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现状 问题和存在问题有什么区别

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据胡鞍钢等的研究,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88年,中国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是2.2∶1,1997年这一差距为2.5∶1。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4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地区则仍有2/3县未达到85%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
据上海智力所的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全国可分为五类地区,最发达的A类地区为北京、上海、天津;B类地区为辽宁、江苏、浙江、广东;最差的E类地区包括宁夏、甘肃、云南、贵州、青海、西藏。1994年,A、B、E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之比5.6∶2.9∶1.0;当年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之比为3.0∶2.0∶1.0,与1988年(比率为2.8∶1.5∶1.0)相比,呈加大趋势。
我国地区差距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各省区之间差距明显,在同一省内、以及地区之内县际差异同样很大。据上海智力所对县际差距变化的研究,Gini系数由1994年的0.238下降为1997年的0.235,县际差距在总体上得到控制;但最低10%县的不利状况更加突出。
据对1782个县的统计分析,小学生和初中生生均经常性支出,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地区内县际差距大于地区间差距。比较而言,小学入学机会平等,较令人满意;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初中入学率差距比较突出,少数民族自治县与非民族县的初中入学率组间差距也较明显。由于初中教育的急剧发展,初中教育投资增长滞后的矛盾突出。
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问题仍然突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26.23%;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该比例为28.85%,1997年10月,该比例为29.92%,农村人口约占70%。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城镇和农村之间适龄儿童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在校生的比重差距明显,见表一。
&&& 表一 普通中小学在校生数按城镇、农村的比例(%)
40.3(普通中学)
59.7(普通中学)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教育年鉴》
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在校生占全体总数的比例为小学在校生占70.5%,初中在校生占57.17%。以1998年我国城乡普通中学的状况看,农村学生拥有初中教育份额一半多,但在高中阶段在校生仅占13.97%。城乡之间的差距,就高中教育而言,1998年比1995年扩大了2个百分点。
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仍然较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农村辍学率偏高。1998年,全国初中在校生辍学率3.23%,达167万人,比1997年上升0.09个百分点。农村辍学率为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7个百分点。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应当指出,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流失率、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得多。
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全国目前现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二片地区”“三片地区”比例较高,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占4.6%;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青海中学占3.16,小学占4.33。有的贫困县危房面积高达10%~15%以上,如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小学危房率高达28.3%。由于七八十年代解决校舍问题时经费不足、建筑质量差,80年代末兴建的校舍中有“豆腐渣”工程,使一些地区劣质房的比例较高,不足10年的校舍成为危房,新危房出现率每年约为2%~3%。
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据全国教育工会1999年上半年调查,全国有2/3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大量代课教师的问题尚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
3.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
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成为我们观察公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据李强的研究,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最高的1/5人口占全部收入的51.4%,次高的1/5人口占有8.63%,收入最低的1/5人口占有4.06%,高收入阶层占有总收入的比例是低收入阶层的12.7倍。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1979年为0.31,1988年为0.38,1994年为0.434,1997年0.4577,已经超过国际上一般认为的适度范围,超过国际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
