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系统能易引起低血钾的利尿药呕吐吗

人体“九大”系统之三——泌尿系统疾病(常见肾病)
【【早期肾病信号】】 
1、乏力,易疲劳;
2、腰酸、腰痛(肾盂肾炎的腰疼多为一侧、肾结石的腰疼多剧烈且多向大腿内侧放射)、腿酸3、眼皮、双下肢
&&&浮肿,这是肾病的外显特征;
4、尿中有泡沫而长时间不易消失(原因——尿蛋白高)或尿红(血尿); 
5、高血压;贫血;
6、恶心、呕吐、纳差、上腹不适;
8、拒绝烟味,这是有烟瘾的肾脏患者的排斥反应;
【【肾病的常规检查】】
1、尿常规:
&&&血尿:分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尿蛋白:尿蛋白阳性常由肾病导致,但血浆蛋白过多、剧烈运动、发热、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和药物等也可
&&&&&&&&&能引起尿蛋白阳性。
&&&葡萄糖:尿糖阳性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或糖尿病。血糖正常、尿糖阳性时,称为“肾性糖尿”,说明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异常(葡萄糖从肾小管漏出去),并非糖尿病。
&&&红细胞:尿红细胞阳性称为“血尿”。血尿轻者肉眼不能发现,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镜下血
&&&&&&&&&尿”;血尿重者尿呈洗肉水色甚至血色,称为“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
&&&&&&&&&染、泌尿系结石,有时也可见于泌尿系的肿瘤、囊肿、畸型、外伤等。
&&&白细胞:新鲜中段尿液检查,如有白细胞(1+~4+)出现,则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有时也可提示非感染性肾
&&&&&&&&&小管间质病变。
&&&其它影响因素:药物或食物可改变尿液颜色及酸碱度;大量饮水后尿液稀释,可影响尿比重及其他项目;女
&&&&&&&&&性病人月经期及月经前后2-3天内验尿,可影响尿液结果。
2、血清肌酐浓度:
&&&&血中肌酐=外源性+内源性,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血肌酐值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
3、肌肝清除率:
&&&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4、24小时尿蛋白定量
&0.2克/24小时尿。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多,可反映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程度。该检查比尿常规尿蛋白检查更为准确,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病情。但是尿液留取不足24小时、尿中混有异物、当日进食大量蛋白质会影响检查结果。
5、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6、尿低分子量蛋白:
&&&尿低分子量蛋白是一组能够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在近端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蛋白,此组蛋白尿排出增加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标志。常见于各种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尿酸性肾病、肾小管酸中毒、药物性肾损害等。
7、尿渗透压:
&&(用半透膜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时发生渗透现象,到达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产生的位能差—渗透压)
尿渗透压测定值较尿比重更可靠,其水平降低表示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8、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
&&&通过穿刺针进入肾脏取出部分肾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是目前明确诊断急慢性肾炎的唯一方法,但风险较大。
9、肾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
&&&CT和MRI.能查出普通X线不能检查出的细小钙化、结石。同时可确定肾脏病变的部位、性质或先天性发育异常。还可以辅助诊断肾肿瘤、肾结核、肾囊肿等。
【【肾病的常见原因】】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髓同脑,肾功能好与坏与骨髓的关系很大,当肾虚时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微量元素的缺乏会更进一步引起肾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就是肾虚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
1、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来看,肾病患者有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增加的现
&&&象,而这些现象是导致肾细胞缺血或坏死的重要原因。  
2、咽炎、扁桃体炎等感染都会引发肾病,感冒则是引发、加重此病最常见的一种感染。   
3、恶劣的外在环境因素如风寒、潮湿等,劳累过度,都会造成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降低。  
4、长期憋尿不仅容易引起膀胱损伤,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还极易造成细菌繁殖,一旦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
&&&其中的有毒物质就会造成肾脏感染,从而引发尿路感染、病肾甚至尿毒症。
5、乱用药物,很多感冒药、消炎止痛药、减肥药和中草药都对肾脏有毒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
&&&如控制不好,长此以往容易损害肾脏而引发肾病。  
6、食盐过多容易引发。食盐中的钠,在人体中含量过高可使体内积水,产生浮肿,能使血容量和小动脉张力增
