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的影之卡组破坏病毒性能占用cpu时间吗

笔记本电脑
杀毒软件有功劳,负面作用也不小没安杀毒软件的电脑总让人担心,可是安了杀毒软件的电脑就让人烦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瑞星杀毒软件在本机内,默认情况下会开启:漏洞攻击监控、内存监控、网页监控、文件监控、引导区监控、邮件发送监控、邮件接收监控,以及注册表监控的八大监视功能,这样就意味着没等你运行其他程序,内存就已经被占用很多,加之你是内存很小的用户,很可能再运行其他占用过大的程序,系统就会不堪重负。
倘若你同时运行了很多应用程序,请在任务栏内将不用的程序窗口关闭掉,然后打开&瑞星杀毒软件&界面,切入至&安全&标签。从中禁用暂时不用的监视功能,比如我们现在打算浏览网站,只要将网页监控开启就可,其他监视功能可先全部关闭掉,以节省系统资源。
笔记本电脑
病毒侵入占资源,某些站长为了谋取私利,可谓是煞费苦心,居然以弹出广告的病毒方式,来强制大家浏览其网站。而且更可恶的是,还会不定时的弹出一堆垃圾站点,直到你CPU占用100%才肯罢休。
一旦出现以上问题,请立即打开&运行&对话框,并且在其文本处输入&taskkill /im iexplore.exe /f&命令回车,此时使用taskkill强行结束IE里所有进程,然后再运行本机内的杀毒软件,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杀毒。
降低BT下载的占用资源虽然BT下载资源的速度很快,但是其占用系统资源也是很大的,如果在网络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使用BT下载很容易使系统当机。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调整BT进程优先级,来有效降低其占用的资源。
运行BT下载后,按住&Ctrl+Del+Alt&组合键将任务管理器打开,然后切入至&进程&标签,从编辑区内找到并且右击BT进程,在弹出的快捷菜单内,依次选择&设置优先级&&&低于标准&选项后,就可解决BT下载占用资源过大的问题。
免责声明:美乐乐家居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电子邮箱地址:
经营网站备案信息猜你感兴趣
&热门教学范文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 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 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 机成熟时, 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 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故意制造出来的, 有时一旦扩散出来后连编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 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几年前,大多数类型的病毒主要地通过软盘传播,但是,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随着现在电子邮件被用作一个重要的企业通信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扩展得快。附着在电子邮件信息中的病毒,仅仅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侵染整个企业,让公司每年在生产损失和清除病毒开销上花费数百万美元。
  今后任何时候病毒都不会很快地消失。按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发布的统计资料,已有超过10,000种病毒被辨认出来,而且每个月都在又产生200种新型病毒。为了安全,我们说大部分机构必须常规性地对付病毒的突然爆发。没有一个使用多台计算机的机构,可以是对病毒免疫的。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在计算机运行中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这组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
  (3) 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
  (4)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2.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下边把一些经常碰到的现象列出来,供用户参考。
  (1) 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 运行速度降低
  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 磁盘空间迅速变小
  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4) 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内容也可能出现乱码。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
  (5) 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命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如果机器经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6) 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因为外部设备受系统的控制,如果机器中有病毒,外部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出现一些用理论或经验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以上仅列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病毒表现形式,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的特殊现象,这就需要由用户自己判断了。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前面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现在讲一下怎样预防病毒的问题。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加强管理,防止病毒的入侵。凡是从外来的软盘往机器中拷信息,都应该先对软盘进行查毒,若有病毒必须清除,这样可以保证计算机不被新的病毒传染。此外,由于病毒具有潜伏性,可能机器中还隐蔽着某些旧病毒,一旦时机成熟还将发作,所以,要经常对磁盘进行检查,若发现病毒就及时杀除。
  思想重视是基础,采取有效的查毒与消毒方法是技术保证。检查病毒与消除病毒目前通常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在计算机中加一块防病毒卡,另一种是使用防病毒软件。工作原理基本一样,一般用防病毒软件的用户更多一些。切记要注意一点,预防与消除病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坚持不懈。
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通信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一、病毒的历史
  自从1946年第一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ENIAC出世以来,计算机已被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然而, 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在国内,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 最初对病毒理论的构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说。在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通信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二、病毒的产生  
  那么究竟它是如何产生的呢?那么究竟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1、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某些爱好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这些程序通过载体传播出去后,在一定条件下被触发。如显示一些动画,播放一段音乐,或提一些智力问答题目等,其目的无非是自我表现一下。这类病毒一般都是良性的,不会有破坏操作。   
  2、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每个人都处于社会环境中,但总有人对社会不满或受到不公证的待遇。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编程高手身上,那么他有可能会编制一些危险的程序。 在国外有这样的事例:某公司职员在职期间编制了一段代码隐藏在其公司的系统中,一旦检测到他的名字在工资报表中删除,该程序立即发作,破坏整个系统。类似案例在国内亦出现过。
  3、用于版权保护。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象今天这样完善。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有些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制作了一些特殊程序,附在产品中。如:巴基斯坦病毒,其制作者是为了追踪那些非法拷贝他们产品的用户。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三、病毒的特征
