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米记圈的裁判是什么位置的裁判。是助理裁判员的职责还是什么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田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裁判工作,田径运动,竞赛的,田径裁判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田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楼主发言:28次 发图: | 更多
  2014年4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内容简介:  裁判,足球场上永恒的话题,而这话题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争议本身。  就像足球,世界第一运动,它所展现的内容也远远不止控传射和高快猛。  国家一级裁判、北京市足球裁判长,继《奥数是个替死鬼》之后,咏鹏再次以他特有的立体视角深入挖掘、生动阐释了他所从事的又一个行当。  这本书是关于裁判的。他就像某个效应里的蝴蝶,有的时候一次翅膀挥动足以呼风唤雨,但他的心思和行为还是要受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绝对支配。  这本书是关于足球的。它不仅是一种运动,更可以无缝融入生活,成为一种西方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这本书也是关于中国足球的,它看上去和欧美足球是如此不同。在一次次的励精图治和顿足捶胸之后,到底是什么如此蛮横地hold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推荐:  在这本书中,咏鹏以严肃认真而又轻松诙谐的方式想要触发足球场上的良性循环。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书中所呈现的情怀和价值观显得尤为可贵。足球是一项饱含着爱与美的运动,我们期待着它在中国能够释放出更多正能量。
  ——孙葆洁(前国际裁判,九次获得金哨称号)  裁判到底是足球的上帝,还是仆人呢?这行当,比上帝或仆人本 身难做多了。  ——贺炜 (著名足球评论员)
  @楚贝勒 (*^__^*)
  楼主是作者?很牛啊。  p.s. 世界很小,我可能认识你的游泳明星同学。。。
  @怒九 3楼
12:08:41  楼主是作者?很牛啊。  p.s. 世界很小,我可能认识你的游泳明星同学。。。  -----------------------------  哦?游泳明星同学?跳过福海的那个?~
  同名的那位。。。
  @怒九 5楼
12:21:00  同名的那位。。。  -----------------------------  困惑。。。(⊙o⊙)。。。还请明示。。。
  当当上架否?  
  @楚贝勒 7楼
15:39:23  当当上架否?  -----------------------------  今日当当正在大酬宾:/.html  不过当当的简介烂到不能忍。。。
  一个优秀的驾驶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生命心存敬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遵守交通规则。因为,活着才是生命的一切。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  欢迎关注安全驾驶微信号:jiashiyizu  
  目录:  序一:足球的正能量 /孙葆洁  序二:上帝还是仆人?/贺炜
  目录:  序一:足球的正能量 /孙葆洁  序二:上帝还是仆人?/贺炜  引子:今日黑哨黑镜头  何处惹纠结  - 小胜负大判罚  - 标准答案  - 人性的反扑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科技梦魇  - 眼见为实  - 老鹰有眼  - 精确的尽头  - 是药七分毒  做比赛  - 七尺八度  - 找平衡  - 助手的进化  - 信则灵  蹴鞠之乡  - 野鸡和坏蛋  - 分工合作  - 错位的文明  - 我们的德智体  态度为先  - 游戏  - 战斗  - 秀场  - 绿色的提示  附记 我的球场
  世界讀書日  
  @楚贝勒 12楼
23:57:39  世界讀書日  -----------------------------  呵,谢谢贝勒爷~
  足球的正能量  孙葆洁(前国际裁判,终身金哨获得者)  咏鹏入大学的时候,我就是清华的体育老师,一转眼我认识他已经快二十年了。可以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以各种形式为身边的足球环境输送着正能量。他对足球、对清华有一种深沉的感情,对认准的事,他的认真、坚持和奉献精神也超乎寻常。我想,正是源于这些他才会做裁判,我们今天也才得以看到这样一本书。  我在足球场上服务了几十年,我深深地了解裁判对于足球比赛的影响力。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分,裁判业务、以及整个足球环境都是如此。一个裁判员如果能够获得外界的尊重和信任,他就会更加自信地走进赛场,而这种自信也有助于他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进一步赢得尊重和信任。在足球比赛中,高水平的裁判员可以有效地提高比赛的节奏和强度,将其导向精彩。而精彩的比赛不仅能够激励球员、取悦观众、创造各个层面的社会价值,反过来也会直接调动裁判员的执法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执法能力。