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四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人

&日前,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举世瞩目。关于地震的话题再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最近,网络上流传一个著名的帖子,称&长沙排名全国十大避难城市第九位&。有一种说法,称长沙从来没有发生过大地震,证据是两千多年来保存完好的马王堆汉墓及其文物,但是有关专家却不这么认为,不过他们强调,种种证据表明&&
&&&&即使有地震摇晃,马王堆的藕片也不一定化成水
&&&&日,当马王堆清理完1米厚的白膏泥,挖出5吨重的木炭后,在数千长沙市民的围观下,24块竹席揭开,一个巨大的木椁墓出现在世界眼前。
&&&&在提取墓中文物时,工作人物揭开南边箱的一个漆鼎时,汤水中浮动着薄薄的新鲜藕片,当年参与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周世荣后来回忆说:当时,&观者惊呼,一不小心,震动了漆鼎,水中的藕片全不见了!幸好留下了一张快照,如今这张藕照也成了珍宝。&
&&&&周世荣说,此后,地震工作者和参与考古的部分人员,据此认为&两千多年以来,长沙从未发生过致命的地震,星城长沙是一块宝地,不会出现地震的灾难!&
&&&&长沙文博工作者、贾谊故居馆长吴松庚说,当年马王堆的藕片,到底是在震荡中消失,还是因为环境发生突然变化而消蚀,这都值得研究。
&&&&如果漆鼎中的藕片一直处于恒温恒湿、没有变化的古墓中,即使大地的震颤摇动着它,说不定,它依然能够得到保存。马王堆的藕片到底为什么消失,该让研究物理的专家和化学专家,以及文物专家,坐在一起来探讨,来判断藕片的消失,到底什么原因才是主因。&吴松庚说,当年,在马王堆的白膏泥中也出现了埋藏两千多年的新鲜绿色的樟树叶,一见光,全都变色;据说,鲜艳亮丽的杨梅果,见到阳光、空气,也很快变成黑色炭末状。
&&&&要宣传辛追睡的&千年屋&是超级抗震优良建筑
&&&&其实就是马王堆汉墓本身的完好无损,在吴松庚看来,也不能完全证明长沙两千年来,这里一直没有发生过大地震。
&&&&他的理由是,马王堆汉墓是结实的木棺椁结构,外部用5吨多的木炭、1米厚的白膏泥包裹,再填实泥土。应该说,长得像李湘的那个辛追老太太住的&千年屋&,就像日本本次大地震中的核电站的外壳,并且它还没有燃料堆,马王堆汉墓绝对是一个超级抗震的建筑。他甚至&胆大妄为&地推断,估计需要八九级的地震和地裂作用于马王堆那个土堆子,才有可能摧毁这样一个超级抗震的结构。
&&&&因此研究马王堆汉墓与地震的关系,他认为应从抗震建筑的角度来谈这个话题。
&&&&要证明长沙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大地震,为什么一定要为难马王堆汉墓呢?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大地震中绝对是难以摧毁的整体。为什么人们不去找一个魏晋的砖室墓,来证明长沙的地震?这样的砖室墓,在大地震中多半会在地层中错位变形。&陕西考古,就有这样的发现。他说。
&&&&当然,马王堆汉墓的抗震结构也给人们以启示,就是我们在防震建筑的建设中,除了筑好能抗震的框架结构外,那些填充的空心砖,极有可能飞出来伤人,如果贴上专业的抗震墙纸,或者再在这些空心砖壁上糊上钢筋水泥,相信能减少地震对可贵生命的伤害。
&&&&他希望,长沙导游带外地游客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时,不要再用马王堆的藕片,来说明长沙一定没有发生过地震,而要宣传,在两千多年前,马王堆就是一个超级抗震的优良建筑。
&&&&长沙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不大,但《晋书》记录了长沙两次地震
