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历史排名的关系?各自的发展历史?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是什么关系
2回复 613浏览
哪种是起源?
貌似完全就是不同的起源。事实上象棋还有韩国象棋(和中国象棋很类似)、日本象棋(又称将棋,历史上还有过大将棋、中将棋等,更接近于国际象棋)。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目前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最早出现在印度;中国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只是起源时间有待商榷。中国的象棋与国际象棋着法类似,渊源相近,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可能互有影响(公元 1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印度开始正式交往,之后,文化交流更形频繁)。事实上,这两种象棋的车和马走法相同(只是国际象棋的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规则也类似。[ 此帖被cyq_-09-13 13:27修改 ]
我觉得即便起源完全不同,中间也肯定有融合,否则排兵布阵,兵、车、马的走法那么相似,完全巧合不太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国际象棋的起源和中国象棋有关系吗-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国际象棋的起源和中国象棋有关系吗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5:17:24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国际象棋的起源和中国象棋有关系吗”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国际象棋的起源和中国象棋有关系吗”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国际象棋的起源和中国象棋有关系吗,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国际象棋起源和中国象棋没有关系。18世纪时,W.琼斯指出:古印度是国际象棋诞生的摇篮。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ji)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 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 4个兵种。但作为今日国际象棋前身的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 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纪时由印度传入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Chiat Lange)。“恰特兰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 (Saudi Lanz),以后这种 “沙特兰兹” 在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几个棋手的比赛。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中亚和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各个地区,先传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叶,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将国际象棋列为骑士教育的 “七艺” 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15、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今日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谱,出版在1497年。国际象棋的着法有过许多次变革。早先,王的走法虽一样,但据说是可以被吃掉的。关于王车易位的特权是从16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的,这是欧洲人的一项创造发明。皇后的名称、 性别和威力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在沙特拉兹时期,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律师”、“大臣”或“将军”。后来法国人把皇后一子的形式稍稍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过去,皇后并不是最强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与中国象棋的士非常类似。双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颜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后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威力,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兵在过去只能前进1格,第1次走动时也一样,一直到16世纪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现在这样。兵到达第 8格,过去只能升变为皇后,不能升变成别的棋子。只有车和马的走法一直没有改变。至于国际象棋的棋盘,在13世纪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现代国际象棋盘完全一样;河南开封出土的北宋铜质棋子,“士”的图案为身穿戎装的女子,和国际象棋里的皇后性别一样。十九世纪中期,国际象棋开始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1924年曾被列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年成立了“国际棋联”。国际棋联主办或委托成员国协会举办的重大世界性比赛有: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世界团体锦标赛、男女个人世界冠军赛、大学生世界团体赛、少年世界冠军赛,以及各大洲的国际象棋团体赛。至于各种杯赛、邀请赛、大师赛、特级大师赛、等级分赛等更是不可胜数。国际象棋虽源于亚洲,但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国家却在欧洲,其中前苏联在历届世界大赛中成绩突出。在中国,到1956年才被列入正式体育比赛项目。1957年举行了首届全国国际象棋赛。进入80年代后,我国涌现出一批国际象棋新秀,四川刘适兰,浙江吴敏茜、叶荣光,北京谢军等先后荣获国际特级大师称号。解决方案2:
