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天天在朋友圈分享感恩的心灵鸡汤句子鸡汤文该怎么办

朋友圈被子女屏蔽 如何跨越那道“横线鸿沟”_中国江苏网
&&&&&&&正文
朋友圈被子女屏蔽 如何跨越那道“横线鸿沟”
&  如今,只要有手机的人几乎都有玩微信,微信作为一种大众主要的交流方式,朋友圈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人们分享生活感悟、抒发情感的重要阵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用上微信,不过一些年轻子女逐渐“屏蔽”父母。子女烦心,家长抱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资料图
  近日宁波的一位刘阿姨感到很苦恼。 “好不容易学会用智能手机,春节加了女儿的微信,没想到,她把我给屏蔽了,想想也挺难受的。”女儿的朋友圈,连做美甲的小妹都能看,却把亲妈屏蔽了。
  故事———
  刘阿姨是记者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认识的。
  宁波西门街道举办了4期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期期爆满,刘阿姨是其中一个学员。和很多街坊一样,她来学有两个目的:一是跟上时代,二是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
  春节,刘阿姨兴致勃勃地拿出新买的智能手机说要和女儿“扫一扫”。女儿女婿都觉得刘阿姨挺时髦,爽快地互相加了微信,大家庭里还建了个家庭群。
  “加了女儿微信那天晚上,我很晚才睡,一条条看她的朋友圈,很过瘾。”刘阿姨说,女儿在上海工作、成家后,和父母聚少离多。好在朋友圈内容挺多,每天都有几条,一条条看下来,跟自己陪着女儿过日子一样。
  正月初五,女儿离开家了,刘阿姨安慰自己,有了朋友圈,还是可以了解她的生活。“我知道她上班第一天老板给发了300元红包,替她高兴,留言让她好好工作;她又去买了两支口红,我就留言说不要浪费,还有100多万元房贷要还;她昨天说去看电影,我跟她说要多在家陪孩子,不能把孩子扔给保姆……”刘阿姨每天都刷几次女儿的朋友圈,点个赞、留个言。
  可是,2月7日一早,刘阿姨吃过早饭优哉游哉刷女儿朋友圈,发现“看不了”。一开始,她还想“会不会是手机坏了”,但点开朋友圈其他人的头像,内容都还是可以看到的。她挨到中午吃饭时间,给女儿打去电话,询问是什么原因。女儿倒也爽快承认:“我把你给屏蔽了。我们以后还是打电话吧。”
  刘阿姨说,虽然经过老伴的协调,女儿又对自己开放了朋友圈,但是内容明显少了。“她的朋友圈做美甲的小妹都能看,送快递的也加,我这个做妈的怎么不给看?”
  记者对30名20岁—30岁的年轻人进行了调查,有10%的年轻人完全屏蔽父母,70%设置分组可见,仅20%完全开放。子女朋友圈屏蔽父母,原因何在?
  1、过度关心与说教
  现在的年轻人在微信圈更新状态,有时候只是想刷一下存在感,或者恶搞一下自己,娱乐大家。有些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父母却喜欢“小题大做”,总是揣摩子女“状态”背后的原因,留下长篇大论的评论不说,有些父母还会立刻给子女打电话嘘寒问暖。有些父母对子女朋友圈所发内容横加干涉,一旦不顺眼就要教训一番。
  跟男朋友吵架了,发了条“分手”,然后就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有什么事要冷静沟通啊,你应该怎么怎么做啊”“你妹妹都结婚生娃了,你怎么还这么不省心啊”——谈恋爱不想让你们指导,感情自己处理不行吗?