&&&&是否会发生地震?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戴塔根教授曾接受同城记者采访时说:&湖南不在地震活动带上,境内基地地质结构较好,没有大的活动断裂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吴松庚认同这一观点,但同时他不同意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著名的帖子:&长沙排名全国十大避难城市第九位&,长沙其实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处于东亚&扬子地块&中间地带的长沙,其实也曾发生过数次地震。《晋书&五行志》就记载:公元288年6月7日(西晋武帝太康九年四月辛酉)长沙发生地震,&七至八月又四震,其三,有声如雷&&;第二次长沙地震发生在公元309年11月19日至12月17日之间(时为晋怀帝永嘉三年十月),史书记载&荆州湘州地震&,荆州在,湘州的治所就在今天的长沙,但中古时代关于长沙地震只是一笔带过,现在的人们无法判断其震级,但这样的地震不会是太小的地震,否则没有必要记录到《晋书》中去。
&&&&吴松庚说,他无法判断这两次长沙地震是不是受到邻近地区的地震影响而使长沙震感强烈。他举例说,明崇祯《长沙府志》卷七记载:日(崇祯四年七月十八日)半夜,&长沙至衡州,地大震,自西北来,房屋摇动,有声如涛声,十月二十四日,又震三次。&其实,这些地震与长沙关系不大,当时常德、正发生一次7级大地震。
&&&&如何划分地震的震级
&&&&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90岁文史馆员谈湖南地震:
&&&&在感觉安全的大地上,保持一些警惕
&&&&从发黄的纸页中,找到两千年湖南大地的颤抖
&&&&九十岁的湖南文史馆员谭绪瓒,三十多年前,参与到与湖南地震有关的工作中:负责从湖南各县地方志中,搜集一切与地震相关的资料。
&&&&谭绪瓒老人说,当时从湖南省地震队派来&二李&李道远和李文玉,谭绪瓒又从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政史系(当时政治系和历史系合并在一起)请求拨来近20个学生。开始从故纸堆中搜寻湖南大地颤抖过的痕迹。
&&&&在&二里半&湖南师院图书馆(今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20个学生从五楼方志资料室,将三百多种湖南地方志摊摆在一楼拼起的大办公台上。学生分配到任务,一本一本地翻查那些毛边纸泛黄的书页,凡与地震有关的资料一一抄录下来,制成卡片。
&&&&忙了一个多月,收集湖南地方志最全的湖南师院图书馆,被翻了个底朝天。1000多条有关湖南大地上曾发生过颤抖的史料,从古书中被唤醒,成为后来编写《湖南地震史》最重要的基础。当年编辑这本书十分认真,在资料整理以后,相关人员又做了大量考证、比较、分析、研究及实地调查工作。谭绪瓒说,当年这些工作只是希望能给后来进行湖南地震研究的人们,在使用方志材料时少走弯路。
&&&&《湖南地震史》一书最终在1982年出版,印刷有10800册。三十多年过去,这本薄薄的书册,依然是湖南研究本地地震史惟一的著作。
&&&&赤壁之战第二年,才有湖南最早的地震记载
&&&&湖南最早的地震资料记载,记录的是三国赤壁之战第二年,也就是28岁的孙权策划一场&政治婚姻&,把刚刚20出头的妹妹嫁给49岁的刘备的那一年,发生在湖南的&荆州地震&。谭绪瓒老人说。
&&&&据《后汉书&献帝本纪》记载:&建安十四年十月(公元209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荆州地震&。
&&&&当时,经过周瑜在&谈笑间&,让曹操南犯势力&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之战后,周瑜为占据有利地理位置,把守住长江以北南郡一带,而刘备则只领到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当年刘备屯兵长江边的湖北江油。当年的荆州刺史&驻汉寿&,即湖南汉寿是荆州州治所在。
&&&&不过,三国时期的汉寿与今天的汉寿并不在同一地点,三国汉寿故城在今常德市东北60里的地方。
&&&&《后汉书》中的荆州地震,记载的就是公元209年冬天,发生在常德城郊的一场地震,这成为湖南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地震。
&&&&从公元209年湖南有了第一次地震记载,到1972年的1700多年里,湖南共有147个年头中发生过总计226次(包括外省波及湖南)&纸上地震&。
&&&&在226次地震记载中,可判定为4.7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仅有9次(实际为8次)。到距今500年间,湖南地震资料开始详尽。&纸上&发生的这些地震再度证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是地震记录较少,是震灾不太严重的一个省。&
&&&&380年前常德城的颤抖,因为两条地质断裂带的纠结
