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器材就是折腾18 135mm镜头够用吗,一机一镜怎么够用

一机一镜——为什么要使用定焦头练好基本功?
一镜走天下,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你拍摄的对象是什么。在一机一镜的定义中,不存在变焦镜头的内容。如果讲变焦镜头的话,也就没有一机一镜的定义。卡蒂埃-布勒松是一机一镜的典范,寇德卡也是,他曾经长期使用一枚25毫米镜头。一般来说,人文领域及特定的拍摄内容,一机一镜足够用。商业摄影中,一机一镜的情况非常罕见,但也不是没有。新闻摄影中这种情况就基本没有了。
  人文领域的拍摄,一般来说,主要以三枚镜头为主:28、35、50。
  尼康曾想高价收购拍摄世界名人的邓伟手中的那枚标头。一般来说,选择标头,是以环境人像为主。35毫米镜头人像与环境兼顾,28毫米镜头主要以环境介绍为主。象寇德卡拍摄吉普赛人,介绍吉普赛人的生活环境,是衬托主题主要手法,所以他选择25毫米镜头的广角。
  有人说变焦镜头很方便为什么还要买定焦?定焦能做的变焦也能做的啊。表面看是这么个道理,实际使用中完全两种感觉。我们知道,西洋画中,素描是基本功,那么,摄影有没有基本功?我的理解,摄影的基本功就在这个一机一镜中。我们有时候讲镜头感,什么是镜头感?布勒松说:“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所谓的镜头感,就是“条件反射”四个字。长期使用某一焦段的镜头,譬如标头,你就学会用标头的眼光看世界。开始的时候你还需要用手搭个方框笔划一下才能确定取景的范畴,熟能生巧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拍摄的内容是哪些。
  比较毁人的是开始就使用变焦镜头。用变焦镜头培养镜头感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拍摄不仅仅是焦距的问题,拍摄最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拍摄的这个过程。比如你想拍摄矿工的生活,场景是几个矿工兄弟在炕上喝酒,屋内环境比较简陋。在拍摄这个场景时,首先你要先找光,光是摄影的生命,你要看,我的光在哪里,最强的光线打在哪里,在这种环境拍摄,光比很大,所以你必须要有取舍。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要找位置,比如你用28毫米镜头,F8,4米外全清晰,但屋里容不下这个距离,所以你要走两步,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景深。景深是什么?景深就是空间感。景深可以非常非常非常切实地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观看。用普通话说,光圈先决决定一切。(谈到光圈,这是一个基本功。比如标头,一般的练习,是在五米之内,用各种光圈拍摄物体,一米下各种光圈组合的景深是多少,两米是多少...虽然镜头上有景深指示,但你还是要去练,这个过程很关键,你要把这种烙印烙在脑子里。我们有时候讲艺术的创作,你连景深的范围心中都没有数,怎么去创作?)第三步,就是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在恰当的时间里按下快门。高潮会在某个瞬间降临。
  一幅好片子有没有,按下快门的瞬间就知道了。有人说胶片要等到冲洗出来才知道结果,那是你基本功不扎实的缘故。现在的时尚是用数码相机,如果说拍完了还得低头去看LCD,那是你滥竽充数的结果。从来没有一种艺术,可以在数量中找到质量。
  一机一镜,开始的时候和训练自己的镜头感有关。无论你用什么机器,胶片还是数码,训练的过程都是艰苦的,如果你用的是35毫米镜头,那么你就时刻要用35毫米的取景范围看任何东西。看的时候要注意,先看画面的四个角,然后再看中心的内容。这个过程很关键,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先看四角。要用摄影师的眼光看世界。如果你是用35毫米镜头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35毫米焦距的世界——直到你成为大师,这个世界才能再次向你敞开。
