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插上“i”隐形的翅膀电视剧插曲,会变成什么样

当前位置:&&& &
即时检验POCT进入“i”时代
09:23:13 点击 889 次
POCT不仅仅是试纸条加上配套仪器,更是患者身边或所在地使用的基于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技术体内外检测试剂、仪器和设备,是生物、纳米、计算机等多技术融合的产物。作为技术驱动型产物,目前,POCT产品正向着第五代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平台发展。
  POCT不仅仅是试纸条加上配套仪器,更是患者身边或所在地使用的基于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技术体内外检测试剂、仪器和设备,是生物、纳米、计算机等多技术融合的产物。作为技术驱动型产物,目前,POCT产品正向着第五代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平台发展。  iPhone、iWatch、iPad等i系列电子产品已被人们熟知,试想一下,如果即时检测(POCT)也插上“i”翅膀,会变成什么样呢?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血检报告不仅立等可取,还能在家庭、飞机、高铁等任意场所完成,机器随即就会吐出一张报告单。患者还可通过POCT设备作其他检测,并将相关数据同步上传至云平台,线下医师通过平台判读检测数据,快速帮助患者诊断。  “随着方法学的叠加,检测功能的整合,器官系统的逐步完善,POCT从昨天的金标定性到今天的荧光定量,再到明天的iPOCT(智慧POCT),将开创检验医学新型诊断技术发展的新局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曾表示。  从检验科到床旁  体外诊断如今已成为医疗行业中快速崛起的朝阳产业,那么在体外诊断的众多细分领域中,增长最快的板块又是谁?齐鲁证券日前发布的调研报告给出答案:POCT。  POCT即在病人身边实现的快速诊断。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潜在的POCT产品市场广阔,年增长率保持在20%~30%,远超世界7%~8%年增长水平,同时也超过我国体外诊断行业16%~20%的增速。  POCT的快速增长不无道理,“POCT可快速获取结果,大大缩短样本周转时间,而且仪器小型便捷,仅需微量标本即可低成本完成检测。”日前在2015(第四届)POCT产业发展论坛上,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杨瑞馥指出,POCT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场所极其广泛,未来将占据体外诊断市场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传统诊断中大量时间被浪费在样本运送、前处理、组织、标记、录入、分发等方面,核心反应及分析时间占比极低。与之相比,POCT进行了步骤精简,仅保留了诊断最核心的“采样―分析―质控―输出”步骤,极大缩短了诊断时间,为患者在最佳时间就诊获得便利。  “POCT不仅仅是试纸条加上配套仪器,更是患者身边或所在地使用的基于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技术体内外检测试剂、仪器和设备,是生物、纳米、计算机等多技术融合的产物。”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加义补充道。  作为技术驱动型产物,目前,POCT产品已经从第一代定性试纸条检测、第二代半定量色板卡比色或仪器阅读、第三代全定量手工加仪器操作、第四代全自动仪器,向着第五代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平台发展。  与此同时,POCT检测范围也从最初的检测血糖、妊娠扩展到血凝状态、心肌损伤、酸碱平衡、感染性疾病和治疗药物浓度等,应用技术也涵盖了干化学技术、免疫层析技术、生物传感技术、远红外分光光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及多技术的交叉应用等。  iPOCT应运而生  近年来,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等元素不断融入到各行各业,POCT也不例外,iPOCT的概念应运而生。  首次提出iPOCT概念的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普生物)董事长徐建新表示,i指的是intelligent,iPOCT即为智慧POCT,融入精准化、自动化和云端化的POCT仪器的发展和应用称之为“iPOCT”。  “未来POCT将呈双轨制发展,一方面小的产品越来越迷你,进入终端、家庭及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项目,POCT的平台一定会走向精准化、自动化和云端化。”徐建新说。  基于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等生物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POCT目前已经能够逐步实现高通量、多靶向检测,而在通信技术逐步成熟的基础上,POCT正在向远程数据中心等方向发展。  奥普生物高级总监杨宏表示,相比于大型的全自动检测仪器,POCT产品更加有利于和移动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移动装备式的检测。未来,POCT产品能够在便捷快速检测分析的同时,整合远程数据终端和医疗资源进行最佳治疗,从而构建真正的大健康体系。  在康熙雄看来,人体信息采集系统根本上促成了以互联网、大数据、大诊断为核心的现代诊断学新格局,以人为中心的POCT检测技术将在今后的医学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更加适宜的定量化、互联互通互用体系、可保障的质量体系、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逐步完善,POCT将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康熙雄说。  