另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第三季度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调查结果,如果按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将全部调查户五等份分组,其中20%的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2.4%;20%的低收入户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6.5%,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户人均收入比为8∶1,差距相当大。按1999年8月份户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达到0.354。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受地不同程度的影响,校园中的“贫困生”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农村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任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当前许多地方出现的令农民难以承受的教育负担,是由不规范的乱集资、乱收费造成的。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全国数千万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是被忽视的。
由于大学、中专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行收费,校园中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贫困生阶层。据研究,即使是在前几年每年1千多元学费的条件下,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尚有25%左右的贫困学生。研究显示,1997年,入学学生组对普通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095,这意味学费每增加10%时,就有11%的学生会因难以负担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贫困阶层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情况,农村的是绝对贫困阶层;城市则是原先的中等收入阶层降下来的失业者、退休者等,心理压力和相对剥夺感更大,社会影响力也更大。由于升学和进入好学校除了能力竞争之外,越来越依赖家长的社会关系、经济能力,弱势群体往往缺乏选择性,城市不同阶层对入学机会和学校质量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感受增加。
一些调查显示,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别。占人口90%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的子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北京市招办统计:1990年,北京市录取新生17248人,其中干部、军人、职员子女13474人,占78%;工农子女3561人,占21%。 北京市一所重点理工科大学1998年招收的新生,其中出身干部家庭的占27.0%、知识分子占9.4%、职员占3.6%、军人占2.1%,工人占26.4%、农民占
18.7%、其它占12.2%。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来自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即便上大学,贫寒家庭的学生也多选择进入军校、师范、农林及一些冷门专业。在城市的重点中学,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干部家庭的学生比例远远超过其它阶层。
不同阶层在学业成功上的差异同样巨大,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是家境贫寒、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的孩子。
4.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
近十年来,我国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在整体上有很大进步,发展的态势也较好,见表二、表三。1998年与1990年相比,男女童入学率差距由1.28个百分点降至0.14个百分点;民族聚集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3.7个百分点降至0.7个百分点。
女性教育的问题集中在农村的贫困边远地区,主要表现为女童教育不足。1997年,我国仍有1.45亿成人文盲,其中青壮年文盲3775万,70%为女性。“八五期间”全国扫除文盲2441万,女性仅占41%,比男性低8个百分点。在城市和高层次的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涉及用人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改变,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表二& 各级教育中女学生、女教师的比率(%)
&&&&&&&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4%(1991年)。比较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类学校在校生的比率不低,但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尚未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是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表三& 中学和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教师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
5.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
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平等,主要是由其发展中状态决定的: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导致女童教育的薄弱等等。这一现实是历史形成的,并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
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一实际国情中,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因而,认识和调整这一制度性因素,应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种制度性的不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