  小王是南京的一名大四学生,此前她就加妈妈为好友。“当时只想方便联系,但之后的事情却让我很头疼!”小王说,有时会在朋友圈中晒出自己的生活状态。可每次时间不长,妈妈的电话都会准时打来,劝她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同学聚餐我拍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了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知道这是一种关心,但这感觉就像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很难受。”
  市民庄小姐有一次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她和朋友参加化妆舞会的照片,从来只看不评的父亲突然给她评论,“别化得和蛇精似的”,纠结一番后,她将父亲拉入了黑名单。
  市民小吴称,自己的朋友圈一有风吹草动,父母都要在“评论”中提点自己。其实自己有时候只是想要“刷一下存在感”,没想到一件小事在父母眼里都是大事,他们不仅没完没了地在朋友圈评论,有时甚至还会打电话过来对自己进行教育。小吴感到很无奈,产生了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的念头。父母的过度关注,让孩子选择屏蔽了事。但在父母眼中,这只是在通过微信了解孩子生活,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表达对孩子的关心。
  2、“横线”映射和父母之间有“代沟”
  有些家长对网络语言缺乏了解,自讨没趣。一些类似于“握草”“妈呀”之类的感叹词语在子女看来看来仅仅是同龄人语境下的无厘头网络流行语,在家长那里却成为不可逾越的“雷区”。
  在朋友圈发“被补刀了”,老爸问被谁砍了;说句“笑尿了”,老妈说“怎么不当心点”。——懒得一一解释,干脆屏蔽。
  在大庆石油学院读大二的小吕曾如此评价父母在自己朋友圈里的第一次出现:“她给我点了赞,然后上学校找到我,逼着我不再谈恋爱,简直受不了,因为那条朋友圈我说自己失恋了。后来很多状态我都屏蔽了她,再后来我又注册了另一个号码。”
  在小吕看来,朋友圈是自己的私密场所,有些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就会在这里表达,而父母的“进入”让她不知所措,且“有些厌烦”。“我担心她唠叨,有时候觉得朋友圈不纯粹了,我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或者发一条父母不可见的状态。”
  这样的案例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正在读研的小蕊说:“我们和父母是有代沟的,因此产生了很多误会。有时真的感觉和父母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思维逻辑的差异不是一星半点。有次在朋友圈发了有些小伤感的歌词,忘了屏蔽我妈,结果我妈给我发了一大段心灵鸡汤……”小蕊和室友后来做了同一件事,在朋友圈给父母留下“一条横线”。
  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杨朝清则告诉记者,子女将微信看成一个分享经历、表达意见、发泄情绪和社会交往的平台,父母将微信看成是一个了解子女生活状态的窗口,不同的思想观念,也导致了父母和子女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专家表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际交往的密切程度有多高,取决于共同心理领域的大小。共同心理领域越大,交往越密切。
  因此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连榕解释道,年轻人选择对父母屏蔽自己的朋友圈,这种做法与自我价值的确立和情感安全有关。在年轻人心中,父母的角色往往是强势、给予指导的一方,和自己缺乏态度、观念方面的相似性。相反,同龄人、熟悉的朋友和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态度会比较一致,有共同的价值确立、共同的情感安全需要,这就排除了一些不确定性,因此年轻人更愿意对同龄人、熟悉的朋友开放朋友圈。
  3、不想父母担心善意屏蔽
  身在异乡生病了,朋友圈发张挂吊瓶的手。妈妈看见了,在家揪着心胡思乱想,唯恐你病情加重,没人送你去医院。——早知道就屏蔽掉他们,不让他们担心。
  独自在南京打拼的杨先生对爸妈是报喜不报忧,他说,“记得有次心情不好,发了条状态到朋友圈。没过多久,父母就双双打电话过来询问。花半小时解释前因后果,再花半小时聆听教育,消除他们的担心,挂了电话后觉得心情更郁闷了,从此类似事情都会选择屏蔽父母再发出来。”而那些号称“朋友圈屏蔽父母是不礼貌不尊重他们”的说法也并非完全正确。部分的屏蔽行为应该被理解和原谅,所谓“白色谎言”,也是这么个道理。
  4、父母微信有不少鸡汤和伪科学
  不少年轻人感叹,自打父母加入朋友圈以来,每天都会被他们转发的各种文章刷屏:励志帖、养生之道、健康常识等,其中也不乏一些“毒鸡汤”和假新闻。这部分微信用户,他们到底爱看什么内容?又能反映出怎样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背景呢?“鸡汤文”、人生哲学每天一则励志帖“望认真阅读”。
  根据腾讯去年公布的一组大数据,微信用户分类方面,“90后”爱看娱乐八卦,“80后”喜欢国家大事,而“60后”最热衷的便是“鸡汤文化”。
