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部高职高专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下载积分:1489
内容提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2:31:2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48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官方公共微信“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与当代变革-中国社会科学网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与当代变革
日 13:53 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作者:胡梅 马斌
内容摘要:当代语境下宏观政策的推动、教育主体的互联网化、智慧校园的技术支撑、教育资源的网络拓展使得“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可能。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教育决策;教育评价;教育公益性
作者简介:
  4.教育资源的网络拓展  社会各界在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互联网+”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职教领域也提出了启动优质职教资源共享工程、搭建开放式公益职教学习平台的方案,这些都为进一步实现“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拓展了教学资源。例如,素质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针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创建了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的岗位需求的新思维,确立了40个维度的职业素质模型和9大核心能力理论体系,线上仿真游戏教学和线下实训活动教学相结合,综合应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化系统、移动互联网APP以及新颖的漫画教材全媒体方式,打造了“我‘素’我行”职业素养教学及测评云平台。它是职业素质教育及管理方式中的创新之举,正在全国职业院校全面推广并取得积极成果。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14年在线职业教育产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的在线职业教育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占全国市场规模的比例也在增加,到2018年,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将达134亿元。当前,业内在线职业教育主要有学习类视频、题库和综合平台几种模式。这些工具、平台等既为职业教育拓展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当代变革  (一)教育模式的变革  如今,职业教育模式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有时围坐在一起讨论课题,为完成某一项目任务进行小组合作,教师从旁协助指导,课堂也不再固定于某一具体的教室,有可能就在生产一线。“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纷纷涌现,不仅催生了新的教学理念,还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甚至连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翻转课堂就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的顺序,而网络上的互动交流则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互联网正在改变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方式,也在重新定义职业教育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的工作地点不再局限于学校,可能是在家里,也可能是在企业一线,甚至有可能在异国他乡,因为老师已经事先制作好了同步的网络课程,或者老师就在异地、在岗位一线通过网络直接授课,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园的物理空间内,学校更多的是在发挥管理和支持功能。“互联网+”时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与传统不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发布者,上课内容是教师说了算,教师的大纲、中心思想、教学方法以教学考核为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制定又是以学生的平均情况为制作依据的,因而很少关注少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形式的教学中,教师将改变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方式,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思考。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学生可以直接评价教师讲课的质量,并提出建议,给老师留言,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可以说,“互联网+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相长。  (二)教育决策的变革  我国的历史发展以及国外的教育实践都表明,教育决策的重大失误绝对会导致各阶层的利益失衡,从而扰乱社会正常发展的秩序,造成不可估量的智力损失,于国于民都是得不偿失的。尽管过去的决策者们在决策前也会有调研,会有民主商讨,但在决策时个体的经验以及所谓的常识无疑还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即使这种决策可能会导致消极的结果。“互联网+”时代,教育决策者们除了个人经验、常识之外,还可以依赖网络生成的大数据来进行决策。互联网上海量教育资源因为各种不同的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获取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通过先进的计算手法,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我们可以很便捷地从中提炼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并用以进一步指导实践,教育决策也会更加趋于理性、科学。  (三)教育评价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中,教师往往依据经验或者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定,给出相应的分数或等级,这种评价往往反映的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中,教师很少评价自己,虽然学校现在也会组织专门的机构、人员甚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也同样具有很多的主观色彩。无论是同行评议还是学生评教,往往都带有个人的喜好成分,甚至有时候出于人情考虑给出虚假的评议结果,这些都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表现,教师也无法从中获取建设性意见,无法实现自我提升。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已经在尝试引入社会评价。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特点,在评价主体中引入用人单位,这无疑是很有建设性的,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新的评价机制中,评价主体是多样性的,且都具有双回路反馈的特点。教师评价学生、企业,企业评价学生、教师,学生评价教师、企业。教师、学生、企业都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获得提升。这一体系显然较以前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有很大的进步,但也有显而易见的缺憾,那就是评价的主体数量是很有限的,评价体系是相对封闭的,由有限数据得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偏离难以规避。但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开放便捷能使教育评价体系突破原有的封闭属性而走向开放自由。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有明显的提升,评价结果将更加科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毕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赞助商链接
论文分类导航
经济管理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医药卫生论文:
