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狂热到如今抱团取暖下一句是什么,O2O到底怎么了

巨头环嗣下的外卖O2O,抱团取暖还是跨界合作?
在巨头环伺,诸侯割据的外卖O2O领域,其竞争与合作有哪些模式和特征,又有哪些新的机会和挑战呢?
进入2016年的外卖O2O似乎拉开了变局的序幕:外卖超人德国总部决定中止中国业务;半年前获得口碑融资的生活半径关闭外卖业务做即时配送市场;有传言饿了么也要并入口碑&&这里面无不体现着这个行业竞争的残酷和激烈,但事实上,在这个无限广阔千丝万缕的互联世界,合作与竞争共存,以求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在巨头环伺,诸侯割据的外卖O2O领域,其竞争与合作有哪些模式和特征,又有哪些新的机会和挑战呢?
为此,我们来听听外卖O2O&老兵&到家美食会CEO孙浩的观点,共同探当下外卖O2O的竞合之道。
用历史路径构筑持续竞争优势
互联网是开放的、是最富创造力的,但也是竞争最为残酷的,外卖O2O就是一个异常残酷的角斗场。看似其只是连接用户和商家,为用户提供餐饮配送,为商家带来增量的一个生意。但实际上它又是非常复杂的,不仅涉及到线上线下,而且连接着传统行业和互联网,既有互联网属性又是服务业属性,所以要真正做好这个事情是很难的,真正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更难。
这个行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哪?对于外卖O2O领域来说,并非难于模仿和不可替代,但是历史路径却是不可逆的。一方面是企业的定位、运营、品牌积累等,都是非常复杂和需要时间沉淀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文化,用户和商户的信赖情感也是一个需要沉淀的过程。即使大家有相同资源、模式,但没有相同的历史路径也很难模仿或者替代,这就是路径依赖与社会复杂性所形成的竞争的壁垒。
1+1等于几取决于协同&艺术&
竞争环境的愈加恶劣,使企业间的抱团、合并成了一种新常态,那么1+1真的大于2吗?外卖O2O属于服务属性非常强的领域,并且尚在探索盈利模式,不能靠简单的产能和资产的合并来提高价值。
外卖O2O和大多数O2O项目一样,从培养用户习惯到商家的渗透都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撑,生活服务本来就是要靠精耕细作来积累,因为如果服务不好,产品体验不佳,用户就会走掉,用资本筑起的壁垒也不复存在。为了抢夺市场和用户,大家都在拼补贴换规模,最后成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公司,所以1+1很难等于2。
至于1+1等于几,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课题。这涉及到&协同的艺术&,如何协调内部、保持统一的步调以及相似的价值观,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跨界效应&核心在于价值共创
外卖O2O的价值链是个很值得深挖的课题,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爆发出价值,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离不开价值的创造。在互联网时代,跨界屡见不鲜,外卖O2O也不例外。但是现在行业里面很多的跨界还停留在搏眼球的话题营销上,并没有回到价值共创这个轨迹上来。
企业之间的竞合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跨界也正是建立在产品功能、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互补上。在这个合作让价值更加凸显的时代,跨界为外卖O2O的商业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机会。而对外卖O2O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跨界的伙伴或机会,而是如何在新的跨界模式中共创价值达到共赢。
我们与美食工作室进行跨界合作,实际上也是在走一条与消费者价值共创的路。外卖的本质还是在于满足人们对美食的体验,我们希望将这个最基础的需求做好,衍生出价值,它与如何博消费者眼球无关,而是制造机会让消费者参与,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体验,寻求与用户的接触点,这是增强用户忠诚度和粘性的机会。
所有成功的跨界背后,都有可信的服务、可靠的产品作为支撑的,对于合作双方来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增加品牌的纵深感。
巨头入局&行业将是合聚力的竞合
这两年BAT的入局给外卖O2O带来了一些变数,我认为这是个很难垄断的行业,BAT的参与在很大意义上是对其业务的补充。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更碎片化、更下沉的市场,原有的优势很可能会弱化甚至消失。所以对外卖O2O这门生意的大规模投资,除了在移动物联网上规模增长的需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入口上的争夺战。BAT的原生优势是很不一样的,阿里优势在电商,但是在O2O领域,我们目前很难看到阿里和目标企业发挥协同效应。百度在PC互联网是基本没有对手的,但也是遭遇移动互联网冲击比较大的,百度对借助外卖O2O企业获得入口的渴望是最大的。而腾讯的社交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被强化的,所能发挥出来的协同效应也最强,腾讯可以为外卖O2O企业提供用户实时在线的入口。
基于BAT各自的特点和目的,被巨头资本包围下的外卖O2O的竞合应该是一种合聚力的表现,外卖O2O参与者之间以及各单位群体之间团结协作的程度。对于用户、商家而言,BAT入局带来的同质化竞争是无法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的,那么聚合力则是将平台的价值主张在这个外卖O2O生态链中产生协同作用,把竞争关系变成合作和互补关系,而不是变成对立关系。合并案和倒闭潮背后
O2O创业者怎么了?