  在不少“80后”、“90后”眼中,父母微信中的聊天内容大多有这些特点:表情包多、动图多、字体特别大。而“看见这条锦鲤转发保一家平安”、“你身边有属龙的吗?就明天!”等更是分享信息中常见的字眼。
  随着微信朋友圈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养生资讯逐渐成为父母朋友圈中转发的“主力军”。知乎网站上曾有网友说:“父母的世界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让我们发现一个全新的科普世界,一边默默地为他们俩挨条点赞,一边‘承认’自己懂得太少。”
  子女在微信中视父母如“虎狼”,但是在父母眼里,微信却是能够拉近与子女间距离的新方式。
  当马女士去年发现无法看到读高三的女儿的朋友圈时,还一度很苦恼,可很快她就“欣喜地”发现身边还有不少“共患难”的家长。“我都不好意思和人家交流,这还是同学聚会时一位老同学不小心说出来我才知道的,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她在误会什么,是不是她在学校的表现和家里不一样,怕我知道?”马女士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不论是微信、微博还是QQ说说等空间,加子女好友只是为了便于联系,而自己只是默默关注,并未对孩子的朋友圈刻意监管或者提出意见,但“孩子有时很敏感”。“我一直是孩子的QQ好友,孩子发什么东西,我就光看看,不评论,孩子也一直没有把QQ空间对我屏蔽。可孩子上初中时,发了个好玩的状态,下面还有他很多同学调侃式的评论,我看着挺有意思,就给点了个赞,没想到孩子居然从那以后就屏蔽了我。”说起这事来,李先生表示很委屈,他并没有“监视、干涉”孩子的意思,可孩子却可能认为让父亲知道自己太多,会胡思乱想。“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并没有孩子所想的那么古板,只是想了解了解他的想法,和他关系更近一些,多些共同话题。”李先生说。
  “其实在任何一句说教、一个电话、一个“点赞”、一碗‘鸡汤’后面,都有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家长,笨拙地想对你表达关切和善意。”有心理分析师表示,每日刷屏的父母其实就是想找子女说说话,但又因为担心对方工作忙,只能在朋友圈里刷“存在感”,“很多在子女眼里没有‘养分’的回复与‘鸡汤文’,对于父母来讲都是‘精华’,一条条转发其实都是藏着爱的‘小心机’。”
  正如一位“80后”分享的一段让人落泪的自亲身经历一样:“常常看到老妈在朋友圈转发‘转发这条,女儿一定会幸福平安’,时间久了,忍不住吐个槽说干嘛搞得我跟千里之外似的?我妈回复了一条经典评论:‘因为你心里没我,我心里有你’。”
  理专家认为,正是因为双方交流沟通得不够充分,才会引起父母对子女生活的好奇,所以子女也要理解父母的心情。作为子女不应采取拉黑或屏蔽的对抗方式,这样会使得父母与子女更加处于对立面。如果子女感觉受到打扰,可以采取直接沟通或者微信分组等软性方式进行解决,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而父母也要学会不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孩子的私生活,尊重子女在朋友圈中的隐私,试着用微信聊天而非关注朋友圈的方式去沟通及表达关心。
  中国网事:屏蔽父母?朋友圈里的“横线鸿沟”如何解
  微信作为一种大众主要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其朋友圈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人们分享生活感悟、抒发情感和交流思想的主要阵地。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进入这里,朋友圈不再是“我和同学朋友的私密场”,一些子女因此烦恼。于是“屏蔽”父母渐多,留下“一条横线”任家长想象。家长抱怨、子女烦心,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又该如何化解这“一条横线”带来的隔阂?
  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
  朋友圈正是对传统亲情界限的重新界定。传统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朋友圈的规则下,得以被重新把握与审视,对此现象还宜以平常心看待为好。
  父母潜伏子女“朋友圈”屏蔽父母这事你干过没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侵入”了原本属于年轻人的领地,比如微信、微博和QQ。让很多年轻人左右为难的是:在社交网络上,父母除了网民的身份,更多地还是扮演家长的角色。除了和同龄人的互动之外,他们很多时间用来“窥探”自己的子女,然后孩子们的朋友圈就成了养生励志“重灾区”,不少人不得已将父母拉黑作罢。
  朋友圈屏蔽父母真的好吗
  个孩子小时候都是父母的狗皮膏药,父母走到哪儿便跟到哪儿,恨不得变身父母的挂件。那时,不谙世事的他们什么事都会和父母分享。长大后,孩子们开始忙于考试、升学、工作,有了自己的圈子,有了自己的心事,更有了不能和父母分享的秘密。
  学会在朋友圈里跟父母做朋友
  “很久以前我们不知道,妈妈喋喋不休的唠叨,是她不能时时照顾你的担忧”——如此理解父母的“过度关心”,或许更为恰当,线下如此,微信上同样如此。而进一步讨论,正如有社会学者研判的,越是亲密关系,如子女和父母之间,越不能太依赖网络交流。当父母要求加微信、并且天天翻看你朋友圈的时候,是不是说明“常回家看看”、“常电话问候”做得太少了呢?
