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的莆田高仿耐克鞋耐穿吗没怎么穿可是过保质期几天我怎么办?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289|回复: 71
常用物品保质期大揭秘 运动鞋竟然只能穿一年
签到天数: 241 天[LV.8]以坛为家I
常用物品保质期大揭秘
①抹布:使用寿命2周;
②牙刷:使用寿命3个月;
③文胸:使用寿命最多6个月,如果文胸开始变形肩带松懈,就需要换了;
④枕头:使用寿命1-2年,遇到枕套变色、睡醒后脖颈酸痛,或早上起来觉得气喘,都应马上换枕头;
⑤运动鞋:使用寿命8-12个月。
刚在网上看到这则新闻后小楞了一下,原来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能用的时间都那么那么的短暂,特别是看到最后一条,运动鞋的使用寿命只有短短的8—12个月,那不就意味着一年就要换一双运动鞋,这也太奢侈了吧!今晚回家是扔东西呢。。。还是扔东西呢。。。。还是扔东西呢。。。
抹布:使用寿命2周
  厨房抹布上的细菌数以万计,必须每隔一两周就更换一次。每次用后还应用热水彻底清洗,在阳光下晒干,每隔一天用微波炉消毒一次。
牙刷:使用寿命3个月
  每把牙刷的工作总时长不宜超过6小时。按每天刷牙两次、每次两分钟计算,牙刷使用寿命约为3个月;每天刷牙3次的人,应每月换一次牙刷;患有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人,最好3周换次牙刷。 如果你记不清牙刷已经用了多久,可以根据刷毛规整程度判断。若患上感冒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等病好后,就应该换个新牙刷。
文胸:使用寿命最多6个月
  机洗和滚筒式甩干会使制作文胸的面料更快老化,所以平时要用手洗。但即便如此,在一个星期穿两三天的情况下,普通文胸的寿命是3—6个月。如果文胸开始变形、肩带松懈,就需要换了。
枕头:使用寿命1—2年
  专家指出,枕头是很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久不清洁容易滋生霉菌、螨虫,还可能引发过敏、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两年换一次。
  此外,遇到枕套变色(汗水或真菌引起)、睡醒后脖颈酸痛(枕头变形或枕头内填充物结块),或早上起来常觉得气喘(枕头中的灰尘引起过敏反应),都应马上更换枕头。
运动鞋:使用寿命8—12个月
  运动医学专家说,运动鞋每走1000公里就要更换一双。那么,按人们的平均运动量计算,一双运动鞋的使用寿命是8—12个月。一旦超过使用期限,鞋子对足部和身体躯干的保护和减震效果会大打折扣。为了保护你的膝盖和后背,应该每年定期更换运动鞋。
  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觉得确实如此呢,不管怎么样,抹布啊、枕头啊、运动鞋啊,这些常用物品虽说没有明显的使用期限的,但是用的时间太长对我们的身体肯定是不好的。不知道大家在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你们对这些物品都使用多长时间呢?一般是经常换还是用坏了才换呢,大家回帖说说你对这些东西的使用期限吧!