稿源:Alter的网站
距离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尚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又传出了百度将糯米、外卖业务与新美大合并的消息。尽管百度迅速予以否认,新美大选择保持沉默,看惯了互联网“传闻—否认—否认—承认”套路的网民,依然嗅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同几年前O2O概念刚刚兴起时相比,如今的O2O早已是规模在万亿以上的市场。但对O2O创业者来说却走到了一个转折点,巨头们谋求合并,创业者相继离场。在这个庞大的蛋糕面前,O2O创业者为何仍旧步履维艰?合并or倒闭,O2O的新标签
2013年O2O刚刚崛起的时候,不少人视之为创业的风口,雕爷牛腩、西少爷、黄太吉等大波O2O创业者一夜爆红。如今回头来看已是物是人非,曾经风靡一时的项目,要么黯然退场,要么走在了生死的边缘。由万众创业的焦点沦为众矢之的,O2O身上光环正在逐渐褪色,至少和三年前的风口相比,当下被提及最多的却是合并和倒闭。
自滴滴和快的握手言和开始,O2O行业的合并序幕被正式拉开。或许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只有携程+去哪儿、58+赶集、美团+大众点评、滴滴+Uber中国等大宗的合并案,O2O行业的合并却早已成为一种现象级事件。
从汽车后市场到餐饮娱乐再到生鲜、洗衣、美甲等垂直细分市场,合并无处不在。导致合并的原因有很多,或是资本寒冬之下烧钱补贴越发的不现实,抱团取暖成为必然。或是业务和市场高度重合,通过合并的形式优化线上运营并集结线下优质资源,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不管是什么原因,O2O创业者普遍认识到,即便是再小的垂直细分市场,类似的创业公司多达几十家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做大做强,要么等待的只有死亡。毕竟在O2O领域,成王败寇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媒体也屡屡无私的为我们奉上一页页的死亡名单。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外部环境来看,O2O领域的死亡潮多是出于资本寒冬、竞争激烈、服务同质化、缺少盈利模式等等原因。在这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领域,与其羡慕成功者幸运地作出了一次次正确选择,失败者最终被市场所淘汰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深思。O2O创业陷入困境的五大内因
高榕资本的合伙创始人高翔曾在演讲中一针见血的指出:资本寒冬从来都不是创业失败的原因。诚然,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外部环境面前有着相似的境遇,绝不仅仅是运气好坏这么简单。那么又是哪些内因导致O2O创业者们最终陷入了困境呢?1、追逐风口,没有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
当O2O的概念出现在创业者的脑海中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头脑一热而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来。这种为了O2O而O2O的创业形式,早期的“画饼”或许可以吸引到投资者的青睐,可一旦项目具体实施,等待他们的只有淘汰。
举个例子来说,从线上切入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公司不在少数。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2013年就突破了两亿台,其中私家车的数量接近一半,洗车、保养、二手车等等,无论是哪一个领域都是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可结果呢?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在汽车后市场电商行业,2016年将会有大批A轮及A轮之前的创业型企业因资金断裂、没有合理的盈利模式而倒闭或被并购。
原因很简单,进军汽车后市场的O2O玩家多是互联网公司,鲜有汽车行业从业者,里面的水很深,且95%的玩家最终“游”不到头。这也是大多数O2O项目中途退场的原因。2、眼高手低,不懂得把目标和问题分解
一份10页厚的商业计划书能否拉来融资?在O2O创业的高潮,这种现象确实存在,风投似乎并不在乎创业者是否有实际操盘的能力。商业计划书和项目本身的差距并不是一腔热血,而是如何将目标分解并逐次实现。
一个眼高手低的创业者,在融资时向投资者承诺一年之内实现500万的拉新,结果未能如期完成。在作出这个目标时不但没有严谨的市场调查,甚至对市场现状缺少最基本的了解。
到了正式实施的时候,不懂得按照时间、地区、团队能力去分解目标,最后向投资者汇报时连具体的原因都找不到,往往以市场、团队、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搪塞之。当然,一旦资本对你失去了耐心,大多数的结局还是死亡。又有多少早期项目是如此收场的呢?3、游戏心态,缺少风险预测和危机意识
为什么要创业?成功了就是财富自由,即便失败了花的也是投资人的钱。况且,O2O市场这么大,积极试错总有成功的可能。不得不承认,这一病态的心理在创业圈并不少见。