  看完我上述码的字,你就会知道,用变焦镜头培养镜头感,是件多么庞大的工程。不是说不可以,不过按照一般的规律,天才总是你旁边那个的人。变焦派的焦虑是,有些东西拍不下来怎么办?(其实变焦用久了,你也会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偏好某一个焦段的拍摄。)这个事情一点也不矛盾。对于使用定焦镜头的人,没有拍不下的内容,关键是你想怎么拍。还是拿拍摄屋内矿工的场景打比方,用50的标头照顾不了环境的介绍了,怎么办?没有什么好怎么办的,改变原来的拍摄思路,改拍特写或者其他。取舍只在一忽悠间。谁也没有规定,一幅好的照片,一定一定要是什么什么的模式。模式是你自己制订的。变焦在学习的阶段,特别限制人的思路,这也是我不主张在初学摄影的那几年,用变焦头的缘故,因为你总是会试图用一种模式拍摄所有的内容,所以拍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除了家里的高跟鞋,你已经找不到新的视觉;你开始把兴趣转到摄影器材上,然后你就会发现,玩玩器材做个逍遥派在有米的日子里也是很快乐的事情。所有这一切,有可能仅仅是因为,从始至终,你都没有掌握自己的镜头感,你一直都在摄影的大门外徘徊,尽管你握着2110万象素的马克兔,但是那个,只和你的腰包有关。数码的危险性还在于,你可能更多地关注PS的技巧,而忘记了素材的来源。所有的素材都要求经过你那独一无二久经训练的摄影师的眼光来裁剪。
  一机一镜,怎么用都够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盘点那些我有爱的相机与镜头
& & 摸爬滚打瞎折腾,算算已玩摄影有3年多的时间。庆幸自己仍然坚持着这个爱好,水平也有所提升,还找到自己偏爱的拍摄题材,不幸的是在自己热衷的数码135系统内也倒腾了不少器材,进进出出也损耗了不少钱。& & 我不是资深的器材党,也没器材编辑的水平,但我仍然要盘点一下这几年我有爱的机器和镜头,因为目前主力器材是微单,就发在EVIL论坛吧。- 相机篇索尼A900& & 我的摄影器材是从索尼开始的,起初的非主流,却伴随了我近2年的时间。如果不曾拥有过A900,可能现在都会觉得遗憾。A900是索尼第一款也可能是最后一款全幅单反旗舰,一款继承着美能达血统和外观的男人机。它分量不轻,个性鲜明,优点与缺点一样突出,却承载着我学习摄影中的美好回忆。A900第一次圆了我的全幅梦,高耸的额头有些另类,明亮的取景器却绝对惊艳,在我眼中它应该是索尼色彩的代表,也是之前对色彩建立的标准,更是我在照片上表达色彩的基础。是的,虽然它有个我几乎从来都没看过的肩屏,有着五颜六色的高感暗部彩噪,有着我形容为订书机一样的快门声,但我清楚,我爱它的就是色彩,纯粹而简单。松下GF1& & 第一次像冒险似的入了这么个微单先驱,很难想象在当时圆梦全幅的情况下,我还能看得上微单这样的相机新品。要不是还有着买给老婆的想法掺杂,也许最后真的很难下手。不过这个小相机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反倒给我意外的惊喜。GF1是当时同期我认为操控最好的微单,各种便利实体功能键,是我人为强加给筛选微单的标准,但仍然有所揽获。它的色彩是厚重、低沉的,不张扬,甚至有些沉闷,但如果你找对了拍摄题材,例如人文风、纪实风,或平实的画面,它的色彩表现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不认为它超越了索尼的色彩,但它同时吸引了我的眼球。GF1扎实、可靠、有分量、易用、体积适中,怪异的快门声,密实的成像特点,从此带我进入了微单的世界,一发不可收拾,也是第一台我用过的实际出图比LCD显示更好的相机。富士X-Pro1& & X-Pro1是微单的新品,也是高端产品,甚至OVF旁轴取景的方式不能算为真正意义上的微单。在我看来,它的复古外观和去除低通滤镜的定制CMOS,会被拉来和莱卡M比较,它不算快的对焦速度被拉来和M 4/3微单比较,它的画质和分辨率又被拉来和全副单反比较。所以它是当前微单中最处在风口浪尖的机器,褒贬不一。我拥有X-Pro1的时间不长,但却从没有一款机器像X-Pro1那样让我考察良久,纠结万分。幸好在我第一次上手后我就确定有爱了。