&&&加,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食盐量高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高。而高血压极容易并发肾病。
【【肾病的常见症状】】
&&&&血尿、水肿、腰痛、多尿、尿频等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
1、非特异性症状:
&&&&&&&肾病多数发病隐匿,早期可有乏力、疲倦、腰部酸痛、食欲减退。这些症状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肾脏病变
&&&时,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如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而引起。
&&&&&&&&肾病患者大多晨起眼皮浮肿,下肢肿胀:包括眼脸浮肿、颜面浮肿、足背水肿、踝部水肿,甚至全身水
&&&肿。其原因是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或低蛋白血症导致液体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进食过
&&&咸食物、过度劳累、上呼吸道感染等可加重病情。
3、高血压:
&&&&&&&多数肾脏病患者可出现高血压,通常为中等程度增高,常在肾脏病变之后出现。多表现为头痛、头胀、
&&&失眠、记忆力减退,眼底镜检查可见眼底出血、渗血、视乳头水肿。
4、尿异常:
&&&&&&&如尿液发红或呈茶色,尿液清淡,夜尿次数和夜尿量增加(大多与肾功能不全有关)、尿频、尿急、尿
&&&痛、尿量突增(水摄入过多、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肾脏排水增加和体内某些物质“如葡萄糖等”从尿中排
&&&泄过多等)或突少(多数与肾功能衰竭有关)等。尿液检查可发现含量不等的尿蛋白、红细胞(肉眼或镜下
&&&血尿)、尿沉渣(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等)。此外,尿比重及尿渗透压也可有异常变化。
&&&&&&&慢性肾炎早期水肿明显时,轻度的贫血可能与血液稀释有关,而至晚期,肾单位损坏严重,促红细胞生
&&&成素减少,可发生中度至重度的肾性贫血,表现乏力、疲倦、食欲减退等。
6、恶心呕吐:
&&&&&&&许多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就诊于消化科,容易误诊。这时应想到肾病的可能,尤其口中
&&&有氨味很有可能是肾衰,应进一步检查确诊,以免延误病情。
7、皮肤瘙痒:
&&&&&&&肾衰终末期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应检查肾功能明确病情,千万不能大意。
8、肾功能损害:
&&&&&&&各种症状逐渐明显,出现面色苍白、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呼气带尿味、骨痛、
&&&皮肤瘙痒、嗜睡、反应迟钝等表现。
9、肾功能衰竭表现:
&&&&&&&包括面色苍白,倦怠、纳差、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尤其神态不清、昏迷、抽筋或口中有氨气味等。
【【【【常见肾病举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慢性肾炎是一种由于感染,造成人体内环境破坏,免疫平衡紊乱的免疫性疾病。其病因病理不是单一的肾脏部位的病症,而是全身整体的一系列病态。由于人体免疫平衡紊乱引起肾脏双侧弥漫性,少数为局灶节段系膜增殖、膜增殖、微小病变、局灶硬化,晚期多数肾小球呈纤维化或玻璃样变,小球皮质变薄,肾小球毛细血管萎缩,最终肾单位多数消失,肾脏体积缩小,甚至变为皱缩肾。
&&&&&&大多数患者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高血压—
&&&&&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迟早的过程,其血压升高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间歇出现。 尿异常改变—
&&&&&尿异常几乎是慢性肾炎患者必有的现象,包括尿量变化和镜检的异常。有水肿的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且
&&水肿程度越重,尿量减少越明显,无水肿患者尿量多数正常。镜检的异常是尿中有红细胞和蛋白。
【肾病综合征】   
&&&是指一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特点是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
 1)免疫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2)炎症反应: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炎症介质等侵犯肾脏。最终导致肾小球
&&&&&滤过膜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受损,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的通透性增加,致尿中蛋白
&&&&&含量增多,当超过远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1)水肿:不同程度的水肿,常为肾病综合征的首发症状,严重者常有浆膜腔积液。  
&&2)尿少:常常小于400ml/天,甚至无尿。
&&3)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史。
常有疲倦,厌食,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   
&&5.)血压多数正常,少数有高血压。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进行性损伤和肾功能的逐渐恶化。当肾脏功能损害发展到不能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时,便会导致身体内毒性代谢产物的积蓄、水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状。
&&1)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
肾病(免疫球蛋白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阶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眼-耳-肾综合征,为遗传性肾炎中最常见一种);
&&5)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6)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
