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有助解答对珍奥核酸315事件核酸营养功效之谜

珍奥核酸的罪与罚
珍奥核酸的罪与罚
珍奥核酸的罪与罚
2013年的时候,父亲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买了5000元的珍奥核酸保健品。我一听,心一沉,虽然我知道大部分的保健品都是虚假产品,甚至有的保健品就是面粉一类做的,但是考虑到对父母要孝顺,心想化这么多钱买的面粉吃也好,只要对身体没有副作用就好。所以当时,我没有多说什么。  今年6月1日儿童节前两天,父亲告诉我又买了几千的珍奥核酸,第二天还要去免费听课。说实话作为子女听到这种事,心理是很难受的。难受的是父母真的老了,失去了对真伪的判断能力;难受的是,他们不想给我们子女添加照料负担的想法;难受的是,担心这种保健品吃了对父母的身体造成伤害。  于是,我连夜上网去查询这个产品的来龙去脉。  一方面是珍奥公司自我宣传的效果神奇,一方面是媒体、相关单位对该公司的罪与罚的指控从来没有停止过。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理所当然的要问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核酸是什么吧?  核酸是一类生物大分子,分为核糖核酸(简称RNA)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两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核酸对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性,主要是通过它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而体现出来的。每个人的遗传信息都是独特的,必须被忠实地复制、表达。如果让外来的核酸参与进去,人体的遗传信息就会混乱,人就会生病乃至死亡。  人体不能直接吸收核酸?  核酸是分子量很大的生物大分子,细胞膜在正常状态下不能吸收生物大分子,这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如果生物大分子进入了细胞,细胞机能将会紊乱乃至死亡。病毒感染的机理就是打破了细胞膜,而把核酸注入了细胞中,使人体得病。人体细胞中的核酸全都是利用细胞中已有的小分子一步一步自我合成的。  食品中的核酸是怎么在肠道中被分解?  食品中的核酸在肠道中将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核苷酸、核苷,而被吸收进细胞中,在细胞中进一步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碱基(包括嘧啶和嘌呤两类)。  碱基或者用于合成核苷酸(联起来就成了核酸),或者参与其他代谢途径,或者降解排出体外。|||什么不存在核酸缺乏症?  核酸、核苷酸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食物之中,一般人不存在食用核酸太少的问题。即使食用的核酸太少,也不会影响人体细胞中核酸的合成,因为核苷酸有别的合成途径,可以用别的分子从头合成,也可以回收利用体内核酸的降解物。因此在医学上不存在“核酸缺乏症”。  老年人需要特别补充核酸吗?  没有任何可靠的资料表明老年人核苷酸的吸收能力和合成能力会降低,因此老年人无需特别补充核酸。  核酸过量会导致什么病症呢?  会导致痛风、结石和免疫紊乱等疾病,其中嘌呤还会分解成尿酸堆积容易中风。  核酸营养保健品这一概念是怎么来的呢?  “核酸营养”和“疗法”是由美国纽约一名普通医生本杰明?弗兰克在70年代一手炮制出来的。美国法庭曾经在日、4月10日、7月20日、10月22日连续四次判决所谓“核酸营养”和“疗法”是通过虚假广告诱惑、骗取消费者钱财的商业骗局,违反了美国法典第39编第3005条。它被美国法庭认定为商业骗局后,在美国就基本消失了,然而20年后却在中国重新出现,奉弗兰克为祖师爷,其理论依据、产品和宣传手法都和20多年前的美国“核酸营养”骗局没有什么不同。而且有多名出卖道德和灵魂的所谓中国科研人员为之捧场。  排名不分先后:  1.大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崔秀云教授  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让生命核酸造福人类——记我国著名基因科学家、大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崔秀云教授》。在这篇采访报道中,这个著名的“基因科学家”竟然得意忘形地把自己“发明”的“生命核酸”吹嘘成当年秦始皇到处寻找的“不老仙丹”。  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乔宾福  乔宾福曾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的名义在上海某报发表了一篇介绍核酸营养的文章。