  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时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1. 传染性.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到其它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却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切符合其传染条件的未受到传染的程序之上。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2. 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一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取得系统控制权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染大量程序。而且受到传染后,计算机系统通常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户不会感到任何异常。试想,如果病毒在传染到计算机上之后,机器马上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本身便无法继续进行传染了。正是由于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得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扩散到上百万台计算机中。大部分的病毒的代码之所以设计得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藏。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3. 潜伏性。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如"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当然,最令人难忘的便是26日发作的CIH。这些病毒在平时会隐藏得很好,只有在发作日才会露出本来面目。
  4. 破坏性。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病毒与恶性病毒。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这类病毒较多,如:GENP、小球、W-BOOT等。恶性病毒则有明确得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这也反映出病毒编制者的险恶用心。
  5. 不可预见性。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驻内存,改中断)。有些人利用病毒的这种共性,制作了声称可查所有病毒的程序。这种程序的确可查出一些新病毒,但由于目前的软件种类极其丰富,且某些正常程序也使用了类似病毒的操作甚至借鉴了某些病毒的技术。使用这种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势必会造成较多的误报情况。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永远是超前的。
 四、病毒的定义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依据做过不尽相同的定义,但一直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直至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此节内容摘自《计算机安全管理与实用技术》一书) 
  五、病毒的分析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虽多,但对病毒代码进行分析、比较可看出,它们的主要结构是类似的,有其共同特点。整个病毒代码虽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导部分,传染部分,表现部分:
  1、引导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主体加载到内存,为传染部分做准备(如驻留内存,修改中断,修改高端内存,保存原中断向量等操作)。   
  2、传染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代码复制到传染目标上去。不同类型的病毒在传染方式,传染条件上各有不同。
  3、表现部分是病毒间差异最大的部分,前两个部分也是为这部分服务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条件才会触发其表现部分的。如:以时钟、计数器作为触发条件的或用键盘输入特定字符来触发的。这一部分也是最为灵活的部分,这部分根据编制者的不同目的而千差万别,或者根本没有这部分。
  六、病毒的命名   
  对病毒命名,各个反毒软件亦不尽相同,有时对一种病毒不同的软件会报出不同的名称。如"SPY"病毒,VRV起名为SPY,KV300则叫"TPVO-3783"。给病毒起名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1、按病毒出现的地点,如"ZHENJIANG_JES"其样本最先来自镇江某用户。  
  2、按病毒中出现的人名或特征字符,如"ZHANGFANG-1535","DISK KILLER","上海一号"。   
  3、按病毒发作时的症状命名,如"火炬","蠕虫"。   
  4、按病毒发作的时间,如"NOVEMBER 9TH"在11月9日发作。有些名称包含病毒代码的长度,如" "系列," "等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虽多,但对病毒代码进行分析、比较可看出,它们的主要结构是类似的,有其共同特点。整个病毒代码虽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导部分,传染部分,表现部分。
  七、病毒的分类
  从第一个病毒出世以来,究竟世界上有多少种病毒,说法不一。无论多少种,病毒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据国外统计,计算机病毒以10种/周的速度递增,另据我国公安部统计,国内以4种/月的速度递增。如此多的种类,做一下分类可更好地了解它们。
  1、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前面已介绍过。
  (1)良性病毒:仅仅显示信息、奏乐、发出声响,自我复制的。
  (2)恶性病毒:封锁、干扰、中断输入输出、使用户无法打印等正常工作,甚至电脑中止运行。
  (3)极恶性病毒:死机、系统崩溃、删除普通程序或系统文件,破坏系统配置导致系统死机、崩溃、无法重启。
  (4)灾难性病毒:破坏分区表信息、主引导信息、FAT,删除数据文件,甚至格式化硬盘等。
 2、新兴一族:宏病毒。
  按传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1)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COM,EXE)。在用户调用染毒的可执行文件时,病毒首先被运行,然后病毒驻留内存伺机传染其他文件或直接传染其他文件。其特点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部件。这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方式。
  (2)混合型病毒: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染引导区又染文件,因此扩大了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如97年国内流行较广的"TPVO-3783(SPY)")。
  按连接方式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外壳型病毒。
  (1)源码型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因为它要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此时刚刚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便已经带毒了。   
  (2)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种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3)操作系统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4)外壳型病毒: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病毒现象种种 用户在运行外来软件或从Internet网下载文件时,很可能无意中给计算机感染上病毒,但绝大多数的用户不能马上发现自己的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当然我们可以根据种种现象去判断您的微机是否感染上病毒。其现象分为:
  1、病毒发作前:
  (1)计算机无故死机
  (2)计算机无法启动
  (3)Windows3.X运行不正常
  (4)Windows9X无法正常启动
  (5)微机运行速度明显变慢
  (6)曾正常运行的软件常报内存不足
  (7)微机打印和通讯发 生异常
  (8)曾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死机或者非法错误
  (9)系统文件的时间、日期、长度发生变化
  (10)运行Word,打开文档后,该文件另存时只能以模板方式保存
  (11)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12)磁盘空间迅速减少
  (13)网络数据卷无法调用
  (14)基本内存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几点,我们就可以判断您的微机和网络是否感染上病毒,如当前流行的Win95.CIH病毒,通常也会表现为某些应用软件经常发生死机。
  2、病毒发作中病毒的发作,有的只按时间来确定,有的按重复感染的次数来确定,但更多数是随机发生。发作时表现为:⑴提示一段话 ⑵发出动听的音乐 ⑶产生特定的图象 ⑷硬盘灯不断闪烁 ⑸进行游戏算法 ⑹Windows桌面图标发生变化
  3、病毒发作后 恶性病毒发作后会导致下列情况: ⑴硬盘无法启动,数据丢失 ⑵系统文件丢失 ⑶文件目录发生混乱 ⑷部分文档丢失 ⑸部分文档自动加密码 ⑹丢失被病毒加密的有关数据 ⑺修改某些 t文件,增加Format一项,导致计算机重新启动时格式化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⑻使部分可升级主板的BIOS程序混乱,主板被破坏。引导型病毒一般侵占硬盘的引导区(即BOOT区),感染病毒后,引导记录会发生变化。
“计算机病毒”为什么叫做病毒。首先,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其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它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的这样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
电脑病毒的历史:磁蕊大战
电脑病毒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产物, 事实上, 早在一九四九年, 距离第一部商用电脑的出现仍有好几年时, 电脑的先驱者约翰.范纽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织的进行] , 即已把病毒软件的蓝图勾勒出来, 当时, 绝大部份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这种会自我繁殖的软件是可能的, 可是少数几个科学家默默的研究范纽曼的所提出的概念, 直到十年之后, 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的贝尔(Bell)实验室中, 这些概念在一种很奇怪的电子游戏中成形了, 这种电子游戏叫做[磁蕊大战] (core war)
磁蕊大战是当时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软件人员在工之余想出来的, 他们是道格拉斯麦耀莱(H, Douglas Mcilroy), 维特.维索斯基(Victor Vysottsky)以及罗伯.莫里斯(Robert T. Morris), 当时三人年纪都只有二十多岁.