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O2O创业者,大学毕业之后没有选择找工作就业,而是积极投身到创业大军中。早期组建了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物流团队,帮助学校附近的餐馆送外卖,恰好被一位关注大学生创业的本地风投机构注意到,拿到了50多万的天使轮融资。
先是外包开发了一套在线订餐系统,并将服务领域从餐馆延伸到超市。但当饿了么、美团外卖等杀来时,这个在当地盛行一时的小团队迅速崩溃。这就是典型的”被死亡“。4、依赖模式,对用户需求和成本不理性
O2O风口来临时,很多经营者急切地踏入互联网,仿佛互联网就能在一瞬间解决资金、流量、用户粘性等所有问题。最常见的就是错把用户痒点当作痛点,对用户使用频率进行高估。
就拿前些日子自曝创业初期通过剪学校洗衣机电线来获得用户的宅代洗来讲,尽管后来被演化成一场公关炒作,却也揭露了很多洗衣O2O对用户需求和市场现状缺少深入的了解。
比如说看到了线下洗衣店无法提供24小时服务、标准化程度低、洗涤质量无保障等不足,连接到互联网之后这些问题就自动解决了吗?此外用户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大问题。结果通常是烧钱补贴一通之后,便再无消息。类似无疾而终的创业者还有很多。5、埋头深耕,未能把握竞争对手的趋势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在公司被微软收购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对O2O创业者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O2O的商业模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滴滴收购Uber中国之后,曾有媒体总结了程维和滴滴是如何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创业公司成长为新一代独角兽的。站在滴滴早期竞争对手的角度来看,滴滴从小做大有很多运气的成分,甚至可以说是“流氓习性”,相反自己则在对司机、企业、用户等进行深挖,以求有更多的创新玩法。
可当滴滴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却毫无招架之力,原因在于滴滴获得了腾讯的投资并拿到了巨大的流量资源,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结果,滴滴和快的言和,接下来收购Uber中国,成为出行市场上的垄断者,它的竞争对手们被收购或者退场。
有理由相信,O2O不会是最后一波创业高潮,在此之前就有电商、智能硬件等全民创业的导火索,未来还会有新的风口出现。但愿创业者在O2O时代所犯的错误不会重复上演。文/Alter,微信公众号:spnews 本文仅供“劲霸·创富汇”《汇·观察》专栏刊出,除作者自己渠道发布外,任何形式的转载需获得“劲霸·创富汇”(ID:jinbacfh)的官方授权。
文章:319篇人气:21254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滴滴和快滴、赶集和58同城、美团和大众联合也印证一点,互联网公司也会存在天下分久必合的情况。最近看了一些关于o2o模式案例,我知道这样的一个模式记得是从花一分钱洗车服务开始。这个APP 在推广的时候,只要下载这个软件,推荐5星,截图后,就可以为车主免费洗车一次,而且推广的时候,每单给店发放补贴金。这种事情是何等的美事,不花白不花。有了这个模式开始,刷单就被人看是一种存在感的事情。但好景不详,APP是推广出去,但是自己公司的钱没了。怎么办?风投的钱已经用完了,只能宣告破产倒闭。我们看看 o2o这种模式推广费用真让人吃惊,风投几千百亿制造一个繁荣景象,如果细想一下这个模式肯定存在水分和猫腻,繁荣的背后其实企业内部修炼七伤拳一种表现。烧钱其中目的之一既是推广市场,其次更多是培养消费者学会支付的消费习惯。我身边的朋友的朋友也开了一家这样的公司,每天都烧钱做推广,业务员也很努力去联合那些商店联合在一起。不过对于小公司而言,这种消费模式真很难让人维持下去,投了几百万下去不见得有一点效果。相比上亿一个档次,这种花钱不值得一提。用户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企业垄断市场后,其实最终绑架的是消费者。现在买个水果用微信支付,买个电影票用支付宝。确实这种消费模式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便利。类似饿了么从开始倒推广 还有其他很多企业,他们诞生都有一些很奇妙的偷懒方法。在国内金融市场趋向一个平稳的阶段,增速放缓,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资金风投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烧钱模式最终还是会走向一个尽头。这就看谁的圈子大,团起来市场多。背后更多是各大财团维护好自己的生态链。
编辑一个笑话, 打车真累,如果马上有车真好。有了车,去哪里洗车好?免费洗车不错噢 马上 去试试。今晚吃什么好?约了朋友一起lol 不如叫外卖方便。吃饱了,真累。睡觉起来,打开商城,好多便宜货,用APP 便宜,赶紧买。
P2P、P2C、O2O、B2C、B2B、C2C 的各个模式的区别
我在php咱们经常听到这些名次 P2P,O2O,B2C,B2B,C2C却不知道对这些名词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下面我就对这些依次解释下
  P2P 借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
名词解释所有(例如:O2O,B2B,OOP)
