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铜绿,设计实验,探究铜器锈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素有哪些

铜被锈蚀会产生铜绿,其主要成份是:Cu2(OH)2CO3.请在分析铜绿的化学式的基础上,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_答案_百度高考
化学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铜被锈蚀会产生铜绿,其主要成份是:Cu2(OH)2CO3.请在分析铜绿的化学式的基础上,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自主设计“铜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把你的猜想和验证方法填写在下表中.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中国黄石首界矿冶文化旅游节将于2010年8月在青铜故里的黄石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会,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青铜器是由铜、锡组成的合金,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呈现绿色,这是铜器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加.1、探究铜绿的组成【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铜绿受热易分解.【设计与实验】(1)小芳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绿,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说明了铜绿中含有氢、氧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铜绿中含有______元素.(2)小芳取下少量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放入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______元素.【实验结论】铜绿是由铜、氢、氧和碳元素组成的.2、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1)【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______共同作用而形成的.(3)【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4)【评价与改进】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______.(5)【拓展与应用】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中国黄石首界矿冶文化旅游节将于2010年8月在青铜故里的黄石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会,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青铜器是由铜、锡组成的合金,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呈现绿色,这是铜器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加.1、探究铜绿的组成【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铜绿受热易分解.【设计与实验】(1)小芳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绿,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说明了铜绿中含有氢、氧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铜绿中含有______元素.(2)小芳取下少量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放入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______元素.【实验结论】铜绿是由铜、氢、氧和碳元素组成的.2、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1)【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______共同作用而形成的.(3)【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4)【评价与改进】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______.(5)【拓展与应用】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中国黄石首界矿冶文化旅游节将于2010年8月在青铜故里的黄石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会,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青铜器是由铜、锡组成的合金,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呈现绿色,这是铜器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加.1、探究铜绿的组成【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铜绿受热易分解.【设计与实验】(1)小芳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绿,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说明了铜绿中含有氢、氧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铜绿中含有______元素.(2)小芳取下少量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放入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______元素.【实验结论】铜绿是由铜、氢、氧和碳元素组成的.2、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1)【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______共同作用而形成的.(3)【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4)【评价与改进】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______.(5)【拓展与应用】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1.(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所处,进一步说明了铜绿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故填:碳、氧.(2)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铜离子,进一步说明了铜绿中含有铜元素.故填:铜.2、(1)铜绿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 2CuO+H2O+CO2↑.(2)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故填:水、二氧化碳.(3)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D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因为D试管中的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容易生锈.故填:D.(4)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5)小明的分析不全面;因为两个铜器是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条件不同,无法比较.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2009o云南)小明同学到博物馆参观,看到在一些古铜器表面有绿色物质.他查阅资料后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是Cu2(OH)2CO3.(1)小明从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分析,认为铜锈的生成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O2、H2O和CO2(填化学式),他这样判断的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对比实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证实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其中一个实验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及思考,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他们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是否有关.(3)请你写出铜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铜的化学方程式:2Cu+O2+CO2+H2O═Cu2(OH)2CO3.
解:(1)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氢,氧,铜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这四种元素,除了氧气外,空气中含有碳和氢的物质就是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H2O、CO2;判断的理由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小明设计对比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测定铜生锈的条件,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那么此装置的实验目的就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参加了铜的锈蚀.故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验证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是否有关.(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铜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铜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1)要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元素和铜发生锈蚀的环境考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2)从装置的特点和设计实验的目的回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那么实验目的就与二氧化碳有关.(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书写化学方程式.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1.(烟台)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1)大理石(或石灰石)&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Fe+2HCl=FeCl2+H2↑&&& (2)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②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等)&& 2.(烟台)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1)