中国,在印度北部就有了这类游戏两者无任何关系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斗游戏之一。在棋盘上。据多数史学家认为。一般认为、武士,在公元500年之前,它们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国际象棋从印度逐渐传到中亚细亚、波斯和欧洲。当时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国际象棋在着法上简单得多,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纽斯很喜欢的一种消遣,国王和他的维齐(即今天的后)统帅一切、象棋和日本的将棋同享盛名。11世纪时盛行于君士坦丁堡、战车和大象,和中国的围棋
解决方案3:
应该是没啥关系, 一个是古印度,一个是中国,不明时期。 围棋就更不用说了, 外星人发明的, 聂卫平语。
解决方案4:
毫无关系,那时认识都不认识。
解决方案5:
没关系,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棋。
解决方案6:
解决方案7: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您好, []|
& 项目新闻 & 正文
国际象棋发展历史
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中国、印度、锡兰、波斯、阿拉伯国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最早出现在印度。18世纪时,W.指出:古印度是国际象棋诞生的摇篮。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nga)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 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 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 4个兵种。但作为今日国际象棋前身的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 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纪时由印度传入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chatrang)。不久,古波斯国被阿拉伯人占领,因阿拉伯语的字母中没有这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也没有它的最后一个字母,于是“恰特兰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 (shatranj),以后这种 “沙特兰兹” 在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几个棋手的比赛。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中亚和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各个地区,先传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叶,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将国际象棋列为教育的 “七艺” 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15、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今日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谱,出版在1497年。国际象棋的着法有过许多次变革。早先,王的走法虽和现在一样,但据说是可以被吃掉的。关于王车易位的特权是从16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的,这是欧洲人的一项创造发明。皇后的名称、 性别和威力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 在沙特拉兹时期, 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律师”、“大臣”或“将军”。后来法国人把皇后一字的形式稍稍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过去,皇后并不是最强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与中国象棋的士非常类似。双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颜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后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威力,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象”只许斜进2格,类似今日中国象棋里的象,但无“塞象眼” 的限制,如果中间格有棋子,“象”也可以越过。象的这种允许越子的走法在欧洲一直延续到15世纪,兵在过去只能前进1格,第1次走动时也一样,一直到16世纪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现在这样。兵到达第 8格,过去只能升变为皇后,不能升变成别的棋子。只有车和马的走法一直没有改变。至于国际象棋的棋盘,在13世纪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后汉明帝时(公元 1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印度开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后,文化交流更形频繁。中国的象棋与国际象棋着法类似,渊源相近,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可能互有影响。直到今天,这两种象棋的车和马走法相同(只是国际象棋的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规则也类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文物中有一幅北宋以前的饰有“琴棋书画”图案的织锦,表示棋的是一个8×8 格的黑白格相间的棋盘,和现代国际象棋盘完全一样;河南开封出土的北宋铜质棋子,“士”的图案为身穿戎装的女子,和国际象棋里的皇后性别一样。国际象棋在中国是新项目,1956年起列入国家体育项目,1957年首次举行了国际象棋的全国比赛。1965年,中国年轻的国际象棋优秀选手曾战胜来访的苏联特级大师和象棋大师。1977年11月,中国棋手首次参加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获第2名。1978年底中国棋手第1次参加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23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在65个国家的66个队按积分循环制进行的比赛中,获得第18名。1979年11月,中国国际象棋队在新加坡举行的第3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中再次获得亚军。1980年2月,中国选手刘文哲和梁金荣在马耳他举行的第4届国际象棋等级赛中,并列第3名,同获国际大师称号,成为中国第1批国际大师。1980年3月,中国两名女选手参加在法国耶尔举行的女子国际象棋赛,18岁的四川姑娘刘适兰胜3名国际大师,平2名特级大师,以11局棋中得8.5分的优异成绩获第3名。1980年12月,中国国际象棋女队在第24届奥林匹克赛中,战平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苏联女队,最后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队并列第5名。 1981 年又有 4名中国棋手由国际棋联批准,授予国际等级称号,戚惊萱、李祖年为国际大师,刘适兰、安艳凤为女子国际大师。从1977年起,中国每年一度的国际象棋全国比赛,在个人赛以外,又增加了团体赛、女子赛和少年赛等项目。
