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混血儿的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遗传等方面的特征比如说什么什

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范文十篇】
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范文一:一、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实验学时:10 学时
实验类型:设计性
每组人数: 4 人/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类一些常见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
2.了解群体控制不同遗传性状的基因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
人类的遗传性状有许多是单基因性状,易于观察且具有典型的显隐性关系,在一定群体中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其遗传方式。
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D,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R。群体(D,H,R)交配是完全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验。
三、实验方案
(1)学生在学习遗传规律后,根据实验题目独立设计实验;
(2)学生选择人的卷舌、美人尖、上眼睑有无褶皱、拇指端关节外展等遗传性状准备进行调查分析;
(3)调查开始之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学会各种所选人类遗传性状的识别,写出详细实验设计方案;
(4)对的常见人类遗传性状,选一个性状进行家系调查,作系谱分析;
(5)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家族性疾病做深入调查、记录疾病症状、绘出家系图谱,收集数据分析。
(6)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得出各种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
(7)统计调查群体中,显隐性性状的个体数。
(8)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主要仪器及试剂
本实验不需要用仪器设备,学生可以对自己选定的人类遗传性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收集数据。
五、实验要求
遗传性状识别准确,调查数据准确,不能弄虚作假,编造数据。
六、思考题
在某一地方进行ABO血型调查,在10000人中调查发现,有1500人的血型是B型,400人是AB型,4900人是O型,3200人是A型,试估计该地区人群中IA,IB和i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七、实验报告
1、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2、尽可能调查一种家族性疾病,绘出系谱图,并加以分析。
人类遗传性状与疾病关联调查表
1、 家庭住址指出生后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2、 遗传性状阳性打“v”
3、 近视指视力在1.0以下。
4、 发现特殊疾病不但要详细写明疾病症状,还要扩大调查范围,详细绘出系谱图。
范文二:中染色体为23对。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这人体可以遗传的性状。
总的来说,体细胞含有染色体,染色体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含有DNA,DNA含有基因。其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这人体可以遗传的性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5)相对性状分为隐性性状和显性形状。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很早以前,人类就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但却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直到1865年,奥地利一
孟德尔(G.J.Mendel,)
个修道院的神父孟德尔的一个偶然的发现,并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性状遗传的现象才逐渐得到科学解释。
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相对性状分为隐性性状和显性形状。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你的睫毛长长的,像你妈妈”或“你笑起来像你爸爸”?你和你的父母相像,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你遗传了他们的基因,你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这些基因在你的细胞里组合在一起,最后塑造了你。你生命的所有的特征,或称为性状,都是由这些基因控制的,它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小小说明书。
那为什么你的睫毛就得像妈妈一样是长长的,而不能像爸爸一样是短短的呢?这就是遗传学家研究的问题。研究性状是如何遗传的遗传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很多性状都是由多个基因对共同作用的,比如我们眼睛的颜色,科学家对这种共同作用的方式目前还不太了解。但是,有些性状,比如长睫毛,是由单一的基因对控制的,这类性状的遗传相对简单些。
遗传学家发现了两种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一种叫显性基因,一种叫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的力量比隐性基因要强,甚至能让隐性基因失去作用。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你身上是怎样起作用的呢?如果你从父母身上遗传了两个长睫毛的显性基因,你的睫毛就是长长的;如果你遗传了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你的睫毛仍然是长长的,因为显性基因让隐性基因失去了作用;如果两个基因都是隐性的,那你的睫毛就是短短的。
下面这些性状都是由单独的一个基因对控制,如果你有这些性状,说明你身上有一个或两个显性基因,而且你会发现在你的家庭里还有其他人也具有和你一样的性状。
卷舌——上图中的孩子可以把舌头卷起来,因为她遗传了控制卷舌的一个或两个显性基因,如果你不能像她一样把舌头卷起来,说明你没有这个显性基因。
长睫毛——你睫毛的长度也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V形发际线——额头呈V字形的发际线也是由一对基因控制。如果你的额头有V形发际线,找一找你家里的其他人是不是也有V形发际线?
