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有严重的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碍,是不是社交恐惧症

主题:人际交往 | 医源世界
主题:人际交往
≡ 收起全部文章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下面这8个心理定律能帮你解除人际关系困扰,成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保证。归根结底,只有与人为善,社会才对你敞开。  【首因效应】45秒产生第一印象  初次会面,45秒钟就能产生第一印象,主要包括容貌、衣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第一印象会在后续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首因效应”提示我们,初次见面应给人留下好印象。  人们都愿意与衣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交往。注意言谈举止,最好能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有了良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诚信定律】不要轻易给承诺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容易让人反感,长此以往交不到朋友;一个企业没有信誉也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已经做出承诺,就要尽心尽力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从一开始就不要应承。正如华盛顿所说:“一定要信守诺言,一定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承诺。”  【面子定律】凡事为人留情面  “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尤其好面子,做什么事都会考虑自己的面子。面子的本质是尊严,用需要层次理论来讲,就是受人尊重、得到认可的需求。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  与人交往,即使你再优秀,也别忘了给他人留点尊严。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退路,在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很多家庭的破裂都源于妻子在外人面前太不给丈夫留面子,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家庭不是一比高下的战场,而是举案齐眉、互相尊重的港湾。  【赞美定律】学会夸人心更近  善赞美能博得人心。人人都渴望得到由衷的赞美,这会使人感到自身价值得到肯定,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赞美者产生亲近感,彼此的心理距离因赞美而缩短、靠近。  虚假的赞美容易引起反感,甚至留下拍马屁的坏印象。真诚的赞美要注意两点:  1、赞美事实而不是人。要把赞美的焦点放在对方所做的事情上,比如说“你的书写得真好”要比说“你真棒”更容易让人接受。  2、赞美要具体。针对某件事赞美会更有力量。比如“你的领带跟西服很配”要比“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说到对方的心里去。每一次真诚地赞美别人,不但对方快乐,同时也会让自己获得满足。  【谎言定律】心怀善意给希望  一个善意的谎言有时或许就能这样改变他人生命的轨道。适当的时候,说一些这样的谎言,往往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比如,同事穿上刚买的新衣服兴冲冲地给你看的时候,可能你并不觉得物有所值,或有多好看,但几句善意的夸奖,却可能让对方拥有一天的好心情,朋友关系也会更加和睦。  【互惠定律】帮人就是帮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相帮助、理解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定律。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伸脚去绊他们。人际交往就像一种回声,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先如何去对待别人。”对于团队而言,真诚地帮助员工,员工才能竭诚尽心地帮助团队成长。对于个人而言,真诚地帮助别人,人际交往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异性效应】男女搭配效率高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有男女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与者会更愉快,更有干劲,表现更出色,这就是“异性效应”。心理学家还发现,在一个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环境里,即便条件再优越,自动化程度再高,员工都容易疲劳,并且工作效率不高。  “异性效应”还存在一个最低比例。研究发现,在一个集体中,异性人数的比例不能少于20%,否则就会降低效率。另外,成员的年龄最好相差不大。利用“异性效应”,管理者可以合理搭配员工性别比例,既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又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忍让定律】宽容不当滥好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忍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与我们相处的人,年龄有大有小,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为人处世的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总会存在分歧和矛盾。  遇事多忍让,做到明他人之长,知他人之短,容他人之过,才能和睦相处。吃不得亏,受不了气,一件小事就耿耿于怀,不但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有人把忍让看成“窝囊”。忍让并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提倡当“滥好人”,而是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以忍让为主,得饶人处且饶人,以宽广的心胸去面对别人,与人为善。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商报记者 高云
  上了五天大学,患上社交恐惧症的他休学回家。暴饮暴食后,她抠嗓子眼呕吐节食。他们都在大学里遭遇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郭玉琴估计,约有一半的大学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
  近一个月来,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接到了七八十通大学新生的咨询电话。其中,人际交往障碍是七成学生的“通病”。
  害怕交往的他
  开学第二天 他得了社交恐惧症
  “你快回来吧,你儿子心理出问题了。”送儿子去外地读大学的第二天,李先生就接到了学校辅导员的电话。
  李先生忐忑不安赶到学校,打量着眼前的儿子小光:低着头,眼神恍惚紧张。他关切地拉起儿子的手,手心潮潮的,小光在出汗。“我觉得别人都在看我,周围人都在威胁我……”小光声音颤抖。
  回想起儿子离家的情景,李先生才意识到,小光的心理问题早有先兆。
  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旅途中,儿子总是低着头不看人,总趴在火车茶几上。坐出租车时,连司机都不敢看。
  辅导员告诉李先生,报到第二天,小光就哭着说自己心理出了问题。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小光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李先生闹不明白,从初中起就住校的儿子怎么会怕和人交往?
