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庄园翻译》哪个出版社翻译的比较好

《动物庄园》经典段落赏析中英版 - vipabc官网
《动物庄园》经典段落赏析中英版
《》(Animal Farm)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非常重要的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场动物革命,描写了动物们想要当家做主、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愿望。但这愿望只保留了很短的时间就又恢复为特权阶级。原来美好的动物庄园又恢复到以前的悲惨状况。&  《动物庄园》(Animal Farm)中英文对照  As winter drew on, Mollie became more and more troublesome. She was late for work every morning and excused herself by saying that she had overslept, and she complained of mysterious pains, although her appetite was excellent. On every kind of pretext she would run away from work and go to the drinking pool, where she would stand foolishly gazing at her own reflection in the water. But there were also rumours of something more serious. One day, as Mollie strolled blithely into the yard, flirting her long tail and chewing at a stalk of hay, Clover took her aside.  冬天快要到了,莫丽变得越来越讨厌。她每天早上干活总要迟到,而且总为自己开脱说她睡过头了,她还常常诉说一些不可思议的病痛,不过,她的食欲却很旺盛。她会找出种种借口逃避干活而跑到饮水池边,呆呆地站在那儿,凝视着她在水中的倒影。但还有一些传闻,说起来比这更严重一些。有一天,当莫丽边晃悠着她的长尾巴边嚼着一根草根,乐悠悠的闲逛到院子里时,克拉弗把她拉到一旁。  Throughout the spring and summer they worked a sixty-hour week, and in August Napoleon announced that there would be work on Sunday afternoons as well. This work was strictly voluntary, but any animal who absented himself from it would have his rations reduced by half. Even so, it was found necessary to leave certain tasks undone. The harvest was a little less successful than in the previous year, and two fields which should have been sown with roots in the early summer were not sown because the ploughing had not been completed early enough. It was possible to foresee that the coming winter would be a hard one.  从初春到夏末这段时间里,他们每周工作六十个小时。到了八月,拿破仑又宣布,星期天下午也要安排工作。这项工作完全是自愿性的,不过,无论哪个动物缺勤,他的口粮就要减去一半。即使这样,大家还是发觉,有些活就是干不完。收获比去年要差一些,而且,因为耕作没有及早完成,本来应该在初夏播种薯类作物的两快地也没种成。可以预见,来冬将是一个艰难的季节。  A few days later, when the terror caused by the executions had died down, some of the animals remembered--or thought they remembered--that the Sixth Commandment decreed &No animal shall kill any other animal.& And though no one cared to mention it in the hearing of the pigs or the dogs, it was felt that the killings which had taken place did not square with this. Clover asked Benjamin to read her the Sixth Commandment, and when Benjamin, as usual, said that he refused to meddle in such matters, she fetched Muriel. Muriel read the Commandment for her. It ran: &No animal shall kill any other animal without cause.& Somehow or other, the last two words had slipped out of the animals' memory. But they saw now that the Commandment h for clearly there was good reason for killing the traitors who had leagued themselves with Snowball.  几天以后,这次行刑引起的恐慌已经平息下来后,有些动物才想起了第六条诫律中已经规定:&任何动物不得伤害其他动物&,至少他们自以为记得有这条规定。尽管在提起这个话题时,谁也不愿让猪和狗听见,但他们还是觉得这次杀戮与这一条诫律不相符。克拉弗请求本杰明给她念一下第六条诫律,而本杰明却像往常一样说他不愿介入这类事情。她又找来穆丽尔。穆丽尔就给她念了,上面写着:&任何动物不得伤害其他动物而无缘无故&。对后面这五个字,动物们不知怎么回事就是不记得了。但他们现在却清楚地看到,杀掉那些与斯诺鲍串通一气的叛徒是有充分根据的,它并没有违犯诫律。  以上就是想和大家分享的《动物庄园》中英文对照经典段落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动物庄园》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的一种讽刺,更表现出当时的人们渴望自由、崇尚自由。革命的都是无产阶级,所以一开始不想平等都难。一穷二白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共识,所以能够行动一致。 但是对社会理论(也就是老猪少校那一套论述)的理解和发展,并不是每个动物都能做到。《动物庄园》自出版以后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广受好评。更被改编成很多其他的艺术形式展现给大家。我们在进行的过程中,积累这些名句,也算是一种提升。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
想即学即用?