&&&&我们脚下的大地相对安全,但90岁的谭绪瓒老人认为我们仍需保持一些警惕。
&日前,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举世瞩目。关于地震的话题再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最近,网络上流传一个著名的帖子,称&长沙排名全国十大避难城市第九位&。有一种说法,称长沙从来没有发生过大地震,证据是两千多年来保存完好的马王堆汉墓及其文物,但是有关专家却不这么认为,不过他们强调,种种证据表明&&
&&&&即使有地震摇晃,马王堆的藕片也不一定化成水
&&&&日,当马王堆清理完1米厚的白膏泥,挖出5吨重的木炭后,在数千长沙市民的围观下,24块竹席揭开,一个巨大的木椁墓出现在世界眼前。
&&&&在提取墓中文物时,工作人物揭开南边箱的一个漆鼎时,汤水中浮动着薄薄的新鲜藕片,当年参与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周世荣后来回忆说:当时,&观者惊呼,一不小心,震动了漆鼎,水中的藕片全不见了!幸好留下了一张快照,如今这张藕照也成了珍宝。&
&&&&周世荣说,此后,地震工作者和参与考古的部分人员,据此认为&两千多年以来,长沙从未发生过致命的地震,星城长沙是一块宝地,不会出现地震的灾难!&
&&&&长沙文博工作者、贾谊故居馆长吴松庚说,当年马王堆的藕片,到底是在震荡中消失,还是因为环境发生突然变化而消蚀,这都值得研究。
&&&&如果漆鼎中的藕片一直处于恒温恒湿、没有变化的古墓中,即使大地的震颤摇动着它,说不定,它依然能够得到保存。马王堆的藕片到底为什么消失,该让研究物理的专家和化学专家,以及文物专家,坐在一起来探讨,来判断藕片的消失,到底什么原因才是主因。&吴松庚说,当年,在马王堆的白膏泥中也出现了埋藏两千多年的新鲜绿色的樟树叶,一见光,全都变色;据说,鲜艳亮丽的杨梅果,见到阳光、空气,也很快变成黑色炭末状。
&&&&要宣传辛追睡的&千年屋&是超级抗震优良建筑
&&&&其实就是马王堆汉墓本身的完好无损,在吴松庚看来,也不能完全证明长沙两千年来,这里一直没有发生过大地震。
&&&&他的理由是,马王堆汉墓是结实的木棺椁结构,外部用5吨多的木炭、1米厚的白膏泥包裹,再填实泥土。应该说,长得像李湘的那个辛追老太太住的&千年屋&,就像日本本次大地震中的核电站的外壳,并且它还没有燃料堆,马王堆汉墓绝对是一个超级抗震的建筑。他甚至&胆大妄为&地推断,估计需要八九级的地震和地裂作用于马王堆那个土堆子,才有可能摧毁这样一个超级抗震的结构。
&&&&因此研究马王堆汉墓与地震的关系,他认为应从抗震建筑的角度来谈这个话题。
&&&&要证明长沙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大地震,为什么一定要为难马王堆汉墓呢?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大地震中绝对是难以摧毁的整体。为什么人们不去找一个魏晋的砖室墓,来证明长沙的地震?这样的砖室墓,在大地震中多半会在地层中错位变形。&陕西考古,就有这样的发现。他说。
&&&&当然,马王堆汉墓的抗震结构也给人们以启示,就是我们在防震建筑的建设中,除了筑好能抗震的框架结构外,那些填充的空心砖,极有可能飞出来伤人,如果贴上专业的抗震墙纸,或者再在这些空心砖壁上糊上钢筋水泥,相信能减少地震对可贵生命的伤害。
&&&&他希望,长沙导游带外地游客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时,不要再用马王堆的藕片,来说明长沙一定没有发生过地震,而要宣传,在两千多年前,马王堆就是一个超级抗震的优良建筑。
&&&&长沙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不大,但《晋书》记录了长沙两次地震
&&&&是否会发生地震?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戴塔根教授曾接受同城记者采访时说:&湖南不在地震活动带上,境内基地地质结构较好,没有大的活动断裂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吴松庚认同这一观点,但同时他不同意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著名的帖子:&长沙排名全国十大避难城市第九位&,长沙其实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处于东亚&扬子地块&中间地带的长沙,其实也曾发生过数次地震。《晋书&五行志》就记载:公元288年6月7日(西晋武帝太康九年四月辛酉)长沙发生地震,&七至八月又四震,其三,有声如雷&&;第二次长沙地震发生在公元309年11月19日至12月17日之间(时为晋怀帝永嘉三年十月),史书记载&荆州湘州地震&,荆州在,湘州的治所就在今天的长沙,但中古时代关于长沙地震只是一笔带过,现在的人们无法判断其震级,但这样的地震不会是太小的地震,否则没有必要记录到《晋书》中去。