附注: Robert T. Morris 就是后来写了一个Worm, 把Internet 搞的天翻地覆的那个Robert T. Morris Jr. 的爸爸, 当时大Morris 刚好是负责Arpanet网络安全.
电脑病毒的老祖宗:
磁蕊大战的玩法如下:两方各写一套软件, 输入同一部电脑中, 这两套软件在电脑?记忆系统内互相追杀,有时它们会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停下来修理(重新写)被对方破坏的几行指令;当它被困时,也可以把自己复制一次,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在电脑的记忆体磁蕊中游走,因此得到了磁蕊大战之名.
这个游戏的特点,在于双方的软件进入电脑之后,玩游戏的人只能看著屏幕上显示的战况,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软件被另一方的软件完全[吃掉] 为止.
磁蕊大战是个笼统的名称,事实上还可细分成好几种,麦耀莱所写的软件叫[达尔文]这包含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意思. 它的游戏规则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双方以组合语言(Assembly Language)各写一套软件,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有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胜负. 在比赛时Morris 经常匠心独具,击败对手.
另外有个叫爬行者软件(Creeper)的,每一次把它读出时,它便自己复制一个副本.此外,它也会从一部电脑[爬]到另一部有连线的电脑.很快地电脑中原有资料便被这些爬行者挤掉了.爬行者的唯一生存目地是繁殖.为了对付[爬行者],有人便写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们毁灭掉.当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后,收割者便执行软件中最后一项指令:毁灭自己,从电脑中消失.[侏儒](Dwarf)并没有达尔文等软件聪明.却是个极端危险人物.它在记忆系统中流窜,每到第五个[地址](address)便把那里所储存的东西变为零,这会使的原本的软件停止.
最奇特的就是一个叫[印普](Imp)的战争软件了,它只有一行指令,那就是
MOV是[MOVE]的代表,即移动的意思.它把身处的地址中所载的[0]写(移)到下一个地址中,当“印普”展开行动之后,电脑中原有的每一行指令都被改为[MOV 01].换句话说,荧光屏上留下一大堆[MOV 01].[双子星](Germini)也是个有趣的家伙.它的作用只有一个:把自己复制,送到下一百个地址后,便抛弃掉[正本].从双子星衍生出一系列的软件.[牺牲者](Juggeraut)把自己复制后送到下十个地址之后;而[大雪人](Bigfoot)则把正本和复制品之间的地址定为某一个大质数.想抓到大雪人可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还有施乐(Xerox)柏路阿图研究中心的约翰.索殊(John F.Shoch)所写的[蠕虫](Worm),它的目的是要控制侵入的电脑.
电脑病毒的出现
在那些日子里,电脑都没有连线,而是互相独立的,因此并不会出现小莫礼士所引起的病毒瘟疫.如果有某部电脑受到[感染],失去控制,工作人员只需把它关掉便可.但是当电脑连线逐渐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之后,一个或自我复制的病毒软件便很可能带来?穷的祸害了.因此长久一来,懂的玩[磁蕊大战]游戏的电脑工作者都严守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不对普罗大众公开这些战争软件的内容.
一九八三年,这项规定被打破了.科恩.汤普逊(Ken Thompson)是当年一项杰出电脑讲得奖人.在颁奖典礼上,他作了一个演讲,不但公开地证实了电脑病毒的存在,而且还告诉所有听众怎样去写自己的病毒软件.他的同行全都吓坏了,然而这个秘密已经流传出去了.一九八四年,情况愈复杂了.这一年,[科学美国人]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的专栏作家杜特尼(A. K. Dewdney)在五月号写了第一篇讨论[磁蕊大战]的文章,并且只要寄上两块美金,任何读者都可以收到它所写得有关写软件的纲领,在自己家中的电脑中开辟战场.
[病毒]一词的正式出现
在一九八五年三月份的[科学美国人]里,杜特尼再次讨论[磁蕊大战]-----和病毒.在文章的开头他便说:[当去年五月有关[磁蕊大战]的文章印出来时,我并没有想过我所谈论的是那么严重的题目]文中并第一次提到[病毒]这个名称.他提到说,义大利的罗勃吐.些鲁帝(Roberto Cerruti)和马高.么鲁顾帝(Marco Morocutti)发明了一种破坏软件的方法.他们想用病毒,而不是蠕虫,来使得苹果二号电脑受感染.
些鲁弟写了一封信给杜特尼,信内说:[马高想写一个像[病毒]一样的软件,可以从一部苹果电脑传染到另一部苹果电脑,使其受到感染.可是我们没法这样做,直到我想到,这病毒要先使磁盘受到感染,而电脑只是媒介.这样,病毒就可以从一片磁盘传染到另一片磁盘了.]