现在就来免费体验
现在就来感受
沉浸于真人互动的英语体验
下次自动登录(维持14日)
登录 | Login
发送短信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维持14日)
登录&|&Login
请选择您要绑定的账号
请选择您要绑定的账号
验证账号密码
手机扫码快捷登录
请使用 vipabc App 或 vipabc微信服务号
扫描二维码登录The Reloaded & The New Kid in the Block      我跟奥威尔结缘,先是在王小波的指引下读了董乐山先生翻译的《一九八四》,一读之下受到震憾。后来买到《上来透口气》(Coming Up for Air)的原版,在无人约译的情况下把这本小说译了出来,那是2000年的事。后来这本译作在《世界文学》杂志上登了一部分,译林出版社也接受了,但是要我把《一九八四》也翻译出来,好和《上来透口气》一起出。因为有董先生的译本珠玉在前,我答应得有点勉强,翻译过程中也是战战兢兢的,不过想到经典作品也多一个译本也没什么坏处,特别是我认为自己热爱奥威尔,而且是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翻译的,感觉无愧于心。2001年,我译完了《一九八四》,我的《一九八四·上来透口气》于2002年出版,2003年加印了一次。但是很快,我就越来越对自己的译本感到不满,首先是因为自己从2000年起比较投入地从事文学翻译后,几十万字译下来,回头看早期的译作,大有“悔其少作”之感,这也许是翻译的一个规律。我希望我译每本书都有所进步,译每本书都是百分之百地发挥出当前最好的水平,但是毕竟早期的提升空间较大,到现在译了两三百万字下来,反而觉得进步得慢了些。因为被这种悔意所折磨,我在2004年把《一九八四》和《上来透口气》全面修订了一遍,主要是在文字上更准确、更精炼一些。修订完之后,就是等待重出的机会,后来译林出版社让我把《动物农场》也一并译出,就这样,我的《一九八四》终于在出版6年后,以目前的新面目跟读者见面了。            《一九八四》在国内的译本不算多,可以称道的是董乐山先生的和中国致公出版社出过的刘子刚、许卉艳译本,另外网上找到过张辉先生的比较口语化的译本(我这本书中的“普罗”译成“群众”就是借自张先生,谨致谢意)。《动物农场》的译本则有六七个之多,我基本上都看过,觉得水平大都不错。            虽然重译总是有点多此一举的嫌疑,但还是希望有更多人来阅读奥威尔的这两部传世名作,也欢迎认真的读者来比较和批判我的译作。几年来,因为网络,我一直能收到读者的反馈,并且帮我改了不少译错的地方,让我心怀感激。            另外,几年前我就有“吃奥威尔”的想法,也就是多译点奥威尔的作品,但是惭愧的是,几年下来,因为自身和外部的原因,虽然一直在翻译,却一再开小差去翻译别的我心仪的作家的作品,只是翻译了一本《奥威尔传》(东方出版社)和奥威尔本人的《一九八四》、《上来透口气》、《动物农场》、《巴黎伦敦落魄记》(待出),以后还有计划再译两三本他的著作,以完成这个宿愿。            新译作出来,随便写这几句,也算是给朋友们和喜欢奥威尔的读者打个招呼。谢谢啦。    豆瓣链接:/subject/3154624/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blog/blogView.jsp?ownerId=&blogId=1802692&postId=
好样的!!  
顶顶顶顶顶!!  
向你致敬!向王小波致敬!向先知奥威尔致敬!!  
只有更多的人写这样的书,翻译这样的经典,才会有更多的人看清楚自己正处于《1984》及,《动物农庄》之中!!
  动物农场可以出版的?
  重译总是有点多此一举的嫌疑    ==========================    没错啦,你的重译就是“多此一举,浪费纸张”的代名词!  
  谢谢两位。    W兄,去年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曾诚邀兄来砸,盼望至今。    你的《动物农场》原书想来早就卖掉了吧?我据以翻译的这本是同事去泰国旅游买旧书送给我的,好几年前的事了。
  我也热烈期盼着你的书在特价店里2折起售,那一天不会远的。也包括你《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就是最好的砸!    另外报告一个好消息,特价书店经过长期运作,你的译作《上来透口气》(深绿色硬壳子马粪纸版)和《奥威尔传》仍滞留架上,为什么2折还卖不完,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那天问个朋友,你觉得《有人喜欢冷冰冰》怎么样?  答:陆智昌的设计不错!    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译林版改换了陆智昌的包装才是正经出路啊!    温吞水——知道吗?这是豆瓣翻译爱好者私下给你译文的外号!也许你不以为然,不过你翻译的奥威尔、塞林格、伍迪·艾伦、格罗史密斯、林·拉德纳这些人恐怕不能接受这个绰号,作为对他们文风的评判吧!  
  看来,只要我出书,W兄都有点着急,尤其是我在译林出书,简直是对兄的双重侮辱啊。那怎么办?年内我还会在南京出两本书,不是译林。先打个招呼啊。    我的书在特价书店出现,我觉得很正常啊。我们这边的特价书店里,比我有名得多的翻译家的译作也不少,译文、译林的都有。你说得很对,这的确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不过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要想2折出售,得看出版社或者书店答不答应了。出版一年来,这本书已经印刷5次,印数达5万册。W兄热烈盼望拣便宜,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我的所谓“有进步”(承W兄爆料)的《有人喜欢冷冰冰》(/subject/2156635/)去年7月出版以来,也加印了一次,《中国图书商报》还推荐过(.cn/GB/5.html)。对了,陆先生的设计我也很喜欢,尤其是这一本。陆先生三次给我设计书封,我很荣幸    看来W兄也玩豆瓣,我也玩了三年多了,因此认识了不少翻译爱好者和书友。我的《一九八四·上来透口气》(/subject/1210057/)和《麦田里的守望者》(/subject/2053249/)所获评价中,5星级最多,《门萨的娼妓》(/subject/1015767/)所获评价也让我满意。真要感谢豆瓣读友。至于兄提供的意见,我考虑考虑。
  郭敬明的销量更大,你怎么不去比呢?还有当年明月?5万册就骄傲成这样了?如果不是塞林格的大名,如果不是很多人对版本压根不讲究,你能卖5000就万幸了。    陆智昌设计封面是看钱的,不是看你面子,拜托,醒醒,世纪文景整包的把活儿发给他的。    豆瓣的五星,你也信啊,不容易。安意如、安妮宝贝的五星量比托尔斯泰还大呢,是不是你该帮她们写封英文信申请诺奖啊?  
  印5万,就意味着世界上多了5万册垃圾,还一时回收不了。当然,在目前图书业界这么多垃圾里面,你也算是垃圾中的推土机了,而且你自己的回帖也表明你乐此不疲,很好很和谐,请继续,让大家多一些拍砖的借口和理由。  
  推土机和温吞水,以后你的帖子我都跟这个,哈哈    你的所有旧帖子,等我有空一一来顶,你怎么谢我啊?  
  我给出一个标准格式:    在目前图书业界这么多翻译垃圾里面,你也算是垃圾中的推土机了,而且你还乐此不疲,很好很和谐,请继续,让大家多一些拍砖的借口和理由。    温吞水——你喜欢这个评价你译文的外号吗?也许你不以为然,不过你翻译的奥威尔、塞林格、伍迪·艾伦、格罗史密斯、林·拉德纳这些人恐怕不能接受这个绰号,作为对他们文风的评判吧!    怎么样,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印了5万册的推土机?  