身为该学会理事长的邹承鲁随即给乔去信,告诫他不要用学会头衔发表文章,替商家说话。  3.山东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陈鸿麟教授  据日《大连日报》文章,此后,陈鸿麟教授说,“我就是一名糖尿病患者,20多年了,什么药都吃了,什么偏方都治疗过,两个指标一直也没下来,可我服用珍奥核酸半年后,血糖基本正常了,尿糖开始转阴,这就是事实。”此后,陈鸿麟教授在应本报之约就此写的信中还说:珍奥核酸产品已经对原料中的核酸大分子进行了分解预处理,是一种提高了人体对核酸吸收利用度的复合制品。  邹承鲁则认为:“搞研究的人应该知道,如果不做双盲实验,在没有对照的情况下,无法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凭什么说是珍奥核酸的作用呢?”  4.哈尔滨医科大学李蓉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李蓉教授撰文“谈谈核酸营养”时,特别强调,英国的《自然》杂志是“极具权威性的杂志”,而1970年该杂志上一篇题为《酵母摄取量对年轻男人尿酸代谢的影响》文章,确定补充食物核酸的适宜人群日安全摄入量是2?0克。  经方舟子查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曾在发展中国家推广酵母菌等单细胞食品,看中的是这类食品蛋白质含量高,但是酵母菌的核酸含量也很高,而众所周知,外源核酸摄入过多会导致痛风或肾结石。方舟子说,《自然》这篇论文说明的是,如果从酵母菌食品摄入的核酸,每天不超过2克,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不会造成危害不等于就对人体有益,只不过是废物而已。这是在警告从食物中摄入的核酸不能过多,是在否认核酸营养。  堪为佐证的是,今年3月1日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希望与炒作》的社论,评论中国科技界的现状,其中也提到了中国的“核酸营养”骗局:“一旦一个项目开始运行,就很难被批评……几年前,‘核酸饼干’成为热门产品,所依据的理由是核酸是必需营养物……像一位海外华人说的:‘根据假论文制造的假药。’”  一说到专家,各位看官不要一听到专家两个字就两脚发软跪下去了。专家也是分等级的,就像一个学校班级里有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有中等生、有差生。一个化学从来都不及格的差生,告诉你他能拿到国际化学竞赛的金奖,你相信吗?  有的专家为了名和利,敢刷爆做人的底线,甘愿为利益集团做托儿。|||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否认“核酸营养”!!  1、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一教材《生物化学》第8版191页(周爱儒主编,2000年12月第5版33次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人体内的核苷酸主要由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因此核苷酸不属于营养必需物质。核苷酸及其水解产物均可被细胞吸收,但它们的绝大部分在肠粘膜细胞中又被进一步分解。分解产生的戊糖被吸收而参加体内的戊糖代谢,嘌呤和嘧啶则主要被分解而排出体外。因此,实际上由食物来源的嘌呤和嘧啶很少被机体利用。”  2、中等教育统一教材《生物化学》第99页(马如骏主编,2000年10月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机体可以利用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酸,所以人体不需要靠外界供给核酸。核酸不属于营养素之列。”
  3、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底发布的《建立世界范围的人类营养需求方案》报告中,列出了人类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名称,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其中并没有核酸一项。  4、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1999年发布的关于营养品工业的报告中,对核酸制剂的评价:“口服的核酸既无效也无影响,因为它们在被吸收之前,在肠道内被改变或摧毁。核酸缺乏症并不存在。口服的药片和胶囊无毒。”  5、日,英国《自然》杂志(国际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希望与炒作》的社论,评论中国科技界的现状,其中提到了中国的“核酸营养”骗局。文章指出:“那些怀疑DNA是有益食品的批评则被忽视或掩盖。像一位海外华人说的:‘根据假论文制造的假药。’”   