简介:B2B(BusinessTo Business),简写为B2B。是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供需双方都是商家(或企业、公司),她(他)们使用了Internet的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
美国虚拟多频道发行模式崛起,欧洲付费电视却有待普及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微信号:EW-Entertainment);36氪经授权转载。
全球知名金融分析及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此前发布了2...
O2O平台运营策略
如果你要运营一个本地O2O网站,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网站定位好。O2O更加强调的是地域性,基本所有的移动O2O都是从某一个城市开始的,基于自身的资源或者其他,做好了以后再推到其他城市。清楚O2O模式网站...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在O2O领域的应用
在O2O领域,各个移动互联网应用无时无刻不在生产数据,而数据分别存储在各家公司或应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在大数据背景下,单打独斗已无法胜任深度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传统企业需要的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优化与辅...
没有更多推荐了,《企业O2O+》新书发布 引领O2O创新变革新风向
来源:凤凰科技
凤凰科技讯 4月17日消息,昨日下午,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指导、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锦坤集团、德必集团、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企业O2O创新变革论坛暨《企业O2O+》新书发布会”在上海游艇会成功举行。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全国政协委员、培罗蒙董事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主任金建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副秘书长陈虎祺,机械工业出版社大众图书分社副社长赵屹等领导出席了论坛。论坛现场  论坛上,锦坤创始人石章强、如家CEO孙坚、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界面联合创始人郭为中、德必董事长贾波、母婴之家创始人邹勇明、携车网创始人章正超、回家么创始人王雨豪等嘉宾与来自全国各细分行业的150多位创始人进行了专业的主题分享和精彩的圆桌对话。  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首先为论坛致辞。周会长指出,作为中国第一个成立的省级服务业联合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成立至今已十余年,为上海的经济建设不断贡献者自己的力量,持续助力品牌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石章强先生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专委会秘书长,也是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他用高度的专业精神和绝对的实战经验不断助力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企业O2O+》是石章强先生历时三年完成的新作,里面深刻剖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各个环节实操方法,并配有丰富实践案例,为O2O领域绘制了一张清晰的战略地图。上海市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原上海市委党委、副市长周禹鹏致开幕辞  论坛上,锦坤创始人、《企业O2O+》一书的作者石章强以“O2O如何落地化”为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方法论落地化体系。石章强从O2O的本质出发,提出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从原先的信息闭环到现在的信任闭环,攻克消费者碎片化时间。并结合数十个亲身经历的商业案例,提出企业应该瞄准市场,打造“三标产品”(刚需、高频、强粘);做好规划,构建“六力模型“(规划力-产品力-形象力-推荐力-服务力-管理力);改变与消费者关系,升级三级价值(NEED-WANT-VALUE);并从定法的“3”和定量的“22篇实用计”提出了O2O+落地化的具体方法论。石章强主题演讲《企业O2O如何落地化?》