病毒的产生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产生的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一些计算机爱好者出于好奇或兴趣,也有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故意编制出一些特殊的计算机程序,让别人的电脑出现一些动画,或播放声音,或提出问题让使用者回答,以显示自己的才干。而此种程序流传出去就演变成计算机病毒,此类病毒破坏性一般不大。
2、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如我国台湾的学生陈盈豪,就是出于此种情况;他以前购买了一些杀病毒软件,可拿回家一用,并不如厂家所说的那么厉害,杀不了什么病毒,于是他就想亲自编写一个能避过各种杀病毒软件的病毒,这样,CIH就诞生了。此种病毒对电脑用户曾造成一度的灾难。
3、来源于软件加密,一些商业软件公司为了不让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和使用,运用加密技术,编写一些特殊程序附在正版软件上,如遇到非法使用,则此类程序自动激活,于是又会产生一些新病毒;如巴基斯坦病毒。
4、产生于游戏,编程人员在无聊时互相编制一些程序输入计算机,让程序去消毁对方的程序,如最早的“磁芯大战”,这样,另一些病毒也产生了。
5、用于研究或实验而设计的“有用”程序,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而扩散出来。
6、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特殊目的,一些组织或个人也会编制一些程序用于进攻对方电脑,给对方造成灾难或直接性的经济损失。
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拷贝文件、传送文件、运行程序等方式进行。而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因为硬盘存储数据多,在其互相借用或维修时,将病毒传播到其他的硬盘或软盘上。
软盘主要是携带方便,早期时候在网络还不普及时,为了计算机之间互相传递文件,经常使用软盘,这样,通过软盘,也会将一台机子的病毒传播到另一台机子。
光盘的存储容量大,所以大多数软件都刻录在光盘上,以便互相传递;由于各普通用户的经济收入不高,购买正版软件的人就少,一些非法商人就将软件放在光盘上,因其只读,所以上面即使有病毒也不能清除,商人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将带毒文件刻录在上面。  
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互相传递文件、信件,这样给病毒的传播速度又加快了;因为资源共享,人们经常在网上下载免费、共享软件,病毒也难免会夹在其中。
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指病毒具有把自身复制到其他程序中的特性。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源,再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接触,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
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到其它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却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切符合其传染条件的未受到传染的程序之上。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感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再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时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一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取得系统控制权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染大量程序。而且受到传染后,计算机系统通常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户不会感到任何异常。试想,如果病毒在传染到计算机上之后,机器马上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本身便无法继续进行传染了。正是由于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得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扩散到上百万台计算机中。
大部分的病毒的代码之所以设计得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藏。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如“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当然,最令人难忘的便是26日发作的CIH。这些病毒在平时会隐藏得很好,只有在发作日才会露出本来面目。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系统崩溃。由此特性可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这类病毒较多,如:GENP、小球、W-BOOT等。恶性病毒则有明确的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这也反映出病毒编制者的险恶用心。
不可预见性
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驻内存,改中断)。有些人利用病毒的这种共性,制作了声称可查所有病毒的程序。这种程序的确可查出一些新病毒,但由于目前的软件种类极其丰富,且某些正常程序也使用了类似病毒的操作甚至借鉴了某些病毒的技术。使用这种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势必会造成较多的误报情况。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永远是超前的。
病毒的分类
一. 传统开机型病毒:
二. 隐形开机型病毒:
三. 文件感染型兼开机型病毒:
四. 目录型病毒:
五. 传统文件型病毒:
六. 千面人病毒:
八. 隐形文件型病毒:
九. 终结型病毒:
十. WORD宏病毒:
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会感染、传播,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毒的破坏性。其主要危害有:
1、攻击硬盘主引寻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使磁盘上的信息丢失。
2、删除软盘、硬盘或网络上的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使文件丢失。
3、占用磁盘空间。
4、修改或破坏文件中的数据,使内容发生变化。
5、抢占系统资源,使内存减少。
6、占用CPU运行时间,使运行效率降低。
7、对整个磁盘或扇区进行格式化。
8、破坏计算机主板上BIOS内容,使计算机无法工作。
9、破坏屏幕正常显示,干扰用户的操作。
10、破坏键盘输入程序,使用户的正常输入出现错误。
11、攻击喇叭,会使计算机的喇叭发出响声。有的病毒作者让病毒演奏旋律优美的世界名曲,在高雅的曲调中去杀戮人们的信息财富。有的病毒作者通过喇叭发出种种声音。
11.干扰打印机,假报警、间断性打印、更换字符。
病毒的发展
当前计算机病毒的最新发展:
1、病毒的演化,任何程序和病毒都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一些人还在修改以前的病毒,使其功能更完善,使杀毒软件更难检测。
2、在时下操作系统抢占市场的时候,各种操作系统应运而生,其它操作系统上的病毒也千奇百怪。
3、一些新病毒变得越来越隐蔽。
4、多变型病毒也称变形发动机,是新型计算机病毒。这类病毒采用复杂的密码技术,在感染宿主程序时,病毒用随机的算法对病毒程序加密,然后放入宿主程序中,由于随机数算法的结果多达天文数字,所以,放入宿主程序中的病毒程序每次都不相同。这样,同一种病毒,具有多种形态,每一次感染,病毒的面貌都不相同,犹如一个人能够“变脸”一样,检测和杀除这种病毒非常困难。
