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治理的治理成本有多高

高成本治理下的土壤修复难题
预防土壤污染终于开始立法了,“早在1995年,我国出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时就提出这个法,希望通过法律保障更有效地保证标准的执行,但时至今日一直没有出来。”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很期待,希望能早点出台。”
“但是目前还处于框架阶段,一切还都没有定论。”一位参与起草《土壤环境保护法》(草案)的学者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还在专家及相关部门层面进行讨论,有专家提出将重心放在保护层面,保护已有的土壤。”
“有行业专家介绍说,目前土壤修复有可能出现,在花费了大量资金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后,土壤污染消失了但却丧失土壤功能变成‘陶瓷’的现象。”上述与会者解释说,也就是事后治理成本太高,花了很多钱不一定达到应有的效果,“但肯定还会涉及治理和预防。”
治理成本百倍土地成本
北京律师董正伟此前向环保部申请公开土壤污染数据,在环保部的行政复议决定书中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待核定数据后向社会公布。对此,有解读称,“因为污染过于严重,因此难以公之于众。”
“严重性可能是一方面,主要是目前的调查精度不足以评判目前土壤污染的状况。”陈能场认为,还有,数据一旦公布,如果没有详尽的解释,没有深入浅出的专业语言转化成大众语言,可能会引起民众误解。
2006年,全国范围内首次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由当时的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启动经费预算达10亿元。
这一调查结果一直不被众人知晓。2010年6月,环保部网站发布的一条《2009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综述》显示,“目前各地正在进行数据审核和分析。”综述最后称:“该项目完成后将掌握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现状、污染范围、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程度,为土壤环境管理奠定基础。”
在2011年公布的调查综述中称,完成了《土壤保护战略研究报告》,组织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调研,起草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文本草案及法律条款编制说明;提出了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建议,形成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
对比涉及土壤的这两部法的名称,之前的更注重“防治”,而目前的似乎偏重于“保护”。
上述学者表示,结合国外已有实践,预防成本相对治理成本低很多,有一个比方,污染之前土地的成本是1的话,那么污染之后,防止污染扩散以及防止污染造成后果的成本是10,而污染蔓延开来后治理完成则需要达到100。
激励保护严惩污染
“希望这个法能早点出台”,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但是这将是以国务院条例的形式出台还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的形式出台,目前还尚不可知。”上述学者表示,国外一般都是以法律的形式出台。
我国在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环境、固体废物方面都有相应法案,但是在土壤污染方面却是一片空白,而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则极为严峻。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表示,如果出台相关法案,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对污染企业就有了处罚的法律依据,可以有效杜绝企业肆无忌惮地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划分已有污染的责任主体,对治理已有污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果以法律的形式出现,那惩治的力度也将更大。”上述与会者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法律都很明确,不能让违法者在违法当中获利,绝不能“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他透露,与会者普遍认可加大处罚力度,罚则力度将比之前大很多。
“而如果在化肥、农药等使用上比较合理,那么国家可能会给予一些相应的激励机制。”上述与会者表示,也就是说,对土壤保护得好会有事前环节的激励,否则由土地使用权人进行治理是很难治理得起的。
“本着造成污染的,污染者负担的原则。”上述与会者告诉记者,如果期间土地易主,那将出现连带责任,因此在土地交接时要进行土地检测。如果事后出现土壤污染纠纷就以检测报告为基准,进行责任划分。
与会专家学者也考虑到,如果企业实在没有能力进行治理,那么将实行托底的方式。
一个是通过基金的方式,基金来源主要是高污染行业的缴税。上述与会者解释说,有能力治理污染的由企业自行解决治理费用,没有治理能力的则由所在行业出资治理,而治理费用就从这部分由政府掌控的基金中出。“这样就没有把治理的成本再摊到老百姓头上,实现行业内部解决”。
“当然,只是针对高污染企业收取的税,这部分税可能是从已收取税费中刨除,也有可能是单独收取。如果不是单独针对高污染企业收取税收,所有企业都收取,那又将由全民负担,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上述专家直言。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要随时监测污染随时治理,监管部门切实负起责任,而不是收税后放任污染,这个情况已经为历年官方行为证实。国家立法对监管部门要有硬性要求。
还有一种可能是强制保险。上述与会者表示,类似汽车交强险的形式,对土地造成污染的企业,可能以买责任保险的形式,如果造成土壤污染了,企业不能承担,那么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陈玮英
责任编辑:NF018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7439条
评论17491条
评论13150条
评论11047条
评论8164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治理空气污染要花多少钱?美国智库帮中国算了笔账|界面新闻o天下 日,北京的雾霾持续多日,很多骑车经过天安门的行人戴上了口罩。图片来源: 詹敏 / 东方IC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国民收入的显著提高,但中国也在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环境污染成本。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在中指出,在过去十年,中国环境污染的成本接近每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这一比例比韩国和日本高出了数倍,也远高于美国的水平。
中国的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中,以空气污染的成本为最。2000年至2010年间,空气污染成本占到GDP的6.5%,水污染占2.1%,土壤污染退化占1.1%。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实施了多项与其他工业化经济体类似的防治空气污染政策,包括为置换能源提供补贴、强制使用某些可再生能源;强制报废高污染排放的汽车、锅炉和工业设施;在重点污染源和车辆上安装污染控制装置等。
报告肯定了中国防治空气污染的努力和成效,但表示如果要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达到不危害人们健康的水平,这些措施仍显不够,需要实施更积极的政策。
报告指出,中国几乎每一个主要城镇化区域的污染物浓度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建议水平。空气污染的成本源于其对人们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力损失。由于中国人口流向城镇、人口生产效率提高,空气污染带来的成本也相应上升。
在报告中,兰德公司为中国治理空气污染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并为此帮中国算了一笔账。
首先,为使中国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空气质量标准,城镇地区的住宅和商用建筑须停止燃烧煤炭、传统生物燃料和塑料废弃物。使用煤炭、木材和废弃物为燃料的锅炉和火炉是污染物释放的重要源头。
报告指出,2011年,在家用和商用领域中,中国共烧掉1.14亿吨煤,3.2%。如果对燃煤进行能源置换,中国需要每年在当前的基础上额外采购88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较亿立方米的消费量增加60%。
数据显示,中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总额已从2009年的5,258.4亿元增至2013年的9,516.5亿元&&相当于GDP的1.67%,增长81%。其中,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用于燃气的投资,从2009年的219.2亿元增至2013年的607.9亿元,增长177%。
报告称,使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用于住宅和商用建筑供暖,每年的花费大概在320亿-520亿美元之间。
其次,为达到健康的空气质量水平,中国须大量替换燃煤发电&&特别是在主要的人口中心及其周边,转而使用其他低污染能源,包括天然气、核能、风能和太阳能。
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例已从2006年的71.1%降至2013年的66.0%;同期,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例则从6.7%增至9.8%。
报告称,若将一半的燃煤发电替换为可再生能源或是核能,其花费为每年1,840亿美元。
将上述两项成本相加并减去中国城镇地区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的750亿美元开支,每年增加的成本将在1,400亿-1,600亿美元之间。
此外,针对汽车这一快速增长的空气污染源&&特别是氮氧化物的排放源,中国已引进并强制执行更严格的欧盟空气污染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而报废当前仍行驶在公路上的高污染汽车,是降低源自汽车的空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估计,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市面上约有超过1,400万辆&黄标车&,这些车的污染排放控制落后,甚至根本没有。称,如果当时将这些车全部报废,可以把当年源自汽车的一氧化碳排放降低70%,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排放降低70%,氮氧化物排放降低61%,颗粒物排放降低76%。