签到天数: 207 天[LV.7]常住居民III
那个运动鞋的话,我们穿一年也没有走那么多公里吧又不是每天都穿
所以你的意思偶尔穿穿的话可以很多年 是吧&
签到天数: 241 天[LV.8]以坛为家I
网布公主 发表于
那个运动鞋的话,我们穿一年也没有走那么多公里吧又不是每天都穿
所以你的意思偶尔穿穿的话可以很多年 是吧
签到天数: 207 天[LV.7]常住居民III
小红花 发表于
所以你的意思偶尔穿穿的话可以很多年 是吧
是啊,我觉得可以穿好久啊,虽然过时了,但是一年起码不会穿超过50公里吧
好吧 如果按他的总路程算 那像你这样不怎么穿的 估计穿个几年也可以 经常穿的话 估计是只能一年了&
签到天数: 241 天[LV.8]以坛为家I
网布公主 发表于
是啊,我觉得可以穿好久啊,虽然过时了,但是一年起码不会穿超过50公里吧
好吧 如果按他的总路程算 那像你这样不怎么穿的 估计穿个几年也可以 经常穿的话 估计是只能一年了
签到天数: 207 天[LV.7]常住居民III
小红花 发表于
好吧 如果按他的总路程算 那像你这样不怎么穿的 估计穿个几年也可以 经常穿的话 估计是只能一年了
是啊,这些鞋穿男生身上,保质期顶多半年啊,,
我弟弟是不管穿坏没穿坏 买了新鞋旧鞋就不要了 典型的喜新厌旧啊&
签到天数: 241 天[LV.8]以坛为家I
网布公主 发表于
是啊,这些鞋穿男生身上,保质期顶多半年啊,,
我弟弟是不管穿坏没穿坏 买了新鞋旧鞋就不要了 典型的喜新厌旧啊
签到天数: 207 天[LV.7]常住居民III
小红花 发表于
我弟弟是不管穿坏没穿坏 买了新鞋旧鞋就不要了 典型的喜新厌旧啊
哈哈,,以为新鞋比较好啊,
对的 话说曾经好像我也这样过&
签到天数: 241 天[LV.8]以坛为家I
网布公主 发表于
哈哈,,以为新鞋比较好啊,
对的 话说曾经好像我也这样过
签到天数: 207 天[LV.7]常住居民III
小红花 发表于
对的 话说曾经好像我也这样过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有新的,然后兴奋很久啊,
我们通知下来了 要大年三十才给放 太过分了&里卖的真耐克鞋多少钱一双啊?
为什么说穿这种鞋的人都很牛啊.晕了?
我们班有3个人有这样的鞋 其中有一个人有6双,一天换一个
我就晕了 不就是一个鞋么 怎么了啊1000多有怎么样?无畏就是说有钱么
还怎么了啊` 老跟我装牛 还说要跟我打仗 上周让我和我朋友给揍了`
6双那人父亲是国家公务员,管理铁路那的 肯定是个大贪官大家一起B4他~
平均差不多1000左右吧 是挺贵的 但是能穿不一定表示人牛B 也可能很傻B
阿迪的鞋子、如果不是阿迪三叶草的、一双鞋4.5百吧、如果旧款或者是换季打折、折扣的鞋子也要3.4百、不过运气好的话可能可以遇到自己比较喜欢正好邮资机合适的鞋码打...
首先你要了解你穿鞋的尺码,nike的鞋子种类非常多,平时走路跑步建议你穿nikefree的 篮球穿Zoom或max的都行 首推Free 可以赤足穿 夏天非常舒服
上下九、状元坊是衣服比较便宜的广州商业圈。上下九某些店甚至有每件十元以下的,但是节假日这两个地方的人非常多。状元坊则需要砍价,会砍价者能以超低价格买到货物。
首先要看你在什么店买的,正规商场和专卖店是不会有假的.
其次看你的鞋子是不是特价商品或者是在折扣店买的,特价商品或者折扣店的鞋子一般也都是没有吊牌那些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招数多的是 高价保健品为何越卖越隐蔽
“招数有的是,就怕你不来。”近期一些保健品推销连锁店悄悄开进了居民小区,推销员们就在小区里发传单,推荐老人去听免费健康讲座,每次都送些免费的小礼品,再不行就组织没什么事做的老人搞活动,甚至免费旅游,然而其最终目的是浑水摸鱼推销他们所谓的高价保健品。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门店悄悄开进居民小区。他们以送小礼物吸引老年人成为会员、定期办健康讲座、搞娱乐活动、定期旅游等手段,联系了大批的老年人。经北京青年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些门店既不是社区老人活动站,也不是托老所,其真实身份是保健品推销连锁店。之所以肯绕那么大弯子、下这么大功夫笼络老年人,就是为了避开国家食药局的监管,推销手里的高价和无批文保健品。
法律专家提醒,近年来,保健产品的推销目标基本集中在老年人身上,手段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改变传统推销模式,采取非法会议销售、微信销售、以销售保健品名义非法集资等新方式,通过关怀入手,获取老年人信任后,再向老年人推销产品,为此很多老人耗尽了自己的养老金以及一生积蓄购买那些没有产品质量保证、没有实际用途的保健品。
