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病毒的复制过程上盘的过程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荆州长江大学,计算机专业,会编写原创PPT教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地概复习答案
下载积分:2499
内容提示:地概复习答案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41: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地概复习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5-光学零件的精磨工艺复习题鍏夊?,绮剧(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5-光学零件的精磨工艺复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构造地质学试题库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答案 投稿:卢璛璜
1.名词解释(共73道)001 视倾角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002 真倾角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
网易 > 教育频道 > 留学频道 > 正文 外国老师大不同:英国老师绝不会体罚学生
16:41:44 来源: 网易教育频道专稿本文为网易教育特别约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本文作者:英国教育达人李洁茹已关注jieruli对Ta说62…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北京的春节》学案设计新汶办事处实验学校 张兆峰教师寄语: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
1.名词解释(共73道)
001 视倾角
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002 真倾角
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003 侧伏向与侧伏角
Ans: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004 倾伏向与倾伏角
Ans: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005 应力
Ans: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 006 差异应力 Ans:σ1、σ3的差值 007 应力轨迹
Ans: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 008 线应变
Ans: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 009 剪应变
Ans: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 010 剪裂角
Ans: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 011 共轭剪裂角
Ans: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012 均匀应变
Ans: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013 非均匀应变
Ans: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014 应变椭球体
Ans: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015 旋转变形
Ans: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016 非旋转变形
Ans: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017 共轴递进变形
Ans: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018 非共轴递进变形
Ans: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019 增量应变
Ans: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 020 有限应变
Ans: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021 蠕变
Ans: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 022 劈理
Ans: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此生面状构造。 023 劈理域
Ans:劈理域: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状或薄膜。 024 微劈石
Ans:夹与劈理域之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
025 透入性构造
Ans: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叫透入性构造。 026 非透入性构造
Ans:指仅仅产生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某个别区段的构造叫非透入性构造 027 连续劈理
Ans: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以致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
028 不连续劈理
Ans: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 029 拉伸线理
Ans: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030 交面线理
Ans: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 031 皱纹线理
Ans:先存面理上的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理。 032 矿物生长线理
Ans: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理。 033 石香肠构造
Ans: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故石香肠构造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充填的构造组合。 034 窗棂构造
Ans: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035 压力影构造
Ans: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状结晶矿物组成。岩石
中作为相对刚性的物体有黄铁矿、磁铁矿,还有化石、砾石、岩屑和变斑晶等。变形一般不强,只出现微破裂、波状消光、变形纹等。核心物质两侧的结晶纤维由石英、方解石、云母或绿泥石等矿物组成。 036 枢纽
Ans: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037 褶皱脊线
Ans: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 038 翼间角
Ans: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 039 轴面
Ans: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叫轴面。 040 轴迹
Ans:轴面与地形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称为地质图上的轴迹。 041 褶轴
褶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平行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条直线成为褶轴,这种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 042 平行褶皱
褶皱面做平行弯曲的褶皱,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的各部分一致,所以也叫等厚褶皱,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个曲率中心,所以也叫同心褶皱。 043 相似褶皱
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做相似弯曲的褶皱。各面的曲率相同,但是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所以,褶皱的形态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两翼变薄,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的各部位保持一致。 044 隔档式褶皱
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平缓开阔。 045 隔槽式褶皱
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向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向斜之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常呈箱状。
046 迭加褶皱
又称重褶皱,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047 纵弯褶皱作用
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应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皱。 048 横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应力作用而发生弯曲的行为称为横弯褶皱作用。 049 共轴迭加褶皱
由早期等斜至平卧褶皱与晚期直立水平褶皱,在两期褶皱轴或枢纽近于平行叠加情况下形成的褶皱叫共轴叠加褶皱。 050 横跨褶皱
叠加褶皱中,由两期皆为直立水平褶皱,两期褶皱轴直交的横跨叠加形成的褶皱叫横跨褶皱。 051 节理系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性变化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系。 052 节理组
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同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一群节理叫做节理组。 053 追综张节理
承袭、利用共轭剪裂面而形成的,表征张性特点的节理。054 共轭剪节理
同一、统一构造应力场控制产生的两组相交且彼此切割的剪节理。 055 张节理
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张节理。 056 剪节理
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剪节理。 057 滑距
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个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058 断距
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059 地层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060 阶步
在断层滑动面上常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微细陡坎称为阶步。
061 逆冲推覆构造
大型逆冲断层的上盘,因从远处推移而来而称为外来岩体,下盘意味着相对不动而称为原地岩体。推覆体就是一种外来岩体,因总体称平板状又称逆冲岩席。逆冲断层与推覆体共同构成逆冲推覆构造或推覆构造。 062 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外来岩体大片剥蚀掉,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063 构造窗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一片外来岩块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较年轻地层,这种现象叫构造窗。 064 同沉积断层
又称生长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主要发育在沉积盆地边缘。断层一边活动一边在断层两侧发生沉积。 065 碎裂岩
断层两盘研磨的更细的断层岩,由原岩的岩纷或细粒或原岩的矿物碎粒组成。颗粒一般在0。01-2mm之间。 066 擦痕
断层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纷在断层面上刻划的结果,擦痕有时表现为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由粗而深端到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067 地垒
由两组走向近平行,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 068 地堑
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
069 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韧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
070 S-C组构
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1、平行于剪切带内的应变椭球体的XfYf面的剪切带内面理(S),在剪切带内呈“S”形展布。2、糜棱岩面理(C)。糜棱岩面理实际上是一系列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更小的颗粒或云母等矿物所组成。“S”型面理和“C”型面理所夹的锐角指示剪切带的剪切方向。 071 糜棱岩