反应慢&& 2H2O2=2H2O + O2↑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 (2)对比(或对照等);& (3)第一方面: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 3.(南京)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CO2+H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填序号)。(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 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如下: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 。&Ⅱ.乙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9.5g过滤得到滤渣2 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你和乙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4.(福州)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① NaCl&& ②氢氧化钠(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设计】 ①小林&&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云 &&③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 &&【反思拓展】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合理答案均可) &&5.(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1)稀盐酸或稀硫酸&& (2)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或氯离子促进反应的进行或铜盐溶液中酸根离子种类不同)&&& (3)影响因素:①A&&& ②B&&& ③AC&&&& (4)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是否破坏氧化膜)&& (5)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6.(徐州)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凶义进行了猜想。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l:反应中产生氧气和放出热量,使脱脂棉达到燃烧的条件实验2:猜想: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得出结论】Na2O2+2H2O=2NaOH+H2O27.(黔东南)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 .&&&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 .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 【实验记录】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 . &&&&&&&&&&&&&&&&&&&&&&&&&&&&&&&&&&&&&&&&&&&&&&&&&&&&&&&&&&&&&&&&&&&&&&&&&&&&&;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实验原理】(2)蓝&&& 【实验记录】(1)橙汁(或③)& &&(2)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C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A& B& D&& 【回顾与反思】确定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8.(潍坊)(13分)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 g/em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1)反应原理: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 (2)提出假设: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规格、反应温度有关。(3)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4)实验结论:&&&&&&&&&&&&&&&&&&&&&&&&&&&&&&&&&&&&& 。(5)绘制图像: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问变化的关系如右图,借助简单计算请在右图中画出实验②和③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说明:可以用铅笔画曲线。9.(泰州)钢铁、铝合金、铜制品等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  ▲  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他们从铜绿组成和空气的成分大胆猜测,铜生锈除了与铁生锈条件相同外,还应该有CO2参加反应。& 请写出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        。(3)【查阅资料】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也可以表示成CuCO3·Cu(OH)2。与孔雀石相似,还有许多矿物可用xCuCO3·yCu(OH)2(x、y都是正整数)表示,石青就是其中的一种。&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石青的组成成分,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共同参与探究。【反思与拓展】①确定步骤1中产生气体成分的实验方法是&&&&&&&&&&&& ▲&&&&&&&&&&& 。②根据以上探究,只要测定出参加反应的石青的质量、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和&& ▲&& 的质量,就可确定石青的化学式(即确定x、y的值)。③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很多,如制成不锈钢、在金属表面&&&&& ▲&&&&&& (任写一种方法)。(1) B& O2或氧气&& H2O或水  (2) 2Cu+O2+H2O+CO2 ===Cu2(OH)2CO3(3) 【查阅资料】CO32-& Cu2+& 黑  有水珠& 【反思与拓展】①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②水或二氧化碳&& ③涂油、漆等10.(乐山)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3)Na2CO 3受热不分解。【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猜&&& 想】甲.……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丙.NaHCO3加热产生CO2【实验探究】(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小&&& 结】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 遇水产生二氧化碳,与某些酸反应产生CO2;Ca(OH)2+CO2=CaCO3↓+H2O;Na2CO3 ;加水或加热 ,2NaHCO3&△ =Na2CO3+CO2↑+H2O。11.(宿迁)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或&&&&&&&&&&&&&&&&&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 == 2NaOH【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炭(C),&&&&& Na2CO3或Na2O、Na2CO3&&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Na2CO3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4Na+3CO2==2Na2CO3+C12.(达州)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酸 性,还可能呈 中 性。【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⑴OH—;氯化铁/氯化铜(化学式也可),FeCl3+3NaOH = Fe(OH)3↓+3NaCl& CuCl2 +2NaOH = Cu(OH)2↓+2NaCl&&&&& ⑵有所泡产生;Zn+ 2HCl = ZnCl2+ H2↑13.(临沂)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呢?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Cu2(OH)2CO3。稀硫酸能与Fe2O3、 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提出猜想: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液体的成分做出了一下猜想:&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②黑色固体为氧化铜;③…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验证①:若猜想①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 &。验证②: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若猜想②正确,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该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把导管移出液面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CuO+H2SO4==CuSO4+H2O14.(晋江)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查阅资料]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设计实验]浩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①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 。(2)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收集氧气时,还可以选用&&&&&&&&&&& 法收集。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待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 。(3)C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参与反应的CO2,如果没有连接这个装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4)检验B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反思与评价](1)通过上述实验,明明同学认为Na2O2与CO2反应除了生成Na2CO3和O2,还有可能生成NaHCO3。你认为他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写出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说说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的是优点&&&&&&&&& 。(1)①锥形瓶、长颈漏斗;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2H2O2&&&&& 2H2O + O2↑&&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或反应条件) (2)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3)影响氧气的检验(其他合理答案亦可)(4)&&&&&&&&&&&&&&&&&&&&&&&&& (步骤、现象各1分,方程式2分,共6分)[反思与评价](1)不正确&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NaHCO3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 15.