法学研究论文:
文哲艺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电子信息论文:
农业科学论文:
“互联网+”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思考
 摘 要: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下,对于高等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必须要顺应国家结构转型升级的态势,尽快在观念,服务面向方面及时更新观念,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人才培养结构等方面要及时做出调整。将创新理念、信息化技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到全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职业;创新&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职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出台,已经明确了加强现代职业的发展,是调整国家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的决定》以及部《高等职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报告中都提出了高等职业要不断的创新,尤其是在2015年3月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可以说互联网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技术支持,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高等职业必须要思考:传统的教学还能否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下,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背景下,我们高等职业到底该如何创新?才能在大好的政策背景下迅速发展,才能在生源危机中获得重生,才能为实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宏伟目标贡献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要理清楚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时刻清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也就是适应现代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下,我们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是培养能在互联网环境的支持下有实践能力、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能&上手就干&的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然而,就我国目前高等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还存在着一些客观问题,例如: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先生介绍&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满足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要求目标相比差距还很大,专业教学大体上还停留在低水平重复、简单化操作、浅内涵发展的阶段&[1]。部职业与成人司巡视员王继平指出&职教总体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办学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素质不高,行业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2]&。国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稽裘委员提到:&目前,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职业社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在各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且会较长时间对职教发展产生影响。二是职业办学方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削弱了职教的影响力和战略地位[3]&。校企合作是职业与行业接轨的重要手段和依托,但是现阶段校企合作的现状与理想的目标也有一定的差距。中国职业技术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龙德毅等人在2013年底出版的研究中的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从研究样本企业和院校来看,企业对校企合作依赖性不高&&大约67%的样本企业中每年新招聘员工来自职业院校的比例低于20%,大约60%的样本企业所委托职业院校培训的员工数量占全员的比例在5%以下;而90%的样本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这些数据体现了高等职业校企合作校热企业冷的现状。&
  当然,虽然高等职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客观的问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认为,对于高等职业而言,我们必须要正视客观问题的存在,并且必须要坚定&高等职业在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对于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信念。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下,高等职业到底该如何创新?笔者认为除从国家层面给予很强的政策支持以及对于老百姓的学历观念引导之外,我们职业本身还需要做很大的创新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让高等职业的地位提升:&
  一、更新观念,改善传统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学校观念、课程体系以及班级课堂授课形势,恐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尤其是在现代人才需逐渐从唯学历向崇尚技能转化的初始阶段,高等职业必须要尽快脱离以往本科理论的影响,摆脱以往&高职实际上只是高等专科层次的代名词,而不是高等的一种类型&的观念,在教学中要尽快回归到职业技术的本真。在教学形式上要充分体现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信息化时代所独有的特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综合运用大班授课、小班教学、现代师徒制的个别化教学、网络自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运用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以及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轻松利用互联网在线资源习得已有理论知识,在校园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仿真与真实的实训、实践训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换以往的角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作用、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引导者作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者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开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不能一味地追求专业与课程设置的高大上,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接地气、不切实际,既没有学历的竞争力又缺乏技术技能的真正实力,这不是职业的目的,并且也不符合部《高等职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中对于高等职业的要求。&