糜棱岩是具有下列四种特征的断层岩:1、与原岩相比,粒度显著减小;2、具增强的面理和(或)线理;3、发育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4、岩石中至少有一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 072 鞘褶皱
是韧性剪切带内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因其形似刀鞘故名鞘褶皱。大多呈扁圆状或舌状,或呈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073 构造置换
主要指发生在变质岩石中,表征次生构造面理取代原岩层理或早期面理的构造现象。
2.选择题(共31道)
001 Quest: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A:走向和倾向() B:倾向和倾角() C:走向和倾角() Ans:B
002 Quest: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 B:角度不整合() C:整合() D:假整合() Ans:B
003 Quest:岩层的真倾角 A: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Ans:A
004 Quest:递进变形过程中,在非常微小瞬间发生微量应变是
A:无限小应变() B:有限应变() C:增量应变() D:非均匀应变() Ans:C
005 Quest:在共轴递进变形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主轴 A:平行() B:不平行()
C:可平行也可不平行() Ans:A
006 Quest: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应变椭球体的XY面() B:应变椭球体的XZ面()
C:ab运动面()D:应变椭球体的YZ面() Ans:A
007 Quest:在体积不变情况下弗林图解中K=1的应变椭球体形态是 A:旋转扁球体() B:长形椭球体() C:扁形椭球体() D:平面应变椭球体() Ans:
008 Quest: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 A:越小() B:越大()
C:无变化() Ans:B
009 Quest:在共轴递进变形情况下应变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 A:最大压应力方向() B:最大张应力方向() C:中间应力轴方向() Ans:B
010 Quest:S形雁行张节理的变形机制是 A:挤压作用() B:共轴递进变形() C:非共轴递进变形() Ans:A
011 Quest:节理系是指
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
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 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 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 Ans:C
012 Quest: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A:石香肠构造() B:皱纹线理() C:矿物生长线理() Ans:C
013 Quest:旋转应变是一种 A:纯剪应变() B:共轴应变() C:非共轴应变() Ans:A
014 Quest: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A:相似褶皱() B:等厚褶皱() C:平行褶皱() D:顶薄褶皱() Ans:B
015 Quest: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褶皱() B:断裂() C:褶皱和断裂() Ans:A
016 Quest:影响褶皱主波长的主要因素有 A:能干层厚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粘度比() B:应力大小和能干层厚度() C:应力大小和应力作用的时间长短() D:能干层粘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厚度比() Ans:A
017 Quest: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A:由新到老() B:由老到新()
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 Ans:C
018 Quest:鞘褶皱是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它是 A:在强烈压扁条件下产生() B:在强烈拉伸条件下产生()
C: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强烈剪切部位() Ans:C
019 Quest: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 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 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 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 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 Ans:B
020 Quest:褶皱枢纽是指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 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 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
021 Quest:中和面褶皱作用形成褶皱各处垂直层面厚度不变,其典型的褶皱形态为 A:顶厚褶皱() B:相似褶皱() C:平行褶皱() D:顶薄褶皱() Ans:C
022 Quest: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称为 A:直立倾伏褶皱() B:斜歪倾伏褶皱() C:斜卧褶皱() Ans:A
023 Quest: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A:σ2直立,σ1σ3水平() B:σ1直立,σ2σ3水平() C:σ3直立,σ1σ2水平() Ans:B
024 Quest: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 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 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 Ans:C
025 Quest: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 Ans:B
026 Quest: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A:阶梯状断层()
B:迭瓦状断层() C:雁行式平移断层() D:前面三种都可能() Ans:D
027 Quest: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与倾伏角相同() B:比倾伏角大() C:比倾伏角小() D:与倾伏角无关() Ans:A
028 Quest:飞来峰指
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
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
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
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 Ans:B
029 Quest:剥离断层是 A:位移量很大的逆断层() B:巨大狭长的断陷盆地() C:低缓的大型伸展正断层() Ans:C
030 Quest:逆冲断层产状与上下盘岩层产状一致地段叫 A:断坪() B:断坡() Ans:A
031 Quest:糜棱岩是指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 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 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 Ans:A
3.填空题(共25道)
001 Quest: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褶皱可分为______________ Ans:1.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002 Quest:以长宽比为标准,将褶皱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2.等轴、短轴、线状 003 Qu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3.角砾、碎裂、超碎裂、玻化、断层泥
004 Quest: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构造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4.初糜棱、糜棱、千糜、变晶糜棱岩
005 Quest:隔挡式褶皱的特点为是:背斜_________;向斜_________;隔槽式褶皱的特点是背斜_________;向斜_________。 Ans:5.窄、宽;宽、窄
006 Quest:不整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____和_________。 Ans:6.平行、角度
007 Quest: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都经历三个变形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7.弹性、塑性、断裂
008 Quest:断层的几何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8.断层面、断层线、断层带、上盘、下盘
009 Quest: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9.流线、流面、横节理、纵节理、层节理、斜节理
010 Quest:石香肠构造的几何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10.纵间隔、横间隔、宽度、长度、厚度
011 Quest:常见的小型线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11.拉伸、矿物生长、皱纹、交面、擦线
012 Quest: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的命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走向、倾向、轴向、顺层断层命名的参照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
Ans:12.两盘相对运动、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方位的关系
013 Quest:横跨、斜跨、共轴叠加褶皱之两期褶皱轴在空间所保持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13.垂直、斜交、平行
014 Quest:劈理构造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Ans:14.劈理域、劈理片
015 Quest:岩层的真倾角总是_________于视倾角;真厚度总是_________于视厚度。 Ans:15.大、小
016 Quest: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
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16. 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时间因素
017 Quest: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的节理分类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17.走向、倾向、斜向、顺层
018 Quest:劈理构造的成因分类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18.破劈理、滑劈理、流劈理
019 Quest:A轴线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19.拉伸、生长、擦线、鞘褶皱、压力影
020 Quest:B轴线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20.交面、皱纹、石香肠、杆状构造、窗棂构造 021 Quest:晶体结构的位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21.刃型、螺型、混合型
022 Quest:断层存在的地貌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22.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山脊错位、串珠状湖泊洼
地、带状泉水
023 Quest:断层存在的构造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s:23.产状突变、构造岩、地质体不连续
024 Quest:两翼产状均为倒转的褶皱被称为_________,一翼产状较陡,另一翼产状较缓的褶皱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Ans:24.翻卷、斜歪
025 Quest:应力是单位面积的_______力。 Ans:25.内
构造地质学填空63
1.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历史分析.
