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的自信

放飞梦想——上高翔云体育工作站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上传: 刘友梅 &&&&更新时间: 22:19:13
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本文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为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的指导思想,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 兴趣 激发 探究
&&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都涌动着改革的热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学校体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外,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喜爱比责任感是更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体育活动对学生已经成为一种引力、甚至是魅力时,就会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情绪高涨、记忆力增强等心理倾向。那么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就会孜孜以求,勤学苦练。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许多体育教学中不被重视的诸多原因,希望与广大专家和从事体育教学的同行们共同商讨,共同提高。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研究对象
对我校2008级、2009级、2010级三个年级27个班级共1490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看有关的文献资料,获取有关信息和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分析法
发放各类调查问卷149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9.5%。从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全校1490名学生中有96.8%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喜欢体育课的只有83.1%,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浓厚。
2.2.3、归纳分析法。
在调查过程中,我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现状将有可能给学生带来种种原因归纳如下:①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③教师因素;④有过不良的运动史;⑤现有的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⑥严峻的现实的影响,
3、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3.1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3.1.1具有广泛性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随着中学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面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
3.1.2具有选择性
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都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武术、球类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
3.1.3具有深刻性
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知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他们不再满足于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知其所以然。
3.1.4具有连续性
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就有了,到了中学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和稳定。
3.2对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有许多因素,本人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列表如下并进行分析。
表1 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自身身体素质
不良运动史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材内容安排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因素。本人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上述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
3.2.1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
由于身体素质不好,怕懒不好动,导致在上体育课时,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3.2.2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力,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教育,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有文化科学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或文化课老师剥夺,同时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积极、不认真,赞同了家长的意见,这样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了。
3.2.3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有:对新课标研究学习不够,观念陈旧,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教师的亲和力差等。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使学生同他们一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3.2.4有过不良的运动史
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例如从双杠或单杠上掉下来。
3.2.5现有的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
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应教材缺乏新颖性,在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和高中还有太多的重复,趣味性不高,与社会体育不能很好的接轨;还没有与新课标行适应的配套教材;在新授内容上,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2.6严峻的现实的影响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几乎个个是家长心中的宝贝,家长生怕他们出现任何事。一旦出现些事故,无论情况如何学校教师首当其冲成为他们批评的标靶。因此迫于压力,学校与体育教师不得不减少学生的训练量,放弃了个别器材的使用。如:鞍马等。因此,有些学生认为体育课变得严肃、冷酷了、不自由了;由于课的时间短、器材少等原因使学生觉得不易尽兴,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3.3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具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3.1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有一个健康体魄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提供和代替的,要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在培养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3.3.2以点促面
经过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各不相同。
表2 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分类表