大拇指的弯曲——如果你能把大拇指的上面一节向后弯曲,那么你的身上有两个控制这个性状的隐性基因。
酒窝——控制长酒窝的基因是显性的,而控制不长酒窝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你可以在班里做个调查,统计一下有多少同学脸颊上有酒窝,他们的爸爸妈妈又有多少是有酒窝的。根据这些数据,你就可以像遗传学家一样来分析酒窝这个性状的遗传现象。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s)是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
续变异的性状,如动植物的高度或长度等。数量性状较易受环境的影响,在一个群体内各个个体的差异一般呈连续的正态分布,难以在个体间明确地分组。
所有能够度量的性状都可成为数量性状。这些性状呈连续变异。这些性状呈连续变异,它不可以严格地分类,而是呈现出一系列程度上的差异,带有这些差异的个体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数量性状包括 两大类:一是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如牛的泌乳量、农作物的产量、棉花纤维、羊毛的长度等等;二是表型呈非连续变异,而遗传物质的数量呈潜在的连续变异的性状,即只有超越某一遗传阈值时才出现的性状,如动、植物甚至包括人类的抗病力、死亡率以及单胎动物的产仔数等性状,称为阈性状(threshold character或 threshold trait)无论是牛的泌乳量还是单胎动物的产仔数,无论是玉米的果穗长度还是动、植物的抗病力,它们大多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而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生活质量。
数量性状表型的连续性是下列两个现象的结果。第一,一种基因型并不只表达为一种表型,而是影响一组表型的表现。其结果模糊了基因型所决定的不同表型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将一个特定的表型归属于一个特定的基因型。第二,许多不同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都能使某一种被观察的表型发生改变。许多不同的基因型可能有相同的表现型。
指属性性状,即能观察而不能量测的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
1、性状是什么?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差异是什么?
答:(1)、性状(character)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具有的各种特征。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在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中把作为表型的显示的各种遗传性质称为性状。在诸多性状中只着眼于一个性状,即单位性状进行遗传学分析已成一种遗传学研究中的常规手段。
(2)质量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它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如鸡羽的芦花斑纹和非芦花斑纹、水稻的粳与糯、角的有无、毛色、血型、遗传缺陷和遗传疾病等都属于质量性状,这类性状在表面上都显示质的差别。质量性状的差别可以比较容易地由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来分析。 数量性状是另一类性状差异,这些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泌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等等。 质量性状的区别可以用文字描述,而数量性状的差异要用数字表示,如水稻种子的千粒重,不能明显地划分为“重”和“轻”两类。 数量性状的遗传在本质上与孟德尔式的遗传一样,可以用多基因理论来解释。
范文四:人类八种遗传性状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人类八种遗传性状基因频率特点。方法采取群体遗传公认的方法调查了200 个人的卷舌、前额发际、耳垂、翻舌、眼睑、发旋、小拇指弯曲、拇指类型8 对遗传性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前额发际、耳垂、翻舌、卷舌、小拇指弯曲、拇指类型隐性基因频率高于显性基因频率,眼睑、发旋隐性基因频率低于显性基因频率。
【关键词】汉族; 基因频率; 遗传学,群体; 广西
人类的一些外观形态特征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称之为单基因遗传性状[1-8],卷舌、前额发际、耳垂、翻舌、眼睑、小拇指弯曲、拇指类型等都是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指标,都是由单基因所控制,都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其遗传方式都遵循孟德尔定律,研究显示这些单基因遗传性状的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不仅在不同的人(或民族)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民族不同群体(或地域)间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9],人们对这些遗传性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探讨人种及民族的分离、迁移、融合、族源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汉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已有2 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汉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众多的民族成分,由于地域的不同,我国汉族成分也不完全一致[10],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学者, 如魏会平等[1]、祁英杰等[2]、付四清等[3]、陆宏等[4]、佘朝文等[5]、李永霞等[6]、宋洁等[7]、邹起练等[8]、张志敏等[10]、张兴华等[11]、
汪庆等[12]、栗淑媛等[13]、刘学峰[14]、孙晓东等[15]、马媛等[16]对河北、河南、湖北、宁夏、湖南、江西、黑龙江、福建、贵州、海南、浙江、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山东等多个
范文五: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为了解人群中各遗传性状的情况,本小组成员设计了调查问卷,其中有6个遗传性状,调查了600人的数据。得到数据后,我们对其进行了显隐性,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分析。得出在人群中(假定为孟德尔群体)各基因的显隐性比率近似为1:1的结论。
关键词:遗传性状
