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式对太极拳的认识和体会识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对太极拳的认识及体会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对太极拳的认识及体会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23:52:4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对太极拳的认识及体会
官方公共微信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姜福亭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阴阳相合一太极-----我对太极拳的粗浅认识
眼下养生热,有主张吃茄子的,有主张喝绿豆汤的,据说绿豆还涨了价。饭吃好了,营养均衡,自然对身体好。我于养生素无心得,只是平时喜读杂书,觉得古人的养生理念有道理,且透彻,经得起时间检验。对养生,古人主张“养心为上,养身为下。”,基本原则是“心贵静,身贵动”。如果稍微省察己心,真可以说是杂念纷呈,前念刚灭,后念又生。儒家讲正心,佛家讲净心,都是把心做为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来面对。现在喜欢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运动项目多种多样,都很好。在众多运动项目中,太极拳比较符合上述养生原则,我个人认为,太极拳别于其它运动项目之处在于,太极拳既是器物(形而下)层面的运动,又是道(形而上)层面的运动,而其它运动,诸如足球、篮球等,只能算是器物层面。对此我并无偏见,我自幼酷爱篮球。毛主席在50年代曾题词“打太极拳”,据说江青还请上海太极名家顾留馨到中南海,学练太极拳,只是作为政治风云人物,难以坚持下来。邓小平也在78年题“太极拳好”,两代伟人为一项运动题词并不多见。我学习陈式太极拳20余年,先后在沪、京拜丁、杜两位老师,杜师今年已92岁高龄。期间曾拜访太极名家无数,只是由于自己悟性差,又打鱼晒网,未能登堂入室,只能算入了门而已。长期修习,使我意识到,练太极拳真正目的不是战胜对手,而是从身心两方面不断超越自我。略谈一下体会。太极拳与形意拳、八卦掌并称中国武术三大内家拳。三者之所以备受推崇,主要是它们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除了具备较强的技击功能外,同时有很好的养生功效,体现了中国武术练养结合的原则。泰拳技击能力很强,举世闻名,但泰拳手大多不寿。从太极文化角度看,泰拳尚刚乏柔、重练轻养,其缺陷显而易见。在历史上,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诞生了很多太极高手,武功独步一时,如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号称杨无敌。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于一体,几乎堪称中华武术之巅峰人物,被公认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去世后,武林人士认为“从此天下无圣手”。孙禄堂不仅武功盖世,同时学养深厚,当时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校长陈宝泉先生评价“孙先生之学识、修养见解不仅武人中可谓绝无仅有,即于文人学者中亦属罕见”。中国武术内家拳重文化的基本属性,由此可见一斑。陈式太极拳也是代有高手出,民国到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是陈发科,堪称一代宗师,由陈家沟到北京后,当时在京城无敌手。其子陈照奎也是高手,对陈式太极拳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代名家陈小旺、陈正雷、马虹、杨文笏、张志俊、陈瑜等均是其徒弟,陈瑜则是其子,我杜师也是他的学生。从技击角度衡量,太极拳已是大大走了下坡路,在我接触的太极拳名家中,尚无一人说自己超过了老师,且绝不是谦虚。同样,他们的弟子中,也几乎没有人超越师傅。当代妙手极少,个别的深藏民间且年岁已高,象孙禄堂这样的圣手基本可以说是武林的绝唱了,练得好的也只是俗手中的佼佼者而已。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不能摆脱文化大势的影响。当然,在和平盛世,技击价值已大大降低,大多数传人只是做为一种兴趣来把玩而已。目前凸显的主要是在健身方面的价值。太极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我赞同这样的解释,阴阳相合即太极,阴阳分开了、对立了就不是太极了。用唯物辩证法解释,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现在拳上,表现为刚柔并济、形神兼备、收放自如、内外相合、快慢相间、开合相寓等诸多方面,在技击上则体现为攻防兼备、化打合一。太极思想,或者对立统一思想,在生活或工作中也是离不开的,例如工作和生活兼顾,处理得当,就是太极,分开了就不是;夫妻和睦、相敬如宾就是太极,夫妻反目、相互猜疑就不是。练太极拳的过程,也是感悟哲学思想的过程,当然,这些只是一般阶段,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没有体悟,不敢妄谈。太极拳练习,从静、松、柔入手。静主要是指心理,练拳开始时,老师总要求我们心平气和,心中不着一物,也就是拳谱中讲的无极。赵堡太极拳传人和庆喜创造性地提出了“耍拳论”,即练拳时,要象小孩玩耍一样,身心都很放松,实在是很高的理念。“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老子也质问“能婴儿乎?”,当我们被外物所转、醉心于营营苟苟时,还能有多少童心?象小孩玩耍一般来习练太极拳,没准还能找回一点童心。求静的功法很多,有的是静中求静,事实证明很难,太极拳则是动中求静,相对容易做到。松、柔是对身体方面的要求,太极拳锻炼目标是要把身体炼得像皮筋一样松柔,而不是象木棍一样硬。矫矫者易折,台风来临,大树被折断,而小草却能安然无恙。女人比男人长寿,女人比男人柔恐怕是原因之一。柔的结果是产生亦轻亦沉的刚劲。水很柔,但水的力量无比大。