6、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负责人杨焕明认为“有人利用他的名义宣传核酸食品的保健功效”,于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人体不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直接服用核酸产品对改善健康并没有帮助。杨的一个比方很尖锐。杨称:“所谓核酸食品在营养价值上和米粉没有太大的差别。”珍奥一盒478元,夕阳美精品装则高达数千元,“与米粉无异”的说法真是绝妙的讽刺。更有意思的是,还真有人(即积极为核酸产品呐喊的、身份不明的、曾被错误地当作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的黄明达)仔细分析了面粉是碳水化合物,只能增加人体血糖与能量,而核酸却完全不同云云。  7、“新语丝电子文库”网站的主人方舟子。此人拥有美国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著名的索尔克生物学研究院调控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1月,方舟子在其网站刊文称:“核酸营养是个商业大骗局”。
成为使核酸营养品从天上迅速落地的“罪魁祸首”。  8、新华社驻伦敦记者王艳红,1月13日根据方提供的线索进行采访,其电讯《国际专家称人体不需要额外补充核酸》,包括“珍奥”、“生命”在内的诸多保健品牌均声称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成年人每天要补充外源核酸1至5克。而王采访了世界卫生组织部门负责人克拉斯登.克氏强调:本组织从未说过人体需要额外补充核酸的话。  9、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基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李载平先生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搞核酸研究数十年的学者,他根本不相信所谓“核酸营养学说”,现有科学文献中,也没有充分有说服力的依据说明核酸有“营养价值”。这次采访是针对日,北京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让生命核酸造福人类”的文章,写到
“生命核酸)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关注和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基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李载平教授评价说:这是一项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发现。”  10、从事核酸及基因结构功能与表达研究历40余年的中科院刘新垣院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核酸保健品宣传全是骗人的,将它与基因治疗扯在一起,瞎胡闹。”“就是年纪大,需要一点,也完全可以从正常饮食中得到。”
  11、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国际遗传学联合会主席赵寿元亦称:“核酸营养”纯粹是误导消费者。“中医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人们也就容易相信吃基因补基因。”“这是个天大笑话!”  12、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核酸研究专家迈克尔.盖特对新华社记者王艳红说:“核酸在人体细胞中大量存在,人体并不需要额外的核酸。服用外源核酸对健康没有作用,至少我没有听说过任何研究表明这有什么效果。”
相反,如果人体摄入的核酸过多,将会分解形成过多的嘌呤类核苷酸,进而促使尿酸过量生成,引起痛风。联合国大学《食品与营养通报》警告说,为了防止尿酸生成过多,必须对人类食物中的核酸含量加以限制。  1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有关文件确认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物中不包括核酸。世界卫生组织营养部的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否认人体需要额外补充核酸。  14.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署在1999年发表的关于营养品工业的报告中指出,口服核酸无效,核酸缺乏症不存在。  15.人类基因组计划领导人、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弗兰西斯?柯林斯在2000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核酸营养”是一个荒唐可笑的骗局。  16.