北京老人5万多买了120瓶保健品
“硒萃?根本不管用!”家住和平里的耿老太太是高价保健品的受害者。80多岁的她患有眼底黄斑,参加过一家保健品公司——乐活生活馆组织的老年人集体活动。很快,健康管理员就推荐她吃公司的招牌产品——硒萃胶囊,说是补硒治眼病。“刚开始我每天吃两粒,不管用,他们又让我吃3粒,后来增加到每天5粒,我这眼病还是没好,现在干脆不吃了。”耿老太太越说越气愤。为了购买硒萃,她已经花了5万多元钱。据了解,保健食品硒萃价格可不便宜,每瓶466元、60片,在推销员的忽悠下,老人先后买了120瓶。
实际上眼底黄斑病是一种成因很复杂的病,到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眼底黄斑病与身体缺乏硒元素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指鹿为马的诱销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医学专家指出,我国某些保健品厂商片面宣传硒的保健作用,是典型的虚假宣传,无疑是谋财害命!据介绍,人体的硒需求量极低,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缺硒,随便乱补导致慢性硒中毒将无药可救。
硒是人体内必须之微量元素。若硒摄取不足或摄取过量,均可能导致疾病产生。食入过量硒的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心律不齐、溶血、肝脏坏死、肺部水肿、脑水肿等,严重者导致死亡。慢性硒中毒的症状包括毛发、指甲易碎裂脱落、肠胃不适、秃头、皮肤红疹、倦怠、情绪不稳定、四肢无力发麻、肝脏损害等。
此外专家还指出,466元一瓶的补硒保健食品存在价格虚高问题。按照国家规定,每人每天补硒不得超过80微克,价格仅人民币8元而已。
神秘店铺只接待白发族
对于保健品的知识和对保健品推销的警惕性年轻一代远比老一代高得多,所以保健品促销的首要任务就是排斥老年人的子女,把老年人从掌握着现代知识和网络手段的中青年人群中剥离出来。同时这些保健品采取藏着卖的方法,进店不见商品,定人定点精确投放。让你搜都搜不出来。
上周五上午的东城区青年沟路上,一阵阵歌声从路边一家门店里传了出来。循声望去,原来店里有一群老头老太太挤挤挨挨地围坐在一起边唱歌、边拍巴掌,气氛相当热烈。当北青报记者想进店参观时,却被店员小乔堵在了门外。她说:“我们是乐活生活馆,现正在组织会员搞活动。”言外之意是谢绝生客参观。可此时正巧有对老夫妇从门前路过,她立即主动上前攀谈:“叔叔阿姨出去遛弯啊,今天不进来坐坐吗?”两位老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被歌声吸引,推门进屋了。随后小乔动员北青报记者:“您家老人是不是就住附近?可以让他们也过来坐坐,平时除了参加活动,还可以买我们的保健品硒萃。”但是当北青报记者表示能否看一下产品时,小乔却说产品没有现货。透过店铺的大玻璃门,的确没有看到任何产品展示。
“商家只认白发族”的情况还出现在位于团结湖的一家名叫“健康家园”的门店。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里外外都是忙着做免费理疗的老人。他们有的在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理疗仪器,有的则仰面朝天地坐在椅子上,眼睛上盖着一副眼贴,据说是店里免费提供的,可以治疗青光眼、飞蚊症。
北青报记者刚一踏进门店就有一位年轻姑娘迎了出来,一双警惕的眼睛仔细地上下打量记者:“您是找人的吗?您是哪个阿姨的女儿?”说着她用身体挡住北青报记者的视线。“我就是想进来看看。”“您是住在附近哪个小区啊?”据北青报记者调查,该门店的主业是销售保健品,但是和上述那家保健品商店一样,该门店里没有摆设任何产品。
体检、讲座、推销一条龙经营模式
在“健康家园”位于和平里的另一家连锁店里,北青报记者终于找到了掩盖在免费理疗服务之下的保健品推销踪迹。这里除了摆设几台血液循环理疗仪之外,还有一台类似老式电脑的机器,据销售员小江介绍,这是血液检查仪器,主要是检查人体血液及血管健康情况。一般老人上门咨询,要先做个血液情况检查,健康管理员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营养建议,“还要安排他们去听健康讲座,”她说,“如果有必要,专家就推荐吃我们的拳头产品——CELLFOOD,美国进口,每支30毫升,售价475元,30毫升。”