我想,这样的良性循环是所有热爱足球的人们都希望看到的。  咏鹏在这本书中,以严肃认真而又轻松诙谐的方式想要触发这种良性循环。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书中所呈现的情怀和价值观显得尤为可贵。对裁判来说,这不是一本培训手册,但它可以让你更加热爱这项工作;对球员来说,这不是一本技战术教材,但它可以让你更加专注于足球本身;对球迷来说,这也不是一本观战指南,但它可以让你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感受足球的厚度和温度。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一项饱含着爱与美的运动,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期待着它能够释放出更多正能量。
  引子:今日黑哨黑镜头    我喜欢踢球,非常喜欢。不过,也许是肌肉类型不佳,虽然中长跑成绩在平头百姓中算是相当不错,达到了完全不理解体能测试有何必要的地步,却难以负荷球场上的猛冲急停。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继续混迹于赛场,我换了身衣服,成为了北京市几百名现役在册足球裁判之一。  角色转变之后,足球在我心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来也有些矛盾。对球,既要穷追不舍又唯恐避之不及;对球员,既要力争强势又难免退让胆缩;对赛果,明知自己有足够的影响力却又必须保持低调。进而,看电视转播的心情也不同了,我像是进入了法律界,无论级别高低,每场比赛对我来说都首先意味着丰富的判例。  为了顺利走入正题,我马上要描述一场自己执法过的比赛。当然,我只是一个小裁判,只吹过一些小比赛,但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大赛的执法者们可不能如我这般口无遮拦,不仅组织上不允许,当事双方的利益更是纠缠不清。何况,各种豪门盛宴我们在电视上见得多了,但无论足球还是我们,都不是仅存于电视中的物体。荧屏内外,天地之别。
  核研院 vs 生物  (清华大学“马杯”男足乙组四分之一决赛,)  清华是个非同一般的学校,其校园尺寸非初来乍到者所能想象。这个由所有院系参加的学生足球赛事,也不时有应景的时髦赛制出台。我在校那会儿刚好是24支球队,搞过几次如老式世界杯一般的锦标赛制。后来发现甲A、甲B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而且正好各有12支队,为了调动各系积极性,就又玩起了升降级,每年保组、冲甲,好不热闹。  我所执法的这场比赛是乙组八进四的关键一战,胜者将非常有望冲击两个半的升甲资格。当时我已研究生毕业三年,又经历了市里比赛的锻炼,回乡执法一场乙组比赛,喜悦多过紧张。比赛在新落成的紫荆操场进行,平整的人工草皮、崭新的球门网、笔直白净的划线……除了第四官员由学生会的一位美女“值场”替代,其他的配置都算完备。  面对学长,参赛双方也都彬彬有礼,比赛开始阶段进行得很顺利。核研院由于是研究生院,队员普遍比较老练,在场面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局面一直僵持。不过足球就是这样,精彩总会不期而至。  第一幕:上半场中段,球疑似出边线,助理裁判未表态。核研院17号队员(以下简称核17)以为出界,用手将球拿起,引起双方争执。其间由于推搡生物队员,核17领到我颁发的黄牌一张。事件随即平息,比赛继续,未见后患。  第二幕:上半场尾段,核研院战术角球失败,核17在前场以动作不大的犯规破坏了对方一次反击机会。念其黄牌在身,我高调予以口头警告,顺带照顾以下生物一方的情绪。核17认罪态度诚恳,表情中略带感激。  纵观整个上半场,本人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既没有似是而非的动作,也没有可判可不判的纠结,双方情绪稳定,我隐约信心爆棚。  第三墓上:下半场初段,小个儿生8灵活闪躲,在中圈附近带球突破核研院四人包夹。此时位于其左后方的核17以故意但较隐蔽的动作伸脚将生8绊倒,这一幕被近在5米外、站位甚佳的我看个正着……
  后来经过本人的心理分析,我在那一刻一定在头脑中闪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清华附小的土场上,我带球晃过了一个大人,随后他令人惊讶地伸出了罪恶的黑腿。那是我在球场上第一次被人从背后故意绊倒,由于毫无预警,摔相十分难看,起身已满身是土、衣衫褴褛。尽管肇事者好言相劝并答应赔偿衣服,但我依旧悲愤难平拂袖而去。  ……果然,生8大概也极少遭此不测,一个跟头还没翻完,主谓形式的脏话已然脱口而出。此刻我已心中有数,召唤生8、核17走到近前。生8因污言收到黄牌一张,核17因非体育行为得到第2张黄牌被罚出场。在我看来,此球毫无争议,而且生8一骂也出现得很合时宜,他的黄牌多少冲淡了核17红牌的严重性。  第三幕下:然,核17是个核心队员,红牌毕竟是足球场上的大事件。此牌一出,以核17无辜、惊讶的表情为背景,大半个核队迅速围了过来。队长核3是个身材魁梧的硬汉,脸上写满了愤怒和冤屈,唾沫星子横飞。“您看清楚啊,不是他绊的!真不是他绊的,要不您去问问边裁,您问问再说……”一帮人,差不多就这段话,围着我重复了得有两分钟。奇怪,他大老远冲过来,竟然比我看得还真切?噪音中,我被叫嚣得方寸渐乱,为了打开局面,忙乱中真的跑向了助理裁判。其实校内的助理裁判大多是初学乍练,能说清楚越位是咋回事就已经谢天谢地,遇到大事一般都指望不上。而且此事无论距离还是角度,我深知他不可能看得比我清楚,即便心里有主意,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可能把事儿揽到自己头上。果不其然,问也是白问,我只能维持原判。但万万没想到,我满足了核3的央求,竟又给他添了理据:“您看清楚了吗?!看清楚了干嘛还去问边裁!”