  忽如一夜春风来,W兄半夜贴四贴。辛苦了!只是请注意休息,早睡早起身体好。    这年头,一个人没有W兄这样的“朋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某无意得之,好啊好啊。    说《麦田》印数,主要是想说W兄希望2折买到不太现实也。5万印数和畅销书没法比,但这本书是我个人的最畅销书,我也有点可怜的虚荣心,谁都理解吧。印数当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有更多的人读到自己的翻译的书,总是很愿意的。对了,我的《门萨的娼妓》和《小人物日记》都是印了三次,我都很高兴。    W兄要翻我的旧贴?太欢迎了!我2002年9月注册天涯以来,除本贴外,共发表234贴,多数乏人问津,又不好意思自己翻自己的旧贴。兄若能为我一一翻出,那简直求之不得。怎么谢你?那是必须的,你说吧,我能做到的,决不含糊。    顺便说一句,我翻译的还有剧作家汤姆·斯托帕以及刚刚出版的E.B.怀特,你也许是无意漏说了。    广告一下,我翻译的书单可见:    /doulist/14076/
  我觉得wanline的方式很不好。    我也看过孙仲旭的译作,坦白地说,印象也不甚好。但我的参照系,往往是汝龙、戴骢之流的翻译大家,普通的译者和他们相比当然差距不小。而且就孙仲旭来说,就我在天涯看到的表现,还是挺诚恳踏实的,人家在出版前把译文发表在天涯上请大家提意见,好象没几个译者这么做的吧?你可以说是出版前做广告,但按我的理解,他还是挺有诚心做好本职工作的,为人也很诚恳。    要说水平问题。我敢说,经常混天涯的,十之八九都是凡夫俗子,甚至是不得志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他要事业有成,要抓紧时间干他的正事,要去应酬,诸如此类,睡觉时间都嫌不够,哪有这么多时间和闲心与各位在天涯上耗着。    我想问一下wanline——也许你是事业有成,或者才学很高只是机会不好,总之,也许你的水平就是比孙仲旭高,在你看来他不过尔尔。但请你设想一下,这么大的中国,比你强的人也有不少起码也有好几个吧,你在这些高人面前又算什么?如果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你蔑视、冷嘲热讽,说你是温吞水和垃圾中的推土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还是就事论事为好。批评是可以的,我也不喜欢论坛里放弃个人观点和批判意见的一团和气。但要注意方式。你这样打击的不是孙仲旭一个人,还包括混天涯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同是天涯沦落人,又何苦相煎太急。
  wanline太“执着”了吧?!    惭愧得很,孙先生的译作只读了一本:《麦田》,是与施咸荣先生的译本对读的,感觉确实是孙先生更胜一筹,非常好。  支持先生的新书。  现在翻译界这么认真的人少啊!
  作者:feixian2005 回复日期: 10:06:14   而且就孙仲旭来说,就我在天涯看到的表现,还是挺诚恳踏实的  --------------------------------------------  同意。
  wanline,咄咄逼人得可笑    LZ态度,我觉得,很好啊,翻译作为艺术,没人敢拍胸脯自吹      为表示支持,特去JOYO买一本
  楼上几位好啊,欢迎和我唱反调啊!    不过,可支配收入ID,你还是07年登录的天涯,一直在杂谈鏖战八分斋,最近闲下来了,改为温吞水说话了?你爱买多少就买去好,没人拦着你,就像你能拦住那么多人去买郭敬明吗?    谢谢不耕还读兄的顶帖,朴素,到位。    反对罗卜特,当心风大闪了舌头,温吞水再可口,能传达塞林格的风韵吗?你真能说笑。温吞水选的作家大都是讽刺系的幽默大师,偏偏到中文就变温吞水,这也叫好翻译吗?文学翻译其实最考验的是中文,翻译是再创作,不是冰箱说明书!    feixian2005ID,我和温吞水并不同时天涯沦落人,请你注意措词,不要动辄诛心般的来猜测我个人情况,这就和当年嘲笑译林时一样,仿佛我要拿出比温吞水好的译稿,我才有资格批评他似的。而且你还试图把事态扩大化,居然说我的话会打击凡夫俗子,这完全和我党专移注意力,团结大多数的方针一样嘛,莫非您是个党的书记???    严正声明:我所有批评仅仅针对孙所出品的温吞水译文,此孙出品的译文在全世界只有一种温吞水,即本人现在所批评的温吞水。温吞水周边未出品和待出品的同属于一种温吞水。任何企图妄想制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温吞水,或是一种温吞水一种不是温吞水的行为,都必将遭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先这么多,我出门吃午饭去  
  白天去了海珠区即将消失的官洲村参观,刚回来。    谢谢楼上诸兄发言,包括将为我翻旧贴的W兄。刚过立秋,大家都心平气和些吧。    我这个译本里收入了奥威尔的《我为何写作》,这篇文章是理解奥威尔作品的钥匙,欢迎阅读。  译文:/subject/discussion/1332131/  原文:http://orwell.ru/library/essays/wiw/english/e_wiw
  1、有人是不和谐就会死,我是心平气和就会死。    2、我为什么写作,有董乐山珠玉在前,为什么要看你的温吞水哩?    3、翻帖格式如下(有空就翻,你自己说欢迎的,到时候满屏孙帖有人砸,你要自己扛着……):    在目前图书业界这么多翻译垃圾里面,你也算是垃圾中的推土机了,而且你还乐此不疲,很好很和谐,请继续,让大家多一些拍砖的借口和理由。    温吞水——你喜欢这个评价你译文的外号吗?也许你不以为然,不过你翻译的奥威尔、塞林格、伍迪·艾伦、格罗史密斯、林·拉德纳这些人恐怕不能接受这个绰号,作为对他们文风的评判吧!    严正声明:我所有批评仅仅针对孙所出品的温吞水译文,此孙出品的译文在全世界只有一种温吞水,即本人现在所批评的温吞水。温吞水周边未出品和待出品的同属于一种温吞水。任何企图妄想制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温吞水,或是一种温吞水一种不是温吞水的行为,都必将遭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楼上不厚道。连“必将遭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反对!”都出来了,怎么和不讲理的外交部发言人一个调调?