责任编辑:戴凌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揭秘朋友圈鸡汤文利益链 微信终于出手了
&转给父母看,这五种食物千万不能吃&、&风靡日本,健身减肥十大秘诀&&&
这些标题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就是朋友圈狂转的鸡汤文惯用标题,不少爸妈最喜欢转载这种文章了。
但你知道吗?之所以有人费尽心思的杜撰这些鸡汤文,背后其实隐藏着获利丰厚的黑色产业。绝大部分鸡汤文都是通过类似广告联盟的任务平台来分发的,可以根据浏览量、广告点击量来获得收益。
很多鸡汤文就是下面这些公众号派发的任务:
更可恶的是,有些文章还夹杂着各种购买链接,原本几十元包邮的减肥茶、减肥胶囊,在朋友圈里可以卖数百上千元,利润在十倍以上。
好消息是,现在,微信终于要向这些鸡汤文下手了。今日,微信官方发表声明,表示对于诱导转发文章、诱导关注公众号等违规行为,会进行删文、限制帐号部分能力或封禁帐号等措施。
微信公众平台发现部分公众号开展转发赚钱、刷分刷榜类行为,通过赠送积分、礼品、现金等形式利诱、引导用户转发文章、关注公众号、下载应用软件等,此类行为已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对用户造成骚扰、破坏用户体验、扰乱平台的健康生态。平台将会对此类行为进行处理。
下面就是微信要处理的示例:
诱导转发文章赚钱、赚积分类:
诱导关注公众号类:
诱导关注签到赚钱类:
诱导下载app类: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0',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1',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2',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3',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8',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如何看待一个人每天都在朋友圈发好几通大白话和小学标语式的鸡汤?_如果一个人只能靠鸡汤_词汇网
如何看待一个人每天都在朋友圈发好几通大白话和小学标语式的鸡汤?
责任编辑:词汇网 发表时间: 14:31:06
最近认识一姑娘,她每天都要在朋友圈发好几通鸡汤和转发别人的,看了几个她写的,内容不外乎就是做自己,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等大白话,至于转发公众号的内容就更没办法看了,全部是传统小学标语式的大白话,广告捎带而来。想请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朋友,其实我挺想给她一些建议,没事儿完全可以看一点有质量的文字,,(没有想要改变别人,只是建议)但不知道怎么说,又怕伤害到其自尊心,当然,我认识的这个姑娘可能是刚工作,甚至工作时要做体力活,太辛苦,所以才激励自己。(我还差几天才毕业,2333)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对她的初步了解,发现她不像那种喜欢听人喊口号的人。【以下解答】如果你不打算追这个姑娘,不要对别人无害性的私生活指手画脚。如果你打算追这个姑娘,更不要对别人无害性的私生活指手画脚。我的观点是,别人朋友圈发什么东西,那是人家的自由,你不喜欢可以不看,可以屏蔽,但是你没理由要求别人按照你的喜好你的标准,去改变人家自己的生活。这样做很不合适。【以下解答】小明的爷爷活了一百多岁【以下解答】对于这种我一般在心里默默说句傻逼然后给他点个赞【以下解答】在词汇上看到一个学生,还差几天就毕业了,也不知道他论文过了没,答辩OK吗,工作签了吗,工资养的活自己吗。结果就在词汇问一些唉呀有个妹子跟我当年一样,naive,图样,总是发一些辣鸡鸡汤,我要不要指点她一下这种问题。这人简直跟我当年一毛一样啊,自己都搞不清楚状况,还老想着矫正别人的三观。诶你们说我要怎么才能不伤自尊的提示他一下呢?看来我还是伤到了题主的玻璃心,高潮的不行在评论区疯狂喷粪。我做的不够好,很惭愧→_→已经举报删除拉黑……这题主因为被删评论所以改到问题描述里了,正好大家自己感受下吧。题主说赞我的都是傻逼,哈哈你们可千万别赞了【以下解答】我朋友圈有一位女同志,长相三分,体重150斤不止,无病呻吟加各种励志,无论发什么,下面都要贴自拍,或者是tfboy……后来,我屏蔽了她。再后来,我又取消了屏蔽。因为没有她的朋友圈,一点都不好玩。