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亚凯文.马丁的毕业院校校

尚无内容。
本科生教育
版权所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地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三教学楼四楼东 电话 020- 传真 020-个人简介/王晓妮
王小妮,195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毕业后做文学。1985年定居。作品除诗歌外,涉及、、等。2000年秋参加在东京举行的“世界诗人节”。2001年夏受德国幽堡基金会邀请赴德讲学。2003年获得由中国诗歌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家核心期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联合颁发的
“中国2002年度诗歌奖”。曾获美国安高诗歌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主要作品/王晓妮
写作及出版情况: 诗歌《我的诗选》 1989年 诗集 时代文艺出版社
《浮躁的烟尘》 1993年 新华出版社 《人鸟低飞》 1994年 长篇小说 长春出版社 《放逐深圳》 1996年 云南人民出版社 《手执一支黄花》 1997年
上海东方出版公司 《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 1997年
春风文艺出版社随笔《我们是害虫》 《目击疼痛》 《派什么人去受难》 《谁负责给我们好心情》 1998年 随笔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世界何以辽阔》 2001年 诗文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家里养着蝴蝶》 2001年 散文 新疆出版社 《》 2003年 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
2005年 诗集 四川新华出版公司 《王小妮随笔精选》 2005年 随笔 新华出版社(5月出版) 《安放》 日 随笔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一直向北》日 随笔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主要文章中篇小说《很疼》1996年发表《特区文学》
王小妮与徐敬亚在深圳家中
  转载同年《小说选刊》
中篇小说《很大风》2004年发表《当代作家评论》   转载于《北京文学》,进入年度排行榜   转载于《小说选刊》2005   转载于《中篇小说选刊》2005
短篇小说《1966年》系列11篇 1998年在《作家》杂志全年开辟专栏   多次转载于《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 短篇小说《棋盘》 1999年发表于《收获》杂志 随笔《在鸭绿江的另一边》2002年发表于《花城》   入选北京文学年度文学排行榜   入选《文学中国》2003年度选本   随笔《柏林没有墙了》2004年发表于《天涯》   入选《文学中国》2004年度选本 多次多首诗歌入选多种诗歌年度选本&
获得奖项/王晓妮
1989年 获《作家》诗歌奖
王小妮(中)从自己儿子(右一)手中接过奖杯
1997年 获《小说选刊》小说奖 1999年 获安高诗歌奖 2003年 获星星。诗选刊2002年度诗歌奖 2004年 获茶花杯诗歌奖 2004年 获华语文学传媒奖诗歌奖 2004年 获新诗界诗歌国际奖 2004年 获美国汉语诗歌奖
授奖辞选摘/王晓妮
王小妮的写作沉着,从容,充满。她是当代中国少数几个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优雅而锐利,她的语言简单而精确。她置身于广袤的世界,总是心存,敬畏生活,挚爱着平常而温暖的事物。她迷恋词语的力量,并渴望每一个词语都在她笔下散发出智慧的光泽和悠远的诗意,她的写作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建构诗性世界时面临的难度,以及面对难度时诗人所能做的各种努力。她发表于二OO三年度的《十支水莲》等一系列诗作,深刻地阐明了诗人内心的宽广、澄明、温情和,也再次见证了她在诗歌语言和诗歌节奏上的不凡禀赋。她良好的诗歌视力,充沛的创造能量,使得身处边缘的她,握住的也一直是存在的中心。她的诗歌是可见的,质地纯粹,因此,也是最可期待的 ——“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三年度诗人奖”授奖词。
《十支水莲》(《诗歌月刊》2003年第七期,责任编辑王明韵) 王小妮2003年在《诗歌月刊》发表的《十支水莲》,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之作。玻璃杯里10支静静开放的水莲,
王小妮文集
在诗人王小妮笔下变幻成了10个有生命、有灵魂的少年。他们“日夜开合像一个勤劳的人”,“他们每天在玻璃里坐牢”,“他们站在液体里发笑”,“他们纷纷跑出梦境窥视人间”,他们的身上洒满了“比水更光滑”的“水银之母”……正是通过对“像导师又像书童”的水莲内在的奇异想像与,诗人王小妮在组诗中发出了一连串的追问:为什么水不肯流?为什么玻璃不肯破碎?植物想要什么样的自由?恶怎样从善里面走出来?诗人通过水莲告诉整个世界:在鲜花不声不响的绽放中,光荣没有了,英雄也没有了……全诗终止于诗人对时间的思考:“花不觉得生命太短/人却活得太长。”
诗选摘/王晓妮