&&&&吴松庚说,他无法判断这两次长沙地震是不是受到邻近地区的地震影响而使长沙震感强烈。他举例说,明崇祯《长沙府志》卷七记载:日(崇祯四年七月十八日)半夜,&长沙至衡州,地大震,自西北来,房屋摇动,有声如涛声,十月二十四日,又震三次。&其实,这些地震与长沙关系不大,当时常德、正发生一次7级大地震。
&&&&如何划分地震的震级
&&&&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90岁文史馆员谈湖南地震:
&&&&在感觉安全的大地上,保持一些警惕
&&&&从发黄的纸页中,找到两千年湖南大地的颤抖
&&&&九十岁的湖南文史馆员谭绪瓒,三十多年前,参与到与湖南地震有关的工作中:负责从湖南各县地方志中,搜集一切与地震相关的资料。
&&&&谭绪瓒老人说,当时从湖南省地震队派来&二李&李道远和李文玉,谭绪瓒又从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政史系(当时政治系和历史系合并在一起)请求拨来近20个学生。开始从故纸堆中搜寻湖南大地颤抖过的痕迹。
&&&&在&二里半&湖南师院图书馆(今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20个学生从五楼方志资料室,将三百多种湖南地方志摊摆在一楼拼起的大办公台上。学生分配到任务,一本一本地翻查那些毛边纸泛黄的书页,凡与地震有关的资料一一抄录下来,制成卡片。
&&&&忙了一个多月,收集湖南地方志最全的湖南师院图书馆,被翻了个底朝天。1000多条有关湖南大地上曾发生过颤抖的史料,从古书中被唤醒,成为后来编写《湖南地震史》最重要的基础。当年编辑这本书十分认真,在资料整理以后,相关人员又做了大量考证、比较、分析、研究及实地调查工作。谭绪瓒说,当年这些工作只是希望能给后来进行湖南地震研究的人们,在使用方志材料时少走弯路。
&&&&《湖南地震史》一书最终在1982年出版,印刷有10800册。三十多年过去,这本薄薄的书册,依然是湖南研究本地地震史惟一的著作。
&&&&赤壁之战第二年,才有湖南最早的地震记载
&&&&湖南最早的地震资料记载,记录的是三国赤壁之战第二年,也就是28岁的孙权策划一场&政治婚姻&,把刚刚20出头的妹妹嫁给49岁的刘备的那一年,发生在湖南的&荆州地震&。谭绪瓒老人说。
&&&&据《后汉书&献帝本纪》记载:&建安十四年十月(公元209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荆州地震&。
&&&&当时,经过周瑜在&谈笑间&,让曹操南犯势力&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之战后,周瑜为占据有利地理位置,把守住长江以北南郡一带,而刘备则只领到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当年刘备屯兵长江边的湖北江油。当年的荆州刺史&驻汉寿&,即湖南汉寿是荆州州治所在。
&&&&不过,三国时期的汉寿与今天的汉寿并不在同一地点,三国汉寿故城在今常德市东北60里的地方。
&&&&《后汉书》中的荆州地震,记载的就是公元209年冬天,发生在常德城郊的一场地震,这成为湖南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地震。
&&&&从公元209年湖南有了第一次地震记载,到1972年的1700多年里,湖南共有147个年头中发生过总计226次(包括外省波及湖南)&纸上地震&。
&&&&在226次地震记载中,可判定为4.7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仅有9次(实际为8次)。到距今500年间,湖南地震资料开始详尽。&纸上&发生的这些地震再度证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是地震记录较少,是震灾不太严重的一个省。&
&&&&380年前常德城的颤抖,因为两条地质断裂带的纠结
&&&&我们脚下的大地相对安全,但90岁的谭绪瓒老人认为我们仍需保持一些警惕。
