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还会遭遇多少困难

||||||||||||||||
您的位置:&&&&&&& 正文
乡村教师,还有多少难题困扰你
 来源:光明日报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一年有余――
乡村教师,还有多少难题困扰你
  乡村教师,还有多少难题困扰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北京市密云区的一群乡村教师每天都在演绎这样的薪火接力:拂晓,班车将他们送往群山深处的乡村学校;黄昏,他们从各处会集,回到城区。“以前山路不好走,几个星期回不了家。现在方便了,天天都有车接送。”在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任教的李二伟谈起变化颇为满足。
  随着“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的持续推进,乡村教育硬件已极大改善,但在人才虹吸的大背景下,师资成为制约乡村教育最大的一道坎儿。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生活待遇、职称评聘、交流培训等8个方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改善得怎么样?支持计划的各项措施落实得顺利吗?又遇到了哪些困难?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展开调查。
  “下不去”,现实处境与客观困难
  “山区的孩子们非常朴实好学,但缺乏好的教研支持,我要再留一年。”北京市骨干教师刘立新一年前来到位于密云区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北口中学担任“学科指导”。每天早上6点半,她都要从密云区中心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古北口。
  城镇优秀教师“下不去”长期制约乡村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解决这个难题,密云用了什么办法?
  除不同的地区津贴外,密云为前往山区教学的老师设立了专项奖励。如“学科指导”,每位参加的教师每年可获得两万元奖励,课时工资按比例提高。“评职评优先考虑交流教师,新一轮交流开展以来,共有562名交流教师被评为区级以上骨干和中级以上职称,占比达36.9%。”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越是乡村,越是艰苦,待遇越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有关生活补助的规定是乡村教师们最期待的红利。据了解,中央财政在2015年、2016年分别下达奖补资金22.8亿元、29.8亿元用于680个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此外,为吸引新毕业大学生投身乡村教育,去年中西部265个省贫县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每人每年工资性补助标准中部地区由2.4万元提高到2.8万元,西部地区由2.7万元提高到3.1万元。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受限于各地财政状况和执行标准问题,生活补助发放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听说有乡村教师补助的政策,但还没有收到。”陈俊德老师所在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丁河镇古峪小学地处深山。经过辗转打听,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资金筹集很困难,县里需要先拟订方案、拿出资金,才能向省里申请相应的配套,一些县财政预支这些费用有困难。”
  而如何兼容新政策与老办法之间的矛盾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挑战。四川某乡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薇(化名)抱怨:“我们去年刚涨了400元工资。结果后来一说要体现向艰苦地区倾斜,把我们又调了回去,变成了300元,听说县城老师降得更多。”而据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调研,一些地区还发生了原有教师与特岗教师之间的矛盾。“特岗教师是中央财政拨付的统一薪酬,原来的老师坚守了那么多年、干的活也差不多,收入却比新毕业的大学生差了一截,容易不平衡。”
  “在县级政府那里,中小学教师基数大,很多都占了财政供养人口的1/3到一半,薪酬一提升,压力就特别大。这是现实处境,也是客观的困难。”秦玉友说。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据记者调查,很多地方都有名目不一的乡村教师扶持项目,有的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弥补了缺口。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珊瑚中心小学教师陈育红说:“几年前,我们乡镇就设立了专门支持‘三基’的经费,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1300元的奖补。”
  编制、职称,“铁饭碗”的吸引力
  “评职称以前有很多条件卡着,像有科研论文、学历的限制,2015年上面有政策,评聘不再分开,考核通过就可以享受高级职称待遇,像我这样的老教师终于可以从中级评高级了。”陈育红谈到这点非常高兴。
  辽宁大连三十四中教师刘丽华去年交流到瓦房店市李关镇第十一中学支教1年。她观察到,自己的同事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李关人。“在李关镇,有编制的工作不多,老师进编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这对于老师们能留下很有吸引力。”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职称激励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瓦房店市泡崖乡中心小学教师牛冬梅说:“我们学校去年有6个符合条件的老师全部评上了高级职称,但由于中级职称满额,只能退一个进一个,近些年走了不少人。学校有60多个老师,50岁以上的有40个,30岁以下的只有8个。”
  “目前的编制、职称结构确实有待优化。”秦玉友说。“由于学生总量减少、小规模学校增加,整体的教师编制都比较紧张,加上之前积累了一批中级职称教师,也需要慢慢消化。”
  在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很多老师呼吁降低职称与待遇挂钩的权重。“大家都干一样的活,有高级职称就比我们中级职称的多拿1000多元,差距也太大了。”云南某地乡村教师王莉(化名)说。“现在基本待遇那么低,都指望着提职称,每次评职称都会擦出不少矛盾。”
  “理想状态下,职称应该是对能力的承认而非待遇的标尺。”秦玉友坦言,“过低的基本薪酬会把部分初入职者直接排斥在外,只有提供了生活、成家的物质基础他们才可能作出相应的职业选择。”
  能力提升,培训更需机制配套