太极拳,有心求柔,无心成刚,刚只是柔的必然结果。太极拳尤重全身关节的放松,人体最大的两个关节是肩和胯,肩关节为上肢之根,胯关节为下肢之根。,俗称“五十肩”,是常见病,实际上就是肩关节纤维化不灵活了,拳谱讲“轻摇之以松其肩”,经常轻轻摇动肩关节,可以保持其灵活性。又如足,也要放松,要有放长抓地之意。只有松了、柔了,气血才能通畅,变化才能灵活。除了心无挂碍、与天地相合外,形体上也要求顶头悬、五趾抓地,体现的也是天人合一的意思。不能详谈。推手是太极拳锻炼基本内容之一。其指导原则是“舍己从人”,讲的是后发治人,“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后发先至。从技击角度讲,“舍己从人”是很高超的战术思想。其实,在竞争的社会里,放弃自私自立的思想,多为别人考虑,有时反而能赢得主动,不争而至。相反,那种拳击式的直截了当的竞争,却往往制造障碍、陷己于被动。前年,塘沽患者老翟来访,七、八前因、在我科做了脾切除及断流手术。一般讲,患者身体状况只会越来越差,多年未见,我惊讶于其状态竟然比手术前还好。问其故,老翟告诉我“姜医生,周围的人也这么说我,这得感谢你。当年出院时,你告诉我,健康不能光依赖于医院,医院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建议你回去练练太极拳。”原来,老翟回塘沽后,即找人学习了陈式太极拳,七、八年来风雨无阻。我佩服老翟的毅力,更佩服他闻道即行的决心,真上士也!对大多想健身的人来说,练练杨式24式即可,简单易学,贵在坚持。最难学的是陈式,十人学,能有一人坚持下来就不错了。太极拳不能解决健康中的所有问题,更不可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总体讲对人生有帮助。“太极拳好”,这不是我说的,是伟人所说。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6:37
姜福亭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姜福亭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姜福亭大夫提问
姜福亭的咨询范围:
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乳房整形、腹股沟疝、切口疝、急腹症、胃肠道肿瘤、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姜福亭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普通外科好评科室
普通外科分类问答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浅谈对陈式太极拳的认识
我的图书馆
浅谈对陈式太极拳的认识
&&& 陈式太极拳是一项内外兼修的内家拳种,是人与自然融合的一种拳种,是健体聚精的拳种,它的好处远远超过了其它拳种的活动项目,它既有社会价值又有人文价值,既有健身价值又有防身价值,它是融健身与技击为一体的古老拳种.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拳法之一.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内涵丰富.包括面十分广泛.涉及天时.地理.人和。上到兵法运用下到中医运行,上到国家安定下到家庭和谐等等诸多学科,在它的内涵里能看到社会进步,社会文明也能反映人文精神。它是任何拳种代替不了的良好的健身拳种和文化内涵,总之,是其它任何运动项目无一论比的运动项目。&&& 太极拳的价值观:&&&&&& “处女素高含苞放、猛男素强拼霸王”。这也是我本人对练习太极拳的概述,虽不知对否,但确说出我的心声。练好太极拳,深刻悟出太极的道理,对于人生的价值观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为社会所用,也对人生的发展,对自己的内心修养都会起到深深的影响。练习太极拳柔时如同处女文静幽雅,含苞待放,大方迷人,刚时又如同猛男叫号,势无可挡。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健康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练习太极拳人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只知道它“健身”的一面.,而不知道它还具有“防身”的功能,更不能理解是一种修行修德的良好拳种。太极拳的价值是能够充分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所谓社会价值,众所周知,现在我国练太极拳有二亿人之多,太极拳成为社会性的一种良好的娱乐活动,不仅自己得到锻炼,更能活跃社会文明的氛围,凝聚群团力量,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所谓,人文价值,是能够通过练习太极拳,健身健体,陶冶情操,使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性,锻炼人的忍耐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内外兼修,刚软兼顾,不断的增强自己的生活活力。但是要想练好太极拳,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首先,我认为练拳要“知拳明理”。在则要通过刻苦钻研,艰苦锻炼。所谓知拳,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自己刻苦练太极拳,更重要的就是要不断走出去向拳友们学习,取长补短,多和拳友们交流。二是明理,有些拳理不仅自己要学会悟,更主要的是要不断的向师傅学习,让师傅讲明拳理,懂拳理才能使自己不断的长劲,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把拳理讲明了,自己能理会了,就要靠个人的修练。学习太极拳要靠名师传授,这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会不走弯路,不浪费时间,不至于入歧途,才能学到纯正的太极功夫,才能为自己奠定良好的修学基础。求得好老师要靠缘份,修练出好功夫要靠天分,有名师,有天分,再加上为此付出毕生追求的信心,多苦练,多体会,多修行,多钻研,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功夫,否则,是提篮子打水一场空,无边无际无方向,到头来一无所有。