其中球类项目男生所占比例较多,体操项目女生所占比例较多。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兴趣小组教学法,让每个学生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带动学生愿意参加其他运动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3.3落实新&课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更主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授之予渔&吧。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换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又不要被传统所拘束。同时还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3.4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课的组织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的爱好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积极肯定地评价,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相互交流,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认为教师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使体育课充满快乐。例如:在快速跑中,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各项指标都下降。例如,跳高教学中,适当降低高度,让他们也能体会跃过一定高度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运用竞赛,倡导竞争,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再有,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参加体育运动项目,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3.3.5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以身心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件事必须更新体育意识,及时转变角色,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只是,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还要掌握教育理论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3.3.6重视反馈作用
在教学过程,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让他们知识自己的学习结果,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成效。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获得自信的心灵源泉。
这样,学生就会得到成功的体验
&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有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以新异的刺激挑起他们的好奇心,由此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思维,疑团冰释。
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中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感染力。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亲切、激励性的语言,形象、生动、简练的讲解,轻松、优美的示范,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运用等,都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跃跃欲试,这样所产生的感染力就是学生乐于探究、积极主动参与的推动力。
鼓舞学生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支配力量,学生一旦丧失了自信心,也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当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即使对基础差的学生,也不应轻视他们,或者简单的否定,恰恰相反,应当更热情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实事求是的、恰当的给予肯定。每一个肯定的目光都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满足学生表现欲,乐于展示自我。学生运用一定的知识,由此及彼地发现一些问题,那是十分欣喜的。他们的一种见解,一点体会、一些意见、一项专长,总是希望公诸于众,希望能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和赏识,这种展示自我的欲望是正常的,是需要鼓励和倡导的。也许学生的见解、体会、意见、动作不一定全面或完全正确,但我们应该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鼓励这种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乐于展示、敢于展示自我。
4、结论与建议
4.1.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有普遍提高,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4.1.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4.1.3落实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
4.1.4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是朋友、是伙伴,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4.1.5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4.2.1加大素质教育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切实使全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2.2采取新型的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4.2.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切实了解学生想干什么想学什么,灵活机动的安排教学内容,切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
4.2.4认知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领会&课标&和&课改&的新理念,不断以新知识充实自己,加强教师基本功的锻炼,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在科研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它是需要一定的基础,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激发学生的需要和设置必要的诱因,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的更高认识。
参考文献:
1、夏峰,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中国学校体育,2001(五)=1
2、贺光荣,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2期,85-87
3、宋庆福,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1期,121-122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您的位置: &
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小学论文:&&&&&&&&&(教学反思&&&)初中论文:&&&&&&&&&&&&高中论文:&&&&&&&&&&&&其它:&&&&&&&&&&&&&&&论文主题:&&&&&&&&&&
快速导航: > 小学论文 >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相关推荐:1.2.3.4.5.6.7.8.9.10.
  摘要: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快乐体育”的体育教学形式,对体育教学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已成为体育教师追求的时尚。但对“快乐体育”的含义,不同体育教师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教师把快乐体育理解为“汗加笑声”,相反,对于缺少“汗加笑声”的体育教学活动,就认为是不快乐,甚至把它定义为是厌学现象。如果体育课一味地去追求汗加笑声,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心理品质教育DD如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势必会影响体育教育的全面性原则。
  关键词:快乐体育,挫折教育,体育教学   一、快乐体育和挫折教育的关系。   什么是快乐体育?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重要的情绪。快乐的心理体验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对于社会的人来说,来自生物性的游戏和玩笑的快乐体验固然重要,但是对人有建设性的、有社会意义的活动更显得重要。因此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快乐体育应包括得到人体发展体验的快乐,得到成功,兴起体验的快乐,以及得到尊重的快乐。而挫折恰恰与快乐相反,它是指人在遇到障碍,碰到困难,使其目标难以实现的心理体验。挫折具有两重性,根据人对挫折的态度和挫折忍受力的不同,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对挫折报以积极的态度,并具有较强的忍受力,挫折可以成为一种动力,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强化人的精神,增强人们百折不挠、知难而进、发奋进取的勇气。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快乐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而通过适宜挫折教育,可以不断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其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其挫折的忍受力。   