呦嚯,还带这么给我下套儿的,这下我可恼了,啥话都别说了,要么核17老老实实地下去,要么就按罢赛论处。  又僵持了一分钟,核17悻悻而去,比赛勉强恢复,但气氛已然大变。核研院在核3的带领下开始以搏命的态势进行拼抢,生物队员则互相提醒,小心为上。最后几十分钟,局面已不在我掌控之下,我由于对一帮硬汉的叫嚣心存忌惮,对核方吹罚明显偏软。  第四幕:最终,核研院以0:1不敌生物,被淘汰出局。由于中间有耽搁,下半场尽管局面失控,我还是打肿脸补足了5分钟。但出乎我的意料,终场哨一吹响,核方的人民群众就大举冲了上来,若不是有个别唱红脸的从中调停,恐怕早已发生肢体冲突。最让我困惑的是他们冲过来的直接理由:下半场只进行了41分钟!由于史上从未有人赛后要求查看我的手表,此时我已将秒表归零,这也成了一大心虚罪证。  十分钟后,在学生会的调停下,骂声渐渐远去。几位“官员”坐下来一沟通,真相大白。原来比赛进行中,核研院见比分落后心急火燎,有人向美女值场询问下半场的开球时间。美女也没有防备,看了一下自己如玩具般的大表盘子,就大概报了个数。一般球迷很少有随着开场哨而看表的习惯,核方拥趸就根据值场报的这个误差超大时间推算出了下半场的时长。
  第五幕:网络对于舒解群众的愤怒情绪显然作用巨大,不知为何屡遭打压。当晚回家,打开电脑,水木清华BBS上已经炸了锅。核研院板上的一篇“今日黑哨黑镜头,请大家补充”已经被气势如虹地推上了十大话题。焦点当然还是红牌和下半场的时长,但为了把我钉牢在耻辱柱上,除没有实质内容的咒骂连篇之外,各界人士又补充了N条莫名其妙的罪状,好像我的每一次判或不判都是黑心所为,包括我自认为十分完美的上半场也被拆解得千疮百孔。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媒体”对自己如此颠倒黑白的议论,若不是有裁判界的同仁好言安慰,真是很难捱得过去。  ……  第六幕:一周之后,我、核3、核17均已沦为看客,又在紫荆操场边不期而遇。友好的氛围比连篇的咒骂更让我意外,颇有一种不打不相识、一笑泯恩仇的味道。  “那天那个人是不是你伸腿绊的?”  “是,是”,核17的笑容里似乎在说:就这么点破事儿,还惦记着哪?他甚至还对我在第二幕中的口头提醒表达了谢意。  第七幕:一年之后,核3、核17均已毕业,不过我这个土著居民可算是铁打的营盘,再获派遣主哨核研院的比赛。他们的新队长一看见我,就觉得形势不妙,满脸不好意思地凑到身前:  “以前的事儿,您别放在心上。”  “不过你们网上说的那些可太不符合实情了”,既然对方主动示弱,我也饶上两句。  “那不是都在气头儿上嘛,您别介意……”
  培训时有前辈说过,如果一场比赛濒临失控、产生了很多出格的动作、甚至出现了围攻的局面,那么就总会有一些东西值得总结,因为让比赛圆满结束是我们这个行当的第一要务。可是思来想去,我所犯的错误无非就是贸然去咨询了一下助理的意见,以及赛后过早归零了秒表,而这些似乎都是足球规则之外的事情,即便我没做这两件事,冲突也已经产生。难道是我不该坚持那有时候仅属于少数人的真理?  由此,这虽然只是一场不入流的学生赛事,但得闲细想,却可以引出围绕着这项运动的很多关键话题:  · 为什么几乎每个足球裁判长得都像黑哨?  · 如果一个判罚就能左右比赛,那球队、球迷的努力是否值得?  · 不同于很多其他项目,为什么足球场上鲜有高风亮节,反而充满尔虞我诈?  · 在N个级别之上,面对足以引爆全球激情和商机的重大赛事,裁判究竟是比赛的主宰还是奴隶?  · 电视回放和球场大钟是否可以帮我化解窘境?高科技的背后是不是众人期待的美丽足球?  · 中国球员的素质经常为国人所诟病,但这场小比赛发生在中国的顶级高校里,参与者是被舆论普遍认定的高素质人群。问题是,这种事儿的发生实在是家常便饭,若有个什么类似百事通之类的小神仙想跟你聊聊清华足坛的黑色事件,当是几天几夜也轮不到这一场的。伴随着多年的顿足捶胸,这世界第一运动,是不是就真的在中国水土不服呢?  · ……
  何处惹纠结    我刚刚站在裁判的立场讲了一个小故事,貌似是想为这个饱受责难的群体辩解一番。但我更多的时候也是球员或观众,当目睹一场裁判因素很重的比赛时,哪怕我只是个毫无立场的酱油购买者,心情也会大受打击。九十分钟的前前后后,双方的付出实在太多,相比之下,裁判们的决定来得太过轻易,比赛凭什么就被这莫名其妙的一瞬间定下了基调?  不过,如果每遇争议都是黑哨作祟,那这项运动未免有点病入膏肓。又如果都归结为裁判水平不济,那只能说明人类真的创造了一个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顶级裁判们为了做好这件事已然竭尽全力。他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他们有合适的替代者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想先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一个道德、理论、视力、体能都没有问题的执法者,到底在足球场上面临怎样的难题。例子都是近年的高级别赛事,相关视频不难找到。
  培训时有前辈说过,如果一场比赛濒临失控、产生了很多出格的动作、甚至出现了围攻的局面,那么就总会有一些东西值得总结,因为让比赛圆满结束是我们这个行当的第一要务  很久很久以前,吹过一场业余比赛。混战中黑方前锋拔脚怒射,白方后卫舍命封堵,一身闷响,双方都没碰到球。随即黑方前锋大喊痛苦倒地翻滚,脚踝迅速肿起已经无法行走。禁区内全是腿,我位置不好,根本看不清发生了什么。询问边裁(可惜边裁也是向你说的一样的学生)。经过短暂犹豫,寻思估计是白方铲球犯规,黄牌加点球。于是那场比赛后半段彻底失控...黄牌红牌满天飞...  比赛完了之后看底线黑方自己录制的dv才发现实际上是黑方犯规,白方后卫迅速卡住位置,想把球捅走的时候,黑方前锋奋力抽射,正好踢在白方后卫鞋底。白方队员的脚受影响也没踢到球。但我受黑方前锋伤势的影响,导致错误的判罚。后来为了控制双方情绪,不得不屡屡出牌。好在双方都互相认识,我也经常做为他们对手踢比赛,相互间都比较熟悉。白队也更多是认为黑方前锋跳水,要不估计我真的就...