·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对于历史形成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教育资源配置的应当体现:一是规则的公平,以不再继续扩大差距;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差距。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中、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虽有所改变,但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的发展差距又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
造成这种不平衡的传统原因之一,是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希望迅速改变工业、科技落后局面,因而,教育的实际重心在高等教育。而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并不是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因而,尽管在一段时间内也有平衡布局的政策,但地区差距还是没有有效地缩小。例如,中西部许多省区长期以来没有一所重点大学。
重高等教育,体现的是国家对“效率”的直接追求。由于国家垄断了教育资源,又财力不足,致使基础教育长期薄弱。轻基础教育的现实,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而且由于国民素质、劳动力素质低下的制约,总体而言对经济发展并不是高效的。
·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尤其是基础教育管理权的下放,大大加快了教育民主化的进程。这一过程同样受到“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制约,基础教育面临这一选择:是优先满足大多数儿童的教育需求,使所有儿童地受到必要的教育;还是通过强烈的竞争和筛选,使一小部分人受到较好的教育?我们事实上选择了走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线。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地区内、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甚至是人为地制造差距,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垃圾学校”。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城镇,从而有利于城镇学生的升学。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为了选拔少数“尖子”,而使多数学生的利益受损、强烈竞争性的教育,是违背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应试教育”的制度基础。目前正在纠正、改变之中。但公立学校之间已形成的重大差距,已经成为目前市民关注的新的教育不公的动因。
·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
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例如过去的粮油供应政策、就业、医疗、住房、劳保等各项社会福利等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这一思路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但作为一种思维定势它仍有较大的惯性,依然潜存于社会决策之中。对此应当有相应的认识并予以矫正。
例如,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区别,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的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无疑是很不公正的。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居第二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负担),是由于教学难度过高,致使许多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这一“规则的不公”导致了在受教育机会上“起点的不公”。其背后,正是“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作祟。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
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但由于实际录取学生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省市区的录取定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布的,而是按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因此出现同一份考卷,各地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异,从而加剧了原本已经存在的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1998年,太原市中专录取分数线,非农村学生为376分,农村学生按不同区划分别为532分、529分,最大差距达156分,引起强烈不满。近年来各省市高校录取线的极大差距(见表四),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表四& 1999年北京、湖南、湖北高校录取分数线
重点文科院校
重点理科院校
一般文科院校
一般理科院校
&&&&&&&&&&&&&&&&&&&&&&&&&&&&&&&&&&&&&&&&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9日
中国最穷的贵州省,1998年,人均GDP为2323元(北京为1.8万元,为贵州的7.75倍),理工科本科重点线480分,文史类(含外语)重点线为514分,也高于北京市。此外,一些政策、制度安排不当,也是造成地区之内、阶层之间教育不公的原因。例如,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到县以下,致使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拉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乡级财政则无力支撑基础教育。又如教育收费问题,教育费用过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严重问题。
·基本结论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女童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的问题集中在西部边远地区,可主要归因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和农村教育的不足。