  从心理辅导老师那里,他了解了儿子的心理历程。小光早在高中时就产生了自卑情绪,见到陌生人就会紧张,负面情绪在他心里慢慢堆积。
  “初中时一个月、高中时一学期,儿子才回家一次。可每次他回来,我只知道买东西,鼓励他好好学习,很少问问他心里的想法。”李先生后悔不迭。
  和同学吃饭
  他“浑身不自在”
  按心理老师介绍的“暴露疗法”,李先生想方设法“逼迫”小光多和同学接触,尽快摆脱拘束和恐惧。
  新生体检,在人头攒动的医院大厅,小光低头不语。每项检查,李先生都要好说歹说才能把小光“推”进诊室。
  一次吃午饭,李先生瞒着小光约了他一位同学在餐厅碰面。看到了早已在等待的同学,小光转脸就想走。勉强吃完了饭,李先生问:“感觉怎么样?”“难受,浑身不自在。”小光抱怨。
  几天的“陪读”过后,小光的状态没有好转。“爸,我在这儿待不下去了,咱回家吧。”小光央求着。
  新生报到后的第五天,小光休学了,和爸爸一起回了河南老家。
  从那以后,小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上网聊天和看电视成了他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厌恶交往的她
  暴饮暴食 支撑她的大学生活
  苍白瘦小的小雪,手臂上挂着渗着血的牙印。大二开学不到一个月,她多次咬着手臂,告诉妈妈:“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煎熬,我不要再上学了。”
  上大学前,小雪每晚都有妈妈睡在身旁。从到外地上大学的那天起,她的生活就坠入了无休止的噩梦。
  “我不擅长言谈,而同学们八面玲珑、油腔滑调。我不擅长交际,就连装也装不成他们那样。”在冷眼旁观中,她越发怀念单纯美好的中学时光,感觉大学同学都那么的“虚伪”。
  无法忍受的大学生活,一有机会,她就逃回家去。
  到大一下学期,她找到了另一种填补内心空白的做法――吃饭。就好像能一口一口吃掉忧愁,她的饭量猛然间暴增了两三倍,甚至能和一些男生的饭量“匹敌”。
  吃泻药 用手抠嗓子
  她得了摄食障碍
  “小雪,你胖了。”大二一开学,一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小雪开始疯狂地节食。
  “我尽量只是吃水果”,可节食后,她发现,自己对食物的渴望却越来越强烈。总是会忍不住吃两口,但负罪感就会立即涌上来。她要么钻进洗手间,抠着嗓子眼把饭吐出来,要么就吃泻药,频繁上厕所。
  暴饮暴食和节食呕吐,占据了她的大学生活,也发展成了一种病――摄食障碍。
  七八十位大学新生咨询
  七成有人际交往障碍
  小光的社交恐惧症和小雪的摄食障碍都是人际交往障碍的极端反映。
  “大约一半的大学新生都存在过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郭玉琴估计。
  她介绍,十一过后,该中心的心理咨询进入了“旺季”。前去咨询的大一新生中,人际交往障碍是多数人的“通病”。
  据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介绍,从今年9月初到10月15日,该中心共接到了七八十通大学新生的咨询电话。其中,70%左右的学生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袁林方说,进入大学后,不少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而过度依赖手机和电脑的沟通,使得他们相对封闭,缺乏到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王秀丽介绍,性格内向、不懂得灵活变通的学生是人际交往障碍的“高发群体”,他们症状也较难缓解。
  提升自信 走出人际交往困局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有助于走出人际交往困局。”袁林方说。
  他建议遇到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新生们提高思维能力,用全面、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一次成功会增强自信,成功体验多了,自卑感就会逐步被克服。”他说。
  “大学新生们不妨多参加社会活动。”他说。加入学校社团或成为志愿者,都能锻炼组织协调能力。这是增长自信、和别人建立信任、加强沟通的极好机会。
  袁林方还提醒新生家长,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应该给他们适当的空间和时间去度过这个精神上的“断乳期”。而一旦孩子出现了社交障碍,家长们应多鼓励孩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勇气。
  王秀丽介绍,如果出现了持续长时间的社交障碍,严重程度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则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辅助以药物治疗。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5月1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胡邓博士应邀来我校做了题为“人际交往,从心开始”的心理讲座。
&&& 胡邓博士是国内著名心理公益热线“青春热线”理事会常任理事,中国首批接受IPA(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三年专业培训的中国精神分析师,同时酷爱背包旅行,见闻广博,深受大学生朋友们的喜爱。本次讲座通过国内外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个案,讲解了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人格形成的特点、青年大学生的两性正常交往技巧,恋爱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则。
&&& 在讲座中,同学们快乐地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了解了人际交往原则和人际交往的良好模型,不但学到了同龄人之间正常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更反思了自己和父母、长辈、老师、同学之间的亲情、友情,为锻炼和提高同学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提供了指导。
&&& 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名师心理讲座、心理委员系列培训、团体辅导个人成长、心语传递、心理电影赏析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今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将有计划地为全校师生举办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干预性研究 精神卫生 学生