那个冷秋天啊 你的手 不能浸在冷水里 你的外衣 要夜夜由我来熨 我织也织不成的 白又厚的毛衣 奇迹般地赶出来 到了非它不穿的时刻 那个冷秋天啊 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 谈笑 使好人和坏人 同时不知所措 谈笑 我拖着你的手 插进每一个 有人的缝隙 我本是该生巨翅的鸟 此刻 却必须收扰肩膀 变一只巢 让那些不肯抬头的人 都看见 天空的沉重 让他们经历 心灵的萎缩 那冷得动人的秋天啊 那坚毅又严酷的 我与你之爱情活着
那些整夜 蜷缩在旧草席上的人们 凭借什么悟性 睁开了两只泥沼一样的眼睛。 睡的味儿还缩在屋角。 靠那个部件的力气 他们直立起来 准确无误地 拿到了食物和水。 需要多么大的智慧 他们在昨天的裤子里 取出与他有关的一串钥匙 需要什么样的连贯力 他们上路出门 每一个交叉路口 都不能使他们迷失。 我坐在理性的清晨。 我看见在我以外 是人的河水。 没有一个人向我问路 虽然我从没遇到 大过拇指甲的智慧。 金属的质地显然太软。 是什么念头支撑了他们 头也不回地 走进太阳那伤人的灰尘。 灾害和幸运 都悬在那最细的线上。 太阳,像胆囊 升起来了。
等巴士的人们 早晨的太阳 照到了巴士站。 有的人被涂上光彩。 他们突然和颜悦色。 那是多么好的一群人呵。&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13:12
贡献光荣榜作家简介/洪治纲
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5/10民 族:汉族
洪治纲,男,1965年10月生于安徽省。1984年考入安徽师大中文系,大学期间曾发表数十首(篇)诗与散文,并有诗与散文收入各类选集。1988年大学毕业后,即考入浙江师大中文系攻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生,199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目前供职于浙江省作家协会,任浙江文学院创作研究室主任。。
洪治纲主要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和研究,曾在《文艺报》、《文学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文艺评论》、《小说评论》、《南方文坛》等各类报刊发表评论及论文180余万字,有数十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转载,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转载。
学习经历: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职
工作经历: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院,创研室主任2006—暨南大学中文系,
学术职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评委
荣誉与奖励/洪治纲
1.2000年获全国首届“冯牧文学奖o青年批评家奖”。2.《无边的质疑》获《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度优秀评论奖。3.《审美的哗变》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第四届鲁迅文艺奖o优秀成果奖”。4.《永远的质疑》获“第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5.《陷阱中的写作》获《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度优秀评论奖。6.《想像的溃败与重铸》获《南方文坛》2003年度优秀论文奖。7.2005年12月,获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浙江省人事厅联合颁发的“第一批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8.2006年11月,《无边的迁徙》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优秀成果表彰奖。9.2007年10月,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10.2008年11月,获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
主要著作/洪治纲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作家出版社1999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本人任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花城出版社2003年4月)(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9月)(本人选编,花城出版社2003年4月)(本人主编,共五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品欣赏/洪治纲