二、正确使用“快乐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是“寓教于乐”的教学体现,它十分强调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为人的活动提供动力,它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和快乐相互交替和补充,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组织处理好教材,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尽量避免和克服学生厌学体育的情绪,使学生学习过程处在一种良性的环境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如对某一抽象、生硬、难以理解的运动技能分解后,溶解于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情景中。又如教学“立定跳远”这一教材时,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展运动技能教学,其间再辅以针对起跳角度太低或太高的情景设问:“害虫在禾苗的最高处或稍低处,怎样才能捉到它?”,这样结合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再通过创编故事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有、有步骤地开展“立定跳远”的教学工 作,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自主积极地参加到有趣的练习中。再如,在篮球移动教学中,可以用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情趣,又得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快乐体育旨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积极自觉的渴求。但是以“乐”激趣也并非放之四海而此皆准的唯一良方和途径。“快乐体育”说到底最多也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属于施教的形式范畴,这种施教的形式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相互适应。实际上,学生的兴趣既受影响于施教的方式,也受影响于施教的内容。只有当教学方式创设的精神与教学内容所描述的情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时,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快乐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但学生兴趣也可由情、由失败、由挫折而生。因此体育教学中不应该仅以一“乐”而拒“七情”于教学之外,在体育教学中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该喜则喜,该忧则忧,切不可把 “寓教于乐”的方法随处滥用,学生掌握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可能是教师指导出来的,也可能是教师“逼”出来的。因为学习的过程,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自身极大努力的“痛苦”过程,是需要克服困难的。克服困难、遭受失败与挫折与体验快乐同等重要,所以体育教学中,同样也要重视挫折教育。   三、实施挫折教育的措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首先要让管理者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获取学校管理者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开展。学校领导加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将培养小学生抗挫力列入体育学期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的抗挫力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剩余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显示。前一篇:后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 20:56:14 阅读次数:3593
响水县解放路小学 林海梅  
当前,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当代中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担,致使他们产生学习焦虑情绪。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一帆风顺,家长过分宠爱,部分学生依赖性很强,承受能力差。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和父母长期分居两地,得不到家庭的温暖,长时间导致心理比较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有的由于某些体育动作完不成或科目考试成绩下降或不及格而闷闷乐,先是恐慌、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接着感到自卑、失望;有的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或在竞选班干中受挫,就认为同学、老师不公平,自我心理失去平衡,轻则回避现实,重则自暴自弃;有的由于家庭变故或意外事件的打击(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家庭受灾等),导致心灰意冷、不思进取,从而放弃学业,以至消极厌世;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甚至出现轻生行为等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大城市。他们常年在外,甚至多年不回家。其子女或留给老人,或托给亲朋管护,或上寄宿学校。这些被留下来的“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全国有这样的学生1.3亿。他们的教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我校1286名学生的家庭生活结果调查发现,其中父母外出打工的69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4.199G,,缺夫缺母的和孤儿的4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7G,还有离异的家庭也占了很大比例。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这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我校学生群体中最为突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后,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学生“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思想负担重,学习困难,遇到困难一蹶不振,心理比较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有的由于某些体育动作完不成或科目考试成绩下降或不及格而闷闷乐,先是恐慌、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接着感到自卑、失望。有的自暴自弃,偷偷出校上网,老师多次教育,效果不佳。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一帆风顺,事实上没有哪个人一生顺顺当当、毫无挫折。既然人生挫折不可避免,对学生挫折教育当然也应成为孩子的重要一课。而体育课能对学生进行挫折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地作用。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心情。所以,我们把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思想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化蛹为蝶,健康成长。这对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让我们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的学生在家庭宠爱、社会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可谓一帆风顺。大多数学生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通过体育活动来建立自尊自信,调节情绪状态,使其懂得如何对待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渗透挫折能力思想着眼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在体育课上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百折不挠、不向挫折屈服的顽强精神,从而获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通过抗挫折能力思想的渗透来提高中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教育的发展。  
3、寻找抗挫折的方法与策略,丰富挫折教育的理论。  
(一)理论依据  
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至此,为本课题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  
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坏境的能力。”至此,为本课题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研究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经常应对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坚韧不拔,而那些毫无挫折经历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当代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尤其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发展,在他们不断向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自主探索时,会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矛盾,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研究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集体的温暖和请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内容:  