&&&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一新生要面临离开父母、适应新环境、开始集体生活等问题,如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恰当处理各种交往,是每一位新入校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却不容乐观。许多研究表明,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2]。班级经营(classroom management)是达成教育目标,运用各种教育活动与措施,影响班级的人、事、物产生正向改变的过程[3]。本研究着眼于应用班级经营,将大学班级视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将学生、教师、班级环境作为其子系统,进行班级层面、个人层面的干预,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某高校3 621名新生中,以SCL-90进行基线调查,筛选出SCL-9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3分的学生,并通过与辅导员访谈,选出同在一个班级中亦实际存在人际交往不良的学生作为干预对象。筛选后一个班级中人际交往不良的学生共6名,另外在其余学生中选取1名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作为假被试,组成6+1干预组,并将该班作为干预班级。同时根据干预班级人数和男女生比例、学生来源情况、学生实际人际交往不良人数为依据选出另一班级为对照班级,将对照班级中实际存在人际交往不良的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该量表由Derogatis在1975年编制,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学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包括9个因子90个项目。分为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本研究采用人际交往敏感因子得分进行筛选。(2)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PRCA-24),该量表McCroskey在1982年开始使用,在测量人际交往方面显现出很高的信度及效度。其分量表分数之间的内部相关系数为0.40~0.69。总分的&系数超过0.90,分量表的&系数超过0.75[5]。(3)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该量表含有2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内部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达到0.77,重测相关系数为0.68[5]。
  1.2.2& 班级经营实验设计&
  根据班级经营理念及研究专门设计方案,包括营造班级氛围、班级辅导、小组辅导和个别辅导。
&&& 营造班级氛围由实验者辅助班主任完成,具体包括5个方面:(1)班主任深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2)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3)班主任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4)班主任有意识地选用干预组成员为班级服务,作为教师的助理;(5)班主任主动与学生交往,成为学生的朋友。设计班级层面的日常活动,包括朋友对对碰、我爱我家在宿舍、看谁最了解我、班级小报、郊游活动等。
&&& 班级辅导共6次,包括人际交往自画像、人际交往千千结、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管理&&你戳我爆、人际交往中的信任之旅&&你搀我行、全新的相识。
&&& 小组辅导共6次,分别为&抛绣球&、&小组长,我能行&、&我的戳&和&我的爆&、&尴尬往事&、&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是谁了解我&。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
  干预前后干预组的总分、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班则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甚至在交谈方面的困扰程度因子及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因子上的平均分后测要高于前测。见表1。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比较(略)
  2.2&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后对比,总分、交际与交往方面的困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对比,交际与交往方面的困扰、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表2& 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比较(略) 注:t1值为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3值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t4值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P<0.01。
  2.3& 干预前后被试PRCA-24各因子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分、公开演讲、二人间的交谈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对比,总分、公开演讲、二人间的交谈因子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表3&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PRCA-24各因子得分比较(略)注:t1值为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3值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t4值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P<0.01。
  2.4& 干预前后被试SAD各因子得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SAD总分、社交苦恼因子、社交回避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4。表4&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SAD得分比较(略)注:t1值为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3值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t4值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P<0.01。
  3& 讨论
&&& 班级经营以其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和学业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组织管理和团体辅导的方法,协助学生成长;针对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适当使用辅导技巧和行为改变技巧,改变学生的偏差行为等五大特点,从而改善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6]。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班级经营,实验组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得到改善,人际交往问题得到了消解,社交、交流方面的焦虑、恐惧和回避行为得到了显著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所提高。本研究之所以能够在消解社交焦虑、交流恐惧和人际困扰等问题上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验者将班级视为系统,关注其中的教师、学生、班级环境等子系统,不断强化系统内和系统间的互动,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改善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有关的子系统,从而消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参考文献】