杨宏也持类似观点:“精准化、自动化和云端化元素的涌入,POCT仪器检测的准确度、便捷功能、数据化发生了质的提升。未来,iPOCT将在个性化治疗方面与精准医疗形成技术衔接与支撑,并推动精准医疗理念落地。”  “i”时代的技术趋势  借助海量身体数据收集、筛选和后台分类分析,健康数据的应用离我们并不遥远。未来,iPOCT如何既做到短时间反馈,又做到与复杂技术和大型检验设备的测定结果一致?  在杨宏看来,首先,iPOCT的检测标准要进一步向大型分析仪器靠拢,尤其要求检测结果变异系数(CV)控制在5%~10%,另外,质控品、标准品也要具备溯源性。  而在自动化方面,iPOCT要实现无需样品手工前处理,加样、加液也无须手工动作,且标本可连续操作的自动化系统每小时通量将在100人份以上。  另外,基于云端大数据的质量管理服务系统,iPOCT将真正实现远程监护和质量控制,并实现后台大数据在PC端与手机App端打通,建立未来移动医疗的信息传递基础。  那么,哪些具体技术能支撑起iPOCT新时代?  杨宏表示,均相化技术将是POCT发展的主流趋势,液相试剂的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即液相试剂代替固相膜反应;其次还要重视发展微流控、荧光、化学发光、磁免疫、量子点等具备高灵敏度、反应迅速的新技术;另外,分子与POCT的结合也将成为一大趋势,分子POCT、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会得到较好发展。  除此之外,徐建新认为,平台联机化是未来POCT重要的应用场景,例如CRP+血常规平台联机就是整个临床的需求。另外,Panel联检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未来还将会继续深化,并结合大数据,产生更好的协同和放大效应。O2O互联网的云端化管理也将是iPOCT的主流,云端质控管理将成为重要的大数据突破口。  王加义则补充道,精准结构、精准反应、精准测量共同构成了精准化iPOCT系统,不久的将来,精准结构的重点是基于微纳机电MEMS/NEMS和3D打印技术的精准结构制造技术;精准反应则趋向于基于微纳流控技术的精准探测反应控制技术;精准测量重点任务则为基于微纳光学分子成像的测量技术等。
欲即时了解仪器资讯,请安装或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仪器信息网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来源:中国科学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热评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
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848家企业参展,其中有200余家企业为首次亮相。
“当时听到自己的名字,我也吃了一惊。当时脑中闪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奖被中国人拿到
包括3个省(市)15家企业生产的15批次可见分光光度计产品,经检验,全部合格。
.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京ICP证030950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彩内容天天送
& 技术专栏 & 正文
上转发光技术在POCT领域中的应用
核心提示:作者:生物应急与临床POCT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杨瑞馥杨瑞馥……
作者:生物应急与临床POCT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
杨瑞馥,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细菌菌基因组学、进化与致病机制和微生物法医学基础数据库的研究,以及检验新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Nature Genetics,PNAS,CID等杂志发表学术SCI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超过860,被引3800余次,H因子32;已获授权专利40余项(包括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香港发明专利1项);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15项。学术兼职:中国微生物学会 副理事长;中关村生物应急与临床POCT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POCT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疾病防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和军队处置生物恐怖袭击事件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 委员等,《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主编、《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微生物学学报》、《人兽共患病杂志》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Journal&Biodefense and Bioterrorism》、《Pathogens and Diseases》、《New Microbes and Infection》、《Journal of Genetics and&Genomics》、《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和《军事医学》等杂志编委。近年来,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北京市和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
