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同时复试一定要联系导师吗几个导师

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
在0℃的江苏无锡街头,环卫工用双手疏通下水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要不要联系导师
  复试之前,大家都在问到底要不要联系导师,怎么联系导师。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是联系导师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不同于博士生的招考,硕士生导师往往无从知道考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
  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所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丝毫兴趣,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
  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
  比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学术研究上获得的奖励以及毕业论文等材料传给导师,在联系中强调自己的优秀品质和学术能力,给导师心里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分(此点可以借鉴,但不可过度粉饰,中肯谦虚的表达为上)。
  第二,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毕竟导师以后在你的研究生生涯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将陪伴你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所以,小伙伴们不光要让导师了解自己,也需要去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学术派、青年学者、领导派
  一类是学术派。这一类导师大多在学术方面有突出贡献,学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导师的精力都在学术上,这类导师会带你在学术上快速成长。
  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可能手中的项目比较多,经费也比较多。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还有一类是领导派。这类导师可能在学校有一些行政职务,平日里比较忙碌,对自己带的研究生疏于指导,这一类导师就需要学生自己多积极主动联系。
  显然,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当然,有人强调选择导师应该考虑导师的人品和口碑,小编也是很赞同。
  但是也有学长学姐表示,跟了导师,每天帮导师干活,假期也木有,在那里不分昼夜的做实验,还不给补助。学长学姐心里苦~
  因此,在了解导师时,应该对其人品和口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怎样联系导师
  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是每年都在讨论的问题,怎么联系,什么时间联系,该怎么做,大家练习前都要考虑清楚,做好应对。
  什么时候联系?一般是成绩出来之后联系导师,但也要懂得分寸,别让导师烦你即可。实在联系不到其实也没什么,毕竟每年还是有很多学长学姐表示一直到录取了才跟自己的导师好好说过话。
  怎么样寻找导师联系方式?找导师的联系方式,一般从上届师兄师姐那里了解,小伙伴们可以趁寒假去勾搭几个学长学姐,扫文末二维码订阅服务号也可以搜索哦(专业课真题――找到你的初试科目――查找里面是否有入驻研究生,可以预约辅导,也可以发红包提问哈),其次在官网上查找,一般学校的官网上会有导师介绍,可能会留有邮箱或者办公室电话。
  在联系导师之前要先做一点功课,了解导师情况,主要是导师的经历、工作状况、学术研究状况以及师生之间相处情况。
  通过什么途径联系导师?联系方式建议最好还是有邮件。毕竟大过年的,打电话没准会打扰到老师休息或者其他的私人事务。而且打电话这种实时沟通可能还对自己比较有压力,导师也有可能联系完就忘了你是谁。
  发邮件的话,建议尽量一次说完自己想说的,主要是对自己的介绍,适当展示自己的学术背景与能力;表示对导师的研究领域感兴趣,有一些了解;表示非常希望成为导师的学生。最后表示问候。
  如果导师回复邮件,就再回复一封表示感谢。
  邮件中的事情尽量一次说清,并保证条例清晰,不要来往太多免得留下没有逻辑没有礼貌的负面印象。如果想要和导师形成更多的交流,可以在邮件中提出自己对于导师所研究领域的某一问题的个人具体见解和看法,这个必须做到有理有据,可以促进和导师的交流探讨。
  不过可能导师不回邮件或者比较官方的回复比较多。小伙伴们也不要伤心,努力准备复试即可。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敲黑板提醒哦~
  如果你想多联系几位导师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千万不要群发邮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导师发送不同的邮件,表示诚意和礼貌。
? 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导师?
  初试已经结束,小伙伴们应该都在准备复试了吧,今天也已经给大家教了不少联系导师的正确姿势~
  世上导师千千万,有的导师又帅又负责,有的导师高冷但是补助多,有的导师温和却要求严格……
  不知道小伙伴们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导师呢,在评论里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导师吧!
