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有道危言危行出自,邦无道微行言逊。怎样正确解释,我这里多谢您了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子又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淡然的草I611
孔子说:“国家太平时,可以当官;社会黑暗时,当官就是耻辱.”孔子说:“治世中,言谈正直,行为正直;乱世中,行为正直,言谈谦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晨读内容】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导读老师:
冯国栋: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教授
刘祥柏: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所研究员
孙褔万:国家开放大学教授
主持人:王玉峰
柳慧 杨再权
【論語譯註】
14.3子曰:“邦有道,危[表情]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表情]。”
[譯文]孔子説:“政治清明,言語正直,行爲正直;政治黑暗,行爲正直,言語謙順。”
[注釋][表情]危——《禮記·缁衣》注:“危,高峻也。”意謂高於俗,朱熹《集注》用之,固然可通。但《廣雅》云:“危,正也。”王念孫《疏證》卽引《論語》此文來作證,更爲恰當,譯文卽用此解。[表情]孫——同遜。
【讀音與詞義補充】
行,舊讀去聲,今讀xíng。
孫,通“遜”,讀xùn。
【論語集註】
行、孫,並去聲。危,高峻也。孫,卑順也。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變也,至於言則有時而不敢盡,以避禍也。然則為國者使士言孫,豈不殆哉?」
【論語注疏】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包曰:「危,厲也。邦有道,可以厲言行也。」)邦無道,危行言孫。」(孫,順也。厲行不隨俗,順言以遠害。)
疏「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表情]正義曰:此章教人言行之法也。危,厲也。孫,順也。言邦有道,可以厲言行。邦無道,則厲其行,不隨汙俗,順言辭以避當時之害也。
【論語全譯】
14·3 子曰:“邦有道,危(1)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
(1)危:直,正直。&
(2)孙:同“逊”。&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当国家有道时,可以直述其言,但国家无道时,就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祸端。这是一种为政之道。当然,今天这样的作法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在一些为官者那里,更是精于此道,这是应当给予批评的。&
【晨读笔记】
论语晨读 第401天
今日晨读经文: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我们今天来学习宪问第三章: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孙,通逊。这句话是说:国家清明的时候,我们要语言质直,行为高洁;国家不清明的时候,要行为高洁,言语谨慎
为什么在国家清明时,言行皆要质直,而国家不清明时,行要质直,言要谨慎呢
论孟精义: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为国者使士言孙,不亦殆哉!
我们的持身修身之道是不能变的,但作为表现的语言则要随时间的不同而做出调整。目的是避祸。但如果一个当政者,让士人不敢说话,这个政府也差不多要完蛋了
危行言逊,是一种坚守道义的策略选择。
危言危行和危行言孙,这两个值得对比。危言危行,先说言,后说行;危行言孙,先说行,后说言。邦有道要敢言,邦无道要勇于行
其实我们可以看看整个论语中出现的邦有道、邦无道的语,我利于我们理解夫子的处世之道
鲁迅说过堑壕战
以及夫子随时的人生智慧与策略
1、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4、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5、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邦无道,原则不改,牺牲品不做。
言语上不刺激权贵,但在行事上一定要坚守仁德道义,做对改变恶政、改变世风和养成独立健全人格有根本性推动作用的事。
大惟老师的自省能力超强啊[强]
邦无道之时,要免于刑戮,要守愚,要不谷,要卷而怀之,这是夫子处乱世之道。这个可与周易乾文言对读。
1、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2、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3、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留得青山在,看他怎么起楼,看他怎么楼塌。好好活着,等着放鞭炮的一天。
在邦无道的时代,士君子的道义坚守不能变,人格品性不能变,处事策略或表现形态是可以变的。
融堂四书管见:
邦有道而不能危言,则非尽忠;邦无道而不能言孙,则非免祸。若夫坚节正操。所谓确乎不可拔者,则未始随世而变也。
[玫瑰][玫瑰][玫瑰]献三朵花给三位老师。有道时代与无道时代的选择很重要
佛教言: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原则不能变,而应世的方法则可不同
于老师过奖了,哈哈
但这里的不变是更为根本的,否则可能变成诡随与乡愿
心里面很佩服那些行为和言语的烈士,但儒家是理性的
@冯国栋 冯老师又要送孩子上学,又要为学友们做晨读导读,精神令人感动。
南容:邦有道之时,做有道之事,自然不废;邦无道之时,仍能坚守礼法底线,不做无道之事,自然能免于刑戮。
谢谢李老师鼓励
李卓吾:邦有道,危言在危行之前;邦无道,言孙在危行之后。危言危行,危字在言字之上;危行言孙,孙字在言字之下。多少斟酌,多少变化,不可不知。
李贽对这段话的语言、语气,体贴得深
卓吾先生对经充满深情,他的独立思想是有经学根基的。
今天的晨读课程时间到,谢谢冯国栋老师的精心导读!也谢谢崔茂新及各位老师的辅导!接下来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亂邦豺狼定當朝 言遜方為臣子道 鵬舉若將二聖拋 人生不致把禍招&
谢谢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
为啥不能一直都危行言孙呢?