  我也痛恨如今劣质的翻译.上个月刚加入了译言网,坦白地说,很多译言的译者强于现在可以白纸铅字的所谓翻译何止一点两点,不过是草莽高人际遇寥寥的缘故罢了.  不过不同意wanline扣帽子式的文风.  如果你确有水平,也有时间(看来是有的).可以把孙译中的毛病一一展示,我们也可以学习学习,鞭挞鞭挞.
  《动物庄园》我看过,傅惟慈的译本,觉得很不错。  后来就想找到《一九八四》看看,结果就找到了译林的那个版本,《一九八四》和《上来透口气》合在一起的那种。  还有那个《小人物日记》我也看过。
  W兄,为我翻贴的事是你先提出来的,我能怎么说?当然欢迎你啊,只能顺势请你当我的特约翻贴员了。    不过别光说不练,也别说你没空。你翻一个贴我给你积两分,到时候按积分兑奖。
  其实要打倒孙先生的“温吞水”译文,很简单,就是请w兄自己一显身手!  或者如近墨兄所说,有本事挑挑孙先生译文的毛病也不错嘛。
  温吞水,你好,看来你是不知道我在仗剑天涯的事迹啊。可以让你见识下,既然你这么来劲    不过,你先说了:“怎么谢你?那是必须的,你说吧,我能做到的,决不含糊。”现在改口说翻一个贴我给你积两分,可太晚了,而且也太吝啬,由此见得你温吞水习性不改。yiping大姐一给就是1000分,也才一个帖子而已。高下立见!!!    所以,怎么谢我,是我说了算,我说了后你还别说做不到,那就是赖皮。如果你坚持只给两分,嘿嘿,what'd you do if i sock you in your face, homeboy? what if i sock you... what if i scok you in...意译就是:我就打你丫的。满意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则不能矫枉。” 因此,扣帽子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哦,,,太激动,拼错了,sock是,scok不是,啊哈哈,好玩!  
  作者:孙仲旭 回复日期: 21:31:56 
  不过别光说不练,也别说你没空。    =============================    有没有空我说了算,我有自己的时间安排,可不会跟着你的指挥棒转,省得一不小心被封ID,特殊时期啊,像我这样的乱党,从一个月前起都接受了N条天涯社区管理员的特别通告、通知、需知和警告了。    总之,我玩我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偏是要你以为不玩了的时候再来玩一下,那才好玩呢!  
  我让你说怎么谢你,你又不说,只好我给你计分了,每次两分,每分价值再议。Yiping大姐给你的1000分我不清楚是什么积分,跟我说的是两回事。    还想动手呀?怕你呀?先骂上了,继续表演吧。    不过,为了鼓励你的积极性,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只要你在我的贴子里出现一次,我就给你计分,所以:    特约提贴员Wanline同学,你本次活动产生积分2分,目前共积分2分。
  看过有人喜欢冷冰冰,还不错,支持一下.  另, wanline干什么不好,要当疯狗.就你还仗剑天涯呢,叨根骨头匍匐天涯吧.
  我都看不下去了,wanline你很不尊重人啊!翻译是很辛苦的,就算孙先生译得不好你也不能这么说啊,起码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孙先生你别理他,继续努力搞你的翻译,向大师们看齐!
  无端明月ID,我怎么不能仗剑天涯了,在那里刷屏都几回了,不服气你也去扫嘛。    聪聪不是笨笨,你这个新来的ID(马甲太不专业了吧),看不下去就不要看,难看还可朝北看。    小气鬼温吞水,你计你的分,我玩我的!    what'd you do if i sock you in your face, homeboy? what if i sock you... what if i scok you in...意译就是:我就打你丫的。不怕,就来嘛……        
  作者:孙仲旭 回复日期: 23:23:18 
    我让你说怎么谢你,你又不说,只好我给你计分了    ==============================    看你那委屈的小样,就那么等不及啊,是怕我说了你做不到吧。我还偏不马上宣布!但你计分我也要啊,哈哈,不要白不要,总归是进帐    现在就已经4分了,现金交易,立刻交割,不给就是孙子……  
  wanline这样的精神病患者估计是译林当年扩建办公楼的时候占了你们家祖屋吧?可惜当年不兴钉子户,也就被推土机给轰隆了,结果呢,造成到现在一直都是对译林心怀不满,顺带也恨上推土机了。  要拍人呢,也要有点底气,不是动辄用大帽子来扣人的,你除了跟肉肉这样的HJ扯点关系之外,还就会“从一个月前起都接受了N条天涯社区管理员的特别通告、通知、需知和警告了。”吹牛了。
  翻译的那本书都用塑料膜封着,看不到内容,so不买。。。
  我也不满意现在的书动不动用薄膜包着,不过出版社也有苦衷,有些封面用纸太容易脏了。我注意以书店里一般都会拆开一本让读者读。    这本书的选段可见:     《一九八四》选读:        无知即力量:/diary,271196.shtml   战争即和平:/diary,271190.shtml    这两段在书里,是拟为持不同政见者戈尔斯坦因所著。    
  悔其少作就是在进步,现在太需要好的译本了。楼主努力!!