基因型频率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调查,了解其遗传方式,学会系谱调查及分析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4.学习设计性实验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人类的各种性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控制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某一特殊的性状在不同的人体会出现不同的表现。通过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的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质基因的性质,并能计算出该基因的频率。
三、实验安排
1.制作问卷
2.调查地点:石河子大学中区,北区 3.调查对象:石河子大学在校学生及老师 4.派发问卷及收集问卷
5.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根据问卷结果分析结论 小组成员:
四、实验内容
1.调查的性状 (1)可否卷舌 (2)单眼皮与双眼皮 (3)美人尖的有无 (4)酒窝的有无
(5)拇指最后一截可否向外弯曲与拇指垂直轴线呈60度 (6)耳垂的有无 2.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3. 调查对象:300名男生,300名女生 4.统计数据时用到的计算公式
基因型频率:某基因型个体数/总个体数
基因频率:某基因个数/种群内给基因以及该基因等位基因总数
五、实验数据统计
六、实验分析
假定所调查的对象为孟德尔群体。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个遗传性状都与性别都没有关系,所以可以排除是性别遗传的可能性。在所调查性状中,可卷舌对不可卷舌为显性,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无美人尖对有美人尖为显性,无酒窝对有酒窝为显性,拇指可外翻对不可外翻为显性,有耳垂对无耳垂为显性。
由数据可得,基因型频率均近似于3:1,基因频率近似于1:1。 误差存在原因:1.所调查的群体人数较少,范围狭小,数据误差大
2. 还有是无记名统计,所以难免有重复性
七.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遗传学. 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2]王亚馥,戴灼化主编. 遗传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学生设计性实验论文
题目: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及分析
相关实验课程名称 __ 指导教师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及分析
姓名:高雪
同组者:薛花兰、康俊、王瑞良、薛凡 (生物系
生物技术 学号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进行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通过对太原师范学院南区流动人群及其学生和他们的家属的一些遗传性状的调查统计,并具体分析几位同学的遗传系谱图,初步了解这三种性状的遗传方式和控制其基因的性质。
关键词 双眼皮
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指标,人类正常性状的遗传包括体表性状、生理和生化的特征,身体素质、行为和智力等方面的性状遗传。关于人类遗传性状有美人尖、十指自 然相嵌、大拇指自然弯曲度、酒窝、上眼睑、耳垂、卷舌等,而对其的研究报道有很多,如张新伟和张慧英
对汉族和回族单双眼皮性状的调查及遗传性分析,张建龙和潘伟槐[2]对绍兴地区的美人尖等四对性状
的调查分析,余跃生等[3]对贵州多个名族的遗传规律的研究,此外还有季克强[4]、邵文全[5]对眼睑性状的研究。但对酒窝的研究比较少见,有张建龙[2]等对山西汉族性状遗传的调查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本地区人群的体质特征,对研究数据库进行补充丰富,尤其是关于酒窝研究的数据资料补充,具有一定的意义,本实验初步了解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有利于其他研究的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太原师范学院南校区流动人群及学生 1.2方法
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人类的眼睑和酒窝等性状进行调查,制作如下表格,在某一地点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总结调查结果,绘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家庭的遗传图谱。
2 调查结果
2.1 家庭遗传图
一号家庭(酒窝性状):
18 无酒窝男女有酒窝男女
图谱分析:
从Ⅱ5、6、Ⅲ15和Ⅱ11、12、Ⅲ18可知:父母均为无酒窝,而产生了有酒窝后代,可判断无酒窝由显性基因控制,而有酒窝由隐形基因控制。
从Ⅰ1、2及Ⅱ9和Ⅱ7、8和Ⅲ13可判定,该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假设在Y染色体上,Ⅱ9、Ⅲ13为无酒窝,与调查结果不符)
因此,可断定控制酒窝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无酒窝对有酒窝为显性遗传。 二号家庭(眼皮性状):
双眼皮男女单眼皮男女
图谱分析:
从Ⅱ7、8、Ⅲ13可知:父母均为双眼皮,而产生了单眼皮后代,可判断双眼皮由显性基因控制,而单眼皮由隐形基因控制。
从Ⅰ1、2及其后代的形状特征可判定,该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假设在Y染色体上,则Ⅰ1、2的后代中男性都为单眼皮,与调查结果不符)
从Ⅰ1、2、Ⅱ4可知,控制眼皮的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假设在X染色体上,则Ⅱ4为单眼皮,与调查结果不符)
因此,可断定控制眼皮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遗传。
三号家庭(耳垂性状)
无耳垂男女有耳垂男女
由(a)图Ⅰ1、Ⅰ2、Ⅱ5可知:父母均有耳垂,而产生了无耳垂后代,可判断耳垂由显性基因控制,而且 可以排除伴Y遗传。
由(b)图Ⅰ1有耳垂,Ⅰ2无耳垂,而Ⅱ5有耳垂可排除控制有耳垂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据此初步判断有耳垂为显性性状,无耳垂为隐性性状。若有耳垂为隐性性状,则不符合结论。综上可得,控制耳垂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2调查结果统计
