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总规律是什么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规律及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对世界,社会及人的本质的认识
(1)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质两层规定性。所以对事物的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对事物现象,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是必要的,但是要正确认识事物要上升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感性认识,也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本源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也就是说世界真正统一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以运动的方式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所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3)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生活形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基本领域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实践本质告诉我们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所以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依靠千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社会历史。人的本质首先是劳动,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本质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人的社会属性,它是变化,发展的。人的社会本质告诉我们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要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
王同学,没事的时候就看着玩.争取考试之前把28题一起搞定 晚安 么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七讲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认识的辩证运动;二、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一、认识的辩证运动;这个问题的学习要从认识过程的两次能动飞跃说起;㈠认识过程的两次能动飞跃;⒈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二者互相依赖;
第七讲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认识的辩证运动
二、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一、认识的辩证运动
这个问题的学习要从认识过程的两次能动飞跃说起。然后,才能总结出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来。
㈠认识过程的两次能动飞跃
⒈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
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也可以说是从物质变精神的过程。 其中包括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
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指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所产生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片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的特点。
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和规律的认识。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人类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的抽象和概括。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二者互相依赖。
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等于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第二,二者互相包含、相渗透。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包含着感性认识。
所以,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第三,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⑷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经验论和唯理论
①经验论(经验主义):它只承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而否认理性认识。 ②唯理论(教条主义):它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而否认感性认识。
⑸实现第一次能动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
(怎样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怎样实现第一次能动飞跃?)
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
从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的飞跃,也就是从精神再到物质的过程。
即把第一次飞跃所获得的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从而使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变化,把精神的力量变为物质的力量。所以说,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伟大。
⑴为什么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伟大?
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是没有解决,也是不可能解决的。只有将已经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或推翻,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发展。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就没有完成。
⑵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二、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㈡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性,表现为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进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就是无限的)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般都采纳毛泽东的概括。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
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显然,这个运动(过程),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㈡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意义
⒈是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 ⒉认识运动基本规律也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⒊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作到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重点、难点、考核点
⒈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
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总规律)是什么?
⒊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意义?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第七讲课件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7等内容。 
 搜 试试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高等教育 教育...反映具有摹写性 反映具有创造性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高等教育 ...2 7、 *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P68)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  搜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稿华池职专 李广勇 各位...直观演示法: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应秉着教学...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工作案例_其它课程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教学基本信息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潜能 ”,引导他们收集典型事例制作课件,这样做不仅...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 1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七章 4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12、认识的本质是什么,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  搜试试 3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  搜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 从实践到认识 1、 感性...  搜试试 3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广告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高等...4、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毛泽东...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个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根据。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7:22:55&)
5251字(1770/22)
( 18:43:42)
( 18:04:55)
88字(37/0)
( 17:42:37)
88字(465/0)
( 17:29:10)
( 17:27:10)
( 17:25:28)
98字(260/0)
( 16:19:03)
( 14:57:26)
204字(26/0)
( 14:18:51)
88字(358/0)
( 14:04:49)
( 13:57:32)
( 13:50:56)
58字(165/0)
( 13:33:17)
90字(18/0)
( 12:13:21)
32字(10/0)
( 12:06:05)
73字(18/0)
( 11:53:19)
148字(116/0)
( 11:46:20)
44字(21/0)
( 11:33:51)
( 10:31:18)
( 10:10:14)
24字(32/0)
( 09:03:32)
96字(35/0)
( 07:22:55)
62字(3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doc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规律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中心论点: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基本构架(1):实践――认识――实践
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辩证过程的第一步)
从实践中获得认识的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其中,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又经历了能动的质的飞跃。)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从感觉到知觉到表象,包含了认识的三个步骤。感觉,即实践的主体――人,利用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触觉、听觉、嗅觉等)初步与客观存在的事物建立了联系,即事物为人所感知;知觉,即人意识通过感官的反映对所接触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大脑中勾勒了初步的形象;表象,即人通过自身思维的加工,初步在意识中勾画出了先前反映在大脑中的事物的相对完整的肖像画,形成了自己对该事物浅层的认识。这两个阶段是实践中介的第二系统――人的感官和大闹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运动的结果。这是个由个别的特性到完整的形象,由当时感知到的印象的直接保留和事后回忆的过程,这里已经包含着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直接到间接的趋势。因为尽管我们的感官所能捕捉到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思维会对来自于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和修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相对较完整的形象反映。但从整个的认识过程来看,我们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得到的认识却只是事物的浅层以及对事物表像的反映。例如,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