推荐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搜索热词:
[责任编辑:xiaobai]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体育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博客视频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象棋与国家象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中国象棋与国家象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2|
上传日期: 06:39: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象棋与国家象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
官方公共微信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各隐含了什么政治信息?--许锡良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在这里读懂中国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各隐含了什么政治信息?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各隐含了什么政治信息?&&&&&&&&&&&& &许锡良&棋类游戏常常能够从一个方面折射某种文化特征,比如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作为古老的经典游戏,虽然同为象棋,而且走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从其行棋规则来看,还是反映了某种差别。而这种差别主要是体现在政治制度上面。先看国际象棋的棋子设置与行棋规则。国际象棋的棋盘由64个黑白相间的格子组成,黑白棋子各16个,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棋子就放在这些格子中移动,右下角是白格。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黑白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六种:王(1)、后(1)、车(2)、象(2)、马(2)、兵(8)。中文全称 国王 皇后 城堡 主教 骑士 兵卒,英文全称 King Queen Rook Bishop Knight Pawn。&走子规则  · 王(K):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一步。   (1)除易位时外,王可走到未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且只能走一步.   (2)易位是由王已方任何一个车一起进行仍被视作王的一着的走法,其进行方式如下:王从原始位置向任何一位的方向横移两格,然后那人横越过王而置于王刚经过的格子.   (3)如果一方先触摸车一起然后再触摸王,那么他不能用那个车进行易位,这种情况须按以下A和B条处理   A:除上述上,如果行棋方有意识地触摸了同一方的一个或更多的棋子,他触动或吃掉所触措的第一个可以走动或可以被吃的棋子;或者一个已方的棋子和个对方的棋子,他用前者吃掉后者;如果这种吃法不合规则,如果无法确定先触摸哪一个棋子,则以已方棋子作为已被触摸的棋子.   B:如果所触摸的已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着法(或者对所触摸的对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吃法),行棋方有权走任何合乎规则的着法.   (4)如果一方在准备易位时触摸了王,或者同时触摸了王和车,然后发现易位不合规则,他可以选择走王或者向另一翼易位,前提是向那一翼易位是合乎规则的,如果王没有合乎规则的走法,该方有权造反走任何规则的着法.   (5)不符合规则的易位: 王已经移动过,或者 用来易位的车已经移动过.   (6)下列情况暂不能易位: 王的原始格子或者将要越过的格子或者将要占据的格子正受到对方棋子的攻击,或者王和用来易位的车之间尚有别的棋子   · 后(Q):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它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 车(R):横、竖均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不能斜走。一般情况下不能越子。   · 象(B):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 马(N):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三格,然后再横走一格,可以越子,没有"中国象棋"中"蹩马腿"的限制。  · 兵(P):只能向前直走,每着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最多直进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进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除了以上常规走法之外,还有特殊走法规定。除了上面所有棋子的一般着法外,国际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种特殊着法:   · 吃过路兵:如果对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进两格,刚好形成本方有兵与其横向紧贴并列,则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进,把对方的兵吃掉。这个动作必须立刻进行,缓着后无效。记录时记为 “en passant” 或 “en pt”, 法语中表示 “路过”。 ·兵的升变:任何一个兵直进达到对方底线时,即可升变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不能不升变。一般情况下升变成为“后”因为“后”威力最大;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升变为“车”、“马”、“象” 。   ·王车易位:每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让王朝车的方向移动两格,然后车越过王,放在与王紧邻的一格上。王车易位根据左右分为"长易位"和"短易位"。   在下面四种情况下,王车易位不允许:   王或车已经移动过;   王和车之间有其他棋子阻隔;   王正被对方"将军"; 王经过或达到的位置受对方棋子的攻击。&再看中国象棋的棋子设置与行棋规则。中国象棋棋子也是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有十六个,由对弈的双方各执一组。