&  [1]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74-80.
  [2]贺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及教育对策.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3-35.
  [3]李国霖.“班级经营”的基本理论.教育导刊,1994(Z1):31-35,51.
  [4]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4.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5.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092。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为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法,选择50名高抑郁体验和低自我概念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户外运动和对照等3个组,进行10周的干预研究。结果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和户外运动对大学生抑郁体验水平的改变作用明显,但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作用更大,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社会支持领悟水平和降低抑郁体验作用肯定。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
【关键词】& 抑郁;团体处理;人际关系;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Group Counseling on the Depress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LI Fenglan*, ZHENG Xiaobian.
  * School of Literal Arts and Law, Huazhong Agricult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group counselling on decreasing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were applied.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50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high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low selfconcept were chos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terpersonal group counseling, outdoor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en weeks,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first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interpersonal group counselling and outdoor sports changed the depression status, and interpersonal group counseling had a greater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selfconcept,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and reducing feeling of depression. Conclusion& Interpersonal group counseling can improve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D G Int Outcome assessment (health care); Students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1]。有调查发现,抑郁在大学生中具有相当普遍性[2]。范兴华等[3]对湖南某大学的1 1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肯定有抑郁和重度抑郁的现患率为13.80%和13.35%。轻度和中度抑郁或称为阈下抑郁者,可能不属于抑郁症患者,由于无法被诊断为抑郁症,所以往往得不到正规的治疗和必要的帮助[4-7]。探索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对改善阈下抑郁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以便为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某大学一~三年级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一年级抽取8个班,二年级抽取10个班,三年级抽取8个班,其中文科类和理工类分别为13个班。共发问卷738份,回收有效问卷654份。其中男生334名,女生320名;大一年级学生183名,大二年级学生247名,大三年级学生224名;文科生324名,理工科生330名。
  按照以下条件选择干预对象:(1)抑郁体验为高分(前27%界定为高分组,即抑郁分&292分),自我概念处于非高分(自我概念得分&289分)。(2)Beck抑郁量表得分&13分。(3)自愿参与团体辅导。经数据分析和访谈后符合条件的被试共有50人,根据专业和年级、性别匹配分为3个组:干预组1、干预组2和对照组。干预组1参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干预组2参与一般户外活动,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1.2&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包含一般项目、自我概念量表(TSCT)[8]、社会支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8]和抑郁体验量表(DEQ)[1]4个测验,共178个项目。
  1.3& 干预内容& 团体辅导和户外活动每周1次,每次2 h,共进行10次。