(南京)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设计与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只要破坏&&& 个燃烧的&&& 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门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 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16.(汕头)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问题与讨论】(1)步骤②包括溶解、&&&&&&& 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2)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 (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说明样品中含有&&&&&&&&&&&& ,则证明猜想&&&&&& 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 成立。猜想IV: 木炭&& (1) 过滤& 玻璃棒&& (2)& CO2&& CuO& C和Cu&& CuO+ H2SO4===CuSO4+ H2O&&&& (3) CuSO4&&& 氧化铜(或CuO)& IV&& Ⅲ17.(常州)程明和王刚不小心将纯碱洒到白醋(其有效成分为醋酸,可用HAc表示)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使他们对醋酸产生了新认识:醋酸像盐酸一样,能与纯碱反应;此外,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还检索到以下信息:①醋酸与盐酸都具有较强挥发性;②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且其钠盐(NaAc)受热不易分解;③盐酸与纯碱的反应分以下两步进行:& 1.Na2CO3+HCl===NaHCO3+NaCl;Ⅱ.NaHCO3+HCl===NaCl+H2O+CO2↑& 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 (2)根据信息①可知醋酸应置于阴凉处&& ▲&& 保存;& (3)试写出醋酸与纯碱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他们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醋酸到不再产生气泡后,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获得了少量白色固体。王刚认为这就是纯净的NaAc,而程明则认为里面含有HAc。你认为&& ▲&& 的观点正确,理由是:&& ▲&& 。& (1)红 &&密封&&& (2)Na2CO3+HAc==NaHCO3+NaAc& &(3)王刚&&& 由于HAc具有挥发性,在蒸发过程中已经挥发掉 18.(常州)小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和水;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④由A向B中滴加试剂至过量;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⑥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1)A仪器的名称为& ▲&& ;(2)B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 ;(4)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 ;(5)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 ▲& ;(6)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 ;(7)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 ;理由是&& ▲&&&& 。(1)分液漏斗&& (2)Zn+H2SO4==ZnSO4+H2↑&& (3)加快反应的速率& &(4)提高D管,静止片刻后,C、D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5)使D、C中的液面相平& (6)测量铜锌合金样品的质量 &&(7)重新实验 19.(黄冈)(6分)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提出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 【实验反思】(1)③④&&&& (2)硫酸铜溶液 (或NH4Cl溶液)&& 【拓展应用】密封保存20.(江西)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实验]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反思] (1)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 (2) 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 &。21.(安徽)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人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⑴ 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⑵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⑶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⑷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注意:若答对⑸、⑹两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⑸ 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⑹ 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⑴ 2H2O2 O2&#O(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⑵ 否(1分)&& ⑶ 21(1分)&& ⑷ 35(1分)&&& ⑸、⑹两小题共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⑸ 82(81~84之间均给分)(2分)&&& ⑹ ①、④、⑤(2分)23.(东营)化学科代表小聪与小明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用砂纸磨得光亮的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到底它们是哪种金属?两位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1)进行猜想:①科代表小聪猜想:活动性X大于Y。②小明同学猜想:活动性Y大于X。(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3)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是银铁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_______。实验室急需一定量的Y粉末,科代表小聪认为可用现有的X金属粉末和Y的盐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原因是(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4)实验老师经实验分析得知制得的Y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的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质试剂是_________。(2)①将金属片X、Y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2mL & ③在金属活动顺序里,X排在氢前,Y排在氢后(或金属的活动性为X大于Y)& &&正确 && (3)银& Fe + 2 AgNO3 === Fe(NO3)2 + 2Ag& (4)盐酸(或稀硫酸)24.(青岛)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请你按小王同学的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填写写表:方案Ⅰ: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氢氧化钙溶液&& 方案Ⅱ: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生成白色沉淀& Ca(OH)2 + CO2 == CaCO3↓+ H2O25.(雅安)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NaOH和H2 ;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C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刘同学用图A装置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 (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探究反应中CO2的来源:猜想①:CO2的来源于&&&       ;猜想②:CO2的来源于&    &&&& ;在上述两种来源中,&&&&&&& (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用图B和C装置实验的目的是  &&&&&&&&&&&&&&&&&&&&&&&&&&&&&&&&&&&&&&&&&&   。(1)2Na+2H2O = 2NaOH+H2↑&&& (2)C ;4Na+3CO2 2Na2CO3 + C &&&& (3)①空气& ②酒精燃烧或①酒精燃烧,②空气;②或①(注意前后对应);验证空气中CO2 是否参加反应或验证猜想。26.(贵港)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淡黄色粉末,同学们对探究该粉末产生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这种淡黄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用途?【查阅资料】①硫是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②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作供氧剂。【猜想与探究】猜想:淡黄色粉末可能是:a.硫;b.过氧化钠;c.硫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的成分。【实验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有氢氧化钠