5、既然杀病毒软件是杀病毒的,而就有人却在搞专门破坏杀病毒软件的病毒,一是可以避过杀病毒软件,二是可以修改杀病毒软件,使其杀毒功能改变。
码和其他信息都有可能被窃取。
什么叫计算机病毒
随着电脑的普及,几乎所有的电脑用户都已知道“计算机病毒”这一名词。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用户来说,谈到“计算机病毒”似乎觉得它深不可测,无法琢磨。以下对它作一简要介绍:
自从1946年第一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ENIAC出世以来,计算机已被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然而,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
在国内,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
最初对病毒理论的构思可追溯到科幻小说。在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利用通信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为什么叫做病毒。首先,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由于它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有传染和破坏的特性,因此这一名词是由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概念引申而来。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依据此定义,诸如逻辑炸弹,蠕虫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在国内,专家和研究者对计算机病毒也做过不尽相同的定义,但一直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
直至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此节内容摘自《计算机安全管理与实用技术》一书)
病毒的产生
那么究竟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其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某些爱好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这些程序通过载体传播出去后,在一定条件下被触发。如显示一些动画,播放一段音乐,或提一些智力问答题目等,其目的无非是自我表现一下。这类病毒一般都是良性的,不会有破坏操作。
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每个人都处于社会环境中,但总有人对社会不满或受到不公证的待遇。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编程高手身上,那么他有可能会编制一些危险的程序。在国外有这样的事例:某公司职员在职期间编制了一段代码隐藏在其公司的系统中,一旦检测到他的名字在工资报表中删除,该程序立即发作,破坏整个系统。类似案例在国内亦出现过。
用于版权保护。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象今天这样完善。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有些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制作了一些特殊程序,附在产品中。如:巴基斯坦病毒,其制作者是为了追踪那些非法拷贝他们产品的用户。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用于特殊目的。某组织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特殊系统进行宣传或破坏。或用于军事目的。
这种特殊程序有以下几种特征:
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通过传染病毒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源,再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接触,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
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到其它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却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切符合其传染条件的未受到传染的程序之上。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再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时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一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取得系统控制权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染大量程序。而且受到传染后,计算机系统通常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户不会感到任何异常。试想,如果病毒在传染到计算机上之后,机器马上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本身便无法继续进行传染了。正是由于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得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扩散到上百万台计算机中。
大部分的病毒的代码之所以设计得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藏。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潜伏性。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如“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当然,最令人难忘的便是26日发作的CIH。这些病毒在平时会隐藏得很好,只有在发作日才会露出本来面目。
破坏性。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系统崩溃。由此特性可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良性病度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出点音乐、无聊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这类病毒较多,如:GENP、小球、W-BOOT等。恶性病毒则有明确得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有的对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这也反映出病毒编制者的险恶用心。
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如驻内存,改中断)。有些人利用病毒的这种共性,制作了声称可查所有病毒的程序。这种程序的确可查出一些新病毒,但由于目前的软件种类极其丰富,且某些正常程序也使用了类似病毒的操作甚至借鉴了某些病毒的技术。使用这种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势必会造成较多的误报情况。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永远是超前的。
从第一个病毒出世以来,究竟世界上有多少种病毒,说法不一。无论多少种,病毒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据国外统计,计算机病毒以10种/周的速度递增,另据我国公安部统计,国内以4种/月的速度递增。如此多的种类,做一下分类可更好地了解它们。
