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和瀑布的成因 戈壁是风化侵蚀作用还是风力侵蚀,瀑布

风化作用包括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吗
风蚀:指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风化:使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一般可定义为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条件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崩解或蚀变.“原地”“崩解”两个词很重要.风化作用发生在当地或无包含物体移动,所以不能和侵蚀作用互相混淆.侵蚀作用包括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所以正确的说法是风蚀作用包括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而并非由风化作用所包括.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首先要区分开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指的是外营力对地表冲刷、磨蚀和溶蚀等作用的总称。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简单来说,风化作用就是大石头变成小石头,再变沙子,泥土。外力侵蚀作用才分为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风化作用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力产生的风化左右应该是属于物理风化,流水风化作用是属于化...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风化作用--瀑布、峡谷B.侵蚀作用--石灰岩溶洞C.搬运作用--山麓冲积扇D.沉积作用--戈壁、冰川
A、流水侵蚀作用--瀑布、峡谷,故不符合题意;B、流水侵蚀作用--石灰岩溶洞,故正确;C、流水沉积作用--山麓冲积扇,故不符合题意;D、戈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冰川是大量冰块堆积形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为您推荐:
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本题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外力作用与地貌.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5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题(有答案) - gent007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题(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5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 说明: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单项,共34题,占85分;第Ⅱ卷为综合题,共1题,占15分。&&&& 2. 答题时,考生必须把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答第Ⅱ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第I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5分,共85分)日,北半球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牧夫座流星雨。回答1~2题。1.牧夫座流星体属于(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2.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 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3~4题。3.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C.日冕层& &D.对流层4.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A.黑子& &B.耀斑C.太阳风& &D.极光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结合下图,回答5~6题。&5. 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  )A.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 速度大,利于发射C.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的回收6.该日北京时间12点时,文昌的太阳位于(  )A.南偏东          &B.南偏西C.北偏东& &D.北偏西7.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2010年南非世界杯总决赛于当地时间7月11日20:30在约翰内斯堡(26°S,28°E)开赛。上海的王先生要去约翰内斯堡观看这场比赛。自上海经迪拜至约翰内斯堡,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据此完成8~9题。8.在下列假设的上海—约翰内斯堡的航班起飞时间中,王先生适宜选择(  )A.10日21:00& &B.11日3:30C.11日7: 00& &D.11日9:309.该场足球比赛过程中,下列地点日期发生了变更的是(  )A.纽约(74°W)& B.伦敦(经度0°)C.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D.伊斯兰堡(73°08′E)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0~11题。&10.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11.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C.丙点& &D.丁点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完成12~13题。&天空黑暗结束&晨光&日出地平线&日落地平线&昏影&天空昏暗开始北京&5:35&5:36&6:10&18:20&18:44&18:45M地&&0:00&0:40&23:40&0:00&12.这一天约在(  )A.春分日前后& &B.五一劳动节前后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13.M地位于(  )A.赤道附近地区& &B.副热带地区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14.以下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 15.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变质作用&&&& &&& B.岩浆活动&&& C.海浪侵蚀&&&& &&& D.风化作用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16~18题。&16.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17.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 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18.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读下图,回答19~21题。19.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转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0.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  )A.城市热岛环流 &&& B.海陆风C.季风环流& &D.山谷风21.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A. 春季& &B.秋季C.白天& &D.夜间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22~24题。&22.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23.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24.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 25.衡量巴西比中国水资源丰富的指标是(  )&&&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6.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 读图,完成27~28题。&&&
&&& 27.四幅地质构造中,属于褶皱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8.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完成29~31题。
&& 29.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②太阳辐射能 ③重力能 ④机械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即由④环节完成&&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31.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下图为世 界某海区洋 流模式图,据此完成32~33题。&
&& 3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北半球部分,S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性质为暖流&& C.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增温 、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北赤道暖流&& 33.若S线为23°26′纬线,则图中洋流附近可能会形成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在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如图)。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34.“女王头”独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 &D.地壳运动、风化作 用&&第II卷&& 综合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_ 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 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
参考答案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下列各种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瀑布.戈壁B.沙丘.黄土沟壑C.河流峡谷.花岗岩地貌D.三角洲.冲积扇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下列各种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瀑布、戈壁B、沙丘、黄土沟壑C、河流峡谷、花岗岩地貌D、三角洲、冲积扇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
解:A、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戈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故不符合题意;C、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花岗岩地貌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故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风力侵蚀B、云南的路南石林--流水沉积C、华北平原--地壳上升后流水侵蚀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科目:高中地理
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科目:高中地理
若该地地表形态丁为谷地,甲地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B、外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内力作用所致
科目:高中地理
黄土高原是由以下哪种作用形成的(  )
A、风力沉积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科目:高中地理
导致崇明岛“身体”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B、河流堆积C、填海造陆D、海浪侵蚀
科目:高中地理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山谷、山岭、陡崖B、背斜、向斜、断层C、山岭、山谷、断层D、向斜、背斜、断层
科目:高中地理
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救援他国船只后被困南大洋.据此回答12~13题.
科目:高中地理
下列地质构造形态中,有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力侵蚀与风化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