【继续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钠能作为供氧剂也很感兴趣,大家讨论认为可能是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有关,于是设计右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探究。【交流与比较】与我们学过的制氧气方法相比,常选用过氧化钠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的主要理由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与结论】【继续探究】2CO2 + 2Na2O2& 2Na2CO3 + O2↑&& 【交流与比较】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反应消耗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27.(河南省)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1)&&&&&&&&&&&&&&&&&&&&&&&&&&& 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2)右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10&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3)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右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 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 (4)若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1.7%28.(茂名)小青探究铜与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开始变色,同时产生较多的气泡。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提出猜想]①可能是H2 ;②可能是O2 ;③可能是SO2 &&& 任何的猜想都要有依据,则小青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____&&&&&&& 。[查阅资料]①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生SO2;②SO2与Ca(OH)2反应生成难溶的CaSO3。[实验验证]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条件,设计实验验证小青的猜想,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 仅限选择的用品和试剂:试管;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交流与讨论]经验证,猜想③正确,为此,小青作了如下解释:加热使溶液中的水不断蒸发,硫酸浓度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硫酸跟铜反应产生SO2气体。你觉得小青的解释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提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或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1分)&&& [实验验证](合理均给分)或:[交流与讨论]合理& (2分)29.(山西省)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 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1)&&&&&&&& (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H)2,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西认为步骤2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愉快的小组活动结束了,除以上猜想及实验,你还想对该干燥剂的万分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 (2)CO2 +Ca(OH)2 =CaCO3 + H2O&&&&&& 取样于小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干燥剂中含的碳酸钙& (3)Ca(OH)2& 也可能是未变质的CaO和水反应刚生成的& & (4) 干燥剂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30.(陕西省)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上述人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 &&。& 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出的CO2不纯&&&&&&&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实验与结论】⑴请你填写实验报告中①、②处的内容。⑵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O3+2HCl===CaCl2+H2O+CO2↑(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拓展与迁移】⑴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 。制出的气体要纯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⑵右图是一种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用碳酸钠和浓盐酸反应来产生CO2的理由是&&&&&&&&&&&&&&&&&&&&&&&&&&&&&&& 。能够迅速产生大量CO231.(泰安))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 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 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 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 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I)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请填写下表: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I)错误(1分)& 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1分)(2)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盐酸过量& &&&& ②取样.漓加紫色石蕊试洼&&&&& 试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 && &&③取样.滴加碳酸蚋溶液&&&&&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 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 ⑤取样.加入辞牲等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 &&&& ⑥取样.加入饽枉等活泼金属&&& 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 32.(宜宾)(7分)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饭盒中有一小包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镁粉和氯化钠。小明利用这包粉末,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1)验证并分离铁粉的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2)若要进一步分离镁粉和氯化钠而得到干燥的镁粉,要进行的操作是:溶解、&&&&& 、洗涤、干燥。在前两步实验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填一种)。(3)在(2)所得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对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小明作如下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硫酸镁。猜想2:溶质有硫酸镁和&&&&&&&&&&&&&&&&&&&&&&&&&&&& (填化学式)。经查阅资料:硫酸镁溶液酸性极弱。若要检验猜想2是否正确,能不能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作为试剂? &&&&&&&&&&&(填“能”或“不能”)。小明选用一种金属单质进行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从而肯定了猜想2是正确的,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磁铁吸引&&& (2)过滤&& 玻璃棒(或烧杯)(3)H2SO4&&& 不能Fe+H2SO4=FeSO4+H2↑(合理答案给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33.(漳州)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与他们&&& 一起踏上实验之旅。&&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玲: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佳佳: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强:也可能含有&&&&&&&&& 。&& (3)验证:我来验证佳佳的猜想。(1)①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过滤&& ③蒸发&&& (2) Ca(OH)2(或CaCO3)34.(孝感)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无气味,低毒,对人体有着某种危害作用,在有机化工中用途广泛;因其含氮量高,而俗称“蛋白精”。2008年卫生部查明,不法分子为了提高婴幼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加入三聚氰胺,导致发生多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查阅资料】(1)目前,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化学式:CO(NH2)2]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2)NO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红色NO2气体。【提出问题】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假设猜想】根据资料及反应物质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 & & ②二氧化碳和氨气;③二氧化碳和氮气;& & & & & & ④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 • • •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    & ,理由是&    &&&&&&&&&&&&&&&&&&&&&&&&&& 【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摸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A装置的作用是使生成的三聚氰胺迅速凝华而与气体分离。【实验现象和分析】(1)实验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则证明生成了&    & ,同时看到D中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实验结论】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猜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② 只有②中气体符合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每空1分)【实验现象和分析】(1)氨气(或NH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吸收氨气(每空1分)【实验结论】6CO(NH2)2
380℃~400℃
C3H6O6+6NH3↑+3CO2↑35.(黄石)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 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内容。[反思与应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设计实验]②滤液不变色&& ③滤渣溶解,有气泡产生[反思与应用] ①溶液变红& ②与中的CO2反应&& NaOH&& 密封③解:设样品中含的质量为xCa(OH)2+2HCl=CaCl2+2H2O74&&&&&& 73x&&&&&&&& 7.3g×10%74/x=73/7.3g×10%&&& x=0.74g则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Ca(OH)2%=0.74/1×100%=74%答: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74%。&&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