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懂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力学需要哪些物理基础

能讲讲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关系吗 | NASA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9493人加入此小组
看有关虫洞的帖子时忽然考虑到一个问题:虫洞是相对论方面的成果,但其作用效果(能量etc)的级别极大,除了一些较大能量时(能量达到人类目前无法达到)1:较低能量似乎在尺度上可以到量子级别是吗?2: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目前不可调和的地方在哪(只是不确定性?)?3:量子力学在天文物理的成果?先问这么多吧,lz高中生时间不够补充知识了
+ 加入我的果篮
俺物理还没学。。。不知什么是量子,,,骚瑞。。
引用 的话:俺物理还没学。。。不知什么是量子,,,骚瑞。。me
這個我也無能為力,我是文強理弱。。
1.貌似还不到量子级别2.我暂时还没有发现不可调和的地方,如果是不确定性的话肯定有的,毕竟这只是推敲而已3.宇宙学角度:宇宙学现在又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传统的宇宙动力学+统计,还有一层是粒子宇宙学。后者的研究人员其实同时就是粒子物理学家。仅仅从天体角度:会有一些关系,但是到底有多大不好说,关键看你面临的问题。一点量子都不懂还是能搞懂一部分天体知识的,当然想全部搞懂的话肯定要有知识。简单举例:比如钱德拉塞卡极限(看一个天体会不会变成白矮星的临界质量)和奥本海默极限(看一个天体能否变成黑洞的临界质量)就是用量子理论算出来的。没有量子知识,就不懂费米统计,不懂费米统计,就不懂简并压,就不会算钱德拉塞卡极限;奥本海默极限就更深入了,奥本海默得到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个估算,因为涉及量子色动力学(QCD),计算相当复杂。
引用 的话:1.貌似还不到量子级别 2.我暂时还没有发现不可调和的地方,如果是不确定性的话肯定有的,毕竟这只是推敲而已 3.宇宙学角度: 宇宙学研究方法现在又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传统的宇宙动力学+统计,还有一层是粒...除了第三段之外全百度了一下
引用 的话:1.貌似还不到量子级别 2.我暂时还没有发现不可调和的地方,如果是不确定性的话肯定有的,毕竟这只是推敲而已 3.宇宙学角度: 宇宙学研究方法现在又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传统的宇宙动力学+统计,还有一层是粒...我的意思是第三问的第三段
而且我真心不知道为什么能量可以用尺度来衡量(╯﹏╰)所有东西都可以贮存能量,比如香蕉,但你敢说香蕉的尺度就是它贮存能量的尺度?不过由于只是问问,就不给你摩擦力了哈
话说貌似爱因斯坦不相信量子力学来着……
引用 的话:话说貌似爱因斯坦不相信量子力学来着……引用 的话:而且我真心不知道为什么能量可以用尺度来衡量(╯﹏╰) 所有东西都可以贮存能量,比如香蕉,但你敢说香蕉的尺度就是它贮存能量的尺度? 不过由于只是问问,就不给你摩擦力了哈引用 的话:我的意思是第三问的第三段引用 的话:除了第三段之外全百度了一下引用 的话:1.貌似还不到量子级别 2.我暂时还没有发现不可调和的地方,如果是不确定性的话肯定有的,毕竟这只是推敲而已 3.宇宙学角度: 宇宙学研究方法现在又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传统的宇宙动力学+统计,还有一层是粒...不带百度的。。。。
引用 的话:不带百度的。。。。第三问的第四段没百度,第三问的其他都百度了
引用 的话:第三问的第四段没百度,第三问的其他都百度了/...