注:在调查中出现了少数一单一双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而致,或者基因的纯和和杂合有关。有两个人的眼皮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其中一个人是在一次高烧后改变,可见,眼睑性状可能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又有人提出可能是由于基因激活时期因人而异或与人在发育中的内分泌有关但没有相关实验数据提供证明。固关于此方面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基因是遗传学的核心概念,孟德尔报告了性状遗传的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为解释这些遗传现象,提出了遗传因子说,在这里遗传因子是根据科学实验推测的、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孟德尔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遗传因子(inherited factor /determinant, hereditary determinant/factor)的概念,认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dominant ~)控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因子(recessive ~)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抽样调查法筒称抽样调查,是一种具全面调查法相比较,抽样调查是有科学根据的调查研究方法。它既能节构特点和作用。 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及时取得查料、第一,时效性很高。在一定条件下,抽样调查准确地推断全面情况。本实验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部分样品进行统计分析。代表大多数情况,但仍然不全面,因为条件有限有很多特殊情况未被列出,如全家都是双眼皮或全家都是单眼皮等情况。还有一些多基因遗传现象。所以说此实验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要弥补这一不足,应该采用多种数据混合的方式,如基因出现的频率等数据插入其中。在此实验中只是初步对一些遗传性状进行分析,了解她们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有利于一些研究的参考。
[1] 单双眼皮性状调查及遗传性分析.张新伟,张慧英.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192-194 [2] 人类美人尖等4对性状的调查及遗传分析.张建龙,潘伟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59-62
[3] 贵州七个名族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J],余跃生,张勋,张艳丽等.实用预防医学,):
[4] 关于人类眼皮性状遗传的调查分析.季克强.科学教育[J],):51-53 [5] 眼睑的遗传.邵文全.科学教育[J],):80
[6] 关于眼皮性状的调查.董自梅.濮阳教育学院学报[J],-34
[7] 医学遗传学基础[M]. 徐维衡.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6.
范文七: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一、 实验目的
人类是随机婚配的群体,其性状表现反映出群体的遗传组成。从群体性状遗传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了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二、 实验原理
1. 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例。不同群体同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
2. 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
3. 在自然界 , 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 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 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 群体(P,H,Q)交配是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这说明任何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只要能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就很难发生变化,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椐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对人类群体进行基因频率的分析。
4. 人类性状的遗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1) 单对基因遗传:单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一对基因所决
(2) 多对基因遗传:多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二对或二对以上的基因所决定。
人类的ABO血型是单对基因遗传,但控制血型的基因则有三种:IA、IB及i,其中IA和IB分别对i为显性。
ABO血型遗传特征
Table 1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BO blood group
表型 A B AB O
基因型 II,Ii II,Ii II ii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A B A、B —
血清中的天然抗体 (?)抗B (?)抗A
抗A(?)或B(?)
由于A抗原只能和抗A结合,B抗原只能和抗B结合,因此,可以利用已知的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未知血型,两种标准血清内所含每一种抗体将凝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因此,一种血液其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者为B型,在B型血清中凝集者为A型,在两种标准血清中都凝集者为AB型,在两种标准血清中都不凝集者为O型。
三、 实验内容 1. 人类ABO血型检测
通过老师提问同学记录下全年纪同学的血型。 2. 其他性状的调查
按照表2列出的性状与其表现,统计年纪所有同学下列性状的显、隐性,得到的统计结果用于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表2 各性状与其显、隐性表现
Figure 2 Traits and their dominant & recessive phenotype 性状 耳垂 卷舌 美人尖 拇指弯曲 食指长短 双手嵌合 眼睑 酒窝
显性 与脸颊分离
能 有 挺直 较无名指长 右手拇指在上 双眼皮 有
隐性 紧贴脸颊 不能 无
拇指第一节向指背弯曲
较无名指短 左手拇指在上
四、 调查数据与分析计算
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表现型统计结果
Figure 3 Survey results of the phenotypes
性状 耳垂 卷舌 美人尖 拇指弯曲 食指长短 双手嵌合 眼睑 酒窝 ABO血型
显性 47 55 58 50 64 64 39 67
28 20 17 25 11 11 36 8
范文八:专业班级:化生系09生物技术(一)班
姓名:曹艳梅
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1、了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2、了解人类性状的遗传规律,掌握分析人类性状的方法
3、学会对遗传学数据的处理
4、验证人类的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
二、原理 人类性状是人体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特征表现的总和,
如人的身高,