  每个干预组由一个专业研究生领导者和一个协同领导者共同带领。在团体辅导和户外活动开始之前,每个领导者都认真学习团体咨询师职业道德指南以及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和规范[9-10]。由研究者指导各组领导者进行辅导过程演习,每次活动后完成团体活动记录表,每星期进行1次集体讨论,及时总结团体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干预组1采用结构性团体辅导。每次活动开始,领导者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基本安排告诉小组成员,并进行热身活动,整个活动按照计划进行,每次活动结束后再预告下一次活动的主题。每个小组成员都拥有记录本,每次活动结束后,成员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记录。团体辅导最后一次活动结束时,每个成员都完成&团体气氛自我评价量表&,以此作为衡量团体效果指标之一[11]。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的方案分为人际认知、人际沟通、人际情感和人际关系4个部分。
  干预组2以热爱户外活动为主题,分为认识户外运动、体验户外运动和在户外运动中成长3个部分,帮助成员认识到户外运动对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建立户外运动与自己的成长和生活质量密切联系的观念。
  团体全部活动结束后,对3组对象统一组织干预效果测试。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和抑郁体验& 全部被试抑郁体验总分均值为275.41分。在抑郁总分上,理工类学生高于文科类学生,男、女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将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水平各维度作为自变量,应用逐步回归法检验其对抑郁体验水平的预测效果,结果见表1。
  表1& 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对抑郁体验影响程度的回归分析(略)
  注:*P<0.05,**P<0.01。
  路径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水平和领悟支持都是经自我概念影响抑郁体验,社会支持方面的因素影响是间接的,而自我概念直接影响抑郁体验。
  2.2& 干预实验效果& 各组干预前的抑郁体验、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组自我认同、行动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以及抑郁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1与干预组2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1与对照组在心理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动、自我概念总分、社会支持利用以及自我概念变化量和抑郁体验变化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干预后干预组1与对照组各变量得分比较(略)
  以同样的方法将干预组2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社会自我、自我行动和抑郁变化量上存在差异。对各组被试前后测试差异变化分析显示,对照组只在抑郁体验和内射性上有变化;干预组2在抑郁体验、内射性、无助性、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行动自我以及自我概念上都有变化;干预组1则在抑郁体验总分、无助性、内射性、自我概念总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变化显著。
  3& 讨论
  研究发现,在有抑郁体验的大学生中,有71.8%的高抑郁体验者不能被Beck量表确定为中、重度抑郁。他们并不属于严重抑郁或者抑郁症,但确实有较高的抑郁体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人很可能得不到适当的帮助。本研究并没有发现女大学生的抑郁体验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但女大学生有比男大学生更高的自我,并且在对社会支持的领悟方面也比男大学生强。理工类学生的抑郁体验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在有效性维度上理工类学生的得分高于文科类学生,说明理工类学生对自我安全感的渴求以及对自己的目标追求上要比文科类学生更高,自我批评的维度也更高。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自我概念确实与抑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心理自我、自我批评、生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与抑郁体验显著相关。自我概念的不同方面对抑郁体验的影响不同,有研究者在非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也发现同样的结果[12]。回归分析显示,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体验之间存在相关(r=0.474),但路径分析没有发现从领悟支持到抑郁体验的直接路径。社会支持因素对抑郁没有直接的显著关系,但它们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显著。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将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和社会支持而影响抑郁,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积极的自我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维护积极的自我[13-15]。因此,从人际关系入手,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样的途径是可行的。
  研究表明,3组被试在抑郁体验上都发生了变化。但从变化量上看,对照组被试抑郁体验变化量显著低于干预组1和干预组2。提示团体辅导(包括人际交往团体和户外活动团体)对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有效。从自我概念来看,干预组1发生变化的维度要多于干预组2。从社会支持方面看,只有干预组1的被试在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提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改善抑郁状况、提高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方面是有作用的,但与户外活动团体比较,在抑郁体验上所产生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抑郁体验方面比户外活动团体效果更好,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GILBERT P,著. 宫宇轩,施承孙,译. 走出抑郁.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HAZLER RJ, MELLIN EA. The developmental origins and treatment needs of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Couns Dev,):18-19.
