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主要写了为什么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志,艺术特点,还有哪三个内容

①异兽名。《山海经·北次三经》:“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②骏马名。《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本解释取自《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十二生肖之一,为战神,有多位,二十八宿中马神占多数,表现了汉民族的尚武精神。其中最重要的马神为锋星,是汉武帝刘彻的化身。天马拥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拼搏进取的无量勇气,是军人崇拜的偶像,也是汉民族最重要的图腾之一。

天马是人格化、神化了的马,因而马俑的表情神态被塑造得格外生动,有的闭目遐思,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愤怒之极……。天马的塑造明显不同于写实的马,多取安平大乐相,呈现出十分快乐的样子,因而也可称为“大乐马”。

武威地区出土了大量呈现出安平大乐相的马俑,表明河西地区东汉时战事频仍,多有军队驻扎。东汉时道教流行,除河西地区外,大乐马在四川、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均有出土。神态生动的马俑表明,中国古代人民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生活在神话里。

国家旅游局决定,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它是根据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的一件东汉青铜雕塑设计的。请青铜雕塑原称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后经考证,该马的所踏并非燕子,而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即风神),而马电非凡马而足神马,故正名为天马。该马头戴璎珞,尾稍打结,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天马奔驰,象征着蓬勃发展的中国旅游事业。

该图形标志代表整个中国旅游事业,它在旅游系统使用,既有普遍性,又有严肃性,可用该图形标志装饰对外的办公地点、旅游交通工具:在办公用品和旅游书刊、导游资料等旅游宣传品上印上该图形标志:地方旅游局举办的国际旅游会议、对外展销会议等,均可使用该图形标志。

一般情况下马和飞燕为白色,天空为天蓝色。“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名自jiào(同‘叫’)。”

朝鲜三国时代新罗墓葬。因所出的桦树皮制的障泥上绘有天马而得名。位于庆尚北道庆州市皇南洞。年代在5世纪末至6世纪初。1973年发掘。

该墓为东西向的积石木椁墓,上有直径47米、高12.7米的坟丘,下设土圹,木椁周围堆积砾石。由于棺椁俱朽,全部遗物被压在坍塌的积石之下。根据棺内出土的金饰的位置,可判断死者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棺的四周环有一圈高起的砾石台,上面放置有金冠(见彩图〔金冠〕)、银带、玻璃珠、鎏金履饰、铁斧、环头铁刀、铁矛和铁镞等随葬品。其中金冠制作精美,表现了当时金银细工的工艺水平。木棺东侧棺椁之间,有一大木箱,内置铁斧、陶器、漆器、绘有彩凤的桦树皮帽、青铜制的斗、熨斗、鼎、壶以及蓝色、绿色的玻璃杯,还有 4套鞍、镫、辔等组成的马具,最上面放桦树皮制的障泥,其上绘奔腾的白马和彩色的忍冬纹。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和漆器应是中国的输入品,玻璃杯则可能来自西亚,这些发现为了解新罗与其他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

1978年出土~~~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见附图)。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 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 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2002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布什总统来华访问,国家主席江泽民将原大仿制24K镀金青铜仿制品“马踏飞燕”作为国礼赠与来访的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年初,为了加强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切实保证文物的安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其中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铜奔马即“马踏飞燕”便是这其中的一件。

其实,这件名扬中外的青铜工艺珍品,出土时可不是这样。它被送到故宫博物院修复时,腹内铸造时的泥子早已掏出。因为把泥子掏出来后,它才可以站立,这充分显示了古人的聪明智慧。铜奔马已残缺不全:马的颈部有1厘米平面大小的洞孔数个,马头及尾巴的几绺鬃毛掉下,奔马的三个马蹄心空着,等等。面对伤残的马踏飞燕,故宫博物院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对其认真查看后,对这样的奇特造型,一边称赞古人的大胆设计、精美工艺,一边决心一定要把其修好。