眼皮单双,头发直卷,血型等。 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
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单
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
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
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
豆荚形状、豆荚(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
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relativecharacter)。
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
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等都属于一
对相对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
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
形状有圆和皱、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
旱性、人的眼睛不同颜色和不同肤色等。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
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孟德尔在研究单位性状的遗传时,
就是用具有明显差异的相对性状来进行杂交试验的,只有这样,
后代才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差异,并发现遗传规律。
遗传分析 genetic analysis 亦称基因分析,是测定有关某一遗
传性状的基因数目、基因性质、属于哪一连锁群及其在染色体上
的座位等的过程。如果认定某个突变型是基因突变的产物,此时
可先将它与野生型杂交,如果从杂种F2代,或是直到F3前后,
能够有效地研究该突变性状的遗传动态,那么突变基因对于野生
型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其他方面的性质乃至数量等等都可以
估算出来。譬如变异性状在F1代表现时是显性突变,在F2代出
现15∶1的分离比时,便是与2个同义基因有关,在基因的数目、
性质决定后,要进一步去确定各个基因所属的连锁群和基因座位。
将具有已知突变基因的系统与该突变系统杂交。统计测定F2或杂
交的分离比,如为连锁遗传,则该2个基因便属于同一个连锁群。
交换值表示为相对距离。对于已知的两个基因,如果知其交换值,
可从3个基因相互间的距离关系来了解到排列顺序。上述所说的
基因,由于环境和基因型的关系,常会使表现度有变化,这在调
查分离比时需要注意。对于像真菌和细菌那样原本为单倍体的生
物可利用异核体和部分二倍体的方法来进行遗传分析。此外,对
即使某些不能进行杂交的霉菌也可以利用体细胞的基因重组作某
种程度的分析。广义的基因分析也包括基因功能和结构的生理、
生化分析,以及群体基因组成的分布和变动的分析等。
1对等位基因控制1对相对性状。 人类的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遗
传定律,由两个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要了解人类的性状遗传规律
就要对人类的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等位基因
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
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即分配比为1:1。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
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从而使得下一代中显性性状与隐性
性状之比为3:1。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起作用,其
会影响实验的误差,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不相一致,特别是在
后代中个体不够时,所以我们为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是否相符
时,可根据卡平方检验式:
(实得数-理论数)2
————————
然后查x^2表,得相应的P(指有同样偏差或更大偏差的积加概率)
值,统计学上认为:
2, 若P>0.05,则差异不显著,实得数与理论数相一致; 2,若P<0.05,则差异显著,实得数与理论数不一致,应将假设
否定,即不否合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分离比例出现的条件是:
( 1)研究的生物体是二倍体,研究的相对性状必须差异明显;
(2)控制性状的基因显性作用完全,并且不受其它基因的影响
而改变作用方式;
(3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杂种体内的同源染色体及其所载基因必
须以均等的机会分离,形成各类配子的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
并且各类配子都能良好的发育,受精时各雌雄配子能以均等的机
会相互自由结合;
(4)受精以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的或大致
同样的寸活率;
(5)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实验分析的群体
性状:是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单位性状:是每一个具体的性状,例如植株的高度,花的颜色等。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可能表现的不同,存在的
差异,如红花对白花,皱粒对圆粒等。
基因型:是指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内在遗传组成,对于某
一生物体而言其基因型是指它从亲本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但
对于某一性状说其基因型就是指决定该性状的基因组合。
表型:对某一生物体而言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全部单位性状的总
和,但对某一性状而言是指该性状的具体表现。是基因型和环境
共同作用大的结果。
三·材料用具
笔和纸 《人类性状调查表》
1、《人类性状调查表》的设计,包括:序号,家庭住址,性别,年龄
10对性状;有14列41行,每张表可调查40个人。
2、打印表,共50张;
3、以六个人为一小组,对2000人组成的群体性状进行调查;此性状
包括:有无酒窝,有无耳垂,有无美人间,有无多指,单眼皮与双眼
皮,直发与卷发,拇指弯与直,是否色盲,是否卷舌,习惯用左手还是右手等。
酒窝:是位于口角外侧面皮肤上的凹窝,人笑时或表情愉快时酒窝出现或更明显,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整容形成的。
耳垂:是耳廓的一部分,在耳轮的下面,下垂的一小丁肉,可打耳洞。
拇指弯曲:是指把拇指竖起来,如果拇指头向后弯,使拇指弯成月亮状,如果不是则是直的。
双眼皮:是指上睑皮在眼睑缘上方有一线沟,当眼睁时此沟以下的皮肤上移,而此上方皮肤则松弛在重睑沟处悬垂向下折。如果没有这条重睑线的,属于单眼皮。