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中,先锋文学一直是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尽管人们对先锋文学常常持以这样或那样的否定性看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对整个世界现代文学的发展,还是对改变中国现实主义一元化的当代文学景观,它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革命性的意义。我们甚至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批又一批先锋作家孤独而又执著的实验,世界文学发展到今天会是怎样一种格局;我们同样也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部又一部具有鲜明独创品格的作品,中外文学流传到今天又会是怎样一种形态。我们的文学之所以呈现出当今这样丰富复杂、多元共存的审美格局,并产生了一批又一批足以经受历史检阅的经典性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离不开无数先锋作家在不断反叛传统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怀疑、忽略甚至被否定之后,先锋作家们依然顽强地坚守文学作为自我内心真实表达的需要,冲破一个又一个被视为艺术铁律的传统规范,在探求种种新的审美价值与形式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将艺术引向更为自由、更为深邃的审美空间。
作家点评/洪治纲
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风雨人生的呵护。它所折射出来的,是作家内心里罕见的旷达之情。和大多数作家一样,的小说也离不开对底层苦难的直接表达,离不开对历史和现实重压之下的生存境域的执着探究。大到家仇国恨,民族灾难,小到家法族规,以至痴男怨女,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细腻地展现在她的笔端。
——选自洪治纲
浮躁,泡沫,苍白,粗糙,自恋,虚假,远离经典,逃避疼痛……,如果在这些危机四伏的词语中挑选任何一个来概括我们近年来的长篇小说总体态势,我觉得都有着无可辩驳的准确性。尽管也有为数不多的作品的确具有丰沛的审美意蕴,完全属于优秀之列,但对于异常庞大的长篇小说整体而言,它们的存在却势单力薄,永远无法改变长篇的总体创作格局。
——选自洪治纲
是的,先锋就是自由,就是逃避圭臬。但是,这种自由又决非为所欲为。它不能逃离写作作为人类精神显现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不能逃离文学对人类生命本质及其存在真相的探索目标,更不能逃离以语言的方式重构某种审美理想。先锋文学的自由,是一种创作主体精神上的自由,是在审美形式选择上的自由,是一种怀疑与反抗的自由。
——选自洪治纲
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为了自身梦想的需要——通过这种梦想,解除内心深处的现实焦虑;借助这种梦想,寻找苦难生命的拯救勇气;怀抱这种梦想,踏上充满自由的未来之途。
——选自洪治纲
莫言的长篇小说既是一部汪洋恣肆、激情迸射的新历史主义典范之作,又是一部借刑场为舞台、以施刑为高潮的现代寓言体戏剧。它以极度民间化的传奇故事为底色,借助那种看似非常传统的文本结构,充分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的叙事独创性,张扬了作者长期所崇尚的那种生命内在的强悍美、悲壮美。同时,在这种强悍和悲壮的背后,莫言又以其故事自身的隐喻特质,将小说的审美内涵延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并直指极权话语的深层结构,使古老文明掩饰下的国家权力体系和伦理道德体系再一次受到尖锐的审视。
——选自洪治纲
叶弥的小说充满了一种南方式的叙事情调——从容,悠闲,散淡,轻逸,追求生活外在的优雅质感,并试图以此来掩饰人物内心的焦灼与冲突。但叶弥又无法回避那些生存本质上的疼痛,无法漠视成长记忆中的苦难,无法摆脱物欲现实对诗性理想的消解。
——选自洪治纲
戴来是一个具有良好艺术潜质的作家。她不仅能自觉地规避同类作家极度个人化、躯体化的叙事格调,使叙事摆脱了对创作主体自身经验的过度依恋,而且不断地采用一种反女性化的视角,将叙事延伸到相当宽阔的生活领域,去触摸自我经验之外的生存景象及其精神状况。在戴来的小说中,我们看不到那种被当下青年女作家所普遍采纳的自传式叙事腔调,看不到她对叙事话语不断进行私秘化处理的审美意图,更看不到她对现代都市时尚生活的迷恋式表达以及由此而生的某种优越感。
——选自洪治纲
尤凤伟的小说总是潜藏着一种尖锐的疼痛。这种疼痛,看似来自社会生活的外部冲突,实则是源于生命内在的两难对立。它以自我撕裂的方式,不断将人物置于各种伦理观念、权力欲望以及人格尊严的对抗之中,在保持强劲叙事张力的同时,又凸现出一个个无助而又无奈的人生场景。这使得我们一方面可以尽情地享受那种由于紧张叙事所带来的阅读快感,另一方面又强烈地感受到那种疼痛自身所拥有的内在力量。
——选自洪治纲
鬼子是一个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作家。这种忧患不是来自那些公众社会喧嚣已久的现实矛盾,也不是来自所谓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角色分配上的心理失衡,而是纯粹地来自民间,来自作家与生俱有的平民化。
——选自洪治纲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43:01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佳航的毕业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