  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求,到2020年前,要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自2015年起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各地根据地方财政情况开展省培、市培、县培,中小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项目多、经费够,学校也希望老师多培训,但人一走一摊子事就没人做,本来就缺人,压力比较大。”江西省某乡村校校长王远(化名)感觉,培训的方式还需要调整。“现在很多是上面要你学,而不是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充电,最后弄得就像迎接评比、检查一样了。”
  “希望有些实打实的培训,最欢迎到一流学校听课、交流,最怕网上听课、在线培训。”重庆市垫江县教师张宁(化名)直言,业余时间都在改作业,电脑点开凑课时,谁也不听。他打趣说:“在音乐厅和蹲家里听音乐能一样吗?”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已采取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送教下乡、送培上门等措施解决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
  最大的支持,是统筹保障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乡村经济社会状况的改善是乡村教师留得住的重要因素。在北京密云、浙江嘉善等地,由于一系列生活条件的便利化以及城乡教学教研纳入整体规划,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生活工作上的差距显著缩小,甚至出现反转。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新毕业大学生通过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形式加入乡村教师的行列。
  “区里近几年招聘的教师来源也更加多样了,很多都是业务骨干,有东北的,也有河北、山东的,他们都愿意来密云当乡村教师。”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刚来的时候住在教学楼里,后来在外面租房子。现在保障房在建设中,老师们有了盼头。”刘丽华见证了瓦房店市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的努力。据了解,2015年、2016年中央分别安排资金19.4亿元、24亿元支持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3.2万套、4.7万套。
  “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取决于很多方面。”秦玉友表示:“不同地区,不同交通、生活条件,相同的扶持措施意义并不一样。比如1000元的补助在不少地方算很高了,但在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光是交通、生活增加的成本就能把它抵消掉。所以,下一步措施应当引入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思路。”
  秦玉友说:“从反馈看,老师们要求提高待遇的呼声最高,但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更加重要。日常生活、交通、信息条件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最艰苦、最难留人的往往是基本生活不便的地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为此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目标是实现乡村教育发展与国家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记者手记】
  让乡村教育有梦有想象
  甘守清贫、高尚坚守,“他者”眼里的乡村教师是红烛春蚕,是丰碑,鲜花掌声响起来时一脸朴实的微笑,其他时候赓续乡土不绝如缕的文脉。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他们对柴米油盐的关心和有如常人的忧愁。
  “睁眼忙到黑没空学”“也就混个温饱”。问及职业发展,不少受访者这么说。耳闻目睹,乡村教育总有点苦苦撑持的意味。然而,悲情职业令人生畏,缺乏梦想终沦平庸。乡村教育需要点精神,让未来的传薪者看到希望。
  得才育之、桃李满园、布德正风、化民敦俗,“教书先生”在乡土中国有着特殊的位置。陶行知先生对乡村教育的改造证明,乡村有其独特的资源,广阔天地需要有想象力的教师来开拓。希望有一天,年轻人能够因为乡村教育这个舞台本身而选择它并为之骄傲。(本报记者 刘博超)
】【】【】【】【】【】
{编辑:彭诗韵}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乡村教师,还有多少难题困扰你
我的图书馆
乡村教师,还有多少难题困扰你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一年有余——
乡村教师,还有多少难题困扰你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 日&05版)
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中学,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光明图片
宁夏西海固,有很多乡村教师驻扎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图为教师白星(左二)在和孩子们玩耍。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北京市密云区的一群乡村教师每天都在演绎这样的薪火接力:拂晓,班车将他们送往群山深处的乡村学校;黄昏,他们从各处会集,回到城区。“以前山路不好走,几个星期回不了家。现在方便了,天天都有车接送。”在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任教的李二伟谈起变化颇为满足。
  随着“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的持续推进,乡村教育硬件已极大改善,但在人才虹吸的大背景下,师资成为制约乡村教育最大的一道坎儿。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生活待遇、职称评聘、交流培训等8个方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改善得怎么样?支持计划的各项措施落实得顺利吗?又遇到了哪些困难?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展开调查。
  “下不去”,现实处境与客观困难
  “山区的孩子们非常朴实好学,但缺乏好的教研支持,我要再留一年。”北京市骨干教师刘立新一年前来到位于密云区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北口中学担任“学科指导”。每天早上6点半,她都要从密云区中心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古北口。
  城镇优秀教师“下不去”长期制约乡村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解决这个难题,密云用了什么办法?