上海市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与《企业O2O+》作者石章强为新书揭幕  随后,如家CEO孙坚和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孙坚作为国内最大的酒店连锁集团的CEO,他从实践中出发,与大家分享了“企业O2O如何产业化”,大量专业的实践干货,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他说,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连锁酒店集团,在企业模式的打造中标准化是最为基础的,做好线下就是做好O2O的第一步,就如石章强《企业O2O+》的分享的“六力模型”,大企业在进行版图扩张时都要有完善,标准的六力规划(规划力-产品力-形象力-推荐力-服务力-管理力);在运营上,商家也应从“四店”(多开店、快开店、开大店、开好店)向“四客”(拉客、杀客、留客、转客)转变、从追求“老三单”(单店、单品、单人)向“新三单”(单产、单价、单效)转变,获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同时孙坚还在会上说出了如家的未来模式,就是打造“酒店空间”,利用闲置资源,做好消费体验,达到最好的市场效率,为工匠师们提供一个“酒店频道”!如家酒店集团CEO孙坚主题演讲《企业O2O如何产业化》  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在面对O2O市场资本趋冷,行业大佬纷纷抱团取暖现象,从搭平台成大业的角度,与大家做了“企业O2O如何平台化”的分享。龙伟说道:“企业要谋求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找准市场,石章强先生的《企业O2O+》中也提到过,刚需、高频、强粘是热产品的三个标准,我是非常赞同的,平台的发展最主要就是要有吸引的人产品。”同时他是说到在在面对O2O市场资本趋冷,行业大佬抱团取暖只是趋于本能的经济行为,O2O未来一定是一个平台化的未来。他说,点评美团从一个纯信息平台到“信息+支付”平台,就是实现从信息闭环到信任闭环的构建,他还指出,点评美团的使命就是连接人和商户。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主题演讲《O2O如何平台化》  下半场的圆桌对话环节由《企业O2O+》作者、锦坤创始人石章强主持,界面联合创始人郭为中、德必董事长贾波、母婴之家创始人邹勇明、携车网创始人章正超、回家么创始人王雨豪就“供给侧改革对企业O2O+的影响”以及“双创时代,企业O2O+的陷阱与馅饼”这两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席间论述鞭辟入里,精彩纷呈。  界面联合创始人郭为中指出“"界面是一家全民参与的商业新闻网站,已形成了包括界面、摩尔金融和前辈在内的三个拳头产品,希望以后能为大家带来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信息和信息链接。”母婴之家邹勇明说道:“母婴是一个消费线最长的行业,需要在人群垂直而非品类垂直上帮好文章;需要把握消费需求,做好强粘产品;分级需求,做好客户细分;完善产品内容,链接客户。”携车网章正超则指出,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不快乐、非标、人效强的行业,这就需要我们以标准为基础,不断适应发展它。回家么创始人王雨豪则很强烈地表达了要改造现代邻里关系,打造新型邻里社区的决心,提出社区O2O需要优化和重构,希望回家么能在商业上实现“按需服务+共享经济”的新型社区模式。作为主办方之一德必董事长贾波也正在力求抓紧这股O2O风潮,开始在O2O领域布局,无论是Founder、WE还是我约日历都在做着最新颖、最贴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尝试,实现着从NEED-WANT-VALUE的价值升级。  此次论坛针对企业O2O+发展的重点,难点以及转折点都进行了一一的解剖。对整个市场的痛点、痒点、兴奋点以及难点、疑点、忧虑点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这些对我们在大  环境变化和资本市场趋冷的现阶段发展企业O2O有指导性的意义。企业O2O圆桌论坛  机械工业出版社一直是国内领先的内容信息出版方,紧跟时代动向,致力于挖掘富有价值的商业案例和商业理论。这次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企业O2O+——企业O2O落地22篇计》融合500多家国内外一线品牌实践经验、200多个实操案例、100余位互联网大咖实效经历,从管理、执行、定量和定性四个层面为企业实现O2O转型提供22篇实用计策。就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大众图书分社副社长赵屹在闭幕致辞中说的那样:《企业O2O+》是石章强丰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深刻剖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各个环节实操方法,并配有丰富实践案例,堪称O2O领域的行动指南。《企业O2O+》书影
相关搜索:...财·发现:O2O“烧钱大战”到“抱团取暖”
就在10月上旬,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了,而在此之前,滴滴和快的,58和赶集都实现了合并,这些往日在各自领域打斗的你死我活的企业,却突然手挽手,开始了如婚姻般日子。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融资的寒冬期已经到来,一直靠“烧钱”模式支撑的O2O将进入更深度的整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烧钱,或已经烧不起钱,O2O迎来一轮洗牌已在所难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抱团取暖的模式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