  上午专门为特约提 贴员同学写了一段,不知怎么一直贴不上,很疑惑。
  最近看《讀書》上刊載的李零的文章,很好。  我是從余世存的《類人孩》中將《動物莊園》讀完的,但李零說書名還是譯為《動物農場》更準確。
  李零老师这篇文章写得非常详细,很期望读到下半部。    贴一点《奥威尔传》(杰弗里·迈耶斯 著,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中关于《动物农场》的一段:    经过长期周折才得以出版的《动物农场》(Animal Farm)在文学及赚钱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功。如同《巴黎伦敦落魄记》、《缅甸岁月》和《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这本书也与当时的政治气候反其道而行之,最终面世前,曾被5家出版社退过稿。奥威尔是从1943年11月,即在《论坛报》工作时享有自由的那段时间开始写作此书,并于1944年2月写完,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和诺曼底登陆之前,那两次战役是盟军首次开始打胜仗。当时对俄罗斯人,存在着同仇敌忾的强烈感情,他们尽管吃过败仗,但仍牵制了希特勒对英国的进攻。奥威尔不是等战争结束后再说,而认为揭露苏联蜕化本质的最佳时机,是在俄罗斯人最受欢迎之时。他预见到打败希特勒后由斯大林控制欧洲会多么令人沮丧。就像他在为《动物农场》乌克兰文版本(1947年出版)具有启发性的前言中写道:“对社会主义思想玷污最大的,莫过于相信俄罗斯是社会主义国家,相信即使不模仿,也一定要原谅其统治者的全部行为。因此在过去十年中,我一直相信,如果我们想复兴社会主义运动,戳穿苏联神话至关重要。”    希特勒在1941年进攻俄罗斯后,戈兰茨又回到了共产党阵营。奥威尔知道出于政治原因,他决不可能出版此书,他也是这样告诉戈兰茨的。但戈兰茨坚持他对奥威尔的下一部虚构作品有选择权,一定要读,并为自己的立场辩护说:“你显然认为我是斯大林的走狗,我想我真该为此得意,可我已有三年被视作反斯大林者,不允许进入苏联使馆。”尽管戈兰茨表现得不存偏见,但正如奥威尔所断言的,“觉得在我们和俄罗斯为生存并肩而战时,出版这么一部猛烈攻击她的作品说不过去”。奥威尔因为终于摆脱了束缚而高兴。1945年7月,他告诉伦纳德·摩尔:“我跟他没有发生个人争吵,他曾经待我不薄,在别人不肯时出过我的书,可是跟一个部分出于政治原因接受或者拒稿的出版人绑在一起显然不能让人满意,而且他自己的政治观点总在变化之中。”    尼科尔森与沃森出版社很快以同样理由拒绝出版后,摩尔把此书交给了乔纳森·凯普,后者曾在1931年拒绝出版《巴黎伦敦落魄记》。凯普的审读者报告道:“它可以说是个寓言,本身读来有趣,当作讽刺苏联的作品来读,也能得到那种讽刺趣味。”他建议出版。凯普想推出此书,但仍存疑虑,就将其交给情报部一名高级官员去读,该官员请凯普以爱国为重,建议他不要影响英国与盟国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对此书的潜在影响比出版人认识得更透彻。)得到那位官员的建议后,凯普改变了主意,写信告诉摩尔战时出版这样一本书“很不明智”,也请他注意奥威尔笔下惹麻烦的猪:“如果这部寓言中的统治阶级不是猪,就会没那么冒犯人。我认为选择把猪写成统治阶级无疑会冒犯很多人,特别对有点敏感的人,无疑俄罗斯人是那样。”奥威尔这时已经非常愤怒,他说审查是“不收贿赂,不恐吓,不罚款——只是点点头、眨眨眼,就完成了审查”。他嘲笑凯普担心斯大林可能不喜欢这本书,曾对伊内兹·霍尔顿说:“想像一下吧,乔伙计(他根本不会说俄语之外任何一种欧洲语言)会坐在克里姆林宫里读着《动物农场》说:‘我不喜欢。’。”     迈克尔·梅耶称此书也遭到了威廉·柯林斯的退稿,柯林斯是个“最势利的格拉斯哥苏格兰人,他根本不关心此书的政治方面,但认为这么薄的一本书卖不动。然后手稿到了法贝尔兄弟出版社的T.S.艾略特手里,在奥威尔写作生涯之初,退了《巴黎伦敦落魄记》的也是他。安德烈·纪德拒绝出版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一事广为人知,艾略特对《动物农场》反常的误读(猪再次成了棘手问题)和严重判断错误相当于上述一事在英国的一例:      
我们认可它是一部精彩的作品,认可这部寓言写作技巧纯熟,那些叙述部分能让人保持阅读兴趣不减——自从《格列佛游记》以来,只有很少几位作家能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确信……这是批评目前政治形势的正确观点……    
我自己对这部寓言的不满意之处,在于它给人的印象是全面否定性的。除了要唤起对作者所反对的有同感,它还应唤起对作者希望表达的产生同感,而其中的正面观点以我之见,总体上是托派的,并非令人信服。我认为你双方都想支持,结果从任何一方都得不到补偿性的有力支持——即从纯粹共产主义的观点批评俄国倾向的人和从相去甚远的观点为小国家之前途忧心忡忡的人。而且毕竟你笔下的猪和  别的动物比起来太有思想,因此最有资格管理农场——实际上没有它们,根本不会有什么动物农场,因此需要的(有人可能提出)不是更多共产主义,而是更多热心公益事业的猪。    艾略特有意忽略了关键一节——奥威尔也许受到了他第一次在革命的巴塞罗那逗留期间的启发,那次逗留令其振奋——在那节中,他写道在它们赶走农场主琼斯之后和在猪掌权之前,“农场上的工作准确进行着,那些动物是快乐的,因为它们从未想到会出现那种情况”。在被信奉共产主义的戈兰茨和情报部毙掉后,保守派的艾略特也将其拒稿。但至少艾略特看到了它作为讽刺作品的优点,而且公正地将其与斯威夫特的作品相提并论,但反对被他误读的托派观点。