戴维?巴尔的摩\保罗?伯格\维尔纳?阿尔伯三位其名字和肖像被中国厂家用于做“核酸营养”广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澄清他们的名字和肖像被盗用,他们不认为核酸有营养。  17.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邹承鲁先生明确告诉《南方周末》:“核酸营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核酸营养之争在学术上没有多大意义,这不过是一个商业炒作和学术道德的问题”。  邹承鲁说,一些核酸营养品支持者“在偷换概念”,他们采取的手法是,把“核酸类物质”偷换成“核酸”,把“代谢”偷换成“营养”。|||欢迎大家顶贴子!  最后,我会告诉你们为什么这家打着保健大旗的骗子公司为什么经过10多年还依然屹立着,想知道这家公司背后的保护伞是谁吗?  请听下回分解!|||我父亲也是受害者,被骗了好几年了,现在还在吃,痛风、高血压的症状都出来了,还是执迷不悟。珍奥核酸一开始先是叫你去听讲座,安排一帮所谓的教授、托儿上演一场好戏,给你洗脑。然后骗你买核酸,从买一种,然后越买越多,到现在已经有有10种了。反正一条到晚就是不停的吃珍奥的产品。一开始家里人好言劝说,不听,还很家里人吵了起来。很痛心啊!祈求有能力的人能把珍奥核酸这种害人不浅的产品彻底打倒,给天下的父母亲一个健康的幸福开心的晚年。南无阿弥陀佛,菩萨保佑!生产和销售的人不得好死!|||珍奥核酸的产品申报的配方是什么?  卫生部通告透露,10种核酸保健品的组成原料除核酸外,还有其他一种或数种原料,如绿豆、赤豆、豇豆、黑豆、土豆粉、叶酸、油菜花粉、维生素C等。  珍奥核酸里有人参皂甙吗?  2009年5月,打假斗士王海将所购“珍奥”牌核酸胶囊批次送交北京谱尼测试中心、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检测,该产品被检测出人参皂甙等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只有人参等参类物质才含有人参皂甙成分,这也是许多老年人吃了珍奥牌核酸胶囊后感觉
’、‘有效果’的原因。”王海说:“你试试,按时吃人参,你的身体能没有反应吗?但核酸并非营养物质,吃多了会对人体有害。希望通过这次诉讼,消费者能得到明确的说法。”  此前,王海在向国家有关部门求证后得知,珍奥集团向卫生部申报批准的珍奥核酸胶囊,其主要原料为绿豆、赤小豆、豇豆和黑豆,而通过霉解方式制成的核酸产品中不可能产生人参成分。  珍奥核酸的产品为什么含有人参皂甙?  因为此前珍奥核酸对人体副作用大,为了延缓副作用的发生,添加了人参皂甙。|||珍奥核酸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副作用?  尿酸增高、腿膝酸软、关节变形、痛风、肾结石等疾病。有的看官要说了,不能乱说哦,要有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  居住在济南“泉景四季花园”小区的王章喜、庄明彩老两口曾是珍奥核酸胶囊的“忠实”消费者,也是勇于站出来讲话的“身体有不良反应的”人之一。  日上午,记者在济南采访了王喜平、庄明彩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老两口退休前都是国家干部,生活优裕、儿女孝顺,上了年纪后自然想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据王喜平老人回忆,2002年国庆节前后的一天早晨,他去济南市英雄山路20号保健品批发市场遛弯儿,一位女孩拦住他推销珍奥核酸胶囊,说是对中老年人有好处。王老一听,便跟着女推销员来到附近的银座宾馆听课。“一个上午讲了4个小时,说修复基因,抗癌防癌什么的。”王喜平毫不犹豫地花4980元买了一箱(10大盒),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身上没带钱,那位女推销员很热情地让他先把货带走了,第二天才来家里把钱拿走,“给了她5000元钱,找了20元”。  从此,王喜平、庄明彩老两口开始服用珍奥核酸胶囊,吃完一箱后又买了三箱。坚持服用了两年多后,王喜平老人感觉腿酸,身体不舒服。日,王老到山东齐鲁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他尿酸特别高,问吃了什么东西?当得知王老长期吃珍奥核酸胶囊后,医生告诫他千万不要再吃了。此时,老伴儿庄明彩也正闹病,手脚变形,痛风,腿不敢走路。随后她来到济南市千佛山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尿酸高,并且容易引起痛风病,建议停止服用核酸胶囊。王老说:“一开始我们还有点不相信,人家宣传得那么好,怎么就不能吃呢?后来又咨询了山东大学一位研究生物的教授,人家说别吃这个东西了,吃得越多对身体越不好,孩子们也劝,我们俩就不吃了。”  王喜平老人表示:“我实话实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这个核酸胶囊不适合我们老两口吃了,对别人怎么样不知道。”庄明彩老人还告诉记者,当时剩下了几盒药,价值一千多元,找了推销员和经理好几次,都说不变质不能退。反正手头也不困难,干脆就给扔了。