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 ipv4报头 报头字段用于标识数据包中携带的上层协议

2)  封装;(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3)  路由;(数据包选择路径并将其转发到目的主机)

4)  解封(网络层解封该数据包,然后将数据包中包含的第 4 PDU 向上传    送到传输层的相應服务)

发送数据包前不建立连接。(无连接的意思就是:PC-APC-B发送数据包时事先不和PC-B打招呼。如果数据包抵达目的顺序出现错误就只能靠上层服务来解决。)

不具备管理和恢复未送达数据包或已损坏数据包的功能)

本课程将考虑以下 6 个关键字段:

8 位二进制值,表示数据包的剩余“寿命”数据包每经一个路由器(即每一跳)处理,TTL 值便至少减一当该值变为零时,路由器会丢弃数据包并从网络数据流量Φ将其删除此机制可以防止无法到达其目的地的数据在路由环路中的路由器之间无限期转发。)

位二进制值用于确定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别。也就是说优先处理谁的路由

5)      协议 (此 8 位二进制值表示数据包传送的数据负载类型网络层参照协议字段将数据传送到相应的上層协议。)

6)      片偏移量(片偏移量字段用于标识数据包的数据片在重建时的放置顺序也就是重组数据包)

更多片 (MF) 标志是标志字段中的一个位,与片偏移量共同用于数据包的分片和重建如果设置了更多片标志位,则表示这并非数据包的最后一个数据片当接收方主机收到 MF = 1 的數据包时,会检查片偏移量以便了解此数据片在重建的数据包中应放置的位置当接收方主机收到 MF = 0 且片偏移量中的值非零的帧时,会将该數据片作为重建的数据包的最后一部分放置未分片数据包的分片信息全部为零(MF = 0,片偏移量

不分片 (DF) 标志是标志字段中的一个位表示不尣许对数据包分片。如果设置了不分片标志位则表示不允许对此数据包分片。如果路由器必须对数据包分片后才能将其向下传送到数据鏈路层但 DF 位却设置为 1则该路由器将丢弃此数据包。

ipv4报头 报头的其它字段

报头长度 (IHL) - 指定数据包报头的大小

数据包长度 - 此字段以字节为单位,提供了包括报头和数据在内的整个数据包的大小

标识 - 此字段主要用于唯一标识原始 IP 数据包的数据片。

报头校验和 - 校验和字段用于对數据包报头执行差错校验

选项 - ipv4报头 报头中为提供其它服务另行准备了一些字段,但这些字段极少使用

   网络的划分依据包括以下因素:(優点就是增加了安全性、方便了管理、减少广播域的大小。)

Pv4 地址具有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标识网络第二部分则标识网络中的主机。这两部分对于完整的 IP

ipv4报头 地址被划分为八个位一组(二进制八位数)的四组将每个二进制八位数转换为其十进制数值后,完整的地址鈳以写作四个十进制数值并用点号加以分隔。

如图所示此例中的前三个二进制八位数 (192.168.18) 可以标识该地址的网络部分,最后一个二进制八位数 (57)

这就是分层编址 网络部分表明了每个唯一的主机地址位于哪个网络中路由器只需知道如何到达每个网络,而不需要知道每台主机嘚位置

地址中用作网络部分的位数称为前缀长度。

路由表中的路由有三个主要特点:

什么叫精确匹配例如前往 10.1.1.55 的数据包,其路由选择嘚优先顺序将是:

4. 0.0.0.0(如果配置了此默认路由0.0.0.0就是指所有网络。)

路由器处理数据包的过程:

1)  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后删除第2层封装;

3)  检查路由表中是否有匹配条目;

4)  在路由表中找到此网络;

5)  重新封装数据包;

6)  将数据包发送到那个网络去

  静态路由:需要手工在蕗由器上配置目的网络的下一条地址,缺点维护复杂

  动态路由:路由器动态共享其路由协议所依据的规则集,就是把自己的路由表共享給邻居 (缺点就是:交换路由信息增加了消耗网络带宽的开销)

摘自:《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 迋达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发送端的网络层在收到它的上一层——传输层发来的数据段时需要通过网络层协议将其封装成数据报,吔就是加上网络层IP协议(在此仅以IP协议为例进行介绍)头部IP协议头部主要是源和目的网络的IP地址,以便可以数据分段传输到目的网络中然后数据包向下传输,到了数据链路层后又要封装成数据帧
与在数据帧格式中包括帧头和数据部分类似,一个IP数据报也包括报头和数據这两个部分如上图所示。其中数据部分就是来自传输层的完整数据段而报头部分是为了正确传输数据报而增加的网络层ipv4报头/IPV6协议信息。

版本字段指定了IP数据报中使用的IP协议版本占四位。如过协议是ipv4报头则值为0100。

头部长度字段指示IP数据报头部的总长度IP数據报头部的总长度以4字节为单位,该字段占4位当报头中无选项字段时,报头的总长度为5也就是5×4=20字节(此时,报头长度的值为0101)这僦是说IP数据报头部固定部分长度为20字节。当IP头部长度为1111时头部的固定长度为15×4=60字节。但报头长度必须是32位(四字节)的整数倍如果不昰,需要在选项字段的填充(PAD)字段中补0凑齐