  复习方案
  考研扫我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怎么联系导师(看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
我的图书馆
怎么联系导师(看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
复试在即,找导师的问题成为考研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导师都说要挑有灵性、有潜力的学生,可面试时间这么短,如果能提前找导师聊聊,展示一下自己,相当于抢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这是不少考研人普遍的想法,于是,一些如何“讨好”导师的“人情秘籍”开始在网上流传,民间甚至流传着考研的“潜规则”:外校生拼不过本校生,与导师素昧平生的拼不过一面之交的,一面之交的拼不过找对导师送对礼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教训篇:有多少梦想可以挥霍?  教训1:联系的导师太多,给人心机太重的印象  赵xx,报考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初试成绩中等,为增加成功的几率,复试前两周她来到自己所报考的学校,打算为见导师做做铺垫。她通过自己在北京的同学和朋友,找到本校正在读研的师兄师姐们,分别拜访大家,以了解所报院系各方面的信息。接下来,便开始跟着师兄师姐去上研究生的课,辛苦奔波,倒也得以被几位导师认识。  就此来说,她的铺垫已经足够,但她还不放心,继续马不停蹄地找关系:找师兄师姐索要导师的联系方式,请求他们带她去见导师。当然,最后没有人愿意带她。于是在快复试前,她开始给有联系方式的导师打电话,自我推荐,并表示自己希望成为他们的研究生。导师们的答复大多是要看她复试的表现。于是她放下心来:至少有一个导师会要我的。面试时她一点也不紧张,毕竟大部分导师的课她都上过,回答问题时也很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导师们对她的表现也比较满意,有好几个导师都想录取她。但是很快,情况发生了大逆转——有一位导师提到赵琳此前曾与他联系的情况,立刻另外几位导师也说赵琳给他们打过电话。导师们一商量,觉得这个学生心机太重,不够单纯,最后共同决定不录取她。  教训2:目标导师不明确,造成了“撞车”  刘xx,本科学农学,跨考业报考教育学,不幸的是没有进入复试名单,于是开始考虑调剂。终于,她了解到武汉某农科所招教育学研究生,急忙与他们联系。因为身在郑州,刘杰给所里的导师们群发了邮件,在每封邮件里都说明自己的情况,并虔诚地表示想要当那位导师的学生。最初,她顺利地收到好几位导师的回信,表示很欢迎她去面试。但当农科所复试名单出来时,她发现没有自己,打电话咨询,教务秘书说因为她“撞车”了。  教训3:冒昧送礼,一瓶醋也可能误事  张xx,山西考生,初试考了某大学研究所第二名,因为经济条件比较拮据但又想去看望老师,结果送了几瓶家乡的土特产——山西老陈醋,但最后复试还是被刷了下去。事后张伟反思,感觉问题也许就出在自己送的特产上。也许他本身的意思不是“吃醋”,但就担心老师“借景生情”……  教训4:言多必失,尤其是在不懂装懂的时候  还有一位考生见导师的经历可谓是“前无来者”。导师问他:你最近看了什么书?他说我看了XXX。导师再问:相关内容的书你还看过谁写的呢?答:我看了XXX,不过那本比不上我看的前一本。于是数落一通,以表示他对本专业的学术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谁知,那本书的作者&正是该教授去世的导师所写,自然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经验篇:“前辈”们是这样克敌制胜的  经验1:到学校去听课  李xx,东北某大学学生,报考南方某高校。她初试成绩非常高,很想跟随某位导师做研究,但是听说该导师只喜欢收男学生,这让她很苦恼。复试前半月,心急如焚的她便来到学校,开始跟班听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导师逐渐认识了她,也比较欣赏她。之后,媛媛课后找到导师,表明自己的心愿,导师表示,如果她面试表现好就考虑录取她,最终她幸运地如愿以偿。  经验2:主动向老师请教  王xx,本科成绩很好,考研报的是本专业领域排名第一的学校,所以复习时特别用功。7月新大纲下来时,她发现又增加了一本参考书,据说作者是学校一位刚从德国回来的老师,学术水平很高,见多识广。但是新书看起来非常困难,尽管李惠从头到尾研读了一遍,但还是没什么感觉,好在序言后面老师留了自己的邮箱。看完第二遍后,她便将自己的一些疑惑发给了老师,很快收到回信,老师夸她看书仔细,并对她的疑惑进行了解答。接下来的复习中,她经常就书中的问题给老师发邮件(从第二封邮件开始,她署上了自己的姓名),每一封信老师都很快回复。渐渐地,她被老师广博的学识和平和的态度所吸引,渴望跟随老师做学问。  初试结束,她的成绩不错,于是在复试前一周,她来到报考的学校,给老师发了邮件,汇报了自己的成绩,并说明自己已经来到学校,想见见老师。老师答应她去办公室找他,见面后语气很友善,问了问她在本科的学习情况并随便聊聊她在学术上感兴趣的东西。面试结束后不久,她得知自己梦想成真。  经验3:钻研导师著作,言行诚恳有礼  杨xx,一个来自某名茶之乡的男生,报考的是一所知名院校的热门专业。幸运的是,他高中同学的哥哥正在自己打算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读研,而且师兄的导师正是专业参考书的作者之一,堪称本专业领域的元老,能跟随这样的导师做研究,那简直太幸运了。于是杨同学很早便开始与师兄联系,对于复习中遇见的问题和困惑,师兄也以过来人的角度给予耐心解答,加之杨同学学习刻苦,初试成绩不错,名次位列中上。初试结束后,他便开始在网上搜寻导师的专著和论文,仔细进行研究。  复试前半个月,杨同学打算到所报考的学校看看,顺便给师兄捎去两包茶叶。到学校后,师兄对杨同学的礼物表示了感谢,并随口提到自己不怎么喝茶,倒是导师很喜欢喝。这让杨同学兴奋起来,他跟师兄聊了很多,并向师兄了解了导师的一些情况,还向师兄表示自己很想见见导师。师兄认为直接引荐不太合适,但可联系导师的办公室。第二天杨同学去办公室见到了导师,还带上了茶叶。