  二、转换职业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不论是高等职业还是中等职业,其根本特色和任务是落到&职业&两字。我国职业技术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关于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给出了这样的界定:&中职主要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即以熟练的动作技能培养为主要标志;而高职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即以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标志。如何使学生既具有熟练的技能,又具备技术应用、技术改良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将对现今各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要实现新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必须要转化职业观念,时刻明确高等职业已经不再是&低端&的学历层次,而是大批量培养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高等职业要将创新理念与实践意识贯穿到职业的全过程,而不仅仅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在目前国家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参与其中,主动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智力支持、团队和创新工程的孵化支持等,进而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热情度;同时,高等职业也要敞开大门,让企业的优秀人力资源、实践实训资源以互助、项目驱动或者参股等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实现高职与行业、企业的多渠道、多角度、多层系融合,进而使得高等职业与行业、产业达到真正的协同发展与双赢,而不仅仅是人才的简单&不对等&供需。 三、坚持强技能与再并重的终身理念&
  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升级以及行业的不断细分,对于知识的需求与不断更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终身学习也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对于高等职业而言,在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理念方面要注重全日制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承担社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技术培训、创新理念培训和业余工作,这样不仅能为行业、企业人才的技术技能更新及时充电,同时还能为行业、企业人才的学历与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通过提供这种再服务还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能力的水平。如此循环,将不断加强校企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将为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以独特的优势占领一席之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互联网+&思维的建设&
  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以及知识急速更新的阶段,对于传统的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 +&时代更加强调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未来高等职业培养的不是简单的技能型 &蓝领&,而是具备&关键能力&的&银领&[4]。高职院校要尽快做好转型准备,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主动地将&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行业&的产业、行业发展思路,转变成&互联网+专业&、&互联网+教学&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思路。&互联网+专业&、&互联网+教学&的理念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模式创新的新篇章,同时也是各类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的新起点,同时笔者认为,培养具备&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水平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对于高等职业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五、加强多学科的组合性建设&
  就目前来看,国内的各类本科院校以及职业类院校,绝大多数还是以每个单独专业的建设为主,各专业需开设的课程大多还是以单独开设的形式为主。而一项针对318家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93%的老板选择员工更看重&独立思考、人际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专业。在全球领先的芬兰,2020年,从起,就将废除科目,打破知识界限,不再单独教授数学、地理等等,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整合的&主题式&课程[5]。就目前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会逐渐弱化所学专业,不过多地强调学历层次,而是重视所具备的各项技术技能和灵活创新能力。高等职业与各类理论型的本科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职业化、实践性强,因此,高等职业在教学中更应该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加强多学科的组合性建设与创新,而非跟随本科,过多的考虑单个专业的建设与单独课程体系的开发。这样才能更多地体现职业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俞仲文.产业升级需要高职的创新发展[N].中国报,.&
  [2]高靓,陈少远.职业仍是领域薄弱环节[DB/OL]中国网http:///zjsd/299.html.&
  [3]周稽裘.职教发展进入攻坚与转型阶段[N.]中国报,,(5).&
  [4]周敏.互联网+时代中国高职转型思考[J].北京,.&
  [5]丁琬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EB/OL]爱微帮&新校长传媒http:///yuedu/.html.&
  (作者单位:北京技术职业学院与影视系)
上一篇:   下一篇:互联网+思维在职业教育的运用 - 职业教育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互联网+思维在职业教育的运用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摘要:就如何结合互联网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中国一流的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的衔接平台展开研究,以期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学生毕业即就业,为广大用人企业量身培养各类熟练的技术工人为目标,从而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难题,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转型腾飞,努力让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就业
一、课题背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连续多年作为中央文件主要内容,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和颁布,明确了我国今后十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对这四项任务的明确,直接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纲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源保障还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可谓倾力支持。而如何有效实现生源、学校、企业三者的有效交流与无缝衔接,是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依托社会现有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已有培训经验和人力资源构建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媒介,下游通过吸收广大职业院校确定性生源客户群,建立包括其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求职取向、理论技术水平以及实行情况的数据库;上游通过行业趋势分析以及企业选人用人需求建立企业客户数据库。以有效沟通和满意服务为内容,构建并做大做强校企合作这一大型平台,促进我国职业发展并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总之,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公民自立于社会,实现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提供了可能。随着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发酵和深化,世界已然进入了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即全面攻坚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已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前转型时期,职业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远远不止于塑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了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直接关乎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基于此,以互联网+思维为重要催化因子,尽快开辟并逐步完善富有中国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并通过有效沟通和衔接,最终建成实现求学求职生源、职业院校、用人企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综合平台,助力经济腾飞不仅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当前时代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途径
