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拔与培养农村体育特长生报考指南

[转载]农村体育课教学中特长生的培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放在首位,要着眼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实践,有所创新。通过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实践,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通过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我们提倡培养体育特长生,就会必须给学生发展特长的机会。特长是和兴趣联系在一起的,兴趣是起点,爱好是行动,在此基础上发挥特长是有所收益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中安排两到三个教学内容,学生统一在老师或体育委员的指导和组织下完成动作,不允许有个人的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例如,我在九年级(3)班上篮球课时,采用男女生分组教学,男生教学内容是行进间左右手换手运球,在23名男生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很有兴趣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其中有5名学生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上这些内容就觉得没意思、没兴趣。因此,针对这5位同学,我要求他们练习三分之二时间的行进间左右手换手运球后,就允许他们进行其他方式的运球练习,如跨下运球、运球转身、双手身后运球等练习。这样,对于这5名学生来说,本节课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  
农村的大多数学校,体育器材缺乏,体育设施较差,再加上班额较大,很难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中要安排多个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除基本教材外,其余都是补充教材,让学生选择练习项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安排基本教学内容外,一般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练习,自觉学习,进行踢毽子、跳橡皮筋、玩单双杠,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垒球等练习,发挥和培养自己的特长。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个性特长,但反对忽视全面发展。我们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性特长,而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作基础,个性特长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使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基本技术全面提高,以适应发展个性特长的要求。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很强,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掌握动作的能力就不同。再加上兴趣爱好,认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些学生掌握动作较快,有些学生掌握动作较慢,同一个动作有兴趣的学生能很快完成,没有兴趣的学生则迟迟不能完成。素质好,有兴趣的同学抢着做某一练习;而身体条件较差,对某一项目不感兴趣的同学则练习不积极,有畏惧感;结果前者很快地掌握了动作,而后者则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按常规法练习,掌握了动作的同学就会失去练习的兴趣,失去积极性,甚至于拒绝继续练习。为了让没有掌握动作的同学树立信心,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又更好地调动掌握了动作的同学的积极性,这时我安排完成动作的学生去练习自己喜欢的特长项目。这样既调动了掌握动作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给掌握动作较差的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也增加了练习密度,使他们在老师个别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做,无论是好的同学还是学习差一些的同学,不 管是在 老师布置的练习中还是自己的活动中,他们始终保持着兴趣和积极性。自由练习的同学,由于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他们活动的自由度较大,能形成自主练习的好习惯,还能熟能生巧,有所创新。   
根据我多年的训练经验,我认为教练在运动员选材上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要兼顾到田径队员和篮球队员两方面的素质,成立兴趣小组,训练前要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既有篮球训练内容又有田径训练内容的训练计划,做到科学系统训练。在一周的训练计划中,可安排星期一、三、五以篮球训练为主,星期二、四、六以田径训练为主。在篮球和田径训练中,做到相互补充,互为渗透。如在篮球训练中,在进行运球三步上篮时,要求队员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出现两次运球、走步,或者球不进的现象,每出现一次,就要求上篮的队员再跑一个400米或者 800米 。这样的训练方式,既提高了队员运球上篮的技术和投篮的准确性,又训练了队员的速度与耐力,队员在无意中进行了400米或者800米的训练,也克服了田径队员惧怕训练和苦燥无味跑圈的心理。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地还要对 400米 或者800米跑要求定时跑,达不到时间的,继续跑,直到达到为止。当然,刚开始要求要低一点,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达到两全其美之目的。或者计划进行立定跳远、俯卧撑等练习,定远度,定次数,以发展队员的弹跳和下肢力量素质,为跳远和投掷项目打好基础。这样训练出来的队员,身体素质好,技术全面,在比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  
根据近几年我对学生的调查,大家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既能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又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发挥个性特长,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在进行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达标时,可以让学生自愿选择一些项目进行测试,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己有余地选择,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较轻松地完成学生测试项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达标率。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和教学器材不足的条件下,更能克服弱势,为我们培养体育特长生走出新路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体育特长生培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体育特长生培养
上传于||文档简介