  [3] 范兴华,方晓义. 湖南某大学学生的抑郁情绪及其与友伴关系的探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12-513.
  [4] WHEELER JL, KIVLIGHAN DM. Things unsaid in group coundeling: An empirical taxonomy. Couns Dev,):586-588.
  [5] 郑晓边,著.心理变态与健康.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3.
  [6] 李蓉蓉.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互研究.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45-46.
  [7] 计惠民.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妇女抑郁症效果.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3-24.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3.
  [9] 林孟平,著. 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 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5.
  [10]刘华山,主编. 学校心理辅导.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4.
  [11]徐西森,著.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2]阳德华.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焦虑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2-33.
  [13]岳文浩,张静红. 心境抑郁、抑郁神经症和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健康心理学杂志,): 10-11.
  [14]姚信.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3-24.
  [15]张丽. 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中国临床康复,):35-34.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9所大学1 600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结果 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生占67.71%;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困扰的学生占26.10%;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困扰的学生占6.19%。男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5,P=0.002),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男生;不同来源学生的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异性交往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中城市来源的学生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异性交往能力均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结论 广州市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一定困扰。应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特点,指导他们开展正确有效的人际交往。
【关键词】& 人际关系 信息交流 对比研究 学生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为了相互传递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情感和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的人际联系和人际接触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往往会有更多的彷徨和不适,也比其他人群更难于适应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人际关系的失调可以导致心理的失衡,严重者甚至可导致人格的分裂。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月开展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州市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等9所高校,抽取1 600名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1 600份,回收问卷1 483份,回收率为92.69%,其中有效问卷1 471份,有效率为91.94%。在1 471份有效问卷中男生807名(54.86%),女生664名(45.14%);理科学生610名(41.47%),文科学生504名(34.26%),医科学生357名(24.27%);大一学生351名(23.86%),大二学生389名(26.44%),大三学生493名(33.51%),大四及以上学生238名(16.18%);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408名(27.74%),来自小城镇的学生529名(35.96%),来自农村的学生534名(36.30%)。
  1.2& 方法& 采用邓日昌[1]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除一般项目外,主要包括大学生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4个方面。每个方面由7个问题组成,共28题,以&是&与&非&做答,选择&是&记1分,选择&非&记0分。总分在0~8之间,说明与人交往困扰较少,人际交往能力良好;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总分在15~28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存在较大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严重不足。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 总分小于等于8分,人际交往能力良好者占67.71%;总分在9~14分之间,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者占26.10%;总分在15~28分之间,与人相处存在较大困扰者占6.19%。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比较&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男生,见表1。在具体交往能力方面,男生的交际与交友能力优于女生;而女生在异性交往能力、交谈能力、待人接物能力等优于男生,见表2。
  表1& 广州市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比较(略)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表2& 广州市不同性别大学生各种人际交往能力比较(略)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3& 不同来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比较& 不同来源大学生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和异性交往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源于大中城市大学生的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及异性交往能力等都优于来源于农村的大学生,特别是异性交往能力明显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见表3。