美人尖:是前额正中发际线向下凸一尖。 4、 对所调查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如:单眼皮的总人数,双眼皮的总人数,单眼皮人数与双眼皮人数之比。 5、 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值与论值相进行相比,看实验值是否符合理论值,如果不符,则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调查表见附表)
惯用左有无酒有无耳有无美眼睑单直发卷舌头可手或右窝 垂 人尖 \双 发 否卷曲 手 740 262 935 732 177 257 938 拇指是否弯曲 735
(O-E)^2 750 260 250 ±10 0.13 250 738 750 ±12 0.19 750 65 250 ±185 45.6 750 268 250 ±18 0.43 250 823 750 250 743 750 750 62 250 ±188 47.13 ±15 750 265 250 73 ±7 7.1 0.065 0.3 X^2 0.13 0.19 45.6 0.43 7.1 0.065 47.13
df 1 1 1 1
2.706 1.642 无 1.074 无 3.841 无
p>0.05 p>0.06 无 p>0.08 无 p>0.10 无
符合度 符合 符合 不符合 符合 不符合 符合 不符合
六、数据及分析:
由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知:
1、有无酒窝:
有酒窝:279
无酒窝:721
有酒窝/无酒窝约为1:3
根据数据计算可得:p>0.05,所以有无酒窝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且
有酒窝为隐性性状,无酒窝为显性性状。
2、有无耳垂
有耳垂717 无耳垂:283
有耳垂/无耳垂为2.5:1 0.3 1 1.074 p>0.12 符合
根据数据计算可得:p>0.05,所以有无耳垂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且有耳垂为显性性状,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3、单双眼皮
单眼皮:286
双眼皮:714
单眼皮/双眼哦皮为1:2.49
根据数据计算可得:p>0.05,所以单双眼皮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且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双眼皮为显性性状。
4、舌头是否可卷
舌头可卷:743
舌头不可卷:257
舌头可卷/舌头不可卷约为1:2.9
根据数据计算可得:p>0.05,所以舌头是否可卷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且舌头可卷为显性性状,舌头不可卷为隐性性状。
5、拇指是否弯曲
拇指弯曲:283
拇指不弯曲:717
拇指弯曲/拇指不弯曲约为1:2.5
根据数据计算可得:p>0.05,所以拇指是否弯曲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且拇指弯曲为隐性性状,拇指不弯曲为显性性状。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有无美人尖,直发卷发,惯用左右手的p值不大于0.05,有无酒窝、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是否可卷、拇指是否弯曲p值大于0.05。根据卡平方公式可知,在数据带入后查表可得p值大于0.05,则实际数值与理论值相符合,反之则相反。在实验中由于各种原因,
1、什么是性状?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差异?
(1)、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统称为性状。这里所说的性状是统称,也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指生物体的总的表现型特征。
(2)质量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它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如鸡羽的芦花斑纹和非芦花斑纹、水稻的粳与糯、角的有无、毛色、血型、遗传缺陷和遗传疾病等都属于质量性状,这类性状在表面上都显示质的差别。质量性状的差别可以比较容易地由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来分析。
数量性状是指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泌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等等。
质量性状的区别可以用文字描述,而数量性状的差异要用数字表示,如水稻种子的千粒重,不能明显地划分为“重”和“轻”两类。
2、遗传学分析的生物学内涵?
1) 遗传学的分析亦称基因的分析,包括基因功能和结构的生理,生化的分析,以及群体基因组成的分布和变动的分析等。
2) 是测定有关某一遗传性状的基因数目,基因性质,属于哪一连锁群,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座位等的过程。
3) 所以遗传学的分析为生物学提供了重要工具,两者相辅相成。
遗传学分析离不开生物学,生物学也离不开遗传学分析。
3、什么是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是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 前者是某基因个体数占全部基因数的比例,后者是某基因型个体数占群体总数的比例。
4、何为遗传病?人类主要有哪些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2)单基因病,目前已经发现 5余种单基因病,主要是指一对等位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 a..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父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
b.2.隐性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
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
(3)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
八·实验结果分析
我们这次实验结果是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即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不相符,可能的原因如下:
1) 所调查的群体人数较少,范围狭小,数据误差大;
2) 后天因素的影响,如左右手,大多数人从小就习惯用右手;直发与卷发可由后天因素人直接作用形成;
3) 还有是无记名统计,所以难免有重复性;
八、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人类性状调查的前,我们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调查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实验前,要清楚知道实验原理,实验的可行性,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