&日前,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举世瞩目。关于地震的话题再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最近,网络上流传一个著名的帖子,称&长沙排名全国十大避难城市第九位&。有一种说法,称长沙从来没有发生过大地震,证据是两千多年来保存完好的马王堆汉墓及其文物,但是有关专家却不这么认为,不过他们强调,种种证据表明&&
&&&&即使有地震摇晃,马王堆的藕片也不一定化成水
&&&&日,当马王堆清理完1米厚的白膏泥,挖出5吨重的木炭后,在数千长沙市民的围观下,24块竹席揭开,一个巨大的木椁墓出现在世界眼前。
&&&&在提取墓中文物时,工作人物揭开南边箱的一个漆鼎时,汤水中浮动着薄薄的新鲜藕片,当年参与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周世荣后来回忆说:当时,&观者惊呼,一不小心,震动了漆鼎,水中的藕片全不见了!幸好留下了一张快照,如今这张藕照也成了珍宝。&
&&&&周世荣说,此后,地震工作者和参与考古的部分人员,据此认为&两千多年以来,长沙从未发生过致命的地震,星城长沙是一块宝地,不会出现地震的灾难!&
&&&&长沙文博工作者、贾谊故居馆长吴松庚说,当年马王堆的藕片,到底是在震荡中消失,还是因为环境发生突然变化而消蚀,这都值得研究。
&&&&如果漆鼎中的藕片一直处于恒温恒湿、没有变化的古墓中,即使大地的震颤摇动着它,说不定,它依然能够得到保存。马王堆的藕片到底为什么消失,该让研究物理的专家和化学专家,以及文物专家,坐在一起来探讨,来判断藕片的消失,到底什么原因才是主因。&吴松庚说,当年,在马王堆的白膏泥中也出现了埋藏两千多年的新鲜绿色的樟树叶,一见光,全都变色;据说,鲜艳亮丽的杨梅果,见到阳光、空气,也很快变成黑色炭末状。
&&&&要宣传辛追睡的&千年屋&是超级抗震优良建筑
&&&&其实就是马王堆汉墓本身的完好无损,在吴松庚看来,也不能完全证明长沙两千年来,这里一直没有发生过大地震。
&&&&他的理由是,马王堆汉墓是结实的木棺椁结构,外部用5吨多的木炭、1米厚的白膏泥包裹,再填实泥土。应该说,长得像李湘的那个辛追老太太住的&千年屋&,就像日本本次大地震中的核电站的外壳,并且它还没有燃料堆,马王堆汉墓绝对是一个超级抗震的建筑。他甚至&胆大妄为&地推断,估计需要八九级的地震和地裂作用于马王堆那个土堆子,才有可能摧毁这样一个超级抗震的结构。
&&&&因此研究马王堆汉墓与地震的关系,他认为应从抗震建筑的角度来谈这个话题。
&&&&要证明长沙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大地震,为什么一定要为难马王堆汉墓呢?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大地震中绝对是难以摧毁的整体。为什么人们不去找一个魏晋的砖室墓,来证明长沙的地震?这样的砖室墓,在大地震中多半会在地层中错位变形。&陕西考古,就有这样的发现。他说。
&&&&当然,马王堆汉墓的抗震结构也给人们以启示,就是我们在防震建筑的建设中,除了筑好能抗震的框架结构外,那些填充的空心砖,极有可能飞出来伤人,如果贴上专业的抗震墙纸,或者再在这些空心砖壁上糊上钢筋水泥,相信能减少地震对可贵生命的伤害。
&&&&他希望,长沙导游带外地游客参观马王堆汉墓陈列时,不要再用马王堆的藕片,来说明长沙一定没有发生过地震,而要宣传,在两千多年前,马王堆就是一个超级抗震的优良建筑。
&&&&长沙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不大,但《晋书》记录了长沙两次地震
&&&&是否会发生地震?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戴塔根教授曾接受同城记者采访时说:&湖南不在地震活动带上,境内基地地质结构较好,没有大的活动断裂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吴松庚认同这一观点,但同时他不同意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著名的帖子:&长沙排名全国十大避难城市第九位&,长沙其实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处于东亚&扬子地块&中间地带的长沙,其实也曾发生过数次地震。《晋书&五行志》就记载:公元288年6月7日(西晋武帝太康九年四月辛酉)长沙发生地震,&七至八月又四震,其三,有声如雷&&;第二次长沙地震发生在公元309年11月19日至12月17日之间(时为晋怀帝永嘉三年十月),史书记载&荆州湘州地震&,荆州在,湘州的治所就在今天的长沙,但中古时代关于长沙地震只是一笔带过,现在的人们无法判断其震级,但这样的地震不会是太小的地震,否则没有必要记录到《晋书》中去。