修复时,将马头和尾巴掉下的鬃毛清洗后茬口见新,用锡焊方法连接焊结实。把马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严实;把缝隙填补好,磨平。有的纹饰修复时对不上了,使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通顺。修补后,用传统的作旧方法,作出地子和锈。修复的作旧处,做的与原物上的其他地子和锈完全一致,没有一点修复的痕迹,更不失当初的风格。后来,赵老看到马的3个马蹄心空着,这样展出太不雅观了,凭着多年的修复经验,就用胶调合土,对上些章丹红,好似铸模泥土一样填满,经修饰后与原件的铸模泥子一样了。这件铜马踏飞燕经过赵老的精心修复后,在参加全国出土文物展览时,获得了中外人士的好评。

有种动物,能在峭壁上奔驰,速度飞快,学名叫“鬣(lie)羚”,又叫“天马”,非常稀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种动物在浙江也不多,每年只能发现几只。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目前国内收藏鬣羚最多的动物园就是杭州动物园了,只是从不展出,所以有机会见识“天马”面目的人就不多了。

“这种动物有些神经质,胆子很小,”杭州动物园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它很容易受到惊吓,常常撞击围栏,冲动起来很暴烈,所以不好展出。”

天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工业为主导,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多系列,多品种的轻型客货车、多功能商务车、海狮轻型客车和重型专用汽车。

天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107国道定兴县环岛南侧,坐落在定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地处京、津、保“金三角”腹地,距北京90Km,天津120Km,紧邻107国道和京广电气化铁路,距京石高速公路仅7Km,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天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87491部队空军直属汽车改装厂,成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后被编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06工厂;军直企业下放地方后,更名为保定天马汽车厂,2002年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依照《公司法》改组而成。2005年7月18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原天马汽车有限公司更为“天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同时组建“天马汽车集团”。10月27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

天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厚爱,企业已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产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产品质量和产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市、县列为重点支持保护企业,曾多次荣获“保定市明星企业”称号。

天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25000余平方米,公司总资产达2.5亿元,在册职工总数达65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60余人。公司拥有各类生产检测工艺设备达260台(套),其中汽车链钣式平台装配线一条,悬挂式平推装配线一条,涂装线一条,焊装线一条,冲压线一条,现代化汽车检测线一条,并在全厂实行现代化微机管理。

在经营管理上,天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公司下设生产部、营销部、新技术开发部、质检部、供应部、售后服务部等部门,公司各部及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为补充。同时,公司以“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为理念,本着“外部聘请,内部提高”的原则,先后聘请60余名国内著名的汽车专家和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来公司指导或工作,并派出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先进的兄弟企业进行深造,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做为公司事业的成功之本。

为适应市场需求,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和多方位论证,继开发出KZ1021系列轻型客货车(天马皮卡)后,还相继推出了天马重型专用汽车系列,同时又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研制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KZ6490系列多功能商务车、海狮轻型客车并推向市场。该车具有易起动、油耗低、环保功能卓越、性能稳定等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沿海、东北、华北、中南和西部地区,覆盖了28个省市自治区,百余个行销网点同时走向社会,相继推出了天马系列轻型专用车。

二十年的发展,二十年的风雨历程,砺炼了“天马人”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坚韧意志。二十年来,“天马人”始终把“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回报社会,利国利民”作为企业经营宗旨,把“天马”建成河北省汽车重点生产基地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新世纪,新起点。目前,“天马人”正以激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以一流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回报社会,伴着“创新,发展”这一主旋律,同社会各界一道,共创美好的明天!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高34.5厘米,作疾速奔驰状,其右后蹄附一飞鸟,既表现其高度的浪漫主义意境,又稳定了铜马俑本身的重心,堪称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但是,对于其名称长期以来却有着较大的争议,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关于“马踏飞燕”的名称,长期以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铜奔马”说。铜马俑的造型雄骏非凡,它昂首嘶鸣,马蹄腾空,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因而,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因为是由青铜制成,也称“青铜奔马”,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法。

二、“马踏飞燕”说。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据说1971年9月, 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又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

三、“马踏龙雀”说。针对“马踏飞燕”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四、“飞燕骝”说——为铜奔马正名。前面几种名称,看似有些道理,但明眼人一细致品味便不难发现——其中无一不带有明显的现代汉语构词特点。最近有资深学者提出“飞燕骝”这个名字,无论从构词方式之严谨、还是切意之准确无一不符合汉代的特点,堪称迄今为止“马踏飞燕”这座著名的青铜雕最贴切的名字。武威铜马足下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五、“天马”说。持此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 铜雀蟠蜿,天马半汉”之句,是称皇宫内龙雀、天马两件对应的铜制陈列品,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汉书·礼乐志》中《西极天马之歌》曾记载,“天马”足踩浮云,身可腾空飞驰,奔马踏着飞燕,正是遨游空中的“天马”形象。