中国正在淘汰&黄标车&。报告称,2012年跑在公路上的&黄标车&中将有三分之一在2015年年底前报废,而所有&黄标车&将在2017年年底前报废。报告指出,淘汰&黄标车&进度越快对环境的改善越有益。
报告称,对老旧车辆实施报废补贴政策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政府为之付出的成本或将在210亿-420亿美元之间。
尽管上述政策的花费不菲,但考虑到当今空气污染带来的相当于GDP 6.5%的健康成本(2012年这一成本约为5,350亿美元),空气质量的改善和经济产出的增加可以弥补实施这些政策所支出的成本。
报告建议,短期内的优先措施应是尽快将住宅和商用供暖中的煤炭用天然气替代,这将大幅改善城市地区空气质量,特别是能在冬季采暖期显著降低空气质量极端恶劣的天数。
报告指出,使用其他能源置换燃煤发电是上述政策中最昂贵的一项,但也将在中国减少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报告称,这项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可能并不像减少烧煤供热的排放所带来的好处那样显著,在实施上也并不像燃料置换那样紧迫。
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
0界面资深编辑保持对话,直到我们变老。对话停了,我们就死了。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学习啦【环境工程】 编辑:熊严军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以为改良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给予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危害;治理措施
  1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降落在土壤中。农业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1-2]。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危害
  2.1土壤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
  2.2土壤污染的危害
  2.2.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hm2,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hm2。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万t,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
  2.2.2土壤污染导致生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因农田施用化肥,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每年转化成为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 000万t,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严重。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hm2,残存的农膜对土壤毛细管水起阻流作用,恶化土壤性状,影响土壤通气透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2.2.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
  2.2.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壤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3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3.1过量施用化肥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t。虽然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生物学性质恶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会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过量使用化肥还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导致死亡[4]。
  3.2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万~60万t,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hm2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13.9 kg/hm2。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无机物。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1/2左右散落于农田,又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3.3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全国320个严重污染区约有548万hm2土壤,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砷、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被公认为城市环境质量优良的公园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使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砷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硫化矿产的开采、选矿、冶炼也会引起砷对土壤的污染。汞主要来自厂矿排放的含汞废水。土壤组成与汞化合物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积累在土壤中的汞有金属汞、无机汞盐、有机络合态或离子吸附态汞,所以,汞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尾气沉降,磷肥中有时也含有镉[5]。
  3.4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3.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 km范围的点状污染。
  3.6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由于日晒、雨淋、水洗,使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
  3.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禽畜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废物作肥料,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则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群健康。
  3.8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4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4.1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
  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机物降解。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走。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
  4.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筛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选择有代表性的污灌区农田和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重点支持一批国家级重点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为在更大范围内修复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积累。合理利用污染土地,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以减少食品污染。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污染物随机进入土壤。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增施有机肥同时采取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净化处理,化害为利,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大力推广和发展清洁生产。
  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农作物的吸收,提高土壤pH值,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化肥、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利用物理、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4.3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实现。
  4.4改变耕作制度,实行翻土和换土
  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采取铲除表土和换客土的方法;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
  4.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4.6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近年来,把其他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入土壤治理,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5参考文献
  [1] 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
  [2] 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31-33.