摘要:上转发光技术(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UPT)是以上转发光材料(up-converting phosphor,UCP)颗粒作为示踪物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UCP颗粒作为标记物在床边诊断(POCT)检测中,体现了无本底干扰、无焠灭、稳定性好、适于多重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显著优势,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本文通过介绍上转换材料发光机制和发光特点,对近年来国内外上转换发光技术在床边诊断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该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上转发光;POCT;上转发光材料;快速检验
上转发光现象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发现,之后科学家对于上转发光技术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至90年代,上转发光颗粒首次被用作生物技术的标志物,发展至今作为新型的标记物上转发光颗粒与免疫层析技术、生物成像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尤其是在床旁诊断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1 上转发光材料
自然界存在很多有机或者无机物质,它们收到电磁辐射后,会激发出荧光,在整个发光过程中遵循Stokes规则,即发射光的波长长于激发光的波长。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在红外光区(波长&780nm)被激发,可以发射可见光(波长475nm-670nm)的反Stokes规则的特殊材料。据此将激发的荧光发光的分为上转(upconverting)和下转(down-converting)2种。当荧光光体吸收高能量的光能,以低能量的光子形式发射时,称为下转发光。而荧光颗粒吸收低能量的光能,以高能量的光子形式发射时,称为上转发光。
上转发光材料通常由不同稀土材料制成。
1.1 上转发光技术原理
U C P由稀土金属元素掺杂于晶体的晶格中构成,包括三种主要成分:主基质(host matrix)、吸收子(absorber)和发射子(emitter)。不同的吸收子、发射子、主基质结合可使UCP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在主基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相同的吸收子,不同的发射子,则它可由相同波长的红外光激发,产生不同波长的发射光,如:980nm红外光激发吸收子-Yb3+—发射子-Er3+和吸收子-Yb3+—发射子-Tm3+,分别发射550nm绿色可见光和475nm蓝色可见光;采用不同的吸收子,相同的发射子,则虽经由不同的激发光,但却可产生相同的发射光。而在主基质不同的情况下,UCP光谱特征也将改变,如:吸收子-Yb3+—发射子-Er3+,在主基质YF3、GdF3中,分别发射红色和绿色的可见光。
作为主基质的晶体材料有:氧硫化物(如Y2O2S、GdO2S、La2O2S等)、氟化物(如YF3、GdF3、LaF3等)、镓酸盐(如YGaO3、Y3Ga5O12等)以及硅酸盐(如YSi2O5、YSi3O7等)等;常用作吸收子的稀土金属离子有:镱离子(Yb3+)、铒离子(Er3+)、钐离子(Sm3+)等;常用作发射子的稀土金属离子有:铒离子(Er3+)、钬离子(Ho3+)、铥离子(Tm3+)、铽离子(Tb3+)等。吸收子和发射子这一离子对在主基质晶格内适宜的空间取向和距离,是产生上转发光的基础。上转发光的产生是一个涉及多个光子(至少两个)的光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转发光材料内的吸收子(如Yb3+)至少要吸收两个低能量光子(红外光区,如970nm),而后经过一系列内部能量转换,以非辐射的形式将这两个光子的能量连续传递给发射子(如Er3+),以使其处于激发态。后者接着发生一个返回基态能级的跃迁,释放一个高能光子(可见光区,如525nm或540nm)完成能量上转。
1.2 UPT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9年,最早有研究报道利用960nm的红外光激发多晶ZnS观察到了525nm绿色发光。但由于早期最好的上转换材料发光效率不超过1%,并且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峰与上转换材料的激发峰匹配不甚理想,因此并未达到实用化的水平。1966年Ausel在研究掺Yb和Er的无机材料和掺这两种稀土离子的BaF2荧光时又发现了上转换发光现象。1967年,Esterowitz用红外光激发CaF2:Ho3++Yb体系时发出绿色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频率上转换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将上转换荧光粉与红外光源相配合,做成显示器件,并与发红外光的Si-GaAs发光二级管(LED)配合,能够得到绿光,其效率可以与GaP发光二极管相媲美。另外,还被用作光电实验室中检查红外激光器发光情况的红外激光检测板。用于各类半导体激光器的红外光检测、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光跟踪,YAG等大型激光器的校对等。1986年,美国Quantex公司的J.Lindmayer提出并利用了Ⅱa-Ⅵb化合物中某些杂质离子的电子被陷阱俘获和释放的现象得到红外上转换材料,发展了一种新的可擦除、可重写的光存储系统,开拓了光存储介质研究的新途径。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大功率LD 的出现及日益成熟,同时在室温下,在氟化物晶体成功地获得了激光运转,光一光转换效率超过l%,从而使红外激光上转换材料在显示、光计算和信息处理等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实用前景。
1.3 上转发光颗粒的特点