&&7)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
&&8)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1)胃肠道系统:
&&&&&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舌与口腔溃疡、口腔有氨臭味、上消化道出血等;
&&2)血液系统:
&&&&贫血(是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症状,主要原因是肾脏分泌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以及血液中抑制红细胞生成所
&&&&致)、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等,与血小板破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等有关,可能是毒素引起
&&&&的,透析可迅速纠正)、白细胞异常(减少,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易发生感染,透析后可改善);
&3)心血管系统(是肾衰最常见的死因):
&&&&高血压、心衰(常出现心肌病的表现,水钠潴留)、心包炎(尿素症性或透析不充分所致)、动脉粥样硬
&&&&化(主要是由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所致);
&4)神经、肌肉系统:
&&&&早期: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性格改度、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如肌颤、呃逆等)、精神异常(谵
&&&&&&&&&&妄、惊厥、幻觉、昏迷等);  
&&&晚期: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显著、肌无力(近端肌受累较常见)、透析失衡综合征(尿素氮
&&&&&&&&&降低过快,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引起颅内压增加和脑水肿所致,表现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出
&&&&&&&&&现惊厥);
&5)肾性骨病(指尿毒症时骨骼改变的总称):
&&&&&&&&&自发性骨折、有症状者少见(如骨酸痛、行走不便等);
&6)呼吸系统:   
&&&&&&&&&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蝴蝶翼)、胸膜炎等;
&7)皮肤症状:
&&&&&&&&&皮肤瘙痒、尿素霜沉积、尿毒症面容:  
&8)内分泌失调:   
&&&&&&&&&由肾生成的激素下降、在肾降解的激素可上升: 
&9)易于并发严重感染:
&&&&&&&&感染时发热没正常人明显:
10)代谢失调及其他:   
&&&&&&&&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人约1度、基础代谢率常下降、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等;
【肾结石】   
&&&&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多数位于肾盂肾盏内,肾实质结石少见。肾是泌尿系形成结石的主要部位,其他任何部位的结石都可以原发于肾脏,输尿管结石几乎均来自肾脏,而且肾结石比其他任何部位结石更易直接损伤肾脏。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肾结石可分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尿酸盐)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及嘌呤结石六类。
【肾囊肿(多囊肾)】   
&&&肾囊肿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的总称,常见的肾囊肿可分为成人型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和获得性肾囊肿。
 1)先天的发育不良
&&2)基因突变(非遗传),胚胎形成时的基因突变。
&&3)各种感染
  常见的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尿路感染、肠胃道感染、皮肤感染、外伤感染、器械感染等,即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均可使机体内环境发生异常变化,从而产生有利于囊肿基因发生变化的环境条件,使囊肿的内部因素活性增强,这样便可促进囊肿的生成、长大;
  毒素作用于人体,可使各种细胞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常见的毒素诸如农药、某些化学药剂、放射线、污染等,也包括某些药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利福平、消炎痛、等西药,以及马钱子等中药。
  饮食不节,如过饥则营养不足;过饱则易伤及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并且发生气血流通障碍;过食肥甘厚味则易化生内热;饮食偏嗜,如多食生冷寒凉,则易伤脾胃阳气,多食辛温燥热则可使胃肠积热,再有五味偏嗜,久则易伤内脏。
&&6)劳逸失宜
   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事过度;安逸过度;
&&7)情绪因素
  不良的情绪变化可使人体的神经及内分泌失调,改变人体的内环境,使人的免疫力降低,有利于病菌和病毒的侵袭,这些因素都对囊肿造成了影响。
&&1)腰、腹部不适或疼痛:其原因是由于肾脏肿大和扩张,使肾包膜张力增大,肾蒂受到牵拉,或者使邻近器官受压引起。另外,肾脏多囊导致肾脏含水量大,变得沉重,下坠牵拉,也会引起腰部疼痛。疼痛的特点为隐痛、钝痛,固定于一侧或双侧,向下部及腰背部放射。如有囊内出血或继发感染,则会使疼痛突然加剧。如合并结石或出血后血块阻塞尿路,则可出现肾绞痛。  
&&2)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时腰痛常加剧,剧烈运动、创伤、感染可诱发或加重。出血原因是因为囊壁下方有许多动脉,由于压力增加或合并感染,使囊壁血管因过度牵拉而破裂出血。
&3)腹部肿块:   
&4)蛋白尿:一般量不多,24小时尿内不会超过2g。多不会发生肾病综合征。
&5)高血压:固囊肿压迫肾脏,造成肾缺血,使肾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血压。