  @kmcg1234 22楼
16:13:54  培训时有前辈说过,如果一场比赛濒临失控、产生了很多出格的动作、甚至出现了围攻的局面,那么就总会有一些东西值得总结,因为让比赛圆满结束是我们这个行当的第一要务  很久很久以前,吹过一场业余比赛。混战中黑方前锋拔脚怒射,白方后卫舍命封堵,一身闷响,双方都没碰到球。随即黑方前锋大喊痛苦倒地翻滚,脚踝迅速肿起已经无法行走。禁区内全是腿,我位置不好,根本看不清发生了什么。询问边裁(可惜边裁也是向你......  -----------------------------  那询问完边裁再判点球,白队不会认为是边裁判的点球而去围攻边裁吗?
  小胜负大判罚  很明显,通常一个进球就可以让球员激动得没个人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裁判们手握五六个球的价值却依然神情淡定。  虽贵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终归还是有人不喜欢的。比较主流的批评意见大概是来自篮球迷们:你们二三十人占着那么大的地方,有时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两个多小时,最后竟然“什么都没发生”,只能靠轮盘赌决定输赢,这叫什么比赛啊?!的确,若不是痴迷者甚众,这现象恐怕只能被鉴定为“玩儿法有问题”,早早回厂大修去了。九四年世界杯落户美国,很多人都担心看惯了NBA的美国人会不买足球的账,但结果令人大喜过望。虽然该届赛事为了照顾欧洲观众的时间而将炎炎烈日留给了现场参与者,但球场上座人数仍然大幅推高了历史记录。本来嘛,一个东西的可爱与可恨之处往往如手心手背般你中有我,足球的魅力怕是也正得益于此:越困难的事情一旦做成,越令人癫狂。进球是如此宝贵,又不可预期,如同两支球队各自把半条命用纤细的小绳悬于空中,屏息而战。  虽然各种足球比赛每天都在世界各地踢个不停,但自然还是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最具感召力。我统计了新近南非世界杯上的一些数据,从中可以看出足球场上一个进球到底价值几何。从世界各地选拔出来的32强貌似实力不均,首尾夺冠赔率甚至能差上一千倍,但64场比赛却有16场平局、31场一球小胜,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三,而差距在2球以上的“大胜负”则只有区区8场。也就是说,在足球场上,所谓取胜,多数情况下仅仅意味着比对手多进一个球。  说是多进一个球,但你可别指望能看到5:4、4:3这样的大制作,能赏你个3:2就已经算是进球集锦了。由于进球少,在南非世界杯的全部64场比赛中,先进球的一方最终被逆转落败的只有可怜的3场[1]。看来,说半条命有点太过谨慎,应该说敌人只要先进球,那么你基本上就只有半口气了。由此,我联想到经常有球员、教练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某场比赛一本正经地进行分析预测:“我觉得这场比赛关键还是要看谁先进球……”这样的废话有必要说吗?  由此,为了这命悬一线的进球,球员、教练,绞尽了体力脑汁;粉丝、媒体,倾注了无限热情。但最终,他们却常常将悲愤毫无保留地倾洒在裁判身上。人们不愿相信,却又一次次地发现,拴着球队的小命儿细绳就捏在裁判员的手里,你费了半天劲,成果往往不及人家一个恍惚来得痛快。  [1] 尼日利亚 1:2 希腊;喀麦隆 1:2 丹麦;巴西 1:2 荷兰
  估计双方都看我是熟脸。所以自动忽略了边裁...