&&排球特长生的培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农村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中国体育逐渐向终身化,生活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放在首位,要着眼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实践,有所创新。通过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实践,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通过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我们提倡培养体育特长生,就会必须给学生发展特长的机会。特长是和兴趣联系在一起的,兴趣是起点,爱好是行动,在此基础上发挥特长是有所收益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中安排两到三个教学内容,学生统一在老师或体育委员的指导和组织下完成动作,不允许有个人的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例如,我在九年级(3)班上篮球课时,采用男女生分组教学,男生教学内容是行进间左右手换手运球,在23名男生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很有兴趣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其中有5名学生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上这些内容就觉得没意思、没兴趣。因此,针对这5位同学,我要求他们练习三分之二时间的行进间左右手换手运球后,就允许他们进行其他方式的运球练习,如跨下运球、运球转身、双手身后运球等练习。这样,对于这5名学生来说,本节课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
农村的大多数学校,体育器材缺乏,体育设施较差,再加上班额较大,很难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中要安排多个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除基本教材外,其余都是补充教材,让学生选择练习项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安排基本教学内容外,一般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练习,自觉学习,进行踢毽子、跳橡皮筋、玩单双杠,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垒球等练习,发挥和培养自己的特长。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个性特长,但反对忽视全面发展。我们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性特长,而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作基础,个性特长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使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基本技术全面提高,以适应发展个性特长的要求。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很强,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掌握动作的能力就不同。再加上兴趣爱好,认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些学生掌握动作较快,有些学生掌握动作较慢,同一个动作有兴趣的学生能很快完成,没有兴趣的学生则迟迟不能完成。素质好,有兴趣的同学抢着做某一练习;而身体条件较差,对某一项目不感兴趣的同学则练习不积极,有畏惧感;结果前者很快地掌握了动作,而后者则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按常规法练习,掌握了动作的同学就会失去练习的兴趣,失去积极性,甚至于拒绝继续练习。为了让没有掌握动作的同学树立信心,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又更好地调动掌握了动作的同学的积极性,这时我安排完成动作的学生去练习自己喜欢的特长项目。这样既调动了掌握动作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给掌握动作较差的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也增加了练习密度,使他们在老师个别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做,无论是好的同学还是学习差一些的同学,不 管是在 老师布置的练习中还是自己的活动中,他们始终保持着兴趣和积极性。自由练习的同学,由于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他们活动的自由度较大,能形成自主练习的好习惯,还能熟能生巧,有所创新。  
另外,在我们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不足,今年是奥运年,体育比赛又特别多,这就要求一名体育教师,既要训练田径队员,又要训练篮球队员,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只有采取哪个比赛在前,就先训练哪些队员,这个比赛完了,就中断训练,而去训练另一个参加比赛的队员。这样的训练方式,只是为了应付比赛,训练没有循序渐进性,没有系统性,没有做到持之以恒,训练的队员没有成绩,只能是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兼顾两头,事半功倍呢?  
根据我多年的训练经验,我认为教练在运动员选材上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要兼顾到田径队员和篮球队员两方面的素质,成立兴趣小组,训练前要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既有篮球训练内容又有田径训练内容的训练计划,做到科学系统训练。在一周的训练计划中,可安排星期一、三、五以篮球训练为主,星期二、四、六以田径训练为主。在篮球和田径训练中,做到相互补充,互为渗透。如在篮球训练中,在进行运球三步上篮时,要求队员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出现两次运球、走步,或者球不进的现象,每出现一次,就要求上篮的队员再跑一个400米或者 800米 。这样的训练方式,既提高了队员运球上篮的技术和投篮的准确性,又训练了队员的速度与耐力,队员在无意中进行了400米或者800米的训练,也克服了田径队员惧怕训练和苦燥无味跑圈的心理。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地还要对 400米 或者800米跑要求定时跑,达不到时间的,继续跑,直到达到为止。当然,刚开始要求要低一点,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达到两全其美之目的。或者计划进行立定跳远、俯卧撑等练习,定远度,定次数,以发展队员的弹跳和下肢力量素质,为跳远和投掷项目打好基础。这样训练出来的队员,身体素质好,技术全面,在比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
根据近几年我对学生的调查,大家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既能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又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发挥个性特长,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在进行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达标时,可以让学生自愿选择一些项目进行测试,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己有余地选择,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较轻松地完成学生测试项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达标率。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和教学器材不足的条件下,更能克服弱势,为我们培养体育特长生走出新路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研究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96|
上传日期: 04:52:0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试论农村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试论农村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放在首位,要着眼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实践,有所创新。通过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实践,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体育特长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