大三学量子力学o(╯□╰)o还有一年多
貌似最大的矛盾是?是啥来着?好像是……两个基本粒子可以在相隔很远的距离里、在光速都来不及跑完的时间内的时间内,互相知道对方的旋转状态。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1.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学懂量子力学、相对论的数学基础要哪些?请分别回答学懂量子力学、相对论的数学基础要求仔细一点
量子力学:微积分,微分方程,这是基础.矩阵,量子力学也是矩阵力学,海森堡发展出来的,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等价.泛函,量子力学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变分法,如Hartree-Fock方法.复变函数,波函数在很多时候用复数表示.等等.实际上,只要有一些基础的微积分知识就可以开始学了,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再补充自己的数学知识.很少人是在具备了所有需要的数学知识后,才开始学量子力学的.狭义相对论:微积分,矩阵,基本的张量知识.广义相对论:微分几何,包括张量,流形等,这些知识是描述弯曲时空的基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文作者易疏序是《环球科学》特约译者,中科院高能所博士,研究方向为粒子天体物理学,将赴香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撰文 易疏序
  编辑 丁家琦
  “时间”这个概念,我们在很多场合都遇到过。相对论里的“时间”,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从A地点到B地点所用的“时间”是同一个时间吗?统计力学中的“时间之矢”(“时间箭头”)又是什么呢?在这些不同场合中,“时间”是各自定义的,很难说彼此有什么联系;然而它们都被称为“时间”,说明这种“混淆”是有原因的。
  相对论中的时间
  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一个不可分割实体的两个侧面,这个实体称为时空。广义相对论借助几何学的语言来描述时空,时空即一个黎曼流形。时空上的联络被称为引力场,它是完全和物质场对等的。如果说在经典力学的框架里,时间和空间相当于一个舞台,物质是舞台上的演员,那么在相对论里时空和物质一样,都是演员。根据相对论,有质量的物体会使时空产生弯曲,而没有任何弯曲的平直时空又被称为闵科夫斯基时空,它就代表着引力场的“真空态”,这就相当于物质场的“真空态”。
  可是我们不能忘记,当初爱因斯坦在建立广义相对论时,仍然是通过“观测者时钟的运动规律”、“通过光信号传播的因果性和时序”来定义时间坐标的。时空与其说是一个实体,不如说是由爱因斯坦把日常经验中的“时间观念”放在一个极其精巧的数学结构之中的结果。(以前的物理学家喜欢说:上帝是数学家。后来渐渐地人们开始意识到,不是上帝用数学构造了这个世界,而是物理学家用数学构造了“一个世界”,并且自信地声称这个“人造世界”和“真实世界”差不多。)
  运动学里的时间
  在运动学里,时间是描述物理量变化的一个参数。比如一辆汽车的运动方程:X=V&t, 我们可以说时间流逝了t之后,汽车向前运动了V&t这么多。可是细想起来,这里的“时间”本身并不是一个物理量。比如实际上我们可能是通过表盘上指针转过的角度来记录时间的:θ=Ω&t,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直接用指针的角度来描述汽车的运动:X=V&θ/Ω,这样,“时间”就不再出现了!其实所有的运动方程都可以通过消掉时间参量的方式相互联系,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用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来描述。
  那么“时间”这个概念其实看起来并没有容身之处?或者说,任何一个随着“时间”单调变化的物理量都等价于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把钟表转过的度数、蜡烛燃烧的长度等物理量按照取值的大小单调地排序,以此作为时序。可是,并不是所有物理量都是随时间单调变化的:比如一天之内股票价格就是上下波动的,如果我们将股票价格从小到大重新排序作为一个“时序”,这样定义的“时序”必然是错乱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时序”我们感觉是符合日常经验的,另一些则是“错乱”的呢?
  因果链条定义的“时序”
  如果我们以某个物理量从大到小(或者反之)定义了一个时序,来描述一系列的事件,我们会发现,在有些定义下,事件序列是“符合因果的”,有一些则是“因果错乱的”。那么可不可以说,正常的因果逻辑可以挑选出一个“正确的”时序呢?其实不然。按照休谟的观点(我同意的观点),所有观念从经验中来,因此“因果逻辑”必然也是从经验而来。假如我们的经验(包括我们从书本上学来的祖祖辈辈的经验)告诉我们A发生后总有B发生,那么A→B就成为了颠扑不破的因果逻辑。换而言之,是先有时序,后有因果概念。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从因果中找到时序的起源。而时序的起源,可能要从统计力学中找答案。
  统计力学中的时间――熵和相空间体积
  从统计力学的角度讲,时序可以借助熵的概念来定义,在这个时序下,熵总是向着增加的方向演化。那么熵是什么呢?熵在物理学上的定义是微观状态占据相空间的体积,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它理解为一个系统的宏观状态所包含的微观状态数,或者说一个体系的混乱程度。
  从微观看,这个体系的相空间体积并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根据一条被称为刘维尔定理的统计物理学定理),可是在宏观物理量的角度上,相空间的体积却增加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件事:就如同一根细线,它被拉直时,我们看它的体积接近于零,可是当我们把它放在兜里再掏出来时,它已经“自发地”缠成一个线疙瘩,我们就意识到它的体积了。从这个意义上,它的体积“增大”了,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看这团线疙瘩,把线和缝隙仔细区分来,并且认真地计算这根线的体积,我们会发现实际上线的体积并没有发生变化。所谓线“体积增加了”的观点,是由于我们“看得不够仔细”造成的“误会”。那么“熵的增加”其实就对应了相空间中这根“体系状态线”的扭曲和“体积增加”,这是否也是一种误会?