|||案例二  注:此封信是珍奥经销商上海海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写给打假斗士方舟子的信,有良心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尊敬的方(舟子)先生  您好!  我们原是大连珍奥核酸的经销商,这次向先生反映的问题是:珍奥核酸擅自改变产品生产配方,用造假掩盖欺诈。其实通过您的《科学成就健康》对珍奥核酸问题都有了一个完整的阐述。这次珍奥造假事件将是核酸骗局的最后终结。  反映问题1:核酸产品诱发痛风、尿酸增高等副作用,严重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  自2005年年初起,陆续有消费者向我公司反映服用该产品后出现尿酸过高的现象,且部分患有痛风的消费者服用该产品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再一次诱发了痛风。许多消费者强烈要求退货,我公司立即与大连珍奥集团公司的负责人联系,希望得到解释,但他们始终拒绝答复。后来我公司通过咨询国内医药卫生健康领域知名专家才了解到核酸类产品容易出现诱发痛风、尿酸增高等副作用已是不争事实。专家指出,核酸通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类,是遗传基因表达的重要物质,国外发达国家迄今为止尚没有见到国家允许或认可的将核酸作为功能食品原料而生产的功能食品,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调味剂而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均是以5/-核苷的形式而使用,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均有严格的限定,过量食用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至此我们终于看清,大连珍奥集团公司片面利用核酸是生物遗传基因表达的重要物质这一概念,大作特作核酸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细胞突变、修复和改变基因片段等神奇疗效,既欺骗了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出身的经销商,更欺骗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截止到2006年末,我公司主动为许多消费者办理了退货。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由于长时间服用“珍奥”核酸产品以致出现痛风症状加剧、关节变形。可以说,我公司在承担了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正常经营已陷入瘫痪。目前,我公司尚存有约10000余盒“珍奥”核酸产品,价值达贰百多万元,已不再销售。  反映问题2:“珍奥”核酸擅自改变产品生产配方,以造假掩盖欺诈。  为进一步弄清事实真相,我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将“珍奥”核酸产品按国家产品检验的标准,批次送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分析。令人惊讶的是,该产品被检测出总黄酮、总皂甙、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效成分。专家指出,核酸产品的主要原料是[红小豆、黑小豆、绿豆、豇豆]四种豆,通过酶解技术制得,根本不可能含有那么高含量的总黄酮、总皂甙、维生素C、维生素E,这说明大连珍奥集团擅自更改了配方。在得到专家有力结论的同时,我公司还通过大连珍奥集团的内部得知,大连珍奥集团因知道原向卫生部申报的产品配方效果不明显,而且有明显副作用,为扩大市场份额需要,延缓服用者发生副作用的时间,确实擅自把产品配方改为“人参茎叶皂甙粉、银杏叶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E、5&-核苷酸”,其中四种豆酶解而得的核酸用5&-核苷酸代替。至此,我们终于认识到了大连珍奥集团——这样一个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的本来面目,那就是“用造假掩盖它的欺诈行为”。  我国是法治国家,如何能容忍这样的不法行为逍遥法外?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规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内容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改变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名称、标签、说明书等”;《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而生产经营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食品的,或者该食品的产品说明书内容虚假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因此,对于这样一个长期的、恶性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应如何处置,是有据可查、有法可依的。  