的讲解就结束了,谢谢!相关热词搜索:
[秋天的红梅公园作文(共10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秋天作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夜晚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