  除不同的地区津贴外,密云为前往山区教学的老师设立了专项奖励。如“学科指导”,每位参加的教师每年可获得两万元奖励,课时工资按比例提高。“评职评优先考虑交流教师,新一轮交流开展以来,共有562名交流教师被评为区级以上骨干和中级以上职称,占比达36.9%。”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越是乡村,越是艰苦,待遇越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有关生活补助的规定是乡村教师们最期待的红利。据了解,中央财政在2015年、2016年分别下达奖补资金22.8亿元、29.8亿元用于680个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此外,为吸引新毕业大学生投身乡村教育,去年中西部265个省贫县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每人每年工资性补助标准中部地区由2.4万元提高到2.8万元,西部地区由2.7万元提高到3.1万元。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受限于各地财政状况和执行标准问题,生活补助发放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听说有乡村教师补助的政策,但还没有收到。”陈俊德老师所在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丁河镇古峪小学地处深山。经过辗转打听,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资金筹集很困难,县里需要先拟订方案、拿出资金,才能向省里申请相应的配套,一些县财政预支这些费用有困难。”
  而如何兼容新政策与老办法之间的矛盾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挑战。四川某乡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薇(化名)抱怨:“我们去年刚涨了400元工资。结果后来一说要体现向艰苦地区倾斜,把我们又调了回去,变成了300元,听说县城老师降得更多。”而据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调研,一些地区还发生了原有教师与特岗教师之间的矛盾。“特岗教师是中央财政拨付的统一薪酬,原来的老师坚守了那么多年、干的活也差不多,收入却比新毕业的大学生差了一截,容易不平衡。”
  “在县级政府那里,中小学教师基数大,很多都占了财政供养人口的1/3到一半,薪酬一提升,压力就特别大。这是现实处境,也是客观的困难。”秦玉友说。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据记者调查,很多地方都有名目不一的乡村教师扶持项目,有的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弥补了缺口。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珊瑚中心小学教师陈育红说:“几年前,我们乡镇就设立了专门支持‘三基’的经费,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1300元的奖补。”
  编制、职称,“铁饭碗”的吸引力
  “评职称以前有很多条件卡着,像有科研论文、学历的限制,2015年上面有政策,评聘不再分开,考核通过就可以享受高级职称待遇,像我这样的老教师终于可以从中级评高级了。”陈育红谈到这点非常高兴。
  辽宁大连三十四中教师刘丽华去年交流到瓦房店市李关镇第十一中学支教1年。她观察到,自己的同事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李关人。“在李关镇,有编制的工作不多,老师进编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这对于老师们能留下很有吸引力。”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职称激励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瓦房店市泡崖乡中心小学教师牛冬梅说:“我们学校去年有6个符合条件的老师全部评上了高级职称,但由于中级职称满额,只能退一个进一个,近些年走了不少人。学校有60多个老师,50岁以上的有40个,30岁以下的只有8个。”
  “目前的编制、职称结构确实有待优化。”秦玉友说。“由于学生总量减少、小规模学校增加,整体的教师编制都比较紧张,加上之前积累了一批中级职称教师,也需要慢慢消化。”
  在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很多老师呼吁降低职称与待遇挂钩的权重。“大家都干一样的活,有高级职称就比我们中级职称的多拿1000多元,差距也太大了。”云南某地乡村教师王莉(化名)说。“现在基本待遇那么低,都指望着提职称,每次评职称都会擦出不少矛盾。”
  “理想状态下,职称应该是对能力的承认而非待遇的标尺。”秦玉友坦言,“过低的基本薪酬会把部分初入职者直接排斥在外,只有提供了生活、成家的物质基础他们才可能作出相应的职业选择。”
  能力提升,培训更需机制配套
  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求,到2020年前,要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自2015年起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各地根据地方财政情况开展省培、市培、县培,中小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项目多、经费够,学校也希望老师多培训,但人一走一摊子事就没人做,本来就缺人,压力比较大。”江西省某乡村校校长王远(化名)感觉,培训的方式还需要调整。“现在很多是上面要你学,而不是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充电,最后弄得就像迎接评比、检查一样了。”
  “希望有些实打实的培训,最欢迎到一流学校听课、交流,最怕网上听课、在线培训。”重庆市垫江县教师张宁(化名)直言,业余时间都在改作业,电脑点开凑课时,谁也不听。他打趣说:“在音乐厅和蹲家里听音乐能一样吗?”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已采取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送教下乡、送培上门等措施解决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
  最大的支持,是统筹保障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乡村经济社会状况的改善是乡村教师留得住的重要因素。在北京密云、浙江嘉善等地,由于一系列生活条件的便利化以及城乡教学教研纳入整体规划,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生活工作上的差距显著缩小,甚至出现反转。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新毕业大学生通过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形式加入乡村教师的行列。
  “区里近几年招聘的教师来源也更加多样了,很多都是业务骨干,有东北的,也有河北、山东的,他们都愿意来密云当乡村教师。”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刚来的时候住在教学楼里,后来在外面租房子。现在保障房在建设中,老师们有了盼头。”刘丽华见证了瓦房店市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的努力。据了解,2015年、2016年中央分别安排资金19.4亿元、24亿元支持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3.2万套、4.7万套。
  “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取决于很多方面。”秦玉友表示:“不同地区,不同交通、生活条件,相同的扶持措施意义并不一样。比如1000元的补助在不少地方算很高了,但在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光是交通、生活增加的成本就能把它抵消掉。所以,下一步措施应当引入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思路。”
  秦玉友说:“从反馈看,老师们要求提高待遇的呼声最高,但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更加重要。日常生活、交通、信息条件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最艰苦、最难留人的往往是基本生活不便的地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为此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目标是实现乡村教育发展与国家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记者手记】
  让乡村教育有梦有想象
  甘守清贫、高尚坚守,“他者”眼里的乡村教师是红烛春蚕,是丰碑,鲜花掌声响起来时一脸朴实的微笑,其他时候赓续乡土不绝如缕的文脉。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他们对柴米油盐的关心和有如常人的忧愁。
  “睁眼忙到黑没空学”“也就混个温饱”。问及职业发展,不少受访者这么说。耳闻目睹,乡村教育总有点苦苦撑持的意味。然而,悲情职业令人生畏,缺乏梦想终沦平庸。乡村教育需要点精神,让未来的传薪者看到希望。
  得才育之、桃李满园、布德正风、化民敦俗,“教书先生”在乡土中国有着特殊的位置。陶行知先生对乡村教育的改造证明,乡村有其独特的资源,广阔天地需要有想象力的教师来开拓。希望有一天,年轻人能够因为乡村教育这个舞台本身而选择它并为之骄傲。(本报记者&刘博超)
发表评论:
馆藏&5034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解读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解读
