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都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心理咨询师编辑推荐文章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认知―行为治疗法
基本假设:根据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REBT)得知,我们的问题是由对生活状况的感知和思维造成的,而不是由生活状况本身造成的,也不是由其他人或过去的事造成的。因此,我们的责任是对自我打击的思维进行认识和改变,因为这种思维造成情感和行为障碍。REBT理论还认为人们接受来自外部的行为障碍思维,并不断用这种错误的思维引导自己。为了克服非理智的思维,治疗师使用主动的和指导性的治疗步骤,包括教育、建议和布置作业。REBT强调教育意味着治疗师作为教师,以及来访者作为学习者的作用。虽然REBT是教学式和直接的,它主要还是让人根据自己的愿望自己去想、感觉和行动。它重新教育来访者进行自己的思维。治疗师的任务是不断鼓励和提醒来访者去做持续和大幅度改变所需的事情。其他认知―行为治疗法与REBT有一些同样的假设。许多这样的方法假定人们容易学会错误的、击败自我的思维,但他们也能学会丢掉它们。人们通过自言自语使自己的困难持续下去。但通过指出和改正认知的错误,他们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更自我实现的生活。认知重建在这些方法中起着中心作用。通过倾听自己的自言自语,学习新的内部对话,以及学习行为的改变所需的应对技术,就能够产生改变。 评估方式:认知--行为治疗法中使用的评估,是对来访者的思维模式有所了解。将注意力置于来访者对某些事件建立起的各种想法。治疗师不仅仅关心收集关于过去事件的数据,还特别注意与其相关的错误思维和认知扭曲。当刻板的、不现实的、绝对的思维被鉴定出后,治疗过程就集中于消除自我击败的思想并将其改变成有建设性的思想。治疗目标和步骤:目标是消除来访者对生活的自我击败的看法,并帮助他们获得对生活更宽容和理智的态度。来访者被告知他们如何将自我击败的想法结合进了生活,他们是如何在保持这种错误的思维,应该如何做来破坏这些思维,他们如何教自己可以引起行为和情感方式改变的新的思维方法。通常,REBT治疗师使用各种认知、情感和行为技术。设计的方法是为了让来访者批判性地考察当前的信念和行为。认知方法包括否定非理智信念、做认知作业、改变自己和语言和思维方式。情感技术包括角色扮演、REBT想象、批判羞愧练习。许多主动和实用的行为步骤也被采用,目的是让来访者具体地和负责任地去做治疗需要的艰苦的工作。认知行为治疗法坚持让来访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外都做作业。个体很少会改变一种自我击败的信念,除非他们愿意从行为上不断地对这种信念加以攻击。当他们不再用“应该”和“必须”来要求自己,当他们用理智和建议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智和自我击败的信念时,就不再需要正式的治疗了。对治疗结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来访者在具体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变化来进行。
您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搜 索心理与健康2016年7月第7期第三届中国—贝克认知行为治疗李占江教授和CBT创始人Aaron
Beck及Judith
Beck教授等专家合影。吴文建顾问医师在授课。BJAD-CBT  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常见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较强、应用较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李占江教授领导的CBT研究与应用小组,经过10余年的引进、消化、研究和应用,在CBT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考核评估等方面,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认知行为治疗培训班2 2次,学员来自全国各地。  中国—贝克认知行为治疗连续培训始于2012年,由CBT创始人Aaron
Beck建立的CBT研究所专派教师完成了第一届、第二届培训,第三届连续培训将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C B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占江教授、国际CBT协会认证的治疗师和督导师香港精神科学院吴文建顾问医师等专家授课。 【项目介绍】   培训以固定学习小组,采取“理论授课—示范和讨论—三人小组体验式练习—临床实践—督导—临床再实践”的培训模式。项目共设4期,每年2期,每期培训4天,第一和第二期为基础培训,以训练CBT的基本功为主,初步形成CBT的治疗理念,掌握CBT的治疗结构和基本技术;第三和四期培训将聚集于抑郁症、失眠症、社交焦虑与惊恐障碍,学习系统的CBT治疗方法。同时,在第二期培训结束之后将提供个案督导,解决学员实际个案中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招生对象】   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精神医学及心理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心理学爱好者等致力于心理治疗的人士。每期授予I类国家继续教育10学分。 【报名与录取方式】   填写报名表后经过审核录取为正式学员,发正式录取通知。  培训时间:(第二期)日-29日  培训地点:北京  联系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研究室 刘老师/宋老师  电话:010-  邮箱:anding_期刊简介