红方名称黑方名称每方棋子数可以到达的范围帅将<FONT color=#己方九宫内车车<FONT color=#全盘任何位置炮炮<FONT color=#全盘任何位置马马<FONT color=#全盘任何位置相象<FONT color=#己方区域内(实际上是7个特殊棋位)仕士<FONT color=#己方九宫内(实际上是5个特殊棋位)兵卒<FONT color=#起始位置及向前一步的位置,敌方所有棋位帅(将)   帅(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士)   仕(士)是将(帅)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有九宫内的斜线。   相(象)   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飞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车   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移动与车完全相同。当吃子时,己方和对方的棋子中间必须间隔1个棋子(无论对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种。   马   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兵(卒)   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这样,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强,故有“过河的卒子顶半个车”之说。以上由两种棋的行棋规则稍作分析,就以可以发现。这两种象棋所隐含的政治信息是大不相同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最高统帅。国际象棋可以将国王作为游戏的对象,但是,中国象棋的最高统帅只能够是将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因为,中国的国王——也就是皇帝或者叫天子、圣上,简称“上”,是不能够随便来亵渎的。不要说将皇帝用来作为棋盘子,就是写文章说话用到皇帝及皇帝母亲的名字中的字甚至同音字,都有杀头之罪。因此,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别浓厚的“避讳”传统。也就是“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其实,这也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在象棋设置上的反映。再看两种象棋最高统帅的行棋规则。国际象棋的国王,可以在棋盘的任何一个位置上行走。而且行走的方式也是全能式的,即可以直进、横进,还可以斜进,只是限定了每次只能够走一步。限定每次只能够走一步是有道理的,因为国王不能够随意“大跃进”,否则,这个战局会乱了套。但是,国王也是能征善战的。相反,中国象棋中的将帅都是棋子中,最为窝囊的货色。只能够躲藏在九宫中,亦步亦趋。这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居高位者那种“食肉者鄙,未能远谋”的特点。&而最靠近统帅的仕(士),也是最没有用的。甚至他能够走到的点比将帅还要少,将帅在九宫行走,好歹还能够走九个点,而仕只能够撑五个点。整天围绕着领导转,足不出户,进谗言,搞宫廷斗争,太监乱政。其实就是中国皇宫里的卫士,更多时候是太监。&其次是相(象),相就是宰相。照说身居高位,应该是才华横溢,有安邦治国之才才是。但是,中国象棋中的相,其无用程度仅次于“仕”。而国际象棋中,象的威力仅次于后与车,与马并列。不但可以在整个棋盘上拼杀,而且斜走着数还不受限制。更为要命的是,中国象棋的棋子能力大小,是按照靠近领导远近决定的。最靠近领导的仕与象最没有用,连过河越界的能力都没有。威力最大的车却是最靠边站的。这是中国历史上能干的大臣与将领常常要被贬黜到边远地区的事实是完全一致的。平时他们毫不被重视,只有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会想到要把真正的良将启用。而国际象棋中,最接近国王的就是最有威力的。因此,王后的威力就是最大的。有意思的是,国际象棋中,王后只有一个,而且特别有才干,就是说即使是国王也只是一妻而已,国际象棋充分反映了男女平等的传统。不像中国的皇帝,整天躲在宫里,除了皇后外,还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以及三千宫女(这也是圣人惹的祸,传说中的孔圣人据说一生招了三千弟子,贤者七十有二,害得后来的皇帝也要仿效圣人招弟子的方式来娶妻纳妾。)在中国象棋中,一旦做了兵卒,那么,其命运只有送死。所谓“革命军中马前卒”,就是无谓送死的意思。中国象棋中的兵卒,只能够向前移动,过了河才可以横移,但每次只能够移一步,而且,每往下移一步,其价值就减少一级。移到底线,就是老兵残卒,连作牺牲品的价值都没有了。而国际象棋中的兵,虽然也只能够向前走,但是,第一次走,即可以向前走两步。同时可以吃过路兵。走法与吃子也不同。走法是直进,吃子是斜吃。只要运气好,能够坚持到最后,如果还没有被牺牲掉,那么命运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际象棋如果有一兵跑到对方底线,常常意味着这一方的胜利。国际象棋中的兵,行至对方底线时,立即改变身份命运,可以变成除国王与兵之外的任何棋子,特别是可以升变为后。国际象棋行棋规则中还有车王易位的规则。说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某些礼制也是可以破除的。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象棋的身份歧视远比国际象棋要强。有意思的是胜负规则。在中国象棋中,长将军是犯规的。但是,在国际象棋中长将军而又国王又无法避开到不被将军的位置,却可以判和。这个规则是有道理的。对方就要杀死自己的国王了,为什么不能够允许这一方对对方的国王作长期的追击呢?而且,国际象棋中,国王如果没有被将军却逼到无子可走,这种情况也被判和。因为,这个规则是说,你不能够逼到人家主动将国王送去受死。但是,中国象棋就不同。将帅如果没有被将军,却无子可走,就会被判负。充分反映了中国政治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政治传统。由于国际象棋的行棋规则中,每个棋子都是可以大范围活动的棋子,而且活动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国际象棋的变数远比中国象棋要大。趣味性也要强得多。中国象棋的变数小,因而和棋的机会实在太多了。特别是顶尖级棋手中和棋现象几乎占到一半以上。而决定两种象棋特色的是后面的文化,特别是政治制度。而日本的将棋更是反映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走子常常是有去无回,不战胜,毋宁死,即不讲和,也不投降。因此,日本的将棋又过于激烈、残酷与血腥。&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客,现供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特别声明:所刊载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报刊、杂志、书籍、音像出版使用必须经过作者同意,并付稿酬,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方式:QQ:,电子信箱:,地址:广州市新港中路351号,邮编:510303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象棋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