&&& 练拳要有目的性。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成长规律性,我们习武同样也有它的规律性,你选订的目标,确定你的练拳动机。现在,我能成为陈小旺的入室弟子,这也是我修武的道德打动了师傅。我的目标定义是,“做好人、练好拳、修好行,传帮带”。遵照这个目标练习太极拳,不仅能使的身心得到健康,更能使我的人生得到完善。当然每人练拳都会有每个人的动机和想法,我在此只谈我的感悟。我认为练好拳就必须“做好人”。我在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健康,如果想做一个对社会有作为的人,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有一个好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并不是争强好斗的社会,那么我们通过武术的修养,使自己成为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物。就要学会如何的做人。“练好拳”,目的就是使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爱好,弘扬民主传统文化,就太极拳而言,我们养成练习这项运动,是一个及其高雅的运动项目。通过练习陈式太极拳,能够达到健身,健心,健脑,健美。防身,以及防疾病,防侵犯,防急躁等等诸多好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练习太极拳,是以“以慢带松、以松带静、以静带意、以意带气。”长时间这样练下去,对于人的意志和耐力有一个很好的磨练。众所周知,练好太极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要走过三个阶段,那就是初级、中级及高级阶段,也就是师傅常说的“五层功夫”。能够达到最高阶段,就必须完全靠自己的毅力和不断的努力。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提示让我们每个人要持之以恒的,有耐心,有决心,有信心锻炼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从初级到中级,慢慢达到高级。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希望攀登更高理想追求,但要想攀登更高的、更理想的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实现的。不比别人付出几倍的汗水,是永远也达不到这个目的的。&&& 再则,我们现在有相当一大部分人认为,练习太极拳就是为了锻炼锻炼身体,没事大家在一起聚聚,打打拳,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就行了。大多数人也知道太极拳能够起到医疗,保健,而不知道它还能健身,强身,更主要的是防身效果。从文化角度来说太极拳不但是带有一种艺术性运动,它的审美感也是其它拳种无法替代的,同时它又是一种武术、技击实用训练独特的拳派之一。部分人误认为太极拳似混水摸鱼,适合老年人练,动作缓慢,神情如同睡觉,慢慢悠悠,何能击人和防身,实不知太极拳的特点就是以静治动,顺势借力,以巧劲取胜。遵循原则“引进落空”“避实击虚”“以静制动”“动中求静”。“以小化大”,“以弱制强”体现“牵动四两拨千斤”。充分体现太极独有的‘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技击方法。在双方搭手时相互找准对方可击之处,静时让你无从下手,突然爆发,又向黄河泛滥无力可挡,使人惊魂落魄。所谓“修好行”,也是练好太极的条件之一,各行各业都有它的行为规范,做人也有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练好太极拳,对于我们的行为举止都会起到良好的道德规范,我的师傅经常提醒我们,要练好太极拳,要想入陈家门,就必须先学会做人,要遵守武行武德,不逞强好斗,谦虚做人。能否练好陈式太极拳,是和一个人的道德和修养,文化素养分不开的。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是永远达不到高层的功夫的。更享受不到太极文化的乐趣。所以“修行”是练好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太极拳论中谈到“以静制动,阴阳兼顾”。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旺盛期和衰退性,都有它阳性的一面和阴性的一面。我们日常生活,老人和子女间、夫妻间,朋友之间在处理事物时都离不开太极中的阴阳变化,夫妻间需要和谐,就必须有阳有阴,二口子吵架,想平和气氛,有一个性格强的,另一个就必须温柔些,如果两个都强,那就会出现打架的可能,使矛盾更激化。朋友之间缓解矛盾也是这样,必须有软的一面才能把矛盾缓解。所以我认为练太极要修行,也就是这样道理,把太极拳运用到工作中生活中是解决事物最好的办法。所谓“传帮带”,就是把我们陈式太极这个非物质文化更好的发挥作用。要不断弘扬太极文明,正确引导,合理运用,通过太极增加社会群团之间的联系,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传递友谊,互帮互爱,使更多的群体认识太极,了解太极,加入太极,让更多的人享受太极的乐趣,&& 总之,我们太极拳爱好者,必须要虚心进取,“做好人、练出健康”,“练好拳提高水平”,“修好行、练出功夫”,“传帮带、弘扬太极”。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个好身体,太极能给我们最理想的健康,健康为我们创造无形的财富,因此太极是开启我们健康与财富最宝贵的钥匙。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中国太极拳网全新改版,您访问的页面地址已经发生改变...
404 not found. We're sorry, the page you requested cannot be found.try visiting th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太极拳的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