导师对于他的突然造访起初并不太热情,但当听说杨同学研究过自己的专著后,脸色立刻转晴,聊完学术上的问题,杨同学还谈到了自己的家乡,谈到茶,导师也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的喜好来,最后对于他带的茶叶也欣然接受了。自然,杨同学最终成为了名师之徒。  复试前申请做导师的助手  心理系的学生小王想报考的导师课题很多。复试前一个月,他到学校向导师的学生了解情况,学生们都说最近特别忙,在帮导师进行某一课题的实验。于是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向未来的师兄师姐讨教,与大家熟悉之后,她礼貌地提出让他们带着去帮忙做实验的想法,其中有一位师姐建议先请示一下导师。导师说正好人手也不够,那就让他试试。结果,小王硬是在复试前跟着导师做了快一个月的实验,这期间导师也喜欢上了这个谦虚、认真、好学的学生,面试结束后很快就录取了他。  策略篇:谋定而动,打十拿九稳的胜仗  谈到策略,首要的前提就是初试必须过线,所以考生要记住最关键的是前期好好复习,否则策略与你无关。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导师可能会碰到不一样的情况,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对导师了解越多,胜算就越大,多一分了解,你就多了一个成功的砝码!  策略1:相机而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报考学校时,尽量选择那些能拥有有利资源的学校,包括本校师兄师姐或老乡、朋友所在的学校,或者通过别人能在那所学校找到所报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复试之前要通过互联网查询报考学校的相关复试政策,还要请教往届的师兄师姐,从侧面了解一下导师的禀性、好恶;同时也可以在请教的过程中和未来的师兄师姐叙友谊,了解一下往年复试的情况。这样,你可能比别人多了解一些“内部消息”,包括所报院系对“见导师”的整体倾向,想报导师的学术水平、性格、习惯、好恶等。如果院系或者导师都不反感学生提前找他,那么初试成绩出来后就应与导师取得联系,清楚地告诉导师你的姓名及初试成绩,并期望面谈。有的导师不希望面谈,则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进行交流。  策略2:信息到位,见面前读懂导师  如果可能,最好面对面与导师交流,许多考研过来人认为,面谈更能给导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导师对学生很满意,被录取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考生在接到复试通知后,可马上登陆报考大学的网站,了解到复试的指定书目,并提前做好准备。由于复试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积累和自身的发展潜力,因此必须对所报专业的学科发展领域十分熟悉,其中包括学科目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并要多了解导师研究的侧重点和主要的学术观点。  在面谈前的这段时间,考生可到网上搜索相关论文,尤其是相关专业领域比较权威的学者的论文和创新性突出的论文,多关注本专业理论在实践领域内的运用以及其效果和评价。了解报考导师目前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了解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认真阅读导师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最好能思考一下这些论文解决问题、阐述观点的思路,并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导师很简单,如登陆学校的网站查询,或在图书馆的数据库里输入导师的名字,就能看到导师的基本情况和学术成果。  策略3:与导师见面要掌握分寸  如果要提前联系导师,也要让彼此的认识自然,不要太僵化,否则弄巧成拙。考生尤其要避免的是咨询考查内容或者考试重点,这种开场白几乎注定会让考生失去复试入围的机会。很多导师青睐埋头做事少说话的学生,所以与导师第一次见面时,不要夸夸其谈,否则会令导师讨厌。现在中国很多院校,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都是采取全学院统一招收硕士研究生,根据考生报考的专业以及考分,确定最终录取与否与录取的专业。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确定导师,如果过于功利地联系导师,实际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因此,你可以做的事情是:第一,要谦虚,可多向导师请教其所关注的学术领域的问题,也可以聊一些你对所选专业的情况,谈谈你对专业的兴趣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对导师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如果准备几个有意义的专业问题提问,老师会很高兴和你探讨。第二,如果你的确没什么问题好问,那就聊天,说说对学校的感受、自己的家乡等,这些是万能的话题,没有人对此反感的。谈话中要注意看导师愿意跟你聊哪些方面的问题,尽量谈论导师感兴趣的话题。第三,关于要不要送礼。送礼物之前一定要了解情况,有些导师比较反感学生带东西见面。如果老师不是太严肃或者比较“开明”,那么不妨带点小礼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些家乡特产之类或者一些水果。挑选礼物一定要注意,不能选择那些有可能引起导师误会的礼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即可。  &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态导师能不能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