【以下解答】 有图为证~我一般不轻易屏蔽人,有一天实在怒了,对方是个19岁的男生,已经工作了。(不针对任何人) 感受一下,我在某个下雨的清晨睁开迷蒙的双眼刷一下朋友圈看看大家做了什么,然后这货让我一下怒了,差不多10几条没有间隔时间一口气发的,我立马屏蔽了他…… 朋友圈里有发鸡汤的,微商的,中医养生的,是个中国人就转的等等等等,年龄阶层圈子世界观不同认知不同。贸然建议可能让姑娘尴尬,万一姑娘自尊心强会直接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毕竟女生心思细腻敏感些。可以直接送她书,约她吃饭喝点东西聊聊天问下最近有没有不开心的事情什么的,就酱【以下解答】我认识一姑娘也这样。人还挺漂亮,舍不得屏蔽。想套套近乎吧,可自己还没毕业,没法像指点学妹一样以过来人身份搭话。哎呀呀,真是的,愁死老夫了。整天就知道发些乱七八糟的,就不能多发点自拍?我一个要毕业的单身狗就等着点个赞夸夸你呢!你不按我套路来,咱俩怎么能有进展?错过了我多可惜啊,我都替你着急!【以下解答】一大早起来看到题主给我的解释,然后我突然有点话想说,抛开一切什么世俗眼光,暂时不说价值观的问题,我们来说说怎么带给那位姑娘新世界。第一步:找到合适的时机。根据人交际原则,先不要表露出否定她的意思,不要直接说出你对她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和她达到一个相对熟识的程度。第二步:引导。这时候你可以先推荐她看一些毕淑敏这种有鸡汤向但是质量比较高的文章。(因为是偏心理,其实自我心理调节挺重要)第三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以上做完以后,题主可以纯主观不对她做法加以置评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定不要说“我觉得看鸡汤文没有行动力的人最XXX了”。第四步:升华和自我提高。这时候看妹子自己的领悟和对你看法的意见了,如果还是很固执,只能二三步循环慢慢引导,如果已经被引导,可以更深层次的探讨“鸡汤文与人生”“什么样的文章和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未来和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话题。然后顺其自然发展…其实良师益友的引导很重要的,在不精神价值观绑架的同时,熏陶别人也没什么不对。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题主自己要是一个可以熏陶人的人(这点题主自己体会哈~)以上不算靠谱,实属用心。~~~~~~~~~~分割线~~~~~~~~~~~有时候我也有题主这样的感觉。遇到一个小学妹或者同级生,温婉恬静岁月静好的样子,一下触动我心里的那根弦!( ? ?ω?? )?(并不是同,只是觉得这种性格的人对我很有吸引力)遂加了QQor微信发现…虚拟世界的她们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她们竟然会转发鸡汤文,竟然会发爸妈才会发的那种官方自带并不美观“呲牙”的表情。…那时候的我感觉不太好…怎么说呢…就是突然觉得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后来我才知到,这些妹子从小到大并不怎么接触网络,我还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也很喜欢发鸡汤文,经过这么多年我也渐渐发觉鸡汤文的无聊。但是我不可否认我也有那么一段鸡汤大补的时光。 而她们或许正处在我们初中那个阶段。 她们发鸡汤文也并不能阻止她们单纯和善良,并不能阻止我对她们的喜爱。 再者,那些不发鸡汤文,发炫富的,发旅游的,秀恩爱的,美食的,自拍的,就有营养了么~?那我们该发些什么呢。 虚拟世界,大家玩得开心就好嘛。 所以,题主呀,我知道你只是好奇没有恶意。 但是别人做了和我们不同的行为并不能代表什么,最多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看不下去屏蔽了,我们还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一起愉快的玩耍的嘛。(?o?tso??)【以下解答】你连这个功能都不会用,有什么资格指点别人的生活。【以下解答】不要拿你的喜好去衡量别人……人家姑娘又不是为你而活,你有什么资格去说教人家,省省吧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家长混“朋友圈” 遭半数孩子屏蔽
来源:作者:佚名责编:弥尘