3.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
4.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5.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水平,倾斜,直立,倒转6.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7.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8.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相反方向弯曲.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岩层产状,地形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10.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厚度,产状,地面产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1.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12.不整合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3.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
14.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再下降接受沉积.
15.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
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16.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是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的一层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 17.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 19.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三个变形阶段.
20.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共轭剪切破裂角.
21.剪裂角是指最大主应力轴σ1与剪切破裂面夹角.
22.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剪裂角.
23.剪裂角的大小取决于内摩擦角的大小.
24.页岩的内摩擦角比砂岩的小,则页岩的剪裂角比砂岩的大.
25.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26.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背斜,向斜 28.褶皱要素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 29.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30.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31.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 32.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等倾斜线.
33.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不同教材划分方法不同)
34.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纵弯,横弯,剪切,柔流.
35.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层理发育情况,岩层厚和力学性质,岩层埋藏深度和应变速率,基底构造.
36.确定褶皱形成时代的主要方法有角度不整合分析,岩性厚度分析.
37.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剪节理,张节理.
38.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
39.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40.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
41.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43.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1直立,σ2和σ3水平.
44.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3直立,σ1和σ2水平.
45.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2直立,σ1和σ3水平.
46.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_.
47.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深部.
48.反牵引构造发育于正断层的上盘.
49.逆冲推覆体带可划分为B型俯冲,A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四种基本类型.
50.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面状构造,线状构造.
51.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透入性,非透入性两类.
52.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53.按劈理发育的不同地质背景可将劈理分为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
54.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55.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
56.侵入岩体的产状可分协调侵入体,不协调侵入体 57.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流线,流面.
58.从成因上,可将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
59.变质岩区构造解析应包括几何分析,构造序列分析,构造变形,环境分析,应力-应变场分析等几个方面或步骤.
60.建立区域构造模式一般应注意大地构造背景,建立构造群落,划分构造层次,确定变形构造场,进行构造综合等几个方面和步骤.
61.形成表生构造的作用主要包括重力,差异压实,震动与扰动,溶解与吸水,冰川
62.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表生构造有蠕动构造,卷曲构造,地面滑坡.
63.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表生构造主要有上薄褶皱,鱼尾状构造,缩-胀构造
判断题36+39
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40.构造置换是指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被另一种构造所替代的现象。 √
4.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
15.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6.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8.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10.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6.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9.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21.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23.直立倾伏褶皱是指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
26.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29.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6.顺层断层是指断层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一致.√
以下是错的
11.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9.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走向便可换算出倾向.
5.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 7.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 12.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14.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7.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8.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20.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高点的联线.
22.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24.直立褶皱的两翼,其中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
25.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27.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28.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阶步所在盘的运动方向.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4.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35.地层重复一定是褶皱造成的。
37.顺层断层是指断层倾角与所在岩层倾角一致.
38.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39.侵入岩体的原生破裂构造是在成岩以后形成的.
2.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3.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
7.问答题(共40道)
001 岩层露头形态及出露宽度受那些因素影响?试述“V“字形法则?
影响因素:地形、坡度、产状“V”字型法则:1)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等高线更弯曲。2)相同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岩层在河谷中V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处指向山顶。3)相同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小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岩层的界线更弯曲。岩层在河谷中V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方向。
002 简述均匀应变、非均匀应变及其特征?
均匀应变: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特征: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认为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然平行。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特征:直线经变形后不再为直线而成为曲线或折线,平行线变形后不再保持平行,圆变形以后也不在是圆或者椭圆。
003 试述应变椭球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应变
后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应变椭球体的三个主轴方向可形象地表示变形造成的地质构造的空间方位。垂直λ3的平面(或XY面,或AB面)是受压扁的,代表褶皱的轴面或者片理面等的方位;垂直λ1的平面(或者YZ面,或BC面)为张性面,代表了张性构造(如张节理)的方位;平行λ1(或X轴,或A轴)的方向为最大拉伸方向,常可反映在矿物的定向排列上。
004 简述递进变形的概念?并举例说明递进变形的地质表现? 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逐次叠加的过程,这种变形发展过程成为递进变形。
005 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几种?各与主应力轴之间有何关系? 张破裂与剪破裂;张裂面与σ1平行,剪裂面与σ1呈45度-φ/2的关系。
006 简述库伦破裂凖则的地质意义? θ=45度-φ/2
007 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特点?
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特点?1)各向异性:2)围压:3)温度:4)孔隙压力:5)应变速率:
008 简述劈理的分类?
一、传统的分类方案:1)流劈理;2)破劈理3)滑劈理二、结构形态分类:1)连续劈理2)不连续劈理
009 简述劈理的应变研究意义?
劈理一般垂直于最大缩短方向,平行于压扁面,即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XY主应变面。
010 简述石香肠构造及其与主应力关系?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故石香肠构造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充填的构造组合。
与主应力之间的关系:石香肠的长度指示了局部的中间应变轴(Y轴),宽度指示了拉伸方向(X轴)或局部的最小主应力方向;厚度指示了压缩方向(Z轴)或局部的最大主应力方向。
011 试述褶皱位态分类?
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近平行,倾伏角为0°-10°;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10°-70°;3)倾竖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70°-90°;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角为80°-20°,枢纽近平行,倾伏角为0°-10°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角为80°-20°,枢纽倾伏角为10°-70°6)平卧褶皱枢纽倾伏角和轴面倾角均为0°-20°7)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为20°-80°,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为20°-70°
012 试述兰姆赛褶皱等倾斜线分类?