纽约的日晷出版社更是完全未看懂,他们之所以拒稿,是因为“关于动物的故事在美国根本卖不动”。    情急之下,奥威尔想过让一家无政府主义小出版社出(这家出版社刚好有些纸,而当时战争期间纸张供应仍很紧张),要么甚至自己出版它,戴维·阿斯特曾提出借给他两百英镑支持此计划。他最后找到了塞克和沃伯格出版社——比起别的出版社,当时它的规模及影响都小得多——也是这家出版社出版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当时很想出《动物农场》。此书和《一九八四》令该出版社名声大振,戈兰次早期对奥威尔的投入所产生的收益全被沃伯格获得。    当沃伯格问他那本书情节如何时,一贯谦虚和不擅长描述自己手头作品的奥威尔支吾道:“它全是关于动物的,而且非常反俄!恐怕您不会喜欢它。”但在为该书乌克兰文版所撰前言中,他描述了创作此篇故事的真正灵感火花:“我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顺着一条小路赶一架很大的马车,那匹马一想转弯,他就用鞭子抽。我突然想到,万一这种牲畜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我们将无力制服它们,而人们使用牲畜很大程度上就像富人剥削无产者一样。”    此篇寓言的某些方面建立于奥威尔的经历之上。他总的来说喜欢动物,但讨厌猪。他曾告诉戴维·阿斯特:“它们是最让人讨厌、最具破坏性的牲畜,一定要让它们哪儿也不能接近,因为它们很有力气而且很狡猾。”在《动物农场》中,那些猪就像英国广播公司的官僚,“每天必须把大量精力花在神神秘秘的事情上,被称为‘档案’、‘报告’、‘摘要’及‘备忘录’等”。那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马鲍克瑟因为过度劳累垮掉时,像奥威尔一样,它因为肺结核而内出血:“一道涓涓血流从他嘴里渗出……‘我的肺。’鲍克瑟虚弱地说。”    奥威尔那易懂、诙谐和讽刺的文风完全适合这部讽刺寓言。在《我为何写作》中,他对艾略特的断言(“一个艺术家的进步……就是不断消除个性”)附和道:“他不停奋力消除自己的个性。好的文字就像窗玻璃。”他也在自己的天才作品中化用文学传统以收到最易理解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效果。《动物农场》中最著名的一句(由自私自利的猪所宣告)——“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为平等”——结合了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表达的基本概念(“人人生而平等”)和弥尔顿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 9.823—825)中夏娃对毒蛇所说的自毁性命令:“令我更为平等,或许再加/某一时并非不可取之/胜他一筹。”    这篇故事语气亲切而且充满感情,细节处理上一丝不苟,使其非大众化主题令人欣然接受,并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讽刺了苏联神话,但仍然易于理解。奥威尔将其艺术和政治目的融合得如此之妙,结果从文学层面上说,那些动物完全可信。那些猪为悬挂于厨房的几条火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这部关于共产主义俄罗斯中蜕化、背叛和暴政现象的寓言中,几乎每一细节都有政治所指。书中的人类指资本家,动物指共产党,无法被驯服的野生动物指农民,猪指布尔什维克,“造反”指十月革命,附近农场主指欲支持沙皇势力推翻红色政权的西方军队,后来席卷乡下的造反之潮指在匈牙利和德国分别发生于1919年和1923年的未遂革命,蹄子、犄角指锤子、镰刀,“自发游行”指劳动节庆祝活动,“绿旗勋章”指列宁勋章,猪特别委员会指政治局,母鸡造反——赶走琼斯(指沙皇)后的首次谋反——指1921年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水兵造反,拿破仑与温普尔及威灵顿市场做交易代表俄罗斯1922年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该条约结束了资本主义者对苏俄的抵制,而猪与人类最后的见面指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奥威尔寓言化地写到了3次重要事件:斯大林强制推行集体化()的恶果,大清洗审判(),跟德国尔虞我诈的外交——那随着希特勒1941年进攻俄罗斯而结束。    主要的两头猪拿破仑(代表斯大林)和斯诺鲍(代表托洛茨基)一直互相斗争,这本小说也描写了他们最主要的两次斗争。托洛茨基力主工业先行,而不是农业,而且他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意见最终在斯大林从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得到采纳,该计划要求农庄集体化,而且要求工业化。在他们的主要意识形态冲突中——那也酿成西班牙的马统工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战斗——托洛茨基寄希望于西方具有革命精神的无产者,坚持其“永久革命”观念,反对斯大林以宣扬俄罗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特点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尽管托洛茨基是斯大林的受害者,奥威尔认为他潜在地跟斯大林一样坏,两者都背叛了革命:“流亡中的托洛茨基谴责俄罗斯专政,不过他大概跟如今任何一个活着的人一样,都要负同等责任,不能肯定他作为一个独裁者比斯大林更要得,尽管无疑他的思想更有趣得多。”    