虽然我要承认作为微单它块头很大,我要承认横比对焦速度,它不会占优,单比机身价格,它也过贵,但它的混合取景、美观的菜单、新奇的功能,给我带来的全新的使用感受和APS-C幅面JPG画质及分辨率、高感画质、自动白平衡的优秀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我不敢说我只拥有这样一部相机就能满足,但我确定要拥有这样一台相机。这台争议颇大的相机再次验证了这句话,好相机不需要推荐,懂的自然懂。- 镜头篇索尼16-35ZA& & 这不是我拥有的第一款ZA镜头,却是我拥有的ZA头中使用率最高,最满意的镜头,没有之一。我花钱买过的16-35 F2.8镜头一共有两款,另一款是佳能的二代,但我所有出掉的镜头中,出片最多,让我情绪稳定的应该只有这个镜头。它让我确认了自己对广角的偏爱,同时也发现了35mm视角的美好,让我第一次用这个镜头几乎在一段时期通杀了各种题材,让我渡过了最长的一机一镜阶段,并拍了不少自己可以认可的照片。它让我逐步建立了蔡司色系的初始认识,冷艳而锐利。冰冷的镜身和遮光罩,可靠的素质,总之它给了我回忆中的各种美好,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认为,如果让我给全幅只配一个镜头的话,最方便最可靠的就是这只16-35ZA,没有其他。松下20饼干头& & 这只镜头是GF1的套机头,当然也是我事先调研过的小镜头。起初我只是听说了各种传闻,什么莱卡帮松下设计了这个镜头,什么这个镜头的色彩有莱卡味,什么最强微单饼干头,我都不知真假,唯有当时网上查到的不少20饼干头的照片,是在单反以外唯一能吸引到我的,所以成双成对,就拿下了GF1+20这个套机。松下20饼干头是我微单保有时间最长的镜头,直到现在。不仅我拿它出过一些不错的照片,我老婆更是。毫不夸张的说,在世博期间空气质量最好的那段时间,我带20出去拍一次,就惊喜一次,震撼一次,甚至忘记了单反。即使世博后的空气不好了,这个镜头也依然没让我失望过,老婆带去国外旅游拍的照片更让我为之惊讶。它小巧干练,素质优异,逆光表现优秀,即使在光圈全开的表现也让人称道,偏暖色系饱满而不张扬的色彩表现,虽然我清楚松下机内会对本牌镜头做出校正优化,但这仍然不妨碍20饼干头在微单镜头群中脱颖而出。至于它的价格,在当初选择不多,器材不便宜的时期,不被炒作时绝对超值。哪怕在现在选择丰富,价格齐全的现在,我还是认为M 4/3微单,特别是松下机器,配20饼干头是综合价格、素质、最可靠、安全的选择。佳能35L& & 当我爱上35mm焦段的时候,就着魔的去研究135单反内的各家的35 1.4镜头,包括一些手动头,但最后,35L是让我立誓一定要入的,为此我给它配了昂贵的“镜头盖”——佳能5D2。我不敢说它是最好的35定焦头,否则无论单反还是旁轴用家里,都会有一大群人来喷我。但如果让我在135单反中选一个35 1.4 AF镜头的话,我只会选35L。我不盲目,只是说不清它吸引我的地方,饱满而偏胶片感的色彩,稍稍过强的反差,适中的锐度,和光圈全开后说不清的氛围存在感,不管别人是否认同这些感受,这就是我的真切感受。如果只凭感觉出发,从我所拥有过的单反镜头去选择一个,而不去考虑拍摄适用性的话,相信我还是会选35L。我庆幸自己还是用它拍了不少照片,没有只沉浸在那种主观的感受中纯YY,那些照片也一直留存着我对35mm视角最美好的印象。也许最爱的东西,反而不用过多描述,也描述不清,35L就是这样的。& & 我还拥有过的机身有索尼A200、A550,尼康D3S,松下G3、GF3,佳能5D2。拥有过的镜头有索尼16-105、50微距、135ZA、24-70ZA、70-300G,美能达50 1.7、70-210 F4,适马50 1.4,尼康24-70G、60G微距、14-24G,富士龙XF35、XF18,当然还有一些使用过但没有购买过的其他摄影器材。我最后想说的是,买器材就像谈恋爱,你谈过很多,也觉得都很好,但有爱的,可能就不多。正所谓好的不一定最合适,合适的一定会很好。过眼云烟,隐约还现。
分享此话题:
嗯嗯,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EIME哥谈了很多恋爱~
p.s. 哥整几张你的宝贝合影的照片吧~
有图方便推荐
嗯嗯,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EIME哥谈了很多恋爱~
然后还孕育了一个小娃子
都是这么折腾过来的
折腾的路还长着呢,呵呵:)顶折腾!