分为三类五型:Ⅰ类褶皱的等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总是大于外弧曲率,故外弧倾斜度也总是小于内弧倾斜度。根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再细分为三个亚类:ⅠA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顶薄褶皱。ⅠB型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平行褶皱。ⅠC型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斜线比两翼附近的要略长一些,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曲率。这是平行褶皱向相似褶皱的过渡型式。Ⅱ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Ⅲ类等斜线相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013 比较相似褶皱(Ⅱ)与平行褶皱(IB)的主要特点? 平行褶皱: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相似褶皱: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
014 简述纵弯褶皱的特点及其伴生的小构造?
特点:1)褶皱是平面应变,任一点的中间应变轴都与褶皱轴平行。2)垂直层面的层的原始厚度保持不便,典型的褶皱形态是ⅠB型平
行褶皱,但层内没有中和面。3)褶皱面上初始与褶皱轴成θ角相交的直线线理,变形后与皱褶轴的夹角不变。在赤平投影上,线理标绘成一个与褶皱轴成θ角的小圆。4)在垂直褶皱轴的正交剖面上,可以看到最大应变轴方向从两翼向弯曲的顶部收敛,呈反扇形排列。应变强度与两翼间角大小有关,在转折端处无剪应力,在拐点处应变最强。小构造:1)褶皱面上形成擦痕。2)不对称小褶皱和层间劈理3)层间破碎带4)构造透镜体5)石香肠构造等
015 简述褶皱主波长理论及其地质意义?
理论要点:1)褶皱的主波长与所受作用力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强岩层的厚度及层与介质的粘度比有关。2)褶皱主波长与褶皱层的原始厚度d成正比。3)褶皱的主波长Wi与强硬层和介质的粘度比(μ1/μ2)的立方根成正比。地质意义:
016 用示意图表示中和面褶皱岩石中应变状态?
017 如何区分弯滑和弯流褶皱作用?
1)弯滑与弯流褶皱作用对岩层的要求不同:弯流作用要求岩层相对较软,而弯滑作用要求岩层相对强硬或在强
硬层间有很薄的软弱层。2)根据伴生的小构造确定弯滑褶皱常伴生擦痕、不对称小褶皱和层间劈理、层间破碎带弯流褶皱常伴生构造透镜体、石香肠构造等。
018 如何区分张节理与剪节理?
张节理和剪解理各自的破裂面不同:张节理:1)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节理常侧列产生。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3)在胶结不太坚实的砾岩或者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砾石或者粗砂而过,如切过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4)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追踪
019 共轭剪节理及其构造分析中的地质意义?
由两组剪节理组成的
020 简述野外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
标志:1)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河流急剧转或河谷被错断)。2)构造标志: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节理化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剧增、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构造透镜体。3)地层标志:地层缺失和重复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岩体、矿化或者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5)岩相和厚度标志: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
021 根据哪些标志可以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1)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2)牵引构造3)擦痕和阶步4)羽状节理5)断层两侧小褶皱6)断层角砾岩
022 简述断层运动学分类?
1)正断层2)逆断层3)平移断层
023 用安德森模式简述断层形成的方式?
1)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1直立、σ2和σ3水平,σ2与断层走向一致,上盘顺断层倾斜向下滑动。根据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和莫尔圆表明,引起正断层作用的有利条件是:最大主应力在铅直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最小主应力在水平方向上减小。2)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1和σ2水平,σ3直立,σ2平行于断层走向。根据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和莫尔圆表明,引起逆断层作用的有利条件是:最大主应力在水平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最小主应力逐渐减小。3)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1和σ3水平,σ2直立,断层面走向垂直于σ2,滑动方向也垂直于σ2,两盘顺断层走向滑动。
024 简述断层的双层结构模式及其相应的断层岩?
90年代后的更新观点认为:大断层的上部、下部具有不同的变形特征,通常:[浅部发育糜棱系列,深部发育碎裂系列]→构造岩
025 简述正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常见的组合形式?
特征:1)上盘下降、下盘上升。2)断层面产状较陡。大型正断层向地下切割的过程中,产状变缓成铲状或犁状。组合:地堑、半地堑、负花状构造
026 简述逆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常见的组合形式?
特征:1)上盘上升、下盘下降。2)断层面产状较缓。组合:地垒、花状构造。
027 雁列张节理是怎样形成的?
雁列张节理是由早期已形成的张节理又发生剪切变形使中部发生旋转而形成的,即雁列张节理利用和迁就了早期张节理。
028 简述糜棱岩的基本特征?
1)与原岩相比,粒度显著减小;2)具增强的面理和(或)线理;3)发育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4)岩石中至少有一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
029 根据哪些标志判断韧性剪切带的剪切运动方向(可用示意图说
运动方向标志:1)错开的岩脉或标志层2)不对称褶皱3)鞘褶皱4)S-C面理5)
030 简述韧性剪切带中的S-C组构的特征? 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S-C组构):1、平行于剪切带内的应变椭球体的XfYf面的剪切带内面理(S),在剪切带内呈
031 在什么情况下地层出露宽度可以小于地层的实际
在岩层为近水平产状、地形为陡崖的情况下。
032 断层分类依据有哪些?分别划分为哪几种具体类型?