自朋友圈于微信4.0版本更新时上线,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向朋友发表心情、记录生活。最近,就“会否在朋友圈拉黑父母”这一问题,有媒体记者采访了60位市民,其中子女40人,父母20人。发现有17位子女将父母加为微信好友,但他们中有14人将父母拉入黑名单。据记者调查,清远还有不少微信用户不知道朋友圈也具有“屏蔽”的功能。尤其是与高科技接触甚少的60后和70后。他们多已为人父母,之所以开通朋友圈功能,十有八九是为了孩子。子女们又是怎么看待“朋友圈”里的父母的?父母“关注”孩子不是心灵鸡汤就是生活小常识“几个初中同学都很后悔教会了爸爸妈妈用朋友圈。”吴杰在广州上大学。他告诉笔者,妈妈在清城某外企上班,单位同事都比较年轻。2013年年底,妈妈听见两位同事在讨论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开始了解到朋友圈。回到家,当她知道吴杰也在使用朋友圈时,便极力要求孩子教她使用。“自从她学会使用朋友圈,每天都转发‘心灵鸡汤’和‘生活小常识’……有的还是谣言!”吴杰解释说,之所以要屏蔽妈妈,是因为她所发的内容太有针对性。在他看来,妈妈的每一则发送内容都是发给他看的。发送“心灵鸡汤”是想让他学会人生道理,发送生活小常识就是想让他学会仔细生活。调查发现,子女对父母“刷屏”的行为也感到不满。有受访者告诉笔者,他的朋友圈里,每四五则消息中,就有一则属于其父母,且都是转发消息。然而,家长也不总在转载。部分家长也会像他们的孩子一样,在朋友圈发表自己当日的心情,或者生活当中的特别事情。即便如此,许多子女仍然要屏蔽父母。“她每次发消息之后都会向全家宣告。不看她的朋友圈,我也能知道她发了什么……要是有人评论了她的消息,她更加不消停。”颖之的妈妈是家庭主妇,学会使用了朋友圈之后,妈妈每天对手机爱不释手,发消息、被评论都告诉女儿。颖之认为,看妈妈的朋友圈形同“复查”,看多了还反感,就干脆屏蔽妈妈。孩子“拉黑”父母不是没孝心而是不想继续被说教除了在朋友圈屏蔽父母,这些子女当中,大部分还选择将父母拉入黑名单。一些父母尝试用新颖的方式与子女交流,子女们却表示,父母的沟通方式新,说辞不新。一些年轻的网友和受访者都认为,父母将朋友圈当作“授课”的工具,他们将线下的说理转移到手机上,但这不表示线下的说理会减少。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文表示,“本来工作已经够累了,没想到还得在朋友圈聆听教诲。”许多受访者表示,每次与朋友分享心情状态的时候都会看到父母评论,但自己又不想过多解释,就悄悄将父母拉入黑名单,从源头上避免“被上课”。此外,还有一些用户认为,年轻人出外吃喝玩乐,在朋友圈发一些穿着性感、无厘头搞笑的照片或文字。若被父母看见,会小事化大,徒让父母操心。不过自从在朋友圈将妈妈屏蔽后,吴杰隔三差五地打开妈妈的主页,浏览她所更新的消息。“我怕她知道我屏蔽她,不高兴。”实际上,他也关心妈妈的心情日记,只是不想看见妈妈转发的消息。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子女在朋友圈屏蔽父母,但他们会偶尔查看父母的消息。在线下,子女们告诉父母,自己并不经常使用朋友圈,习惯用电话和QQ与朋友交流。他们都表示,屏蔽父母心中有愧,总是害怕被发现。但他们也坚持认为,屏蔽、拉黑父母是正确的选择。伍恒州程君■声音网友“广东曾金”:把父母拉近自己的朋友圈,更有利于消除父母的寂寞和孤独,是双方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和新渠道。朋友圈的良性互动,或许更有利于消除双方在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隔阂。媒体评论员杨燕明:朋友圈拉黑父母,的确没必要上纲上线地来评价。毕竟,微信朋友圈只是一个交流工具。西安心理学会会长尚华教授:在绝大多数子女的潜意识里,父母永远都是管理者的角色,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很多都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心情。因此,子女潜意识里有避开束缚、渴望自由的本能,会让他们把父母拉入到朋友圈的黑名单,这也是有人看到父母点赞感到莫名发毛的原因。媒体评论员李兆清:朋友圈拉黑父母,是对父母亲的不孝,普天下的儿女应该从孝顺父母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灵鸡汤感恩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