  1.问:《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人,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就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在老少边穷岛地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李克强总理强调,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特别是到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从教,使他们成为孩子们知识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刘延东副总理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深入总结经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计划》,经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组审议,由国办印发实施。  2.问:实施好《计划》,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答:启动实施《计划》,对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实施《计划》,着力把握以下4个原则:一是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的作用,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二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三是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打出“组合拳”,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加强培养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四是改革机制,激发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计划》提出: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4.问:能否概括下《计划》提出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答: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计划》提出了8个方面举措。主要包括: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5.问:为什么要强调提高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答:乡村教师不仅在教化乡村孩子,也承担着在偏远山村传播现代文明、传承社会主流文化、传递国家意志的重要使命。《计划》高度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的教化作用。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二是切实加强乡村教师党建工作。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6.问:如何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答:补充难、补充质量不高,是乡村教师队伍长期以来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计划》提出了4项改革举措,进一步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一是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二是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四是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7.问:在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上有哪些实招?  答:为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计划》提出四个方面的举措来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一是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二是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三是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四是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8.问:在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计划》强调了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是编制标准向乡村倾斜。明确提出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二是编制标准要落实到位。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和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9.问: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方面有哪些改革措施?  答:职称(职务)评聘是教师的生命线,历来最受教师关注。《计划》推出3项改革举措。一是健全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完善针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二是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三是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  10.问:如何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答:为破解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的难题,《计划》推进三方面改革:一是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多措并举推进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三是防止“逆向流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的相对稳定。  11.问:如何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能力?  答:着力提升乡村教师的素质能力刻不容缓。《计划》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一是保证培训时间。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及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解决乡村教师总体培训偏少的问题。二是优化培训内容。除了日常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外,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三是改进培训方式。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调整“国培”方向。从2015年起,“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重点聚焦乡村,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12.问:如何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答: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是建立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计划》提出,由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由省、县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  13.问:如何确保《计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答:为确保《计划》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下一步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出台分工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计划》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将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计划》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国家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计划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将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干货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在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中,依法保障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是重点之一。  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人,他们为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也面临“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待遇问题,为此,《计划》提出多个措施,包括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计划》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第一条: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现状】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不仅教授知识,更传授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但在不少乡村,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已很艰难,政治和道德教育更难兼顾。