断层的分类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一)按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分类1)走向断层2)倾向断层3)斜向断层(二)按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分类1)纵断层2)横断层3)斜断层二、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1)正断层2)逆断层3)平移断层
033 褶皱组合的三大类型及各类的概略特征是? 三大类型是:一、阿尔卑斯式褶皱;二、侏罗山式褶皱;三、日尔曼式褶皱。特征概略:一、阿尔卑斯式褶皱:①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以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②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③不同等级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二、侏罗山式褶皱:分为隔档式和隔槽式。隔档式褶皱: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平缓开阔。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向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向斜之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常呈箱状。三、日尔曼式褶皱:发育于构造变形十分轻微的地台盖层中,以卵圆形穹隆、拉长的短轴背斜或长
垣为主。褶皱翼部倾角极缓,甚至近于水平,但规模可以很大,延长可以数十公里计。穹隆或长垣可以孤立分布于水平岩层中,所以向斜和背斜不同等发育,而且空间展布常无明显的方向性;有些穹隆或长垣也可稍呈有规律地定向排列。
034 叠加褶皱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平面或露头干涉图形样式? 类型1由两期皆为直立水平褶皱,两期褶皱轴呈大角度相交或直交的横跨叠加形成,通常称正交者为
035 简述线理构造的常见并指出其轴型归属?
常见的线理构造:1)石香肠构造2)窗棂构造3)杆状构造4)铅笔构造5)压力影构造轴型归属:?
036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有何表现?怎样鉴别?
平行不整合:表现在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间间断而地层缺失。角度不整合:表现在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不同,断层构造发育的程度和性质也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方位不同,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常有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界面。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角度不整合表现为上覆地层底面的地质界线截切下伏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鉴别依据:1)下上两套地层化石代表的时代有大的间隔。2)上下两套地层存在沉积-侵蚀标志,如古侵蚀面、古土壤及有关的残积矿床、底砾岩等;3)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有明显差异,如产状不同,构造线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各异,断层类型、产状和强度对比鲜明,而且下伏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说明存在角度不整合。4)不整合的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浆岩系列有明显差异。5)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不同。
037 韧性剪切带的总特征、具体特点、剪切指向标法?
变形带沿剪切带走向两盘可能收敛、汇合或分散,不同位置上剪切带横剖面的变形情况是变化的。剪切指向标法:1)错开的岩脉或标志层2)不对称褶皱3)鞘褶皱4)S-C面理5)
038 褶皱构造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核、翼、拐点、翼间角、转折端、枢纽、脊线和槽线、轴面
039 中和面褶皱作用的应变特征与变形特点?(要求画出示意图) 变形特征与应变特点:1)在理想情况下,平行于褶皱轴的方向没有拉伸作用,褶皱是一种平面应变,褶皱轴平行于区域的中间应变轴;2)褶皱层各处垂直层面的厚度不变。3)虽然褶皱层的总体厚度不变,但是其内部各个部分顺层发生了长度的变化以调节层的弯曲。表现为褶皱层的外弧伸长和内弧缩短。在接近岩层中部,有一个即无伸长也无缩短的无应变面,称未中和面,其面积或横剖面上层的长度在应变前后保持不变,变形前的圆形标志仍然保持圆形。层内各点应变量的大小,与其到中和面的距离成正比。各点的应变椭球体的压扁面(AB面),在中和面的外侧平行于层面排列,在中和面的内侧垂直于层面成正扇形排列。
040 断层节理、劈理的定义?区分三者的根本标志是?
断层:断层是地壳岩石体(地质体)中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破裂构造。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劈理: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根本区别:断裂后发生的位移量。断裂发生明显位移,节理没有发生明显位移。
地质构造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1、收缩性——弯曲,断层破裂面2、膨胀论——拉张运动3、泳动说——挤压拉伸作用
4、重力均衡5、大陆漂移说6、海底扩张7、大陆车伐学说8、板块学说9地幔柱 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实践意义在于应用研究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颁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1岩石成分的变化,在成分较单一的巨厚岩层中,要寻找成分特殊夹层,来作为识别
巨厚层理的标志。2岩石结构的变化,依沉积原理,不同粒度或不同形状的颗粒总是分层堆积从而显示出层理。3岩石颜色的变化,在万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如有颜色不同的带条则其可指示层理,但要区别由次生变化造成的颜色差异。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褶皱在基本要素:
1.核部。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当剥蚀后,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地层称为核。2.翼部。核部两侧的地层,两翼间最小夹角烟翼间角。3.转折端。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期的部分,在横剖面上常呈弧形。4.褶轴。平等于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5.枢纽。褶皱各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连线,可为直线,曲线,水平线。6.轴面。各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连成的面。7.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8.脊,脊线,脊面与槽,槽线,槽面,脊迹及槽迹 褶皱在平面上的出露形态:
1.线状褶皱:长与宽之比大于10:1为狭长形褶皱。2.