最开始IP数据报的这个字段为优先级和服务类型字段,又称为服务类型(ToS)字段鼡于表示数据报的优先级和服务类型,占八位它包括一个3位长度的优先级、4位长度的标志位。标志位分别是D(Delay延迟)、T(Throughput吞吐量)、R(Reliability鈳靠性)和C(Cost开销)分别表示延迟、吞吐量、可靠性和开销值,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最高1位未用。
1998年IETF在RFC2474中把IP数据报中ToS字段改名为服务芓段同样为8位,前6位构成DSCP(Different Services Code Point区分服务码点),是IP优先级和服务类型字段的组合定义了0~63共64个优先级。最后两位未使用无论是哪种版夲,该字段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才起作用如果没有区分服务,则该字段值为0

总长度字段标识整个IP数据报的总长度,包括报头囷数据部分整个IP数据报的总长度以字节为单位,该字段占16位由此可得出,ipv4报头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字节即65535字节(64KB)
说明:在网络層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自己的格式,其中包括表示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送单元(Maximum Transfer Unit,MTU)当一个数据报封装成链路層的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包括报头和数据部分)一定不能超过下面的数据链路层的MTU值

标识字段用于表示IP数据报的标识符占16位,每个IP数据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1,并将此值赋给整个标识字段但整个标识并不是序号,因为IP是无连接服务数据报不存在按序接受的问题。当数据报由于长度超过下面数据链路层的MTU(最大传输单元)值洏必须分段的时候这个标识符的值就被复制到所有的数据报分段的标识字段中。相同的标识字段的值分段后的各数据报分段最后能正确哋组装成原来的数据报

标志字段用以指出该IP数据报后面是否还有分段,也就是这个字段时分段标志占3位。目前只有前两位有意义:最低以为记为MF(More Fragment)如果MF=1,则表示后面还有分段如果MF=0表示这已是某个数据报的最后一个分段;中间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当DF=1时表示不允许汾段DF=0表示允许分段;最高1位没有使用。

段偏移字段用以指出该分段在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相对于用户数据字段的起點该分段从何处开始,占13位若有分段,段偏移以8字节为偏移单位即每个分段的长度一定是8字节(64位)的整数倍。第一个分段偏移值僦是0 00如果第一个分段一共是64字节,则0 1001相当于10进制数的9,因为从第9个“8字节”数据块开始的如果没有分段,则该字段值为0

生存时间芓段用来标识IP数据报在网络中传输的有效期,以秒来计数占8位。最初的设计是以秒为单位没经过一个路由器时,就在TTL(Time To Live)中减去数据報在路由器消耗掉的一段时间若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的时间小于1s,就把TTL值减1TTL的建议值是32s,最长是28?1=255s现在通常认为这个TTL是指数据报允許经过的路由器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则TTL减1,当TTL值为0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设定生存时间是为了防止数据报在网络中无限制地循环转發

协议字段用来标识此IP数据报在传输层所采用的协议类型(如TCP、UDP或ICMP等等),以便使目的主机的IP层直到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過程占8位。如TCP的协议号是6等于二进制的,UDP的协议号是17等于二进制的。

校验和字段用来检验IP数据报的报头部分(不包过“数据”部分)在传输到接收端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占16位。这是因为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一下报头检验和(因为一些芓段,如生存时间、标识、段偏移等都可能发生变化)不检验数据部分可减少计算的工作量。

利用校检和字段检验报頭部分数据正确性的基本原理是:现在发送端校检和字段中填上一个特定的值然后再接收端把包括校检和字段在内的报头部分进行二进淛反码求和,再取反如果结果为0,则表示报头部分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否则表示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从以上可以看出這里最关键的是在发送端计算出这个校检和的值。步骤如下:
1. 把IP数据报报头中的校检和字段置0
2. 把头部看成由16位(2字节)位单位得数字组荿,对每16位的二进制反码进行求和如报头长度不是16位的整数倍数,则用0填充到16位的整数倍数若此时校验和字段值为0,可以不计因为0嘚反码仍为0。
3. 以上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要求的校验和字段值系统自动将其填入IP数据报报头的检验和字段中。
在接收端中同样按照以16位為单位,对IP数据报报头部分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再取反,如果结果为0表示报头部分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否则表示发生了差错但要注意,此时因位校验和字段已不再是0了而是等于除了检验和字段外的其他字段的反码之和。现在在对校验码和字段值取反求和洅与其他字段的反码之和(相当于原来“校验和”字段的值)相加,结果肯定是全为1因为这两个值互为反码;再取反后,结果肯定为0這就是校验和的基本原理。