将UCP颗粒进行表面的修饰和活化后,可以使其作为生物标记物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领域。
1.3.1 高度的灵活性
UCP发光标记物的特性以及独特的可自由组合的多样化特征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使其可同时使用于定量分析与多重分析。
1.3.2 高度敏感性
独有的上转发光现象,确保了UCP在检测的过程中绝不存在来自于外界的背景干扰。与下转发光相比,上转发光宛如半夜看星星,没有光本底的干扰,可以实现“零本底”检测;而下转发光就像中午看星星,需要去除光的干扰才能看清楚。该技术比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敏感10-100倍,我们研发的毒品检测拭纸比胶体金拭纸敏感10^4倍。
1.3.3 高度的稳定性
UCP的发光现象是产生于结构内部的纯粹物理过程,且以能量较低的红外光作为激发光,因而完全避免了来自检测样品腐蚀以及自身衰变导致的发光淬灭。检测拭纸条可以作为原始数据长期保存。
1.3.4 高度的安全性
惰性合成材料、红外光激发、可见光发射使得基于UCP的检测对检测者、被检者、环境均无任何危害。
2 UPT技术在POCT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求新型的检验技术除可在大型医疗中心或实验室使用外,还能够走出医院,走进社区,面向基层。就医疗系统而言(对快速、简易性的要求),检验结果早已成为对患者进行循证诊治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及早获得检验结果是急性病人的快速诊断与准确治疗的前提。此外,新型的检验技术还需兼顾操作的简便性,从而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个人而言(对便携性、简易性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了解身体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致残、致死后果,改善愈后生活质量。面对多种需求,床旁快速检测(POCT)应运而生。
POCT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近年来,POCT技术因具备能缩短样本周转时间、缩短患者在诊疗场所的停留时间等优势,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呼吸科、心内科等临床科室,更由于其仪器和试剂具有便携性的优势,在重大疫情监测、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法医、军事和灾情救援等领域显示了较大的技术优势。
2.1我国临床POCT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生物应急快速检测(POCT)市场,国外产品处于垄断性地位,小到血糖监测大到肿瘤标志物、心肌标记物检测,多为国外产品垄断,这其中主要包括:瑞士罗氏公司(Roche)的心血管疾病快速诊断系统(Cardiac Reader)、乳酸仪(Accutrend)、全智能型血糖检测系统(ACCU-CHECK Inform),美国博适公司(Biosite(R) Incorporated)的Triage诊断仪(Triage(R) meter&plus),加拿大瑞邦生物医学有限公司(Response Biomedical&Corp.)的锐普心梗/心衰诊断仪(RAMP),主要用于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等心肌梗死、心衰方面的心肌标志物进行检测。上述进口POCT产品无一例外都使用了传统的现场检测技术——免疫层析,大部分都是利用荧光素、荧光颗粒等光学材料作为标记物将传统胶体金的定性结果予以定量显示,而国内的一些POCT技术平台及其产品直接使用简单的CCD相机对胶体金结果进行灰度量化分析,由于胶体金灰度量化只能实现半定量,所以仍旧无法满足临床对定量的需要。我国自主开发诊断试剂及其配套用仪器设备,特别是全定量POCT仪器是我国诊断试剂产业的短板。
2.2 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优势
UPT免疫层析技术是以UCP颗粒作为标记物进行定量免疫检测的一种方法,将稀土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免疫层系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采用了免疫层析原理进行免疫标志物的检测免疫反应后, 通过传感器定量拭纸条检测带与质控带上的UCP标记物,以检测带和指控带的定量比值来实现待检物的定量分析。依据其工作原理分为动态扫描与静态检测两种类型。动态扫描型生物传感器通过对电动平台的运动控制,实现对拭纸条两条带上UCP颗粒含量的扫描检测,扫描分辨率为20μm;静态检测型生物传感器红外激发光拭纸条表面照明区域较大,约为6mm x1.6mm,使得检测带与质控带均在其覆盖范围内。受激发区域内的UCP颗粒发出的光经光学系统成像于线阵CCD上,传感器通过对CCD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该技术可对病毒、细菌、毒品等小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进行检测。
2.3 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POCT中的应用
通过上转发光结合免疫层析技术应运而生的上转发光免疫分析平台,成为我国目前唯一领先国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光全定量POCT免疫分析仪。