与教育过程、学业成就方面的不公平相比,现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问题仍然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在农村,仍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在城市,集中在普通高中和大学阶段。
形成教育不公的原因,除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之外,传统的以中央为主、忽视地方的资源配置模式,以及无视地区、城乡差距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导致教育不公的制度性原因。一些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公规则加剧了业已存在的教育不公。农村教育中,影响教育普及、导致流失辍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费用过高、教学难度过大。后者主要是无视发展差距的“城市中心”导向造成的。
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之间的教育差别开始显现,这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收费不同的支付能力和贫困学生的问题。由于家庭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不同,城市社会中不同阶层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和追求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平等。
适用于:第一框“社会发展需要正义”的教学
来源于:/xspd/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71  前言:  可乐原创,转载不究。还是那句话,我毕竟不是什么教授,作家,可能写的会比较乱。我们80、90后本应是国家的希望,然而,事实相反,不但毫无作为,还被冠以各种骂名,为什么?根本原因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人,人才。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我国的父母、学校的教育,简直人神共愤。本文主要从一个典型90后的角度,分析下当前社会的教育问题等,主要是父母方面。文章最后还给大家讲了什么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好的,希望朋友们都能过上开心幸福快乐的日子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感激不尽。    今年是2014年,中国社会最活跃的当属我们80、90后。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80、90后本应是国家的希望,然而,事实相反,不但毫无作为,还被冠以各种骂名。凡是有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原因在于我们的父母,大多数出生于五六十年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背景,大跃进、三年饥荒、文革,让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受尽了苦难,吃不上饭甚至饿死,人吃人的事件也有。那个时候教育是不被重视的,有饭吃才是真理。于是,不上学不受教于的观念传输给了他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  我们的父母,因为国家不重视教育、家里也都是穷的叮当响,所以没几个上学的。那个年代不上学是真的文盲、没文化没素质,不像现在,看电视学的都比学校里多。我们的爷爷奶奶灌输给他们不上学的概念,早点干活种地才是正经。然而上了学的分配工作的,有了“铁饭碗”,他们羡慕不已,肠子都悔青了,恨自己没上学,这个观念是深入人心的,会直接影响我们80、90后,后面会讲到。当他们20岁,长大的时候是七八十年代。大家都知道,这时改革开放,有商业头脑的下海经商,发了大财,短短20年后,有人当了首富,有人还在原地踏步,过着最底层的生活,巨大的贫富差距,让他们心理极度不平衡,自己却没有能力改变。于是便拼命的教育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也要孩子们替他们一一完成。  没文化真可怕。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完全不了解社会的变化,眼光是狭隘的,无知的,愚昧的。他们生活的年代,社会不但不发展而且还后退了几十年,信息传递极其不发达,造成了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不够,习惯于一成不变。但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家也都看到了。举个例子,深圳,没开放之前就是一个小镇,看现在,有跻身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趋势。社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很多变化,很多观念已经过时的不能再过时了,传输给下一代就有灾难性的事情。  我们80、90后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大学考公务员、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每个孩子都有童年,都喜欢新鲜事物,此时国外大量高科技新鲜事物涌入,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什么对画画、钢琴、音乐等等有兴趣,但是我们的家长却不懂的发掘孩子的天赋,不学习就知道玩就要打压,打到学为止。只知道一味的上学、读书,加上中国的应试教育,月亮一定像镰刀,像眉毛就是不对,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比较早的时候教师的工资是和考试成绩挂钩的,这帮教师其实也都没什么文化素质,便实行体罚,打不死不停手,偏偏中国讲究“以孝为先”“棒下出孝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便是禽兽教师也要服从,父母的话就是命令,父母也因此更加的放肆,根本拿孩子不当人看,只是他们理想实现的工具。发布的命令必须执行,不然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还会说给别人家听,让别人家的孩子笑话自己,从而更加自卑,心理扭曲。    中国人习惯于道德绑架,孩子们不敢反抗,怕背上这样的骂名抬不起头,只能每天过着枯燥无味的日子,学习着枯燥无味的知识。他们被灌输的理念就是“必须要考上大学”,压力极大,高中生各种跳楼、割腕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当事人家长悔不当初,旁人不以为然,只会让不堪压力自杀事件越来越多。人本性都是贪玩的,特别是儿童时期。该玩的时候就得玩,该学的时候就得学,像中国这样三四岁就接受各种各样的特长训练、辅导班,扼杀了思考创造能力,将来即使接受好的教育也只是木头桩子一个,因为他根本不会灵活运用,更别谈什么科技发明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自己不能实现科技创新,处处受限于西方发达国家,那么中国永远不会富强,只能受压迫、财富掠夺。