合影里的不是GF1哦
我的第一台相机海鸥的DF-2,第二台相机佳能的EOS30,注意没有D,我的第三台相机至今还没有。数码时代一直没缺过相机,所以一直不知道要去买一台什么相机!这些年用的相机有奥巴E,富士F,索尼alpha,佳能EOS,以及松下或者卡西欧的卡片机,不过随身装备是索爱手机,哈哈!祝你玩器材玩的开心!另外索尼的135stf和35G是我最喜欢的,新的菜头说实话我觉得不如美能达的G头好用,怀旧吧或许
看来LZ是一个博爱的人。
合影里的不是GF1哦
我的olympus也想配那个松下的20饼干头
听说对焦会慢点 但是真的听评论什么的都说不错 很吸引
那些我有爱的相机与镜头
直接用了gf3,比单反方便多了,单反各种举不动啊 -_-'''''''' 对焦也方便,点哪儿对哪儿。新进了个20的头 背景虚化比14的还强大,就是对焦比14稍慢,不过也无所谓啦 哈哈。 现在在各种摄影群,用微单战翻单反是我的乐趣 欧也
xpro1升了2.0固件对焦速度咋样啊。。。最近在犹豫要不要上 还有个选择就是a900求推荐。。。(主要是xp和a900画质会不会差距很大)而且我一般全是出raw的但很看重xp的体积。。钞票又决定我不能双修
玩了这么多135,不试试更大的画幅?
玩了这么多135,不试试更大的画幅?
不要毒害好青年哦.
我现在用的就是松下gf3我觉得不错···
继续折腾!不到M不罢休!
该摸摸胶片了我觉得
35L紫边问题。镜头有些老了,期待更新。不知道你用过适马的35F1.4没有。
土豪,我们做个朋友吧
直接用了gf3,比单反方便多了,单反各种举不动啊 -_-'''''''' 对焦也方便,点哪儿对哪儿。新进了个20的头 背景虚化比14的还强大,就是对焦比14稍慢,不过也无所谓…
和你的名字好像
想参与讨论? 要先
(y659.63.)
(aassassinator)
(不卖萌的日子)
(ax1234596)
(fufengluan00@126)
(belisabeth)
(不卖萌的日子)
(orchimike)
大家在讨论1&任何相机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2&任何胶片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3&任何镜头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4&买能买得起的最好的器材!5&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所以,先要用光可以花在器材上的钱!6&镜头后面那个头固然很重要,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重要!7&金属器材永远比塑料的好,分量重的器材永远比轻的好,贵的永远比便宜的好,除非你被人宰了!8&买器材前一定要冷静,买器材时必须要冲动,这是器材物语的理智与情感!9&假如一件器材买回不久就后悔了,说明它不属于你,赶紧卖掉止损!10&假如觉得一件器材该换了,无需考虑,立刻换了,因为到最后你还是会换,结果无非是徒增犹豫彷徨的时间罢了!11&不用担心贬值,器材不是股票,买器材是使用,不是投资!12&不用爱惜器材,器材没那么娇贵,它存在的意义是被使用,而非供奉!13&胶片也属于器材,选择胶片的难度不亚于选择器材!14&没有一步到位的器材,没有一步到位的系统,除非你是个没有激情的人!15&测光表对于玩家来说,实用意义远远小于亮骚意义,所以,它很重要!16&不必介意器材是否防水,我们不是新闻记者,不会在大雨滂沱中抓拍抢拍,防唾沫就够了,这样在你口若悬河地炫耀器材时可以更加肆无忌惮!17&不要买副厂镜头。Carl&Zeiss除外!18&UV镜只有两个牌子,B+W和TIFFEN;UV镜只有一种镀膜,多膜!19&UV在数码时代,其实是多余的!20&气吹的牌子叫A+F,镜头水的牌子叫Carl&Zeiss,镜头笔的牌子叫MATIN,灰卡的标准叫kodak!21&附件是器材中相当重要的环节,摄影中最大的附件是车,最常换的附件是模特!22&玩反转和大画幅有一个重要附件就是放大镜,Schneider是王道!23&相机是用来拍良辰美景的,不是用来拍牙膏牙刷的!24&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超广,如果可以,它是HOLOGON!25&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85/1.4,如果可以,它是85/1.2!26&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300/2.8,因为400/2.8太长,而200/2略短!27&当你觉得自己该精简器材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了技术派!28&当你总是觉得自己缺件器材的时候,你就快成为一个器材派!29&当你觉得自己快要成为一个器材派时,你就已经是器材派了!30&成为一个器材派高手不比成为一个技术派高手容易,当在同一焦段中有两支以上重复的镜头时,你刚刚踏入门槛!31&当你连2.8的光圈都觉得小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成熟器材分子了!