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模拟振动台 厂家频发 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专家分析:地震频发 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央视网消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新西兰、印尼、美国和所罗门群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世界多地发生地震。
  如何解释这接二连三的地震,它们之间有关联吗,能否说明地球是否就此进入了活跃期?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对此进行了分析。
编辑:钱景童
责任编辑:王敬东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地震频发 难道地球已开启“震动模式”?
时间:13-04-23 09: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 编辑:夙愿
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级到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国际地震专家。
【52pk 4月23日消息】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级到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国际地震专家。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
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年都会有一次8级以上地震,近20次7级以上地震,超过120次6级以上地震。因此,近年来多次大地震并不表明地震正在增加。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副教授彭志刚介绍说,地震学界对于地球是否进入活跃期还在争论之中,尚未达成共识。有一种观点认为,自2004年印尼大地震以后,全球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两次8级以上大地震,发生几率高于2004年前平均两年一次,所以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上一个特大地震比较集中的时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这是有科学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又发生了9.2级地震。所以,一些地震学家提出&超大地震活跃期&的概念。
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情况完全可能是随机现象。人类对地震有可靠的观测记录实际上始于1900年,到现在也只有一百多年时间。区区一百多年,对研究地震的周期性来说还是太短了,因此,得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结论为时尚早。
在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中,大多数对&地震活跃期&的说法持谨慎态度。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就认为:&地球发生地震的频率有高的时期和低的时期,但这种高低起伏难以与随机现象区分开来,所以,对于所谓的活跃期有多长,我们无法做出评价。&
帕森斯推荐了一篇2012年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其中就关注到2004年印尼9.0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等大地震频发的情况,探讨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系。这篇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难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活跃期的结论。
既然科学界倾向于认为大地震发生仍属随机,为什么许多人都有活跃期的感觉呢?这篇论文提到,现代社会传媒日趋发达,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体的大量报道,导致一些人形成了我们正生活在&大地震时代&的印象。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陈胜早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震感强烈的地震频发,一方面因为人类对地震的监测水平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与媒体对地震的报道增加有关,并不能据此表明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翻页快捷键:←|→
关注 52PK游戏网 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最火游戏激活码 最有趣游戏资讯
*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及描述。
一周新闻排行
2016年Gstar游戏展11月17日-11月20日在韩国釜山BEXCO开展,Nexon、网禅、Mg...
2016暴雪嘉年华于11月5日至6日在美国加州安纳海姆会议中心举办,52pk游戏网...
Copyright © 2002- 版权所有 52PK游戏网 渝ICP证B2-号 渝网文(-010号股票/基金&
7级以上地震全球今年已12次地球进入了振动模式?
  近10年全球  巨大次数明显增加  孙士f认为,目前地球的地震活动有增强态势。“相对前50年,近10年全球地震频率加大,尤其是巨大地震次数明显增加。”一般来说,全球一年平均会发生18次左右7级以上地震。但今年截至4月20日,已经发生了12次7级以上地震,占到了近七成的比例。这说明今年前四个月的地震活动水平比较高,至于下半年还会不会发生较大地震,谁都无法准确预测。  为什么有生活在  “大地震时代”的感觉  国际专家的观点认为,一是过去对地震了解不多,现在随着监测水平的提高,大大小小的地震都可知晓。二是现代社会传媒日益发达,地震信息被迅速传播,相关讨论也更多,其中不免有夸大之辞在流传。三是全球地震带人口越来越密集也是不争的事实,地震的破坏性也因而变大,更加引人关注。这些因素合力导致一些人形成了我们正生活在“大地震时代”的印象。  焦点关注  3~4月难道是地震月?  日,发生了9.0级地震;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有网友总结说,3~4月是地震月。  不过对这个说法,专家认为没有依据。南京市地震局应急处副处长赵兵说,大地震是否在某些月份更集中,这要把全球近百年,乃至更久远的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后,才能得出来。“3~4月份是地震月的说法,显然不成立。”因为,历史上,三次最大的地震分别是2月、11月和12月。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5月。  为啥今年地震特别多?  21日,除了四川雅安的余震外,我国黄海发生了5.0级地震;而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2日17时1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交界(北纬42.9度,东经122.4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  为什么今年地震这么多?孙士f说,对于未来地震走势,现在不好说。从现在来看,只能说地震形势严峻,应该给予高度关注。而赵兵说,这和我国所处的板块有关系。我国处于环(,)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的内陆板块,从全球来看,今年环太平洋板块处于活跃状态,因此,我国的地震也相对多。专家说,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四川之外,我国地震活跃地区还有云南和新疆,它们都位于南北地震带上。一直以来,云南和新疆地震活动都较为活跃。  印尼地震让地球变圆?  有消息称,由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2004年印尼大地震,造成的灾难性陆地位移导致赤道鼓起的程度有所减轻,使得地球变得更圆。是不是地震真的使得地球变圆了?赵兵表示这不好说。但是巨大地震,确实会给地球留下后遗症。比如说: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使得日本当地的陆地有所下沉。这次芦山地震如何?专家说,还要进一步科学勘察后才能知晓。  是太阳惹的祸吗?  那么最近地震这么多,是否和太阳活动有某种关系呢?中科院紫天文台的专家说,目前还没有找到证据。而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也认为两者没有直接联系。科学家将太阳活动如黑子、太阳风和磁暴的历史数据与同期发生的地震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他们发现太阳活动和地震频发或大地震数量增加之间没有显著联系。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和磁场,但与地质活动关系并不明显。专家说,造成地震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地球的板块运动。  专家答疑  汶川的余震?  结论各不相同  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目前这个问题还有争议,记者采访的国际专家大多倾向于认为这是余震。而中国地震局一些专家曾表示,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是独立的两次地震,芦山地震不属于汶川地震的余震。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陈胜早对此表示,上述两种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  地震活跃期?  接近随机分布  多次发生的大地震是否表明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专家学者大多对“地震活跃期”的说法持谨慎态度。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推荐了一篇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这篇文章颇能代表科学界的主流意见。  预报可能性?  难预报但可尝试预测  现在科学界承认在地震预报上的能力有限。那地震预测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存在用词的细微差别,预测某地在某段较长时间内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还是可以尝试的。“生活在地震多发带的人们应做好防范准备。”  如何应对  预警系统值得推广江苏也有此规划  “4?20芦山地震”,成都成功预警地震,为市民提供了28秒的避险时间。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振亚说,地震预警系统,主要是打地震波和电波的时间差。地震预警系统,是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电台公布出去,为大家的逃生赢得非常可贵的时间。电视、电台的发布,主要是靠电波,速度30万公里/秒。“这样可以为大家赢得一些时间。”据介绍,江苏地震预警系统还在规划中,目前还没有实施。江苏的地震预警系统规划纳入了国家关于地震预警系统当中,目前还在审批中。  南医大教授建议  家庭要备应急袋  如何能在灾难时为自己多争取一点活的希望,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王一镗提出,“三分救助,七分自救”,并建议居住在灾害频发地带的家庭配备“备灾应急物品袋”。日本的家庭有“备灾应急物品袋”,其中有饮用水、压缩食品、常用药品、常用器械等。这个做法值得学习。  地震?相关  芦山地震还在余震不断,昨天17时11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交界又发生5.3级地震。 昨天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许多网友热议“地球还安全吗?”  “今年1~4月份,全球已经发生了12次7级以上地震,明显高均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f说,应该给予高度关注。
04/22 10:2504/22 10:1204/22 07:5404/22 07:3904/22 07:1604/22 06:3404/22 01:2404/22 01:24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振动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