  看上去,球员是球场上的主角,比赛是他们踢出来的,球也是他们踢进去的。但他们的要求显然不高,通常只需一个进球就可以激动得没个人样儿。根据前面列举的数据,这一个进球的确价值不菲,配得上欢庆一番。  那么,我们现在就大概数数,在貌似配角的判官们手里,到底握有几许价值。  越位:虽然看上去很多越位判罚并不致命,但一场比赛总有那么几次攸关得分。一次突然的直传斜插,或者一个站在进球路线附近的干扰队员,都是对助理裁判的严峻考验。换个角度,应该可以这样说:每场比赛,每个助理裁判手里都至少捏着一两个球的价值。  红牌:如今足球的战术体系太严密了,十一个人只需减少一个,问题往往就很严重,足以让一支球队下降两个档次。其余弟兄就算是打了鸡血,漏洞也是补不胜补,阵型怎么摆怎么别扭。当然,红牌也要看时间,出现在第一分钟还是最后一分钟显然对比赛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力。那么,一张七十分钟之前的红牌少说也有一个球的价值。虽说出现红牌的场次不在多数,但多数比赛都有疑似案例。  点球:同样,并非每场比赛都有点球,但几乎场场都有疑似,不信你就把哨子放在前锋们嘴里试试。比赛进行中的点球命中率高达九成,裁判员在这一个个疑似瞬间的决定直指胜负。现在的电视转播早已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罚球区内一旦有人摔倒,就要插播几秒钟主裁判的跑动英姿,配以当事球员望眼欲穿的神情。  这还不算完,在现代足球中,有些场面是很惊悚的,它会把以上这些重磅炸弹结合起来。比如:一次神兵天降般的单刀赴会。首先,绝大部分单刀之前都会涉及到一次相当有难度的越位判断,也就是说,在大戏的第一阶段无论后防队员如何举手示意,助理裁判都要用他坚定的跑动向他们宣布:你们造越位失败了!之后,裁判最好盼着后卫不要追上来,或者守门员不要出击,或者前锋匆忙起脚将球打飞,否则,要命的场面就要出现了:进攻队员杀入罚球区,和防守队员不知怎么接触了一下就咣当一声倒在了地上!  在人仰马翻的几个人的带领下,全场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转向了主裁判,因为这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裁判面临两个选择,而这两个选择之间差距巨大:守方盼着他掏出一张黄牌,他们一部分人负责给裁判讲解前锋摔倒的虚伪性,令一部分则怒目圆睁地指着对手的鼻子质疑其人品;而攻方期待的则是红牌+点球,理由是守方在罚球区内“用可判为任意球或点球的行为破坏了明显的得分机会”。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这里外里一黄、一红、一点的大秤砣砸下来,比赛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
  裁判演绎的欧冠决赛  日,欧洲足坛一年一度的压轴大戏在法兰西大球场隆重上演。阿森纳、巴萨,温格、里杰卡尔德,亨利、小罗,他们是亿万目光的焦点,他们都企图主宰比赛,但从结果来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没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全场比赛,三大转折,实际上都在裁判员的一念之间。由于当时正值纪连海老师每天在百家演义清宫,我得以清楚地记住了这位主裁判:挪威人豪格。  上半场第18分钟,小罗巧妙直传,埃托奥高速插上,在罚球区线的正上方被出击的阿森纳门将莱曼伸手捞倒。随后,久利在中路跟上将球打入空门。事情发生得很快,但对裁判员来说,这几秒钟的内涵实在丰富。  ?埃托奥越位了吗?镜头始终没有交代清楚小罗传球的瞬间埃托奥的位置,看样子,那边的助理裁判应该不会信心满满。不过既然他没有举旗,豪格倒也无需多费心思。  ?罚球区内还是罚球区外?既然没有越位,就必须继续思考后面的这个问题。根据规则,边界线是罚球区的一部分,但理论水平够高有时并不顶用,即便看了几遍慢动作,屏幕观众仍然保持意见分化。可问题是,豪格原本无需为此大伤脑筋。  最令这位仁兄追悔莫及的,还是他鸣哨太过果断,完全没有考虑到天上会突然掉下个久利将球补进。我想,也许仅仅百分之一秒之后,他就已经默默地仰天长叹。如果他能暂缓鸣哨、掌握有利,观众会早早迎来进球、巴方喜悦庆祝、阿方心服口服、22人阵容将保持完整、他自己也会暗自得意信心倍增、比赛将以此为契机很自然地导向精彩。  但“嘟“的一声一切都晚了,他只能站在罚球区线上,神情凝重地被一帮人叽叽喳喳地围着,动作迟缓地开始履行另一套程序。我特理解他这会儿的心情,后悔药迟迟发明不出来,现在已经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了。鸣哨之后的进球显然不能算作有效,这样他必须劳神决定犯规是在线内还是线外,更严重的是,他还不得不因为莱曼破坏了对方的“明显得分机会”而将其罚下。本来就稍处弱势的阿森纳,少一人之后想必会更加趋于保守,沉闷的围攻战在所难免。这也意味着压轴大戏只进行了18分钟,就被他断送了前程。  但不管怎样,人生还要继续。