按传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COM,EXE)。在用户调用染毒的可执行文件时,病毒首先被运行,然后病毒驻留内存伺机传染其他文件或直接传染其他文件。其特点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部件。这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方式。
混合型病毒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染引导区又染文件,因此扩大了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如97年国内流行较广的“TPVO-3783(SPY)”)。
按连接方式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外壳型病毒。
源码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因为它要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此时刚刚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便已经带毒了。
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种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操作系统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外壳病毒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前面已介绍过。
新兴一族:宏病毒。宏病毒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如分类它可算做文件型。在此对其专门介绍。
对病毒命名,各个反毒软件亦不尽相同,有时对一种病毒不同的软件会报出不同的名称。如“SPY”病毒,KILL起名为SPY,KV300则叫“TPVO-3783”。给病毒起名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按病毒出现的地点,如“ZHENJIANG_JES”其样本最先来自镇江某用户。按病毒中出现的人名或特征字符,如“ZHANGFANG—1535”,“DISK KILLER”,“上海一号”。按病毒发作时的症状命名,如“火炬”,“蠕虫”。按病毒发作的时间,如“NOVEMBER 9TH”在11月9日发作。有些名称包含病毒代码的长度,如“ ”系列,“ ”等。
病毒初步分析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虽多,但对病毒代码进行分析、比较可看出,它们的主要结构是类似的,有其共同特点。整个病毒代码虽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导部分,传染部分,表现部分。
引导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主体加载到内存,为传染部分做准备(如驻留内存,修改中断,修改高端内存,保存原中断向量等操作)。
传染部分的作用是将病毒代码复制到传染目标上去。不同类型的病毒在传染方式,传染条件上各有不同。
表现部分是病毒间差异最大的部分,前两个部分也是为这部分服务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条件才会触发其表现部分的。如:以时钟、计数器作为触发条件的或用键盘输入特定字符来触发的。这一部分也是最为灵活的部分,这部分根据编制者的不同目的而千差万别,或者根本没有这部分。
病毒的初步识别与预防
想要知道自己的计算机中是否染有病毒,最简单的方法是实用较新的反病毒软件对磁盘进行全面的检测。但反病毒软件对于病毒来说总是致后的。如何及早地发现新病毒呢?用户可做以下简单判断:无论如何高明的病毒,在其侵入系统后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应注意内存情况,绝大部分的病毒是要驻留内存的。对于DOS用户可用C盘启动机器,然后用“MEM”命令查看全部基本内存是否为640K(因为大多数引导型病毒驻留内存时会更改此数)。如果有病毒可能会被改为638K,637K,有些机器在正常情况下639K亦是正常的(如某些COMPAQ机)。还应注意被占用的内存数是否无故减少。
其次应注意常用的可执行文件(如)的字节数。绝大多数的病毒在对文件进行传染后会使文件的长度增加。在查看文件字节数时应首先用干净系统盘启动。
对于软盘,则应注意是否无故出现坏块(有些病毒会在盘上做坏簇标记,以便将其自身部分隐藏其中)。其他如出现软件运行速度变慢(磁盘读盘速度影响除外),输出端口异常等现象都有可能是病毒造成的。最准确的方法是查看中断向量及引导扇区是否被无故改变,当然这需要对系统及磁盘格式有一定的了解。
————————————————————
我就是我,一个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我
欢迎进入情感家园来,这里有爱有情
只需献出一点爱,世界会更精彩
日, 美国电脑界发生了一个震惊全球的事件,一夜之间,全世界都知道了什么叫“电脑病毒”(Computer Viruse)。
就在这天晚上, 与Internet网络相连的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系统 ——东起麻省理工学院、 哈佛大学、 马里兰海军研究实验室,西到加州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NASA的Ames研究中心,大部分电脑同时出现了故障,至少有6200台受到波及,约占当时互联网络电脑总数的10%以上,用户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亿美元。
记录在美国高技术史上的这场最严重、规模最大的灾难事件,究其根源,竟出自于康奈尔大学23岁的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R.T.Morris)的恶作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父亲老莫里斯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据安全专家,负责网络安全防御。然而,小莫里斯攻破了父亲构筑的防线,他释放的电脑病毒使互联网络停止运行达一天半之久。
莫里斯制造的病毒叫“蠕虫”(Worm)。他在法庭上辩解说,他只想让一个不断自我复制程序,从一部电脑慢慢“蠕动”到另一部电脑里,并没有恶意去破坏电脑网络。但由于程序中的一个疏忽,病毒并非慢慢“蠕动”,而是以疯狂的速度“繁殖”并失去了控制。日,纽约地方法院判处莫里斯3年缓刑,罚款1万美元和400小时公益劳动。
电脑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隐蔽性并能破坏其他的程序的电脑程序。1984年,美国电脑安全专家柯亨(F. Cohen)证明了病毒程序实现的可能性,他在美国国家安全会议上进行的演示实验,使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例病毒的制造者。到莫里斯的“蠕虫”闯下弥天大祸前后,形形色色的病毒已经象瘟疫般泛滥成灾。
1986年, 世界上仅有4种PC病毒,每三个月才出现一种新病毒;1989年每星期就会出现一种新病毒;1990年每两天出现一种新的;1992年,每天就有三种新病毒出现,每个月平均产生110种。 发展到199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经出现上万种病毒,平均每天有近十种新病毒产生,花样不断翻新,编程手段越来越高,让人防不胜防,始终是危害全球电脑安全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希望你满意!
什么叫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为什么叫做病毒。首先,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其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它用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的这样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
病毒的起源(节录自牛顿杂志)
电脑病毒的历史:磁蕊大战