(这条适用于圣贤书)32&当你的镜头群中全部都是恒定光圈且一半以上为1.4的时候,你已经走向毒枭的行列!33&当你拥有“F口28/1.4,F口58/1.2,M口16/8,M口50/1,YC口300/2,YC口85/1.2,EF口50/1,EF口200/2”中任何一支时,你已经无可救药了!34&当上述镜头中你拥有超过两支时,可以办理离婚、分手、或尽快把另一半的器材热情培养起来!35&当上述镜头你都拥有时,兄弟,咱们拜把子!36&器材派没什么不好,可悲的是成了器材派还在器材上说不出个所以然!37&旁轴的巅峰是ALPA,大幅的终点是Linhof,广角的至尊是HOLOGON,长焦的霸主是SONNER,日本相机都是上不了大席的狗肉!38&Leica不是品味的象征,是营销的完胜,Leica只有一支镜头,就是那支有着两片萤石的八枚玉!39&玩镜头就要玩结构,所以要玩Carl&Zeiss!40&于是Leica烧钱,Carl&Zeiss要命!41&Leica的快门再轻,也比不上镜间快门的120旁轴,加上底片的优势,一台BRONICA&645都能将MP打翻在地,所以,以为Leica是终点的人其实是器材的井底之蛙!42&ALPA加Carl&Zeiss镜头是高端摄影玩家的标杆,遗憾的是,达到这个标杆需要浸淫太多器材!43&好器材和名牌包一样,是需要行家来鉴赏,上来就问价钱的主儿和看到LV就问真的假的一样,跟你不在一个档次,无须搭理丫的。行家一般不问,行家都装深沉地摸摸看看后显得面不经意其实心中嫉妒不已地轻率地点点头而已!44&一机数镜的玩法是折腾自己,最好的配置就是一机一镜:有几支镜头,就配几台机身!45&移轴是大画幅的专利,所有135的移轴镜头都是扯淡!46&近摄镜和皮腔永远替代不了微距镜头!47&微距无弱旅,标头无弱旅!越贵的镜头越彪悍!48&每家都有大三元,大三元就算光圈做到1.4,也永远都是二流镜头,在同一时代中,变焦绝无可能超越定焦!49&用定焦侮辱变焦,用旁轴奚落单反,用大幅藐视旁轴,玩摄影总会在看不起别人和被人看不起的波段中周而复始,所以,玩器材要低调!50&玩灯是一个新的开始,SB800只有一支的人不叫玩灯,SB800的基配是两支,标配是四支,豪配是九支,正面两支侧面两支背后四支,还有一支备用,此外还得有SU800!51&倍感打击的是,玩SB800其实不能算玩灯……灯的牌子叫Broncolor!52&开始玩灯后需要一个助理,否则那些笨重的家伙会让你苦不堪言,或者你可以像我一样,玩单灯,当停车地点距离拍摄地点300米以内时,一套600W的套装勉强可以拿得动!53&数码后期是无聊的,是对摄影本身的阉割,是对器材装备的侮辱,但不得不去做。数码后期器材中最重要的是显示器,最不重要的是显卡!54&高档数码是奢侈,低档数码是垃圾,中档数码是奢侈的垃圾!55&便宜买死人!56&假如没有一支大炮,你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好不好!57&永远记住,机器总是比你聪明得多的;也要永远记住,机器有时候是很笨的--那都是因为你笨,没有正确的去使用它!58&景深是器材派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所以要掌握景深计算公式,下载一个软件放在手机里,因此,手机最好是Windows&Mobile系统的!59&记住无忌的名言:一分钱,一分货;二角钱,二分货;三元钱,三分货!60&下一支镜头是最好的!61&下一个附件是最需要的!62&下一台机身是最不可或缺的!63&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相机;同理,买你扛得动的最重的脚架!64&三角架,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65&球台的路程略略短暂一些,悟性高的话,第二个就可以到位了!66&稳定系统中最讲究的是快装板,顺利的话,一个器材派会有五片以上!67&稳定系统中假如没有快门线,上述的一切都将沦为扯淡!68&器材中,永远令人头疼的是包,永远无法立竿见影的是UV镜,永远令人欣喜的是接目镜放大器!69&在目镜上花的每一分钱都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中性价比最高的就是橡胶目镜杯环!70&想要比别人的视角低,就要趴下;想要比别人视角高,就要举起;想要比别人斜,就要狂侧--否则,你就需要直角取景器!71&对于135相机来说,腰平取景器是非常重要的附件!72&对于120相机来说,眼平取景器是非常重要的附件!器材附件的疗效在于帮助你榨干器材的潜能,副作用是榨干你的口袋!74&买一台四万的机身,还在意四千的附件吗?买一支六万的镜头,还在意六千的附件吗?买了三千的附件,能不配三万的器材吗?75&对器材的态度将构建摄影的人格!76&烧海无边,回头无岸!77&成为一个器材派之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别丢器材的人!
