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女的诗词思想的诗词

猜你感兴趣
&热门经典语句当前位置:>> >> >>
描写老人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老人,即上了年纪的人或较老的人。我国目前对老人的定义是大于或等于65岁的人,但在古诗词中老人的年龄差别很大,有的不过三十出头便具有了老年人的特征,而有的虽然年老体衰却有一颗青春之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本篇主要从老年人的外貌特征(如衰颜白发)、情态动作以及心态来展现老年人的精神面貌。
  老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衰颜白发。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致。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
  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直至宋哲宗元v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类似的亦有王安石的&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当时王安石不过三十二岁,本应是朱颜黑发、意气风发的大好年华,他却因过度操劳而&白发争出&,&朱颜早凋&。诗人用&雪&与&朱&两个对比鲜明的颜色词,极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生之困顿:他虽然身居官位,却有太多的忧愁烦恼,自己推行的新法,遇到重重阻力,虽然为之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仍然不能使之顺利推行,以至于自己方过而立之年就早生华发。
  尹式的&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两句,也是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来写老态。&秋鬓&,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来就白,白而&含霜&,就显得更加苍老;&衰颜&,即衰老的容颜,只有依仗酒力,衰颜才变得红润,说明面容极其苍老。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看似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却把人类共同的&悲哀&写了出来。
  白发衰颜纵然诗人心伤,但也有一些诗人将其写出了另一种情味。瞿式耜的《浩气吟&正襟危坐待天光》中的老人形象是&正襟危坐待天光,两鬓依然劲似霜&。他端正地坐着,一脸严肃与不屈的神情,等待着天亮;他备受折磨,年老体衰,已两鬓斑白,但依然刚劲挺立,不屈不挠。这两句分别从神态与外貌上对人物进行描写,&正襟危坐&画其刚毅之气,&两鬓似霜&状其年老之貌,刻画了一位英勇无畏、义气慷慨、性格轩昂的民族英雄形象。而的《清平乐&村居》,则刻画了一对悠闲的农家老人形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写作者走近&茅檐&的见闻。作者略含醉意,等到走近茅舍,才听到一声声温软的吴音,想必是一对老夫妇在相互逗趣取乐。果然,作者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妇在娓娓地叙家常,便忍不住问道:&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从声音、情态以及外貌方面,刻画了两位白发苍苍而悠闲自得的老人形象,这是当时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形象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意义。
  情态动作
  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
  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是一首描写山村美景及山中人们生活的七律。其中,结尾两句&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塑造了一个热情好客的山翁形象。山翁亲切地挽留诗人住宿,还笑容满面地指着西坡那片地说:&瓜和豆都已经熟了,你再住上几日就可以尝鲜了。&&宿又宿&,体现出挽留之诚,活画出山翁挽着诗人的手臂,一再留客的热情,体现出二人情谊之深厚。&笑指&二字,兼表情与动作描写,刻画出山翁和蔼淳朴的特征。诗尾用一个&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所写的繁荣景象。这两句通过对山翁的动作、情态,以及语言的描写,表现出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美好品格。而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亦自不待言。
  老年的苏轼颇能自得其乐,他在《吉祥寺赏牡丹》中写道:&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首二句,活画出一位潇洒不羁、乐观旷达而又颇显滑稽的老人形象。人老了,却还敢把鲜花戴在头上,常人怎敢有此行为?而诗人不但敢于簪花,还&不自羞&,却使得花儿害羞了,常人又怎能有如此心境?苏轼的这两句自我画像,不仅画出一位醉意醺醺的老人形象,还从侧面刻画出牡丹之迷人。笔法曲折有趣,刻画形象活灵活现。后两句进一步写赏花之乐。&醉归扶路人应笑&,妙在一个&应&字。簪花老人扶路醉归,确实惹人发笑。但是满城的人都被迷人的春色所陶醉,以至&十里珠帘半上钩&,还有谁会留意一个醉归的老人呢?所以,这个&应&字,在笑与不笑之间留出了悬念,在表现诗人沉醉的同时,拈带出全城人的迷醉之态。
  他还在《纵笔三首》(其一)中自嘲道:&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首句,写自己的身体状态及寂寞处境。次句&白须萧散满霜风&,准确地概括出自己的衰老的面貌。&霜风&之&霜&字,既显须白之色,又带凄寒之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两句,借酒后脸上暂现红光一事,表现出诗人乐观旷达的心境。&朱颜&一般指红润的面色,借指青春年少。而人一旦老去,朱颜便转为衰颜,只有倚仗酒力,方能暂时显现朱颜。尹式《别宋常侍》一诗中有&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的诗句,的《久雨小饮》也有&樽前枯面暂生红&,写的都是趁酒而显红面,说明不是&真红&。而苏轼却先写&小儿&的肯定,再写自己的否定,用笔较为曲折。&小儿误喜&,可能是儿子安慰父亲的话,也有可能是邻家小童天真的想象。诗人顺水推舟,想借此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故报以&一笑&。结果,这&一笑&便露出了&破绽&,原来这&朱颜&是&酒红&。诗人通过玩笑式的叙写,表现了作者能用达观的态度、风趣的笔墨去对待和描写引人感伤之事,透露出作者过人的胸襟和笔力。