  [3] 陈晶中,陈杰,谢学俭,等.土壤污染及其环境效应[J].土壤,):298-303.
  [4] 孙铁珩,李培军,周启星.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 赵美微,塔莉,李萍.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修复研究[J].北方环境,.
相关文章:
4.预测试卷
本文已影响 人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03人看了觉得好
815人看了觉得好
681人看了觉得好
【环境工程】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9问土十条:农地修复成本每亩几千到几万
  昨天,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对《土十条》的相关内容和目前我国土壤情况进行了回应。  1土壤污染有什么特点?  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其明显的特点。  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  五是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2土壤中污染物有哪些?  土壤中的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一般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以重金属为主,如镉、汞、砷、铅、铬、铜、锌、镍,局部地区还有锰、钴、硒、钒、锑、铊、钼等。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三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农药类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3对地下水源有何影响?  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活动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容易淋溶或随渗水进入地下水,日积月累造成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最终导致污染。  4土壤污染主因是什么?  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  二是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  三是生活垃圾、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池、废旧灯管等随意丢弃,以及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造成土壤污染。  四是自然背景值高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筛选出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作为重点监管行业,主要考虑是,这些行业排放的污染物均为重点监管污染物,严重威胁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  5做了哪些防治工作?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工作基础还很薄弱,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形成。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始关注矿区土壤、污灌区土壤和六六六、滴滴涕农药大量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等问题。“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开展农业土壤背景值、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等研究,积累了我国土壤环境背景的宝贵数据,在此基础上制订并于1995年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组织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了我国土壤污染特征和总体情况;二是出台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三是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四是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五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6环境保护有多少标准?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包括三类、48项标准:一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类标准,包括1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项特殊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4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技术导则;二是土壤环境监测规范类标准,包括1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7项土壤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三是土壤环境基础类标准,包括2项相关术语标准。  下一步标准制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制修订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替代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是制修订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三是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修订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制订可降解农用地膜标准,修订农用地膜、农药包装标准;四是完善土壤中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五是分类研制一批土壤环境标准样品。  7土壤污染后如何修复?  受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恢复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方法。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优点是不破坏土壤有机质,不对土壤结构做大的扰动,成本低;缺点是修复周期长,通常不适宜对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客土法、热脱附、土壤气相抽提、机械通风等。优点是修复效率高、速度快;缺点是往往成本偏高等。  化学修复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鳌合或沉淀等化学反应,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的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淋洗、氧化还原等。优点是修复效率较高、速度相对较快;缺点是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因添加化学药剂易产生二次污染等。  8修复地块成本有多少?  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通常可分为调查评估、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调查评估主要包括污染物识别,污染程度和范围确定,污染风险评估,修复目标值制定等;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修复技术筛选、工艺参数确定、工程量估算、可行性论证、施工图设计、环境管理计划等;工程施工是指按照方案设计要求,组织实施现场施工和工程建设等;工程验收是对修复工程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本因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以及修复技术的不同,其成本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农用地治理与修复成本每亩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成本每立方米从几百元到几千元。  9修复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研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下,初步建立了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物、污染程度、土地利用类型等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从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从业人员从约2000人增加到近1万人;项目数量累计达300多项。总体来看,从技术储备、人员队伍等方面,基本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土十条》的发布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链将逐步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形成一批专业化的土壤修复企业。通过规范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可以促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记者贾婷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小龙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