  我们可以通过定义“粗粒化体积”或者“分形维度”的方式来把这种变化变得看起来客观,但这依然没有解释那个问题:为什么通过熵的单调变化定义的时间能够与我们千百年来观念中自然形成的“时间”概念一致?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脑子里的时间概念不是按照现在这个时序,我们不会得出现在这种形式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依然会觉得“热力学或者统计学本该如此”吗?是什么让我们脑子里的时间概念偏偏和统计力学相符的呢?假如我们看到一张鸡蛋的照片,又看到一张破碎鸡蛋的照片,我们按照脑子里固有的时间观念,就可以断言,破碎的鸡蛋处于完整鸡蛋的“未来”,而不是“过去”。在做这样的判断时,我们并没有去计算两个状态那个的熵更高,但得出的结论却和熵的变化方向相符合。这是为什么呢?
  已知的过去和未知的未来
  对于我们而言,过去和未来有一个本质区别,这个区别并不用借助熵或者其他物理量变化的概念就可以区别,那就是:未来是不确定的,而过去是确定的。一个不确定的东西变得确定的过程,可以用信息熵的传递定义。比如一个硬币在落地之前,我们不知道它究竟会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此时它的熵就是klog_2(2), 那么当它确定无疑地展示了正面向上后,我们就知道它的熵变成了klog_2(1)=0; 熵减小了k,我们就说我们获得了1比特的信息来消除了这种不确定。那么我们获得这1比特信息的前后,就定义了过去和未来的区别。
  我们脑海里源源不断地获得知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确定性在增加,这自然定义了一个时序。以刚才的鸡蛋为例:我们脑子里想象一个完整的鸡蛋,因为鸡蛋是完整的,所以它大概就长得那个样子,我们看到也好,没看到也好,大概都不会差太多(完整的鸡蛋都是类似的,破碎的鸡蛋各有各的破碎);然而我们想象一个破碎的鸡蛋,这个不确定性就太大了,每一片蛋壳的排布方式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在我们亲眼看到破碎鸡蛋一幕之前,这个“破碎鸡蛋”的事件完全是不确定的。当我们真的看到了破碎的鸡蛋,我们就立刻从一个巨大不确定的情况变成了完全确定的状态,一大波信息量被我们感知并记忆了下来,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变成了过去。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我们不从外界获取任何信息,我们的时间就停止了。这就是为什么桃花源中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么说来,时间这个概念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只不过在信息充分交流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时间概念才被同步起来。
  一点点量子力学
  一个不确定结果的状态在我们脑子里就标志着未来,而它变成确定结果的一刻,就标志着”现在“的来临,这很像量子力学里一个可观测量的非本征态经过测量后坍塌为一个可观测量的本征态。虽然这二者有时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来研究,比如密度矩阵和信息熵,但这两者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发生在我们某一个人脑子里的“态塌缩过程”不会影响另一个人脑子里的“态”,除非你们二者有信息的交流;而量子力学中的态塌缩是“实在的”,也就是一个人的观测引起的态塌缩,其他人再观测仍然是塌缩了的。用比较玄乎的语言说,量子力学里所有的观测者,包括没有生命的仪器,弥散在体系周围的一花一木,气体和光,都是一个在“大我”的脑子之中的。一个“小我”的观测,让整个大我的大脑都获得了信息量。以上纯属比喻,并非本体论。
  我们知道两个不可对易的可观测量算符的本征态不能相容,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测不准原理。比如动量和位置的信息我们不能同时知道得非常精确。在到达了“位置+动量”知识的极限情况,既测不准原理的不等式变成等式的那种情况下,我们一旦多去获得一点关于位置的信息,我们就会丢失一点关于动量的信息。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时间”到了一个尽头,不能继续前进了呢?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下,是否也会到达一个“知识”最大化的“时间”尽头?
转载请先联系。
易博士很可能会在我球开专栏,如果你们有想了解的物理、天文问题,
可以在下面留言问他。
  想了解更多关于时间的知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环球科学》时间专刊。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对论量子力学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