  人老了,经历过太多的世事沧桑,本应该变得淡然,可是对于徐渭来说,却不是这样的。徐渭天才卓异,但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曾蓄意自杀,击破自己头颅,不死;后又用锤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如此自我摧残,他的精神状态已近疯狂,最后终因失手打死继室而下狱。出狱后贫病交加,数千卷书籍变卖殆尽,七十三而卒。他的著名的《墨葡萄图》诗,正是诗人满腹才情却不得施展,身世坎坷历经劫难,心中愤懑不平而发的悲鸣!&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两句,先画出一位狂放不羁、怅然落魄的文人形象。如今,他经历了半世的坎坷与磨难,已然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然而,他的倔强性格并没有因此而消减,他反而变得更加狂放&&&独立书斋啸晚风。&这两句下笔很轻,看似轻描淡写,却隐含了作者悲凉凄切的情感。特别是一个&啸&字,极写其恃才傲物的狂傲性格,同时也表现了他晚年生活的孤独无助。&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两句,进一步发出了对世道不公,有志不得伸展的感叹。
  身体感受
  人老后身体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白居易在《咏老赠梦得》一诗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白居易晚年患有眼疾、足疾等各种疾病,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由此,诗人的心态比较消极。白居易和年龄相同,如今同为老人,彼此对衰老都有自己的看法,诗人深受年老戕害,心中的烦闷一股脑向好友倾吐&&&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由于眼睛容易干涩,一到晚上就不得不早早地上床睡觉;早上起来头又特别慵懒,连头发都不去梳理。眼疾应该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仅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是当今的许多老年人,同样如此。诗人说自己眼睛干涩,头慵懒,而且&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视力下降也很严重,这些病症对于当时来说,真是令人束手无策。当然,衰老的副作用不仅仅有眼睛,诗人还说自己&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腿脚行走非常不便,干脆就深居简出了。在年老的折磨下,诗人的心态比较消极,最后不得不发出&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的无奈叹息。
  老眼昏花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在杜甫看来,它也带来了一种朦胧之美。《小寒食舟中作》中的&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两句,十分传神地写出了年迈的诗人行舟所见所感。春雨过后,水涨船高,河水浩淼,呈现出一片白茫茫景象。诗人乘坐小船,在水上飘荡,无所凭依,好像在天上云海间穿梭似的。人老了,眼睛昏花,看远处风光如同隔雾看花,朦朦胧胧。&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诗人乘舟观景的实际情况,读来倍觉真切。这一联所蕴含的情感是悲伤的,但描写的景物却是优美动人的。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特殊的形象&&渔翁、卖炭翁
  &渔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常见的形象,他的主要特点是隐逸闲适。有两首描写渔翁的作品,一为《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描写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界,描绘了一幅疏淡的写意山水画。其实,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它远离尘世,清寒圣洁,连渔翁都散发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这个世界不过仅剩一船、一渔翁而已,那&千山&、&万径&都是空廓的,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都不见人影踪迹。在如此巨大的背景下,垂钓的渔翁这一形象便显得格外超然孤高。老渔翁不怕天寒,也不怕雪大,他似乎忘掉了一切,只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无依,其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其实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另一首为《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G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首小诗以清淡之笔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刻画了一个在青山绿水中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借以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政治失意的孤愤。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二句,记述渔翁夜晚和次日清晨的活动。起句平缓自然,写渔翁夜晚傍&西岩&而宿;次句便如奇峰突起,写渔翁晨起后,取湘江之水,燃楚地之竹以生火做饭。&汲清湘&、&燃楚竹&,可谓造语新奇,强化了渔翁超凡绝俗的特点。这两句突出渔翁忙碌而又超脱的形象。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等一系列优美的自然美景,而这些看似零星细碎的景物却又自然而然地组成了一幅清新而完整的艺术画面。诗人将渔翁的形象与优美的自然美景浑融在一起,使之结合成不可分割的一体,表现了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更多描写老人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烟销日出不见人,G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既写自然景物,又写渔翁的行踪,但作者并没有将二者分开而写,而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地展现这两种景象。在日出的一刹那,万物从朦胧中忽然显现,而这时却不见了渔翁。忽然一声&G乃&,使得山水瞬间变绿。本来,山水天容水色随着日出光线的便亮,也逐渐变得明艳,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诗人则借声响的骤起,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顷刻间转换画面,把自然景象展现得极为震撼人心。结尾二句写日出之后渔翁所见之景。&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的白云缭绕,诗境悠逸恬淡,体现诗人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另外比较有名的是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其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三句,描写了一位典型的渔翁形象。他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地垂钓。