&6)肾功能减退:由于囊肿占位、压迫,使正常肾组织显著减少,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最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多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1)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高血糖时,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跨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使系膜细胞扩张,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和
&&&产生致密小滴,肾小球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  
&&&肾小球基膜Ⅳ型胶原信使糖核酸增高,使基膜增厚,最终形成系膜的弥漫性、结节性病变,发生肾小球硬化 在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蛋白滤过增加,亦可沉积于系膜区和肾小球基底膜,促进基质增生,形成恶性循环,
&&&并可造成结节性和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2)高血糖症:
&&&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
&&&其发展。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后引起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
&&&增厚等。  
3)遗传因素:
4)高血压:
&&&与糖尿病肾病发生无直接关系,但原有高血压或病程中至微量白蛋白尿期时血压升高后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
&&&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
3、症状: 
&1)蛋白尿:
&&&&可为早期的唯一表现。期间蛋白尿呈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尿液镜检可发现白细胞和管型。
&2)水肿:
&&&&早期一般没有水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后,可出现轻度水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水肿就会
&&&&出现。明显的水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恶化者。
&3)高血压:
&&&&高血压见于长期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中,但并不是很严重。高血压可加重肾病。
&4)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用铁剂治疗无效。
&5)肾功能异常:
&&&&从蛋白尿的出现到肾功能异常,间隔时间变化很大,若糖尿病得到很好控制,可多年蛋白尿而不出现肾功能
&&&&异常,若控制不好,肾功能不全就会逐渐加重,最终出现尿毒症。
【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
 肾脏本身就是一个大血球,用于过滤体内毒素,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物质漏出血管。高血压使得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可使得蛋白漏出,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造成恶性循环。时间长久造成的破坏难以逆转,肾脏会代偿增大,直至提前衰竭。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种族、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这些因素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肾损害。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一般在25
- 45 岁,而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出现临床症状的年龄一般为 40 - 60岁。
&&&最早的症状可能为夜尿增多,反映了肾小管已经发生了缺血性病变,尿的浓缩功能开始减退;然后出现蛋白尿,表明肾小球已发生了病变。蛋白尿的程度一般为轻到中度(+或++),24
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
2克,但有少数病人有大量蛋白尿;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和管型很少,个别病人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
【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又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表现。
&&&可为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等)、病毒(水痘、风疹、乙肝等)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抗生素、磺胺、异烟肼、卡托普利等)、食物(鱼、虾蟹等)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引起。 
&&&1)肾外症状:
  &&皮疹(发生在四肢远端、
臀部及下腹部,多对称性分布,稍高于皮肤表面,可有痒感,1~2
周后逐渐消退,常可分批出现,从紫癜到肾脏损害间隔时间少于2周)、关节症状(特点为多发性、 非游走性,
多发于踝关节的关节痛)、胃肠道症状(腹痛,腹部不适以及腹泻,腹痛有时可表现为阵发性肠绞痛)、其他(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受累如头痛、抽搐和行为异常等);
&&2)肾脏表现:
  主要表现为尿异常(蛋白尿、血尿等),部分患者有肾功能下降。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的或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的尿异常;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主要的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1)遗传及体质:
&&&本病患者近亲发病率高达5%~12%,同卵孪生发病69%,而异卵孪生发病仅3%,均提示本病受遗传因素影响。本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定位于第6对染色体。妇女发病率明显高,提示内分泌因素的作用。  