另外,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培训,部分乡村教师的教育方式较为落后,侮辱、体罚甚至侵害学生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也有发生。  【政策】  ①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②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④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点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教育水平相对较差的乡村地区,更应重视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平。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就是提升学生、提升民族未来的整体道德水平。  第二条: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现状】  身高不到1米4的熊朝贵是云南一所边远小学的校长。他最焦虑的不是清苦的条件,而是师资断裂――有的年轻老师合同不到期就走了,甚至连工资都不要。出于现实困难的考虑,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到农村教学点任教。在困难地区,年轻教师离职率也相对偏高。  【政策】  ①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②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  ③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点评】  “老的退不了,年轻的不愿来”。解决这样的现状,各级政府应当尽快结合实际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路好走了,走得人自然会多。  第三条: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现状】  既然乡村教育是理想,为何还会离职?因为现实。“90后”李春梅在四川广元市大山深处的石牌村带着36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四五年来,她既当班主任,又当校长。她的同龄人外出打工,一年到头总能存下两三万元,但她只有1000元的月薪。老公多次劝她不干了,甚至提出了“离婚”。像她一样挣扎在理想和现实边缘的年轻乡村教师,不是少数。  【政策】  ①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  ②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③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④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⑤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点评】  收入是民生之源,教师亦不例外。提高教师生活待遇,让他们除了“放不下孩子们”之外,有更多的理由和热情留在这片土地上。  第四条: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  【现状】  28岁的赵磊是湖南省慈利县土家族乡幼儿园的教师。在没有编制,没有医保,没有五险一金,工资很低的条件下,赵磊白天教书、晚上打工,来支撑着自己的乡村教育梦。跟他一样,编制问题已成为困扰很多一线乡村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政策】  ①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②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  ③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  ④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  ⑤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点评】  他们把人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用自己的未来换取了孩子们的未来。让他们生活的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是各级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  第五条: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现状】  多年以来,乡村教师评职称坎坷不少:指标少,分到农村,每年只有一两个名额;硬件差,写论文没资料,考合格证没条件;资历浅,很多人工作了20多年都没有得过一张获奖证书。一位在农村执教多年的老师说,“评职称简直是伤神,伤人,伤感情……”  【政策】  ①健全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完善针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  ②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  ③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  【点评】  职称对乡村教师来说,既是职业价值的标尺,也是养家糊口的基石;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让政策向农村倾斜,直击职称晋升痛点,乡村教师评职称将不再“难于上青天”。  第六条: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现状】  硬件设施差、待遇不好、没有发展前景…种种原因阻断了城市教师走向乡村学校的脚步,农村的孩子们无法接受与城里孩子同样高质量的教育。一位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表示,“他们内向,老师提问不爱说话”,学习习惯需要纠正,“太需要为学生请老师了”。  【政策】  ①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  ②多措并举推进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③防止“逆向流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的相对稳定。  【点评】  提供更好的保障,让到乡村学校工作的城市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做好引流、导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不错失人生“平等的起点”。  第七条: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现状】  一些农村教师总想着,“过去怎么教,我就怎么教”,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很多老师走上岗位后就再也没有买过工具书。在一些更为贫困的地区,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有条件去提升自己。  【政策】  ①保证培训时间。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及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解决乡村教师总体培训偏少的问题。  ②优化培训内容。除了日常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外,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③改进培训方式。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调整“国培”方向。从2015年起,“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重点聚焦乡村,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点评】  为乡村教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提供制度化、常规化的培训。打造升级版的乡村教师,才能提供升级版的农村素质教育。老师们“教得好”,农村孩子才能学得更好。  第八条: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现状】  年近花甲的康定景是江西遂川县雩田镇石下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1995年,他被诊断患肝脓肿后只能依靠流质饮食来维持生命,但康定景却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当了35年老师,带病坚守了20年,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外,他还需要照顾自己90岁的老母亲和领养的孩子,生活清贫。还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乡村教师,植根农村,坚守清贫,默默无闻了一辈子。  【政策】  ①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②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③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  ④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⑤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  ⑥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点评】  坚守讲台数十年,辛勤耕耘,光阴记录了乡村教师的功勋。尊师重教,建立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给予乡村教师应有的荣誉,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