  电脑病毒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产物, 事实上, 早在一九四九年, 距离第一部商用电脑的出现仍有好几年时, 电脑的先驱者约翰。范纽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论文 [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织的进行] , 即已把病毒程式的蓝图勾勒出来, 当时, 绝大部份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这种会自我繁植的程式是可能的, 可是少数几个科学家默默的研究范纽曼的所提出的概念, 直到十年之後, 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的贝尔(Bell)实验室中, 这些概念在一种很奇怪的电子游戏中成形了, 这种电子游戏叫做 [磁蕊大战] (core war)磁蕊大战是  当时贝尔实验室中三个年轻程式人员在工馀想出来的, 他们是道格拉斯麦耀莱(H, Douglas McIlroy), 维特。维索斯基(Victor Vysottsky)以及罗伯。莫里斯(Robert T. Morris), 当时三人年纪都只有二十多岁。
  附注: Robert T。 Morris 就是後来写了一个 Worm, 把 Internet 搞的天翻地覆的那个 Robert T. Morris Jr。 的爸爸, 当时大 Morris 刚好是负责 Arpanet网路安全。
  电脑病毒的老祖宗:
  磁蕊大战的玩法如下:两方各写一套程式, 输入同一部电脑中, 这两套程式在电脑?记忆系统内互相追杀,有时它们会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停下来修理(重新写)被对方破坏的几行指令 ;当它被困时,也可以把自己复制一次,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在电脑的记忆磁蕊中游走,因此得到了磁蕊大战之名。
  这个游戏的特点,在於双方的程式进入电脑之後,玩游戏的人只能看著萤幕上显示的战况,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式被另一方的程式完全 [吃掉] 为止。
  磁蕊大战是个笼统的名称,事实上还可细分成好几种,麦耀莱所写的程式叫 [达尔文]这包含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意思 。 它的游戏规则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双方以组合语言(Assembly Language)各写一套程式,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有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胜负。 在比赛时 Morris 经常匠心独具,击败对手。
  另外有个叫爬行者程式(Creeper)的,每一次把它读出时,它便自己复制一个副本。此外,它也会从一部电脑[爬]到另一部有连线的电脑。很快地电脑中原有资料便被这些爬行者挤掉了。爬行者的微一生存目地是繁殖。为了对付[爬行者],有人便写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们毁灭掉。当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後,收割者便执行程式中最後一项指令:毁灭自己,从电脑中消失。[侏儒](Dwarf)并没有达尔文等程式聪明。却可是个极端危险人物。它在记忆系统中迈进,每到第五个[地址](address)便把那里所储存的东西变为零,这会使的原本的程式停摆。
  最奇特的就是一个叫[印普](Imp)的战争程式了,它只有一行指令,那就是MOV 01MOV是[MOVE]的代表,即移动的意思 。它把身处的地址中所载的[0]写(移)到下一个地址中,当印普展开行动之後,电脑中原有的每一行指令都被改为[MOV 01]。换句话说,萤光幕上留下一大堆[MOV 01]。[双子星](Germini)也是个有趣的家伙。它的作用只有一个:把自己复制,送到下一百个地址後,便抛弃掉[正本]。从双子星衍生出一系列的程式。[牺牲者](Juggeraut)把自己复制後送到下十个地址之後;而[大雪人](Bigfoot)则把正本和复制品之间的地址定为某一个大质数。想抓到大雪人可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还有全录(Xerox)柏路阿图研究中心的约翰。索殊(John F。Shoch)所写的[蠕虫](Worm),它的目的是要控制侵入的电脑。
电脑病毒的出现
  在那些日子里,电脑都没有连线,而是互相独立的,因此并不会出现小莫礼士所引起的病毒瘟疫。如果有某部电脑受到[感染],失去控制,工作人员只需把它关掉便可。但是当电脑连线逐渐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份之後,一个或自我复制的病毒程式便很可能带来?穷的祸害了。因此长久一来,懂的玩[磁蕊大战]游戏的电脑工作者都严守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不对普罗大众公开这些战争程式的内容。
  一九八三年,这项规定被打破了。科恩。汤普逊(Ken Thompson)是当年一项杰出电脑讲得奖人。在颁奖典礼上,他作了一个演讲,不但公开地证实了电脑病毒的存在,而且还告诉所有听众怎样去写自己的病毒程式。他的同行全都吓坏了,然而这个秘密已经流传出去了。一九八四年,情况愈复杂了。这一年,[科学美国人]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的专栏作家杜特尼(A。 K。 Dewdney)在五月号写了第一篇讨论[磁蕊大战]的文章,并且只要寄上两块美金,任何读者都可以收到它所写得有关写程式的纲领,在自己家中的电脑中开辟战场。
  [病毒]一词的正式出现 在一九八五年三月份的[科学美国人]里,杜特尼再次讨论[磁蕊大战]-----和病毒。在文章的开头他便说:[当去年五月有关[磁蕊大战]的文章印出来时,我并没有想过我所谈论的是那么严重的题目]文中并第一次提到[病毒]这个名称。他提到说,义大利的罗勃吐。些鲁帝(Roberto Cerruti)和马高。么鲁顾帝(Marco Morocutti)发明了一种破坏软体的方法。他们想用病毒,而不是蠕虫,来使得苹果二号电脑受感染。
  些鲁弟写了一封信给杜特尼,信内说:[马高想写一个像[病毒]一样的程式,可以从一部苹果电脑传染到另一部苹果电脑,使其受到感染。可是我们没法这样做,直到我想到,这病毒要先使磁碟受到感染,而电脑只是媒介。这样,病毒就可以从一片磁碟传染到另一片磁碟了。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产生的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一些计算机爱好者出于好奇或兴趣,也有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故意编制出一些特殊的计算机程序,让别人的电脑出现一些动画,或播放声音,或提出问题让使用者回答,以显示自己的才干。而此种程序流传出去就演变成计算机病毒,此类病毒破坏性一般不大。
  2、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如祖国台湾的学生陈盈豪,就是出于此种情况;他以前购买了一些杀病毒软件,可拿回家一用,并不如厂家所说的那么厉害,杀不了什么病毒,于是他就想亲自编写一个能避过各种杀病毒软件的病毒,这样,CIH就诞生了。此种病毒对电脑用户曾造成一度的灾难。
  3、来源于软件加密,一些商业软件公司为了不让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和使用,运用加密技术,编写一些特殊程序附在正版软件上,如遇到非法使用,则此类程序自动激活,于是又会产生一些新病毒;如巴基斯坦病毒。
  4、产生于游戏,编程人员在无聊时互相编制一些程序输入计算机,让程序去消毁对方的程序,如最早的“磁芯大战”,这样,另一些病毒也产生了。
  5、用于研究或实验而设计的“有用”程序,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而扩散出来。
  6、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特殊目的,一些组织或个人也会编制一些程序用于进攻对方电脑,给对方造成灾难或直接性的经济损失。
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拷贝文件、传送文件、运行程序等方式进行。而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硬盘
  因为硬盘存储数据多,在其互相借用或维修时,将病毒传播到其他的硬盘或软盘上。
  2、软盘
  软盘主要是携带方便,早期时候在网络还不普及时,为了计算机之间互相传递文件,经常使用软盘,这样,通过软盘,也会将一台机子的病毒传播到另一台机子。
  3、光盘
  光盘的存储容量大,所以大多数软件都刻录在光盘上,以便互相传递;由于各普通用户的经济收入不高,购买正版软件的人就少,一些非法商人就将软件放在光盘上,因其只读,所以上面即使有病毒也不能清除,商人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将带毒文件刻录在上面。