君子當政,必為政以德,能包容正言正行,不必然言遜啊,不然多造作啊。 相反,小人得勢之際,堅守道義底線便是, 沒必要造口業,不然你讓他一時不舒服 ,他就會讓你一世也不舒服 。青山不在 ,何處砍柴呀!
行正道者,絕不懼怕禍患,實在是無益。&
邦有道应该是言孙,只是说你可以危言。但是邦无道就不能言孙了。可以这样理解吧?
@赵红梅 北京
論語 原文可以再讀兩遍。
邦有道应该是言孙,只是说你可以危言。但是邦无道就不能不言孙了。可以这样理解吧? 刚才丢了一个字,完全反了
危言,君子求直,小人冒险,率性即好,不必挂怀[微笑]
最难着摸邦之道,尽误书生作小人[微笑]
言孙但是不巧言令色
对,有道与无道的区分是个问题
守己孙道,方是根本[微笑]
歷史上的馮道,似多有詬病,但他在邦亂舞道之時做到了危行言遜,很不易了。
歷史上的馮道,似多有詬病,但他在邦亂無道之時做到了危行言遜,很不易了。
@赵红梅 北京
這個區分不很難吧 比如: 我朝是不是正在從無道走向有道啊……&
士所担当,匡世成人。今多不幸,泯志和俗者众[微笑]
是啊 看公務員者趨之若鶩 然具儒士之志者鮮矣
是啊 考公務員者趨之若鶩 然具儒士之志者鮮矣
不要慨叹他人,做好我们自己。
也不怪啦 都是咱本身教育的問題
從我揍起[呲牙]
此邦大到国家,小到单位,都是个环境,决定着我们的行事说话方式。
邦无道时只求免于刑戮,是否过于犬儒?
遵循这一条,共产党的起义是否有违孔学?
邦有道,怎么都好说。
这里主要是讲士君子的个人修身之道
个人是社会的个人
修身又是为了什么?
个人如果仅仅是个人的个人,没必要修身
@王玉峰 北京 老师:多谢!这章提醒后学笃行的重要性,而且是遵道而行。
昨天论语汇四百次晨读,讲“怀居”。我就是怀居,满足于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不思进取。一个人身上的种种恶习,有它的“维生系统”,不破除这系统,恶习无法根除。我何曾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条件、环境中,哪些东西在滋养这些恶习,正如浓甘肥厚滋养疾病一样?《士兵突击》的许三多说:人太舒服,就会出问题。这就是对“怀居”的警惕。士君子都是战士,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生活、学问、精神,处处图舒服,成不了大器。宅男不可能是士。我的问题,不是书读得少,而是太多,但做得太少。把懂的做到,才是急务。好高骛远,虚头巴脑,是读书人宿疾,切切警醒。
分享到: ()
共读论语 同说汉语
-moz-user-select: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宪问•第十四)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政治清明,正直地说话,正直地做人;国家政治昏庸,正直地做人,说话却要谨慎.我们都知道,孔子的主张是仁,所以他不愿在国家政治昏庸的时候,说话太过正直,而导致性命不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就是说话做事都不怎么好,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邦有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