深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目前系统繁忙,请稍后刷新试试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5872)│回复(32)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玩器材就是折腾镜头,一机一镜怎么够用!
买器材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做决定的,永远没有一步到位的器材!对于那些说什么要玩单反就上全副牛头的人,我想说你压根没有体会到玩器材的乐趣,更没有仔细把玩过几支镜头,我花了三万多了,可是至今还没有升级到全副,我肯定认为5d3比我的7d好得多,但是7d我现在完全够用了,所以我现在还是把有限的资金花在镜头上,而觉不会买一部5d3加24-70的套机,亮一下我败的镜头吧!小痰盂肯定得有,最便宜的,使用率却很高,40/2.8饼干。17-40,24-105,70-200/2.8,适马150-500,国产8mm鱼眼,500mm折返,中一光学135/2.8,老梅伊的50-1.8手动头(淘宝买的只花了680,很不好用,所以做收藏吧),昨日又淘宝了一支中一光学的85/2.不知道谁和我的想法相同!
24-70/2.8肯定好,但是12000大洋我肯定会买几支别的。不差钱的土豪可以笑话我!
每一支镜头都有他的风格和特色,作用也不同,没有深入把玩过怎么能够体会到乐趣啊!一机一镜是绝对玩不到高潮的!
努力赚钱,争取年底换一部5d3!
本帖赠分共1人加分,共加3分
已有1人赠分
引用蛐蛐a发表于1楼的内容
支持蜂鸟网
引用sundaykith发表于2楼的内容
哈哈,被你笑尿了......
真正的高潮原来在后面-----------努力赚钱,争取年底换一部5d3!
还是感叹号.........
引用hyzx2014发表于3楼的内容
这么多镜头、拍人像哪个最好呢
引用by780g发表于4楼的内容
你这个配置,真不好说什么。
一机3镜,小痰盂备用,
2470和35L,今年不会再入镜头了
引用killtheone发表于5楼的内容
我感觉楼主的意思是再添一部5d3吧?我现在就在努力在上个机器,单机换头忒麻烦。现在用着俩6d,一部朋友的。以后准备看看7d2是啥效果,或者价格不错弄个二手的7d。来个g1x替代24-105。
引用nowitzkileng发表于6楼的内容
小痰盂,40饼干,70-200都可以拍人像啊。如果你想搞怪一下,8㎜的鱼眼也可以试一下,换算成全副等于13mm的超广。人像也不一定非要大光圈,非要虚化!
引用蛐蛐a发表于7楼的内容
引用cczz888发表于8楼的内容
一看兄弟就是城里人没处用超广和长焦。
引用蛐蛐a发表于9楼的内容
你压根没有体会到玩器材的乐趣....
只求量 不管质。。。 路还很长啊~! “器材党”!!!
全幅机身都不是。。。~! 玩器材 玩机身也是一方面。。。。 还好 后面醒悟了。。。
加水。。。 + 3、、
引用nicecarl发表于10楼的内容
老那 -- 那哥博客: /nicecarl/
玩器材就是折腾镜头,一机一镜怎么够用!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8 105镜头够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