六、“马神——天驷”说。与前几种说法一样,“天马”说也受到了置疑。有人提出:“天马”在汉代专指大宛汗血马及与此 有关的宫内陈列品。东汉明帝为置飞廉(即铜制龙雀)、铜马(即铜制“天马”)于洛阳,曾亲自出行到西安迎取,甚至不惜下嫁 宗室女子,或令大军征战,才求得汗血马,是谓“天马”,为此作《西极天马之歌》,为帝王祭天礼乐之一,以歌颂汉家天子的功 德。因此,无论“天马”是指真马还是铜马,都只是皇室威仪的象征,臣民不可能享用,武威东汉墓主张姓将军怎能例外?因此,有人又提出这具铜马俑是“马神——天驷”。“天驷”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驷 ”,亦称“马祖神”。秦汉以前人们都崇“天驷”为“马神”,自商周以来,征战中都少不了骏马,因而就产生了对马祖神的崇拜与祭祀。武威汉墓主人张姓将军生前率骑戍边,供奉马神,死后殉葬铜制马神,当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解释,就墓主人的官职 和职业特征来说,都是合理的,“天驷”者犹言驷马行空,以足踏飞燕来说明“天驷”和象征其所处的空间位置。

应该说,以上五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得通,但迄今始终没有 一个公认的结论,然而,不管最终采用哪个名称,这具铜马俑终将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高峰”,相信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马踏飞燕”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正在连载的上代圣斗士漫画《冥王神话LOST CANVAS》中的主角

通译:天马/港译:天马/日文假名:天马 (ND)、テンマ (LC)

必杀技:天马流星拳、天马彗星拳

这个时代的天马星座圣斗士 (星矢的前世?)。与亚伦、萨莎是儿时的玩伴。有着日本人的血统,与亚伦、被带到圣域去之前的萨莎、以及其他的孤儿们一起住在镇外的孤儿院里面。

由于天马独自地领悟了小宇宙,这个天赋被天秤座的童虎发现。在圣战开始的2年前,天马告别亚伦随童虎前往圣域接受圣斗士的训练,最终成为了天马星座的圣斗士。之后天马得知哈迪斯于自己故乡的小镇复活,于是加入了讨伐队,却没想到冥王竟然是自己的好友亚伦,并被完全觉醒为哈迪斯的亚伦亲手杀死。

但是由于以前萨莎做给天马戴在手上的花环注入了雅典娜的祈祷,保护住天马的灵魂,所以天马并没有完全地死去。然后天马在冥界与前来救他的耶人和让叶回合。为找寻于哈迪斯之战中的关键物品而向冥界深处进发,在接受了中途遇到的黄金圣斗士处女座的阿释密达的试练之后,阿释密达把在哈迪斯之战中至关重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的原材料——木栾子的果实交给了天马。之后天马回到地面上的嘉米尔,穿上藉由阿释密达之血而复活的新生天马圣衣再次开始战斗。

在阿释密达于嘉米尔牺牲之后,天马通过念力瞬移回到了圣域的雅典娜神殿,与萨莎一起对抗孤身前来侵犯圣域的亚伦。

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这个标志的形象是根据东汉(25——220)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论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足,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穗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马踏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曾被普遍采用。后来研究发现,马足踏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娶飞兼并铜马”的记载。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娶的就是这件艺术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龙雀是风神,飞行急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这真是匹天马了。

用这个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1、解词

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叹服叫绝:佩服,赞叹。 构思:谋划,设想。

神形兼备:精神和形态同时具备。

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这里指天马的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 驰名:名声远扬。 2、近义词:

悠久——久远 激发——激励 凌空——腾空 惊叹——赞叹 保持——维持 驰名——闻名 轻盈——轻快 震惊——震撼 3、反义词

轻盈——笨重 浓厚——淡薄 悠久—— 短暂 珍贵——普通 4、用“___”画出本文中的中心句

5、这件青铜工艺品最令人叹服叫绝的是马的一只后足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