他似乎已经沉迷在优美的春景中了,以至于下雨都不想回家。&青箬笠,绿蓑衣&,刻画人物的衣着,这青绿之色都是大自然的本色,符合渔翁寄情山水的心境;&斜风细雨&则是人物所处的环境,&斜风&不是狂风,是那种轻微柔和的春风,&细雨&当然也不是大雨,而是那种细密轻柔的春雨,在这和风细雨中,又有着箬笠、蓑衣遮风挡雨,&不须归&就显得极其自然了;&不须归&则状人物的心理,这是全词的点题之笔,也是作者的明志之笔。相传张志和垂钓时,常&不设饵&,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山水也。所以,词中所刻画的遁迹江湖、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亦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之&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个白发渔樵,只着意于自然界的春风秋月,对人世的是非成败已然看透,任它沧桑巨变,任它滚滚流去。他只固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的情怀,在握杯把酒间笑看古今之事。一个&惯&字,体现了渔樵的超凡脱俗,同时也给人以莫名的孤独与苍凉感。其实,这位通晓古今的老者,也是作者的自我画像。杨慎一生沉浮不定,历尽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朝政的腐败,宁愿终老边荒,也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他&惯看秋月春风&,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白居易的《卖炭翁》则描写了一位生活艰辛却备受欺压的卖炭翁形象。其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是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同时也反映了其艰辛贫苦的生活。他以卖炭为生,每天过着砍柴烧炭的生活,烟熏火燎必然在他身上留下印记:满脸灰尘,又黑又红的脸色像烟火一样;满头白发,十指发黑。&烟火色&、&十指黑&的描述,非常符合卖炭翁本应有的形象,表现了他生活的无比艰辛。卖炭翁如此辛苦,不过是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为了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口中的粮食,如此而已。这样一位令人心酸的老人,却不可避免地遭人掠夺,无法反抗,只能任人宰割。作者选取这样一个代表性的形象,不仅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心,更是对掠夺者无耻行径的一个极有力的鞭笞。
  人老后,心态多平和淡然,如之&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种心态,对一般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达观与释然,因他经历过很多,对世上所有的事都已看淡;但对于曾对仕途抱有幻想的王维来说,则表露出其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之情。王维早年在任相时,对现实充满希望,对仕途也怀有远大抱负。然而,随着张九龄罢相贬官,朝廷中的忠臣义士均受到排斥、打击,王维的理想亦随之破灭。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无能为力,只有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唯好静&的&唯&字,一则说明人老了,确实&只&好静;二则隐含&动&不了才&只得&好静的意味,包含着心灵的隐痛;三则显示出好佛的王维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所以,&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更多描写老人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白居易在《咏老赠梦得》里抒发了自己年老体衰的悲伤和无奈。刘禹锡则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中通过抒写自己的衰老,来鼓励好友积极振作,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势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为了安慰好友,诗人刘禹锡首先叙述了自己的年老状况&&&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白居易年老,一身疾病,生活十分不便,可是对于诗人刘禹锡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两人相比,诗人的情况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当然令人伤心悲痛。可是诗人并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哀伤之中,年老或许还有年老的好处。&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正是由于年老,自己阅人阅事无数,反而对万事都娴熟于心。&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然&,他认为只要自己能慢慢地接受它,年老也并不是那么可怕。&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桑榆&,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代指日暮。意思是:千万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日落散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璀璨无比呢!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以日暮喻衰人老,却传递出一种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催人奋进。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句,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责任编辑:夏素筝)
------分隔线----------------------------
上一篇:没有了
描写老人相关文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对卖炭翁的外在形象描写,刻画出一个贫寒、辛劳...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从声音、情态以及外貌方面,刻画了两位白发苍苍...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47|
上传日期: 16:18: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官方公共微信描写梅花精神的诗句
描写梅花精神的诗句
描写梅花精神的诗句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女子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