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编写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四: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与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组合成一起,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来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道。
3.通过CPU运行五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建立利用指令控制整机(输入、输出、运算、存储系统)的概念。
实验要求:
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学会用基本的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程序。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仔细思考实验有关的内容,把自己想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实验去理解清楚,争取最好的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完成后,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二、实验方案
1.按下图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通电:
2.用基本的五条机器指令编写实验程序。
程序如下:(地址和内容都是十六进制,机器指令的前4位为操作码。)
IN R0, 80H
80H R0。数据80H从实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
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输入,存入R0寄存器。
ADD R0, (0A)
(R0)+(0A) R0。R0寄存器的内容与存储器0A地址单
元的内容相加,结果存入R0寄存器。
STA(0B), R0
R0 (0B)。R0寄存器的内容与存入存储器0B地址单元。
OUT BUS, (0B)
(0B) BUS。通过总线输出存储器0B地址单元的内容。
00 PC。无条件转移到00地址。
存储器0A地址单元的数据,可自定。
求和结果保存在存储器0B地址单元。
微指令的微代码如下:(内容是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地址
八进制地址
十六进制地址
八进制地址
3.修改和编写实验仪RAM和ROM数据。
三、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1)实验结果记录表:
输入指令 IN
加法指令 ADD
传送指令 STA
输出指令 OUT
无条件跳转指令 JMP
(2)练习操作题记录表:
程序RAM中OA地址的内容
微地址(八进制)
S3 S2 S1 S0 &&M
Cn WE A9 A8
0& 0& 1& 1
微地址(十六进制)
内容(六位十六进制表示的微指令代码)
程序RAM中OA地址的内容
(1)微指令控制器控制着运算的操作使运算器有条不紊的工作。
(2)经过实验证明,所有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一致。
五、问题讨论和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1)程序运行前必须对微地址清零。拨动实验仪右下角清零开关CLR(1→0→1)后,观看实验仪右上方的微地址显示灯(UA0-UA5)是否全为零,若全为零,则正确,若不全为零,说明有问题,要检查。
(2)使用单步微指令运行程序,单击该系统第三行的“单步微指令”图标即可。
(3)在每次单步执行一条微指令的过程中,都要观察屏幕动态流线显示的运行结果,根据屏幕显示的结果分析与该条微指令的格式和功能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必须检查原因。
(4)上面程序的运行中,每执行完一条机器指令,微地址都要返回到01,是应为为取下一条指令作准备。
(5)在每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第一个CPU周期,取指令阶段是由下列微指令组成:01&
02。它们完成的操作是:PC AR,M DR,DR IR,PC+1。
实验总结:
(1)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理解它的功能特性和使用方法,对整个模型计算机的程序运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让我能够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与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组合成一起,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能够用微程序控制器来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道;并且通过CPU运行五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了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建立了利用指令控制整机(输入、输出、运算、存储系统)的概念。而对运算如何运算,如何无条件跳转都知道,特别是在屏幕动态流线显示流程的帮助下,更容易理解程序的整个流程。
(2)这次实验是个综合性的实验,难度比较大,,因为本实验的接线比较多,某一或两条线坏了,导致无法进行实验。虽然线是老师一开始就接好的,但是在下载数据再刷新后的数据和原本的不一样,出现错误,后来按照PPT的说法换了一条线后终于可以实现,接线才算成功。但是接着那仪器总是一开始没有输入数据的时候就是09而不是00,我们弄了好多次都不成功,花了好多时间,好不容易才把实验做正确。这次试验很需要耐心,但是理解了整个流程以及接线正确之后其实也不算太难的,只要认真细心就可以做好的。这次实验加强了我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也更加巩固、完善和深化了我的知识体系。
六、思考题
(1)上面程序的运行中,为什么每执行完一条机器指令,微地址都要返回到01?取指令阶段是由那些微指令组成?它们完成了什么操作?
答:微地址要返回到01,是应为为取下一条指令作准备。在每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第一个CPU周期,取指令阶段是由下列微指令组成:01&
02。它们完成的操作是:PC AR,M DR,DR IR,PC+1。
X→R0。数据X从实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的8位数据开关D7-D0输入,存入R0寄存器。
Y→R1。数据Y从实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的8位数据开关D7-D0输入,存入R1寄存器。
ADD R0,R1
(R0)+(R1) →R0。R0寄存器的内容与R1寄存器的内容相加,结果存入R0寄存器。
STA(OB),R0
R0→(OB)。R0寄存器的内容存入存储器OB地址单元。
OUT BUS,(OB)
(OB)→BUS。通过总线输出存储器OB地址单元的内容。
00→PC。无条件转移到00地址。
00是转移地址。
OA是存放加数的地址,OA的内容01是加数。可自定。
求和结果保存在存储器00地址单元。
88(十六进制)
89(十六进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计算机实验报告格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计算机实验报告格式
上传于||文档简介
&&计​算​机​实​验​报​告​的​格​式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