北青报记者表示想看一下产品,但是小江却回答:“抱歉,店里没有。”随后她在柜子里找出来一份企业杂志供记者参考。对于保健品中的成分,小江说有海水提取物,还有其他纯天然成分不便对外公开。在这份免费赠送的杂志上介绍,CELLFOOD被描述成人体细胞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是当北青报记者询问这是药品吗?小江却回答,这个属于食品。值得注意的是,北青报记者在该产品说明书上及公司官网上,均未找到国家食药总局颁发的批准文号。
实际上,今年7月1日国家食药总局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中规定,对于保健食品实行注册备案管理。国家监管部门要对保健食品生产厂家、进口厂家开展现场核查、样品抽样、复核检验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合格产品将被颁发保健食品注册证书,证书上明示产品名称、注册号、颁发日期及有效期、保健功能、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含量、产品规格、保质期、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国产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健注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保健品推销缘何盯上老年人
对于老人缘何屡屡被高价保健品推销商欺骗,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琮玮律师分析称,首先是老人的健康需求心理。据不完全统计,在受骗老人中,大多数老人已经70岁以上,他们无一例外都极其渴望健康,这也是老年人受骗的最主要原因。老人渴望健康,希望不给子女增添养老负担,而保健产品,从养生、治疗等宣传手段入手,给予了老人心理上的认同,让他们觉得吃保健品本身就具备治疗功效,很多老人甚至认为保健品比医生的建议效果足,而放弃了正确的治疗。
其次是老人缺乏家人的陪伴,孤独感重。目前,我们的国情是老龄化严重,而更严重的是家里的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独居老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老人们心情简单,极其渴望家人的陪伴,甚至觉得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挺好的,可是子女更多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忽视了老人的身心健康。老人的孤独感给了骗子们机会,通过聊天、亲切的关怀、嘘寒问暖方式逐渐获取老人的信任,不断升级营销策略,变换招数让更多的老人上当。
第三是老人的维权以及法律意识较低。一旦上当受骗,老人们也不喜欢报警,缺乏依法维权意识,他们怕子女埋怨,怕人笑话,往往采取息事宁人、自认倒霉、花钱买教训、“让别人报案吧”的态度,这让骗子们有了更多逍遥法外的机会。
此外,我国对保健品企业“重审批轻监管”,保健产品准入门槛低,销售渠道更新速度快,没有固定场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违法成本低,监管难。特别是一些远郊区县,是保健产品的监管盲区,也是骗子们集中经营的重灾区。
受骗后老人们应如何维权
王律师建议被骗老人不要放弃维权,一旦发现被骗,可以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电话“12331”举报投诉。同时,除电话外,单位、个人可通过信件、互联网、传真、走访、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违法行为,以及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会进行调查处理,一旦检查发现确实存在问题,会进行查扣,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需要老人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老人可以将这些产品交给子女或者相关部门进行鉴定,不要担心受到子女的抱怨或者面子上过不去,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
“招数有的是,就怕你不来”
其实在中国卖保健食品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那为什么商家要把商业行为搞得像地下活动呢?