在这部寓言中,奥威尔从头到尾模仿了马克思的风格和思想。斯奎勒对“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的聪明阐释是一例貌似正确的马克思式推理,诙谐而讽刺:“鸟儿的翅膀,同志们……是产生推进力的器官,而非用以操纵目的,因此不能认为是腿。”书中最后一句——“外面的动物看了猪又看人,看了人又看猪,但已不可能分清谁是猪,谁是人了。”——模仿了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话:“(工人)在其人类官能上不再觉得自己除了是动物什么也不是。动物的变成人类的,人类的变成动物的。”    每次左派革命之胜利者都被权力腐蚀,并不可避免建立起自己的暴政,这一观点早在1911年,就由约瑟夫·康拉德(其父是个波兰爱国者,也是个革命失败者)在《在西方的注视下》(Under the Western Eyes)一针见血地表达出来:“按良心办事、讲求公正、高尚、人道主义和忠心耿耿性格的人,无私而且聪明的人可能发起一场运动——但运动会撇下他们,他们不会是一场革命的领导者,而是其受害者,心生厌恶、觉醒的受害者——经常是心怀悔恨的受害者。希望被丑陋地背叛,理想受到讽刺——这就是革命成功的定义。”    《动物农场》最终于1945年8月出版——是在奥威尔写完后一年半——当时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期,其前4个月,罗斯福去世,墨索里尼被处死,希特勒自杀,丘吉尔选举失利,德国投降,8月6日,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三巨头中,只有斯大林仍掌权。奥威尔的朋友、《七种类型的含混》(1930)的作者燕卜荪称赞了此书,但又预见性地警告其政治含义将被误解:“这种完美的危险之处是在不同人眼里,其寓意相去甚远。”确实,此书甫一出版,奥威尔就忙着去了一间又一间书店,将其从儿童读物搬到成年人读物那边。
  支持一下孙先生,买本看看。
  满天涯竟是人才啊~
  译林社也有好书。孙兄真不必为在译林社出书不好意思的。
  谢谢上面几位。    重归古典兄,我想你可能误解我的话了,我从来没有觉得在译林社出书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在译林社已经出了四本书,也结识了一些老师、朋友,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可以参考我写过的一篇文章:/review/1146606/  
  孙仲旭
看帖子,你好像是广州的,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有个专栏  “西书识小” 的专栏作家 乔纳森 你认识不认识?  好牛X啊,专门砸国内的烂翻译
  kyrix兄,我跟乔纳森兄还没有机会面识,不过这个专栏我读得很细。
  支持孙兄,很用心的译者。八期《读书》已登出下半部了。
  谢谢象罔兄,最近去看看。    另,最近读了您所做的PDF版巫 宁 坤《一 滴 泪》,功德无量啊,谢谢,谢谢。
  孙兄好久不见,问好。
  问 好 彭 兄。
  没想到孙老师帖子下也会如此热闹。。偶也来凑一份。。呵呵
  问阿袖好。
  看来是我多虑了。  书译得不好,出版社有干系,但最该打板子的还是翻译者。在这个书商多出版家少的年代,哪个出版社敢理直气壮地说没出过一本烂书?有人把译林社说得一无是处,实在有失公允。俺是怕你受他们诱导,嘻嘻。
  譯林社在李景端時期出過不少好書,像《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蒙田隨筆全集》等,但後來就每下愈況了。
  译林装帧不好,性价比好,尤其是一些买断的老本子,说到装帧,陆智昌的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孙兄:  
久违了,问好。一直以来,我都很佩服你坚持做翻译的精神。在这里,大家也无非是一种交流。我们每个网友都要做好被别人议论的思想准备。  
看到你说的PDF版巫 宁 坤《一 滴 泪》,我很想要一份。我们短消息联系。先谢谢你。
  闹运闹运,要闹,要运!    我是支持言论自由的,甚至骂人的自由,有人帮孙仲旭讲话,是很应该的,因为我本就是闹运来着,不过,像“山里来的王二”ID这种马甲为此而暴露,未免有点可惜哟。冲动了吧你???    另,根据纳粹、前苏和伟光正的经验,拍人就是要扣大帽子,还要大鸣大放,否则拍不死人的。  
  和孙仲旭兄商榷一个标语的翻译啊,哈哈    做了个文案,里面牵涉KFC的标语:at KFC,we do chicken right!    我直译+意译为:肯德基,我们专业做鸡!  或:在肯德基,我们专业做鸡!    at = 在  KFC = 肯德基(取巧的对等置换)  we = 我们  do = 做  chicken = 鸡  right = 专业(勉强,但还属于适当引申……)    老外很满意,中国人都憋不住要笑,还有小姑娘装清纯的还居然脸红了,晕,请问,大学毕业2年的姑娘们还能这么纯的吗???  
  名著重译不是不可以,但现在确实有些泛滥成灾.而有些大作家的大作品依然无人问津,比如亨利詹姆斯的鸽翼,金碗,康拉德的在西方的眼睛下,这些作品已无版权之忧,那么究竟是译者还是出版社不愿留意呢?  在下感觉孙君译笔不错,为何不去译一些稍稍冷门的作品,何必一定要扎堆跟风呢?经济考虑吗?那可真是读者的悲哀啊.  妄言多罪.