短轴褶皱:长与宽之比在10:1~3:1之间。
3.窟窿褶皱: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褶皱面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4.构造盆地: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褶皱面自四周向中心倾斜。
褶皱面的里卡德分类(按轴面与枢纽关系) :
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度)
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80-90度),枢纽为倾伏角为(10-80度)
3.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80-90度) 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近于水平(0-10度) 5.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0-10度) 6.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倾伏(10-80度),但角值不同。
7.斜卧褶皱:轴面的角与枢纽倾伏角为(10-80度),倾向角度基本一致。
褶皱的兰姆赛分类(褶皱横截面上褶皱层的等倾斜线喝岩层厚度变化):
Ⅰ类:褶皱等倾斜线向内弧呈收敛,内弧曲率总是比外弧大。 ⅠA型:等倾斜线向内弧呈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比外弧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ⅠB型:等倾斜线也向内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为典型的平行褶皱。 ⅠC型:等倾斜线也向内弧轻微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有变大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是平等褶皱向Ⅱ类相似褶皱过渡的形式。
Ⅱ类:等到倾斜线互相平等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类:等倾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褶皱的组合形式:
1.穹窿和构造盆地:窟窿是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构造盆地是岩层从四周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
2.雁行褶皱:一系列呈平行斜列的短轴背斜或向斜,可由不同规模和级次背向斜组成。
3.隔挡式和隔槽式褶皱:均由一系列平等的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隔挡式褶皱背斜是窄而紧闭的,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隔槽式褶皱的背向斜形态则与隔槽式相反。
4.复背斜和复向斜:由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向斜。
褶皱的形成机制分为哪几种:
1.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而发生褶皱,由于地壳水平运动,有弯流作用和弯滑作用。
2.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与层面垂直久力作用发生的褶皱。也可引起弯流和弯滑作用。
3.剪切褶皱作用:使岩层沿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多为变质岩。
4.柔流褶皱作用:高韧性岩石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类似粘稠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而形成的复杂多变的褶皱。
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
1.每一岩层有各自的中和面,整个褶皱无统一的中和面,相邻褶皱面保持平行,厚度一致。
2.纵弯褶皱引起的层间滑动是有规律的,背斜各相邻上层相对向转折端滑,下层向相反方向。
3.两强硬岩层间夹韧性岩层时会在力偶作用下,使韧性岩层发生层间小褶皱。
弯流作用的特点:
1.层内物质由受压翼部流向转折端,形成顶厚或相似褶皱。
2.软硬互层时,受顺层挤压时,硬层不动,软层充填虚脱空间,形成顶厚褶皱。
3.当硬层夹有一大层层理发育相对易流动韧性岩层时,物质流动不发生层间差异流动,在翼部及转折端形成从属褶皱。
4.在侧压力下,软岩层发生强烈层内流动,产生线理辟理或片理等构造,若夹脆性薄层,还可形成透镜体。 节理的几何分类:
一..产状与岩层产状分为: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平行),倾向节理(直交),斜向节理(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
二.与褶皱轴划分: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直交、斜交。) 三.按力学性质分: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其特点为:1.产状稳定,沿走向,倾向延伸远。2.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具擦痕,剪节理一般为闭合;若被充填,则脉宽,均匀,脉壁平直。3.发育于砾砂岩中剪节理,一般都穿切砾石,砂石等粒状物体。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剪节理.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6.剪节理尾端有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
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特点为:1.张节理的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2.张节理面粗糙不变,无擦痕。3.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粒,如切穿砾石,其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 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几何形态。6.张节理尾端变化成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等。 节理的分期: 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主要依据有两方面:(一)节理组的交切关系:
a 错开:后期形成的节理组常切断前期的节理。b 限制:一组节理延伸到另一组节理前突然中止。C 互切:如果两组节理互相交切,或切错,说明两组节理是同时形成的,有时成共轭关系。D 追踪:利用后期或早期顺层节理,追踪或改造早期节理。
(二)借助其他地质体判别其形成顺序a 岩墙,岩脉和其侵入体可间接判断。b 分析对比不整合上下岩系中节理发育情况。 节理的配套:
将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种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其依据有:
(一)依共轭节理的组合关系进行配套:a 由于同一期应力场中形成的共轭剪节理具有特定的剪切滑动关系,因此可以利用剪节理面上的擦痕,节理的羽列和派生张节理来确定其共轭关系。B得用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即折尾和菱形结环进行配套。C利用两组节理的相互切错确定其共轭关系。D利用追踪剪节理形成的锯齿状张节理,可以对节理进行配套。
(二)依节理发育地区总体地质特征进行节理配套。 断层的分类:
1.依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分为:走向断层(平行),倾向断层(直交),斜向断层(斜交),顺层断层(两面平行)。 2.依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关系:纵断层(一致平行),横断层(直交),斜断层(斜交)。
3.依两盘相对运动:正断层(上盘下滑,下盘下滑),逆断层(上盘下移),平移断层(顺断层走向滑动) 正断层一般特征,组合形式及地质背景
(一)一般特征为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滑;产状较陡;大多大于45度,以60度到70度常见,大型正断层的陡直断层面向地下深处变缓,角砾岩多带棱角。 (二)组合形式:
1、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特点: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常常不是一条单一的断层,而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构成一个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两侧正断层可以是均等发育的,也可以是一侧断层较另一侧发育。