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调查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范文九: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人类一些常见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 2.了解群体控制不同遗传性状的基因分布情况。
3.通过人类各种性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遗传方式,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实验原理】
人类的各种性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控制形成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某一特殊的性状在不同的人体会出现不同的表现。通过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的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并能计算出该基因的频率。
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假设某一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在基因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在群体中出现的基因频率为q;基因型AA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为D,基因型Aa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是R。群体中(D,H,R)交配是完全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人类性状的遗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1)单对基因遗传:单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現,是由一对基因所決定。
(2)多对基因遗传。多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現,是由二对或二对以上的基因所決定。
人类的ABO血型是单对基因遗传,不过控制血型的基因則有三种:IA、IB及i,其中IA和IB分別对i为显性。例如基因型为IAIA或IAi者,血型为A型;IBIB或IBi者为B型;而ii者为O型。特別一提的是IA和IB都为显性,所以基因型为IA IB者,血型为AB型。
【实验步骤】
人类单对基因遗传的实例
1.以实验组的每一位同学的8种性状作为研究小群体
2.以6个人为一组,由小组长观察上述的前8个
单对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并作记录。
3.统计全组的资料,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计算公式:P+H=p2+2pq
p+q=1 4.统计全班血型。并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实验结果】
下表格为全班各个性状的统计结果:
各个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结果如下: 耳垂:隐性Q=141/276=51.1%
Q=q2,所以q=71.5%,p=1-q=28.5%
P+H= p2+2pq=48.9%,其中纯合子p2=8.1%、杂合子2pq=40.8%
同以上方法计算出卷舌、美人尖、拇指弯曲、食指长短、双手嵌合、眼睑和酒窝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制作如下表格:
O=79/261=30.3%
O=r2,所以r =55.0%
p+q=1-r = 45.0%
AB=25/261=9.6%
所以pq=4.8%
由①②式可知:p=17.4%
q=27.6%(由于A型血少于B型血,所以p﹤q) A型血频率=70/261=26.8%,其中纯合子p2=3.0%、杂合子2pr =19.1% B型血频率=87/261=33.3%,其中纯合子q2=7.6%、杂合子2qr =30.4%
1.ABO血型 由基因频率算出的A型血频率与B型血频率跟直接有表型个数算出的基因型频率,有一定的出入,原因可能是:①测定血型时,不准确。②样本容量不够大,与实际频率有出入。
2.其他有单基因控制的表型,以卷舌为例,明显的基因型频率呈现1:2:1的比率。表明此性状的遗传已经接近平衡状态。
3.此次实验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下统计,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基因分布,以及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如要准确的计算各个频率,那就要扩大样本容量,比如说发调查问卷,统计全校同学的性状,再计算。
4.如果要证实,某个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选择一名同学,调查其家人的性状,做遗传图谱。判断其遗传方式。
5.此次实验有很重要的意义,让同学们初次接触了遗传学的统计方法,对遗传学的调查有了初步的了解。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2013年 12 月 2日
年级 2011级
专业 微生物技术
科目 遗传学实验
题目人类若干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实验题目】
人类若干性状的遗传分析—PTC味盲、耳垂类型、眼睑类型、环食指长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了解群体基因频率测算的一般方法 2.理解遗传平衡定律,了解改变群体平衡的因素。 3.了解人类性状遗传规律,掌握分析人类性状的方法。 三、【实验试剂和器材】 试剂:PTC结晶、蒸馏水 器材: 滴瓶、滴管 四、【实验原理】
人类的遗传性状有许多是单基因性状,易于观察且具有典型的显隐性关系,。通过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的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质基因的性质,并能计算出该基因的频率。 1.哈代-
温伯格定律
哈代-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或“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分别在1908年和1909年由英国数学家G·H·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ilhelm Weinberg)独立证明。在群体遗传学中,哈代-温伯格定律主要用于描述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为:“一个群体在理想情况(不受特定的干扰因素影响,如非随机交配、选择、迁移、突变或群体大小有限),经过多个世代,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会保持恒定并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但是实际上,总会存在一个或多个干扰因素。因此,哈代-温伯格定律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基因的平衡是一种理想状态,并用于测量遗传改变的基准。 对于二倍体物种,考虑种群中两个独立的等位基因A和a,它们的频率分别是p和q。使用旁氏表推导出形成新基因型的不同方式,其中每一格的值为行与列概率的乘积。
2.PTC味盲基因