& & & &《心理与健康》坚持“以学为本”的理念,根据高等专业人才现代教育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对现代人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与健康问题进行概括性的梳理与整合,主要包括心理与健康概述、心理学流派、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人际交往、人格心理、自我意识、挫折心理、网络心理、求职与择业心理、心理病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等方面的内容。在教材设计方面,根据课程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强化了设计中的一体化思想,立足文字主教材,从辅助教材、IP课程、直播课堂、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性角度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从总体上说,本教材从心理与健康两个角度,对整个结构进行了构建,既注重基础性,又关注应用性,使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与健康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过往期刊心理与健康2017年1月第1期心理与健康2016年12月第12期心理与健康2016年11月第11期心理与健康2016年10月第10期心理与健康2016年9月第9期心理与健康2016年8月第8期心理与健康2016年7月第7期阅读排行TOP10TOP12017年2月第6期市场价:10.00元电子价:4.90元TOP22017年2月第2期市场价:20.00元电子价:12.00元TOP32017年2月第2期市场价:6.00元电子价:3.00元2016年12月第12期2017年2月第2期2017年2月第2期2017年3月第7期2017年3月第10期2017年2月第2期2016年12月第12期品牌推荐健身气功2017年2月第1期益寿宝典 2017年2月第2期东方养生2016年1月第1期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年1月第1期双足与保健期中国医药实践杂志2014年11月第11期阅读本刊的人还阅读了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11月第33期中国健康教育2016年12月第12期母子健康2016年12月第12期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年1月第1期益寿宝典 2017年2月第2期东方养生2016年1月第1期糖尿病文摘2015年12月第12期
中邮阅读网由中国邮政主办。中邮阅读网凭借中国邮政报刊发行网络、发行资源和品牌优势,在传统报刊发行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数字传播技术,
为广大读者提供内容丰富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及有声书城等在线阅读产品。这是中国邮政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出版数字发行,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的新举措。您现在的位置:&&>>&&>>&&>>&正文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分几个过程
17:13:36 编辑:心灵花园
认知疗法(Congnitive therapy)于本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咨询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和咨询,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心理咨询的目的,认知疗法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利斯(Ellis)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辨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心理咨询目的。梅钦伯姆(Meychenbaum)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因此,心理咨询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 从另一角度言,认知疗法乃是针对心理分析疗法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在心理分析咨询时,常着重于心理与行为的潜意识和情感症结,而这种潜意识的欲望或情感,往往只是施治者的分析推测,不容易向患者解释,也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不易作为咨询的着眼点来操作。咨询把着眼点放在认知上,它不必管看不到、也抓不到的潜意识,只要更正这些可用语言描述的观念、想法、信念,处理好非功能的“认知”即可。既明显,又具体,易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协作。 认知疗法强调,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中心问题是某些歪曲的思维。认知疗法在于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法以克服盲目、错误的认知。从广义的角度看,认知疗法包括所有能改变错误认知的方法,如说明、教育、批评、促膝谈心等作为一种特殊的咨询手段,相应地有其特殊的方法、技术和程序。首先,施治者要向求治者说明一个人的看法与态度是如何影响其心情及行为的。其次,帮助求治者去检讨他所持有的对已、对人以及对四周环境的看法,从中发觉跟患者主诉的问题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看法”或“态度”,并协助患者去检讨这些看法或态度与一般现实的差距,指出其错误认知的非功能性与病态性。最后,督促患者去练习更换这些看法或态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与态度,以便借此新的看法或态度来产生健康的心理与适应性的行为。 认知疗法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如下: [1]&&&&&&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 邮箱:
上一个信息:
下一个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