互联网思维应用非常广泛,现行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互联网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国家级资源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省级资源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基础,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划建设;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研制资源建设指南和监测评价体系,在保证公共服务基础上鼓励围绕应用成效展开竞争。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第二,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第三,推进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依托互联网建立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譬如以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建立QQ群、职业教育博客等方式重点从择业就业、子女教育、大学生发展等发面撰写相关文章,提供专业就择业就业服务等多种途径吸引用户关注,发展个人会员。初高中、大学校园为主要推广地点。广大学生及家长为受众群体,确保生源保障。本机构负责对会员提供兴趣职业匹配测试,择业就业义务咨询,大学生心理及发展规划指导,确保广大家长和考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以广大个人会员为资源为基础,根据会员不同的性格和职业倾向分类建设数据库,同时借助相关企业界资深人士大力发展企业会员,建设企业会员数据库。逐步实现求学、求职者数据库与用人企业数据库的无缝衔接,通过与各类会员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以及签署人才定制培养协议,结合企业发展需要,量身定制所需人才标准和具体人数,订单式委托培养。企业为会员院校提供实训基地及相关专业理论指导和技能培训。专业机构负责保障寒暑期实训基地和学员双向保障,并提供个人会员相关资质证书考录培训和报考服务,确保会员百分百取证、如期毕业。以生源保障和就业保障双向保障逐步与各大职业院校接触和合作,发展职业院校会员,和会员院校展开合作,以相关会员企业人才订单为基础,定向委培学生。职业院校专门开设相关专业和班级对入学学生专业化、系统化培养,让学生实现以兴趣求学、以专业化定向培养推学,以毕业即就业促学,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借力互联网平台和社会商业力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国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可以说,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如何建立互联网平台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摸索和完善。单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模式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可以说既缺乏市场吸引力又没有成熟的技术模式,如何丰富互联网平台内容,以内容吸引受众,以服务创造价值,如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起学生、学校、用人企业的联系,从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并使用互联网平台是要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重视程度和全民认同感较低,如何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科教强国的必要举措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国家把职业教育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是政策的具体落实需要很长的时间,以中招和高考两次考试为例来说明,尽管政策提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实行分流制度,现实中能够主动实施的地方寥寥无几,教育部门、高校、学生家长依然把高考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如何让职业技术教育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认同技术人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之一。再次,中、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不够,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和高等院校的学生比例逐渐要接近1∶1,现实的情况是高校数以万计,而且年年扩招和新建,职业院校本就寥寥无几,部分职业院校仍然把升级进本作为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可以说如果严格执行中招和高考招生政策,分流的广大学生将无处求学。另一方面,现有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很多职业院校通过外聘临时工作人员虽可缓解人手不足,但师资水平尤其专业水平与用人企业和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如何大力发展职业院校规模,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力量和专业水平同样不可忽视。最后,始终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仅仅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催化因子,吸引学生前来求学的最有吸引力的核心是就业。一是如何对接用人企业,依托企业发展目标和制定和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能够吸引企业加盟甚至投入的绝非仅仅是互联网和一些可有可无的数据。二是实实在在的人才储备,依托互联网助力拓展招生规模,建立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求职意向供企业参考是必要的,但如何立足院校自我力量借助企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在学制内尽可能多的培育合格的人才依然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技术推动发展、质量决定生命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发展,同样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作者:李娜 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顾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李歆.关于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对策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5(04).
[3]王宇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殷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9.
[5]潘利群.关于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战略合作的探索和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职高专教育网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