  表3& 不同来源大学生各种人际交往能力比较(略)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已往同类调查相比,有所提高[2]。可能是由于:(1)此次调查为最新调查结果,其结果与以往相比更能反映出现阶段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2)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广州地区9所不同高校的学生,而广州作为一个公共基础设施相对齐全的城市,在人际交往方面所做的宣传教育都较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工作相对完善,例如开设讲座、制作宣传手册、开设相应的课程,都能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了解这方面的信息;(3)学校在引导学生如何应对人际关系所致心理压力方面也比较重视,并且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男生。在具体的交往能力方面,女生的交谈、待人接物、异性交往能力明显优于男生。在交谈能力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与交谈对象进行交流,同时女生一般也更喜欢交谈,其交谈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女生的待人接物能力明显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女生有着与男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女生有较强的亲和力,更加温顺、细心、周到、注意细节,忍耐性也比男生要强。同时这也跟家庭的教育和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的教育中,父母可能会更注重女孩子的细节培养,培养她们的细心、耐心,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节等。在异性交往能力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导致了在异性交往的感受上,男生比女生更紧张、更困难。女大学生能够比较大方地对待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而男大学生对于异性交往则比较敏感、害羞,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适当地与异性交往;另一方面,在异性交往中,男大学生恋爱的目的性更为明显,对恋爱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因而在与异性交往中不自然甚至不得体,从而影响了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能力[3]。
  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在具体的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异性交往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和异性交往能力都要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特别是异性交往能力明显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学生拥有更广阔的人际交往圈子,有更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他们人际交往环境较优越,思维也较为活跃。同时来源于大中城市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课程和以不同形式来促使他们了解正确的应对方式的概率要大的多;在一些农村地区则没有条件进行相关的教育,以致学生无法了解异性交往方面的知识和自身的情况判断。城乡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隔阂更多地显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4]。农村大学生来到城市以后,尤其是高校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异性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多样、互惠的特点,也给农村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导致了农村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大多比较被动、封闭和挑剔。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与异性交往的范围,影响了正常异性交往。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坚持个性化和发展性的原则,针对男生和农村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更多的不足,采取干预措施。同时还应积极提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水平,开设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有关课程,如《心理保健》、《人际交往技能》等,也可通过开设讲座、报告、心理沙龙、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人际交往的知识。此外,大学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支持并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通过演讲、辩论、郊游、艺术表演、科技、体育等活动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提供良好的契机和场所;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理解他人,学会乐于助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通过社团活动可满足大学生自觉追求人际关系和谐和自我社会化完善、自觉锻炼和提高社交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2] 汪雪莲,许能锋,杨德辉,等.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47-250.
  [3]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7-59.
  [4] 鲁可荣.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中国学校卫生,):495-496.
【基金项目】 暨南大学首届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CX04071)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研室;暨南大学医学院行为医学教研室日期:日 - 来自[]栏目&&&&西班牙专家认为,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来自动作、姿态、外表、目光和表情等非口头语言。  &&&&西班牙《先锋报》近日报道说,根据马德里孔普卢栋大学心理学教授玛丽亚?阿维亚的研究,与人初次交谈时,非口头语言可提供60%到70%的信息。  对无缘得见的社会名人,多数人也会产生或好或坏的第一印象,影响因素包括他们的外貌以及媒体对其公众形象的评价。此外,女人比男人感性,所以更容易先入为主;男人相对更加理性,在长远洞察力方面有优势。  第一印象无论好坏都很难抹去,因此初次见面就不讨人喜欢的人通常不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举止会给人留下糟糕的第一印象呢?阿维亚指出,初次见面就讲述私人生活或个人问题、搬弄是非或批评他人、只谈论自己、过于活泼或好开玩笑、举止莽撞冒失、自己高谈阔论却不给对方说话机会、认为自己永远有理或目空一切,都会给人留下坏印象。  怎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阿维亚说,这需要有清楚的自我认识,能自我反省并及时改正,比如注意自己的表情是否僵硬、笑容是否令人不快;注意自身形象和个人卫生;交谈时适当保持沉默或改变说话语调;寻找自己与对方的共同话题等。此外,活跃谈话气氛的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很多人凭直觉来判断谈话对象是否值得结交。  这位专家最后强调,没有人能够给所有人都留下好印象,因此,最重要的是别浪费时间,要结识那些值得交往的人。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4 页,当前第 1 页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际交往障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