  第37分钟,阿队埃布埃右路突破倒地。慢镜头显示,巴萨后卫普约尔并没有明显的犯规动作,埃布埃有很大的假摔嫌疑。而且,由于埃布埃十分钟前刚刚因为踹人领到过一张黄牌,如果这次判定假摔,阿森纳将仅剩9人作战。最终豪格判罚了任意球,坎贝尔则利用这个任意球帮助少一人的阿森纳意外取得领先。从结果来看,这次判罚对双方来说又有一张红牌加一个进球的出入。  第76分钟,久攻不下的巴萨终于觅得良机,拉尔森直传埃托奥,后者小角度推射得手。利用现代的摄录设备,我们可以看出,埃托奥在拉尔森传球的一瞬间已经超出了对方最后一名后卫小半个身位,处于越位位置。但统计数据早已表明,精细到这种层次的越位判罚,基本上只能寄托于助理裁判五五波的瞬间猜测。  最终,巴塞罗那以2:1逆转取胜。90分钟里其他的磕磕绊绊不算,仅归纳上述三次判罚,裁判员的决定就在左右之间累计造成了三个进球外加两张红牌的差距!但事后的平静很让我意外,从媒体和球迷的反应来看,这个被我拿来大书特书的比赛竟然没有在判罚方面引起很大的话题,专题网页上,几乎只有敢想敢干的陆俊前辈对豪格略有微词。是大家都习惯了?还是说裁判的作为真的是足球精彩剧情的重要推手?  对比其他项目,足球裁判的威力实在大得惊人。像乒乓球、射击、田径、围棋……裁判基本上是个礼仪性的角色;而篮球、网球听说也有争议,但如果心理因素不计,一次判罚顶多决定一个球的得失,对整场比赛的影响力也就几十分之一,难怪这些项目的判官难以一球成名。  现代足球的规则和常见比分,已经决定了它是一种极度依赖于裁判的运动项目。每支球队赛后都会在各个方面总结得失,但看上去比赛只要换一个人执法,就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一场比赛,球员们拼死拼活只是追求一两个进球,而三位裁判手中的权利加起来却直奔五六。比赛越是高潮迭起、紧张激烈,他们的影响力相对来说就越大。或许巴西打中国时,是6:0还是8:0他们并不介意,但对于势均力敌的颠峰对决,1:2和2:1显然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当然都希望裁判员能用心钻研业务,更准确地做出判罚。实在不行就寄望于高科技设备以助一臂之力。但要命的是,像红牌、点球这样足以左右比赛的焦点事件,很多竟然是说不清楚、没有结论的。x个裁判围绕着y个角度的高清慢放讨论上z个小时,统一大业依旧任重道远。
  附记 我的球场  我的家乡是北京,确切地说是清华园。她的身边还有另外三个响亮的名字:圆明园、北大、中关村。一个是封建王朝盛极而衰的象征,一个是长年相辅相成的兄弟,还有一个在百年之间从太监的坟墓变成了中国的硅谷。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四处没有如此厚重的意义,甚至界限都很不清晰。窄窄的马路对面,是毫无戒心的大门。寒假的未名湖 是比荷花池 更为高档的溜冰场,书法班可以自由地前往大水法 拓碑,赶上宜人的下午,田径队也很有可能安排一次环福海 越野。相比之下,中关村虽不是古典园林,却也郁郁葱葱。在左中右六排参天大白杨的笼罩之下,蜿蜒的中关村南路连接着清华园和动物园。金秋十月,这样的超级林荫路若能出现在今日之北京,定会挤爆汽车广告商们的档期。  也许正是因为这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元素,中关村被选为了变革之地。二十年过去,这位邻居身上已然看不到任何一株熟悉的草木。在烈日和液晶屏的照耀之下,勉为其难的立体交通设施上,汽车和行人喘着粗气,一寸一寸争夺着空间。  也许又是因为中关村承担了冲锋陷阵的使命,两座高校才得以偷个小懒。时至今日,每一个我曾经住过的地方、绝大多数目睹我成长的大树都还健在,一走到她们身边,我就会沉浸在踏实和美好之中。不过,潮流不可阻挡,家乡再怎么沉稳也要前进。而这前进的脚步,就一下下地踩在那些给我留下了无数欢乐的足球场上。  小学二年级时,清华附小拥有了令兄弟小学们艳羡不已的大操场,完美承接我足球生涯的起点。一大三小的配置相当富足,四块场地之间亦有大大小小的林木分割,盛夏时节,有树荫的地方总是盘踞着更多的兵力。每年暑假归来,场地边缘都会被野草大肆侵占,大规模的手工除草活动随即展开。不过,无论踢球还是拔草,当个头够大的蝗虫闪过,总是不可放过的集体狩猎。所以,不要把所有条件都为孩子摆好,创造条件的过程往往填满回忆。  这一大片操场在上个世纪始终大门不锁,是居民每天早晨以及周末锻炼的绝佳去处。对我来说,这里也应该是累计踢球时间最长的地方,从小学高年级到大学初,十年间几乎每个假日的下午,风雨无阻。  2005年,大革命来袭。“一大”升级为深浅间隔的假草塑胶,“三小”则被悉数摧毁。其一变成了高出地面、戒备森森的椭圆旱冰场;其二架上了十个迷你篮筐;其三则悲惨地被一个灰色二层小楼踩在了脚下。操场南侧不再有铁栅栏,而是和教学区融为一体。当然,警戒线早已暗中扩大,从此闲杂人等再无接近之可能。  看得出来,充满爱心的建设者克服了一些困难,尽可能留下了那些已经全部长成大树的“隔离带”。它们的境遇,似乎和我等如出一辙。
