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 奥德修斯体现了哪些哲学思想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古希腊哲学家希帕提娅的哲学思想
希帕提娅阅读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著作,偏向于认同柏拉图的“理念”论,特别是''理念数论“的主张.17岁时,她参加了关于芝诺悖论的辩论.芝诺悖论是公元前5世纪爱利亚学派哲学家芝诺为否认运动而提出的论证,其中有一个“阿基里与龟悖论”,希帕蒂娅指出,这一悖论的错误关键在于它预先设定了两者所用的时间(从阿基里起跑后算起)是不同的,阿基里的时间明显不足.在雅典的学院里学习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时,希帕蒂娅认为哲学应该与科学尤其是数学互相结合,但新柏拉图主义中认为世界不可知的神秘主义成分却并不可取,它只可能带来禁锢科学脚步的负面影响.公元前400年左右,年仅30岁的她就已成为亚历山大新柏拉图学派的领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访谈] 与“神圣的荷马”为友
出版商务周报【
■受访者:陈中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的作品《荷马神话》
荷马,无法模仿的诗歌天才
《出版商务周报》:您是从研究莎士比亚转向研究荷马的,对荷马在西方文学和文化上的地位如何评价?
陈中梅:我研究荷马史诗已经有20年了,期间也研究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但还是以荷马为主。荷马史诗的地位,我觉得是以后任何一本著作都无法取代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那个时代古希腊的文献传到今天的也只有它了。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神谱》都比荷马史诗迟。
现在研究古代希腊文化、语言、历史、战争、农林、服装、妇女地位、宗教信仰等都要参考荷马史诗,也因为没有其他资料可做根据。
对荷马史诗的重视,在荷马的时代已体现出来,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蛙》中用了“神圣的荷马”来称呼荷马,这个短语也可以被译作“神一样的荷马”。他当然不会相信荷马就是神,这一称呼表明了他对荷马的崇敬。
古罗马的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很多地方是对荷马的模仿,但是水平还是无法与荷马相比。有研究者认为,荷马是无法模仿的诗歌天才。
《出版商务周报》:您比较欣赏荷马史诗的哪些地方?
陈中梅:荷马的诗歌对自然的描述非常独到,对战争的刻画也非常到位,有细节,有对真实感的追求。后世的诗人也在描写战争,但是真实性都不及荷马。
荷马的明喻十分生动,他不会简单地说这个人像狮子,而是在说他像狮子以后,说一个小故事,比如说人们捕捉狮子,保护羊群,这样用的明喻会有很多行,也更有意蕴。史诗记述战争,不能直接写普通人的生活,而在明喻中,则可以把日常生活补充进去。比如荷马写到母亲如何抚养孩子,父亲如何把驴从田地里赶出来,这些生活里的情节,在明喻里有很高明的点明。荷马把普通人的生活,也带入了英雄史诗。
《出版商务周报》:您两次翻译荷马史诗,而且还在译林出版社出了很详细的注释本,这样做的动因是什么?
陈中梅:出注释本是因为我翻译的两个译本是研究性的。
注释本的好处在于,有助于读者理解荷马史诗。一般的读者,如果不接触注释,只看译本,是很难理解原著的。比如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模仿”,亚里士多德在别处也讲,对这些词汇的把握必须从系统上讲。荷马史诗的注释本也这样的,我比较注意前后关照。比如荷马讲“心”、“魂”非常多,它们的区别很细微,荷马史诗里,有的是灵魂,有的是心智,有的是虚像,不依靠原文和参考书,读者不会知道,甚至还会误解。
注释中既有一般性的描述,有自己的观点,也有与西方学者的商榷。比如对于英雄,荷马的英雄史观,不光是英雄在创造历史,细读下来会发现,普通的士兵也是英雄。特洛伊战争参战的王者都是英雄,这没有疑问,而士兵作为参与者,也是英雄,英雄也涵盖了各个阶层。如果我们做深入的思考,就会看得出对荷马的英雄史观不应当做狭义的理解。
出版商务周报:对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感觉你更重视后者,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陈中梅:首先,从时间顺序上,《伊利亚特》是先译的,更主要的是《奥德赛》更具有思想性,而且,文学手法也更多样,甚至意识流的手法都运用了。同时,《奥德赛》重视实证,而《伊利亚特》中的英雄是不重视实证。我认为,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体现了西方认识史的发展。《奥德赛》更好地与自然哲学发展脉络相切合。
&& 前一页1
张春海  
· 点击:1226522次
· 点击:1123998次
· 点击:1087775次
· 点击:1007388次
·点击:982244次
>>图片推荐
频道头条 Big News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书中,吴敬琏缓缓叙述,吴晓波奋笔记述,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走近又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如画卷展开…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荷马史诗体现了哪些哲学思想?与古希腊其他的哲学家的思想有哪些联系?
荷马是希腊时代的重要作家,著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著名的史诗.荷马史诗中有许多复杂的故事,描写神明与人的互动关系.人类社会所发生的许多事情,有些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神话,其实都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
在最古老的时代,人类因为生活上的需要,而发展出各个不同的群体和社会.群体之间可能会为了某些利益、某些观念,或者是其它的理由,而形成竞争、斗争及战争.荷马史诗所要反映的就是这样的情形,他的描述中也出现了对人性的反省.
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了解,基本上是一个“能够=应该=必然”的公式.“能够=应该”是指:只要我能够做到,我就应该去做.譬如,如果我能够攻下一座城池,那么就应该去攻占它,否则我的这个能力就是无谓的、不能落实的.换言之,上天赋予了我这么大的能力,就是要我把它施展出来.而“必然”则代表命运,譬如,我能够攻下这座城池,我就应该攻占它.并且,命运必然规定我要攻占它.
这种观点反映出所谓“强权就是公理”的思考模式:如果我今天是一个强者,因为我有这个能力,就可以欺辱其他的弱者,没有人可以制止我.换言之,我的能力可以使行为获得“正当性”,亦即所有行为都是应该做的事,而带来自我肯定.这种思考模式显然会产生误导,因为如果只要是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应该去做,那么这个世界岂不是没有客观的正义了吗?
然而,“能够=应该=必然”这种想法的确比较原始,能够反映出古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以能力为主的互动方式,而能力又可以延伸为权力和暴力.如果以这种思考模式来看,因为我是一位老师,能够把学生当掉,所以我就应该把学生当掉,这是命运规定我必然要把学生当掉,否则我的能力就没有展现.然而,这种说法对学生而言岂不是很不公平?似乎学生只能够成为待宰的羔羊了.
用这种方法来理解人性,的确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一个人的生命阶段中,青年进入盛年这个时期在各方面都处于高峰,因此就算为所欲为,别人可能也阻止不了.然而,我们都曾经幼弱,将来也会衰老.当我们处于这两个阶段时,我们该怎么办?因此,人的生命不能只看到光辉灿烂的这个阶段,而需要留些后路.换言之,在思考时必须注意普遍性的问题.亦即,一个理论的提出,应该能够适用于人生中的每个阶段,以及社会中的每个人.如此一来,对人性的理解才是比较完整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荷马史诗 奥德修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