2、地垒: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长盘。特点:组成地垒两侧的正断层可以单条产出,也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组成,形成两个依次向两侧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 3、阶梯状断层: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正断层组成,上盘向同一方面依次断落。
4、环状断层与放射状断层:若干弧形或半环形断层统一中心成同心圆状排列,或自中心成辐射状。
5、雁列式断层:若干近平行正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 6、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互切割。
地质背景:正断层广泛发育于各种不同地质环境中,可出现在构造变动轻微和强烈的地带。
逆断层一般特征,组合形式及其地质背景
一般特征为:逆断层是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其倾角为30度左右,倾角十分低缓的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逆冲断层称为推覆构造,逆断层常显出强烈挤压。还出现劈理化,节理化,剪切带或复杂揉皱,这些常呈带状或交织状穿插,两侧岩层有强烈变形特征。 几何特征和扩展方式为:通常概括为台阶式,由长而平缓的断坪和陡面短的断坡交替构成,逆断层一般成叠瓦式:有前展式和后展式两种。
组合形式有:叠瓦式逆冲断层,对冲式逆冲断层,背冲式逆冲断层,楔冲式逆冲断层。
地质背景:逆冲断层及组合分别产出于不同地质环境中,一般为区域挤压的结果,常与强烈抗议褶皱伴生,区域性伸展和重力作用也可形成推覆构造。
正断层与逆断层形成机制:
1.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为:X1直立,X2和X3水平,X2与断层走向一致,上盘顺倾斜向下滑,引起正断层有得条件为:X1在铅直方向上逐渐增大,或X3在水平方向上减小,
即水平拉伸,和铅直隆起最适发育正断层。
2.形成逆冲断层应力状态为:X1与X2水平,X3直立,X2平行断层走向。引起逆冲断层条件为:X1在水平方向增大,或X3减小,所以水平挤压有利于逆冲断层发育。(当X1与X3水平,X2直立,X2垂直断层走向,也垂直滑动方向,则为平移断层。) 水平岩层具有哪些特征:
1.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
2.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该岩层顶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变化而变化的。
“V”字型法则:
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V”字型尖端在沟谷中指上游,在山脊时指下坡。
2.当岩层侧高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V”字形尖端,在沟谷中指下游,在山脊上指上坡。
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情形
为第一种,但是岩层界线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
1.围压:岩石所处深度越大,围压越大,使岩石的韧性和强度极限增强,同时增强了岩石的内聚力。
2.温度:岩石在常温常压下是脆性的,随着温度升高岩石强度降低,弹性减弱,韧性增强,利于发生变形,即高温减弱了质点联结力,使他们易位移。
3.溶液:溶液使分子活动加强,使岩石内摩擦力和分子间凝聚力减小,降低了岩石和矿物的强度,从而使岩石易发生变形。
4.孔隙压力:岩层孔隙压力增大会使岩石屈服强度降低,因而易于变形。
5.时间:快速施力使岩石呈现脆性变形特征,缓慢施力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甚至产生永久变形;重复受力使岩石发生破裂;蠕变和松驰反映出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 节理的分期与配套要注意的问题:
1.节理分期配套应该而且必须同时进行。
2.节理分期配套不仅要依据节理相互关系及本身特征,而且应该结合地质背景,结合节理所在构造和有关地质体。
3.节理分期配套应在野外进行,在野外观测基本上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有时还需把统计分析结果在野外进行检验。 同沉积断层的主要特点:
1.其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在剖面上常呈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勺状。
2.上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其最基本特征,生长指数(h上般/h下盘)反映了其活动强度。
3.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因为断距是累积的,任一标志层,断距都反映了这层以前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 4.常在上盘发育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一般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的轨迹与断层面大致平行。
平移断层的讨论
1.一般特征:平移断层两盘基本上沿断层走向相对滑动;断层面一般陡峻以至直立,大型平移断层常常表现为强烈破碎带,密集剪裂带,角砾岩化带和超碎裂岩化带等.
2.地质背景:平移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褶皱等构造相伴生的平移断层,一类是区域性平移断层.
3.与平移断层有关的一些现象: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差异性升降和断快升降;一种是与断层位生的褶皱. 顺层断层的讨论:
顺层断层是顺着层面,不整合面等先存面滑动的断层.顺层断层具有以下特点或标志:a.顺层展布的断层b.复杂揉皱和肿缩式构造c.碎悄岩墙d.地层的重复与缺失e.隔档式和隔槽式等褶皱反映的基底剪切滑动面. 断层效应:
泛指断层引起的所有各种现象,这里讨论的断层效应,主要是指斜向断层和横向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由于岩层与断层的复杂交切关系,以及两盘滑动引起的标志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视错动,常常难于从标志层的相对视错位上正确确定两盘的相对滑动或断层的性质.
确定不整合的直接和间接标志: 1地层古生物方面标志,上下两套地层中所含化石表明地质时期相差较远,或其反映出在生物演化中存在不连续现象,或二者生物群迥然不同。
2.沉积方面的标志,两套地层间有古侵蚀面,古土壤层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
3.构造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变形强弱不同,褶皱形式及断裂情况也各异,为角度不整合。 4.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是在不同时期地壳中形成,往往各自伴生不同时期和不同特点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并各有不同类型矿床。 判断断层的标志:
1.地貌标志:a.断层崖b.断层三角面c.错断的山脊d.水系特点e.山岭和平原的突变f.串珠状湖泊洼地g.泉水的带状分布
2.构造标志:任何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带状,片理或相带均顺其走向延伸,若这些地质体沿走向突然中断或被除数错移,则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断层构造强化作用的一种表现。
3.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缺失是指地层序列中的一层或数层在地面断失的现象,重复是原来顺序排列的地层部分或全部重复出现。
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集聚的场所,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带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继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的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5.岩相和厚度的急变 如果一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为层的活动,它会引起沉积环境沿断层在其两盘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
如何根据岩层的原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面? (一)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成结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呈收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型层理凹向顶面,这个特点就可以确定岩层的顶底面了。