首先是想办法把不能卖的东西卖出去。离休老干部老冯有前列腺增生,看广告,花1400元钱买了四瓶Prostate7(7日康),说是吃7日就能解决前列腺增生问题。可是吃了若干个7日,也没有什么疗效,还把胃给吃坏了。除了疗效可疑,这种药品在相关网站的介绍里,批文一栏里写着:“无”,这意味着,7日康在中国大陆实际上是处于非法销售的状况。
其次,真假问题是进口保健品的硬伤。北青报记者查到这种保健品在美国官网上的价格是54美金一瓶。在中国网站的价格是350元人民币,通过汇率一算刚好相同。要知道保健品的关税大约是20%,再加上增值税17%就是37%,也就是说,一瓶最少该卖到480元人民币。卖一瓶赔130元的买卖,这些保健品公司还乐此不疲,怎么能不让人生疑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舶来的保健品已经从当年的复合维生素等纯保健性质,逐渐演变成prostate7这种宣称能治病的保健品,已经违反了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明文规定:严禁保健食品宣传治疗功能。
有知情者透露,这些保健品在国外都出现在一些普通食品柜台,甚至是在超市的货架上,一派爱信不信,爱买不买的架势。但是到了中国,就完全不同了。商家精心打造了推销团队,推销人员还刻意穿上护士服给人以先入为主的暗示;然后推销员们就在小区里发传单,推荐老人去听免费健康讲座;接着就是当年江湖算命那套,先夸大危机,然后浑水摸鱼推销他们的保健品。“招数有的是,就怕你不来。”每次活动保健品公司都送些免费的小礼品,再不行就组织没什么事做的老人搞活动,甚至免费旅游。只有老人们来,推销员们天天“爷爷”、“奶奶”地劝说,很快就会被说动了。(记者 赵新培)
& & & & & &
招数多的是 高价保健品为何越卖越隐蔽
法律专家提醒,近年来,保健产品的推销目标基本集中在老年人身上,手段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改变传统推销模式,采取非法会议销售、微信销售、以销售保健品名义非法集资等新方式,通过关怀入手,获取老年人信任后,再向老年人推销产品,为此很多老人耗尽了自己的养老金以及一生积蓄购买那些没有产品质量保证、没有实际用途的保健品。
“招数有的是,就怕你不来。”近期一些保健品推销连锁店悄悄开进了居民小区,推销员们就在小区里发传单,推荐老人去听免费健康讲座,每次都送些免费的小礼品,再不行就组织没什么事做的老人搞活动,甚至免费旅游,然而其最终目的是浑水摸鱼推销他们所谓的高价保健品。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门店悄悄开进居民小区。他们以送小礼物吸引老年人成为会员、定期办健康讲座、搞娱乐活动、定期旅游等手段,联系了大批的老年人。经北京青年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些门店既不是社区老人活动站,也不是托老所,其真实身份是保健品推销连锁店。之所以肯绕那么大弯子、下这么大功夫笼络老年人,就是为了避开国家食药局的监管,推销手里的高价和无批文保健品。
法律专家提醒,近年来,保健产品的推销目标基本集中在老年人身上,手段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改变传统推销模式,采取非法会议销售、微信销售、以销售保健品名义非法集资等新方式,通过关怀入手,获取老年人信任后,再向老年人推销产品,为此很多老人耗尽了自己的养老金以及一生积蓄购买那些没有产品质量保证、没有实际用途的保健品。
北京老人5万多买了120瓶保健品
“硒萃?根本不管用!”家住和平里的耿老太太是高价保健品的受害者。80多岁的她患有眼底黄斑,参加过一家保健品公司——乐活生活馆组织的老年人集体活动。很快,健康管理员就推荐她吃公司的招牌产品——硒萃胶囊,说是补硒治眼病。“刚开始我每天吃两粒,不管用,他们又让我吃3粒,后来增加到每天5粒,我这眼病还是没好,现在干脆不吃了。”耿老太太越说越气愤。为了购买硒萃,她已经花了5万多元钱。据了解,保健食品硒萃价格可不便宜,每瓶466元、60片,在推销员的忽悠下,老人先后买了120瓶。
实际上眼底黄斑病是一种成因很复杂的病,到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眼底黄斑病与身体缺乏硒元素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指鹿为马的诱销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医学专家指出,我国某些保健品厂商片面宣传硒的保健作用,是典型的虚假宣传,无疑是谋财害命!据介绍,人体的硒需求量极低,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缺硒,随便乱补导致慢性硒中毒将无药可救。