&&&&吴松庚说,他无法判断这两次长沙地震是不是受到邻近地区的地震影响而使长沙震感强烈。他举例说,明崇祯《长沙府志》卷七记载:日(崇祯四年七月十八日)半夜,&长沙至衡州,地大震,自西北来,房屋摇动,有声如涛声,十月二十四日,又震三次。&其实,这些地震与长沙关系不大,当时常德、正发生一次7级大地震。
&&&&如何划分地震的震级
&&&&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90岁文史馆员谈湖南地震:
&&&&在感觉安全的大地上,保持一些警惕
&&&&从发黄的纸页中,找到两千年湖南大地的颤抖
&&&&九十岁的湖南文史馆员谭绪瓒,三十多年前,参与到与湖南地震有关的工作中:负责从湖南各县地方志中,搜集一切与地震相关的资料。
&&&&谭绪瓒老人说,当时从湖南省地震队派来&二李&李道远和李文玉,谭绪瓒又从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政史系(当时政治系和历史系合并在一起)请求拨来近20个学生。开始从故纸堆中搜寻湖南大地颤抖过的痕迹。
&&&&在&二里半&湖南师院图书馆(今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20个学生从五楼方志资料室,将三百多种湖南地方志摊摆在一楼拼起的大办公台上。学生分配到任务,一本一本地翻查那些毛边纸泛黄的书页,凡与地震有关的资料一一抄录下来,制成卡片。
&&&&忙了一个多月,收集湖南地方志最全的湖南师院图书馆,被翻了个底朝天。1000多条有关湖南大地上曾发生过颤抖的史料,从古书中被唤醒,成为后来编写《湖南地震史》最重要的基础。当年编辑这本书十分认真,在资料整理以后,相关人员又做了大量考证、比较、分析、研究及实地调查工作。谭绪瓒说,当年这些工作只是希望能给后来进行湖南地震研究的人们,在使用方志材料时少走弯路。
&&&&《湖南地震史》一书最终在1982年出版,印刷有10800册。三十多年过去,这本薄薄的书册,依然是湖南研究本地地震史惟一的著作。
&&&&赤壁之战第二年,才有湖南最早的地震记载
&&&&湖南最早的地震资料记载,记录的是三国赤壁之战第二年,也就是28岁的孙权策划一场&政治婚姻&,把刚刚20出头的妹妹嫁给49岁的刘备的那一年,发生在湖南的&荆州地震&。谭绪瓒老人说。
&&&&据《后汉书&献帝本纪》记载:&建安十四年十月(公元209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荆州地震&。
&&&&当时,经过周瑜在&谈笑间&,让曹操南犯势力&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之战后,周瑜为占据有利地理位置,把守住长江以北南郡一带,而刘备则只领到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当年刘备屯兵长江边的湖北江油。当年的荆州刺史&驻汉寿&,即湖南汉寿是荆州州治所在。
&&&&不过,三国时期的汉寿与今天的汉寿并不在同一地点,三国汉寿故城在今常德市东北60里的地方。
&&&&《后汉书》中的荆州地震,记载的就是公元209年冬天,发生在常德城郊的一场地震,这成为湖南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地震。
&&&&从公元209年湖南有了第一次地震记载,到1972年的1700多年里,湖南共有147个年头中发生过总计226次(包括外省波及湖南)&纸上地震&。
&&&&在226次地震记载中,可判定为4.7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仅有9次(实际为8次)。到距今500年间,湖南地震资料开始详尽。&纸上&发生的这些地震再度证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是地震记录较少,是震灾不太严重的一个省。&
&&&&380年前常德城的颤抖,因为两条地质断裂带的纠结
&&&&我们脚下的大地相对安全,但90岁的谭绪瓒老人认为我们仍需保持一些警惕。
{dede:arclist row='10' titelen='25' typeid='41' limi='0,10' orderby='click'}
{/dede:arclist}
找法网 () 版权所有长沙地震危险排第五?-----三湘都市报数字报刊
第A15版:雅安,加油
| 标题导航 |
长沙地震危险排第五?