  4、网络
  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互相传递文件、信件,这样给病毒的传播速度又加快了;因为资源共享,人们经常在网上下载免费、共享软件,病毒也难免会夹在其中。
一. 传统开机型病毒:
二. 隐形开机型病毒:
三. 档案感染型兼开机型病毒:
四. 目录型病毒:
五. 传统档案型病毒:
六. 千面人病毒:
七. 突变引擎:
八. 隐形档案型病毒:
九. 终结型病毒:
十. WORD巨集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对病毒命名,各个反毒软件亦不尽相同,有时对一种病毒不同的软件会报出不同的名称。如“SPY”病毒,KILL起名为SPY,KV300则叫“TPVO-3783”。给病毒起名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按病毒出现的地点,如“ZHENJIANG_JES”其样本最先来自镇江某用户。按病毒中出现的人名或特征字符,如“ZHANGFANG—1535”,“DISK KILLER”,“上海一号”。按病毒发作时的症状命名,如“火炬”,“蠕虫”。按病毒发作的时间,如“NOVEMBER 9TH”在11月9日发作。有些名称包含病毒代码的长度,如“ ”系列,“ ”等。
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会感染、传播,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毒的破坏性。其主要危害有:
  1、攻击硬盘主引寻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使磁盘上的信息丢失。
  2、删除软盘、硬盘或网络上的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使文件丢失。
  3、占用磁盘空间。
  4、修改或破坏文件中的数据,使内容发生变化。
  5、抢占系统资源,使内存减少。
  6、占用CPU运行时间,使运行效率降低。
  7、对整个磁盘或扇区进行格式化。
  8、破坏计算机主板上BIOS内容,使计算机无法工作。
  9、破坏屏幕正常显示,干扰用户的操作。
  10、破坏键盘输入程序,使用户的正常输入出现错误。
  11、攻击喇叭,会使计算机的喇叭发出响声。有的病毒作者让病毒演奏旋律优美的世界名曲,在高雅的曲调中去杀戮人们的信息财富。有的病毒作者通过喇叭发出种种声音。
  11.干扰打印机,假报警、间断性打印、更换字符。
病毒的发展
当前计算机病毒的最新发展:
  1、病毒的演化,任何程序和病毒都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一些人还在修改以前的病毒,使其功能更完善,使杀毒软件更难检测。
  2、在时下操作系统抢占市场的时候,各种操作系统应运而生,其它操作系统上的病毒也千奇百怪。
  3、一些新病毒变得越来越隐蔽。
  4、多变型病毒也称变形发动机,是新型计算机病毒。这类病毒采用复杂的密码技术,在感染宿主程序时,病毒用随机的算法对病毒程序加密,然后放入宿主程序中,由于随机数算法的结果多达天文数字,所以,放入宿主程序中的病毒程序每次都不相同。这样,同一种病毒,具有多种形态,每一次感染,病毒的面貌都不相同,犹如一个人能够“变脸”一样,检测和杀除这种病毒非常困难。
  5、即然杀病毒软件是杀病毒的,而就有人却在搞专门破坏杀病毒软件的病毒,一是可以避过杀病毒软件,二是可以修改杀病毒软件,使其杀毒功能改变。
怎样防杀病毒
计算机病毒发作时,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这样我们就能尽早地发现和清除它们。
  1、电脑运行比平常迟钝
  2、程序载入时间比平常久
  有些病毒能控制程序或系统的启动程序,当系统刚开始启动或是一个应用程序被载入时,这些病毒将执行他们的动作,因此会花更多时间来载入程序。
  3、对一个简单的工作,磁盘似乎花了比预期长的时间
  例如:储存一页的文字若需一秒,但病毒可能会花更长时间来寻找未感染文件。
  4、不寻常的错误信息出现
  例如你可能得到以下的信息:write protect error on driver A
  表示病毒已经试图去存取软盘并感染之,特别是当这种信息出现频繁时,表示你的系统已经中毒了!
  5、硬盘的指示灯无缘无故的亮了
  当你没有存取磁盘,但磁盘指示灯却亮了,电脑这时已经受到病毒感染了。
  6、系统内存容量忽然大量减少
  有些病毒会消耗可观的内存容量,曾经执行过的程序,再次执行时,突然告诉你没有足够的内存可以利用,表示病毒已经存在你的电脑中了!
  7、磁盘可利用的空间突然减少
  这个信息警告你病毒已经开始复制了!
  8、可执行程序的大小改变了!
  正常情况下,这些程序应该维持固定的大小,但有些较不聪明的病毒,会增加程序的大小  9、坏轨增加
  有些病毒会将某些磁区标注为坏轨,而将自己隐藏其中,於是往往扫毒软件也无法检查病毒的存在,例如Disk Killer会寻找3或5个连续未用的磁区,并将其标示为坏轨
  10、程序同时存取多部磁盘
  11、内存内增加来路不明的常驻程序
  12、文件奇怪的消失
  13、文件的内容被加上一些奇怪的资料
  14、文件名称,扩展名,日期,属性被更改过
--------------------------------------------------------------------------------
怎样预防病毒
1、平常准备可正常开机之软盘,并贴上写保护。
  ※检查电脑的任何问题,或者是解毒,最好在没有病毒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完整测出真正的原因,或是彻底解决病毒的侵入。
  2、重要资料,必须备份。
  ※资料是最重要的,程序损坏了可重新COPY,甚至再买一份,但是自己键入的资料,可能是三年的会计资料,可能是画了三个月的图片,结果某一天,硬盘坏了或者病毒的因素,会让人欲哭无泪,所以一般性的备份是绝对必要的。
  3、记住之长度,若有异常,即有中毒的可能。
  ※中毒的程序,绝大部份会改变长度,所以记住一个常见程序的长度,有助於判定是否有中病毒,尤其是文件,这部份如果被病毒感染,则你的电脑将体无完肤。
  4、经常利用DOS指令MEM或CHKDSK,检验内存之使用情形,若BASE RAM异常,少於640KB,则有中毒的可能。
  ※利用CHKDSK检查MEMORY之大小一般为655360 total bytes memory,若中病毒,此数字将减少。
  5、尽量避免在无防毒软件的机器上,使用电脑可移动磁盘。
  ※一般人都以为不要使用别人的磁盘,即可防毒,但是不要随便用别人的电脑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有可能带一大堆病毒回家。
  6、使用新进软件时,先用扫毒程序检查,可减少中毒机会。
  ※主动检查,可以过滤大部份的病毒。
  7、准备一份具有查毒、防毒、解毒及重要功能之软件,将有助於杜绝病毒。
  8、遇到电脑有不明音乐传出或当机时,而硬盘的灯持续亮著,应即刻关机。
  ※发现电脑HDISK的灯持续闪烁,可能是病毒正在FORMAT硬盘。
  9、若硬盘资料已遭到破坏,不必急著FORMAT,因病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全部硬盘资料破坏,故可利用灾后重建的解毒程序,加以分析,重建受损状态。
  ※重建硬盘是有可能的,救回的机率相当高。
  10、请尊重原产品之知识产权,并支持国内自己开发的优良软件。
121.18.71.*
那我想请问:击活一信文件时,出现一个叫"脚本出现错误"的对话匡是不是中了病毒?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计算机病毒不是我们说熟悉的生物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但是,计算机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同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
亚里士多德所推崇与追求的良法之内涵,简言之,即体现正义。他认为,城邦以正义为基础,由这种正义衍生出法律,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
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它用来代指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寻找未受感染的计算机,并通过运行病毒感染计算机, 然后再传播到其他计算机上。一种病毒...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之卡组破坏病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