  操场是属于小学的,但足球不只是属于操场的。与我家一楼之隔,就有过这样一个很可爱的空地。两边各有五棵以“×”型排布的柏树,相距约二十米。前排两棵通常被用作球门,后面三棵大幅减少了去远处捡球的次数。中间有一棵歪歪的果树,提供了我这辈子吃到的第一颗结构完整的青涩核桃。小学中低年级时期,这是我最主要的足球场,假日傍晚,附近楼里的小球友都会相聚在此。由于离家有一百多米,妈妈喊吃饭的声音每每响彻楼际。    如若一时没有同伴,或者唯母所命不得跑远,那么自家楼下还有一处仿若神赐的练功房。此砖房二层楼高、大墙向外、两树把守、神神秘秘,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它的唯一用途就是被我拿球闷着玩儿,这面墙的中心部分长年留着我拿炭块画的大靶子。而且,这里还是个名副其实的灯光球场,除了下班高峰有那么半个小时自行车较多以外,24小时候命。  可惜,笔耕之余再次到访故居,已是物似人非。十柏场被顶南立北塞上了一个车棚,由于原本一路之隔就有一个利用率不高的更大车棚,此项建设在我看来唯一的用途就是向危险的足球说不。练功房依然坚挺,只是靶子位置开了一个门,而门前则是一个极其抢手的树荫停车位。    其实,当年还有不少二流空地被掩盖在十柏场和练功房的光环之下根本瞧不上眼,放到今天大概都是宝贝。其一与练功房隔楼相望,只是两边的球门(也是树)对得不太正,容易破坏我们的方向感;其二与十棵柏一路之隔,地方比较大,每年初冬都会有几天被热火朝天的运白菜活动占据。如今,前者是勉强挤在汽车们之间的楼心花园,后者土地硬壳化,摆着一些体彩名下的健身器械。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年代,空地已是个无法被容忍的存在。
  二附中坐落在今天清华大学西北门附近,是取消二部制后的过渡产物。作为清华附中的初中部,我荣幸地知道,她是后人不再有机会体验的特殊环节。而她回归本部,也是大院球场资源一次最显见的缩减。  如今每到假日,当游客们端着相机仰望那栋恢弘靓丽的理学院,这饱受赞誉的清华十景之一在我眼里却只是一大片现代科学贪婪的灰色。如图,我多想重新看到被它埋葬的一切。而足够我们课间活动的小空地和篮球场由于正好在新开的大学西北门旁边,也自然而然沦为停车场。    虽然活动空间够大,也承办过像“百队杯”这样的高端赛事,但二附中的操场毕竟比较分散,不利于凝聚情感。相比之下,附中主校区的布局就温馨多了。大操场以众星捧月之势位于校园正中,四周是完整的一圈大白杨,小风一吹哗哗作响。树圈之外,均匀分布着主教学楼、西大门、篮球场和学生宿舍。即便再刻苦的书呆子,每天也要数次穿越其中,也会不由得驻足观赛,也难免被迫充当球童。人走得多了,中间就有了路,这路渗透着来自跑道的黑色,将大场自然地分为两块。四个副球门大小合适,无需公用边线,观众来来往往。北侧观赛铁架就位于树影之内,由于环境绝好,这里常能听到用功人士的朗朗之声,夏天的傍晚还有蛐蛐儿和青蛙与之为伴。更重要的是,这块场地是六十年代初附中师生一起自力更生亲自动手修建的,每当想到这个,运动就多了一分意义和愉悦。而我,也把此生所有径赛个人最好成绩留在了这里。  为了迎接二附中的回归,清华附中在世纪之交进行了大改造。操场旋转90°挪至校园一隅,并升级换代为红绿搭配,拥有了全清华最高档的遮阳大看台。对我来说,这里已经可以忽略,它现在是附中校内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唯一身临其境的只有铺面飘来的胶皮味,每当我走在栅栏之外,它都会不由得让我脚步加快。对在校生来说,人数已经翻番,但场地还是一块,更可惜的是它不再是每天的必经之路;对操场来说,现代的结构带来了笔直、平坦和不变的四季,却带走了“日夜守卫你的白杨 ”。
  至此,我的这一系列儿时乐土已然全部作古。一部分盖上了车子、房子,因挪作他用而消失;另一部分铺上了假草塑胶,因升级换代而关闭。这一切就发生在新世纪的头几年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三观走向。经常有人问我,作为一个汽车系毕业的人,为啥不留在这个高洋上的行当里。可是,这世界分明已经停满了汽车,我实在没有投身于此的愿望。此外,对于所有的更新换代,我的第一感也总是忍不住痛惜,就像这四季如春的塑料操场,其副作用之大恐怕远在建设者们的想象之外。  首当其冲,它对环境面目狰狞。高昂的成本催生巨量化工原料,一个多月殃及四邻的异味施工造就了有毒而狭隘的竞技环境。日晒雨淋,操场弥漫着胶皮的气息;摔倒擦伤,后患猛于沙土;运动归来,鞋袜上满是难缠的绿塑毛和黑胶粒。  更糟的是,这东西看起来一铺恒久远,却毫无“自愈”能力,五六年之后一切都要撕掉重来。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要么锁好大门,省吃俭用;要么努力经营,收回成本。从此,不仅我们平时玩乐的自由场地没了,很多像“百队杯”这样的传统赛事也愈发受困于此举步维艰。  最可惜的是,塑料赶走了蜻蜓蚂蚱、树影婆娑,也闷住了故乡泥土的芬芳,这些东西饱含自然的温情和逻辑,让运动变得充满魅力。我现在所居住的小区包含一所设施齐备的小学,我经常看到放学后的孩子们无视学校绿油油的平软操场,却带着足球来到小区另一侧不规则的石板空地上。我愿意相信,在塑料和相对自然的环境之间做出选择是未成年人的宝贵本能。  从最善意的角度,建设的目标总是希望一切能够更加贴合人们的需求。但空地正如一张白纸,涂抹之前它拥有最大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普拉蒂尼说过,“足球是穷人的运动”,它扎根于淳朴环境下的自由挥洒。只要有闲暇、有空地,孩子们就能够感受到这种和足球之间最深层的联系。可惜,建设者都是成人,我们喜欢为自己的人为设计沾沾自喜。