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配套试剂涵盖了心脑血管疾病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炎症标志物、早产预测标志物等多个系列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重点产品包括: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定量测定试剂盒(NTProBNP,用于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状况分析、预后状况判断等)、降钙素原定量测定试剂盒(PCT,用于细菌感染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进程评估)、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用于肝癌的鉴别诊断与早期预警、术后评估)、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fFN,用于早产风险性预测和评估)等。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及试剂的操作简便,一般操作人员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正确使用;检测对象包括血清、血浆、全血、动物脏器,甚至腐败脏器等,整个检测可在10-15分钟内完成,该技术能实现简便、现场、快速、定量、高敏感的检测,可以应用于广大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包括社区医院;而在大型医院可以发挥床旁诊断(即时诊断)的效果,特别是急诊等场合;该技术在国际上只有中美两国拥有,美国技术仅限于实验室研发,而我国已实现产业化。基于我国POCT市场几乎被国外进口厂家所垄断的局面,上转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性价比高,性能优异,适用性强的优势,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企业和行业发展。
2.4 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生物反恐现场检测应用
生物反恐现场检测是所有应用性检测之中要求最为苛刻、难度最大的;由于标本复杂性大,包括动物腐败脏器、掺有泥沙标本、腐臭长菌液体(酸性液体,低pH值)等,一般性胶体金快速检测无法去掉干扰影响,操作人员为士兵、检疫人员,所以操作要求简便,检测结果和数据要求准确。
UPT上转发光-生物传感器已在新疆、青海、云南、内蒙CDC对UPT系统的现场应用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并且在众多国家大型活动当中担任生物安保工作,已推广至北京市卫生局的疾控中心系统、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消防系统、防化研究院、鼠疫防治系统等职能单位,对炭疽、鼠疫和布病等病原体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已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哈尔滨大冬会、60周年国庆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北京APEC会议等大型活动的安保。
2.5 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应用
国外对于UPT在食品安全检测的研究较多。有研究将上转发光技术原理应用于血清中雌二醇素的检验,对实际样品血清中雌二醇素进行免疫检测,结果十分理想。另有研究在食品用水病原体检测的报告称UPT结合非放射性地高辛标记抗体UPT分子仪能检测1ng的病毒DNA,是未来检验生活用水、食品工业用水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国内,UPT实现了大肠杆菌O157、霍乱弧菌O1群O139群、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多种食品安全相关病原体的快速定量检测。此方法比胶体金技术相比具有高通量的优势,可用于快速检测食品、环境样品中的污染菌,效果极佳。
综上所述,上转发光技术的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及高安全性、可同时进行多种检测等优势,在POCT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和发展潜力。
UPT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上述只是讨论了该技术在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在医学领域,该技术还可以用于体内成像、肿瘤治疗等方面。从技术本身,由于其UCP颗粒的特殊性,如何增加颗粒的发光效率,增加颗粒的水溶性仍是技术研发的关键;如何将该技术与现有技术(如磁颗粒免疫层系技术、能量共振转移技术、核酸检测技术、液相检测技术、微流控技术)等融合,发展更加快速简便技术也是该技术发展的目标;发展全自动的UPT检测系统和小型现场检测手持设备是该技术保持生命力的技术动力。因此,不断完善技术,拓展应用领域,以保持我国在该技术的领先地位。
致谢:有关UPT 技术的研发受到863计划POCT课题专项(编号)和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600万支/年荧光纳米材料试剂盒产业化”项目资助。关注微信公众号精彩内容天天送
& 技术专栏 & 正文
在医生护士眼里,POCT产品应该是这样的……
核心提示:导语:POCT(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江湖里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良莠不齐。那么,理想的POCT产品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新颖时尚,就像苹果电脑一样,就算不用,摆在家里也是一件工业艺术品,赏心悦目:在POCT行业,雅培的i ST……导语:
POCT(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江湖里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良莠不齐。那么,理想的POCT产品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
外观设计新颖时尚,就像苹果电脑一样,就算不用,摆在家里也是一件工业艺术品,赏心悦目:
在POCT行业,雅培的i STAT和Abaxis的Piccolo的设计值得借鉴:
为什么要重点强调设计呢?