  周老师好,《一 滴 泪》确是好书,你把邮箱发给我(),我把书给你。    wanline兄,这个笑话已经不新鲜了吧,所以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桃花太红李太白兄,关于重译的事,我写过一个贴子可供您参考。另外,我做翻译,因为是业余来做,选择译书时多有随心所欲之处。好多作家都是不错的,没有去译,一是缘分未到(也有水平不到的原因),还有就是感觉个人的精力太有限。我也写过一篇《翻译地图》的贴子,一并贴上。  ==============  我为何重译          走上文学翻译之路以来,译了十几本书,其中四本是重译(《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九八四》,《动物农场》,《巴黎伦敦落魄记》)。说起这件事,有朋友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干吗不去翻新东西?”考虑到以后很可能还会面对这样的质问,所以最好在此略微解释一下,争取先取得读者及朋友们的谅解。          这几本重译书,有些是自己选的,有些是出版社约的,作者只是奥威尔和塞林格两人,他们两人对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喜欢到了极点,就有这样的感觉:“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我的咬法,便是重新译一遍。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以后有机会时,或者仍不会拒绝。          说到底,我的重译实在出于私爱,希望朋友和读者们理解。而重译本身,在有些人看来(如T.S.爱略特)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现在语言发展较快,爱略特就认为二十年就该重译一次。但是不少人还是对重译印象不好,可能现在重译作品中的粗制滥造太多,抄译现象泛滥吧,另外重译也许是个出成绩的捷径,但是以我个人经验,重译并不比新译作品省事,参考原译本固然必要,然而更多时候想的是尽量少看原译本,以避免先入为主,绕不开别人译文留下的印象,而背上“抄译”骂名。总之,重译之于我,首先是完成了个人的心愿,我的译本出来后,不希望被人拿去和原译本比较高低(就怕货比货),但求理解译者在重译过程中的热情及认真态度(感之以情),不会认为译者浪费了自己和社会的资源(实际就是),能如此,我就额手加庆了(想得倒美)。  =============  翻译地图    我翻译东西,因为是业余凭兴趣翻译,题材上,多少有些随兴所至的意思,因此大概有个脉络,可以简单理一理。    1. 从塞林格开始。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对我影响极大,2000年给译林推荐《塞林格传》被接受,这本成了我的第一本译作。译这本书时,知道了西尔维娅·普拉斯 (Sylvia Plath)是受塞林格影响的作家中较突出的一位,就开始找她的东西看。她的诗歌还没怎么读,可是她丈夫休斯在她死后给她的笔记、散文、小说编的一个集子《约翰尼·派尼克与梦经》(Johnny Panic and the Bible of Dreams) 却让我极为喜欢,细腻、有色彩感,非常耐读。后来为杂志选译了一些,快5万字,占全书近三分之一。早晚我会把整本书译出来的,不急。    然后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又知道了一位短篇小说家林·拉德纳 (Ring Lardner)的名字,在网上找了一些他的短篇,很喜欢那种辛辣的讽刺和幽默的文字,而对话方面也是一绝。在网上订了两本他的集子,译了几个短篇,5万多字。想争取今年年底左右译出一本20万字的短篇精选集。(luke注:已出,世纪文景版《有人喜欢冷冰冰》)    2. 最爱奥威尔。我和奥威尔的渊源,可以参见《我译奥威尔》。塞林格虽好,但作品数量总算有限,奥威尔则够我译上好多年了。目前已完成《上来透口气》、《一九八四》、《动物农场》、《巴黎伦敦落魄记》(后一本待出),还译了一本大部头的奥威尔传记。以后准备再译些随笔。    3. 音乐。1999年在网上看到《爵士乐简史》也译了,总共才15000字左右。后来先是在《我爱摇滚乐》上发表,然后做成了电子书。后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苏澜深先生看到,约我译《激情岁月》,后来又约我译《见证披头士》。因为多年喜欢摇滚乐,对这类知识也较熟,所以译得也有信心。不过现在我无意再译音乐书了。    4. 伍迪·艾伦。译伍迪·艾伦的由来可见这一篇(/review/1001142/),估计今后再译他的机会很小。    5. 斯托帕 & Others。译斯托帕,以前一贴已经写得明白(/review/1057905/)。今后我还会看斯托帕,有机会也愿意译,不过出版社出剧本好像不易赚钱,所以能否译他,我也不抱多大希望。    6. 读P.G.伍德豪斯可以说是碰巧,会先译几个短篇,以后希望搞一本书出来。    7. 其他。还喜欢厄普代克,奈保尔等。只译过厄普代克一个短篇,以后希望有机会译这两位。别的很想译的作家暂时还没有(luke补充: 最近又译了伊恩·麦克尤恩的一本书,很喜欢他)。
  作者:孙仲旭 回复日期: 8:51:05 
  这个笑话已经不新鲜了吧,所以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    你不是就好一个重译嘛,那就重译一下嘛,看看还能不能更简短更有力一些呢?    供参考哟——http://www.u148.net/article_71.html  
  不希望被人拿去和原译本比较高低(就怕货比货),但求理解译者在重译过程中的热情及认真态度(感之以情),不会认为译者浪费了自己和社会的资源(实际就是),能如此,我就额手加庆了(想得倒美)。    ==================================    你的确想的很美,还特别一厢情愿。    1、书话里那么多人那么多帖子问来问去说来说去的,不就是在各个译本之间比较高低吗?你却不希望货比货,这和前面对于自己译本的口碑和销量信心满满的样子很矛盾哟!    2、当大家比较各个译本高低的时候,没见谁拿译者的热情和态度来说事,这难道不是做好一件事的基本条件吗,如果连这些都不具备的译本,可以说压根不在值得讨论的范围之内。难道你是把自己和那些为了赚外快或者在导师逼迫下捉刀的学生们相提并论吗?    3、比较了高低之后,自然不免成王败寇,那比较低的一个,就不免会被认为是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和社会的资源。    综上所述,你基本属于独自YY……  
  那段本来是贴在自己博客里的,语气随便了点,你还当真了,括号在自嘲,也是我写的。咋说你呢。。。我的主贴不是说了:“也欢迎认真的读者来比较和批判我的译作。”    那个笑话第一遍看着新鲜,第二遍感觉可想而知。你觉得可以就行了。我已经译了15本书,4本是重译,你就觉得我很好这一口?
  mark  
  我先前写的评论你翻译的&麦田&的文章,看到了吗?
  保存,留下!  
  了解一下  
  无论是厚道还是尖刻,无论是热爱还是厌恶,  一切都过去了。孙仲旭兄已安息,不会再回来了。  翻阅旧帖,从栩栩如生的往日中,滴落了伤心的泪珠。
  一切都过去了。孙仲旭兄已安息,不会再回来了。  翻阅旧帖,从栩栩如生的往日中,滴落了伤心的泪珠。  孙兄这个帖子今天仍能给我们有用的启发。
  向这位优秀的翻译家致敬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出版社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