PTC即苯硫脲,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化合物,人体对苯硫脲(PTC)尝味的能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Tt)所决定的遗传性状,其中T对t为不完全显性。在不同人群中对该物质的尝味能力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将PTC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步测试尝味能力,由此可区分出味盲(隐性纯合体)、高度敏感(显性纯合体)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人(杂合体)。据此可对人群中味盲基因的频率进行分析。 正常尝味者的基因型为TT,能尝出1/750,000-1/6,000,000的PTC溶液的苦味。具有基因Tt的人尝味能力较低,只能尝出1/48,000-l/380,000的PTC溶液的苦味。基因型为tt的人只能尝出>1/24,000的PTC溶液的苦味,甚至对PTC的结晶物也尝不出苦味来,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味盲。
人类其他表型统计分析
五、【实验步骤】 1.PTC尝味 (1)配制PTC溶液
①配制原液:取PTC结晶l.3g,加蒸馏水1000ml,在室温(20℃左右)下l-2日使其完全溶解,即为原液,也是1号液,浓度为1/750 mol/L。
②2-14号液的配制:取100ml1号液然后加入100ml蒸馏水,混匀,即为2号液。2号液稀释1倍为3号液,以此类推,直至配成14号液。 (2)测试
①滴管滴4~5滴14号溶液于受试者舌根部,让受试者品味。 ②然后用蒸馏水作同样的试验。
③询问受试者能否鉴别此两种溶液的味道,若能鉴别出苦味,再用此号溶液重复尝味三次,三次结果都是能尝出苦味,则记下数据。
④若不能鉴别或鉴别不准确,则依次用更高浓度溶液重复实验,直至能明确鉴别出PTC的苦味为止。 (3)计算
①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并根据所得T,t基因频率,计算Horrdy-Weinberg 平衡的基因型频率。
②对测得的基因型频数和预测的Horrdy-Weinberg 平衡的基因型频数进行比较,利用X检验,验证所有实验参与者所组成的群体是否是平衡群体。 2.耳垂类型、眼睑类型、环食指长
分别观察我们班每位同学的耳垂的有无、眼睑为单眼皮还是双眼皮、食指长还是无名指长这三对相对性状,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实验结果】 1.PTC尝味
表一:PTC尝味数据统计表
(1)计算所测群体的基因频率p和q
P(T)= (TT×2+Tt)/(N×2)=(17×2+18)/(37×2)=0.703
P(t)=(tt×2+Tt)/(N×2)=(2×2+18)/(37×2)=0.297 (2)分析该群体是否为平衡群体
假设该群体平衡,则D表示TT的基因型频率=p2=[p(T)]=0.494209
的基因型频率=2pq=p(T)*p(t)=0.417582
R表示tt的基因型频率=q2=[p(t)]= 0.088209
预期TT基因人数为:18
预期Tt基因人数为:16
预期tt基因人数为:3
计算得 X=0.639<X0.05
检验表明:显著水平为0.05时,该随机样本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该群体为平衡群体。 2.耳垂类型、眼睑类型、环食指长的数量统计
由于无法区分显性杂合体与显性纯合体基因型的数量,所以如果想要计算基因频率就必须先假设该群体是一个平衡群体,接下来验证的时候必然会符合平衡理论,所以我就没有计算这三种性状基因的频率。
不过可以明显看出来的是环食指长这一性状的隐性性状无名指较长比显性性状食指较长的数量还要多,猜测可能是因为这一性状是成地区性分布的,在不同的地区人群因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类型,我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使得结果比较出乎预料。 七、【实验思考与总结】
1.PTC苦味实验时注意①让受试者品味的初始浓度不能太高。②当受试者鉴别出某一号溶液时,应当再用此号溶液重复尝味三次,三次结果相同时,才是可靠的。③测定时应将PTC溶液与蒸馏水反复交替给受试者,且不能让受试者知道溶液浓度,排除心理暗示作用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
遗传平衡是指群体中基因频率(某一等位基因在群体所有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和基
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型个体在群体总个体数中所占的比例)从一代到另一代保持不变的现象。若一个群体符合下列条件:①群体无限大;②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④没有迁移;⑤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则群体中各基因型的比率从一代到另一代保持不变。
所以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有:
①迁移:如果迁入个体中基因频率与原群体不同,将改变群体基因频率。
②突变:突变是新等位基因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突变不会对群体的基因频率产生影响,但是由于有选择作用,突变的影响则体现出来了。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平衡群体的基因频率由正反突变频率的大小决定。给定一对等位基因的正反突变频率,就可以计算平衡状态时的基因频率。
③选择,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选择能破坏群体的基因平衡,定向地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增加有利基因或有益基因的频率,从而改变物种类型。
④遗传漂变:指因抽样误差造成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群体遗传平衡的前提条件是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小群体相当于大群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越小,样本与总体间存在 的 偏差就越大,从而造成样本(小群体)与总体(大群体)基因频率的差异。漂变发生在基因频率为0~1的群体中,群体越小,漂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⑤非随机交配:1)选型交配,有正选型交配和负选型交配,正选型交配指表型或基因型相似的个体间交配的机会多于它们间随机交配的机会,负选型交配指不同表型或基因型的个体间交配的机会多于它们间随机交配的机会,又称为负选异交配。2)近亲交配
非随机交配只改变群体的基因型频率,而不影响基因频率。 3.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首先了解了味盲基因及其基因型的检验方法,并且了解了人类一些其他常见表型的显隐性关系,实验时应该注意的是同学之间互相测试时不要告知对方测试的是几号液,否则结果可能不准确,最后通过PTC苦味测验掌握了求某基因的频率和判断群体是否处于平衡的方法。这次的实验感受最深的就是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这次的实验相对于其他实验来说也比较简单,有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量性状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