首先,目前国内POCT厂家对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市面上的机器设计差强人意;
其次,POCT机器要放在临床科室、诊所、基层医院和社康中心,使用者在检验方面不是非常专业,而好的设计能让使用者眼前一亮,加不少印象分,这对于新品牌尤其重要。
第三,机器最好是手持式的,所有配件加机器的总重量最好在5kg以下。如果整机总重量超过5kg,女医生和护士的臂力就不够用了,得女汉子出场,在不同科室和病房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某些厂家所谓的POCT机器重量高达20kg甚至30kg,这样的POCT仪器和传统的实验室仪器差别就不大了。
另外,机器还应该要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包括不同的气温、湿度和海拔高度、防水等级高、防尘防震抗干扰。
测试卡的外观设计,典范当属Abaxis Piccolo的测试盘:
由于很多试剂需要蛋白质、酶类等原料,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失活,所以市面上的众多POCT试剂需要冷藏。而Piccolo的测试卡单人份包装,即拆即用。测试卡不需要冷藏和复温,有效期一年以上。这一点值得同行借鉴和研究。
测试卡批间差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二维码和Code Chip(解码芯片),这超级考验研发和生产工艺!如果需要二维码和解码芯片,机器内置扫码器,只有一种Code Chip。
当然,测试卡的成本控制也非常重要,这方面的标杆是雅培的i STAT的测试卡。
支持全血是必须的,不需要进行前处理,同样支持血清和血浆。样本量在30微升以内,可以采指尖血,标杆是市面上的血糖仪的样本量,仅需一滴指尖血。理想状态是无创(Non Invasive)采样,唾液、尿液等样本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这些样本有其局限性,无法替代血液样本。
基于某几项测试项目的POCT产品,也有可能取得成功,市场上不乏先例。但是更多成功的POCT产品是一个平台型的产品,其最初的设计系统架构和理念决定了可以不断增加新的检测项目,扩展应用范围。
测试项目应该包括生化、免疫、电解质等诸多项目。要涵盖实验室所有测试项目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针对医生办公室、诊所、急诊等常见POCT应用场景,提供常见的30-50个测试项目即可,其中要有一两项特色测试项目。
根据市场需求,每一两年上市一两个新的检测项目,能让产品在POCT行业内成为领导者和创新者,而不是跟随者。
开机-加样-检测-出结果(报告),是标准的操作流程。
POCT的使用者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检验人员,机器的检测程序尽量简单,人性化,检测时间3-5分钟之类最佳,部分项目可以10分钟出结果,超过20分钟才出结果就不太合适了。
与实验室的大型设备相比,POCT仪器的准确性一直被人质疑。为了消除用户的疑虑,与行业金标准测试方法比较必须不可少,并且对比试验和报告最好是在当地的知名的医院完成,比较有说服力。
质控也是POCT仪器证明自身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机器开机自检,自带IQC/IQM等目前流行的智能质控系统,同时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的生化质控,可溯源。这些措施能提高用户的信心,也更容易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查。
内置打印机,实时打印报告;支持LIS/HIS;支持WIFI、蓝牙、网线直连;可以通过WIFI直接与厂家的服务器连接,支持软件的一键升级,有投诉和对测试结果有疑问也可以实时将机器的系统日志传送到厂家服务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软件在连接WIFI时的一键升级,对厂家、代理商和用户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可以节约三方的时间和资源。目前欧美有部分厂家已经实现了该功能,遗憾的是国内厂家在这方面稍显落后。
有关网络连接,有些POCT厂家常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网络连接的功能,搞一款新产品,然后价格比老产品高一截,这作为厂家的销售策略无可厚非,但是笔者认为网络连接是大势所趋,几年以后将是一个标配。
教育培训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售前让潜在用户接受POCT这个观念,认可POCT产品,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目标用户,准备充分的市场和培训材料;
另一方面是对机器的日常使用维护方面的培训,比如机器自带简单视频教程,显示如何操作仪器、日常维护,每种测试项目的值,均有简短说明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措施应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oc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