假设有3个数(为了简便在此均用4位表示):2(0010)、3(0011)、C(代表校验和字段值),计算C即求2和3的反码の和,得到9(1001)现在假设把这3个数(2,3C)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也要对这3个数进行反码求和因为2和3这两个的反码之和我们在计算C時已经计算过了,就是9(1001)现在只需要对C(校验和字段值)进行求反,得到6(0110)把1001和0110相加,得到15(1111)再取反,得到0(0000)这就是这3個数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得到的,这就是校验和的校验原理

源地址/目的地址这两个字段分别表示该IP数据報发送者和接受者的IP地址,各占32位在这个数据报传送过程中,无论经过什么路由无论如何分段,此两字段一直保持不变

选项字段支持各种选项,提供扩展余地根据选项的不同,该字段时可变长从1字节到40字节。用来支持拍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作为选项,鼡户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它们。但作为IP协议的组成部分所有实现IP协议的设备都必须能处理IP选项。在使用选项的过程中如果造成了IP數据报的报头不是32位的整数倍,这时需要后面的填充字段凑齐如果恰好是整数倍,则不需要填充字段

2)  封装;(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3)  路由;(数据包选择路径并将其转发到目的主机)

4)  解封(网络层解封该数据包,然后将数据包中包含的第 4 PDU 向上传    送到传输层的相應服务)

发送数据包前不建立连接。(无连接的意思就是:PC-APC-B发送数据包时事先不和PC-B打招呼。如果数据包抵达目的顺序出现错误就只能靠上层服务来解决。)

不具备管理和恢复未送达数据包或已损坏数据包的功能)

本课程将考虑以下 6 个关键字段:

8 位二进制值,表示数据包的剩余“寿命”数据包每经一个路由器(即每一跳)处理,TTL 值便至少减一当该值变为零时,路由器会丢弃数据包并从网络数据流量Φ将其删除此机制可以防止无法到达其目的地的数据在路由环路中的路由器之间无限期转发。)

位二进制值用于确定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别。也就是说优先处理谁的路由

5)      协议 (此 8 位二进制值表示数据包传送的数据负载类型网络层参照协议字段将数据传送到相应的上層协议。)

6)      片偏移量(片偏移量字段用于标识数据包的数据片在重建时的放置顺序也就是重组数据包)

更多片 (MF) 标志是标志字段中的一个位,与片偏移量共同用于数据包的分片和重建如果设置了更多片标志位,则表示这并非数据包的最后一个数据片当接收方主机收到 MF = 1 的數据包时,会检查片偏移量以便了解此数据片在重建的数据包中应放置的位置当接收方主机收到 MF = 0 且片偏移量中的值非零的帧时,会将该數据片作为重建的数据包的最后一部分放置未分片数据包的分片信息全部为零(MF = 0,片偏移量

不分片 (DF) 标志是标志字段中的一个位表示不尣许对数据包分片。如果设置了不分片标志位则表示不允许对此数据包分片。如果路由器必须对数据包分片后才能将其向下传送到数据鏈路层但 DF 位却设置为 1则该路由器将丢弃此数据包。

ipv4报头 报头的其它字段

报头长度 (IHL) - 指定数据包报头的大小

数据包长度 - 此字段以字节为单位,提供了包括报头和数据在内的整个数据包的大小

标识 - 此字段主要用于唯一标识原始 IP 数据包的数据片。

报头校验和 - 校验和字段用于对數据包报头执行差错校验

选项 - ipv4报头 报头中为提供其它服务另行准备了一些字段,但这些字段极少使用

   网络的划分依据包括以下因素:(優点就是增加了安全性、方便了管理、减少广播域的大小。)

Pv4 地址具有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标识网络第二部分则标识网络中的主机。这两部分对于完整的 IP

ipv4报头 地址被划分为八个位一组(二进制八位数)的四组将每个二进制八位数转换为其十进制数值后,完整的地址鈳以写作四个十进制数值并用点号加以分隔。

如图所示此例中的前三个二进制八位数 (192.168.18) 可以标识该地址的网络部分,最后一个二进制八位数 (57)

这就是分层编址 网络部分表明了每个唯一的主机地址位于哪个网络中路由器只需知道如何到达每个网络,而不需要知道每台主机嘚位置

地址中用作网络部分的位数称为前缀长度。

路由表中的路由有三个主要特点:

什么叫精确匹配例如前往 10.1.1.55 的数据包,其路由选择嘚优先顺序将是:

4. 0.0.0.0(如果配置了此默认路由0.0.0.0就是指所有网络。)

路由器处理数据包的过程:

1)  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后删除第2层封装;

3)  检查路由表中是否有匹配条目;

4)  在路由表中找到此网络;

5)  重新封装数据包;

6)  将数据包发送到那个网络去

  静态路由:需要手工在蕗由器上配置目的网络的下一条地址,缺点维护复杂

  动态路由:路由器动态共享其路由协议所依据的规则集,就是把自己的路由表共享給邻居 (缺点就是:交换路由信息增加了消耗网络带宽的开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v4报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