1)培养抗挫折教育能力要以体育实践活动课为主阵地。采用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情境体验、磨难训练、活动竞技、模拟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创编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抗挫折活动练习。  
(2)培养抗挫折能力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体育以外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渗透抗挫折教育,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育与培训。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康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独立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成绩,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4)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与家长联系,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与教师及时沟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心得 ,探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2、组织亲子趣味运动会。另外,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步骤  
1、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不同的指导与行为的矫正。   
2、发展性原则   
我们充分认识到抗挫折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发展为主、治疗为辅。   
3、实践性原则   
针对当今孩子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等因素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实践性原则,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参加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增强学生的果断性和自制力培养学生意志坚强。  
&4、实效性原则   
在教育过程注重实际效果实效就是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课题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实效性来进行达到真正的有所成效有所提高。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有重点地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DD2011年7月)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收集有关抗挫折教育的资料。  
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理论。  
4、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5、做好前期课题的研究收集整理。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3年7月)  
1、根据调查问卷 进行情况统计和分析,掌握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状况。   
2、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心理咨询、个案调查与分析等。为下一步研究掌握应对的度。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性经验交流研讨活动,通报研究进展情况及布置下一步的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  
4、开展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活动。  
第三个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收集整理、汇编课题相关资料、论文集,对课题进行后测和终结性评价,完善课题档案。  
2、撰写结题报告。  
五、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1、成立课题组,加强课题管理
2011年4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实验教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实验教师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度,确保按照预期方案顺利实施。
、制定课题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由林海梅、龚荣兰等同志负责课题论证、立项申请,并于6月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大家学习了课题方案和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加强实验教师培训,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3、作好研究准备
确定首批研究对象,作好摸底情况统计,并作好课题的研究宣传工作和发动工作。
我校于2011年4月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开题会上,课题组长林海梅代表课题组宣读了课题实施方案,与会成员对实施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的选题角度新、有创意,具有现实意义,论证充分、措施可行。同时,明确指出课题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强调内容要细化,方法要具体,措施要落实。会后,课题组召开了会议,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实施方案及相关理论知识。
(1)课题组第一次调查表:目的是搞清学生挫折来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耐挫力心理问题的主观原因是现代学生面临激烈、高压的学习竞争,主体地位被弱化、忽视,形成自闭孤立的人际关系。客观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家庭生活物质富裕,对学生学习的高期望值,隔代抚养较多,教育方法不良,一旦遇到突然、意外的刺激,将引发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些心理问题是发展性心理问题,有些是障碍性问题,而心理障碍是动态性的,如果发展性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积累变化成心理障碍。因此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必须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培养耐挫能力。据此筛选出研究的重点,初步建立了挫折教育目标,为后一阶段的研究典型和全面研究确立方向,做好铺垫。
4、探索中小学生抗挫折的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活动磨练法。
(3)、榜样学习法。
(4)、心理咨询法。
(5)、学科渗透法。
5、自我学习和收集《中小学生抗挫折教育资料》。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提供活教材,以便巩固前期取得的教育成果研究。
6、再一次调查,再测试。
六、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等形式分步骤地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以体育教育为主要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与学校德育目标有机结合  
通过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管理,特别是通过体育活动,创设挫折情境,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如 龚荣兰 老师在班级设立的“悄悄话信箱”;  周伟平 老师开展“名人效应”活动;开展“优秀人物伴我行”活动,进行榜样示范,如 乔千红 老师班级开展的“模拟咨询”活动,通过以活动为载体的典型实验,为耐挫能力的培养探索方法、积累经验。通过提高学生抗挫折认知能力,培养积极的耐挫行为技能,提高耐挫力。  
(2)与学校德育目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周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忍耐挫折的理性教育,如举办的耐挫心理知识讲座,以及通过大型的文娱、体育、游乐活动,让学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识、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等基本知识,提高抗挫折意识,自觉增强应挫的心理和能力;聘请有经验的心理教师,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步定期开展了全校性的大型抗挫折教育活动: “障碍比赛”、“冬季长跑”、“踢毽子、跳绳”、“歌咏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都很成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实践性很强。  