  所幸,我已成年,不再热衷于逮蚂蚱。大学旗下供成年人使用的操场都还健在,当然,也各自在新时代的冲击下经历了些许沧桑。  西操可谓红颜薄命,在我踢过球场里,它曾经是土质最好的,却率先迎来了技术尚未成熟却义无反顾的低劣整容术。令我痛心不已的同时,也搞垮了不少名宿的膝关节。而自从“南操”(即附小操场)关闭,每天冒着被踢到的危险来这里溜孩子的络绎不绝。  东操算得上麻雀变凤凰,为了满足综合性田径场的竞技需要,它从地硬石头多变成了萋萋芳草地。不过代价也是够惨,如果一名在校生想在东操踢一次比赛,他必须先成为系队主力,然后经过一年鏖战,在有三十多支球队参加的男足马杯中杀入决赛,完成“挺进东操”的壮举。  本科期间,旧北操离宿舍最近,穿过一片荒地即可抵达,它的特立独行之处在于其高高的H形橄榄球门。很遗憾,我好像没有见过这类赛事在此进行,看来我们这茬儿学生已经走在了运动激情的下坡路上。由于橄榄球门略窄,它又紧贴在足球门外侧,当年的各种校、系联赛里恐怕少不了门线争议。不过,十年比赛踢下来,却未见有人为此婆婆妈妈。  由于地处边陲,新世纪以来旧北操被重新规划的次数最多。但随着桑田变宿舍,目前的北操已经不是最北的操场。2004年秋,开篇战例的发生地紫荆操场落成,也算是弥补了东操化凤所带来的损失。七年之后,因磨损严重,场地翻新重建。  如果我的记性够好,这个话题将难以收场。在宿舍周边、操场之间,还有大量留下过足球记忆的空地,每到下午四点半“走出教室、走出宿舍……”的大喇叭一响,便四处人满为患。到了周末,为了娱乐和比赛的需要,附中、附小是大学生们经常要侵占的地方。而今,虽然我成年之前的乐土消失殆尽、大学的场地有减无增、学生的人数翻番有余,但身边已明显不像过去那般拥挤。还是有必要再强调一下,比起身边的中关村,家乡的变化可谓微乎其微。但即便是这里,足球也已经演绎了出了“釜底抽薪”的感觉。  2002年,中国男足打进了世界杯。米卢、张吉龙、于根伟、郑梦准、布拉特……军功章上有他的一份,也有他的一份……十年之后再看这段历史,渐年老色衰的我眼里又多了一条线索:那时我26岁,正值“当打之年”。当然,我本人对此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但那一茬儿国家队成员基本上都可算作我的同龄人,这次冲出亚洲,也许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纪念。  
  由揭幕战西村点球书摘门线裁判的重要性  首先,我个人觉得西村不是黑哨,理由挺多,不赘述了。他就是天分不够,很难融入比赛,对顶级球员的心思不能洞察,过往从未给我留下好印象。那么,就事论事来说,该点球发生时他位于巴9正前方,视线没有遮挡,但角度并不好。对裁判来说,角度比距离重要。  本届世界杯使用了门线技术,而不是欧冠和马男决的附加助理。这里面也许有政治斗争的意味,我不知道,但我还是更赞成附加助理的配置。单独为了判断进球而每场增加俩人显然是不划算的,整个一届大赛不过一个悬案,更重要的是,门线裁判的出现会有效降低点球的数量,尽最大可能防止比赛被神经刀主宰。  以下是书摘,《裁判,你到底在想什么?》p124:
  门线增援   随着职业化程度的提高,比赛的节奏已经今非昔比,裁判们也步入第四阶段,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早年,主裁判甚至可以从容不迫地身着“正装”,今天,就算他们体能再好也定然无法忍受西服马靴的制约。四个人的搭配也已经延续很多年了,裁判、巡边员×2、替补裁判,从这早年的称谓来看,其实真正的裁判就一个人。在国际足联的世界杯比赛记录上,一直到1994年才开始把替补裁判作为第四官员正式列入执法名单。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分工的大趋势十分明显:任务均摊,趋向平等。现在,一个人已经远远不能照顾到满场的线索,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轻。   本世纪以来,顶级赛事越来越重视“裁判组”这个概念。几个人来自相同的国家,是相对固定的团队。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默契度的增加,几名裁判的主次之分越来越不明显,今天的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员已经有很大的决定权。但是,比赛的节奏仍然在加快。每个队员的体格进步产生了1×22远远大于22的团队效应。再加上摄录设备的催促,终于,四人裁判时代有点扛不住了。   当门线裁判刚出现的时候,他们位于助理裁判的远端底线,四名“巡边”的站位分布均匀。那时候,每次我看到这样的场面,都会下意识地担心两位新人的工作量不够饱满。毕竟原本四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突然多出两个,除了判断疑似进球,好像也没有其他的事儿可干,顶多是确认一下主裁判本来就可以照顾到的远端角球。可是,哪来那么多门线争议啊,整整一届世界杯不才出现了一个。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俄罗斯,衣着单薄、心无成就感的他们会不会郁闷地冻僵在那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情绪低落的门线裁判悄不声地挪到了球门的另一侧,也就是离同一半场的助理裁判近了很多。一开始我颇为不解,这不是连远端角球的功能都放弃了吗?但是,只要你站在主裁判的立场上想象一下四位助手的目光,就会突然感觉到门线裁判存在的价值。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理裁判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