前几天说过,男人爱玩游戏是本性,本性是占有欲和征服欲。当网络这个新鲜事物进入中国大市场,便会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网吧兴起,大部分男生都疯狂地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而一发不可收拾,但传统的观念压迫着他,去网吧的时候思想斗争是很激烈的,内心是很纠结很痛苦的,玩的一点都不开心,还会有罪恶感。长此以往,抑郁、消极、无所事事,如果碰到一些社会不良青年,很快便会学坏,此生也就基本没指望了。即使那些没有迷恋网游的人,接受了这么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也是书呆子一个,毫不起作用,还天天浪费国家资源。国家每年都要为几百万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操心。  人都是能够独立思考的动物,长期受到家长、学校的压迫,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他们心理长期受到摧残、阴影极大甚至都畸形了,负能量爆棚,能量总要有一个爆发口,于是他们拿起了菜刀水果刀,捅向自己的父母、老师甚至无辜的路人。药家鑫事件震惊华夏,他从小被父母逼迫学习钢琴——他不喜欢的东西。儿童时期受到的阴影是会影响到他人生观甚至一辈子的。而他在事发前却是一个十分文静的乖孩子。其实很多人都像药家鑫一样,心理都有一定的负能量,当碰到一个爆发点,压抑十几二十年的冲动爆发,盖过了理性,便会酿成惨剧,自己的一生毁了,还毁掉了无辜人的家庭。这是一个悲剧,我们每个人都该好好反省反省,而不是无动于衷毫无感觉。    我们80、90后的苦衷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能够体会。社会上能制造舆论的人偏偏是我们父母这一辈的,他们瞧不起80、90后,拼命诋毁攻击,让本来我们脆弱的心灵又受到了重击。  ……  关于80、90后的情况我们先说到这里,接下来说说后面的事情。   00后这一代我们都看到了,是很有希望的一代,能量十足,活泼、健康,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他们成长的时代信息发达,网络可以传输各种先进理念观念,生活水平也明显比我们好得多;国家各种政策改变,消灭了“铁饭碗”,高铁网络建设、加速西部开发会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等,也不会只寄望于靠大学出头。他们一般受到我们父母这一辈影响较小,但也不是没有。前几天发过一篇文章,关于打工的。我们80、90后绝大多数都是在苦命的打工,压力太大、房贷车贷、奶粉等,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只能让我们的父母去带,那便免不了受到那些愚昧的观念的灌输。好在这一代对社会新鲜事物见得多,不像他们那么没见识没分辨能力,我们这一代也肯定不会让他们再带坏下一代。所以前景是比较乐观的。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上来了也会加强文化素质建设教育。相信未来的教育肯定是越来越好。  00后的下一代便是20后,这一代将完全不受老一辈人的影响,那时他们的爷爷奶奶是我们,父母是00后,我们也肯定希望孩子过得好,开心快乐。为什么本文大多数讲的是父母而没讲学校?其实孩子一出生到上学之前都是跟随父母,受父母的教育影响最大。如果父母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学校不好便会寻找好学校而不是像我们这一代父母“自己学习不好别怨老师,别人不都和你一样吗”。那么这一代将会成为国家之栋梁,我国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大量人才努力奋斗几十年,带动我国科技迅速发展,超越欧美列强,从而带动我们全方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本文的前提是:国内、国际形势稳定,不发生大规模战争。  后记:  有些人肯定要搬出“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来教育我。实际上,作为中华人民的一员,为自己国家的社会、前途、命运担忧,正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而不是有些人愚昧的思想,对社会毫不关心,见到爱国的还要笑话一番,把他们脆弱的爱国之心击得粉碎。这种人是真正的叛徒,一定会被人所唾弃。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指的是不明白领导人的高层智慧,只会拿自己那点低的可怜的智商看事情,站在自己一个屁民的角度要求国家为你个人着想。  下面讲下什么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肯定不是靠张玉坤这种人才实现的。他本身就是受尽50后父母蹂躏的90后,一个书呆子,只知道研读那几本毫无屁用的教科书,对社会发展豪不知情,上了两天铁血网看了几篇意淫的文章,就嚷嚷着要收复钓鱼岛要振兴中国物流。这种人不但不是爱国,反而是给国家拖后腿,带动一群没脑子的人要中日开战,绑架了舆论,反华势力加以推动,国家就要乱套,正合了资本主义的心意。这里简单给那些主战派分析一下,我们的领导人早就着眼大局,不计前嫌放弃日本的赔偿,搞好中日关系,共同发展,可是中国日益强大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便要日本从中作梗捣乱。而日本本身不想和中国交恶,却不得不听命于美国主子,假装做戏看。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国要是上当,那便会让中国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经济付诸东流,生活倒退几十年,像苏联解体那样的日子,核武器都发射不出去,只剩下谴责抗议,那时西方列强会再一次组成多国联军侵入中华,亡国亡族。美国当年扔下两颗原子弹,使日本像狗一样在美国人脚底下苟且偷生,在日本人心理埋下了深深的仇恨,所以要假装听从,暗地寻找机会复仇。日本挑衅中国完全是出于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恢复军力,狗挣脱链子后第一个就是咬压迫了他几十年的美国主子。中国完全不用惧怕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几个核弹过去日本岛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而且中国喜欢隐藏自己的实力,实际军事实力早已超越美国俄罗斯。  可乐    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没有任何区别;在每个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我们每天为您精选的一些情感美文、幽默笑话、身边新闻、生活百科、常识窍门、美食菜谱等,传播知识,传播快乐,传播正能量。绝不推送广告哦!如果您喜欢,请您推荐给您的朋友。  &&滨州市可乐影视文化传媒  V信号:binzhou-keletv  微博:可乐传媒高强
楼主发言:2次 发图: | 更多
  额。。。自己顶一下
  楼主 你和我想的一样 看来中国的希望真的在90后身上呀 我是91年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状和问题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