2)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如慢病毒-C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如青霉素、异烟肼、甲基多巴、奎尼丁等。药物与细胞核组蛋白结合后,与淋巴细胞作用形成自身免疫。药物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很少侵犯肾脏与中枢神经系统;日光(紫外线)照射加重本病,见于40%患者,紫外线可使DNA转化为胸腺密啶二聚体,而使抗原性增强,促发本病。
【隐匿性肾炎】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病人无明显的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尿液检查异常者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所以称之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导致隐匿性肾炎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链球菌和其他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
&&&持续性轻度蛋白尿或复发性、持续性血尿,一般无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肾功能亦无损害,部分患者可有腰酸、乏力,肉眼血尿等非典型表现。
临床特征主要为尿的异常&&;
1)持续性轻、中度蛋白尿、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g,尿沉渣中可有颗粒管型,并可有少量红细胞。
2)持续或间断血尿为主,常在发热、咽炎、过劳、受凉、药物损伤等诱因下,出现—过性肉眼为愕灶性增生。
3)持续性蛋白尿和血尿,有时还可出现水肿、血压增高等,但当诱因过后,又可回复到原来的隐匿状态。
【【肾病患者的日常保健】】
1、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
&&&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或加重。
2、合理的饮食调节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避免暴饮暴食(人体吃下大量的食物,尤其是动植物性蛋白质,
&&&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皆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食物过量将增加肾脏的负担)。
&&&2)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当血肌酐为170—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以每天每公斤体
&&&重0.6克为宜,有大量蛋白尿者,每丢失1克尿蛋白,可额外补充1.5克蛋白质。当血肌酐超过440微摩尔/升
&&&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适当减少,以每天总量不超过30克为好。
&&&3)控制盐量,具体要视病情而定,如有高血压、水肿者,宜用低盐饮食,每日2克盐;因盐吃多了,钠就要
&&&增多,使人体组织中电解质浓度增高,而钠浓度增高时,则是形成水肿的重要原因。钠可滞留水分,因此,
&&&肾病患者必须忌盐。有水肿且尿量少时,除服药外,可选择一些具有利水适用的食物。如冬瓜主治小腹水
&&&胀,利小便、止渴。冬瓜皮煎汤代茶利水消肿作用更好。丝瓜有凉血解毒、利尿消肿的功用。
&&&4)饮食的忌与宜:
&&&宜:清淡、易消化食物,五谷杂粮类,
&&&&&&&鸡蛋、牛奶、瘦肉、鱼类(鲤鱼、鲫鱼、黄鱼、青鱼、黑鱼、银鱼)等动物蛋白要根据病情适量摄入,
&&&&&&&新鲜蔬菜与水果要多摄入,胆固醇高者应以补充鱼类优质蛋白为主。
&&&少吃与忌:
&&&&&&&硬食和油腻、油炸食物;“发物”的食物,如狗肉、虾、螃蟹、大料、香菜等;忌烟禁酒;
&&&&&&&豆类及其制品;少食调味品和腌制食品(如咸菜、酱菜等);
&&&&&&&为了使肌酐、尿素氮能增加排出,就必须使大小便通畅,冬瓜、西瓜、葫芦能利尿,赤豆汤、黑豆汤、
&&&&&&&绿豆汤、放糖喝,清热利尿。蜂蜜、香蕉、生梨、萝卜、胡桃肉、黑芝麻、能润肠通便,这些食物都可
&&&&&&&以配合药物,经常使用。如已发生水肿,要控制饮水量。肾功能不全者最好少吃含植物蛋白高的蔬菜
&&&&&&(豆类及其制品、花生、冬菇等)。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参加有氧运动,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适当锻炼身体,参加一些轻柔的文娱活动,避
&&&免一些伤害身体的恶习,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抽烟喝酒、纵欲……另要注重劳逸结合,人
&&&劳累后,体内代谢产物增多,增加肾脏工作量,对肾病患者是不利的,可使病情加重。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感染的危害而导致肾脏进一步受损,首先不可轻视感冒,感冒属全身性疾病,
&&&能使免疫功能下降,常继发感染(咽喉和呼吸道等),使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一位的原发性疾
&&&病)症状加重。
5、用药要谨慎,有些药物(包括某些中药)对肾脏有毒性作用,如病人不能随意服用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
&&&霉素、链霉素、头孢霉素类等)、镇痛药(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含钾、汞的药物及中药的苍耳子、
&&&雷公藤、草乌、木通、甘遂、大戟、蜈蚣、斑蝥、三棱、砒石、雄黄等,免得加重肾损害。
6、控制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否则长期的高血压将会令血管逐渐硬化,使供应肾脏的血流量下
&&&降,破坏肾脏之微细血管,影响肾脏功能恢复。
7、控制糖尿病。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渐渐地会硬化,尤其末稍微血管。因肾脏是由数百万细微的血管组成的,
&&&所以糖尿病严重时,肾脏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控制血糖-血糖过高会加速血管的硬化。糖尿病人良好的血糖
&&&控制,可延缓肾功能衰退的速度。
8、经常做肾功能检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