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不再让更多的消费者继续受到蒙骗,我公司决定不顾一切站出来向社会公布真相。2008年1月份,新华社记者曾就此事写了一篇文章,还就此核酸营养问题采访过您,但文章最后在刊发阶段,据称被有关领导给关照掉了。日法制日报刊登了“珍奥核酸风波再起”的文章,过后有大量网站转载包括人民网、光明网、腾迅网等,但三天之后所有的网站转载都被删除,现在网上链接只剩下题目可以搜索到,内容已被删除。“珍奥核酸风波再起”几个字孤零零的到底挂在网上是嘲笑谁!大连珍奥一直回避和压制此事,从来没有直面此事做出一些正面的解释,难道保健食品真的如大连珍奥董事长陈玉松写的一本书《思想力》一样,靠所谓的“思想力”来回报广大渴望健康的消费者吗!  我们恳请先生能就此事发表一些看法,帮助我们还全社会一个公道,及时制止这种置广大消费者利益于不顾的行为,为国家营造健康和谐环境。  再次感谢您!  祝您健康、快乐!  上海海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俞博  
凌晨|||珍奥核酸是怎么宣传自己的?  1.珍奥是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的广告赞助商。  从2001年开始不断有打假斗士方舟子对珍奥进行揭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连美国《科学》杂志都做了报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此发出通知要求集中检查核酸类保健食品广告违法问题,卫生部也通报“珍奥核酸”夸大宣传,要求对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  2006年国家商务部吊销了其直销牌照,大家可上国家商务部网站查询。  但是“珍奥核酸”在其保护伞下不仅继续在全国性报纸上做广告、登“正面报道”,而且上了中央电视台,具有讽刺意味地成为“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晚会的赞助商、在收视率天下第一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露脸,并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大户,享有不受中央电视台曝光的特权。  国内的保健品很少有超过3年的寿命,而“珍奥核酸”被揭露N年来,却好像活得更有滋有味,难怪有人要对此感到奇怪、困惑了。|||有人顶贴了在来发。  关心父母亲亲们的健康人士欢迎顶贴。|||顶
我爷爷奶奶也买了10年了没有办法|||我妈妈吃珍奥核酸十几年,没有间断过,老妈一只说见效果,我们就一只给买。结果,四年前,胃疼去医院检查,是胃癌!医生问我们:是不是长期吃保健药了?当时我就震惊了!如今,我妈妈已经胃癌切除三分之二,手术成功,告别了珍奥核酸,已经噩梦已经结束,哪想到,珍奥核酸又找到我妈妈,会议营销、培训洗脑,又买了一套托玛琳被褥,花了1万多元。我作为儿子,我快气疯了!我打电话给大连珍奥核酸总部(集团办公室
1),她们说是上海一家分公司的产品,HTB,投诉找他们。我上网搜HTB,什么也查不到。谁来拯救中国的老人们?!
珍奥核酸的罪与罚........文章来自互联网...博主不是原作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评“珍奥核酸”的法律威胁
当前位置:>>>>>>>>>>>>>>评“珍奥核酸”的法律威胁
主题:评“珍奥核酸”的法律威胁
发信人: k_xiaoyao(逍遥)
整理人: k_xiaoyao( 13:25:31), 站内信件
评“珍奥核酸”的法律威胁&
恶人往往威胁要先告状,而且也真的会诉诸行动。不幸的是,中国的法律&
缺乏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恶人还真可能得逞,特别是当恶人有钱有势与贪&
官污吏和骗子“专家”相互勾结的时候。这就使得在中国打击伪科学更为困难,&
比如以前的“水变油”骗局和邱氏鼠药案,揭发者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科学&
家甚至被告上法庭,而法庭居然还判他们败诉。现在“珍奥核酸”也威胁要告&
转发揭露“核酸营养”这一骗局的文章,给一些网站(我知道的有“搜狐”、&
“凯迪”)寄去了最后通牒(见后)。他们倒是没有跟我联系,大概知道吓不&
了我。不过新语丝国内版网站有可能被封,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一旦被封,&
我们将启动xys3,&xys4,&……&
下面我先驳斥这份最后通牒的一些不实之词,然后再跟这个律师事务所探&
讨一下法律问题。&
“我国全国性专业学术机构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科技发展中心的意见亦表明:&
人体核酸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从头合成,但由于我们日常饮食结构&