网络热议“北师大报告”
专家:不科学,我省不在大地震带上
记者 刘璋景 实习生 刘佳
&&&&本报4月24日讯&&&&昨天,一篇《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的帖子引起网友关注。北师大对全国30个省级城市的地震危险度指数进行了排名,石家庄、合肥、西宁列前三,长沙被列为第五个危险城市。&&&&这份排名榜是如何出炉的?湖南的地震状况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地震危险度排名不科学&&&&这份排名主要是对全国670多个城市地震危险度进行探讨,并公布了研究得出的地震危险度计算公式。&&&&记者发现,其实早在2008年,内容几乎相同的报告就在网上引发讨论。当时报告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伟立即发表了一份说明,表示“地震危险度计算公式”只作为研究参考,因此“地震危险度排行榜”不具有学术指导价值。&&&&对此,湖南省地震局副局长燕为民明确表示,“地震危险度”并非指地震发生的概率大小。“这是一篇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但是很多人认为是调查性的报告结果。”&&&&他表示,地震部门一般情况下是对全国进行中长期预报,划分出“危险区”、“重点监视防御区”等区域。“这种中长期预报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所划分的区域也有可能改变,有的区域可能还是继续维持。”对于那些划分为“危险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方,地震部门会密切监视。&&&&湖南近年小震活动增强&&&&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童潜明认为,根据历史资料和目前的监控资料来看,我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破坏性地震。&&&&他表示,95%的地震都集中在现代板块活动碰接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智利、中国台湾与唐山地震就属此范围),以及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比如汶川),湖南恰好幸运地避开了这些大地震带。&&&&虽然出现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小,但我省地震具有震源浅、地震烈度偏高的特点,一个3级多的地震即有强烈震感,并可能造成破坏,4级左右的地震就可能成灾。童潜明根据我省目前的地质构造分析,出现4.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历史上所有的市州都发生过有感地震,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常德1631年发生的6.8级地震是华南内陆最大的地震之一。1931年至今的80多年间,我省还未发生破坏性地震,但近几年来,小震活动有明显增强趋势,人们要特别注意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记者&刘璋景&实习生&刘佳&&&&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排名&&&&1、石家庄&0.35&&&&2、合肥&0.25&&&&3、西宁&0.24&&&&4、海口&0.23&&&&5、长沙&0.22&&&&6、南昌&0.22&&&&7、杭州&0.21&&&&8、乌鲁木齐&0.19&&&&9、成都&0.18&&&&10、郑州&0.18&&&&连线&&&&德国专家:地震预报&&&&还不可能实现&&&&德籍华人、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汪荣江博士认为,国际上研究地震的专家和机构在地震预报这一课题上还没有取得任何理论突破,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可能实现。他说,必须让民众明白,永远不能把防震的宝押在地震预报上。当下最重要的是加强防范,在地震风险较大的地区,提高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提高民众防震自救能力。■据新华社&&&&爱心连线&&&&灾区急缺供电设备&&&&本报4月24日讯&&今天下午,记者联系上正在灾区救援的湖南志愿者康雄,他正在雅安市接收救灾物资。他介绍,目前湖南省红十字会紧急救援队已接收11大车物资,主要以大米、食用油、方便面、发电机等为主。这批物资将发往天全县、芦山县、太平镇、龙门乡等地。&&&&“最大的困难是交通不便。”康雄说,由于近几日灾区降雨不断,加之余震不断,不少路段出现塌方,严重影响了物资运送的效率。&&&&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急缺供电设备,“最需要的是发电机。”康雄说,志愿者的手机、手电筒等都没电了,“不少地区连蜡烛都点完了。”目前,志愿团队正着手准备接受用于购买供电设备的专项捐款。&&&&另外,康雄透露,截至今天,“湖南人在雅安”信息联络中心已收到2条来自湖南的寻亲信息,目前尚未找到相关受灾人员;已登记的3户湘籍灾民已得到妥善安置,无人员伤亡。&&&&如果你在寻找灾区的亲友或者有灾区的亲友需要援助,可联系“湖南人在雅安”信息联络中心。联系人:杨奇志;康雄。&&&&■记者&李琪&实习生&赵曌&&&&500床棉被发往芦山&&&&本报4月24日讯&&今天上午,株洲市红十字会募集的500床棉被装车启程赶赴四川雅安。同时装车的还有食品、药品,共两大卡车、价值80余万元。该批物资最快可明天上午送抵芦山。■记者&李永亮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
& .CN, Geo Info.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大地震死了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