(2)将抗挫能力培养渗透到各科教学  
学科教师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心理辅导资源来教育学生。特别是在体育、思想品德等学科中,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人物身上感受他们的心理品质、顽强的意志获得情感体验,通过刻苦的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忍耐力。如在体育健康课中,用名人的事迹和作品感染学生,如贝多芬耳聋后作曲用勺子弹琴去感受音高,阿炳双目失明却有《二泉映月》的不朽艺术。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征服了世界。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最终成为了文学家。爱迪生的制造设备被一场大火严重毁坏,他损失了约100万美元和绝大部分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工作记录。第二天这位发明家说:“灾难有灾难的价值,我们的错误全部烧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爱迪生的成就实在令人佩服,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面对挫折的勇气。人生旅途,难免会有困难、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些,你可以伤心,你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丧失面对它的勇气,要有勇气战胜自己等。  
在各科的作业、考试评价中,树立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体育课有意识布置抗挫折情感体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游戏中、宣泄自己的各种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课堂教学过程,好比是一个化学反映堆,师生、生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时产生突然裂变,有时又吸引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头脑清醒,把握局势的变化,有意识地影响每一个教育对象。例如,当某学生举手发言、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培养学生求凝思维的兴趣与习惯;当某学生不能完整回答提问或答非所问时,教师应给予体贴和温暖,给予点拨,或者用安慰、鼓励的话语使学生受到激励和增强自信心  
(3)面向全体与照顾个体差异相结合  
对心理问题严重,意志力和忍耐力特别薄弱的学生展开典型研究,分析问题原因,寻求个别方案,进行心理疏导,创设抗挫折情境,观察挫折反应,提高耐挫能力。根据心理教育中“适应个体差异的原则”,对那些因受挫折后心理调适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的策略。落实该策略要做好以下的两项工作:第一要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挫折教育的理论学习和方法指导,使其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具体的表现及有关的特征,学会如何指导学生防卫挫折,战胜挫折。第二是做心理咨询工作,搞好宣传,鼓励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胆前来咨询,通过咨询双方的交流,不仅可以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场所,而且可以指导他们正确的认识挫折,掌握抗挫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七、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通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明显提高,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与教学案例。   
成员论文发表   
&&&& 论文名称   
刊物和获奖   
林海梅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争强自信提高抗挫力》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学生将变得健康可爱》   
《阳光总在风雨后-浅谈小学生耐挫力教育》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考试周刊》发表  
县课题阶段性成果一等奖  
省“师陶杯”论文评选三等奖  
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2012.29期  
2012.12  
2011.11  
2011.12  
龚荣兰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提高学生抗挫能力育时代英才》;  
此刊在举办论文评选大赛中获二等奖   
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成才之路杂志社》发表  
2012.12  
2013.5  
乔千红  
抗挫能力的培养  
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2012,12  
蔡海燕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二等奖  
2012.12  
成员研究课、实践案例和教学故事  
林海梅  
教学故事《放手让孩子去做》  
2011、10  
林海梅  
抗挫折能力的问卷调查  
2011、4  
周伟平  
主题班会《跌到了 爬起来》  
2012.8  
周伟平  
建立学生挫折档案集  
2013,、4  
徐海平  
教学故事《对学生一视同仁》  
2011、10  
乔千红  
亲子运动会活动方案  
2013、4  
蔡海燕  
《耐就跑》教学案例  
2012、5  
乔千红  
冬季长跑活动方案  
2012.12  
徐海平  
让体育课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窗口  
2012.5  
王珊珊  
教学故事《润物细无声》  
2011、10  
孙德誉  
提高抗挫能力指导案例  
2011、10  
乔千红  
调查报告提高中小学生抗挫能力  
2013、6  
徐海平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2012、10  
蔡海燕  
教学故事《我错了吗》  
2012、10  
乔千红  
乒乓球比赛活动方案  
2013、4  
周伟平  
家长座谈会  
2012、12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我们在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也体会到一些不足与难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参研教师科研能力相对差异大,同比困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教师撰写的案例心得希望整理后能更多在刊物上发表。   
2、部分教师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较弱,有的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对较少,特别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少,知识面窄,心有余而力不足。  
3、本课题研究涉及面太广,后期研究需要作适当调整,使研究的切入点更具体、更科学、更有力度。  
4、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少。  
5、本课题组突出的科研尖子人才少,整体突破力还较弱。  
6、学校的课题检查评价体系和教师在研究中的创新特点还有待加强。  
7、家长支持力度不够,如果能得到家长的支持,效果会更好。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抗挫折教育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则。下阶段研究主要措施有一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中渗透抗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正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挫折是正常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滋味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也曾走过一段艰难坎坷的道路,英雄、伟人也都经历过挫折的考验,教师将这客观存在的事物讲给同学们听,使他们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人生哲理,要同学们正确对待。  
(二)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的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三)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把握准目标的量与度  
在挫折训练目标的量和度上,可以采用“篮球架法则”,即“跳一跳有抓得着也有抓不着”、“有投入篮时也有投不中的”。让孩子明白任何成功都要付出努力,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希望的结果”。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样,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责任编辑:xh_ycg】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建议您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主办单位: 苏ICP备: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