硒是人体内必须之微量元素。若硒摄取不足或摄取过量,均可能导致疾病产生。食入过量硒的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心律不齐、溶血、肝脏坏死、肺部水肿、脑水肿等,严重者导致死亡。慢性硒中毒的症状包括毛发、指甲易碎裂脱落、肠胃不适、秃头、皮肤红疹、倦怠、情绪不稳定、四肢无力发麻、肝脏损害等。
此外专家还指出,466元一瓶的补硒保健食品存在价格虚高问题。按照国家规定,每人每天补硒不得超过80微克,价格仅人民币8元而已。
神秘店铺只接待白发族
对于保健品的知识和对保健品推销的警惕性年轻一代远比老一代高得多,所以保健品促销的首要任务就是排斥老年人的子女,把老年人从掌握着现代知识和网络手段的中青年人群中剥离出来。同时这些保健品采取藏着卖的方法,进店不见商品,定人定点精确投放。让你搜都搜不出来。
上周五上午的东城区青年沟路上,一阵阵歌声从路边一家门店里传了出来。循声望去,原来店里有一群老头老太太挤挤挨挨地围坐在一起边唱歌、边拍巴掌,气氛相当热烈。当北青报记者想进店参观时,却被店员小乔堵在了门外。她说:“我们是乐活生活馆,现正在组织会员搞活动。”言外之意是谢绝生客参观。可此时正巧有对老夫妇从门前路过,她立即主动上前攀谈:“叔叔阿姨出去遛弯啊,今天不进来坐坐吗?”两位老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被歌声吸引,推门进屋了。随后小乔动员北青报记者:“您家老人是不是就住附近?可以让他们也过来坐坐,平时除了参加活动,还可以买我们的保健品硒萃。”但是当北青报记者表示能否看一下产品时,小乔却说产品没有现货。透过店铺的大玻璃门,的确没有看到任何产品展示。
“商家只认白发族”的情况还出现在位于团结湖的一家名叫“健康家园”的门店。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里外外都是忙着做免费理疗的老人。他们有的在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理疗仪器,有的则仰面朝天地坐在椅子上,眼睛上盖着一副眼贴,据说是店里免费提供的,可以治疗青光眼、飞蚊症。
北青报记者刚一踏进门店就有一位年轻姑娘迎了出来,一双警惕的眼睛仔细地上下打量记者:“您是找人的吗?您是哪个阿姨的女儿?”说着她用身体挡住北青报记者的视线。“我就是想进来看看。”“您是住在附近哪个小区啊?”据北青报记者调查,该门店的主业是销售保健品,但是和上述那家保健品商店一样,该门店里没有摆设任何产品。
体检、讲座、推销一条龙经营模式
在“健康家园”位于和平里的另一家连锁店里,北青报记者终于找到了掩盖在免费理疗服务之下的保健品推销踪迹。这里除了摆设几台血液循环理疗仪之外,还有一台类似老式电脑的机器,据销售员小江介绍,这是血液检查仪器,主要是检查人体血液及血管健康情况。一般老人上门咨询,要先做个血液情况检查,健康管理员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营养建议,“还要安排他们去听健康讲座,”她说,“如果有必要,专家就推荐吃我们的拳头产品——CELLFOOD,美国进口,每支30毫升,售价475元,30毫升。”
北青报记者表示想看一下产品,但是小江却回答:“抱歉,店里没有。”随后她在柜子里找出来一份企业杂志供记者参考。对于保健品中的成分,小江说有海水提取物,还有其他纯天然成分不便对外公开。在这份免费赠送的杂志上介绍,CELLFOOD被描述成人体细胞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是当北青报记者询问这是药品吗?小江却回答,这个属于食品。值得注意的是,北青报记者在该产品说明书上及公司官网上,均未找到国家食药总局颁发的批准文号。
实际上,今年7月1日国家食药总局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中规定,对于保健食品实行注册备案管理。国家监管部门要对保健食品生产厂家、进口厂家开展现场核查、样品抽样、复核检验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合格产品将被颁发保健食品注册证书,证书上明示产品名称、注册号、颁发日期及有效期、保健功能、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含量、产品规格、保质期、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国产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健注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保健品推销缘何盯上老年人
对于老人缘何屡屡被高价保健品推销商欺骗,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琮玮律师分析称,首先是老人的健康需求心理。据不完全统计,在受骗老人中,大多数老人已经70岁以上,他们无一例外都极其渴望健康,这也是老年人受骗的最主要原因。老人渴望健康,希望不给子女增添养老负担,而保健产品,从养生、治疗等宣传手段入手,给予了老人心理上的认同,让他们觉得吃保健品本身就具备治疗功效,很多老人甚至认为保健品比医生的建议效果足,而放弃了正确的治疗。