(二)粒级层理:在一单层内,从顶到底粒度逐渐由粗逐渐变细,递变层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在相临两粒级层之间,下层顶面常受过冲刷,因而两层在粒度或成分上不是递变而是突变,根据这种下粗上细粒度递变的特征可以确定岩层顶底面粒级层理除了发育干砂岩等碎屑岩外,在从凝灰质为主的火山碎屑岩中也可见到,也可以作为鉴别特征,具有这个特征的岩层变成浅变质岩石时,也保留这个特征,不过当变质程度较深时,会出现与原粒级层理相反现象,此外在某些粗碎屑岩中,椰油反粒级层理现象,要注意区别
(三)波痕:波痕无论是原型还是印摸,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顶面,波谷的圆弧凹向底面
(四)泥裂:泥裂变层面构成网状,放射壮或不规则的分叉状的裂缝,在剖面上一般呈“V”字型,这些裂缝为上覆沉积物填充时,其填充层的底面成为脊形印模,不论是楔型裂缝或脊型印模尖端均指向岩层的底面,即指向老岩层
(五)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雨痕,冰雹痕形成的凹坑总是分布在岩层的顶层,而瘤状印模则出现在岩层的底面
(六)冲刷痕迹:冲刷形成的沟,槽和浅坑,及其上覆沉积岩层底面上的印模也可作为确定标志
(七)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一些腕足类或斧足类介壳,在被沉积物掩埋时,大多数介壳保持着凸面向上这样一种最稳定的埋藏状态,所以,大多数介壳的较凸的一瓣的凸出方向指向岩层的顶面,古代羊齿类,苏铁类和其他种类植物的根系,当被掩埋时,保持其生长状态,则古植物根系的生长迹象,也可以作为判断标志。 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层理在褶皱形成中的作用:层理或成层构造使岩石具不均一性,致使岩层发生受力变形时,可以通过层间滑动或层内物质塑性流动而弯曲成褶皱,结构均一的块状岩体受力变形时,岩体被压缩,可能在与主应力垂直的方向上发育有劈理或片理的挤压带或其它方向的断裂,而不形成褶皱,因此,层理或成层构造是岩石产生褶皱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岩层的厚度和力学性质对褶皱形成的影响:岩层的厚度对褶皱的形态和大小也有显著影响,例如当岩性相似而厚度不同的岩层施加同机关报水平挤压力时,则厚岩层往往形成曲率小,波长大的平缓开阔褶皱,而薄岩层则形成曲率大,波长小的紧闭褶皱掩饰的力学性质直接影响褶皱的形态和类型,当岩性不同的两组岩层一起褶皱时,可以发现,其中一组岩层的厚度不变,从弯滑褶皱方式形成平行开阔褶皱,另一组岩层在转折端显著加厚形成相似褶皱;或其中一组岩层形成平缓开阔褶皱,另一组岩层则成为紧闭褶皱,在褶皱转折端一组岩层产生扇状楔形张节理买了一组形成反扇形流劈理等等,常把前一组岩层称为“强岩层”,后一组称为“弱岩层”。一般来说强岩层在褶皱中表现为相对刚性层,弱岩层则显示为相对韧性层。
(三)岩层埋藏深度及应变速率对褶皱形成的影响:深度;在地表附件的常温常压下,岩石表现为脆性,以断裂变形为主,难以形成褶皱;在地表以下随着温度'围压的增大,岩石的韧性也随之增高,在较浅处,岩石可能表现为弹性性状,层理所显示的物质不均一性明显,岩层褶皱以弯滑褶皱作用为主,常形成平行褶皱;愈向深处,
岩石的韧性越高,其性状渐接近理想的粘弹性体,不均一性逐渐消失,褶皱作用也逐渐从弯流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为主进而变为柔流褶皱作用为主。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作用力大,反应速率很大,岩石并不表现为粘性,而表现为弹性,这时及时在地下一定深处,岩石也会呈弹性弯曲或断裂。
(四)基理构造对盖层褶皱的影响:基地或深层构造特别是基地断裂构造对盖层或浅层的褶皱形态和组合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如有些雁形褶皱就是由基底中的平移断层的水平剪切作用所引起的盖层褶皱。
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一)角度不整合分析法:不整合面一下的一套地层均褶皱,而其上的地层未褶皱,则褶皱形成时代通常看作与角度不整合所代表的时代相一致,即不整合面下伏褶皱中最新地层沉积之后,上覆最老地层沉积之前,如果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均褶皱,但褶皱方式,形态都互不相同,则至少发生过两次褶皱运动,如果一个地区存在两个角不整合,且两个不整合面
(二)岩层厚度分析法:对于在较长的地质时期内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可以通过褶皱地层的岩性厚度分析确定其形成时代。如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沉积过程中,地壳不断缓缓升降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背斜顶部岩层薄,层数少,而向两翼和向斜中岩层逐渐增厚,层数也多;顶部和槽部岩层倾角小,两翼倾角自上而下,逐渐变陡;顶部岩层粒度粗,而两翼和向斜部位粒度逐渐变细等等。 些外,褶皱的形成时代还可以根据与褶皱相接触的岩浆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来加以间接确定;也根据褶皱的重叠变形关系.。 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差异表现:
(一 转换断层错断的标志层之间的距离稳定不变,而平移断层引起
的标志层见=间的距离却不断加大:
(二)转换断层的运动方向与标志层的错移方向相反,而平移断层的运动方向与标志层的错移方向一致;
(三)转换断层带上,只要一段有剪切滑动并有地震;而平移断层的整个带上均有剪切活动;
(四)转换断层带上只要一侧有断层岩或动力变质,而平移断层带上两侧均有断层岩或动力变质。
(五)转换断层常单条出现,如有另一条平行产出,其位移方向可以一直也可以相反,而平移断层常由几条平行断层构成一组,各条位移方向一致。 不整合研究意义
1,其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重要依据。 2,在岩石地层学上是划分地层单位依据之一。
3,对不整合研究在空间上分布类型变化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环境变化。
4,不整合面上,下相邻岩层常形成铁,锰,等沉积矿床。
5,不整合也是构造上软弱带,常为岩浆活动地带,有利于形成交代型及内危矿床和次生富集矿床。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
!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2牵引构造 3擦痕和阶步 4羽状节理
5断层两侧小褶皱 6断层角砾岩
断层岩对断层研究的意义
1断层岩是断层存在的良好标志 2断层岩属性,是碎裂岩系还是糜棱岩系,可以指示断层的属性
3利用断层岩可以测定断层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分析断层形成深度和形成的温度压力状态提供基本的依据
4断层岩发逳 程度和展状总以及各类断层岩的交织,叠加和改造情况,可以提供有关断层规模,活动史,活动深度的变化等有关信息
5断层岩的结构可以为分析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提供依据
在野外看见一个断层他可能是
1正(逆)断层
2平移正(逆)断层
3正(逆)平移断层
4平移断层 5逆(正)平移断层 断层的分类
按断层和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 (一)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 走向断层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倾向断层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形基本直交 斜向断层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斜交 顺层断层 断层面与断层层理界面基本一致
(二)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走向之间的几何关系
纵断层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基本一致或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横断层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或者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直交
斜断层 断层走向线与褶皱轴向线斜交或者断层走向线与区域构造线斜交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 正断层
1.名词解释(共73道)001 视倾角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002 真倾角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
1.名词解释(共73道)001 视倾角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002 真倾角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
1.名词解释(共73道)001 视倾角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002 真倾角Ans: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