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加之肠胃消化功能及肝脏代谢功能的个体差异及&
健康状况,会部分影响食物核酸的消化吸收及从头合成;新生及年轻组织的内&
源性核酸从头合成比例较大,而增龄、衰老组织和能量代谢障碍时补救合成的&
比例增大,摄取一定的核酸及寡核苷酸通过补救合成方式可有利于改善不合理&
的饮食结构及肝功能降低而引起的核酸营养缺乏症;日常生活中适量补充外源&
性核酸制品有益于健康。”&
从名称上看,“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科技发展中心”似乎是个行业机构,而&
非科研机构。而且这个意见,是否经过了正常程序,在理事、会员中进行过表&
决?还是个别人盗用这个学会的名义?由哪几位专家做出该鉴定,敢不敢签上&
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保健必需有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的依据,因此生理&
学、生物化学和医学方面的专家意见更为重要。当这个“科技发展中心”违背&
生物医学常识,声称存在“核酸营养缺乏症”、“日常生活中适量补充外源性&
核酸制品有益于健康”时,请问是根据国际学术刊物上的哪些论文做出的?&
“人体是否需要补充核酸,是生命科学的一个课题,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证明,核酸在营养学和药理上的功能和用途是世界公认的。当然,不排除个别&
科学家对此仍有不同意,但这种意见充其量仅仅是一种观点,并不能成为一种&
最终的、科学的定论。”&
好一个“世界公认”!请问世界上哪一个权威学术机构如此认为?那一&
本生物医学的权威教科书如此介绍?又有哪一份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的综述如此&
评价?我们所知道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TO)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DA)&
这两个权威机构都明确表示,核酸不是营养物,不存在核酸缺乏症,人体无需&
补充核酸。&
“以‘珍奥核酸’为代表的十余个核酸产品的上市,均通过了严格规范的&
审批程序。这些产品由数以万计的消费者服用,被证明确有明显的保健效果。”&
通过了审批程序,获得卫生部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只表明这些核酸产品&
在法律上可以在中国销售,不是非法产品,却丝毫也不意味着它们的功效就有&
科学的依据,更不意味着它们就可以胡乱吹嘘。负责审批的官员、专家可以被&
收买,报批的材料也可以伪造,这些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所谓的“保健效果”&
是由哪个没有利益关系的机构做的调查?发表在哪份学术刊物上?是否做过了&
安慰剂对照以排除这不是安慰剂效应?&
“有关大连珍奥核酸信息,这些信息称大连珍奥及其核酸产品‘无耻’、&
‘大骗局’、‘赤裸裸的商业大骗局,而且是一个打着保健的招牌却可能危害&
身体健康的大骗局’等等。大连珍奥认为,该等针对大连珍奥的评议缺乏有关&
的事实及法律依据,评议以极具侮辱性的词语,严重侵犯了大连珍奥的名誉权。”&
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骗局,指出那是一个骗局,这不叫侵犯了名誉&
权,正如我们抓住了骗子,就称他们为骗子,以引起公众的注意,也不叫侵犯&
了名誉权。“骗局”、“骗子”的叫法本身并不犯法,这是公民的言论自由,&
只有是在没有证据而乱诬蔑的时候,才是侵犯了名誉权。&
倒是“珍奥核酸”所作所为,很可能已违反了中国法律。中国的消费者完&
全可以控告他们做不实的广告欺骗消费者。“珍奥核酸”在做广告时打出38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头像,也是一种损害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名义的侵权&
行为。我们将一一通知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人有的已去世,有的已退休,&
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但也已有三位(David&Baltimore,Paul&Berg,Werner&&
Arber)答复说,他们从来没有就没有允许“珍奥核酸”使用其名义和肖像,&
他们不认为核酸有营养价值。如果他们要追究“珍奥核酸”的法律责任,“珍&
奥核酸”那才叫吃不了兜着走,看谁吓唬谁!&
最后,我声明一下:如果有哪家报刊、网站、出版社因为揭露“核酸营养”&
骗局而被起诉,或者如果有哪位中国的消费者控告生产“核酸营养品”的厂商&
欺诈,我都愿意回国出庭作证。&
.&----岂能尽入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奥核酸 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