其次是老人缺乏家人的陪伴,孤独感重。目前,我们的国情是老龄化严重,而更严重的是家里的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独居老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老人们心情简单,极其渴望家人的陪伴,甚至觉得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挺好的,可是子女更多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忽视了老人的身心健康。老人的孤独感给了骗子们机会,通过聊天、亲切的关怀、嘘寒问暖方式逐渐获取老人的信任,不断升级营销策略,变换招数让更多的老人上当。
第三是老人的维权以及法律意识较低。一旦上当受骗,老人们也不喜欢报警,缺乏依法维权意识,他们怕子女埋怨,怕人笑话,往往采取息事宁人、自认倒霉、花钱买教训、“让别人报案吧”的态度,这让骗子们有了更多逍遥法外的机会。
此外,我国对保健品企业“重审批轻监管”,保健产品准入门槛低,销售渠道更新速度快,没有固定场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违法成本低,监管难。特别是一些远郊区县,是保健产品的监管盲区,也是骗子们集中经营的重灾区。
受骗后老人们应如何维权
王律师建议被骗老人不要放弃维权,一旦发现被骗,可以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电话“12331”举报投诉。同时,除电话外,单位、个人可通过信件、互联网、传真、走访、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违法行为,以及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会进行调查处理,一旦检查发现确实存在问题,会进行查扣,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需要老人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老人可以将这些产品交给子女或者相关部门进行鉴定,不要担心受到子女的抱怨或者面子上过不去,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
“招数有的是,就怕你不来”
其实在中国卖保健食品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那为什么商家要把商业行为搞得像地下活动呢?
首先是想办法把不能卖的东西卖出去。离休老干部老冯有前列腺增生,看广告,花1400元钱买了四瓶Prostate7(7日康),说是吃7日就能解决前列腺增生问题。可是吃了若干个7日,也没有什么疗效,还把胃给吃坏了。除了疗效可疑,这种药品在相关网站的介绍里,批文一栏里写着:“无”,这意味着,7日康在中国大陆实际上是处于非法销售的状况。
其次,真假问题是进口保健品的硬伤。北青报记者查到这种保健品在美国官网上的价格是54美金一瓶。在中国网站的价格是350元人民币,通过汇率一算刚好相同。要知道保健品的关税大约是20%,再加上增值税17%就是37%,也就是说,一瓶最少该卖到480元人民币。卖一瓶赔130元的买卖,这些保健品公司还乐此不疲,怎么能不让人生疑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舶来的保健品已经从当年的复合维生素等纯保健性质,逐渐演变成prostate7这种宣称能治病的保健品,已经违反了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明文规定:严禁保健食品宣传治疗功能。
有知情者透露,这些保健品在国外都出现在一些普通食品柜台,甚至是在超市的货架上,一派爱信不信,爱买不买的架势。但是到了中国,就完全不同了。商家精心打造了推销团队,推销人员还刻意穿上护士服给人以先入为主的暗示;然后推销员们就在小区里发传单,推荐老人去听免费健康讲座;接着就是当年江湖算命那套,先夸大危机,然后浑水摸鱼推销他们的保健品。“招数有的是,就怕你不来。”每次活动保健品公司都送些免费的小礼品,再不行就组织没什么事做的老人搞活动,甚至免费旅游。只有老人们来,推销员们天天“爷爷”、“奶奶”地劝说,很快就会被说动了。(记者 赵新培)
[责任编辑: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生穿耐克鞋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